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大众传媒与流行歌曲

合集下载

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大众传媒,作为现代人们获取信息和传递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音乐的传播和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

一、扩大了音乐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大众传媒的出现为音乐传播提供了更加广泛的舞台,让更多的人可以便捷地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

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平台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全球传播各地的音乐,极大地扩大了音乐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

例如,世界各地的音乐节活动能够通过卫星、网络等媒介向世界分享音乐文化,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音乐流派和文化。

而互联网直播平台能够让人们更加便捷地观看音乐会、演唱会等直播节目,强化了音乐传播的实时性和互动性。

二、推动了音乐市场和产业的发展大众传媒的普及也对音乐市场和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与传统的销售方式相比,数字音乐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音乐的传播和交流,同时也推动了音乐市场的数字化和在线化。

各大音乐平台如Spotify、Apple Music等的出现,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听取高品质的音乐,同时也为音乐产业开辟了一条新的商业路径。

更多的音乐人和作品得以通过数字化销售方式进行推广和销售,创造了更多的商机。

三、影响了音乐文化和审美观念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也对音乐文化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可以在电视、广播等媒介上广泛传播,让人们能够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同时,大众传媒也能够推动音乐风格的演变和革新,引导人们对音乐创造力和创新性的认识。

例如,电子音乐、嘻哈音乐等新兴音乐风格的兴起,就与电视、广播等媒介的推广密不可分。

而大众传媒也能够通过音乐评论、音乐评论家等渠道影响人们的音乐审美观念,引导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四、音乐收益和版权问题引发的讨论然而,大众传媒对音乐产业的影响并不完全积极,其中涉及到的收益和版权问题也引发了一系列讨论。

阿多诺论流行音乐

阿多诺论流行音乐

论流行音乐(上)阿多诺辛普森著;李强译阿多诺(TheodorW.Adorno),著名德国哲学家、音乐理论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杰出代表,著有《启蒙的辩证法》(1947)、《最低的道德:对被损害的生活的反思》(1951)、《否定的辩证法》(1966)、《美学理论》(1970,去世后出版)等。

1938年,为了躲避希特勒政权的迫害,阿多诺来到纽约,接受传播学大师拉扎斯菲尔德为他提供的在纽瓦克大学研究中心的“广播研究项目”。

在美国期间,阿多诺亲身经历了大众文化的兴起,流行音乐和大众传媒成为了阿多诺的思考对象,他提出的“文化工业”概念已经成为了当代西方文化批评理论中的一个经典概念。

1941年,阿多诺在助手的协助下发表论文《论流行音乐》。

文中提出三个著名观点:一,流行音乐的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特征;二,流行音乐刺激的是被动消费;三,流行音乐是社会的黏合剂。

60多年过去了,在中国大众文化勃兴的今天,阿多诺对流行音乐的分析仍有振聋发聩之影响。

该论文在国内学者的论述中时常被提及,但目前尚无全文翻译。

此次是该论文第一次在中国大陆被译介。

本刊分两次发表。

一、音乐素材1、音乐的两个范畴与流行音乐相关的因素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的不同点通常被看作是前者的特征。

他们之间的不同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层次上的不同,而人们已为这种不同下了确切定义,以致大多数人认为两者彼此独立,没有内在关联。

然而我们认为首先必须把所谓“层次上的不同”转换成精确的音乐或社会术语,这样不仅能够明确地定义这两种范畴而且可以使人们更了解两种音乐范畴的背景。

明确分析流行音乐和严肃音乐的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对音乐制作过程中两者的划分和两者的根源进行历史性的分析。

