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作用以及影响:垄断资本主义与经济不平等的关系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作用以及影响:垄断资本主义与经济不平等的关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以国家垄断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与私有垄断资本共同存在。
在这种制度下,国有企业主导社会生产,实行国家计划经济,私有垄断资本通过掌控关键资源和市场渠道等手段,获得高额利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在于扩大国家垄断经济的规模和范围,通过国家管制来约束私有垄断资本,实现国家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掌控。
其主要作用是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调节社会矛盾,同时还能够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然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它会导致经济的不平等,国有企业获得的资源和权力往往比私有企业更多,从而形成了国内巨额的经济利益分配差距;另一方面,国家经济规划和管制的不灵活性和误判风险,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效益的缺失。
对于经济不平等而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国有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权力,可以通过市场优势来强制竞争对手退出市场或者大幅降低其竞争力,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反,私有企业则经常面临资源短缺以及难以进入市场的情况,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就是通过国家垄断企业来消除竞争,从而形成不公平的经济分配。
总的来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维护国家安全、调节社会矛盾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实质也导致了经济的不平等,对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利弊,并且通过调整经济政策和推出相应的措施,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公正分配。
除了导致经济不平等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存在着其他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国有企业过于庞大,而私有企业却缺乏竞争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往往会导致企业效率低下,生产成本过高,进而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另外,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权过于强大,容易导致腐败和不公平竞争现象的产生,从而消耗宝贵的经济资源和社会信任。
劳动力买方垄断的模型的结论
劳动力买方垄断的模型的结论劳动力买方垄断是指少数企业或个人在某个行业或地区对劳动力市场的垄断地位,从而能够操纵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水平。
在这种垄断状态下,买方拥有相对强势的议价能力,以此来压低劳动力价格,获得更高的利润。
劳动力买方垄断的存在对劳动者造成了不利影响,对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也产生了扭曲。
劳动力买方垄断的模型的结论是,当买方垄断劳动力市场时,劳动者将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低工资水平:劳动力买方垄断使得买方能够压低劳动力价格,从而导致劳动者获得的工资水平较低。
由于买方垄断的存在,劳动者往往只能接受低薪的工作,难以获得更高的收入,这会导致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下降。
2. 劳动条件恶劣:劳动力买方垄断使得买方在劳动条件上能够占据强势地位,不愿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
劳动者为了维持生计,往往被迫接受恶劣的工作条件,包括长时间工作、低安全标准和缺乏福利保障等。
这种情况不仅对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也削弱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3. 社会不公平:劳动力买方垄断导致少数买方垄断者占据着市场资源和利润的绝大部分,而劳动者只能获得有限的回报。
这种不公平分配不仅加剧了贫富差距,也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劳动力买方垄断带来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政府还应加强对买方垄断行为的打击,防止买方滥用垄断地位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伤害。
2. 增加劳动力供给:政府应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手段,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增加劳动力供给。
这样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减少买方对劳动力的垄断程度,从而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3. 促进工会组织:工会作为劳动者的代表组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工会组织的发展,加强工会与买方的协商和谈判能力,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发展。
工资分配与社会不平等
工资分配与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是一个在当今世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工资分配的不平等。
工资是衡量一个人价值和贡献的重要指标,但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工资分配不公平的现象依然存在。
本文将探讨工资分配与社会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工资分配不平等的现象可以在许多不同层面和领域观察到。
在不同行业和职位之间存在明显的薪资差距,例如一些高端技术行业和金融行业的从业者相较于其他行业的工人获得了更高的报酬。
此外,不同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异也非常明显。
通常来说,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要高于发展中国家。
工资分配不平等甚至还存在于同一公司内部,这体现了不同岗位、职位和技能之间的差异。
这些不平等现象导致了一个社会阶层分明、差距日益扩大的现象。
造成工资分配不平等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是一个主要原因。
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发展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他们能够提供更多高薪的工作机会,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较弱,往往只能提供低薪的劳动岗位。
其次,一些行业和公司的垄断和寡头垄断现象使得他们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而工人的工资却不能同步提高。
此外,一些工人组织的缺乏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也使得工资谈判的地位相对弱化,从而导致工资分配的不平等。
最后,性别、种族和年龄等因素也对工资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女性和少数族裔往往在工资上面临不公平待遇,年轻人由于经验和技能的不足也面临着相对较低的工资。
解决工资分配不平等问题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经济的监管和管理,防止垄断行为的出现,并促进公平竞争。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提供更好的劳动保护法律和法规,保障工人的权益。
其次,工会和工人组织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争取更好的劳动条件和更公平的工资待遇。
