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思考
如何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富裕县实验中学王建东如何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关注的老话题。
然而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又赋予了这个老话题新的生命力。
如何做好新课程体系下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意义重大。
一、初中、高中历史课程设置状况分析:从课程目标看,二者有联系(衔接)也有差别: 二者都强调三维目标,都强调历史学习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但二者仍有明显区别:(1)知识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兼顾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高中则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合性。
(2)能力方面, 初中要求: 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高中除了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之外,主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中可见,尽管初中、高中的历史学习能力要求都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但初中主要在于识记、理解,尤其是识记层面;而高中要求则更在于理解和应用层面。
这一特点在初中、高中课标内容的要求上更为明显。
初中历史主要是“了解”、“知道”、“简述”、“概述”等相对低层次的能力要求;而高中历史要求在“了解”、“列举”(识记)基础上的更主要强调掌握“分析”、“认识”、“探讨”的能力,能力要求明显高于初中出一大截。
除了课程目标的联系和差别外,初中、高中在课程结构、内容标准上也存在着联系和差别。
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内容,在高中课程中大都进行了相应的链接与拓展。
但二者同样存在较大差异:第一,课程体系方面,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主要以主题的形式,基本按照古今中外的时序,要求初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基本规律;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历史的时序性和粗略线索。
高中历史新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在初中通史体例的基础上,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 这种体例这有利于提高高中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浅谈课改下初高中历史课的衔接
一
正态度 , 重 点是对学生进行高 中历史学 习方法 的指导 , 对学生提 出 高 中历史难教难学的原因
、
具体 的学 习任务和要求 , 引 导学生在今后 的学 习过程 中如何 做好
预 习、 听课 、 复习 , 而不是简单地停 留在初 中被动接受 的层 次 , 耐心
1 . 教材 编排体 系发生变化 , 造成 内容衔接上 的困难
难快速实现 。 3 . 学生学习方法呈现拐点 , 造成方法衔接上的不适
能力和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 , 对学生 能从 不 同角度 看问题 生犯错 , 指导学生纠错 , 这样宽松 的环 初 中历史 知识简单 , 对学生 的要求 多停 留在 了解 和记忆 的层 境可 以激发学生的热情 , 变畏学为乐学 。如 , 要学生举 例说 说宗法
初中历史教材 以通史形式 出现 , 古今 中外 历史 自成一体 , 条理 细致地 指导他们做好 学习时间 、 任务 的安排 , 养成 良好 习惯 , 并在 分明 , 且 内容简单 , 对学生 的要求主要是在掌握基本 的历史现象 和 今后 的教学工作 中督促 他们按计划去 完成 , 渐 渐减少对老 师的依
他们 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生活 中的亲身感受或 习惯观 炼提高 。 念, 属于经验型思维 ; 而 高中生的思维则 由形象思维 向抽象思维发
3 . 鼓励 学生积极 参与教学 活动 , 帮助学 生提高学 习历史 的兴 展转 变 , 要学会用 已知的经验演绎出一般 的规 律 , 上升到一定 的理 趣和 自信 论层 次 , 并运用一定的逻辑思维进行 推理判断 , 形成一定 的历史 意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学习 , 在多样化 、 开放 式的学习环境 中充 识 和价值观 , 属于理论 型思维。 这些要求在学生思维转型过程 中很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积极性和参与性 , 培养 学生探究历史问题 的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开始接触到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打下了扎实的历史基础。
然而,随着学生升入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也随之增加和提高。
这就给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提出了重要挑战。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顺利进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更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兴趣。
而现实情况中,很多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结束后,由于缺乏有效的衔接措施,导致在高中历史学习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因此,对初中历史教学到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办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和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并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衔接策略,以期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帮助。
1.2 问题意义初中历史教学中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和历史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关系到学生历史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如果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没有有效衔接,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断层,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地将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起来,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
