森林昆虫学
森林昆虫学章章节
距现在(亿 年)
39-43
地球的演化史及生物的进 化历程、特征
出现海洋
重要事件
18-35
原始藻类诞生
6-18
动、植物分界
2.8-5.7 2.3-1.35 0.65-0.06
陆生孢子植物、鱼类及海 生无脊椎动物和两栖 动物诞生
三叶虫产生 并绝灭
裸子植物及爬行羊膜动物 恐龙产生并
产生并发展
绪论
目的要求:
要求了解昆虫类群的生态功能和危害性,本课程的形成历
史、发展趋势及任务。
重点:
昆虫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点;昆虫类群的生态功能和危
害性。
难点:
昆虫类群的生态功能和危害性。
一、昆虫的起源和发展 昆虫是古老、年轻又不断发展的生物类群。
生物产生与进化的地质年表
地质年代 上古代 太古代 元古代 古生代
护肤品,也是饲养动物的好 饲料。日本1992年昆虫食品 的产值达2600亿日元,是一 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
4、科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 昆虫生活周期短、易饲养、繁殖快,作为实验动物无社会
及法律反响,在遗传、发育生理、生理生化以及仿生研究中广 泛使用。
遗传学和仿生学研究材料: 如通过对果蝇唾腺巨型细胞的 巨大染色体研究,遗传学得以迅速发展。
昆 虫 分 类 学
昆
昆
虫
虫
生
生
理
物
学
学
昆 虫 生 态 学
昆 虫 毒 理 学
植 物 化 学 保 护
昆
昆
虫
虫
病
技
理
术
学
学
七、参考书: 南开大学等五校合编,昆虫学(上、下册)人民
教育出版社 萧刚柔主编,中国森林昆虫,中国林业出版社
昆虫学中的昆虫的森林生态学
昆虫学中的昆虫的森林生态学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同时也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昆虫的森林生态学研究,关注昆虫与森林之间的相互作用、昆虫在森林中的生活习性以及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
本文将从昆虫的食性、生态位、互补与控制、希望效应以及昆虫与森林种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介绍昆虫学中昆虫的森林生态学。
一、昆虫的食性与生态位昆虫的食性和生态位在昆虫生态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昆虫具有多样的食性,包括植物性、肉食性、腐食性、寄生性等。
这些不同的食性决定了昆虫在森林中的生态角色。
以食草昆虫为例,它们以森林中的植物为食,通过摄取植物的养分,并进一步转化为自身的生物质,从而影响森林营养循环和能量流动。
而食肉昆虫则通过掠食其他昆虫,维持了昆虫群落的平衡。
二、昆虫的互补与控制昆虫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互补与控制的关系。
在森林中,昆虫对于花粉传播和传粉植物的繁殖至关重要。
蜜蜂、蝴蝶等昆虫通过采集花蜜和花粉,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的繁殖。
而寄生性昆虫则在控制某些有害昆虫的数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某些昆虫寄生物种可以侵入松毛虫的体内,控制其数量,从而保护森林中的松树。
三、希望效应昆虫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时被称为希望效应。
希望效应是指昆虫对森林植被和其他生物的正面影响。
例如,一些昆虫通过掠食或寄生来控制有害昆虫,保护了森林中的植物,维持了植物群落的稳定。
此外,一些昆虫的活动也促进了土壤肥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森林的生长和发展。
四、昆虫与森林种间相互作用昆虫与森林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昆虫的森林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一方面,昆虫通过食草和寄生等行为对森林植物种群结构和种类多样性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森林植物也对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种群动态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森林植物通过产生化学物质来排斥昆虫的食草行为,从而保护了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总结昆虫的森林生态学研究丰富了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知,揭示了昆虫与森林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森林昆虫学
(1)森林害虫——森林生态系统内对林木造成危害的昆虫。
该概念侧重于造成危害的生物种类,而忽视了对森林生态系统内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森林有害生物——森林生态系统内对生态系统正常的能量流动、物质流动和功能流动造成干扰或影响的害虫、病原菌、杂草和鼠害。
该概念侧重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森林生态系统内生物间的相互关联性和制约性。
我国森林害虫发生的特点(1)发生面积大,发生率呈递增趋势;(2)发生范围广,经常出现区域性灾害;(3)发生频率高,具有顽固性和突发性;(4)成灾种类多,新爆发种不断出现和增加;(5)危险性害虫蔓延迅速,潜在危险越来越大;(6)蛀干害虫泛滥成灾,危害和损失越来越重。
1.3 森林害虫持续发生的原因(1)森林生态系统的人为破坏不合理采伐和人为干扰造成食物链的不连续;人工纯林造成森林生态系统和结构的单一化;植物引种造成森生态系统丧失平衡和自我抑制能力。
(2)人口剧增诱发森林害虫大发生森林与粮食的矛盾加剧,导致生态系统单一化;不合理经营和资源开发;乱捕滥猎,天敌大量死亡,直接影响生态系统对森林害虫的控制作用。