此外,教育的普及和技能的提升也是解决工资不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提高教育水平和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可以帮助工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争取到更高的工资待遇。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作用以及影响:垄断资本主义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作用以及影响:垄断资本主义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垄断特定领域的经济活动,同时通过调节市场来控制经济运行的一种经济形态。
它的实质作用在于,通过国家掌控的垄断企业来掌控和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从而实现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战略利益的维护。
在家庭和社会关系方面,垄断资本主义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将会产生巨大影响。
首先,由于政府的掌控和调节,市场的自由度将会变得相对较低,导致市场的竞争环境变得非常有限,表现出来的一种重大问题是在质量、价格等多个方面,消费者将无法享受真正的选择自由度。
尽管价格或许存在一定的垄断性质的优势,但是品质的保证因为缺少市场竞争而出现难以根本改善的情况。
其次,在劳动层面,垄断资本主义的企业拥有相对较大的议价权,从而导致雇佣者和雇主的契约关系不平等。
这就进一步表现了出来一个事实——例如,如果家庭中有成员属于垄断企业的员工,那么他们的工资、福利等方面将会受到国家级别调节的影响,不同于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机会和工作环境,无法依照市场本身的运行规律实现自由意志的发挥。
最后,垄断资本主义还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垄断企业面临的条件是不同于市场竞争的,因此他们更难够上手市场最新的技术进步与创新,这就进一步弱化了企业的竞争力,反过来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能。
长此以往,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连接和相互影响也将变得越发密切。
综上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家庭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影响显然不单是今天所能所见。
因此,在实行垄断资本主义政策的同时,必须注意控制其负面影响,保护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利益。
进一步来说,在垄断资本主义下,政府通常会实行严格的控制和规定,从而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这可能会导致一些令人不满的后果,包括资本的不确定性、投资机会的缺失、市场的不公平性,以及长期来看不稳定性的风险。
同时,企业也不得不适应政府的意愿来制定商业计划和营销策略,这将使企业的决策过程缺乏灵活性,并且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垄断与行业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于 良春
内容提要
张
濠
本 文选 取 2 0 0 7~ 2 0 1 1年 中国多个行 业的相关数据 , 通 过分析企 业管理费用 , 对工 资外收入 的统 计
来源进行研 究, 以航 空运输 业和 医药制造 业为例 , 对影响行 业 间收入 差距 的因素做 了实证研 究。实证分析 表 明, 垄 断因素是造 成行业 间收入差 距的最主要原 因, 其对行业 间收入 差距 的贡献程度 达到 7 5 % 以上 ; 人力 资本对行 业 间 收入差 距的贡献很低 ; 外商投资 比例和成 本费用 利润 率对行 业 间收入差距 有一定 贡献 , 并且对 缩小行 业 间的收入
9 1 9 1 3元 、 8 6 1 3 7元 、 8 1 5 3 3 元和7 8 6 7 5元 。人均收入最低 的五个 行业分 别为 畜牧业 、 农业 、 林业、 木 材加 工业 和渔
业, 其人 均工资分别 为 1 4 1 7 5元 、 1 5 4 9 5元 、 1 5 7 1 9元 、 2 0 5 3 8元和 2 1 3 9 9元 。2 0 1 0年 , 人均工 资收入 最 高 的证 券业
入差距过大 问题正 日益成 为 社会 关 注 的焦 点。而 行业 间收入 差距 是 这一 时期 推 动居 民 收入 差距 扩 大 的重 要
因素。
从 2 0世纪 8 0年代末期 开始 , 中国行业 间的收入差 距不 断扩大 。李 实和赵人伟 的研究 显示 , 1 9 8 8~ 2 0 0 1年 ,
作者简介 : 于 良春 山东大学经济学 院/ 山东 大学反 垄断与规制经济学重点研 究基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济南市 , 2 5 0 1 0 0 ;
劳动力买方垄断的模型的结论
劳动力买方垄断的模型的结论劳动力买方垄断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中,雇主或劳动力需求方具有垄断地位,能够通过操纵工资水平和就业条件来控制市场。
这种垄断地位使得雇主能够对劳动力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同时压低工资水平,进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劳动力买方垄断模型的结论是,这种市场结构将导致劳动力的剥削和不公平。
劳动力买方垄断模型下,雇主能够对劳动力市场施加压力,使得工人面临更大的竞争。
由于供给相对不足,工人往往被迫接受低工资和恶劣的工作条件。
这使得劳动力市场不再是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而是被雇主主导的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工人的劳动价值无法得到准确反映,劳动力买方垄断给工人带来了剥削和不公平。
劳动力买方垄断模型下,雇主对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工人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他们被迫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以增加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然而,由于劳动力买方垄断的存在,雇主可以任意提高对工人的要求,使得一些工人无法达到这些要求而失去了就业机会。
这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和剥削。
劳动力买方垄断模型下,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现象也日益加剧。
由于雇主对劳动力的垄断地位,他们可以选择雇佣只愿意接受低工资的工人。
这导致一些工人被迫在贫困线上生活,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与此同时,雇主则获得了更高的利润,进一步加大了贫富差距。
劳动力买方垄断模型的结论是,这种市场结构对工人不公平,剥削性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工人的权益。
其次,应推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减少买方垄断的程度。
此外,还应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劳动力买方垄断模型的结论是,这种市场结构导致劳动力的剥削和不公平。
雇主通过操纵工资水平和就业条件来控制市场,使得工人面临更大的竞争和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推动市场竞争,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以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企业垄断与价格歧视
企业垄断与价格歧视近年来,企业垄断和价格歧视等问题备受关注。
这些现象不仅对市场竞争产生负面影响,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分析企业垄断和价格歧视的原因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企业垄断的原因及其影响企业垄断是指某个公司或一家少数几家公司在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能够通过控制价格和供应来牟取暴利。
企业垄断通常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的,如收购竞争对手、控制供应链、垄断关键资源或技术等。
垄断企业能够限制市场竞争,从而在短期内获得超额利润。
企业垄断对市场经济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首先,垄断企业会限制市场竞争,减少了选择和创新的机会。
垄断企业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话语权,能够控制价格和供应,限制了竞争对手和新进入者的发展空间。
其次,垄断企业常常会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对消费者进行价格歧视,提高价格以谋取暴利。