研究初中历史教学到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益,也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通过研究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兴趣,进一步完善历史教学体系,为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历史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几点思考
二 、有效衔接 ,发展学生 。 1 .夯实基础 ,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 中历 史 教 材 比 较 注 重 历 史 人 物 、 史 历 事件 的故事性 ,以此激发 学生 的兴趣 。 但是 对 历史事件 、 历史人 物、 历史现 象的多视 角、 多层次 的理性 的思考和分析偏少 。 中历 史 高 的内容 更多、更深 、更广 ,是初 中历史知识 的延伸和提高 ,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 教学中 , 初中阶段打牢基础对高中阶段 的历 史学习非常重 要。 中教师要通过多种 手段 初 和 途 径 把 博 大 精 深 的 历 史 知 识 和 生 动 活 泼 的 历 史 场 景 展 现 出 来 , 强 学 生 对 历 史 基 础 加 知 识 的 掌 握 , 高 历 史 学 科 能 力 。高 中 教 师 提 要熟悉初中历史教材 和课程标 准, 充分利用 好学生已有的知识, 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 容。在教学的过程 中,注意 因势利导 ,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进一步扩大学生掌握 历史知识的范围 ,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 深刻的理性思考 ,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
哲理性 的语言都 强调 了兴趣 在学习 中的重 要作用。 1 .创 设 良好 的 历 史 学 习 情境 历史学习情境就是在历史学习过程 中, 根据所 学的 内容 创设一种具 有历史真 实感 的 特 定 情 境 , 学 生 产 生 一 种 身 临 其 境 的 感 使 觉 ,由此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 , 启迪学生的 思维 , 发挥学生的想像 , 最终达到理解和掌 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2 .通过教学 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激发 学生的兴趣。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 , 要注意联 系实际和 联 系生活 ,把现实的“ 家事 、国事、天 下事” 和 相 关 的历 史 知 识 联 系起 来 , 学 生 的 思 维 使 变 得 更 加 的活 跃 。 如 : 到 中 国 改革 开 放 例 讲 时 , 可 以结 合 我 们 身 边 的 人 和 事 , 民 生 就 人 活水平的提高 , 来说 明我们 改革开放后所取 得 的成就 。 这种联 系实 际的教学 , 不仅满足 了学生 的好奇心 , 更重要的是学 以致用 , 使 学 生的心理处 于不断探 索新知识 的状态之 中。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历史课程衔接的几点思考
、
初 中与高中历史课程 的“ 节 ” 脱
从新 课标设计 的教科 书编排结 构来 看 .初 中为通 史框 架 , 中开专题课提 高。高 中新 教材采用 “ 高 模块 十专题 ” 编排
方 式 , 种 以专 题 为 主 的 形 式 , 给 教 学 带 来 不 少 困 难 。况 这 会
同 , 程标 准 的 要求 不 同 , 何 使初 高 中历史 教 学 顺 利衔 课 如 接, 不着 痕迹 地过 渡 , 也是 一个值 得我 们认 真探 讨 的问题 。 首先 , 们来看一 下在初 高 中历 史教 学的衔接 上 , 我 还存 在 着哪些值得 注重 的问题 , 以寻求解决 的方法 。
时下 , 课程改革正 在我省正如火 如荼 地进行着 。高 中 新 历史 不再 像 旧教材 那 样按 照 通 史 的模 式 和 时 间先 后顺 序 编 排 内容 , 古 到 今 , 中 国写 到世 界 , 政 治 、 济 、 从 从 把 经 文 化、 思想 等方 面 的内容放 在 同一 朝代 的 章节 里 。 而是 以“ 专 题” 的形 式 , 古今 中外 的历 史 编成 政 治 史 、 济 史 、 将 经 文化 史三 个必 修和 数个选 修教 材 , 样更 接 近于 大学 历史 专业 这 的学 习 ,也 有 助 于学 生 能 系统 地把 握 某 一 专题 的历 史 知 识 。新 教 材 的改革使 初 高 中历 史 教学 衔接 , 成为 历史 教 师 十分 关注 的问题 。 因为初高 中历 史教 学本 身在各 方 面都不 是孤 立 的 , 相互 之 间有 一定 的联 系 。学生 在进 入 高 中历 史
二 、 生 对 待 历 史 课 程 的 态 度 学
统编教材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教育新探统编教材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吴平摘要:相较于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拓展,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小的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高中的学习中,保持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
基于此,本文重点对现行统编版教材的编写背景、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定位、初高中统编版教材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初高中历史教学的侧重点以及高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统编教材;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教学策略统编版教材的编写和推广应用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中的重要实践,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现代化的重视。
在初高中教学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的编写背景以及编写目的,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源,了解历史知识、能够用唯物史观认识分析历史事件是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具备的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能一味地依赖灌输式教育,而是要在掌握好历史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学科兴趣,不断强化学科核心素养。