(3)商业贸易活动加速森林害虫的传播和扩散美国白蛾在北京、天津、山东等地的大发生;松干蚧、湿地松粉蚧在广东等地的大发生;松材线虫、红脂大小蠹和杨树天牛的泛滥成灾。
(4)森林害虫防治策略的偏差防治意识重于预防意识;长官意识重于法制意识;局部利益重于整体利益;防治缺乏协调性;防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5)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严重短缺(6)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全球环境恶化和气候变暖,提高有害生物繁殖速率和越冬成活率;环境污染,导致森林和林木抗性降低。
(7)森林害虫的变化森林害虫的遗传突变森林害虫防治潜能增加森林害虫生态适应性加速2.1森林害虫治理的理论与技术内涵(1)害虫防治(2)综合防治(3)综合治理(4)生态治理(5)生态调控(6)害虫可持续控制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目标1)物质、能量、信息、文化的需求;(2)每代人均应以公正的原则承担起各自的责任;(3)国家和地区之间应体现均富、合作、互补、平等的原则;(4)创造“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外部环境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林业可持续发展是特定地理和生态环境下的森林综合生产系统可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提供和满足人类对森林营养和空间资源的需求;提高和保护人类农林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最充分的利用和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内再生和非再生资源和森林生产力;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内资源(空间和营养)、能量和功能等的良性动态循环;提高人类生存的质量。
害虫综合管理
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布公告,公布了19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其中昆虫11种、病原微生物6种,线虫1种,植物1种,并自2005年3月1 日开始生效,原林业部发布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同时废止。这是继 1996年之后,国家林业局结合当前林业发展形势和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 生特点再次对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进行了修订。 新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一、 昆虫(11种) 1、红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 valens Le Conte) 2、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 3、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a Takagi) 4、杨干象 (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inne) 5、苹果蠹蛾 (Laspeyresia pomonella (Linnaeus)) 6、双钩异翅长蠹 (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 (Waterhouse)) 7、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 (Bojer)) 8、枣大球蚧 (Eulecanium gigantean (shinji)) 9、红棕象甲 (Rhyncnophorus ferrugineus oliu.) 10、青杨脊虎天牛 (Xylotrechus rusticus (Linnaeus)) 11、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Drury))
本节思考题:
1。森林昆虫的涵义 2。森林昆虫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任务 3。防治森林害虫的总方针
第一章 害虫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Integrated Management)
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森林保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Forest health protection and foresty sustainable)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森林昆虫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多选题】(1分)森林昆虫主要包括哪几类昆虫?()A.资源昆虫B.害虫C.天敌昆虫D.中性昆虫E.腐生性昆虫2【多选题】(1分)森林昆虫学的发展历史包括哪几个发展阶段?()A.早期研究阶段B.分类学和生物学研究阶段C.自然历史研究阶段D.种群动态研究阶段E.生态学研究阶段3【判断题】(1分)森林害虫是森林的最大破坏因子之一,主要包括:地下害虫、顶芽枝梢害虫、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
()A.错B.对4【判断题】(1分)2013年,椰子织蛾首次传入我国海南、松树蜂在东北黑龙江首次发现,美国白蛾已入侵黑龙江省。
()A.对B.错5【判断题】(1分)近年来,春尺蠖、舟蛾类等杨树食叶害虫在华北、黄淮、江淮连续多点暴发,致使绿色通道景观被毁,杨树产业损失巨大。
