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九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4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 提能专训八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含13年模拟、真题,解析)

2014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 提能专训八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含13年模拟、真题,解析)

提能专训(八)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2013·东城区检测)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C.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D.由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被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①与③可以相互渗透,A正确;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错误;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发生作用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D正确。

2.(2013·湖北黄冈、孝感中学上学期期末联考)下图甲的A、B、C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过程;图乙表示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图甲可代表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全部方式B.图甲的三个过程中,信号分子都通过胞吐作用排出细胞C.图乙中,若②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是肝细胞或肌细胞D.图乙中,若②为淋巴因子,则靶细胞可以是B淋巴细胞2.(2013·临川一中模拟)下图是高等动物雌性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A、B、C代表器官,a、b、d、e代表物质,①和②代表过程。

据图判断不合理的是()A.雌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后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B.图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A处C.血液中雌性激素含量通过反馈调节维持相对稳定D.该雌性激素通过调节DNA的复制过程调节代谢过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雌性激素的作用机理、反馈调节等内容,意在考查识图分析与理解能力。

固醇类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被细胞吸收,A正确;图中A、B、C分别是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B正确;血液中雌性激素含量达到一定值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从而使血液中雌性激素含量相对稳定,C正确;d、e分别是DNA、RNA,雌性激素和核受体结合后调节DNA的转录过程,D错误。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1.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膀胱内的尿液B.淋巴管中的淋巴液C.肺泡腔内的气体D.小肠腔内的消化液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内环境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C.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没有缺失时,内环境将维持稳态D.正常情况下抗体、激素、神经递质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3.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

“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泡”可自行消失。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泡”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水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D.“水泡”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是血浆,内含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成分B.淋巴细胞生活的环境有①和③C.图中③与①最主要的区别是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D.人体绝大多数细胞通过④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HCO3−、HPO42−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不变的缓冲物质C.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等成分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6.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这三个系统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C.三个系统的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和受体直接接触,这种作用方式具有特异性D.受到病毒感染后机体出现发热的症状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有关系7.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到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容易出现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补救措施是针对性输液、吸氧和强心治疗。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周测卷(十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周测卷(十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X 围: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某某: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肌细胞无氧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到血浆中,血浆的pH 无明显变化B .人体大量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尿量减少C .人遇寒冷环境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降低D .人体被病毒感染时,体内产生的抗体,能通过裂解靶细胞将病原体清除掉 2.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B .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C .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 .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3.如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结构①和结构②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B.长期营养不良会使c 液减少C.③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D.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可在a 液中进行 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5.下列生理活动对人体稳态的实现不具有积极作用的是(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C.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分解并且不断地释放入血液 6.对下列图解的相关解释中正确的是()A.甲图只能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B.当植物根对矿质元素吸收量达到图乙中的n 点时,其吸收速率不再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受土壤溶液中离子浓度的限制C.当用图丙中m 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芽时,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芽的生长,但此时芽本身要自然正常生长D.当酶的活性达到k 时,其对应的温度叫酶的最适宜温度,所有酶的最适宜温度都是相同的 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组织液增加 B .HCO 3-、HPO 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 相对稳定 C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 D .人长时间运动后,血浆渗透压降低是产生渴觉的原因8.正常情况下,人从温暖的环境进入寒冷的环境后,短时间内发生的是A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B .细胞呼吸耗氧量减少C .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D .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9.硅肺是矿工中有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发病原因是肺部吸入硅尘后,吞噬细胞会吞噬硅尘,却不能产生分解硅尘的酶。

2014届高考生物(人教全国通用)一轮复习《必修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014届高考生物(人教全国通用)一轮复习《必修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成因:
(3)影响因素
血浆中蛋白质浓度降低或组织液中蛋白质浓度升高,会 导致血浆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常见情况如 下:
2.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维持因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 NaH2PO4—Na2HPO4等。 (3)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主要由Na+、K+、HCO3-、 HPO42-、有机酸和蛋白质构成,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可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 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
3.实验步骤 分组→向烧杯中加入自来水→测定起始pH→加入酸并测
定pH→冲洗烧杯,加入自来水→测定起始pH→加入碱并测定
pH→用缓冲液和生物材料代替自来水,重复上述步骤→画出 pH变化曲线图。 4.实验结果及结论 (1)自来水中加入酸或碱物质后,pH逐渐变小或变大, 而缓冲液和生物材料中加入酸碱后,pH几乎不变或变化不大 (如下图)。
2.能力方面:利用图表突破,利用细胞内环境的局部模式图、
系统的功能联系图展开对相关概念的学习和记忆。课标高考生物
试题对本章的能力考查,集中在理解、分析能力,因此除了掌握 基础内容外,还应加强对文字信息、模型图以及曲线图等的分析 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
一、体液、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1.体液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
组成、理化性质、特点及应用。 (2)作简答题考查时,主要与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 疫调节的实例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从近几年高考情况 来看,简答题试题往往对涉及生活中的常见病例进行分析。
4.命题趋势:
(1)本部分的高考命题很可能以与人体健康、生产生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10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10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10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1.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血浆。