然而,既然目前的研究与现行流行音乐的实际功能有关,那么采取描述现时特征的方法比追述它的根源更为可取。

这种方法也更有据可依,因为早在美国流行音乐产生前很久,在欧洲已产生对这两种音乐范畴的划分。

美国音乐从开始产生就已接受这种划分为已知事实,因此划分的历史背景只间接适用美国音乐。

《传播学概论》模拟试题集三答案

《传播学概论》模拟试题集三答案

1.1947年谁主编了第一本大众传播学论文集( A )。

○A.施拉姆○B.拉扎斯菲尔德○C.卢因○D.霍夫兰2.批判学派以哪儿为中心( B )。

○A.美国○B.西欧○C.东亚○D.中亚3.当代社会中,影响力最大的是哪种传播形式( B )。

○A.人际传播○B.大众传播○C.群体传播○D.组织传播4.小组讨论、同事、同学、亲友三五成群的聚会等都是哪个层次的传播( C )。

○A.人际传播○B.大众传播○C.群体传播○D.组织传播5.传播学兴起于何时( A )以后。

○A.20世纪40年代○B.19世纪末○C.20世纪50年代○D.19世纪中叶6.大众传播媒介诞生于17世纪初的( B )。

○A.西欧○B.北美洲○C.亚洲○D.非洲7.拉斯韦尔的“5W”模式属于( A )。

○A.文字模式○B.图像模式○C.数字模式○D.表格模式8.传播个人功能“游戏说”是谁提出来的( A )。

○A.斯蒂芬森○B.皮亚杰○C.麦奎尔○D.罗杰斯9.受众给报纸编辑部提出建议的行为相对而言是哪种控制方式( B )。

○A.经济控制○B.受众控制○C.自我控制○D.政治控制10.效果分析是针对“5W”模式中第几个因素进行的研究和探讨( B )。

○A.一○B.五○C.三○D.四11“媒介即讯息”是谁提出的论点( D )○A.斯蒂芬森○B.皮亚杰○C.麦奎尔○D.麦克卢汉12.以社会学为基础,注重各社会群体的特性差异对受众成员接受媒介信息行为影响的理论是( A )○A.个人差异论○B.社会分类论○C.社会关系论○D.魔弹论13.人们看到某条新闻后,增加了知识量,该效果属于哪个层次的传播效果( A )○A.认知层次○B.心理层次○C.态度层次○D.行为层次14.哪种理论暗示出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 A )○A.议程设置功能理论○B.沉默的螺旋理论○C.培养分析理论○D.知识沟理论15.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的理论是( D )○A.议程设置功能理论○B.沉默的螺旋理论○C.培养分析理论○D.知识沟理论16.哪种受众选择性因素是大众传播信息传向受众成员通道上的第一关( A )○A.选择性接触○B.选择性记忆○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解释17.批判性研究发韧于哪个学派( C )○A.哈佛学派○B.芝加哥学派○C.法兰克福学派○D.耶鲁学派18.1920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是( A )○A.KAKD广播电台○B.NBC广播电台○C.ABC广播电台○D.BBC广播电台19.费斯汀格创制态度理论时,使用的是哪种理论建构方式(C )○A.归纳理论○B.演绎理论○C.机能理论○D.模型20“智慧正部分地从传播者那端转移到接收者这端”是哪本书的作者说的( C )。

论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

论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

论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论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这个学期我选修了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传媒与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主要包括服装,饮食,歌曲,书籍,电视节目等方面。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报纸,广播,电视,互连网都是其传递信息的载体。

通过这种类繁多的传播媒介,世界各地发生的事都能在第一时间内被传播开来,好让全球达到信息共享,真正成为地球村。

人类的信息传播并不是一下子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

古代还未发明纸张,但那时侯的人们是聪明的,他们会借助自然界中的事物或通过肢体语言来传递信息,比如打手势,吹口哨,在木头上雕刻,击鼓,摇旗,放狼烟等等。

但当时的传播媒介还很落后,信息传递存在误差,不简明易懂,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但古人的智慧你是不得不承认的,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后,人们可将文字印刷在纸上,从而有了当时的书籍,字画,还可以写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用在这里虽稍许有些不足,但或多或少透露出一些书信在当时的重要性。

古代没有飞机,汽车,运输靠的全是马,传递信息的效率可想而知。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更新换代,互连网已普及千家万户,社区发贴,在线视频,音乐,电子书,图片,聊天工具等,多的让人眼花缭乱,媒介种类多了,信息更新速度快了,信息化时代真正到来。

但互连网是把双刃剑,它可以为你提供你所需要的信息,却同时掺杂着一些色情,凶杀,暴力等不顺应文化发展的不良因素。

它固然是信息交流的平台,我们需要一双能辨别真假善恶的眼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播媒介的更新换代,带动的是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走在大街上,何处不见传媒与文化?路边的广告牌是媒介,传递招商信息,是一种商业文化;红绿灯是媒介,传递交通信息,是一种社会文化。

媒介无处不在,文化紧随其后,下面谈谈当今的流行文化。

当今的流行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它的主要特征是消费性,复制性和集体狂欢性。

服装,饮食,流行音乐,怀旧金曲,电影,书籍等等。

浅谈析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浅谈析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浅谈析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论文摘要。

大众传媒像一把双刃剑,它积极构建了文化,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大众文化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为大众传媒有构筑新的文化屏障和话语霸权倾向,有消解文化艺术的个性与深度倾向,有销蚀大众精神活力倾向和一定程度上破坏文化多样性的倾向。

这是一个被大众传媒包围的时代,无所不在的媒体时时处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作为走向全球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一种难以拒绝的强大力量,正在由表及里地变革着我们的社会面容,制衡着文化。

现代传媒为当代社会文化的传播作出了不容置疑的贡献:它借助于科技优势大大拓展了文化空间;它改变了文化的机制,造就了文化产业;它带来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创造了知识民主时代,赋予了每个人获得知识的同等权利;它使得社会大众成为精神文化价值观建构的积极参与者,使大众文化得以迅速崛起;其设置议题的功能、其在娱乐消遣方面的优势,使之具有了对社会的协调作用等等。

可以说,大众媒介在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积极建构着大众文化。

但同时,大众传媒给文化生产并通过文化生产给社会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自身的复杂性使之不可避免地在构建大众文化的同时,也在无形地消解着文化。

对其进行“吹毛求疵”式的文化批判的根据就在于“哲学的真正社会功能在于它对流行的东西进行批判。

……这种批判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人类在现存社会组织慢慢灌输给它的成员的观点和行为中迷失方向。

”对之进行文化的审视与批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传媒建构文化,协调社会。

大众传媒对文化的负面影响首先表现为存在构筑新的文化屏障和话语霸权倾向。

所谓文化屏障,是指大众传媒在促成文化传播的同时,有意无意地阻隔了平等的传播。

从这个角度看,大众传媒执行了一个悖论的角色。

大众媒介有设置议题的功能,就积极意义而言:受众通过媒介不仅了解社会信息及公众关心的热点等问题,而且根据大众媒介对一个问题或议题的强调,学会应该对它予以怎样的重视。

