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医肝病医院郭彦清医案日记】得了肝病为什么要调理脾胃呢——医案医话说脾胃
肝病患者如何护脾
其 中 “ 克 ” 是 制 约 、 约 束 的 意 思 。 脾”的 方 法, 因 此 宜 选 用 一 些 黄 连 、 宜 , 平 时 要 注 意 包 含 三 宜 , 即 食 宜
也就是说肝对脾发挥着调节、制约 车前草、鸡骨草等清热利湿的药物。 软、食宜温、食宜细嚼慢咽。不要
的作用,这种相克关系有助于脏腑
二是体质。中医治病讲究“因 吃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不好
之间功能的相互协调。脾为人体各 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消化的食品。平素可注意多进食具
个 脏 腑 组 织 器 官 提 供 营 养 物 质 , 就 前 面 所 说 的 “ 新 病 ” 一 般 以 湿 热 为 有 健 脾 作 用 的 食 物,如 大 枣、茯 苓、
除此之外,肝病患者对于脾脏
匮 乏 , 时 间 久 了 , 患 者 出 现 贫 血 , 的调 理还跟天气、饮食特点等 有关。
26 肝博士 2011年第6期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起食少、食欲不振、腹胀、消瘦等 臭、恶心、腹胀、大便排出不爽等 时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思虑郁怒,
症状。
症状。他们的舌质一般偏红,苔白 因为思伤脾、郁怒伤肝。饮食上以
在 五 行 学 说 中 , 肝 木 克 脾 土 , 腻 或 黄 厚 腻。这 时 清 热 利 湿 就 是“护 营 养 丰 富 但 容 易 消 化 吸 收 的 食 物 为
像 土 壤 一 样滋养 着万物。但 脾属 阴, 主 , 但 如 果 患 者 平 时 身 体 就 比 较 虚 扁 豆 、 山 药 、 莲 子 等 。 此 外 , 脾 病
其体淖泽,其性板滞,滞则易郁, 弱,那他很可能就不会表现出明显 患者不宜多吃酸味食物。可以少食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摘要】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一种常见的肝脾病症,主要病因是情志不畅、饮食失调等引起。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治疗这种疾病的有效方法。
该方剂主要由苍术、柴胡、白术、茯苓等中草药组成,具有疏肝健脾、调和气血的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中,该方剂能有效缓解脾胃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过量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对于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有明显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该方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成为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首选药物之一。
【关键词】关键词:中药,疏肝健脾方剂,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治疗效果,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注意事项,疗效,前景。
1. 引言1.1 脾胃病概述脾胃病是指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主要包括脾胃虚弱、胃痛、消化不良、胃酸过多、胃炎、胃溃疡等。
脾胃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消化器官,承担着消化、吸收、运化营养物质的重要功能。
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司;胃主受纳,胃虚则受纳障碍。
脾胃病的发生与脾胃功能的健康密切相关。
脾胃病的症状多样,常见的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胃痛等。
在临床上,脾胃病属于中医消化系统疾病范畴,常见于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脾胃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饮食不节、情绪不畅、生活作息不规律等。
肝郁脾虚型是脾胃病常见的证型之一。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胃痛腹胀、食欲不振、情绪烦躁等。
针对肝郁脾虚型脾胃病,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是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一种常用方剂,具有疏肝解郁、健脾益胃的作用,对改善脾胃功能、缓解症状、调节情绪具有显著疗效。
1.2 肝郁脾虚型病因肝郁脾虚型是一种常见的脾胃病,其病因主要包括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多种因素。
肝郁是中医理论中的病机之一,指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导致气滞血瘀,进而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肝郁还可导致脾气不足,脾失健运,形成脾虚的状况。
解析“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解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范铁兵高俊峰中国中医科学院《金匮要略》书中引用这样一段话:“(第一段)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第二段)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我血燥而洪,壅于上焦,充斥于肺),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我肝阳亢)。
故实脾,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我注:如甲亢为肝实病,传脾表现为“风消土”(沙漠化,风化土石);肝炎为肝虚病,传脾表现为“木不活土”(脾气不行,黄疸肝炎。
‘亢则害,承乃制’,今肝气不能够承于脾土之下,则土亢而为害,土黄弥漫)。
对于本条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多数医家以五行相乘相克理论来解释。
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尚不全面,不能揭示其内在本质,难以正确指导临床,故略陈己见,恳请同道斧正。