这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另外,垄断企业的存在还常常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和社会不公平。
一些企业在垄断地位下还可能利用其政治影响力,进一步加剧不公平现象。
二、价格歧视的原因及其影响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在不同消费者间设置不同价格,根据不同的需求弹性来差异化定价。
企业通过价格歧视能够最大化利润,但对消费者而言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负担。
价格歧视常见的方式包括:个性化定价、地域性定价、时间性定价等。
价格歧视的原因在于消费者的需求弹性不同。
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差异性。
对于某些无法替代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者对其需求弹性较低,即使价格上涨,其需求也不会大幅度下降;而对于其他替代品较多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者对其需求具有较高的弹性,价格上涨会导致其需求大幅度下降。
企业通过价格歧视能够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弹性进行差异化定价,从而实现最大化利润的目标。
然而,价格歧视也存在不利的影响。
首先,价格歧视导致了消费者的不公平。
不同消费者因为价格差异而承担不同的经济负担,这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原则。
其次,价格歧视可能导致市场资源配置不当。
市场垄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市场垄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市场垄断是指在市场上存在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控制着整个行业的供给和价格,形成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市场垄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是复杂的,既有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影响。
首先,市场垄断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
在市场垄断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供给和价格来增加垄断租。
这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和竞争压力,使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研究和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力。
这样,市场垄断有时能够培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行业和企业,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从而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然而,市场垄断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
首先,市场垄断削弱了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形成了死气沉沉的“僵局”。
市场垄断会产生不合理的收益分配,导致企业收获巨额利润,而消费者则被迫承担更高的价格和低质量的产品。
这样的扭曲价格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降低了消费者的福利。
市场垄断还可能导致技术创新的停滞,减少了创新压力和创新机会。
在市场垄断的情况下,企业没有为了维持其垄断地位而创新的理由,高垄断租也可能导致企业沉迷于现有市场的利润而忽略了未来的发展。
这种“舒适区现象”对企业和消费者的长期利益都是不利的。
最后,市场垄断也会导致经济不平等的加剧和社会的分化。
在市场垄断的情况下,企业的利益往往是通过不公平的收益分配来实现的,而这也导致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市场垄断可能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限制了创业者的机会和创新精神,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长期影响是负面的。
综上所述,市场垄断既有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影响。
为了保证市场垄断不损害社会福利,政府应加强监管和规制,防止企业形成不正当的垄断,并鼓励竞争和创新。
此外,消费者也要保持警惕,选择高质量的产品和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发挥消费者权益的作用,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垄断对经济发展的弊端
国企垄断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改革三十年,借助国家调控和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繁荣,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时至今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曾经为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国有经济却成为造成社会分配不公,抑制民营经济发展,影响国内金融有序发展的主因,其关键在于,在当下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所带来的既得利益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现在具体论述其垄断的弊端,一,垄断企业与我国的金融体系二,国企垄断抑制创新,不利于公平竞争三,其垄断本身有助于加剧国进民退四,不利于共同富裕和社会治理五,成为我国获取自由市场经济地位的阻碍一,一是我国金融行业其本身就是垄断的,它与我国的国有企业息息相关,虽然有利于金融秩序的管理和安全,但其在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上的所为并不让人满意。
二是垄断企业借助于其垄断地位在榨取大量社会资源的基础上获取大量利润,同时借助与政策等优势从银行获取大量的贷款和资源,这挤压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民营经济创造巨大税收和就业岗位相比,具有垄断地位的国企所利用资源的效率是地下的和不负责任的。
二,由于垄断企业和国有企业具有经营优势,在资金、人才等领域对民营企业形成了另一种层面上的“压抑”。
在企业经营上,大型垄断企业都有维持固定市场和技术的惰性和惯性,由于其本身已经掌握大量利润,所以其在创新主动性上远远滞后于民营企业,不仅如此他还利用其本身所拥有的资源政策打压拥有新型技术对其主导地位构成威胁的民营企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中央企业“国进民退”,是从2002年开始的中国经济增长周期中一个被频频提及的现象。
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随着政府刺激经济计划的出台,它在瞬间被放大了,在经济刺激计划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国有企业,巨大的财政采购由于倾向性明显,并不能改变民营企业的困境,其中,在航空、钢铁和煤炭领域,近一年来都出现了引人关注的“国进民退”案例。
如航空,本来是国有企业绝对垄断的领域,2005年,民航总局放开了市场准入,出现了一批民营航空公司,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些弱小的民营航空死的死(东星航空),卖的卖(鹰联航空),普遍限于困境,市场竞争程度出现了倒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作用以及影响:垄断资本主义与收入差距的扩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作用以及影响:垄断资本主义与收入差距的扩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国家干预市场的经济体制,其中政府拥有大量垄断企业,以及通过政策和法律来控制市场。
这种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这给国家带来了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作用是在经济方面增强政府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以对经济作出决定,掌控企业、生产和价格等方面,以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通过垄断控制,政府可以有效地管制有关市场、资本和资源的使用,从而控制不同领域的生产和供给,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然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的影响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国有企业处于垄断地位,能够通过价格和生产力影响市场,从而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为政府创造更多的税收。