一、初高中统编教材的背景及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定位(一)初高中统编教材的编写背景分析统编版历史教材大体于2017年8月开始编写,历经一年于2018年9月完成,随后在各个省份进行推广。
统编版历史教材的编写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的,是国家的意志和行为,是对中学阶段教育工作改革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其特点。
首先,进一步明确了历史课程的性质,它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其次,明确了历史学科要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学目标服务,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
再次,明确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强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将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质作为核心要点。
此外,还明确了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必修部分为基础课,要求所有学生都要进行学习。
一个初中历史教师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一个初中历史教师关于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摘要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工作不应该只是高中历史教师的责任,我们所有初中历史教师也应该去关注、思考、探索这个问题。
佛山历史中考通过试题的命制引领佛山地区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工作,指导中学历史教学促进教改,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初高中历史课程新课改教师责任中考历史2007年《中史参》上刊登的《现状与对策:从调查问卷看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展示了作者课题组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及对高一学生的调查结果,其中与初中历史教师有关的是:“认为‘教师照本宣科,讲得不生动’造成学生不喜欢历史课的占58.3%,认为‘教师不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占39.0%,说明我们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尤其是初中历史教师在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上亟待改进”。
他们的研究调查值得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深思。
2011年《中史参》刊登了赵亚夫教授的《如何看待学生基础差的问题》,他的引述振聋发聩:“‘从通常情况看来,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几乎都面临缺乏知识能力基础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通史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不足、历史兴趣缺乏,以及没有基本的历史价值判断。
’一句话,学生的学习基础差,该怎么办?”可见,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做了不少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工作,但这个问题还是悬而未决。
“拔起萝卜带出泥”,中国基础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高一学生基础差,这不仅是高中的问题,根源还与初中历史教学有关。
一、初中历史教师应关注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最近观摩了两节历史课,主题都是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
两位老师对教材的重组,契合初三学生的学情,而大容量的史料运用,又牵引提升孩子们的思维理性成长。
他们每个观点的分析都构建在有效史料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探究真正论从史出!反思自己,为了中考,只是就教材教教材,让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哪有这样纵横捭阖带学生走进历史?哪有意识为学生高中学习做过铺垫?还理所当然地认为:那是高中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佛山中考考试说明强调:“(2011年)试题命制要重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教学衔接问题的重要性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入手,探讨了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差异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衔接、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的统一化、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等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指出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并提出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建议。
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的衔接、创新教学方法、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初高中教学衔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考试制度、教师队伍、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改革、教育质量。
1. 引言1.1 教学衔接问题的重要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教学衔接是指初中和高中之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方面的衔接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
教学衔接问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负担问题。