从医学源流角度来理解:其理论来源于两个观点,一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即未病先防的观点。
二是《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
"《难经·七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即已病防传的观点。
从整体观念角度来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实现的。
在生理情况下,五脏相互资生、相互制约,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在病理情况下,五脏病邪相互影响、互相传变。
因此,当一脏发病后,治疗必须照顾整体,即在治疗本脏病变的同时应积极调治其他脏腑,以防止疾病的传变。
肝病当从脾胃论治
肝病当从脾胃论治在中医脏腑学说中,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
胃为仓廪之官,与脾相为表里,一清一浊,一升一降,脾胃功能的旺盛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脾胃除有消化、营养、代谢等功能外,还具有一种重要的防卫功能,脾是机体内重要的防御系统之一,《金匮》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难经》:“上损下损之病,于过脾则不可治”,李东垣的《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篇》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之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之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这些都说明,脾胃不但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后天之本,而且是保持人体健康、抵御致病因素的重要器官。
五脏中,肝脾关系尤为密切。
肝属木,脾属土,木赖土以生,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脾运化正常,精微得以输布,肝得以滋养而行其疏泄之功,气机调畅使脾胃运化正常,即《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说“土得木而达之”。
在病理上,二者也相互影响,临床中多数肝病患者表现以脾胃症状为主,《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肝受于心,使之于脾”,《难经53难》有:“七传者死,间脏者生”之说,即肝会把病邪传给脾的。
为了防止这种传递现象,在治肝病时,一定要加味实脾,即《难经七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也就是既病防传,已病防变,防止次生病患。
一、慢性肝炎“肝炎”属中医黄疸,肋痛,单脾胀范畴,其形成多由脾胃素虚,受外邪湿热蕴蒸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是受肝炎病毒感染引起。
但《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故本病的发生,实为脾虚在先,脾虚运化失常,后天化源不足,气血虚弱,外邪乘虚而入,正不胜邪,而发本病。
1、苦寒谨防伤及胃,养阴勿令腻到脾。
在临床上,常有慢性肝炎转氨酶长期不降或忽高忽低。
若一味清热利湿,多不奏效,且出现脘痛、纳呆,畏寒等症,此系久用苦寒之剂,湿热虽减,而使脾土更虚,累及肾元。
此病位虽在肝,但土生万物,五脏六腑气血阴阳均随脾虚而亏损。
中药治愈自免肝的案例
中药治愈自免肝的案例中药治愈自免肝的案例自免肝是一种严重的肝病,常常因为过度饮酒、长期使用药物、感染病毒等原因引起。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自免肝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下面将介绍一位患者通过中药治愈自免肝的案例。
患者基本情况患者王先生,男性,45岁。
由于长期饮酒和抽烟,导致他在体检时被发现患有自免肝。
经过医院检查后,他被确诊为B型慢性肝炎并伴有脂肪性肝硬化。
治疗过程1. 中药调理阶段王先生在医院接受了西医的治疗,但效果不佳。
后来他听说了中医对于自免肝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于是前往当地一家中医诊所求诊。
中医师根据王先生的体质和病情,开出了一份中药方剂。
这个方剂包括了黄芪、山药、白术、茯苓等多种草药。
根据中医理论,这些草药可以调理王先生的气血、脾胃等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自免肝的目的。
在服用中药期间,王先生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
他需要远离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并适当进行锻炼和休息。
2. 中西医结合阶段经过一个月的中药调理阶段后,王先生的肝功能有所改善。
但是他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来消除自免肝的症状。
此时,中医师建议他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除了继续服用中药外,他还需要配合西医提供的抗病毒治疗和营养支持。
在这个阶段,王先生每天都要接受注射和口服抗病毒药物,并按时按量服用营养补充品。
同时,他还需要进行定期血液检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
3. 治愈阶段经过数月的治疗,王先生的体检结果显示他的肝功能已经恢复正常。
他不再感到疲惫和食欲不振,同时肝脏也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在这个阶段,中医师建议他继续服用中药以巩固治疗效果,并适当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同时,他还需要定期进行体检以预防自免肝的复发。
结论通过中药治愈自免肝的案例表明,中药在治疗自免肝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开出个性化的中药方剂,可以有效地调理患者的脏腑功能,促进身体康复。
同时,在结合西医治疗方法和注意生活习惯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浅谈治肝炎主调脾胃
焦 山楂 1 g 延胡索 1 g 5, 5 。以上药物运 用于 肝炎早 期疗 效显著 , 急性无 黄疸 型肝 炎一般 l 如 0剂 可告痊愈 。慢 性 期用药 疗程较长 , 一般 坚 持服 用 以上 药 物 3个 月 以 上 。例 : 治李 华仙 , ,1 , 年前 曾患 肝炎 , 中西 女 3 岁 一 经 医各 方治疗后 , 仍有不 同程度 的乏力 、 欲减退 、 胀 、 食 腹 肝痛、 肝肿大并 有压痛 、 消瘦等 ; 每于过度 劳 累而加 重 。 肝 功检查 : 白蛋 白 4 0 / l 脑 磷 脂 胆 固 醇 絮 状 试 验 . gd ,