智慧树知到《大众传媒文化》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大众传媒文化》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大众传媒文化》章节测试答案WORD格式智慧树知到?群众传媒文化?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以下不属于群众传播媒介的是A:微博B:时代周刊C:企业简报D:BBC正确答案:企业简报2、提出“地球村〞的传播学者还提出以下哪个观点?A:二级传播B:意见领袖C:把关人D:媒介即讯息正确答案:媒介即讯息3、如下关于群众传播的认识,正确的有A:自从有了群众媒介就有了群众传播B:群众传播既可以协调社会关系又可能导致暴力智慧树知到《大众传媒文化》章节测试答案C:群众媒介集团也是经济组织D:群众传播只是一种媒介符号互动实践活动正确答案:群众传播既可以协调社会关系又可能导致暴力, 群众媒介集团也是经济组织4、以下不属于群众传播活动的是A:朋友就微博热搜话题畅聊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B:电视直播奥运赛事C:播送播放美国总统就职演讲D:明星因被爆料私人事务遭受舆论暴力正确答案:朋友就微博热搜话题畅聊5、以下关于群众传媒文化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群众传播媒介本身不具有文化性B:所有文化流通都须经过群众媒介赋权C:群众传播易使人们形成身份认同D:群众媒介文化是只影响舆论的社会形态正确答案:群众传播易使人们形成身份认同第二章1、群众社会的特征有如下哪些A:社会平权化B:生产机械化C:结构科层化D:文化商品化正确答案:社会平权化, 生产机械化 , 结构科层化 , 文化商品化2、群众文化有哪些特点和功能A:商业化B:娱乐化C:文本模式化D:可复制性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正确答案:商业化, 娱乐化 , 文本模式化 , 可复制性3、关于群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关系问题,正确的认识有A:群众文化的受众数量庞大,而高雅文化较小B:高雅文化的标准相对更高C:高雅文化具有明显的等级优越感D:二者异同并非绝对而是可以转化的正确答案:高雅文化的标准相对更高 , 高雅文化具有明显的等级优越感 , 二者异同并非绝对而是可以转化的4、如今群众媒介不需要动脑筋,只是让人们得到情感上的满足,笑声代替了思考,交流的是图像而不是思考??这印证了尼尔波兹曼〔〕的观点A:娱乐至死B:容器人C:冷媒介与热媒介D:媒介即隐喻正确答案:娱乐至死5、战争在媒介展示中日益成为被消费的奇观,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镜头崇拜将战争娱乐化B:虚拟时代现实仿真技术支持智慧树知到《大众传媒文化》章节测试答案C:电子屏幕改变了人们对战争的感知D:战争本身即媒介传播的重要内容正确答案:战争本身即媒介传播的重要内容第三章1、〔〕代表广泛公众,按照一套共享的普遍价值观以标准化的方式通过群众媒介进行符号生产,与受众对话。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

就文化的审美而言,大众文化突破了艺术与非艺术、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在以往很长的历史时期, 美和艺术都疏离普通民众;而在今天,借助于大众媒介、文化工业等手段,美和艺术普及化了,审美的经典性与 日常性从针锋相对走向了和谐统一,原先遭受经典美学打压的欲望、诱惑、利益等被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处于 文化中心或热点的不再是传统的经典艺术,流行歌曲、电视连续剧、广告、时装、模特表演、网络文学、畅销书 以及动漫、网上视频、网络游戏、手机视频、手机短信等审美形式不断涌现。
2004年,杨臣刚的网络爱情歌曲《老鼠爱大米》一夜走红,不仅迅速占领了mp3下载排行榜榜首,并且创下 互联网有史以来同一首歌同一时期1亿人次的最高点击率。正是因为网络媒介的平台,为面广量大的受众群体提供 了传播的条件,以至一时间,大城市小乡镇,街头巷尾、校园内外,到处传唱《老鼠爱大米》。由此可见,利用现 代大众传播媒介,成批地制作和传输大量信息并作用于受众,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特点。
关系
一、先进文化能发挥对大众文化的导向作用
1.文化建设是“先进性”与“大众性”的统一。一方面,先进文化只有在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时才能实现其 功能和价值。文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必须植根于群众的生活中,必须深入到大众的心理层面,塑造正确 的价值观,从而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广大群众是创造、实践和享受文化的主体。大众文化的 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
它既是一个社会整体文化发展状态和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是否成熟的标志,更是文化进一步发 展、创新的基础和环境,直接决定了文化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的方式和质量。因此,先进文化建设就是建设先进的 大众文化,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就是大众文化的前进方向。
2.大众文化在先进文化的行列中占据着较重要的位置。这是由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先进性决定的。因为,大 众文化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文化的封闭状态和单一格局,实现了文化的大众性与共享化,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 荣与文化产业的形成,扩大了文化的受众群落与传播空间,密切了文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强了现代意识与 时代精神。

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

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

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题目大众传媒:流行文化的缔造者和推动者大众传媒:流行文化的缔造者和推动者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

关于流行及流行文化的定义种类繁多, 其中夏建中先生有详尽的论述:从消费的角度界定,它指众多人追随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物品。

它的内容包罗万象, 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流行及流行文化是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社会现象。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随处可见的共同关注点和模仿点,因为在多数时候,它体现为一种趋同的选择关注。

它可能是一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 ,也可能是一部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

还有可能是满大街女生提用的小包包,男生穿着的带有字母的 T 恤衫。

更有可能是一档电视节目,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

总之,众人追随是流行文化的主要特征。

而大众传媒可以说过是流行文化的缔造者和推动者。

当今,流行及流行文化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某一事物或现象要想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一种,其基础条件就是大众对于该事物或现象有共有或共通的认识。

其中大众传媒可以说是对流行文化的影响相当大,可以认为大众传媒是流行文化的缔造者和推动者。

大众传媒,通过舆论造势造就对流行及流行文化的共识;通过营造流行文化的环境来扩大人们对这一流行事物及现象的共有认识;通过其潜移默化的功能,使人们心甘情愿地接受流行文化,从而加固了人们对流行及流行文化的共有认识,来阐释大众传媒是流行文化的缔造者和推动者。

