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创新驱动要素的差异化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创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评价城市的创新能力,需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本文旨在构建一个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其要素和指标。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由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主体能力三个方面组成。

技术创新能力是指城市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科研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和创新资源利用能力。

科研能力反映城市科研机构的创新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科研经费投入、科研人员数量和科研成果产出等指标进行评估。

技术转化能力反映城市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技术合作项目数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资源利用能力反映城市对科技创新资源的利用能力,可以通过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和技术引进合作项目数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环境是指城市的创新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创新网络和创新文化。

政策支持是指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支持程度,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和创新政策数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网络是指城市创新活动的网络结构和组织方式,可以通过创新联盟数量和创新人才流动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文化是指城市对创新的认可和推崇程度,可以通过创新企业数量和创新教育资源等指标进行评估。

创新主体能力是指城市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企业创新能力、高校创新能力和人才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反映了城市企业的创新水平和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企业创新投入、企业科研合作项目数量和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率等指标进行评估。

高校创新能力反映了城市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高校创新经费投入、高校科研成果数量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估。

人才创新能力反映了城市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数量,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水平和人才流动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主体能力三个方面,涵盖了城市创新的各个要素。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综述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综述
由于不 同城市有其 自己独到的区域理 论 ,故而关于创新型城市实现途 径方面 的
相 关文 献 较 多 ,且 基 本 没 有 完全 一致 的看 法 ,纵 观 比较 ,分 为两 种 模 式 :第一 种 是
全面创新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 ,推动城市
走上 跨 越 式 的可 持 续 发 展 轨 道 。 狭 义 创 新 型城 市 是 指 一 个 城 市 在 政 府 的 引 导 和 组 织
路径 ,应充分发挥科技与文化两个驱动力
以 构 筑推 动城 市 可 持 续 发 展 的产 业 创 新 集
快产业 结构调 整的强 大动 力,是提升城市
竞争 能 力 的 关键 举 措 。所 以 , 建设 创 新 型 城 市 已成 为承 接 国 家 自主 创 新 战 略 、推 动 创 新 型 省 份 建 设 的 必 然选 择 。白2 0 年 以 00
维 ,从借助经济优势发展转 向借助创新优 势发展 , 自主创新 的原动力 、 把 集聚力、 带
动 力注 入 到优 势经 济 之 中去 ;从 投 资 拉 动 转 向 创新 拉 动 ,从 生产 要 素 驱 动 型 转 向 创
也加强了司法、行政 、文化等各个领域的
创 新 ,尤其 是 思 维 、观 念 、制 度等 方面 。
群, 要完善政府治理机制 , 从而加强地方政
府 的 领导 。 陈依 元 提 出 , 以 “ 新 思 路 ” 建 设 要 创 去 创 新 型 城 市 , 即要 从 模 仿 思 维 转 为 创 新 思
来 ,国内关于创新型城市建设 的研究文章 为数较 多, 仅核心期刊就发表论文 1 6 , 1篇
关键诩 :创新型城市 实现路径
综述
纵 历 很创国 的 争 认上 家 程以 个 观、 公 新 综 , 的国 发 本大 依 美日 看 型 合 可 一 展 等出 家 国力 程 赖 竞 度 在

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分析

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分析

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浙江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拥有着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科技产业,特别是三大城市群——杭州、宁波、温州,在浙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对浙江省三大城市群的创新能力进行空间差异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不同城市之间的创新能力差异导致了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差异。

了解三大城市群的创新能力水平及其空间差异,有助于深入挖掘各城市的优势和劣势,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对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浙江省城市发展的整体状况,为促进不同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对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研究,还可以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其他城市提供借鉴与启示,推动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浙江省作为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其三大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与创新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深入分析其创新能力空间差异对于推动全省经济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差异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不同城市在创新领域的优势和劣势,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对于企业来说,了解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差异性,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落脚点和战略方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本研究还有助于深化对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认识,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对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动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深入探讨浙江省三大城市群的创新能力空间差异,通过量化评估和比较分析,找出影响创新能力差异的因素,进而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旨在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三大城市群的创新发展现状,指导未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各城市群之间的协同发展。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作者:吴亚峰来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一、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

围绕贯彻自主创新战略,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各地方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全国上下掀起了自主创新的热潮,国家创新型城市已有北京、上海、深圳、大连、青岛、厦门、沈阳等17家。