胃的主要 功能是 受纳 、 腐熟 水谷 , 体后 天营养 的 人 补给 主要取 决 于 “ 胃气 ”的盛 衰 。故 《中藏 经 》 说 : 也
作者单位: 云南 省 文 山县 人 民医 院 ( 山 6 3 0 ) 文 6 0 0
得 以好 转 或 痊 愈 。
・
5 8- 5
光明中医2 1 0 1年 3月 第 2 6卷 第 3期
利湿退黄等 四个方 面。 关键词 : 肝炎; 健脾 ; 疏肝 ; 运脾; 利湿退黄 ; 医话
d i1 . 9 9 jis . 0 38 4 2 . 3 0 7 o :0 3 6 / .sn 1 0 -91 . 01 0 . 9 1 文 章 编 号 :0 38 1 ( 0 )0 —5 70 1 0 —9 4 2 1 一30 5 —2 1
( C T 为 ( + , 香 草 酚 絮 状 试 验 ( F ) +) CF) + +) 麝 T T (+ ,
触 及, 软 , 质 叩压 痛 (+) 脾 未 触及 , (一) 脉 象 弦 , 余 ,
郭书升治疗肝病用药经验
・老中医经验・郭书升治疗肝病用药经验郭海涛1,王冠民2,郝现军2,郭俊波3(1.洛阳市第二中医院,河南洛阳471003;2.鹤壁矿务局第二职工医院,河南鹤壁458010;3.偃师市肝病研究所,河南偃师471942)关键词:郭书生;用药经验;中医药疗法;肝病中图分类号:R256.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38X(2002)022******* 郭书升先生,从事肝病临床研究40载,学验俱丰。
郭先生谙熟药性,治疗肝病以“辨证准确,思路新颖,用药大胆,突破常规,量大力专,师古而不泥古,学有发挥”为特点,形成个人用药特色,疗效显著。
郭先生认为肝病的发生主要是外邪侵入,肝脾肾功能失调的结果,提出治疗肝病十法,曰解毒法、育阴法、利湿法、通气法、补中法、升清法、温阳法、活血法、消块法、攻水法。
在辨明证候,立定治法的前提下,精选药物,组合成方,直捣病巢,以期达到迅速建立正气,驱除邪气的目的。
今将郭先生治疗肝病常用药物及用量简介于下。
1 清热类1.1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30~100g,连翘30g,蒲公英(兼有育阴升肝作用)30g以上,紫花地丁30g,菊花(兼能驱风明目)15~30g,板蓝根(兼养阴消斑)30g,蚤休(兼抗肿瘤) 15g,白花蛇舌草(兼能抗肿瘤)30g,夏枯草(兼能散结)30g,虎杖20g,青黛(兼凉血化斑治肝掌、蜘蛛痣)10~15g,猪胆汁适量(在火上熬1m in,加入面粉搅拌成药丸。
1个猪胆汁用7d)等。
清热解毒药其性寒凉,多走而不守,并具有散结作用,能分离毒素。
应用清热解毒药时应注意给热毒以出路,如热毒在表宜配发散药,在里宜配通下利水药,在血宜配活血药,与痰结宜配化痰药,正气不足者兼以扶正。
处方时当根据毒邪的轻重、患者体质的强弱等情况选用2~4种。
一般热毒在上焦多选用花类或叶类质轻上扬者,内毒盛者宜选用质重根类以走下。
1.2 清热泻火燥湿药:黄芩(泻肺肝之火)10~30g,黄连(泻心火)3~6g,黄柏(泻下焦火)5~15g,大黄(泻下通便,兼能活血化瘀,常用制大黄,泻火而不伤胃)5~30g,龙胆草(泻肝胆火)6~10g等。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名,主要特点是肝郁气滞,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脾胃失健而出现一系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由于情绪不畅、饮食不节、作息失常等因素引起的,病机主要是肝郁气滞,损伤和影响了脾胃的正常功能,因此治疗此类疾病需要疏肝健脾、调理脾胃。
在中医药治疗中,脾胃病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疾病。
中医药认为肝主疏泄,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疏泻气机,使气血运行畅顺,而脾胃则主要负责消化吸收营养,积聚气血。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发生常常与情绪紧张、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处理好情志是疏肝的关键,只有处理好情志,肝气才能疏畅,气机才能畅通。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可以帮助调理肝脾,促进脾胃的健康,从而缓解脾胃病症状。
1.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的药理作用疏肝健脾方剂是一类中药方剂,主要以疏解肝郁和健脾胃功能为主要作用。
其中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青皮等,这些药物有助于疏解肝郁、调理肝气,并有一定的镇静平肝的作用;同时还有黄芩、泽泻、山药等具有健脾益气、清热祛湿的作用。
这些中药在配伍应用中具有协同作用,可以疏肝健脾、调和气血,并缓解脾胃病症状。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的治疗机理主要是通过疏解肝郁、健脾和调和气血,从而达到缓解脾胃病症状的目的。
疏解肝郁是通过药物的气味、味道、功效等途径作用于人体,调动体内的气机,使肝脏得到疏泄,达到情志宽畅的目的。
健脾则是通过药物的气味、味道、功效等途径作用于人体,调理脾气,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的配伍应用中,这些药物相互协调作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脾胃病症状。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在临床中主要适用于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
这类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情绪不畅、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脘腹胀满等症状。
对于这类患者,中医认为应通过疏肝健脾的治疗方法来调理肝气,促进脾胃消化功能的恢复。
目前,常用的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有柴胡疏肝散、苓桂术甘汤、保和丸等。
调理脾胃治肝炎
该 法 常 用 于 肝 病 日久 、 脾 两 虚 者 , 因禀 赋 体 虚 , 肝 其 或
病 毒性 肝 炎 是 一 种 常 见 病 , 发 病 。祖 国 医 学 的整 体 多 观念认为 , 五脏 之 病 常 相 互 影 响 , 肝 病 病 位 虽 在 肝 而 病 因 故 病 机 每 相关 于其 他 四脏 , 中 肝 炎 之 疾 与 脾 胃 的 关 系 尤 为 其 密 切 。基 于此 , 笔者 运 用 调 理 脾 胃法 治疗 肝 炎 , 获 良效 , 每 简述如下。
[ ] 李 经纬 .中 医 人 物 词 典 E .上 海 : 海 辞 书 出 版 社 ,9 8 2 M2 上 18 :
3 6 7.