( × ) (2)Na +和Cl -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 √ )(3)血浆蛋白与血红蛋白共同参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

( × ) (4)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内环境中。

( × )(5)营养不良、淋巴管堵塞及过敏反应都会引起组织水肿。

( √ )(6)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 明显降低。

( × )[解析] (1)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直接来自组织液。

(3)血红蛋白是胞内蛋白,不参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

(4)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

(5)营养不良、淋巴管堵塞及过敏反应都会使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分交换不平衡,更多的水分进入或停留在了组织液中,从而导致了组织水肿。

(6)血浆内有缓冲物质,因此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

2.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淋巴因子不仅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还可以和抗体一样将抗原清除。

( ×)(2)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 ×)(3)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 ×)(4)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病。

( ×)(5)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之所以能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是因为在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 ×)[解析] (1)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没有清除抗原的生理功能。

(2)免疫活性物质中的溶菌酶可由泪腺等细胞产生。

(3)人体内的吞噬细胞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4)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作业卷(二十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作业卷(二十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X围: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某某: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新课标1高考真题)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2.(2015某某高考真题)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 Na+浓度B. 渗透压C. K+浓度D. O2 浓度3.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稳态说法正确的是A.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B.激素、糖原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甲状腺、胰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D.人体在寒冷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4.右图甲表示人体中体液中物质交换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三种细胞外液,D表示组织细胞,图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甲中的D为肌肉细胞,则其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A中,可导致A的pH下降B.图甲的C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C.图乙中的D可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可表示消费者D.图乙中的A表示的一定是自养生物5.某研究者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由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形成了多种变异类型B.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与新生儿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C.新生儿出生时接种疫苗,可预防各种细菌感染D.新生儿通过从母体获取的免疫球蛋白,对细菌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6.(2015•某某模拟)下列是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H IV在人体内环境中不能增殖,但能破坏人体体液免疫过程B.组织液是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代谢的主要场所C.激素在体液的运输下到达各组织细胞内并发挥调节作用D.内环境成分影响细胞代谢,但细胞代谢不影响内环境成分7.(2015•某某模拟)下列选项符合该概念图的是()A.若X是内环境,则a~d代表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B.若X是免疫调节,则a~d是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C.若X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则a~d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若X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则a~d是被动运输、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8.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体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9.下列关于越野滑雪比赛时运动员的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血浆内抗利尿激素含量降低B.比赛中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升高C.寒冷刺激引起下丘脑产生兴奋并分泌相关激素D.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中内分泌系统受神经系统的调控10.人体感染“诺如病毒”会引发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发热等。

新人教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高考总复习: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新人教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高考总复习: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新人教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高考总复习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人体内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核内液体都属于体液。
(√ )
2.人体内细胞外液只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液。
( ×)
3.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
4.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
( ×)
5.人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增多,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
系统学习(二) 内环境的稳态(固基点) 主干知识·记准理清 (一)内环境稳态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理解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3.构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模型
(二)模拟生物体维持 pH 的稳定 1.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__冲__液__(如 HPO24-/H2PO-4 等溶 液,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 pH 的变化减弱)、_肝__匀__浆_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 pH 不同变化,说明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__冲__液__相似而不同于自__来__水__,从而说明 生物体 pH 相对稳定的机制。
3.连线下列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二)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1.内环境的成分 (1)血浆的主要成分
(2)与血浆相比,组织液、淋巴液中_蛋__白__质___的含量很少。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三)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细胞可以直接与_内__环__境___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_各__个__系__统__的参与。
答案:A
[易错点拨] 辨析与内环境相关的三组易混淆的概念 (1)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 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2)血液≠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 浆属于体液。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1.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B.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同C.组织液是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D.维持人体pH相对稳定最重要的缓冲对是HPO42-/H2PO4-2.人体内环境pH大于正常值称为碱中毒,pH小于正常值称为酸中毒,根据成因可分为呼吸性中毒和代谢性中毒。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缺氧使无氧呼吸产生CO2增多,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B.体液中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细胞呼吸C.严重腹泻丢失过多的HCO3-,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可通过减缓呼吸进行调节3.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图中a、b、c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其中b为血浆)。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a为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静脉注射碳酸氢钠不可以纠正代谢酸中毒C.静脉点滴的葡萄糖需要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同D.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4.如图表示细胞和人体生存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生存的环境主要是图中的内环境B.人体有多个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图中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可不经过内环境就进入人体的各种细胞5.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细胞之间均充满组织液B.变形虫的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机体的内环境不会变化D.内环境稳态是体内细胞酶促反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6.哺乳动物体内血浆蛋白可被巨噬细胞吞噬,部分血浆蛋白和Na+结合形成蛋白质钠盐,并与蛋白质组成缓冲体系。