当然,一种事物或现象之所以会成为众人追随的潮流, 其基础条件就是大众对于该事物或现象有共有或共通认识。

在古时候,我们知道某种事物或现象很难一时间成为人们的追捧目标。

因为没有一种媒介能让人们一时间关注同一个话题,模仿同一现象。

比如那时的传播靠口头传播讨论,或人员流动,亦或领袖的演说等等。

传播媒介视角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

传播媒介视角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

传播媒介视角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大陆音乐界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流行音乐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开始受到西方流行音乐和文化的影响,国内音乐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传播媒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视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90年代,中国大陆的电视台开始播放更多关于流行音乐的节目,极大地推动了流行音乐的普及和传播。

广播电台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电波传播各类音乐节目,让更多人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

唱片和磁带作为传统的音乐传播媒介在90年代仍然十分流行,成为了人们收藏音乐的重要途径。

音乐杂志的崛起也为流行音乐的推广提供了平台,让音乐爱好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喜爱的歌手和乐队。

而随着科技发展,音乐电视的兴起更是为流行音乐的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90年代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发展离不开传播媒介的支持和推动。

传播媒介的发展与流行音乐的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中国大陆流行音乐产业的繁荣。

在未来,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可以预见中国流行音乐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传播媒介快速发展的时期。

传播媒介在流行音乐的传播和推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研究传播媒介视角下的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可以深入探讨传媒与音乐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媒介对音乐产业发展的影响,从而为音乐传播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研究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传播媒介还有助于回顾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重新审视当时的音乐创作与表现,挖掘其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对于理解当代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轨迹和文化演变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传播媒介视角下的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有助于丰富音乐传播和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也能够为当代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大众传媒论文资料)

大众传媒论文资料)

武汉音乐学院大众音乐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宋祥瑞缘起和现状1994年9月,笔者第一次在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开设了“大众音乐传播学”(Mass Communication of Music)专业课程(开办此课程受到了时任音乐学系主任田可文教授的大力支持)。

当时只有我一位专业课教师和一位91级的专业课学生(王薇,1996年毕业,现在深圳有线电视台工作)。

笔者主要从事西方艺术哲学史、和音乐美学的历史和理论、以及中国书法美学的研究和教学。

自70年代末兴起的当代中国流行音乐带有鲜明的中国历史-社会的特点,这就是它不仅仅是一个纯然的音乐现象,更多地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显示了中国当代改革开放之“后文革”时代中国社会,包括心理、伦理、审美趣味、艺术观念、政治意识、经济和科技发展以及生活态度的变迁,并且,典型地浓缩了这个变革的过程:因为它经历了“为政治服务”的音乐(“文革”中,以样板戏和“语录歌”为代表的那类音乐),到情感真实表现的音乐(打倒“四人帮”后所产生的那类音乐,以及逐渐发展起来的抒情歌曲或轻音乐),再到市场化的娱乐的音乐(我们现在所经历着的流行音乐)的演变。

我们可以概括为:为政治-斗争的音乐、为艺术-表现的音乐、为娱乐-消费的音乐(这三种不同的音乐文化,我们可以用红、白、黑来象征)。

这个演变非常集中地体现了中国社会由“阶级斗争”为主的封闭型社会逐渐向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开放型社会转变的历史。

但是,由于我们固有的社会政治体制、原始的音乐类型和审美习惯不同于欧美流行音乐产生、发展的那些条件,因此,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现象特别令人关注(详后)。

由于现代流行音乐与大众传媒技术之间具有一种非常内在的关系,那么,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演变就成为认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且为任何其他学科所不可取代的途径或方法论。

这就是我当时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

根据上述考虑,那时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历史的梳理上。

从淫秽色情品看性教育

从淫秽色情品看性教育

从淫秽色情品看性教育【摘要】文章首先对淫秽色情品作了界定并分析了淫秽色情品的起源与发展,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淫秽色情品的利与弊,文章最后以淫秽色情品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性教育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淫秽色情品性教育一、淫秽色情品的界定及发展《刑法》第三百六十七条将有淫秽、色情内容的物品分为三类:(1)淫秽物品是指具有描绘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秽性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图片及其他淫秽物品。

只有达到法定数量才构成犯罪。

(2)有关人体生理、医学知识的科学著作不是淫秽物品。

(3)包含有色情内容的有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视为淫秽物品。

新闻出版署规定,淫秽出版物内容包括七种:(1)淫秽性地具体描述性行为、性交及其心理感受。

(2)公然宣扬色情淫荡形象。

(3)淫秽性描述或者传授性技巧。

(4)具体描述乱伦、强奸或者其他性犯罪的手段、过程或者细节,足以诱发犯罪的。

(5)具体描述少年儿童的性行为。

(6)淫秽性地具体描述同性恋的性行为或者其他性变态行为,或者具体描写与性变态有关的暴力、虐待、侮辱行为。

(7)其他令普通人不能容忍的对性行为的淫亵性描述。

二十世纪9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者对淫秽色情品作了以下定义。

对女性的性屈从状态的描绘,无论是图像还是文字,其中包括下列一项或多项内容:女性被表现为非人的性客体、物品或商品;或女性被表现为享受疼痛或羞辱的性客体;或女性被表现为在被强奸时经历性快感的性客体;或女性被表现为被捆绑或被切割或被肢解或被打伤或被伤害肉体的性客体;或女性被表现为采取性屈从或性服务态度,其中包括邀请插入行为;或女性的身体一些部位—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阴道、乳房和臀部—被展示致使女性被贬低为仅仅等同于这些身体部位;或女性被表现为天生的妓女;或女性被表现为被某种物体或动物插入;或女性被表现为处于被贬低、被伤害或被拷打的场景中,处于肮脏或下贱、流血、青肿或受伤害的情形中,而这种情形是性活动的背景。