省介休市 , 范毓肴 亦为介休 人 , 奇 并从 其名毓蓊字 培兰 , 兄 其
毓 髌 是 兄 弟 取 推 辈 关 系 。范 毓箭 白康 熙 三 十 五 年 ( 6 6年 ) , 平 定 准 噶 18 后 为
本文编辑 : 任光荣
虚 运 化 不 健 , 久 坐 少 动 , 食 肥 甘 , 湿 生 浊 。症 见 胸 脘 或 嗜 积
调理 脾 胃治肝 炎
肖建如 仲 润生
关键词 : 毒性肝 炎; 病 从脾 胃论 治 ; 证 论 治 辨 中图 分 类 号 : 1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 R52 6 B
1 0 — 1 6 2 0 ) 50 5 — 1 0 0 7 5 ( 0 7 0 — 0 60
痞 闷 , 少 纳呆 , 后 腹 胀 , 气 则 舒 , 食 食 暖 口干 不 欲 饮 , 见 口 或
中黏腻 , 目黄肤 黄色泽不鲜 , 尿黄 , 大便溏 薄 , 身困楚 , 周 舌
苔 白腻 或 淡 黄 厚 腻 , 濡 。方 用 胃苓 汤 去 桂 枝 , 砂 仁 、 脉 加 半 夏 、 皮、 苡仁 、 陈 薏 黄芩 、 内金 等 。 鸡
要把胃病治好,先要治好“肝病”,中医给你开秘方
要把胃病治好,先要治好“肝病”,中医给你开秘方在当今社会里,有胃病的人实在太多了。
胃疼,作为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不适,似乎早已见怪不怪。
胃病难养,胃病难好,一旦得上就得粘一辈子,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共识。
但是,你愿意和胃疼相伴一辈子吗?今天在这里,想要告诉你一句话:几乎所有缠绵不愈的胃病、胃痛,背后都由“肝病”的影子。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为了表述方便,也为了帮助大家尽快摆脱病痛,首先把一张不错的方剂介绍给各位——黄芪15克,党参15克,焦白术12克,云苓15克,乌贼骨10克,煅瓦楞子20克,元胡2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即可。
此方源于哪里?此方乃是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大家赵清理先生的经验方。
赵师1922年生人,河南邓州市人,出身中医世家,22岁悬壶乡里,曾师从秦伯未、任应秋等临床大家,历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南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务,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有着精深造诣。
通过此方,我们可以看出什么门道呢?你看其中的元胡,实际上就是延胡索。
延胡索干嘛的?它是行气止痛。
你看那乌贼骨和瓦楞子,前者性味咸、涩,温,归脾、肾经,功在收敛止血,制酸,敛疮。
那瓦楞子,性味咸,平,归肺、胃、肝经,功在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这两味药都有抑酸的功效,也是用于止疼的。
上述药物,都来帮我们治标,止疼。
接下来,我们看到一组熟悉的搭配,这就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和黄芪。
前面四味药,就是大名鼎鼎的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干啥的?健脾养胃的。
四君子汤加上健脾益气的黄芪,效果更好。
你不是有胃病吗?当然是脾胃虚弱了。
好,这黄芪和四君子汤联手,帮你把脾气扶起来。
最后,我们要说到关键问题了。
这就是其中的白芍。
白芍是干啥的?它是柔肝、养血、敛阴的。
它在这里,主要用来调理我们的肝。
治脾胃,为什么要养肝?这就关乎我们最初提到的问题——胃病长期不愈,要考虑“肝病”。
原来,肝属木,脾属土。
如果肝气不疏,肝木过旺,就会过分的克伤脾土,导致胃病。
肝主疏泄。
肝气不得疏泄,根本的原因之一在于我们爱生气、思虑过多、压力太大。
肝炎之治主在“脾”
肝炎之治主在“脾” 杨春波 (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二人民医院·国家中管局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肝炎,含病毒性、酒精性、药物性和脂肪性等,它的临床表现等,主要呈中医脾的病象。
因之,我从“脾”论治为主,获得良效。
介绍如下: (一)肝炎从“脾”论治的依据 1.肝炎的临床表现与“脾”病的症状相同。
主要呈脘腹闷胀、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或消瘦、大便溏软等。
因中医的脾,主“运化”、“四肢”、“肌肉”。
2.脏脏的生理作用与“脾”的功能相仿。
肝脏是人体最大腺体,血供丰富,具消化、吸收、合成、代谢、解毒等生理功能。
这与“脾”的“运化”、“升清”、“统血”、“气血之乡”、“生化之源”、“卫之源”等功能相仿。
3.肝炎的病理变化与“脾”的病象相似。
肝属实质性脏器,它的炎症以变质性(含变性、坏死)为主,同时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充血、渗出)和细胞增殖(增生),以及免疫反应。