如果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没有很好地衔接,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弥补前期的知识和能力差距,增加了学习负担,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2.学业导向问题。
初高中的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业选择和发展方向。
如果初中历史教学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可能导致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迷失方向,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
3.教育质量问题。
教学衔接问题不仅仅是学生个人发展问题,也是教育质量问题。
如果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将会影响整个教育系统的教学效果和评价体系,从而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
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接触历史内容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解决初高中中国近代史教学的衔接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解决初高中中国近代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摘要: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说,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科书编写方式,对刚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不管怎样,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专题式学习是对初中历史学习基础的深化,体现出高中与初中的历史知识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充分解读初中教科书,做好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才能使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更为顺利。
其次,从中国近代化史内容上说,初中历史教科书的中国近代史的部分被安排在八年级上册,集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讲到新中国成立前,除了按通史体例叙述基本史实外,还讲述了近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以及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这使得学生对中国近代史有了一个初步整体的印象。
而高中新课标教科书却将中国近代史内容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模块散落在几册书中,具体内容笔者已在前面章节中做了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这也是教师最不适应的地方。
因此,如何将初高中的中国近代史教学很好地衔接起来,做到既不对初中的内容简单地重复,又能够按照课标要求高效、有序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就成为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了。
在此,笔者有几点应对策略,供同行交流、切磋,且当抛砖引玉,以求更好地解决此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近代史教学一、要认真研读课标总体看来,高中课标比初中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面有所拓宽,并且出现了大量新的知识点;能力层次方面的要求也有所提升,更侧重于史实与材料的概括和归纳。
在新课改之前教师是“依纲教本”,新课标施行后教师则是“依标施教”。
现在高中的历史教学,若离开了课程标准的指导,历史课将成为“无源之水”,逐渐失去活力。
但目前,由于教科书的作用大大弱化,教科书只是为课标服务的教学素材之一。
教师们往往被教科书所束缚,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难以协调历史课程标准与教科书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分明地处理教学内容。
因此,认真研读、领会课标,就成为了实现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
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几点思考
创设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 的特定情境 , 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 其境的感觉 ,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 , 发挥 学 生 的想 像 , 最终 达 到理 解 和掌 握 历 史 知识 的能 力 。比 如: 在介绍北宋都城东京时 , 有一位老师就借助了先进的电 化 教 学 技术 . 过 精 心裁 剪 、 合 , 北 宋 时 期 东京 的 人 和 经 组 将 事 ,聚集在普普通通的一 日之中,在音乐、画面的配合下 , 教师细细地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一 日中可 以看见的宫 殿楼 宇 、帝王君 臣、市井街巷 、艺人客商等 ,教师以 “ 导游”的 身份带领着全班 同学 ,“ 天一亮就到晓市吃早餐 ,上午一边
o mp o ig v l i f ca so m e c i g Th s e s y i d s u s d t e S u y Co c p ,T a h n aei l e c i g M eh d f i r v n ai t o ls r o t a h n . i s a s ic s e h t d n e t e c i g M tr ,T a h n t o , dy a
二 、有 效衔 接 。发 展 学 生。 1 夯 实基 础 ,做 好 教 学 内容 的 衔接 。 . 初 中历史教材 比较注重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的故事性 ,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 历史现 象的多视角 、 多层次的理性 的思考和分析偏少 。 中历史的 高 内容更多 、更深 、更广 , 是初 中历史知识的延伸和提高 ,但 不是简单的重复 , 因此在教学中 , 初中阶段打牢基础对高 中 阶段 的历史学 习非常重要 。 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 和途径 初 把博大精深的历史知识 和生动活泼的历史场景展现 出来 , 加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随着教育的发展,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学生主要掌握了一些基本历史知识和史实,而到了高中历史教育阶段,就需要学生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历史研究和思考。