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9个体稳态与调节含解析

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9个体稳态与调节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9 个体稳态与调节一、单项选择题1.(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有乳酸的产生,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人高烧不退时,无汗液蒸发,机体水分仍能保持平衡D.人刚进入寒冷环境时,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2.(2021山东潍坊三模)科学家研究发现,节食减肥的人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能力下降等现象。

过度节食还会诱发骨质疏松、贫血、低血钾、内分泌失调、情绪低落等多种症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的更新影响较大B.钾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血钾过低会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C.Na+、Cl-等离子摄入量减少可使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尿量增多D.情绪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使免疫细胞功能下降3.(2021山东聊城二模)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的含量基本相同B.新冠肺炎患者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导致出现肺水肿现象C.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D.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4.(2021山东德州二模)某患者高烧并伴随严重腹泻、呕吐和全身乏力酸痛,血常规检查显示血浆pH偏低。

医生开出的处方中含有口服补液盐,其成分有氯化钾、氯化钠、碳酸氢钠、葡萄糖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口服补液盐中的碳酸氢钠有利于缓解酸中毒B.口服补液盐中的氯化钠可为患者提供能量C.口服补液盐中的无机盐离子主要在患者的细胞内发挥作用D.患者体温升高说明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发生了障碍5.(2021山东聊城一模)“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若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

高考生物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高考生物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考点二: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4.稳态失调症
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 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 局__部_组__织__液__增__加_。
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含量降低, 也会引起_局__部__组_织__液__增__加_。
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 _局__部__组__织_液__增__加__,__引_起__水__肿__._ 局部细胞代谢旺盛,会引起 __局__部__组__织_液__增__加___________
(2)体液之间的关系
细 胞
由淋巴管注入血管
血浆
淋巴
内 环

一层毛细血

管壁细胞
一层毛细淋

组织液 巴管壁细胞
一层细胞膜
细胞内液
考点一:内环境与稳态
思考: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有什么区别联系?
细胞外液是针对体内细胞而言,内环境是针对生物 个体而言,二者实际是相同的.
注意: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膀胱腔、 输卵管腔属于外界环境。 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不属于体液,也 不属于细胞外液(内环境)
典型例题分析
消化道
D液体
A液体 B液体 C液体
(1)C和D液体分别为 细胞内液、淋。巴 (2)A和B液体的交换通过组织中的毛细血管结构 完成。 (3)B和C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渗透(自由。扩散) (4)A液体中的水分排放到外界去主要
通过 肾、皮和肤消、化肺道四种结构完成。
思考:
演示
由血红蛋白携带的1分子氧气,参与骨 骼肌细胞的有氧呼吸,该过程中氧气分 子共穿过几层生物膜?
典型例题分析
当短跑运动员进行100米跑的比赛后,气喘剧 烈,肌肉很酸。在短时间内就可恢复正常状态。 其原因是:

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专题10-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有答案)

高考生物命题猜想:专题10-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有答案)

【考向解读】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5.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Ⅰ)高频考点:血糖调节和水盐调节中频考点:免疫调节低频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命题热点突破一】内环境及其稳态(1)如果只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膜上,则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载体、呼吸氧化酶、糖蛋白等。

(2)如果不仅存在于细胞内,也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或只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则属于内环境成分,如水分、无机盐、抗体、激素、氧气、血浆蛋白等。