这与中医“脾”的“失运”、“失化”、“失升”、“血失统”,“滋湿”、“聚饮”、“生痰”和“气滞“、“血瘀”等病象相似。
4.治“脾”方可以愈肝炎,具复肝、护肝作用。
观察自拟的理脾和胃、清化舒肝的茵萆清化饮,治疗脾胃湿热、肝郁气逆证的急性病毒性肝炎60例,服药2周症状消失、4周肝功能复常。
动物实验表明:补脾益气的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对慢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健脾利湿的五苓散、茵陈五苓散和理脾清化的甘露消毒丹等,对酒精性、脂肪性肝损伤,均有保护和解脂的作用。
(二)肝炎从“脾”的分证施治。
由于中医的脾与胃相表里、同肝相亲、和肾相关,且因体质、邪性的不同,所以肝炎的“脾”病表现各异。
作以下分证施治: 1.脾胃湿热肝郁证。
症候:脘胁不舒,知饥纳差,时呕或吐,口苦而粘,喜饮温水,四肢倦怠,小便淡黄或黄少,大便或溏;肝或肿大、触痛,面肤或鲜黄,舌尖红体淡红、苔黄腻,脉或弦缓。
病机:脾胃湿热,肝郁气逆。
治法:理脾和胃,清化疏肝。
方剂:茵萆清化饮(经验方):茵陈、萆薢、薏苡仁各15g,白鲜皮、白扁豆、煮半夏、刺蒺藜、赤芍各10g,厚朴6g,白豆蔻4.5g。
肝病治脾的医案
肝病治脾的医案
肝病可以影响脾脏功能,导致脾气虚弱或脾气湿滞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肝病治疗脾气虚弱或湿滞的医案:
1. 茯苓承气汤:
组成:茯苓、白术、半夏、姜半夏、炙甘草。
作用:健脾化湿、调理气化。
用法:煎服,每日2-3剂。
注意:如果出现口干口渴、大便干燥等症状,可减少茯苓和
白术的用量。
2. 化瘀散结汤:
组成:当归、川芎、赤芍、丹参、桃仁、香附、茯苓、白芍、生姜。
作用:活血化瘀、行气消滞。
用法:煎服,每日2剂。
注意:如果有出血倾向或月经过多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3. 温中益气汤:
组成:熟地、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干姜、甘草。
作用:益气健脾、温中止痛。
用法:煎服,每日2剂。
注意:脾气虚寒者适用,阳虚火旺者慎用。
4. 惊脾汤:
组成:柴胡、半夏、党参、大枣、炙甘草、鸡内金。
作用:健脾祛湿、平肝降逆。
用法:煎服,每日2剂。
注意:适用于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的患者。
这些医案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中医医生的指导来确定用药剂量和时间。
同时,饮食上也应避免油腻、辛辣及生冷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适量的运动,以促进脾气的健康功能。
“肝病实脾”理论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
“肝病实脾”理论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病因复杂,主要与饮食结构、生活方式、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根据中医理论,脂肪肝可以归纳为“实证”、“脾虚”的范畴,而“肝病实脾”理论在脂肪肝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肝病实脾”理论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其临床疗效。
一、“肝病实脾”理论的内涵“肝病实脾”理论是中医理论在治疗肝病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内经》中有“肝病实脾”的记载,指的是肝病时肝气郁结,抑郁犹如实病,会导致脾气不健或气机郁滞,最终出现脾虚的症状,从而形成肝病实脾的病理现象。
这一理论指出了肝脏与脾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中的病理机制,对于肝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1.脂肪肝的实证表现脂肪肝主要由于肝脏脂肪代谢失调导致脂肪在肝脏内过多沉积而发生。
在中医理论中,过多的脂肪沉积被归纳为“实证”,表现为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苦口干、脘腹胀痛等症状,这些与“实证”理论中的病理变化相符合。
脂肪肝患者在肝脏脂肪代谢失调的常伴有脾虚症状,如消化不良、神疲食欲不振、大便稀溏、体重减轻等。
这些症状可以与中医“脾虚”理论相对应,说明在脂肪肝的病理过程中,“实证”和“脾虚”是相互作用的。
3.治疗脂肪肝的基本原则根据“肝病实脾”的理论,治疗脂肪肝的基本原则是调理肝气、调养脾胃。
通过清理肝脏郁热、疏肝解郁,配合健脾益气、补益脾胃,从而缓解肝脏的负担,促进脂肪代谢的正常运转,达到治疗脂肪肝的目的。