但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在选择创新驱动战略时未考虑自身资源禀赋条件和发展环境,且未充分考虑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总体布局,发展战略仍是基于空间发展、规模扩张、投资驱动的传统思路,而不是创新型、内生性发展战略思路:二是体制性矛盾导致的条块分割、部门掣肘、力量分散和政策冲突等,使城市创新能力、创新资源等受制于不同部门,无法实现创新资源共享、产业联盟、科技合作、财政税收制度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三是产业结构总体水平不高,“产学研资介”集成能力薄弱,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未根本扭转:四是创新布局“面低点不高”,产业制高点主要集中在市区、园区和少数大型企业,创新效应和集群效应未充分实现,社会创新网络未形成;五是高技能、高层次人才、新兴产业人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人才供给不足:六是创新政策落实不到位,创新友好环境亟待进一步完善。

一些关键创新政策落实仍然存在障碍,如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所得税政策在重点企业中的执行率仅有38%,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二、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建议(一)制定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环境的创新战略,明确定位当前,对于大多数城市而言,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创新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同的城市,科技条件和经济条件参差不齐,所处的发展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所应选择的创新战略和建设目标也是不同的对于研发资源丰富、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应当发挥知识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将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作为日标定位。

开展原创性的研究活动,突破科技发展前沿,争取在研发上游占据领先优势。

城市高质量发展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路径的深入探究

城市高质量发展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路径的深入探究

城市高质量发展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路径的深入探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路径及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文章详细分析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包括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城市规划与公共服务等方面,并对比了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及其优劣势。

文章还深入剖析了城市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生态环境压力以及体制机制障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文章强调,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和智慧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

同时,文章也提出了深化理论研究、加强实证研究和推动政策创新等持续改进方向,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进提供了重要指引。

总体而言,本文系统梳理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为城市决策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推动城市实现更加可持续和高效的发展。

目录第一章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与意义 (4)一、高质量发展内涵及要求 (4)二、城市发展新阶段特征 (5)三、新质生产力概念引入 (6)四、探究目的与价值 (7)第二章城市现状与新质生产力需求分析 (9)一、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9)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 (10)三、创新驱动能力提升需求 (11)四、绿色发展理念实践需求 (11)第三章新质生产力形成路径探讨 (14)一、科技创新引领战略实施 (14)二、人才集聚与培养策略部署 (15)三、绿色发展理念下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15)四、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完善相结合推进策略 (16)第四章国内外城市案例对比分析与启示借鉴 (18)一、国内外成功案例介绍及关键成功要素剖析 (18)二、不同类型城市发展模式比较及优劣势分析 (19)三、启示借鉴与经验总结 (20)第五章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建议 (22)一、面临主要挑战识别及原因分析 (22)二、针对性应对策略制定和实施方案设计 (23)三、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研究 (24)第六章结论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5)一、研究成果回顾总结 (25)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6)三、持续改进方向指引 (26)第一章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与意义一、高质量发展内涵及要求高质量发展,这一理念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致力于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的全面协调进步。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经验和途径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经验和途径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经验和途径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经验和途径解读创新型城市建设内涵和要素:一、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内涵和本质是什么?创新型城市孕育知识经济,知识经济要求城市创新,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城市是集聚性、多样性、不稳定性和良好声望的结合体。

可以从四个方面对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内涵进行解析:第一,从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上看,创新型城市是以知识、人力资本为核心创新驱动要素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包含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综合创新要素;第二,从城市的发展演变上看,创新型城市一般由科技和文化中心城市发展演变而来,是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融合的产物,科技创新能力或知识竞争力是城市的核心能力;第三,从系统角度上看,创新型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城市创新系统,创新型产业和创新型企业是其构成主体,城市整体表现出较强的知识型产业特征,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创意产业成为其主要的基础产业;第四,从城市发展目标上看,创新型城市在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竞争体系中,积聚和配置创新资源,不断调整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关系,使各利益主体的目标与城市发展目标趋向一致,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城市经济增长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础之上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型城市应当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是什么?创新资源——创新活动的基础,包括人力、信息、知识、经费;创新机构——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等;创新机制——保证创新体系有效运转的规则,包括激励、竞争、评价和监督机制;创新环境——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包括创新政策、法律法规、创新文化等软环境,还包括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硬环境,以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外部环境。

三、创新型城市有哪几种类型和发展模式?国内外已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先后导入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战略,许多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成效。