这一过程间接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和提高了国家财政收入。
然而,另一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导致社会收入的不均。
垄断企业意味着国家控制了重要的市场份额,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制定价格,而这些价格往往比竞争市场的价格高得多。
这使得消费者需要付出过高的费用才能获得对应的商品和服务。
这种现象特别明显在垄断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如水、电、燃气等供给,垄断企业通常会将价格抬高,导致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的增加。
此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使得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由于国有企业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且难以保证企业利益和绩效之间的联动,使得企业更加倾向于稳妥,缺乏创新意识和竞争精神。
这就导致了这些企业的低效率。
综上所述,尽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政府带来了利益,但同时也导致了社会收入的不均以及企业效率低下等问题。
因此,政府应该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以促进竞争、消费者利益和经济增长。
为了缓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政府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需要开放市场,减少政府对市场的控制。
政府应该降低税收、减少行政干预,以及放松市场准入限制,让市场竞争更加自由。
垄断市场的利弊分析
垄断市场的利弊分析垄断市场是指某一特定行业或者市场中,惟独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企业控制着市场份额,并且能够通过控制价格、生产和供应来影响市场的竞争格局。
垄断市场的存在会对经济、消费者和社会产生各种影响,既有利益也存在弊端。
本文将对垄断市场的利益和弊端进行详细分析。
一、垄断市场的利益1. 利润最大化:垄断企业由于市场份额的控制,可以通过提高价格和限制供应来获得更高的利润。
这使得垄断企业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而推动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2. 经济效益:垄断企业通常能够实现规模经济,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垄断企业还可以通过控制市场,减少竞争带来的浪费和冗余,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3. 技术创新:垄断企业由于具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能够更加专注于技术研发和创新。
他们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研究和开辟新产品、新技术,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新成果。
4. 管理效率:垄断企业通常具有更强的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能够通过集中管理和资源整合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这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二、垄断市场的弊端1. 价格控制:垄断企业可以通过控制市场供应和定价权来控制价格,使得消费者面临较高的价格。
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不利的,他们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产品或者服务,降低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2. 限制选择:垄断企业通常会限制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的进入,减少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
消费者只能购买垄断企业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缺乏多样性和竞争带来的创新。
3. 低质量产品:由于缺乏竞争的压力,垄断企业可能在产品质量上缺乏动力和要求。
他们可能会降低产品质量,以追求更高的利润。
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不利的,他们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产品或者服务。
4. 技术滞后:垄断企业由于市场份额的控制,可能缺乏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动力。
垄断行业收入对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贡献率的测度
关 于垄断 因素的贡献率 的研 究方面 .大部 分 的
消费相关的垄断 陛收入分配 问题 。作者基于澳大利 亚 的实证研究 发现 ,与垄 断力量相关 的福利损失在 低收 入家庭 更 高④ ;B r a n d t 和 C a r s t e n( 2 0 0 6 )也对
中国经 济 中的空 间价格 差 异进 行 了估 计 和解 读 ⑤ :
一
、
引言
有关 农 民工和城镇职工 在垄断行业 就业和 收入 上的 差异 国内的研究 方面 .许 成安等认 为垄 断行业 收入
随着 中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 ,社 会收入分 配差距
呈 现不断加大 的趋 势 ,这一 问题 逐渐引起 学者们 的 关 注 。其中行业 收入之间 的收入 差距是一个 重要 的 方 面 ,特别是垄 断行业 的收入 与非垄断行 业之间 的 收入 差异是学者们 尤为关注 的问题 。国外 已有文献 对 这一问题 的早期 分析框架 主要是研究市 场垄断部 门和 竞争部 门并存 带来 的财 富分配 不均 问题① ,并 由L a n k f o r d和 S t e w a r t( 1 9 8 0 )建立 了一般均 衡分析
发现 了市场垄 断程 度与工资增 长之 间的正 向关系③ , 以色列和南非 也有相似 的情 况 ,市场垄 断 员 工 的工 资 。
C r e e d y和 D i x o n( 1 9 9 8 )的研 究则 进一 步 纳入 了 与
的测算 ,认为我 国地区收入差距 主要体 现在区域 问
垄 断 行 业 收 入 对 社 会 收 入 分 配
差 距 贡 献 率 的 测 度
张 帆
永
摘 要 :我 国垄断行业 的垄断性质并非单 纯的 经济垄断,而是属 于从 自然垄断演化的行政 垄断。
垄断市场中的价格歧视与社会福利分析
垄断市场中的价格歧视与社会福利分析引言:在市场经济中,垄断被认为是一种不理想的市场结构。
垄断企业借助其市场支配地位,往往能够操纵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然而,除了固定价格的策略外,垄断企业还可以采取价格歧视的策略。
价格歧视指的是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支付能力,为不同消费者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
一、价格歧视的分类垄断企业在实施价格歧视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因素进行分类。
首先,可以将价格歧视分为个体歧视和市场分割。
个体歧视是指垄断企业根据消费者的个体特征制定价格,如根据性别、年龄、收入水平等因素制定不同价格。
市场分割则是将市场分为不同的区域或市场细分,然后为每个市场制定不同价格。
二、价格歧视的经济学解释价格歧视的实施往往是基于垄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但其后果可能在经济学上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1. 积极影响:首先,对于垄断企业而言,价格歧视可以提高其利润水平。
通过按照不同消费者群体的支付能力制定价格,垄断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消费者的需求弹性,实现差别定价,从而最大化其利润。
此外,价格歧视也可以促使企业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以吸引高支付能力的消费者。