三、案例分析王先生,50岁,体检发现脂肪肝已有3年,主要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苦口干、大便稀溏、体重减轻等症状。
根据“肝病实脾”理论的指导下,中医医师为其开具了清肝疏肝、健脾益气的方剂,并结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经过3个月的治疗,王先生的症状明显改善,脘腹胀满减轻,口苦口干明显减少,大便稳定,体重恢复正常。
体检结果也显示肝功能指标有所改善,脂肪肝程度减轻。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肝病实脾”理论在脂肪肝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医经方药物调理内脏功能改善消化问题
中医经方药物调理内脏功能改善消化问题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经验总结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中医经方药物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调理内脏功能以改善消化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经方药物调理内脏功能的理论基础、常见中药调理消化问题的方法以及临床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经方药物调理内脏功能的理论基础中医药认为,消化问题的发生与内脏功能紊乱有关。
《黄帝内经》中指出:“五脏六腑,一络相贯,有余者盛,不足者虚”。
即人体的五脏六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内脏功能的失调会引起消化问题的出现。
中医经方药物调理内脏功能的目的是通过调理内脏,改善其功能状态,从而达到改善消化问题的效果。
中医经方药物调理内脏功能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药性味归经理论:中药性味归经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药物性味归属于不同的脏腑经络,通过对应脏腑经络的药物应用,可以起到调理内脏功能的作用。
2. 中药归经活血理论:中医认为,血液在脏腑经络中流通,如遇到堵塞则会导致脏腑功能的紊乱。
通过选择具有活血作用的中药来改善血液循环,进而调理内脏功能。
3. 中药归经平肝理论:中医认为,肝与情绪、情感有密切的关系。
当情绪、情感不稳定时,会引起肝气郁结,进而导致内脏功能紊乱。
通过选择具有平肝作用的中药来舒缓情绪,改善内脏功能。
二、常见中药调理消化问题的方法1. 补脾胃法:脾胃是人体消化的主要脏腑,调理脾胃功能对于改善消化问题非常重要。
常用的补脾胃中药有人参、党参、白术等,可以通过益气健脾、调理胃气的功效来提升脾胃功能。
2. 理气宽中法:中医认为,气滞则痛。
消化问题中常伴有胸闷、腹痛等症状,需要通过调理气机来改善。
常用的理气宽中中药有柴胡、苍术、香附等,可以通过舒肝理气、行气解郁的功效来改善内脏功能。
3. 活血祛瘀法:中医认为,瘀血为百病之源。
内脏功能紊乱常伴有血液循环不畅的问题,需通过活血祛瘀来改善。
肝病实脾临证体会
肝病实脾临证体会
黄远媛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3(038)008
【摘要】@@ 经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本意为肝病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先调补脾气,使脾气充实,不受邪侵.这个治法已被广泛用于肝病的治疗中.笔
者认为,顾护脾胃应贯串于诊治慢性肝病的始终,如患者有脘痞、腹胀、纳呆、便溏、苔腻、脉细等症状,此时不论肝功能指标如何异常,或肝纤维化指标是否正常,都应先调理脾胃,以顾后天之本,脾旺方能正气旺,倘若滥用攻邪之法(诸如具有抗病毒、降
酶之功能的清热解毒药),则重伤脾气,必致肝病缠绵难愈.但是,"实脾"是否就是"补脾"?是否就是运用"芪、术"之类药物?笔者现就临证一些体会与同道共商.
【总页数】1页(P356-356)
【作者】黄远媛
【作者单位】310015,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肝病治脾"与"肝病实脾"剖析 [J], 刘智慧;白静丽
2.基于肝病实脾理论研究健脾运脾法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J],
丁沛;罗宏伟;徐玉玲;张辉凯;李海雷;孟祥林
3.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病实脾防传变 [J], 杨峰
4.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病实脾防传变 [J], 杨峰;
5.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小议肝病的治疗 [J], 李旭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肝病,为什么要先治脾?