一、初高中历史教育的不同之处初中历史教育重在让学生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和史实,使其有一定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而到了高中历史教育,学生需要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历史研究和思考,并学会如何在历史研究中运用历史方法和思维方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需要高中历史教育从初中历史教育的基础出发,更加深入地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基础的史实和知识上进一步深化理解和领悟。
二、实现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1. 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可以定期组织学科组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各位教师可以分享各自的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初高中历史教育之间的衔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
2. 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完成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教育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基本知识,可以采用讲解式、图解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而到了高中历史教育阶段,则需要采用更加深入、系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3.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高中历史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加深入、广泛的历史知识和教学技能,以便更好地完成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
教师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引领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深化和拓展。
三、结语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对于加强历史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和思想。
希望教师们在教学中能够重视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一、统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有所调整和变化。
为了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首先需要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通过对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清晰的教学框架和体系。
在教学目标方面,需要确定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应具备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以及在高中阶段所需要达到的更高水平的要求。
只有明确了教学内容和目标,才能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使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打好历史学科的基础,为接下来的高中历史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形成渐进式教学模式为了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可以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逐步适应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从而更好地完成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在初中阶段,可以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在高中阶段,可以深化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拓展历史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通过这种渐进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注重跨学科教学的融合在新课标下,跨学科教学被赋予了更高的重视。
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实现跨学科教学的目标。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或历史文献来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在地理课上可以通过历史地理知识来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在政治课上可以通过历史事件来引导学生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
通过跨学科教学的融合,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学科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四、加强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的衔接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加强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的衔接,形成闭环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评价方面,可以对初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反复梳理和完善,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浅谈初高中历史教材的知识衔接
浅谈初高中历史教材的知识衔接以《浅谈初高中历史教材的知识衔接》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近年来,学校历史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特别是在初高中历史教育中,更加强调“知识衔接”的作用。
学校的历史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和利用“知识衔接”的方法,开展优质的历史教学,使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初高中历史教材的知识衔接要求。