其次,价格歧视可以部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针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设计不同价格,垄断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例如,低收入人群可以通过购买较低价格的基本产品获得满足,而高收入人群则可以享受更高价位的高级产品。
2. 消极影响:然而,价格歧视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对于社会福利。
首先,价格歧视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
由于价格歧视需要区分消费者群体并制定不同价格,垄断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来了解和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支付能力,这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
其次,价格歧视可能削弱公平性。
由于价格歧视会导致同样的产品或服务在不同消费者之间存在价格差异,这可能会导致收入不平等加剧,进而影响社会的平等和公正。
三、如何评估价格歧视的社会福利效应评估价格歧视的影响不仅需要考虑企业的利润水平,还需要考虑整个社会的福利效应。
垄断定价解释了解垄断定价的原理和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垄断定价解释了解垄断定价的原理和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垄断定价是指在垄断市场中,垄断者通过控制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数量,以及通过设定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来获得经济利益的行为。
垄断定价的原理和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是经济学家们长期关注的话题。
一、垄断定价的原理垄断定价的原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由于垄断者在市场上是唯一的供应者,他们可以通过限制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数量来操纵市场价格。
其次,垄断者通常会设定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来实现最大化的利润。
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的成本,而垄断者的价格通常高于边际成本,这意味着垄断者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
二、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垄断定价对消费者福利有着诸多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价格上涨垄断者通过设定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使得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
由于缺乏竞争力,消费者往往无法选择其它替代产品或服务,只能接受高价交易,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2. 低质量产品在垄断市场上,由于市场供应受到限制,垄断者可能不愿意投入额外的成本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这样一来,消费者只能得到低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无法享受到更好的消费体验。
3. 创新和发展受到限制垄断市场上,由于垄断者能够通过垄断定价获得高额利润,他们可能不愿意投资于研发和创新,从而限制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这将导致市场上缺乏新产品和技术,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和福利。
4. 市场效率下降垄断定价使得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由于垄断者可以通过设定高价来获取额外利润,他们没有动力进行成本节约,也没有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这样,社会资源得不到最有效的配置,市场效率降低。
5. 不公平分配垄断定价使得垄断者获得巨额利润,而这些巨额利润实际上是从消费者手中转移过来的。
这种不公平的分配现象会导致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进一步影响消费者的福利。
综上所述,垄断定价的原理和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垄断者通过控制供给数量和设定高价格来获得经济利益,但这同时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经济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
经济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然而,这一趋势也导致了收入不平等的加剧问题。
本文将探讨经济全球化导致收入不平等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首先,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跨国公司的垄断程度,进一步放大了收入不平等。
由于全球化的推动,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市场份额,但同时也削弱了本土企业的竞争力。
大规模跨国公司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优势,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垄断地位,使利润不断积累,而普通员工的收入却相对较低。
这种全球公司的垄断现象使得价值链两端的利润分配极不均衡,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
其次,全球化也加剧了技术进步的速度,导致低技能工人的收入下降。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先进技术不断转移和推广,使得许多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就业机会的减少。
同时,新技术的引入也使得需要高技能的工作岗位增加,而低技能工人的就业机会受到冲击。
这种技术进步导致了工资差距的扩大,使得高技能工人的收入增长快于低技能工人,从而导致了收入不平等。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对减少收入不平等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机会。
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获得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推动国内经济发展。
经济的增长可以为更多人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减少了收入差距。
其次,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市场的开放。
这使得发展中国家有机会将自己的特色产品出口到全球市场,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创造的财富。
这也为更多人带来了机会,并缩小了收入差距。
从政策层面来看,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问题。
首先,要加强财富和收入税制度的改革。
通过增加高收入者的税负,减轻低收入者的税负,可以实现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其次,要加大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
提高低技能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使他们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技术发展,从而提高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此外,国际间的合作也是关键。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全球治理机制,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建立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减少全球收入不平等。
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收入分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篇文章将探讨这一问题,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措施。