()A.错B.对6【判断题】(1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生态系统脆弱的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是我国森林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A.对B.错7【单选题】(1分)尚未育闭的幼树林时期,森林害虫主要以危害幼树顶芽、嫩叶、嫩梢及幼树干部的一类害虫为主,例如()害虫。
A.花蝇类B.地老虎类C.叶甲类D.蚧类E.小蠹类8【单选题】(1分)森林昆虫的研究是从神学和医学开始的,最早的研究从()年开始。
A.1804B.1752C.1851D.17879【单选题】(1分)被誉为森林昆虫学之父的Ratzeburg(1801-1870)于1837、1840、1844共出版了3卷(),至今被奉为森林昆虫学的经典著作。
A.《森林昆虫姬蜂》B.《森林昆虫》C.《欧洲小蠹虫》D.《海滨松昆虫的历史》E.《森林昆虫手册》10【单选题】(1分)1953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森林昆虫学》教科书。
A.忻介六B.蔡邦华C.张执中D.周尧E.李孟楼第二章测试1【多选题】(1分)害虫综合管理包括哪几个发展阶段?()A.种群动态研究阶段B.害虫初期防治阶段C.害虫化学防治阶段D.生态学研究阶段E.害虫综合管理阶段2【多选题】(1分)农药合并症指()。
森林昆虫学通论
森林昆虫学通论森林昆虫学是一门关于森林中昆虫的研究,它结合了昆虫学、生态学、森林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森林的总体生态状况,优化森林种群的维护管理措施,以及森林系统的稳定性及其维持生态平衡以及资源保护。
森林昆虫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森林昆虫的生态学、分类学、系统学、进化学和生物地理等多个方面,其重点是研究昆虫对森林群落的影响,探讨昆虫如何与森林环境及其他生物互动,以及森林昆虫之间的作用关系。
森林昆虫学研究的一个关键方法就是森林木材虫调查,可以揭示森林植物和昆虫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监测森林环境的变化。
森林昆虫学的研究涉及森林昆虫的行为、生物地理分布规律、生物测量学以及种群动态。
它旨在提高人们对森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其特征的认识,进而为森林管理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森林昆虫学可以用来提供有关森林环境健康和森林资源变化的信息,并对森林资源的优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在森林昆虫学的研究中,许多方法和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很大的改进。
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和碳循环研究等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好地解决森林昆虫学的相关问题,可以更好地揭示其自然环境及其对森林群落的影响机制。
另外,森林昆虫学也和遗传学、分子水平研究等研究领域紧密结合,可以为研究昆虫的繁殖机制以及昆虫能力的形成提供有力的证据。
森林昆虫学的发展将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森林资源保护及其利用更加有效率。
它不仅将有助于保护森林环境,而且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森林昆虫分布、生态行为及其影响机制的重要信息,从而为森林经营和保护提供宝贵的参考。
总之,森林昆虫学可以通过研究森林昆虫的生态学、分类学、系统学、进化学和生物地理学,为森林资源的优化利用以及森林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及时发现森林系统及其资源的破坏和恢复,并不断优化森林系统的保护管理措施,以保护森林生态平衡和环境健康。
森林昆虫学
§1 昆虫的头部头部分区1、额唇基区:额区+唇基2、颅侧区:头壳的侧面和颅顶(头顶部)3、后头区:次后头沟与后头沟之间的骨片4、次后头区:后头区后环绕头孔的拱形区5、颊下区:颊区与唇基之间的骨片头式:头部的形式按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分三种:下口式:口器向下,与体躯纵轴几乎成直角。
(螽斯)前口式:口器向前,与体躯纵轴几乎平行或成钝角。
(步行虫)后口式:口器向后,与体躯纵轴几乎成锐角。
(蜡蝉,蝉)触角:着生于触角窝基本构造:1、柄节——短小,一节2、梗节——小,一节3、鞭节——由多节组成,是触角的主要变化部位触角的类型1、刚毛状触角:触角短小,形似刚毛。
蝉2、丝状触角:从基部向端部逐渐变细,又称线状。
螽斯3、念珠状触角:鞭节各节大小相近,形状如圆珠,整个触角看起来象一串佛珠。
白蚁4、锯齿状触角:鞭节各节的端部一角向一边突出。
芫菁雄虫、叩头虫5栉齿状触角:鞭节各节向一侧突出成细枝状,形如梳子。
绿豆象雄虫6鳃片状触角:端部数节(3-7)向一侧扩展成为片状,折叠在一起,形似鱼鳃,可以张开、闭合。
7、具芒状触角:短小,柄节梗节各一节;鞭节特别膨大,基部着生有1根刚毛(称为触角芒)蝇8、膝状触角:柄节特别长,相当于整个触角的1/3或1/2;梗节短;柄节与梗节之间弯曲成肘状或膝状。
8、环毛状触角:从第三节起,多数节上具有一圈细毛,越近基部毛越长,向端部递减。
雄蚊锤状触角:端部数节突然膨大成锤状9、球杆状触角:端部数节逐渐膨大,整个触角像一根球棒,又称棒状。
10羽状触角:鞭节各节向两侧突出成细枝状,形如羽毛。
雄蛾复眼一般位于颅侧区上方,多为圆形、卵圆形、肾形,形状各异。
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面组成。
穴居性、寄生性、静止生活的种类,复眼趋于退化,有些则无复眼。
单眼背单眼一般是成虫与不完全变态昆虫的若虫所具有,一般有3个,多生于两复眼之间。
侧单眼是全变态昆虫的幼虫所具有的,位于头两侧,一般1-7对。
单眼近似于复眼的小眼,但不能呈像,只能感知光强度的变化。
森林昆虫学 1-06
虫学》。
特色:除重视单因素的作用特点外、更多的则是 种群动态及其限制条件的作用过程及其控制方法,从