中医治肝病,为什么要先治脾?急性传染性肝炎若失于治疗,或治不彻底,以致湿热羁留,气血失调,正气受损,则转为慢性。
据临床所见,慢性肝炎以右胁疼痛、纳差、腹胀、倦怠乏力、肝脏肿大为主要表现。
《内经》说:“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胁”、“肝病者,两胁下痛”、“肝者,罢极之本”、“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复杯”。
这些肝病症状,如病在两胁,胁痛,乏力和肝大等的描述,与慢性肝炎病象颇相类似。
慢性肝炎从中医理论来看,病位在肝。
从病机分析,一方面作为肝炎致病的湿热继续残留,引起肝郁气滞,进而由气入血,久病入络,肝血瘀阻。
气滞、血瘀既是湿热入侵的结果,又是造成病情发展的新原因。
湿热、气滞、血瘀,三者皆属“实”。
另一方面,湿热伤正,气滞血瘀,又加重了脏腑功能紊乱,渐次演变为脾虚、气血两虚、肝肾阴虚等虚证。
这些病理变化,常因人、因病程阶段而异,且交错夹杂,从而使临床上呈现各种兼实证型。
历代医家对肝病的论述颇多。
如《金匮要略》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说:“上工治未病,中工不晓相传,惟治肝也”。
指出了治疗大法应从调理整体的脏腑间关系出发,尤应注意“实脾”。
若见肝只知治肝,无异自缚手足。
这种从整体观念出发,特别是“肝病实脾”的理论,对治疗慢性肝炎,具有指导意义。
盖脾胃为仓廪之官,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以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为后天之本,且“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滋养肝脏。
在慢性肝炎患者,多伴有食少腹胀,乏力倦怠等脾失健运征象,它是由肝病本身所引起,但同时又反过来加重肝炎病情,若不及时调整,则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在五行学说中,肝木克脾土,其中“克”是制约、约束的意思。
也就是说肝对脾发挥着调节、制约的作用,这种相克关系有助于脏腑之间功能的相互协调。
为什么呢?我们知道,脾主运化水谷,化生粗微气血,为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提供营养物质,就像土壤一样滋养着万物。
但脾属阴,其体淖泽,其性板滞,滞则易郁,必需依赖肝的活泼、开散疏泄之性,才能正常发挥作用。
带你认识中医的肝脾同调理论
带你认识中医的肝脾同调理论
肝脾之论,《难经》《金匮要略》已有论述,后世于此多有发挥。
如:《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曰:“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醒胃必先制肝”“治肝不应,当取阳明”之论,《临证医案·卷二》曰:“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知医必辨·论肝气》有:“肝一病即延及他脏”等。
可见,肝脾同治论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中医《金匮要略》及后世之说,提出多数脾胃病需健脾和胃与调肝同治,方能提高疗效。
临证多以四逆散合香砂六君汤加减,在辨证基础上随证多加用橘叶、砂仁、佛手、香橼、八月札、铁树叶等肝脾同理之品。
对于肝病及胃证,中医遵叶天士“苦辛泄降,少佐酸味”的治法,喜用黄连、干姜、枳壳、白芍。
对于肝胃热盛者,喜加黄连、连翘,戴原礼谓“诸寒药皆凝涩,唯有黄连不凝涩”。
同时,治胃则宜以通降为主,药用枳壳、厚朴。
然治肝则分柔肝、凉肝、清肝、疏肝。
柔肝用当归、白芍、枣仁、蛤粉炒阿胶珠、枸杞子;凉肝用蒲公英;清肝用浙贝、炒栀子、丹皮;疏肝用柴胡、川芎、白蒺藜、橘叶、炒川楝子、香附。
当归芍药散、枳实芍药散、逍遥散、痛泻要方同属肝脾同理之剂,观其方药多以当归、白芍养肝疏肝合柴胡疏肝、升肝气为主,参以柴胡疏肝散方义。
柴胡疏肝气、升肝气之论,中医认为如:升肝之用,柴胡最效,然治肝不升、胃不降之证,则不用柴胡,而以生麦芽代之,“生麦芽虽能升肝,实无妨胃气之下降……非若柴胡之纯于升提也”。
跟张仲景学治肝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跟张仲景学治肝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在中医界,说起肝病的治疗,很多人都知道一个治肝病的至理名言,它便是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说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这一千古名言,流传至今日,仍被众多医家遵循应用。
对于肝病,医圣到底是如何运用这一至理名言治疗的?详情见正文!“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这句千古名言,一直为医家遵循并应用。
仲景虽无专篇论述肝病证治,但其诸多方剂对当今急慢性肝炎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作用。
现将其治肝之法述要于下:枢机为本,重畅气机肝为刚脏,体阴用阳,主疏泄,调畅气机。
少阳主枢,肝胆乃气血运行之枢纽,故肝病之发,多见枢机不利,气血运行失常,所以,仲景论治肝病非常重视调节枢机,疏通气血。
柴胡汤为和解少阳名方,全方寒温并用,升降协调,扶正祛邪,有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和畅气机的作用,为至和之方,可使枢机畅利,脾胃安和,三焦疏达,内外宣通。
《伤寒论》所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的小柴胡汤四大主症,在急慢性肝炎中常能见之。
故小柴胡汤是治疗肝炎不可多得的名方。
笔者以此方为主,加减化裁治疗肝病,常能应手起效。
四逆药虽四味,但其具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作用,可谓是疏肝理气的基本方,方中柴胡辛平升散,可疏肝解郁,透表畅里,枳实苦泄凉降,行气泄热,芍药、甘草和营护脾,缓急柔肝,四药合用,则升降散收,调畅气机,达木疏土,安和中州。