一、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1. 不平等加剧社会不稳定当收入分配不平等更加严重时,社会的不稳定性往往会增加。
这是因为人们普遍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缺失,这种不满和不安定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冲突。
社会的稳定对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不平等加剧可能削弱社会信任和合作,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2. 少数人独占资源收入分配不平等可能导致少数人垄断大部分的资源和财富。
这种情况下,富人将能源、金钱和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加大了社会的不平衡。
这会减少中产阶级和低收入者的机会,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阻碍社会的整体发展。
3. 消费能力下降收入分配不平等会导致大多数民众的消费能力下降。
当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时,他们可以更多地进行高消费和投资,而普通人的日常消费能力则受到限制。
这会导致市场需求不足,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二、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措施1. 实施适当的税收政策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可以减少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平等。
提高高收入者的税率,减少低收入者的税负,将有助于实现更平等的收入分配。
同时,适当的财富税和遗产税也可以减少富人的财富积累,提高社会的公平性。
2. 推动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重要措施之一。
投资于教育领域,提供质量良好的教育资源,使得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教育。
这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机会,从而缩小收入差距。
3. 提供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福利和补贴,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重要措施之一。
这包括提供医疗保健、失业救济、养老金等福利,以便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基本的生活保障。
这将有助于减少贫困人口,提高整体社会的公平性。
三、结论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社会不稳定、资源垄断和消费能力下降。
市场经济与垄断
市场经济与垄断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经济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然而,市场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垄断。
垄断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市场结构,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平竞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市场经济与垄断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垄断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市场经济是一种基于供求关系、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经济模式。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通过需求来影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企业则通过生产和创新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市场经济以分散的市场主体为基础,鼓励私营部门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
市场经济通过价格和利润的机制,激励企业进行竞争和创新,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的增长。
然而,市场经济中的垄断现象阻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能够通过掌握市场资源和技术优势,限制其他企业的进入,从而控制市场价格和供给量。
垄断企业往往可以通过垄断定价来获得超额利润,但这种利润往往是以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
垄断企业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降低了产品的质量和创新水平,从而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垄断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垄断导致市场资源的浪费。
由于垄断企业没有面临竞争的压力,它们往往没有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这使得市场资源无法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导致资源的浪费与效率降低。
其次,垄断限制了企业创新的动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产品升级。
而垄断企业由于不受竞争的制约,缺乏推动创新的动力,导致市场创新的速度放缓,产品质量和标准的提升也受到限制。
最后,垄断加剧了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
垄断企业通过掌握市场,获取了巨大的利润,使得寡头企业富豪更加富有,而其他企业和消费者反而处于不利地位。
为了解决垄断问题,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垄断法律和监管机制,来限制垄断企业的行为,并鼓励竞争的产生。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推行反垄断政策和优化市场结构来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研究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研究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收入分配不平等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状分析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象普遍存在。
大部分的财富和收入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绝大多数人则相对较为贫困。
这种不平等现象不仅存在于国家层面,也存在于全球范围内。
首先,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收入分配不平等。
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从中获取利润,而劳动者则只能通过出卖劳动力来换取工资。
由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资本家可以通过垄断市场、剥削劳动力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利润,进而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等。
其次,技术进步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机器和自动化取代,导致了大量劳动力失去工作机会。
而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则因其稀缺性而获得更高的收入,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差距。
再次,全球化也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化使得资本和跨国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而相对弱势的劳动者则容易受到来自全球竞争的挤压。
在全球供应链中,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跨国公司通常将生产环节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这也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劳动力失业率上升,收入分配不平等进一步扩大。