而使森林昆虫学Leabharlann 为了一门专门的学科。3 . 以生态学为基础的近代研究阶段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以生态学为基础,注 重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在森林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主要进行森林昆虫的种群动态规律、防治策略及
四、森林昆虫的发展历史
1 . 早期阶段 1900之前以德国为中心 医学教授J. C. Gmelin于 18041805年先后出版了《危害森林的昆虫的完整的自 然史》;Bechstein在《森林和狩猎百科全书》撰写了
第一本森林昆虫教科书。
18401841 年Juliu Thender Cgriten Ratzeburg出 版了至今仍被奉为森林昆虫学的经典著作《森林昆虫或
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普鲁士及临近州森林已知有害或有益昆虫图说或描述》。
特色:重点在于研究生物学、其次为森林环境。
2 . 快速发展的种群研究阶段 从20世纪开始,森林害虫问题受到了多数欧美国 家的重视,各国均出版了至今仍有影响的森林的昆虫 学专著,著名的为德国的K. Escherish,19141942年 在 美 国 出 版 的 《Die Forest Inseckten Mitteleuropas》,对我新生儿湿疹国森林昆虫学发展最 有影响的是1949年苏联M. H. 里姆斯基等的《森林昆
森林昆虫学 3-03
五、昆虫的肌肉
在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平滑肌,从节肢动物开 始形成了横纹肌=随意肌,横纹肌收缩力强,是节肢动物高 度发达的运动机能,高等动物则又产生了心肌=非随意肌。 昆虫的肌肉来源于胚胎期的中胚层,体壁下的横纹肌不 是连续的肌肉层,而是分离的肌肉束。
平滑肌 横纹肌 心肌
(一)肌肉的组成 1.肌细胞=肌纤维 昆虫的各种行为反应,内部器官的活动都是神经控制 下的肌肉收缩运动的体现。
在第一个刺激引起的收缩未完成时又给予第二、三、..次刺激时, 肌肉的收缩强
度将增大,称
复合收缩;复 合收缩又可区 分为不完全强 直收缩和强直 收缩。
三、体壁的衍生物
非细胞表皮突 单细胞附器 由体壁向外突出或向内凹入所形成的 皮细胞层在特定的部位由1个细胞特化 各种突起、点刻等外长物。 为的各种毛、鳞片、腺体等。
多细胞附器
为皮细胞层在某些特定的部位由多个细
胞特化为各种脊、刺Spines、矩Spurs、腺体等。
刺
毒毛
鳞片
距
腺体 能分泌各种功能不同的物质,如① 涎腺能分泌
第一节 昆虫的体壁与肌肉
一、体壁的功能
1.昆虫的体壁Integument是体躯最外层的组织,由 皮细胞层及其分泌物(表皮)组成,担负皮肤和骨骼支撑作 用的功能,又称外骨骼。 2.防御外物入侵,防止失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3.体壁内陷形成的内骨骼,附着肌肉和感觉器官。 4.未硬化的表皮层,婴儿湿疹膏对体躯的弯曲和伸 缩很重要。 5.在新表皮形成过程中或饥饿情况下,体壁的内表 皮可被溶化而重新吸收,体壁是营养原料的贮存体之一。 6.体壁上的部分皮细胞可特化成各种感觉器和腺体。
四、体 色
昆虫的体壁是体色的载体。
① 色素化合物沉积于体壁表皮、真皮或底膜,吸收
森林昆虫学(苗圃根部害虫)
第一节
一 二 三 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概
念
述
主要类群 发生与环境 发生特点 防治对策
四 五
一 、概
念:
苗圃根部害虫
是指生活在土壤中危害苗木根部 的害虫。
二 、主要类群:
我国苗圃根部害虫种类繁多, 据记载,地下害虫有9目,30余科, 300余种。
二 、主要类群:
1、金龟子类
2、蝼蛄类
3、地老虎类
二 、主要类群:
招引和保护食虫鸟类
(3)人工挖掘:
春季挖窝灭虫,夏季挖窝灭卵
蝼蛄类防治方法
(4)诱杀:
马粪鲜草诱杀
毒饵诱杀
(5)灯诱:
黑光灯诱杀
蝼蛄的预测预报
1)目测查虫:早春3、4月间,在蝼蛄出洞前接近地表
活动时,根据华北蝼蛄于地面呈现10厘米左右的新鲜虚土 隧道和东方蝼蛄在洞顶拱起一小堆新鲜虚上的特征,及时 选择各类地块,目测查虫,记载隧道和虚土小堆数,依此 预报每块田的实际田数、虫种、密度和分布范围。
随国际交流的增多,国外的地 下害虫进入的可能性增加,时刻危 害我国的农林生产。如近年传入我 国的稻水象甲在我国南方已造成了 严重的危害。
三 、发生与环境
地下害虫的分布、发生量及危害与土壤的 理化性质,特别是土壤的质地、含水量、酸碱 度有密切关系。 地下害虫的发生还与苗圃的前茬作物有很 大关系。
第二节
1
地下害虫的主要类群
蝼蛄类
金龟子类 地老虎类 金针虫类 大蟋蟀类
2
3
4 5
一、蝼蛄类
蝼蛄属于直翅目蝼蛄科。
一、蝼蛄类
成虫和幼虫均喜食刚发芽的种子,危害幼苗根部 和嫩茎,被害部位呈丝状残缺,致使幼苗枯死; 同时它的成虫和若虫还能在表土层内钻蛀隧道, 使幼苗根土分离失水而枯死。 蝼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东方蝼蛄 华北蝼蛄 普通蝼蛄 台湾蝼蛄
森林昆虫学 1-07
的普查;1983年由蔡邦华和萧刚揉教授组织编写出
版了《中国森林昆虫》。源自1980年后:我国森林昆虫也步入了以生态学为 基础的研究时期。 1983年开始“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等综合防
治技术研究”被列入“六五”计划,“七五”、
“八五”、“九五”、“十五” 先后将松毛虫、 小蠹虫、扬树蛀干害虫、林鼠、松材线虫、美国白 蛾确定为重点治理对象。 我国现已建立了相当完整的方针、政策和法令, 研究与技术推广机构、人才培养体系也日益完善。
五、中国对森林昆虫学的贡献
1 . 清朝以前 我国在1000年以前就已开始饲养家蚕、利用丝绸; 公元前4020年的汉代就开始饲养柞蚕;是世界最先利 用捕食性昆虫的国家; 在医用昆虫及无机和植物性杀虫剂的利用等方面都 曾有过不少的发明和创造;
早在明嘉靖9年(1530)浙江已有了松毛虫灾害的
记载,万历17年(1599)江苏常熟县志的记载形象而确切: 据梢食叶、嗖嗖有声,树尽凋谢,俗呼松蚕。
2 . 现代森林昆虫学的发展 1960年以前的早期阶段:1950年我国政府就重
视了如松毛虫、竹蝗等森林害虫的研究和治理,
1953年忻介六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森林昆虫学》, 1959年原北京林学院主编出 新生儿湿疹 版《森林昆虫
学》