(3)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消化酶)、汗液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例1.(2017年江苏卷,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答案】B【变式探究】(2015·全国卷Ⅰ)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项正确。

虽然输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排出体外,B项错误。

由于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C、D项错误。

学&科网【答案】 A【变式探究】(2015·海南高考)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答案】 C【命题热点突破二】血糖平衡调节例2.(2017年新课标Ⅲ卷,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C【解析】0.9%的NaCl溶液为等渗溶液,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但是机体血浆量会增加,当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会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 1。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知识点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知识梳理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错误!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①血浆:血液中除错误!血细胞外的液体.②组织液:存在于错误!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错误!细胞间隙液.③淋巴:错误!毛细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液,也叫错误!淋巴。

(3)常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2.内环境(1)概念:由错误!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即主要由错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

(2)内环境各成分及细胞内液之间的相互关系(3)作用:是错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错误!1。

血液、血浆、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的关系?提示:2.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内环境的区别?提示:3.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有没有内环境?提示:没有.内环境属于多细胞生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4.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属于内环境吗?提示:不属于。

因为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5.汗液、泪液、唾液和尿液属于细胞外液吗?为什么?提示:不属于。

因为它们不属于体内的液体,也不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典题分析题型一体液种类及其关系[例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某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①中含有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此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解题分析]根据题干及图示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即细胞外液,A正确;①为血浆,含有血浆蛋白,B正确;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即只有②,C错误;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D正确。

(新课标版)2014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7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新课标版)2014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7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专题17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考点1 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1.(2014课标Ⅰ,3,6分)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 D2.(2014课标Ⅱ,3,6分)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答案 A考点2 血糖平衡及调节3.(2014安徽理综,30,14分)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

(1)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原因是。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 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表。

请在下方的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血糖浓度/mg·mL-10.751.251.10.90.750.75(4)胰岛B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在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Ⅰ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5.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5.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案

第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CO2、O2、激素等物质。

(P4资料分析)(√) 2.(1)健康人的内环境中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说明内环境的指标极多,并不只是温度、pH、渗透压、血糖这几点。

(√)(3)内环境的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需要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

(P8正文)(√)3.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具有信息分子。

基因表达、器官、种群和生物圈都存在稳态现象。

(P11科学史话)(√)4.血糖的正常含量一般是0.8~1.2 g/L,主要来源是消化吸收,主要去路是转化在糖原贮存。

(P25图2—9)(×)5.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P26模型建构)(×)6.糖和肉分别喂狗,几天后它们的血液中都有大量糖分,这说明非糖物质可以转化为糖类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P14技能应用)(√)7.(1)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肝脏和骨骼肌细胞中有机物氧化放能,主要去路是汗液蒸发和皮肤毛细血管散热。

(√)(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既涉及水平衡(渗透压)的调节,还涉及盐平衡的调节(课本只详细讲述了渗透压的调节)。

(P32资料分析)(√)8.(1)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只能传导兴奋不能分泌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2)排尿不只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还通过水的溶解排出大量有害物质,如尿素等。

(P33练习)(√)9.(1)艾滋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P36资料分析)(√)(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摘要:本专题知识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属于热点问题,从命题内容上看,试题的难度不大。

在选择题中主要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重大科技成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与化学用语及物质结构融合于试题之中。

一、专题知识突破1.考纲要求(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6)模拟尿糖的检测Ⅰ2.考点剖析考点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体验真题】1.(2013重庆卷)I.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

(2)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这是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升高,故应及时补充水分。

(3)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

【解析】I(1)起跑这一复杂动作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完成的,起跑后心跳加快与肾上腺素的分泌有关,故该过程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激素经过体液运输起作用,速度较慢,作用时间较长,运动停止后,部分肾上腺素等激素仍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导致心跳不能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

(2)体温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说明此时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动态平衡;途中大量出汗散失较多的水分,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应及时补充水分以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稳定。

(3)在感到疲劳状态下仍坚持跑完全程,与个人意识控制有关,控制该行为的中枢位于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答案】I.(1)神经和体液;作用时间较长(2)产热和散热;渗透压(3)大脑皮层2.(2012海南卷12)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细胞失水,故 A项错误;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二者均发生在细胞内,故 B项错误;血浆pH的稳定与HC03-、H3PO4-等离子有关,故C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故D项错误。