这里罗列了几个淫秽色情品的定义,当然每个定义都有它的产生背景。

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大纲)

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大纲)

《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大纲
大纲号:学分:1 学时:32 执笔人:胡正强审订人:
课程性质:文化素质课(选修)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是面向理、工、文、管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旨在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的一门选修课,对加强当代大学生全面认识流行文化,立体观察大众传媒的社会地位,深刻理解大众传媒在文化生成与发展中的巨大影响,具有较大的媒介知识启蒙和媒介素养提高的作用。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求使学生掌握如下知识:1.大众传媒对流行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关系;
2.大众传媒对时装流行的影响;
3.大众传媒对流行歌曲和流行音乐的影响;
4. 大众传媒对流行文学与流行艺术的影响;
5.大众传媒对饮食流行文化的影响;
6.大众传媒对语言文化与语言时尚的影响;
7.大众传媒与偶像崇拜。

四、时间分配。

刍议现代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

刍议现代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

刍议现代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摘要】现代大众传媒在今天的音乐世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音乐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音乐产业的商业化趋势,是影响音乐创作、市场、流行趋势、品味的重要因素。

大众传媒扮演着推动这一趋势的推手,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将音乐作品推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影响着音乐创作的方向和内容。

在音乐市场中,大众传媒的影响不可忽视,它塑造着市场的需求和趋势。

大众传媒对音乐的流行趋势和品味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推动着音乐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现代大众传媒在塑造音乐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大众传媒、音乐艺术、影响、音乐产业、商业化趋势、音乐创作、音乐市场、音乐流行趋势、音乐品味、塑造音乐文化。

1. 引言1.1 现代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现代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传媒的普及,音乐行业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众传媒的出现让音乐可以更广泛地传播,观众也可以更容易地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大众传媒也为音乐产业带来了商业化的趋势,推动了音乐市场的发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传媒对音乐创作、市场、流行趋势以及品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音乐艺术不再局限于少数人的欣赏,而是可以通过大众传媒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现代大众传媒在塑造音乐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当今音乐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 正文2.1 音乐产业的商业化趋势音乐产业的商业化趋势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现实。

随着现代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音乐产业也变得日益商业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音乐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音乐作品可以轻松地被传播到全球各地,使得音乐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唱片公司和音乐人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推广自己的作品,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音乐商业化程度的提高。

第3章:大众传媒与流行歌曲

第3章:大众传媒与流行歌曲

2.流行歌曲是社会心理的折射
社会心理与流行歌曲拥有许多相 似的特征。流行歌曲是窥视社会 心理的窗口。这是精英文化或经 典音乐所无法比拟的。流行歌曲 不只是一种艺术现象,也不只是 个体现象,而是社会性的文化现 象。一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常常是 一个时代的社会心理与精神气候 的写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社 会心理,因而也就有一个时代的 流行歌曲。
一、什么是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是当今中国审美文化的 重要形式之一。在塑造大众审美趣味、 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方面发挥着巨大 作用。流行歌曲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发 展,由文化工业生产商操纵,以大众 电子传媒为载体、在特定时期普遍流 行的通俗歌曲。因此,流行歌曲并不 简单地等于流行的歌曲。其构成要件 是: 一是要生命周期的流行性。 二是生产目的的商业性。宋祖英 的歌很“流行”,但不是流行歌曲。 因她的歌带有“颂歌”的性质,本身 的操作并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相反, 韩红的《青藏高原》、腾格尔的《天 堂》等,虽然是民歌,但它们已经经 过一定的商业包装,受到听众的欢迎, 则可以归入流行歌曲。
刘欢穿着流行歌手的典型服装黑 T恤与莎拉· 布莱曼合唱《我和你》
宋祖英《走进新时代》
三是艺术表现的通俗性。能够在大 众中普遍流行的歌曲虽然不一定就是 “下里巴人”,但它决不可能是“阳 春白雪”。流行歌曲的歌词与曲调都 不可能十分艰深和高雅,否则就难以 为大众所喜爱和掌握,也不可能流行。 流行歌曲是轻松简易的艺术而不是艰 难的艺术。 四是生成的自发性。流行歌曲是 从民间自发产生并流行的,不是从上 到下通过国家行政命令和群众运动的 方式搞起来的。这并不否定流行歌曲 与商业行为(比如广告操作)有相当 紧密的关系,但商业操作是市场行为 而不是政治行为。这是它与“革命歌 曲”、“群众歌曲”的又一主要区别。

最新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

最新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1)宋正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总结音乐艺术传播的特性,中国社会音乐商品化应遵循的原则及推动音乐事业发展的途径,研究如何正确处理音乐与商品这两种特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指出音乐商品在体现音乐艺术价值的同时,还应注重音乐商品的文化内涵,依循商品化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音乐艺术传媒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宋正,郑州大学音乐系副教授,郑州450000新闻界ISSN1007-2438 2011年第2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不仅推动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传播逐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精神财富,也随之被不断地物质化和价值化,进而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模式进入市场。

中国现阶段的音乐商品化传播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

一、现代传媒对音乐传播影响的形式传媒技术的发展使音乐传播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调查显示,约45%的受访者选择上网欣赏音乐。