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首先,收入分配不平等削弱了消费能力。
由于绝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受到限制,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相反,高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但其倾向于将资金用于投资和金融活动,这使得富人更加富有,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
其次,不平等的收入分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得底层人群的机会不平等,他们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从而难以实现个人潜力的发挥。
这将导致社会智力资源浪费,无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阻碍了社会的创新和进步。
垄断企业定价策略及其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垄断企业定价策略及其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垄断企业定价策略及其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经济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垄断企业由于市场份额大,对于市场价格有着较大的控制能力。
因此,垄断企业往往会选择一种定价策略来最大化自身利益,但这种定价策略是否对消费者产生积极影响,便成为了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首先,垄断企业的定价策略往往会导致较高的价格。
由于垄断企业具有市场控制力,它们往往会借此抬高产品价格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这使得消费者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所需的商品或服务,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例如,某个垄断电信企业掌握了市场上绝大部分的通信渠道,通过垄断地位而得以大幅提高通信费用。
这种价格差异化策略使得普通消费者承受了较高的通信费用,对他们的经济承受力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此外,垄断企业还可能通过差别定价策略降低消费者福利。
差别定价是指在不同市场或不同消费者间制定不同的价格。
虽然这种策略能够帮助垄断企业最大化利润,但对消费者来说却可能是不公平的。
首先,差别定价会引起价格歧视,以高价向那些价格敏感度低的消费者销售,而给新消费者或者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消费者提供低价优惠。
这种不公平的定价策略无疑削弱了消费者的福利,导致资源分配不平等。
其次,差别定价还可能造成市场的不正常扭曲,当前市场上的许多优质产品由于垄断企业的差别定价而被定价过高,阻碍了这些产品的正常市场流通,从而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然而,垄断企业定价策略也可能对消费者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
一些垄断企业可能通过降低价格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以此来保持垄断地位。
这种定价策略使得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垄断企业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对消费者福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例如,某个电子产品垄断企业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可能会降低产品价格,从而使得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购买到高品质的电子产品。
这种定价策略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收益。
在实际情况中,垄断企业的定价策略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垄断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作者:张世伟刘青飞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第05期摘要:本文基于2002年和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利用工资收入方程和反事实分析方法研究行业垄断势力对中国城镇居民工资不平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差异对中国城镇居民工资不平等贡献约占30%,并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垄断行业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过大不利于竞争市场的完善和发育,因此,要调控各类行业工资使之处于合理水平。
关键词:工资不平等;垄断行业;反事实分析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5-0010-05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工资不平等有扩大的趋势,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的2003—2012年的基尼系数显示,从2003年的0.479到2008年的最高值0.491,再到2012年的0.474,呈现倒U型曲线,并且近十年来中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处于0.400的国际警戒线上方,这种现象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
近十年来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相关劳动力市场制度变化导致了不同行业的工人就业机会和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根据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证券业的工资水平比职工平均工资高6倍左右,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差距达11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这一差距扩大到了15倍。
如果把证券业归到金融业一并计算,行业差距也高达6倍。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保障研究所提供的资料,中国行业工资差距已跃居世界之首。
如此巨大的行业工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准入方面的行政管制所致。
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12)》分析张东生认为行政性垄断行业的收入有1/3是靠各类特许经营权获得的[1]。
准确地衡量垄断行业工资差距对中国城镇居民工资不平等的贡献,并且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来抑制这种不合理的行业工资差距是当前学者研究的主要问题。
以往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垄断等制度性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研究垄断和非垄断行业对居民工资不平等影响的文章有很现实的经济意义:首先,随着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个体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工人薪酬体制的建立和规范可以获得更真实的数据导致研究工资分布和工资差距更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我国的收入不平等主要是以一个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的异质性也导致各个成员工资分布可能不相同,基于单个劳动者个体的工资不平等能更细致研究中国居民工资分布情况。
最后,本文研究垄断行业差异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不同行业之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工资性收入的差异。
有关垄断行业和收入不平等关系的文章近几年逐渐增多,但是基于垄断势力对工资不平等影响文章较少。
郝大海和李璐璐[2]研究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差异改革”和“国家垄断部门”两种因素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认为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经济增长结构和国家垄断势力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收入分配模式的变化。