至1960—80年:重视于重要虫种的生物学及 防治方法等研究。 1979年实施了全国林木病虫害
森林昆虫学
森林昆虫学
森林昆虫学是研究昆虫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由昆虫形态学、昆虫生物学、昆虫生理学、昆虫生态学和害虫综合治理等部分组成。
是经济林昆虫学、草坪保护学、资源昆虫学、森林保护学、害虫生物防治、森林昆虫生态学、森林植物检疫学、森林植物化学保护等学科的基础,也是森林保护和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
昆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种类最多、数量极大的成员,部分昆虫危害森林。
因而,森林与害虫之间有许多恩恩怨怨,你想了解吗?请走进森林昆虫学,感受“虫林”之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领略捍卫“地球之肺”的“林虫”之战!。
昆虫学课堂笔记(整理版)
类型:膜翅、复翅、鞘翅、半鞘翅、鳞翅、毛翅、缨翅、平衡棒 10 昆虫的腹部:一般昆虫的腹部由 9~11 节组成,每个腹节只有背板和腹板
第一章 昆虫的形态
1 森林昆虫学:是关于影响森林和林产品的昆虫的学科。 2 昆虫纲的特征:
昆虫特征之一:体分头、胸、腹三段(头部是取食与感觉的中心,胸部是运动与行动的支撑中心, 腹部是生殖与代谢的中心) 昆虫特征之二:具有 3 对胸足,0-2 对翅 昆虫特征之三: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变态现象 3 昆虫的头部
翅上多眼状斑,反面更明显。翅基有粗壮脉。 (2)凤蝶科
翅三角形,后翅外缘呈波状或有一燕尾状突起。前翅 R 脉分 5 支,在中室下与 A 脉基部问 有一小横脉相连,后翅 A 脉仅 1 条,肩部有 1 钩状小脉。 (3)蛱蝶科
翅面有各种鲜艳的色斑。雌、雄蝶前足都很退化,雄蝶跗节 1 节,雌蝶跗节 4~5 节。翅 色鲜明,前翅 R 脉分 5 支,A 脉 1 条。后翅 A 脉 2 条。 (4)粉蝶科
五、鳞翅目:
翅两对,膜质,鳞翅,翅脉多变化。翅上具线纹和斑纹,具连锁结构。复眼发达,单眼 2 个或退化,
触角多节细长,丝状、羽状、锯齿状、球杆状,口器虹吸式,有些口器退化。完全变态,被蛹。成 虫一般不危害,幼虫危害多植食性,分蛾、蝶两大类 一、同脉亚目:前后翅翅脉相同,即后翅亚缘脉与第一径脉分离,径分脉 4 分支,前后翅连锁方式 为翅轭型或翅褶型,为比较原始的种类,如:蝙蝠蛾科 二、异脉亚目:前后翅翅脉不同,后翅亚缘脉与第一径脉合并,径分脉不分支,前后翅连锁方式为 翅缰型或翅抱型。本亚目包括鳞翅目大部分种类,分为球角亚目和异角亚目 1、蛾、蝶的区别: 蝶类(球角亚目): 色彩鲜艳,多美丽,白天活动,静止时翅直立于背上,触角球杆状,连锁器为翅抱型 蛾类(异角亚目): 色多暗淡,夜间活动,静止时双翅平置于体背,呈屋脊状,少数四翅平铺,触角形状多异,连锁器 多为翅缰型,少数翅抱型、翅轭型 2、蝶类的几种科 (1)眼蝶科
昆虫学复习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一、课后复习思考题第一章昆虫的形态与器官系统1、昆虫纲的共同特性有哪些?2、咀嚼式口器的基本构造?与之相比刺吸式口器发生了哪些变化?它们与被害状和防治有何关系?3、触角的基本构造与功能?举例说明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4、翅的构造如何?举例说明昆虫的翅有哪些类型?5、胸足的构造如何?举例说明昆虫的胸足有哪些类型?6、昆虫主要有哪些内部器官系统?其功能是什么?了解其结构和功能对害虫的防治有何指导意义?第二章昆虫生物学1、如何理解昆虫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2、根据变态类型,说明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3、说明昆虫的行为习性与适应、进化的关系。
4、如何利用昆虫的生物学习性进行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
第三章昆虫分类学1、昆虫分类的主要阶元有哪些?举例说明。
2、何谓双名法和三名法?举例说明。
3、昆虫纲中哪些目与林业生产关系较大?试举10种重要林业害虫,说明其所属的目名及科名。
4、区分下列各组昆虫或螨:蟋蟀与螽澌;蚜虫与球蚜;叶虫与瓢虫;吉丁虫与叩甲;丽金龟与鳃金龟;毒蛾与灯蛾;尺蛾与螟蛾;粉蝶与蛱蝶;姬蜂与茧蜂;叶螨与瘿螨。
第四章昆虫生态学1、如何理解环境因子对昆虫个体和种群的综合作用?2、试述昆虫种群动态研究在害虫控制中的地位。
3、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4、评述并展望害虫预测预报的方法和技术。
5、应用昆虫地理分布的理论,阐述我国应如何防控重大危险性森林害虫。
第五章害虫管理的策略及技术方法1、昆虫管理主要经历哪几个主要阶段?各种策略的主要含义是什么?2、害虫的种群数量调节主要有哪些技术方法?3、生态对策的类型及特征是什么?4、何谓经济危害水平、经济阈限和一般平衡位置?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昆虫可分为哪几大类?5、系统分析的概念、方法及步骤是什么?6、论述专家系统的特点及其应用。
第六章苗圃及根部害虫1、地下害虫的主要类群和重要种类有哪些?2、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与土壤条件的关系?苗圃地如何进行处理防治地下害虫?3、蝼蛄、地老虎、金龟类有哪些主要习性,如何根据其习性进行防治?第七章顶芽及枝梢害虫1、林木刺吸性和钻蛀类枝梢害虫主要有哪些类群?其危害状表现为哪些形式?2、蚧虫的个体发育史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实施化学防治主要在1龄若虫期?3、蚜虫的年生活史有哪些类型?其区别是什么?4、刺吸类害虫中哪些是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如何识别并进行防治?5、常见的螟蛾及卷蛾类害虫有哪几种?如何进行防治?第八章食叶害虫1、食叶害虫的大发生分哪几个阶段?造成食叶害虫间歇性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食叶害虫主要有哪几大类?其发生、危害及防治有何特点?3、蛾类食叶害虫的测报主要有哪些方法?第九章蛀干害虫1、林木蛀干害虫主要有哪几大类?与食叶害虫相比,蛀干害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上有何不同特点?2、何谓次期性害虫?造成次期害虫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林木蛀干害虫中哪些是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每类各举一例说明其识别特征、生活史及习性和防治要点。