但是不同城市的创新活动所侧重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据此衍生出了创新型城市的四种不同类型:1.文化创新型城市:城市的创新活动偏重于文化艺术,通过文化艺术打造一个全新的城市。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创新型城市是指在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的城市。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评估城市创新水平和能力的一套指标体系,能够全面衡量城市在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提出一种评价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解释其重要性。

一、创新投入方面的指标1.研发投入:衡量城市创新能力和动力的重要指标,包括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企业研发投入、高校科技经费等。

2.人力资源:衡量城市创新人才的集聚程度和质量,包括研究人员数量、高学历人才比重、知识产权人才等。

二、创新产出方面的指标1.科技成果转化:衡量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包括专利申请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成果转化率等。

2.创新型企业数量:衡量城市中创新型企业的数量和比重,包括初创企业数量、高成长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等。

三、创新环境方面的指标1.产业链完整度:衡量城市产业链的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产业链完整度指数、重点产业发展水平等。

2.政策环境:衡量城市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和科技创新环境的友好程度,包括投资政策、科技创新引导政策等。

3.创新交流平台:衡量城市创新社群的活跃度和合作程度,包括创新孵化器数量、科技园区数量、创新大会举办次数等。

四、创新能力方面的指标1.科技创新能力:衡量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高校科研水平、科技创新产出质量等。

2.创新驱动能力:衡量城市推动创新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包括政府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

以上指标体系是基于创新型城市的核心特征,全面衡量城市在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城市创新水平和能力,为制定政策、投资和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引导城市朝着创新型城市方向发展,优化城市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创新发展能力。

同时,对于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来说,能够提供科学、客观的判断标准,为决策提供参考,推动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型城市创新驱动要素的差异化比较研究

创新型城市创新驱动要素的差异化比较研究

Ab t a t a e n t e K o l d e C mp t ie e s I d x a d S II d x S se t i p p rc n t c sa f u - i n i n le au t n s r c :B s d o h n w e g o ei v n s n e n T n e y tm, h s a e o sr t o r d me so a v l ai t u o
mu i ia i e n 1 u p o i c a i e n C i a t i c n l d d t a h r r y ia n o a in- r e d s n ld n n cp l is a d 5 s b— r v n i c t s i h n ,i s o cu e t t e e ae 6 tp c i n v t t l i h l o d i n mo e ,ic u i g v
s i n i c a d t c n lgc l i n v t n- r e d ,i d sr l n o ai n- r e d ,o e i g i n v t n- r e d ,t o— c e t i n e h o o ia n o ai f o d i n mo e n u t a i n v t v i o d v n mo e p n n n o ai i o d i n mo e w v

要 :基 于创 新 型城 市 建设 的整 体 目标 , 照知识 竞 争 力指数 及 S I 参 T 指标 体 系, 建 了创 新 型城 市四 构
维评价 模 型 对 全 国 4个 直辖 市和 1 5个 副省级城 市进行 对 比分析 , 示 出创 新 型城 市构建进 程 中, 新 揭 创

城市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

城市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

城市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在如今的经济时代中,城市化和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城市经济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的聚集,对城市产业发展的驱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探讨城市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包括人口、政策、投资、创新、文化等多个方面。

一、人口驱动因素人口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人口规模越大,城市的市场和潜在需求就越大。

人口数量的增长,对于城市的产业也起到了重要的带动效应。

人口密度和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通常来说,人口密度越高,城市的发展速度也就越快。

此外,教育水平、职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选择的多样化,也能对城市产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政策驱动因素政府在城市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能够对产业发展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经济技术区建设等手段,对产业发展的成效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此外,政府的投资也给了城市产业的发展极大的推动力。

政府部门推行的各种政策和法规,都影响了城市产业的选择和发展方向。

三、投资驱动因素投资是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都能对城市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公共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等。

对于城市产业来说,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私人投资则主要包括多样的产业投资、企业投资等。

企业通过资本的投入和研发,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发展。

四、创新驱动因素创新是城市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创新不仅涉及到科技创新,也包括社会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等各个方面。

创新体系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并且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这也能促进城市对于高技术人才的引进。

五、文化驱动因素文化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

城市文化对人才的吸引力和维持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城市的文化产业在城市发展中也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文化产业既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转型,也能够在城市建设中起到美化城市、宣传城市等作用。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分析——以上海和深圳为例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分析——以上海和深圳为例