总的来说,这些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考虑初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有持续性,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要有有机的关联;另一方面,要求考虑历史课程的学习循环,在章节间和课程重复中要有所探索和衔接。
其次,教师应该了解初高中历史课程的重点和特点。
在初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知识的衔接实践到教学实践中,确保课程的衔接性。
初中历史课程以《简明中国通史》为教材,以中国历史发展全景和发展主线为纲;初中高中历史课程以《简明中国史》为教材,以中国历史发展多元深入为纲。
从课程安排上看,要根据历史课程知识体系和衔接要求,把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紧密衔接在一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注意布置有效的历史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制定合理的课程安排,根据历史知识的衔接点和衔接要求建立学习循环,结合实践性活动编写训练试题,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充分了解初高中历史内容之间的衔接点。
而且,教师还要尽可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实际场景以及各种历史类型的文献材料,让学生体验历史,让学生熟悉历史,使历史知识融入学生的思维,以便更好地理解初高中历史内容的衔接要求。
另外,教师还要利用历史的跨越性,通过现代和过去的互比,使学生体会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在深刻理解历史内容的同时,把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实现初高中历史内容的知识衔接。
综上所述,初高中历史课程的知识衔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在实践中要注意:一是要掌握知识衔接的要求;二是要了解历史课程的重点和特点;三是要注意在教学实践中布置有效的历史训练;四是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历史;五是要利用历史的跨越性,实现初高中历史内容之间的知识衔接。
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工作的反思
面对高一新生 , 教师要 了解初 中历史课标和教科书 的要求 和特 点 ,关注学生初 中阶段历 史知识学 习的状 况, 使教学具有 针对 性和连续性 , 做到对 “ 旧知识 ” 新 心 中有数 , 教学详略得 当, 的放矢。课 堂上 , 生手头练 有 学 习材料中已介绍 的问题可略讲甚至不 讲 , 提示学生课后 自己去看 即可, 这样可以节省课 堂时间。面对初 高中历 史 知识体系断裂的现状 , 教师一定要注 意帮助学生构建 历史 知识体系 , 弄清历 史发展 的来 龙去脉 , 强通史意 增 识, 这既是对初 中基础 学习 的“ 补课 ” 也是高 中专 题史 , 学 习的必备通史基础。 历史 教学中 ,要使学生达到高素质好成 绩的 目标 , 就必须重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 随着年龄 的增长 和心理的发展 , 中学生理解抽象问题和对历史问题进 高 行探究 的能力有所提高 ,感兴趣 的领域 也更 为广 阔 , 要 求 独立 思 考 和 表 现独 立 人 格 的 欲望 也 更加 强烈 。 这种 在 情况下 , 教学 活动要围绕高 中新课 程标准 , 以适应学生 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变化的需要 。 新课 改下的历史思维 能力有 : 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 的能力 , 分析 、 综合 、 比较 、 归纳 、 概括历史事 实的能力 , 运用 已知信息解决新 问题 的能力。首先 , 以历史知识为载体 , 运用课堂讨论激发学 生 的思维。 讨论是思维交流 的最好形式 , 在历史教学 中, 创设讨论的氛围 , 鼓励 学生争论 , 教师及时点拨 , 使问题 在讨论 中得到解决 。学生在讨论中增长了知识 , 同时分 析、 综合 、 比较 、 概括能力也得到训练和提高。 其次 , 充分 利用历史 材料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高 中历史新教材有一个 明显的特征 , 即从全新 的角度 以 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 的历史原始材料 , 配之 以相应 的思
浅谈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1 6S 浅谈Fra bibliotek 高 中历 史教 学 的衔 接
■ 杨 志 国
初 、 中 历 史 教 学 衔 接 问题 高 对照和分析初 中历史课程标 准与高 中历史课程 标 准 , 中我 们 可 以 看 出 两 个 问 题 。 从 1基本历 史知识 上 的承接 性。初 、 中历史 在 . 高 基础 知识 上是基本稳 定 的 , 只是 在 内容 的深化 上 的 侧重点有所不同 。就 高 中而 言 , 相关 的规 定 明确指 出 :在 义 务 教 育 的基 础 上 , 一 步 认 识 历 史 发 展 进 “ 进 程 中 的 重 大 历 史 问 题 , 括 重 要 的 历 史 人 物 、 史 事 包 历 件、 历史现象和历史 发展 的基本脉络 。 由此 可见 , ” 高 中历 史学习专题是在初 中历史学 习基础 上进一步 的 拓宽和深化 , 它们之 间是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因此 , 了解初 中教材 , 做好 初 中、 中历史 教学 的衔 接 , 高 才 能使 高 中 历 史 学 习更 顺 利 。 当 然 , 种 知 识 上 的 衔 这 接应 该“ 既注重 与初 中课 程的衔接 , 又避 免简单的重 复 ” 。 2 过 程 与 方 法 、 感 态度 与价 值 观 上 的 一 致 性 。 . 情 初 中 阶段 的历 史 课 程 标 准 规 定 : 唯 物 史 观 和 科 学 以 的教 育理论 为指导 ……转 变学 生被 动接 受 、 死记 硬 背的学习方式 , 拓展学 生学 习和探 究历 史 问题 的 空 间 ; 养 学 生 正 确 的 历 史 观 , 而 使 学 生 学 会 辩 证 地 培 进 观察 、 分析历史与现实 问题 , 加深对祖 国的热爱 和对 世界 的了解 , 历史 中汲取智慧 , 从 养成现代公 民应具 备 的人文 素养 , 以应 对新世 纪 的挑战 。高 中阶段 的 历史课程标准规定 : 会运用 科学 的理论 和 方法认 学 识历 史和现实问题 , 步形成科 学 的世界 观 和历史 逐 观 ; 立 不 断完 善 自我 、 树 为祖 国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做贡献和 民族 与人类命运 的人生理想 。