大量的音乐通过影视、网络等形式传播。

传媒的商业运作使音乐传播具有盈利目的。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音乐商品则是将音乐这种抽象的精神产品通过进行社会传播加以物化,使之具有交换的价值。

也就是说,通过音乐与音乐载体的融合,使之成为参与市场交换的劳动产品。

物质、商品的形式包括大众传媒音乐商品和实物化音乐商品两大类。

1.大众传媒音乐商品(1)广告音乐:在现代化传播媒体条件下的广告音乐,是一种高投入、高效益的音乐商品。

广告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越发达,广告越兴旺。

在企业宣传中,一部制作精良的广告宣传片是全方位演绎产品与企业形象的最佳方式之一。

企业广告宣传片除了需要优质的画面、恰当的解说外,其音乐也是至关重要的。

广告音乐分为广告背景音乐与音乐式广告两种,它们在音乐风格上又有通俗型、古典型和结合型等三种类型。

通俗型如《一起走过》(唱吧,新加坡2002 主题歌)、《交换温柔》(香港地铁广告歌)、《渴望无限》(可口可乐广告)、盛夏的果实(喜之郎果冻广告歌)等等,均以流行音乐烘托广告主题,以达到吸引市场客户群体的目标。

探析现代大众传媒音乐艺术论文

探析现代大众传媒音乐艺术论文

探析现代大众传媒音乐艺术论文探析现代大众传媒音乐艺术论文摘要:一、现代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影响形式现代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将音乐艺术的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我们通过对大众调查表明,受访者中一半以上的人群喜欢通过网络欣赏音乐,很多我们熟知的音乐都是通过网络和影视进行传播。

(一)广告音乐的传播形式分析:……关键词:音乐艺术论文发表,发表音乐发展论文,音乐发展史论文投稿一、现代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影响形式现代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将音乐艺术的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我们通过对大众调查表明,受访者中一半以上的人群喜欢通过网络欣赏音乐,很多我们熟知的音乐都是通过网络和影视进行传播。

(一)广告音乐的传播形式分析:在现代大众传媒中广告音乐属于投入高、收益高的传播形式。

在企业广告宣传中,好的广告宣传作品能够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大众形象,在企业广告宣传片中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告的背景音乐风格能够首先从大众的听觉让客户主动了解企业的产品,通过音乐艺术以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

(二)影视音乐的传播形式分析:很多影视音乐在我们身边一直传唱,优秀的影视作品离不开音乐的“保驾护航”,很多影视产品都是通过音乐的传播被大众熟知。

中国1990年出品的电视连续剧《渴望》里面毛阿敏演唱的主题曲《渴望》一直让大众难以忘怀,影视影视的发展离不开音乐的相伴。

影视音乐能够烘托影视情节,加上影视原声出版物的发行,让大众逐步对影视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数字的传播形式分析:随着网络技术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为数字音乐的创作与流通提供了技术支撑。

大众通过手机音乐播放器软件了解最近流行的音乐,使音乐艺术能够通过网络技术得到广泛传播。

二、现代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的正负效应分析(一)现代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的负面效应任何事物的都具有两面性,音乐艺术的传播也不例外。

音乐艺术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商业属性,音乐艺术属于人们的精神产品。

因此,在现代大众传媒发展中音乐艺术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产生一些负面效应。

刍议现代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

刍议现代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

刍议现代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摘要】现代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使音乐艺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展开论述。

首先探讨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的推广,其次分析大众传媒如何影响音乐风格和市场,同时也考察大众传媒对音乐人才的培养和音乐作品的传播。

在结论部分将强调现代大众传媒在推动音乐艺术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如何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的促进作用以及正确引导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将更加深入理解现代大众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并为正确引导此影响提供启示。

【关键词】现代大众传媒, 音乐艺术, 影响, 推广, 风格, 市场, 塑造, 人才培养, 作品传播, 推动发展, 促进作用, 引导, 关键词1. 引言1.1 现代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现代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传媒在传播方式、内容形式、传播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形式逐渐被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新兴传媒渠道所取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现代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大众传媒的多样化和平台化使信息更加便捷和丰富,音乐艺术也得以广泛传播和推广。

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信息过载、真假难辨等问题,对音乐艺术的传播和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代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为音乐艺术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同时也需要我们审慎应对其中的种种问题,促进音乐艺术的健康发展。

1.2 音乐艺术在大众传媒中的地位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平台上,音乐节目、音乐新闻、音乐评论等节目形式层出不穷,吸引着广大观众的关注和欣赏。

通过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更快速地被大众所接触和欣赏,从而推动音乐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大众传媒也为音乐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通过参加音乐比赛、发表音乐作品等方式,许多年轻的音乐人得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在大众传媒的关注下迅速走红。