A s t d fS a g a n h n h n Ca e S u y o h n h ia d S e z e YO in—xn,L h o,Z e gHa —a ,CHE h n U Ja i UC a hn i o N Z e
( colfEoo c Ma ae et ogi nvrt,h n hi 00 2, hn ) Sho cnmi o s& ngm n,Tni U i sy Sa g a 2 0 9 C ia ei
创新 战略和驱动要 素方面各 具特 色、 各有所 长。在构建 完整 的城 市创新体 系的基础上 , 以上海和深圳为例 , 两 对
市 的城 市创 新 战略 和驱 动要 素进 行 对 比 分 析 , 归 纳 、 结 出创 新 型城 市 建 设 的 “ 海模 式 ” “ I 式 ” 可 并 总 上 和 深 【 模 ,
以为国 内其他创新 型城 市的建设提供 参考。
关键词 : 刨新 型 城 市 ; 新 战略 ; 动 要 素 创 驱

文章编号 :0 2— 73 2 1 )7—08 10 9 5 (0 1 0 0 2—1 1
Ana y i fI o a i e Cii s Co s r to te n l ss o nn v tv te ’ n t uc i n Pa t r s:
会、 全过程 的创新 , 是城市 实现 跳跃 式发 展 的途
上海着力打造“ 四个 中心” 紧随创新 型国家 战略 ,
的提出而建设创新型城市 , 深圳在 国内首先启 动
国家创新 型城市 的试点工作 , 两地都依靠各 自特 色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 走出了创新驱动、 科学
径; 其终极 目标是彻底 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 最

中国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

中国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

中国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一、本文概述《中国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索中国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并揭示其背后的驱动因素。

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复杂的驱动因素。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章首先对中国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进行了全面的概述,包括网络的基本构成、主要节点、连接关系以及整体的网络形态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因素不仅直接影响创新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还通过影响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和功能,间接推动中国创新体系的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文章揭示了中国创新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以及驱动因素的多元化和相互作用性。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也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研究和分析,揭示中国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驱动因素,为中国创新体系的优化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中国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其进一步增长的关键动力。

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更新迭代上,更体现在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上。

中国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和多元性,这主要得益于其庞大的经济体量、丰富的资源分布和不断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

从层次性来看,中国的创新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为核心的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实力、人才资源和资本优势,形成了引领全国的创新发展高地。

这些地区不仅自身创新能力强,而且通过技术溢出、产业转移等方式,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创新型城市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创新型城市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展。
2 、农村劳动力外出收入是农 民收入 的重要来 源。随着经济 的发展 , 农 民工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 的作用 ,不断渗透 到以建筑 业、 纺织业 、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各行各业 中。农村 劳动力外 出务工 ,拓 宽 了农民就业渠道 ,丰富了农 民的收人构成 ,可以有效地 支撑农 民收 入 稳定增长。农村劳动力在外出就业过程 中获得 的工资 性收入是农 民收入 的重要来源之一 ,其 占农民收入 的比重 呈逐 年递增趋势 。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可有效调 整农村产 业结构 。尽快 促使滞 留在农 业 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是调整农 村产业结 构的第 一要务。农村剩余 劳动力有效转移 以后 ,土地才有可能实现正常流转 , 农业 生产才会逐渐 由分散型经营向集约化 、规模 化转变 ,由传统 式耕作 向科 技化 、现代化 转变 ,才能充分延伸农 业生产能力 , 提 高农业 生产效率 。 4、农村劳动力转移产 生 了回归经济 。农 民外出务工 在积 累 了一定 财 富 、 管 理 水 平 和 技术 经 验后 ,返 乡创 业 ,创 办 乡 村 企 业 ,吸 纳 了农 村 剩余劳动力 ,带动了其 他农 民致 富,在农村发展 中起 到了领军作用 ,农 村地方经济发展得到推动。 在河北省新型城镇 化进程加 速发展 阶段 ,农村劳动力 转移是大势所 趋 ,现行体制机制中存 在的城 乡结构 矛盾 ,妨碍 了农村剩余 劳动力转移 的规模和速度 ,一是城镇 化进程 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 程,阻碍着农村 劳 动力转移就业 ;二是城 乡分割 的 “ 二元 ”户 籍制度不 利于劳 动力转移 , 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 不彻底 的特点 ;三是城乡教育体制 的差异阻碍 了农 村劳动力的转移 ;四是农村 土地制度对农村劳动力有效 转移的形成 了制约。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综述(一)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综述(一)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综述(一)纵观美国、日本等公认的创新型国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归根结底又源自城市的创新。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是提升城市竞争能力的关键举措。