【答案】C【考题切点】对近几年高考试题考点分布来看,考点集中在内环境与稳态、血糖平衡的调节等于人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知识点上。

从考查形式看,本部分知识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也会结合体液调节以简单题等形式呈现。

【考点透析】1.内环境组成与功能(1)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三者的关系如下:(2)具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归纳如下: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等)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淋巴中混悬着的淋巴细胞淋巴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2.内环境稳态维持的基本途径(1)机体各种器官、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发生于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举例总结(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4.内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水、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核苷酸、血浆蛋白、激素、抗体、维生素、甘油、脂肪酸、神经递质、CO2等。

【考题预测】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考点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体验真题】3.(2013山东卷)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这一调节过程的的中枢位于。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继而促进,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

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解析】(1)炎热环境下,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皮肤的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舒张,进行散热,同时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强。

(2)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当体内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以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平衡。

(3)血糖的去向有组织细胞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在长跑比赛中,血糖的大量消耗是用于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供能;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

(4)由于运动丢失大量的水分,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血浆渗透压属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之一;肌肉酸痛的原因是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结果。

【答案】(1)毛细血管舒张下丘脑(2)抗利尿激素(或ADH)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3)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 ATP(或三磷酸腺苷)肾上腺素(4)细胞外液乳酸4.(2012江苏)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 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 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 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 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解析】腹泻引起的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D错;淋巴循环是对血液循环的补充,淋巴管阻塞使水分过多地存在于组织液中而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过敏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C正确;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B正确【答案】D【考题切点】从考查形式上看,本知识点选择题和简答题都有过考查,还常结合图解形式出现,或与生活实际中的病例联系,如糖尿病、脱水病等,联系初中学过的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等,考查学生对发病机制、症状、防治的理解。

【考点透析】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1)水平衡是指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相等,即水的来源与去路的平衡。

⑵无机盐平衡人体内的无机盐有多种,其中Na+和K+尤为主要,其来源和去路:①饮水和食物是人体所需的水和无机盐的主要来源;经肾脏随尿排出是水和无机盐的主要排出途径。

②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主要由钾离子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来维持,即“内钾外钠”。

(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注意:①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②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③调节水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

2.血糖平衡及调节(1)血糖平衡:来源与去路达到动态平衡(2)血糖平衡调节过程3.体温调节①体温保持稳定的原因:产热量=散热量。

②体温调节的机理4.体温、水盐、血糖调节的相同点(1)调节方式: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调节中枢:都主要是下丘脑。

5.体温、水盐调节过程比较体温调节水盐调节感受器冷(温)觉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神经中枢下丘脑下丘脑应器毛细血管、立毛肌、骨骼肌、汗腺、肾上腺等下丘脑分泌部调节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6.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注意点(1)冷觉、温觉和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2)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3)下丘脑在血糖调节时直接通过神经作用于胰岛细胞。

7.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下丘脑位于脑的腹面,大脑之后。

下丘脑的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功能。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调节着体温、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内分泌活动、情绪反应等生理过程。

下丘脑部分调节作用如下图所示:下丘脑的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主要有:(1)感受刺激:下丘脑内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渗透压升高。

(2)分泌:在渗透压升高时,分泌抗利尿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

(4)传导: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考题预测】2.下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发热和寒颤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C.寒颤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考点3: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验真题】4.(2013北京卷)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解析】病毒感染,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但分泌抗体的只能是浆细胞,A错误;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体液-神经调节,使体温稳定,B正确;摄入高糖食品,血糖增加,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血糖水平回落,C正确;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向光弯曲,D正确。

【答案】A5.(2013新课标Ⅰ卷)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看出,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可能对实验药物b敏感【解析】据图甲可知,HIV病毒由RNA到DNA,是由逆转录完成的,A正确;据图乙可知,HIV入侵后有抗体产生,说明有体液免疫发生,B正确;注入药物a后,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是药物抑制了病毒的增值,减少了对T淋巴细胞的破坏,T淋巴细胞不断增殖的结果,C正确;加入药物b后,HIV病毒上升,说明HIV对该药物不敏感,D错误。

【答案】D【考题切点】从考查内容上看,考点主要集中在特异性免疫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等于人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点上。

从考查形式看这部分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也会以简答题形式进行考查。

【考点透析】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比较2.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的来源及功能总结项目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处理、呈递、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1)二次免疫反应:记忆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对抗原高度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并参与二次免疫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