大众传媒——流行音乐的助推器

大众传媒——流行音乐的助推器

大众传媒——流行音乐的助推器
李妮娜
【期刊名称】《内蒙古电大学刊》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我国的流行音乐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进人们的生活并流行起来的.在此过程中,大众传媒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流行音乐的传播是靠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实现的.大众传媒下流行音乐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流行音乐在总体上体现了对时代精神的趋附与追随,满足了大众获取文化享用的需要;另一方面流行音乐的娱乐消遣价值,冲淡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因此,要加强大众传媒舆论的控制,正确引导流行音乐,以促进社会和谐健康.
【总页数】3页(P71-73)
【作者】李妮娜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3
【相关文献】
1.关于中国流行音乐与大众传媒的思考 [J], 吴磊
2.大众传媒:整容宣传中的助推器 [J], 连丹丹
3.大众传媒:民间音乐艺术发展的助推器——以东路二人台艺术的传播为例 [J], 莘子冬
4.大众传媒:民族建筑文化保护的助推器 [J], 刘瑜
5.大众传媒在流行音乐传播中的角色 [J], 何成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流行音乐教父——罗大佑
同时,校园歌曲作为台湾年轻一代流行乐创 作上向现代过渡的成就也影响到内地。如 《清晨我们踏上小道》、《童年》、《光阴 的故事》。港台歌曲的传入带来了一种新的 音乐文化形态。这些投合了普通公众人人都 可能拥有并产生共鸣的岁月感怀。谁都有过 青春,也许你的青春已经变成一段让你回味 不尽的“光阴的故事”,也许你正在经历着 一段让你刻骨铭心的“光阴的故事”。这些 青春往事现虽已成岁月的痕迹,但在不经意 的时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落寞和孤单 中悄悄地爬上我们的心头。它就像一杯岁月 酿成的酒,依旧让今天的我们为之感动。
2.流行歌曲是社会心理的折射
社会心理与流行歌曲拥有许多相 似的特征。流行歌曲是窥视社会 心理的窗口。这是精英文化或经 典音乐所无法比拟的。流行歌曲 不只是一种艺术现象,也不只是 个体现象,而是社会性的文化现 象。一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常常是 一个时代的社会心理与精神气候 的写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社 会心理,因而也就有一个时代的 流行歌曲。
邓丽君《美酒加咖啡》:这首歌旋律优美, 内容浅俗,节奏鲜明,创作技巧简单,用 “我要美酒加咖啡”定整首歌曲的情绪基 调,并通过不断重复这句话来结构全文和 加强这一情绪基调。歌曲所描绘的是一个 失恋之人在爱情遭到挫折之后再酒吧了喝 酒消愁的情景。整首歌虽流露出消沉的情 绪,但由于“美酒加咖啡”这一美好场景 冲淡了这一消沉的情绪,再加上邓丽君甜 美温婉的演唱,显得哀婉而又明亮。由于 紧贴时代的脉搏,尤其反映那一时期年轻 人情感上的某种状态,故传到内地,即受 到年轻人的欢迎。
李光曦《祝酒歌》:是人民音乐 家施光南所作最著名的歌曲之一, 由韩伟作词,创作于中国人民摆 脱十年浩劫后的最初年代。施光 南把万马音后民众扬眉高歌的心 情与自己的一腔喜悦化成一曲[祝 酒歌],顿时传遍了华夏大地,它 陶醉了亿万中国人民。
三、流行歌曲主题特征
1.世俗化始终是流行歌曲的主题。 在世俗化的过程中,必然凸显出大 众对于日常生活幸福本身的强烈欲 求,凸显出人的生活观念、价值取 向在祛魅(解神圣化)以后的多元 化、商品化与消费化的趋势。具体 表现是今天对于实实在在的、具体 可见的物质改善与情感寄托具有越 来越强烈的追求,相比之下,革命 英雄主义与革命理想主义则不再是 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程琳《酒干淌卖无》
张明敏演唱《我的中国心》
6、80年代中期的寻根和彷徨主题
经济上产生了消费热,文化界则出现 了“寻根热”、“文化热”等浪潮。都市 文化在大中城市已经成形。构成了内地流 行音乐兴起的条件。 在音乐创作上, 1984~1985年走红的作品如《小草》、 《妈妈的吻》、《心声》等作品已经具备 了流行歌曲品格。 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音乐会上,崔健、 王迪、刘元等人组成的摇滚乐队首次向听 众推出了内地摇滚乐的开山之作《一无所 有》、《不是我不明白》。标志着流行音 乐成为社会音乐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的时期的到来。崔健的歌体现了一个艺术 家对现有秩序及历史境遇的深刻质疑以及 对真、爱、自由等人类精神本质问题的形 上思索
黎锦晖(1891~1967) “中國流行音樂之父”。
邓丽君《何日君再来》
3、建国后流行歌曲的一度沉寂
建国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 国社会一直处于一种准宗教性的、集 政治权威与道德权威于一身的极“左” 意识形态笼罩之下,革命英雄主义与 革命理想主义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种时代精神在音乐领域中的表现, 是以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为主题的革 命歌曲成为主流,内容和旋律都呈现 极端的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英雄、 救星、伟大、阶级、民族是歌词中最 常见的关键词。如《北京的金山上》、 《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等。
7、90年代怀旧主题达到高潮并消退