从中我们可 以看出 : 1在过程 与方法上 , 中 、 中都 注重对学 () 初 高 生进 行历史方法 的培育 , 努力 转变学 生学 习历 史 的 方式 ;2 在情感 与态度 价值 观上 , 形成 正确 的世 () 要 界观与历史观 , 培养 学生的人文素养 , 树立远大的人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学科的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学科的衔接刚跨入高中的学生,面对高中各门学科往往会经历一个学习发展的曲线,这条学习发展曲线大致有四种类型:稳定型、下降型、起伏型、上升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新生应该主动了解高中学习的特点,作好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准备,迅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曾经有学生问我:“老师,在初中的时候我的历史考试总是八九十分,甚至有时候我还考过满分,而到了高中以来要想及格都很难,这究竟是为什么?” 很多刚刚步入高中的新生都有这样的感觉,这种现象在高一的新生中非常普遍。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进入高中以来历史学科就真的那么难学?一、高中学中望史兴叹的原因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学生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历史很难学,高中历史课一开始时出现的一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比如什么原因、性质、实质、本质、影响等等。
同时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高中,有些学生有了“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面对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新集体……学生既兴奋又陌生,又不知道如何处理才好,这些原因使我们的新生从心理上处于被动局面。
2.教材的变化。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难度、深度、广度上都有大大降低了。
且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偏重于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缺乏对概念的严格定义和历史规律的严格论证。
而高中历史虽然对教材内容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由于受到高考的限制,高中教师都又不敢降低难度,从一定意义上讲,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加大了。
3.教法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教学内容少,难度小,题型简单,时间充足。
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讲得细,讲得透彻。
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去掌握。
学生在初中三年形成了特有的学习模式,有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模式在高中也同样适用。
面对高中历史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信息广、试题难度大的特点,部分学生不愿改变以前的学习模式,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初高中历史教学差异与衔接的反思与探索
初高中历史教学差异与衔接的反思与探索发布时间:2021-09-09T05:58:33.78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3期作者:龚霞[导读] 现如今,初中、高中作为中学的不同阶段,其历史教学之间也存在断层情况,为能够促使学生良好适应高中历史教学,教师需要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工作,并以此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龚霞四川省简阳中学四川简阳641400摘要:现如今,初中、高中作为中学的不同阶段,其历史教学之间也存在断层情况,为能够促使学生良好适应高中历史教学,教师需要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工作,并以此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据此,本文将以人民版历史教材为例,对初中高教学差异进行分析阐述,并以此提出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提出相应的反思与建议。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学差异;教学衔接;反思与建议前言:自新世纪以来,我国正逐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此过程中不仅表现出诸多改革成果,同时初高中作为中学的不同阶段,其历史教学衔接问题也在不断凸显。
相关问题的存在将会导致高一学生不能够很好适应高一历史学习,再加上高中历史难度相对较高以及历史知识趣味性的减弱,最早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始持续下降。
针对此种情况,应对初高中历史教学差异与衔接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策略、反思及建议,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差异(一)课标要求差异从总体上来看,高中历史课标在文化表述上更加简约明确,其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实际要求,若是教师所制定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那么将不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可能会影响到整体教学进度;反之,若是所制定的教学内容过难,那么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二)教学侧重差异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相对于初中学段,高中学段的学生无论是学科思维、还是知识底蕴均有着明显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共关系小专题
△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十年对峙(1927-1937) △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1937-1945) △解放战争:(1946-1949) ★认识:国共和,则民族兴。希望实现国共 关系更好的发展,促进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小专题
△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土尔扈特部回归
NanJing Shuren International Shool
线索四:对外关系
汉朝
丝绸之路的开通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唐朝
玄奘西游
NanJing Shuren International Shool
线索四:对外关系
元朝
马可•波罗来华
NanJing Shuren International Shool
(2011)
(2012)31.(8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商代)
金文(铭文)
(商周时期)