森林昆虫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0-15分):1.生物潜能: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生物间的繁殖达到相对稳定,保持相对平衡的力量称为生物潜能。
2.农药合并症:1)农药在人体内的积累和环境污染2)害虫再增猖獗3)害虫的抗药性。
3.经济阈值:是指为防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受害水平而进行防治的害虫密度。
4.生物多样性: 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有规律的结合在一起的总称。
5.经济受害水平:是指引起经济损失的害虫最低虫口密度。
6.防治阈值:预测达到受害允许水平,并研究采取何种研究方法,确定防治的虫口密度即防治指标。
7.害虫:当一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超出了某种允许的阈值水平而引起经济损害的时候。
8.同种异名:也就是同一个物种被取了两个名字。
如果一个物种有多个名字,那么,其中一个被确定为有效名,其他名字相应地就是同种异名。
9..雌雄异型:雌性成虫通常无翅,囊状。
雄性有翅,後翅大,扇状,前翅小,棒状;眼突出,触角梳状。
坑道的基本类型:10.单纵坑:一个母坑,纵向。
(松纵坑切梢小蠹)11.复纵坑:多个母坑,纵向。
(齿小蠹)12.单横坑:一个母坑,横向。
(松黄梢小蠹)13.复横坑:多个母坑,横向。
(松横坑切梢小蠹)14.星形坑:多个母坑,放射状。
(星坑小蠹)15.皮下共同坑:由于产卵成堆,所以子坑不分离。
(小柱材小蠹)16.梯形坑:母坑在木质部,横向,子坑短,垂直。
坑道的基本形式:17母坑:成虫所蛀的坑道。
18.卵室:雌成虫为产卵在母坑两侧所挖的小坑。
19.子坑:幼虫所蛀的坑道。
从卵室开始扩大,一般与母坑垂直或呈放射状。
20.蛹室:老熟幼虫在子坑末端所作的膨大的室。
21.羽化孔:一般在蛹室或蛹室附近。
(圆形)22.交配室:一般在母坑道的一端或多条母坑之间。
23.侵入孔:常在交配室的下方。
繁殖方式:24.有固定的配偶:单配偶制和多配偶制25.单配偶制:先由雌虫侵入树干,一般向上或向一侧开出一条母坑,然后招引雄虫交配。
26.多配偶制:先由雄虫侵入树干,作好交配室,招引雌虫交配(一般有几个母坑就有几个雌虫)。
(完整版)森林昆虫学答案
森林昆虫2答案一、名词解释(8*2)1、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受精卵不经过受精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
3、世代交替:有些多化性昆虫在1年中的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甚至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常以两性世代与孤雌生殖世代交替,这种现象称世代交替。
4、滞育:某些昆虫在不良环境到来之前,已经进入停育状态.即使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也不能马上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必须经过一定阶段(或给它适当的刺激)才能打破停育状态.5、经济阈值:为防止害虫达到危害水平需要防治的害虫种群密度。
6、模式标本:第一发表新种时所依据的标本。
7、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
特别是在胚后发育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态变化、内部结构变化等),这种变化现象叫变态。
8、龄期: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称龄期.二、填空(35分)1、蝗虫口器由上颚、上唇、下颚、下唇、舌5部件构成。
2、蝉属____同__ 目,蝽象属____半_目,天牛属_____鞘目,白蚁属___等___目,蝼蛄属于直翅目。
3、消化道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
其中嗉囊属于前、胃盲囊属于中.4、昆虫的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腐食性四类。
5、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昆虫的蛹分为3类:离蛹、围蛹、被蛹。
6、昆虫体躯分为头、胸、腹 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感觉和取食、运动、代谢和生殖。
7、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的虫态分别为:卵、若虫、成虫。
8、根据昆虫对温度条件的适应性,可划分为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温区、亚致死低温区、致死低温区五个温区.9、天牛的触角为:丝状 ;蝶类的触角为: 棒状;三、简答题(24分)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一、体躯左右对称,由一系列含有几丁质外壳的体节组成,相邻的节间,以带有一定塑性的节间膜相连.整个体躯,可以明显的区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
森林昆虫学考点