高胜美《千年等一பைடு நூலகம்》
祖海《为了谁》
二、流行歌曲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1.社会心理:是某个特定的时期普遍流 行于大众之中的、具有朴素性、自发性、 感染性的集体心理现象。社会心理不是十 分理性化、体系化、规范化、具有严密逻 辑性的自觉的理论体系或观念体系。正因 为这样,这种自发产生的心理现象常常有 很大的流行性。社会心理的特点之一就是 它的不确定性与朦胧性。比如,勘定社会 心理的方法之一是研究一定时期的流行语, 如“潇洒”、 “酷”。但是这些流行语常 韩宝仪《你潇洒我漂亮》 常没有确切的含义,不好界定。它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个大概,但是又知道得不确切。 比如“酷”、“另类”等在90年代末流行 的语汇,至尽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 定。
罗大佑《同年》: 除了“榕树”是华 南沿海特有的景象 ,这首歌所叙述的 场景与心情和大陆 孩子的生活完全相 同,这份浓郁的生 活气息让歌曲不胫 而走。
5、80年代初流行歌曲的特征
1980至1984年间,歌曲创作领域仍 以传统的抒情歌曲为主。1981-1982年 间,有《在希望的田野上》、《在那桃 花盛开的地方》;1983年有《鼓浪屿之 波》、《牧羊曲》、《长江之歌》等作 品流传。 另一方面,港台歌曲仍在不断输入。 伴随香港电视剧而来的《万里长城永不 倒》、《孩子,这是你的家》等。再有 是台湾流行乐作家侯德健带来的由苏芮 演唱的《搭错车》插曲,尤以《酒干淌 卖无》流传甚广。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 的春节晚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演唱的 《我的中国心》不胫而走。 至1984年间,自港台传入走红的歌 曲多以爱国主义题材为主,与内地同类 题材相呼应而汇成一体,完整地表达了 当时的社会心态。
陈红《常回家看看》
四.流行歌曲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于19世纪欧洲
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大批农 业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结构发 生了变化。产生于劳工阶层、中下 层市民中的新兴文化形式,就是早 期的流行歌曲(音乐)。在当时, 反映怀念故乡,眷念乡村生活的音 乐题材,正好表达了那些远离家乡、 亲人来到陌生环境求生存人们的心 里状态和纯朴的思想感情。 早期流行音乐来自于黑人音乐。 他们以口传心授及与白人之间的私 人交往,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音 乐形式,这就是当时的流行音乐。 典型之作如约翰· 丹佛《take me home》
蔡国庆《三百六十五个祝福》
2.世俗化的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 类表现为对于日常生活幸福的期盼、向 往或祝福;另一类则表现为对于日常生 活悲苦的倾诉。在流行歌坛上,祝福亲 人、情人、友人的作品相当多,歌中的 祝福已经不涉及社会政治内容,也没有 多少意识形态色彩,而是“每一天都祝 你快快乐乐,每一分钟都盼你平平安安” (《三百六十五个祝福》)之类的世俗 诉求。平安、快乐,已经成为朋友之间、 亲人之间相互祝福的核心内容。如《祝 你平安》 :你永远都幸福是我最大的心 愿。”《最浪漫的事》中写道:"我能 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 老。直到我们老得哪也去不了,你还依 然把我当成手里的宝。"这里 ,最浪漫 的也是最平常的,它已经没有什么传奇 色彩。一个人实实在在地活着、爱着和 被爱着,才是最重要的。
唐代乐舞图
《吕氏春秋·仲夏纪第五·古乐》:“昔葛 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 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 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 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 ‘总禽兽之极’”。《史记·司马相如传》: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 万人和,山岭为之震动,川洛为之荡波”。 “葛天氏”就是“袭伏羲之号”的三皇时的 “帝王”,又是我国音乐、歌舞始祖。宁陵 是中国音乐之乡、歌舞之乡,音乐始祖葛天 氏故里。
赵咏华《最浪漫的事》
3.世俗化主题的表现:常常体现在一些 表现家庭生活、家庭伦理的作品中。如 《问一声妈妈你累不累》中表现的母女 之情、《孩子他爸》中表现的父子之情 等等,也都是属于比较典型的世俗化情 感。最典型的例子是1999年特别流行的 《常回家看看》: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 期的家庭伦理问题、两代人之间的代际 沟通问题。作品中的主人公显然是一个 小家庭的成员(“领着孩子”、“陪同 爱人”可以为证),而他/她实际上与父 母并不住在一起,而且很少回父母的家。 由此导致了小的一代的内疚与老的一代 的寂寞。歌中罗列了一大堆生活琐事 (刷盘子洗碗捶背揉肩),但是却感人 至深,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出大家庭的分 解与大家庭的传统心理积淀是并存的。
现代舞剧《沂蒙颂》
才旦卓玛《北京的金山上》
4、80年代流行歌曲再度崛起
伴随经济改革,邓丽君由于其个 人风格的成熟和完整在内地获得 了广泛流传,这位有史以来最成 功的天才中文女歌手以暗涌的方 式冲破了禁欲主义的闸门。《月 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 《何日君再来》、《美酒加咖啡》 等亲切绵软、有着浓郁酒吧和舞 厅风格的歌曲。邓丽君的早期旋 律借用了大量民乐和地方戏曲元 素,歌词虽浅显但均带有浓郁的 文学意境和精妙的叙事性,寥寥 数语便开掘了听者强烈的画面臆 想和情感互动。
刘欢穿着流行歌手的典型服装黑 T恤与莎拉· 布莱曼合唱《我和你》
宋祖英《走进新时代》
三是艺术表现的通俗性。能够在大 众中普遍流行的歌曲虽然不一定就是 “下里巴人”,但它决不可能是“阳 春白雪”。流行歌曲的歌词与曲调都 不可能十分艰深和高雅,否则就难以 为大众所喜爱和掌握,也不可能流行。 流行歌曲是轻松简易的艺术而不是艰 难的艺术。 四是生成的自发性。流行歌曲是 从民间自发产生并流行的,不是从上 到下通过国家行政命令和群众运动的 方式搞起来的。这并不否定流行歌曲 与商业行为(比如广告操作)有相当 紧密的关系,但商业操作是市场行为 而不是政治行为。这是它与“革命歌 曲”、“群众歌曲”的又一主要区别。
第二章
大众传媒与流行歌曲
序:歌曲的起源
人为什么喜欢唱歌? 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 溯到古老的洪荒时代。在人 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 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 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 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 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 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 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 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 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 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 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