(西周晚期)
(秦代) (汉代)
楷书
草书
行书
新课讲授 第16 课 辛亥革命
阅读P36--38页,完成下列问题:
1894年 1905年
1911年
1912年
孙 中 山 早 年 的 革 命 活 动
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 衔接的思考
一、课例中认识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联系与区别
一、课例中认识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联系与区别
(一)教材编排
NanJing Shuren International Shool
一、课例中认识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联系与区别
初中历史
主题(42个) 时序性、线索性
高中历史
“贯通古今,中外关联” 专题+模块 必修(3大模块)(政治、经济、文化) 选修(6大模块)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变
秦朝
建立 明清 强化
西汉 巩固 元朝 发展
隋唐 完善 北宋 加强
NanJing Shuren International Shool
线索二:经济发展
灿烂的青铜文明 大变革的时代
夏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两汉时期
两汉经济的发展 江南地区的开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
NanJing Shuren International Shool
线索四: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明清
葡萄牙侵略澳门
郑成功收复台湾 雅克萨之战
NanJing Shuren International Shool
线索五:科技文化
中华文化的勃兴 (先秦文化)
昌盛的秦汉文化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NanJing Shuren International Shool
线索三:民族关系
北方民族大融合
魏晋南北朝
北魏孝文帝改革 平定突厥,管辖西 域 文成公主入藏
唐朝
线索三:民族关系
辽宋夏金
民族政权并立
民族融合的发展
元朝
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NanJing Shuren International Shool
线索三:民族关系
设置达赖、班禅、 驻藏大臣管辖西藏
明清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NanJing Shuren International Shool
理 想 的 历 史 课 堂
参 与 度
延 展 度
理 想 课 堂 练 习 度
亲 和 度
★认识:杰出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的发展
□和南京有关的事件小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南京大屠杀 △渡江战役 ★认识:南京是悲壮之城、英雄之城, 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三、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一些思考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学生长远,做好教育 理念的衔接 2、熟知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教学,做好评价 标准的衔接 3、夯实初中基础,培养历史思维,做好教学 内容的衔接 4、提前渗透差异,正确认识历史,做好学科 理念的衔接 5、畅游历史长河,感受历史魅力,确保学史 兴趣的衔接
线索五:科技文化
辉煌的隋唐文化灿烂的宋元文化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NanJing Shuren International Shool
八下三、四、五单元: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和胜利
小专题总结:
△国共关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 △重要历史人物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和南京有关的事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三、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一些思考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学生长远,做好教育 理念的衔接 2、熟知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教学,做好评价 标准的衔接 3、夯实初中基础,培养历史思维,做好教学 内容的衔接
(1)构建初中历史时序性知识体系 (2)构建初中历史专题性知识体系
NanJing Shuren International Shool
兴 中 会 革命团体)成立 __________(
中国同盟会 __________(革命政党)成立 辛 亥 革 命(革命)开始 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中 华 民 国 成立
线索一:政治制度
禅让制 分封制 王位世袭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NanJing Shuren International Shool
线索二: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
繁盛一时的隋朝 贞观之治 经济重心的南移 明清经济的发展 开元盛世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NanJing Shuren International Shool
线索三:民族关系
修筑长城,反击匈奴
秦朝
兴修灵渠,统一岭南 汉匈和战
汉朝
汉通西域
NanJing Shuren International Shool
NanJing Shuren International Shool
一、课例中认识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联系与区别
(一)教材编排 (二)课程标准 (三)课程内容
NanJing Shuren International Shool
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不畅的原因分析
1、由于中高考侧重点和考试方式不同造成的 2、学生年龄特点不同造成教学方法的差距 3、课程内容和形式上的脱节造成的差距 4、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同造成的差距
△正式形成:七七事变后的1937.9
★认识:团结起来力量大,要勇于反 抗外来侵略。
□重要历史人物小专题
△毛泽东:中共一大、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
山会师、遵义会议(长征)、西安事变、中共七大、 重庆谈判、渡江战役
△周恩来:黄埔军校、南昌起义、遵义会议(长征)
、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朱德: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渡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