1森林昆虫是指生活在森林中与森林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昆虫2防治森林害虫的总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3森林保护的六大工程松材线虫病治理工程美国白蛾治理工程强大小蠹治理工程杨树天牛治理工程松毛虫治理工程森林害虫治理工程4昆虫纲的特征是 1 体躯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为感觉和取食中心,具有三对口器和附肢和一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
3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是生殖和代谢的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动用的腹肢,但多数有由腹肢转化成的外生殖器。
5从卵中孵化出来的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变成性成熟的成虫。
这种体态上的变化称为变态。
5原头区的加六节学说1 原头区及腹肢;前触角节(上唇),触角节(触角)闰节(胚胎时期存在) 2 颚头区,上颚节(上颚),下颚节(下颚),下唇节(下唇)6单眼昆虫的单眼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背单眼为一般成虫和不完全变态类的若虫或稚虫所具有,生于上端两复眼之间,1—3个侧单眼全变态类的昆虫的幼虫所具有数目在昆虫中变化很大一般1—7对不等7、口器:咀嚼式、吸收式、嚼吸式。
咀嚼式分为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
特点:取食固体食物,造成机械损伤。
用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式。
8、胸足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腹足从基部到端部依次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
其中腿节如大腿,胫节如小腿,跗节是挨着地的部分,前跗节是爪,是胸足最末端的构造。
胸足类型:步行足(步行虫、蜚蠊、瓢虫、蝽)跳跃足(蝗虫蟋蟀、跳甲的后足)捕捉足(螳螂、猎蝽的前足)开掘足(蝼蛄、金龟子等的前足)游泳足(仰泳蝽、龙虱的后足)抱握足(雄性龙虱的前足)携粉足(蜜蜂的后足)9翅的类型1膜翅(膜翅目)2鞘翅(鞘翅目瓢虫) 3半鞘翅(半翅目蝽)4复翅(直翅目蝗虫) 5鳞翅(鳞翅蝶蛾) 6毛翅(毛翅目石蛾) 7缨翅(缨翅蓟马)10 翅脉是翅的两层薄膜之间纵横行走的条纹,由气管部位加厚所形成,对翅膜起着支架的作用11 翅的连锁 1翅轭前翅轭区的基部有一个指状的小突起 2翅繮翅缰是从后翅前缘基部发生的一至数根硬鬃翅繮沟是位于前翅下面的翅脉上的一簇毛或鳞片形成的强壮的刚毛1.受精:指昆虫排卵时,卵经过受精囊口与受精囊中排出的精子会合,精子进入卵内的过程。
经济昆虫学 分区
经济昆虫学分区
经济昆虫学是根据不同的角度和范围划分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分区:
- 农业昆虫学(Agricultural entomology):主要研究农业害虫的种类、分布、生活习性和危害方式等,以及害虫的防治方法。
- 森林昆虫学(Forest entomology):主要研究森林害虫的种类、分布、生活习性和危害方式等,以及害虫的防治方法。
- 医学昆虫学(Medical entomology):主要研究医学昆虫的种类、分布、生活习性和危害方式等,以及医学昆虫的防治方法。
- 法医昆虫学(Forensic entomology):主要研究法医昆虫的种类、分布、生活习性和危害方式等,以及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 城市昆虫学(Urban entomology):主要研究城市昆虫的种类、分布、生活习性和危害方式等,以及城市昆虫的防治方法。
- 昆虫毒理学(Insect toxicology):主要研究昆虫毒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昆虫毒理学在农药研发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植物化学保护(Chemical protection of plants):主要研究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植物化学保护在农药研发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害虫生物防治(Pest bio-control):主要研究害虫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害虫生物防治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 昆虫病理学(Insect pathology):主要研究昆虫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昆虫病理学在昆虫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
不同的分区研究的内容有所差异,但都是以昆虫学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昆虫学实习报告
第六组
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森林保护)09级
组员及分工:
王亚莲(20090653035):标本采集,标本鉴定,撰写实习报告冉宜凡(20090653036):标本采集,标本鉴定,撰写实习报告马柯楠(20090653037):标本采集,标本鉴定,撰写实习报告刘博(20090653038):标本采集,标本鉴定,撰写实习报告陈鑫(20090653039):标本采集,标本鉴定,撰写实习报告卓嘎拉姆(20090653040):标本采集,标本鉴定,撰写实习报告
此次夏季雨季野外实习主要调查了四个地方,分别是林科院树木园、安宁楸木园、自然中心、学校后山树木园。
林科院树木园紧邻黑龙潭公园,地势较平。
园内少部分地段林分人为影响较小,但大部分地段是人工林树种较单一。
由于距离市区较近,人为活动较多。
这里以灌木为主,高大的乔木以桉树、杉树等为主。
昆虫种类以半翅目、鞘翅目较多。
楸木园位于安宁老校区,地势为山地。
野生植物资源种类较丰富,昆虫种类多样。
自然中心位于昆明市区北部,山顶地势较平。
森林结构单一,多为人工纯松林、柏树林等。