,但是由于过多的假设条件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实经济情况,并且没有计算出各个因素对不平等的贡献程度,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王弟海[3]以理论和图形推导的方式研究了垄断与非垄断市场和最低工资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认为垄断市场会加剧工资的不平等,但是最低工资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是不确定的,取决于均衡状态下劳动需求弹性的大小、劳动力市场的势力和行业的垄断势力。
陈钊等[4]通过收入决定方程的回归计算分析了各类经济因素对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并基于基尼系数的分解计算了包括垄断性因素等各类变量对不平等的贡献度,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以前的定量研究都是基于回归和分解方法来探讨垄断势力对工资不平等影响,主要用的是Juhn等[5]的分解方法,分解过程中没有明确提出其他因素对工资不平等影响。
本文利用反事实的思想,用非垄断行业工资回报率来预测垄断行业工资水平,研究垄断势力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
二、数据描述本文中用的数据是2002年和2007年中国家庭住户调查数据(CHIPS),价格平减指数参考国家统计局的宏观调查数据。
通过城镇居民价格指数平减2002年至2007年的工资数据,然后生成了小时工资对数数据作为被解释变量。
本文将样本限定为有工资收入并且16—60岁的成年男性和16—55岁的成年女性。
将解释变量有缺失的数据删除之后,最终的样本数量是19 451个,其中2002年的样本量为12 344,2007年的样本数据为7 107。
本文利用的主要变量有小时工资对数、性别、地区、教育年限、工作经验、工作类型和工作单位类型等,其中教育年限是实际接受教育的时间而不是教育水平的虚拟变量,主要是因为本文利用的小时工资对数,在分解过程第一步工资回归方程中有估计的教育年限的系数有明确的经济学含义,即教育年限的回归系数就是所谓的教育回报率。
地区变量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回归方程中生成相应的虚拟变量并且以东部地区作为对照组。
职业种类变量包括负责人员、技术人员、办事人员、操作人员和其他人员等五类虚拟变量,以负责人员作为对照组。
根据城镇居民的工作单位性质分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和其他企业。
同地区变量一样,也生成了相应的虚拟变量,以政府机关作为对照组。
本文主要研究工人所处的行业是否存在垄断势力而将行业分为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其中按照岳希明等[6]的划分将金融、电力、电信、烟草、石油、石化、运输和邮电等行业作为垄断行业,并且根据文中所用数据的特点加入了房地产、银行保险等行业作为补充,而将剩余的行业归并为非垄断行业。
通过比较表1中2002年和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的工资数据可以发现,劳动个体的对数小时工资和平均教育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经验和经验平方的平均数值略微下降,劳动个体平均经验数值的减少有可能是因为受教育时间增加导致参加工作时间延后。
分析其他虚拟变量可以发现,2002年和2007年这些数值变化都相对平缓,说明样本的选取比较科学和均匀。
表2中可以明显看出2002年和2007年广义熵指数中不同α值所代表的工资不平等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根据广义熵指数定义可知其具有对称性、样本可加性、可分解性和比例不变性等特征,并且α越大对于分布顶端的差异敏感性越大,α越小则对于分布底端的差异敏感性越大。
通过表2可以看出,当α=2时,2007年的数值大约是2002年的2.4倍,而当α=1和α=0时两年的变化相对较小,前者增长了32.3%,后者仅仅增长了2%。
通过对两年基尼系数的计算可以发现这两年的工资不平等上升了17.16%。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中低工资水平差距指标10-50的变化2002年比2007年的数值小,说明在工资收入分布的中低端水平,工资不平等竟然有下降的趋势,而表示中高工资收入水平的指标90-50变化趋势正常,上升了25.75%,三个不同指标及其变化趋势和广义熵指数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从侧面证明我们前面分析的正确性,即工资不平等的变化主要是由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所贡献,这也为本文继续研究垄断行业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提供了事实依据。
三、模型的设定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7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每年都按照两个步骤来做,即先估计劳动参与方程,然后估计工资收入对数方程,样本数据在现实生活中都有未参加劳动的个体,如果仅基于参与劳动的个体(有工资的个体)的样本估计工资方程,将可能产生样本选择偏差问题,因此应考虑个体参与决策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Heckman两阶段估计方法修正样本选择偏差。
四、实证结果分析按照上述模型和反事实的方法本文对2002年和2007年的垄断和非垄断行业分别进行了回归,其结果如表4所示。
比较2002年和2007年的总体回归系数可以发现2007年的教育回报率和经验回报率都比2002年的数值大,通过系数变化可以看出性别这一变量对工资差距扩大有正向影响。
这说明了人力资本中教育水平和经验对工资水平的影响越来越大。
女性和婚姻这两个虚拟变量的系数是负数(2002年婚姻变量没通过显著性检验,没有代表性),说明在工资差异中女性和未婚群体将处于不利地位,并且2007年的系数仍然比2002年大(绝对值)。
地区虚拟变量中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工资水平较低,变量的系数都符合模型预期,比较这两年的系数还可以看出2007年比2002系数变大,这说明地区的工资差异对工资不平等也有着正向的贡献。
职业种类中的负责人员和工作单位类型中的政府人员这两个虚拟变量在回归方程中作为对照变量,其余对应变量都是负数,这一结果表明负责人员和政府相关人员这两类群体工资收入处于较高水平。
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发现,国有企业的系数都很小,在数据描述中确实也可以看出这类群体处于市场中垄断地位,有较高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
非垄断行业的教育回报率和经验回报率都小于垄断行业相对应的系数,这说明垄断行业确实有着更高的回报率。
性别和婚姻虚拟变量对工资收入的影响和全部样本回归的系数方向一样,这里就不再赘述。
经验变量的系数都是正数,经验的平方项都是负数,2002年和2007年分别回归结果可以发现这与人力资本理论相符合。
通过比较表4中经验平方项在2002年和2007年都是垄断行业小于非垄断行业,说明经验平方对垄断行业工资收入的影响小于对非垄断行业工资收入的影响,这也从侧面说明处于垄断行业的群体,由于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其收入随经验平方下降很小的幅度。
比较这两年经验的系数可以看出,2002年经验回报率垄断行业是非垄断行业的3.81倍,而2007年此系数为1.64倍,这说明两组群体经验回报率的差距变小。
表4中最下面两个变量常数项和逆米尔斯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样本选择偏差确实存在,加入逆米尔斯比是完全必要的,横向比较整个表4可以看出,对于工资收入有正向影响的变量系数大部分都是2007年大于2002年,有负向影响的变量系数方向刚好相反,这正是由于2007年工资不平等程度大于2002年的结果所导致。
通过表5可以清晰地看出表4的回归结果所预测出来的各项不平等指标的数值,对于单独回归方程,由于垄断群体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较高的各类回报率即回归系数,而非垄断行业刚好相反,各自预测的结果就是各类不平等指标是三者之后最大的,反事实预测的结果是本文最主要的部分,因为利用非垄断行业的系数来预测处于垄断行业个体的工资收入水平其回报率必然降低,结果也证实其基尼系数和广义熵指数是最小的,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反事实预测与总体预测的差值是单独预测和反事实预测差值的27.13%,是单独预测和总体预测差值的37.23%,通过计算90-10分位点这三种之间的差值也可以得出,总体预测与反事实预测的90-10分位点的差值是单独预测和反事实预测差值的28.31%,所占单独预测和总体预测差值的39.47%,从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可以看出,区分垄断和非垄断行业所带来的工资不平等的上升是显而易见的,工资不平等中垄断势力所造成的不平等程度大约占2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