对湿毒郁滞,肝失疏泄的慢性肝炎,以此方加清解湿毒之品,效果明显。
2邪致病,给邪以出路仲景论治肝病,强调外邪致病。
如论述黄疸,主要与外邪有关,尤其是湿热之邪。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
”可见对黄疸的病因,不仅强调湿邪内郁是发黄的关键,而且提出了有瘀热发黄、寒湿发黄等。
而《金匮要略》又将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等,在治疗上提出了“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热在里,当下之”,“在寒湿中求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稿:郭彦清主任
一天我在门诊接待了一个复诊取药的男性中年患者,这个患者是乙肝肝硬化早期,服用抗病毒恩替卡韦分散片、健脾养胃胶囊、双金利胆胶囊、通络软坚胶囊半年了。
复查结果显示:
■HBVDNA小于500,
■乙肝五项呈“小三阳”,
■B超示:肝脏被膜不平滑回声点状增强,胆囊壁厚毛糙,
■肝脏弹性检测指标由原来的28降到了21.5,
■其他没有任何不适。
患者很高兴,准备再取三个月的药。
在我开药时,患者突然说郭大夫给您商量个事吧。
我说您说吧。
他说能不能把那个健脾养胃胶囊去掉,他看了说明书对照的症状,觉得没必要吃那个药。
我想他还有个原因可能是想减轻一点经济负担吧。
我略有所思就和他谈了起来。
“你的舌质稍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下络脉迂曲怒张紫红、舌苔厚腻微黄,脉象右关沉弱”。
这说明你的中医辩证属于“脾胃气虚、湿热瘀阻肝络胆络证”。
健脾养胃胶囊针对脾胃气虚、双金利胆胶囊针对湿热内阻、通络软坚胶囊针对瘀阻肝络,中医治病是讲究辩证施治,对证选药的。
虽然你没有脾胃气虚的自我感觉,恰恰是用了这个药的功劳。
而且纤维化指标的下降与这个药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
我又说这个“肝病必治脾”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诀窍和不可缺少的关键治法。
他说是吗,显得很感兴趣。
我问他想听吗,他说想啊。
我说中国古代有个大医学家,他的名字叫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的著作是在中医学界被称为辨证治疗圭臬的《伤寒杂病论》。
他在书里有一句话就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个意思就是说啊,得了肝病,它必定会要进一步引起脾胃的病变,所以当脾胃还没出现病变时候赶紧补气健脾和胃,以预防肝病及脾。
等到肝病引起脾胃病变了,那更得健脾和胃了,否则肝病就会越来越重,会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你的肝病已经导致了脾胃气虚,所以这个健脾养胃胶囊非用不可。
患者一直在聚精会神地听着。
我对患者说这就是1800年以前老祖宗留下来一直沿用到现在治疗肝病的法宝之一,你说你服用这个药有必要吗?患者说太有必要了,您给我把这个法宝还开上吧。
患者很开心就去拿药回家了。
依从性
患者走了以后,我就思考怎样提高患者依从性的问题。
好多患者私自停药造成病情反弹的病例在临床并不少见。
这原因中也有我们医生的问题,就是没有和患者深入沟通,没有让患者认识到执行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和擅自停药造成的危害性。
突然我又想起了个病例,后悔自己没早想起来讲给患者听听。
今天就分享给大家,抛砖引玉吧。
有一天王晓玲主任叫我去会诊位住院患者。
晓玲主任是一位优秀的西医肝病科医生,对中医也很感兴趣,经常找我中医会诊。
她有位女病人,是乙肝肝硬化早期患者,别的指标都稳定,就是转氨酶老是在100以内上下波动,在省某医院治疗一年多了,就是没有降到正常,所以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我院住院治疗。
治疗方案:
王晓玲主任的治疗方案是西药抗病毒、口服酶清丸、健脾养胃胶囊、通络软坚胶囊、静脉滴注舒肝宁注射液。
查病人:舌质暗红、舌苔薄腻微黄,脉象沉弦细有力,仔细问诊,患者睡眠不踏实,大便每日两次,常常是成形与不成形交替,背部有酸而沉重的感觉。
中医辩证:脾虚血虚、湿瘀化热。
在王主任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四逆散、当归芍药散、栀子柏皮汤三个经方合方中药煎剂口服。
一周后复查肝功能,转氨酶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升高了一些,患者有些着急。
我又会诊,患者睡眠好多了,背部酸沉感觉消失了,感觉腹部非常舒服,大便成形的次数变多了,脉象沉取缓和有力。
根据中医四诊材料,患者整体状况在改善。
我就给患者解释说,你的正气正在恢复,邪气不服气,邪正有了斗争,所以化验指标稍有波动,我再给你调整一下方子,增加扶正和祛邪的力量,把邪气压下去。
健脾养胃胶囊加服一次,每日四次,每次还是五粒,以增加健脾补气力量。
汤药在原来基础上加了桂枝茯苓丸以增加活血化瘀祛邪力量、参苓白术散以增加健脾扶正力量。
用药一周后患者家里有事就提前出院了,走廊上我碰见她,她说大便都成形了,全身的感觉比以前舒服多了,说过一阵来复查。
后来我一直惦记着这个患者,一个多月后,全国著名中医肝病专家、北京302医院李筠教授来院会诊,我微信联系这位患者过来让李筠教授给她看看。
她回微信说不用了,她的转氨酶正常了,多谢河北中医肝病医院给她制定的治疗方案。
并给我把她在省级医院的化验单拍照发了过来。
后来我想这个患者是因为健脾药起到了恢复正气的关键作用。
这个病例让我对张仲景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疗肝病的大法又有了深刻的领会。
更可喜的是河北省首届名中医,耿兰书院长研制成了治疗肝病有效的健脾养胃胶囊。
可见继承经典、传承经典是多么的重要!
河北中医肝病医院特聘北京会诊专家:李筠教授、王宪波教授、郭朋教授每周来院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