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昆虫大多为常见种类。
实习主要内容
本次实习主要是采集森林昆虫标本、苏铁介壳虫专项调查、云南松小蠹虫专项调查和标本鉴定。
昆虫标本的采集,所采标本要求进行临时保存,后用于鉴定。
苏铁介壳虫调查,选5株分别在每株的东、南、西、北选1枝条,记载该枝条上的虫口数、无虫枝条数。
云南松小蠹虫调查,选定调查松树每组选取树干的1
段及其枝梢,采集其上小蠹虫,统计数据。
最后进行标本鉴定分科并撰写实习报告。
实习结果
标本采集
本次总共采集到14目54科370头昆虫。
下表为本次采集的所有标本的鉴定结果。
标本鉴定汇总
序号目名科名虫头数
1 蜻蜓目蜻科
蟌科
蟋蟀科1 1 2
2 螳螂目螳螂科 3
3 蜚蠊目蜚蠊科 2
4 等翅目白蚁科30
5 直翅目蝗科
菱蝗科
螽蟖科
蟋蟀科30 3 5 2
6 革翅目蠼螋科 3
7 同翅目角蝉科
蝉科1 1
8 半翅目蝽科
缘蝽科
红蝽科
同蝽科
5 1
6 2 14
9 脉翅目蝶蛉科 1
10 长翅目蝎蛉科 2
11 鞘翅目天牛科
叩甲科
拟叩甲科
吉丁虫科
叶甲科
拟步甲科
坚果科
瓢虫科
花金龟科
象甲科
小蠧科
铁甲科
伪叶甲科
朽木甲科
萤火虫科
2 4 1 2 2
3 5 3 19 6 12 100 3 2 1 1
12 双翅目食虫虻科
丽蝇科
食蚜蝇科
大蚊科
蝇科
蜂虻科
麻蝇科
长足虻科3 4 2 7 7 3 1 1
13 鳞翅目透翅蛾科
蛱蝶科
粉蝶科
斑蝶科1 1 1 1
眼蝶科 1
14 膜翅目姬蜂科
青蜂科
茧蜂科
蜜蜂科
小蜂科
叶蜂科
蚁科
3 1 2 9 1 1 11
标本制作
关于昆虫针
昆虫针有5种型号和粗细,1号最细,5号最粗,视虫子大小而选择针,大虫用粗针,小虫用细针,夜蛾类一般用3号针。
天蛾等大蛾类用4号针或5号针。
盲椿象、叶蝉、小蛾类用1号或2号针。
整型时可用大头针固定。
关于展翅
蛾蝶、蜻蜓、蜂等昆虫,针插后还需展翅。
展翅用展翅板,是用较软的木料制成,长约1尺,两边的木条宽3寸,略微向内倾斜,其中一条可活动,以便调节板间缝的宽度。
两板间的槽沟底部装软木条。
展翅时,把已插针的标本插在槽底软木板上,使中间的空隙与虫体相适应,然后用小号昆虫针,插在较粗的翅脉上,将左右前翅向前拉。
鳞翅目,使两翅后缘稍向前倾。
蝇类和蜂类以前翅的尖端与头相齐为准。
把前翅暂时固定在展翅板上,再拉后翅,蛾堞类的后翅前缘压在前翅后缘下,左右对称,充分展平。
最后用光滑的纸条压住,经大头针固定后,放通风干处,等标本完全干燥后取下。
微小昆虫
微小昆虫微小昆虫如飞虱、米象、寄生蜂等,一般用三角纸点胶法来作。
是以卡片纸剪成长5.5mm的小角纸片,尖端沾少许白乳胶或万能胶贴在虫体的中足与前足间,再用普通昆虫针从小三角形的底边插入,使它达到与昆虫一样的高度。
小三角纸的尖端向左,虫体的前端向前。
关于插针位置
鳞翅目、蜻蜓目、双翅目昆虫,要将针向中胸背板中央稍偏右些插入,留出完整的背中线来。
鞘翅目昆虫要将针插在右侧鞘翅的左上角,使昆虫针正好穿过腹面的中后足之间,这样就不会破坏鞘翅目昆虫分类特征的基节窝。
半翅目昆虫要将针插在小盾片的中央偏右方,这样就可以完整地保留腹面的口器槽。
螳螂目和直翅目昆虫,要将针插在中胸基部土方偏右侧的位置上。
膜翅目昆虫则要插在中胸的正中央部位。
插针高度:虫到针的顶端约占针长的1/3。
插针和整
型可在泡沫板上完成,用大头针固定好位置,待标本变硬后取下,放标本盒里保存,防止虫蛀。
害虫调查
对苏铁上介壳虫危害情况的调查
调查方法:苏铁介壳虫调查,选5株分别在每株的东、南、西、北选1枝条,记载该枝条上的虫口数、无虫枝条数。
序号东西南北危害程度
1 7 38 26 36 中
2 0 28 5 1 轻
3 0 9 6 60 中
4 33 20 10 18 中
5 14 11 15 13 中
学校树木园华山松的小蠹虫调查
调查方法:每组选取一段主树干(长 2.5m)及其所带枝梢,调查每段树干及其枝梢的虫蛀孔数目,分析其为害状况。
枝条序号虫蛀孔数
1 26
2 61
3 256
4 155
5 123
6 222
7 105
8 345
9 19
10 68
11 72
树干950
实习收获
实习感想
通过此次兼有野外实践及室内鉴定的森林昆虫学实习,我们第六小组成员,无论是从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亦或是思想感悟方面,都有非常实在的收获,简述如下:专业知识技能
1.野外实践部分需要我们采集多种类常见的昆虫,在此部分,我们对于捕捉不同种类的昆虫的方法有了更熟练的掌握。
如对于具有飞行能力的昆虫,适当的利用捕虫网;对于爬行速度较为缓慢的昆虫,用镊子小心夹取;对于行动较敏捷的爬行昆虫,就考验了我们小组成员的反应能力及合作能力。
、
2.在对学校后山的云南松受小蠹虫危害的实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对受害树木的截段调查的方法调查危害情况,通过分段,让我们对于小蠹虫对于树木不同部位的危害情况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于小蠹虫坑道的观察,强化了我们对于书本上理论学习的理解。
通过实地考察,使得我们对于小蠹虫的防治方法的思考不再停留在简单粗浅的表面理解上,正视了实践和理论的距离。
3.对于采集到的昆虫的处理,是我们再次学习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
通过对于昆虫进行鉴定到科的练习,使我们对于检索表的正确使用加深了印象。
此外,通过每位组员挑选10种昆虫并进行测试的环节,我们学会了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描述昆虫并确定它的鉴定特征。
通过对于蛾蝶类昆虫的收集、保存及鉴定,我们再次温习了三角纸的叠法、鳞翅目昆虫标本的正确制作方法及通过翅脉特征鉴定昆虫的方法。
实操经验
我们观察或实践了砍树的方法,对于山坡上的砍树作业的安全实施有了明确的认识。
思想感悟
整体而论,无论是野外实习或室内作业,都离不开组内成员的互帮互助。
通过实习,我们再次认识到团队的力量,这对于我们以后与人相处、合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就个人而言,昆虫的鉴定是十分考验仔细程度及耐心的,通过对昆虫间微小差别的识别及鉴定工作中对于分类类别由目到科的思想,使我们掌握了条理性的思维方法。
当然,实习过程中若没有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我们的实习是不会有实质性的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