所以,建设创新型城市已成为承接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必然选择。

自2000年以来,国内关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研究文章为数较多,仅核心期刊就发表论文116篇,博士论文7篇,硕士论文25篇。

本文基于这些研究成果从以下方面对创新型城市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界定关于创新型城市,毫无疑问来源于约瑟夫·熊彼得的“创新”理论,继而开创了对相关“创新”问题的研究。

杨冬梅、赵黎明等人根据创新型城市(或创新城市)的两种英文表述“Creativecity”和“Innova-tivecity”从字面意思上提出,前者有“创造性、创意”的含义,因此可以将其译为“创造性城市”或“创意城市”,后者则包含“创新的、革新的”之意,因此可以被称为创新型城市或革新型城市。

就目前国内较为普遍的定义,创新型城市概念的界定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创新型城市是指在城市政府的引导组织下,整个城市形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倡导竞争、包容梦想的文化氛围,城市居民具有崇尚创新、向往创新的强烈精神追求,各个社会实践领域普遍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以各行各业的全面创新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城市走上跨越式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狭义创新型城市是指一个城市在政府的引导和组织下,确立并推进以企业为主体要素的自主创新模式,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名牌企业、产品,以技术创新或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现在得到较多认同的创新型城市是指在新经济条件下,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创新驱动力指标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创新驱动力指标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创新驱动力指标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的创新驱动力指标是评估一个城市在创新
方面的能力和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城市在推
动创新发展方面的表现和优势。

具体的创新驱动力指标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技创新投入:衡量一个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程度,包括研发经费支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等。

例如,某城市在过去一年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
科技研发,并且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据了该城市经济的一定比例。

2. 创新主体数量:评估一个城市创新主体的数量和质量,包括高校、科研机构、创新企业等。

例如,某城市拥有多所高水平大学和一批高科技企业,这些创新
主体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3. 人才创新力:考察一个城市的人才储备和吸引力,包括高层次人才数量、人
才流动性等。

例如,某城市设立了各类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
人才前来发展,人才创新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4. 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评估一个城市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水平,包括知识
产权保护、创新创业政策等。

例如,某城市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为创新者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

这些创新驱动力指标的评估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了解各个城市在创新方面
的整体表现和差距,为制定创新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依据。

城市创新与创新型城市的比较研究

城市创新与创新型城市的比较研究
推 动 着 企 业 与 高 校 及 科 研 机 构 的 合作 交 流 因此 , 城 市创 新是 企业 、
创 新 型 城 市 有 别 于 依 赖 自然
新 活 动 的 开 展 都 必须 根 植 于 城 市
资 源 和 传 统 生 产 要 素 谋 求 发 展 的
所处 的环 境 .有 针 对性 地 实施 . 脱
离 了 城 市 环 境 系 统 的 创 新 活 动 是 不可 能 推 动城 市 发 展 的 .因此 。 创 新 环 境 系 统 是 城 市 创 新 活 动 的 基
础条件 。
传统城市 . 是 通过 以人类 智 慧 为 基
础 的 创 新 活 动 推 动 城 市 发 展 及 社
会 进步 的新 型城 市 它是城 市经 济
的核 心驱 动力 的城市 从 创新 型城
实 现基础 如下 :
的各 个 主体 内部 . 各 创新 主体 依 据
自身 拥 有 的创 新 资源 的不 同 . 以提
市 的 内涵 分析 . 归 纳 出创 新 型城 市
高工 作 效率 . 改 变落 后 的生 产 方 式
和 推 动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为 目的进 行
新, 虽然 两者之 间存 在一 定的联 系 , 但 城 市创新 并 不能取 代创 新型城 市。
关键 词 : 城 市创 新 ; 创 新 型城 市 ; 创新 资 源 中图 分类 号 : F 2 9 9 . 2 3 文 献标识 码 : A d 0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6 5 — 2 2 7 2 . 2 0 1 3 . O 1 . 0 0 6
1 城 市 创 新 内涵 及 基 础
1 . 1 城市创 新 的 内涵

山东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问题探讨

山东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问题探讨

山东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问题探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成为了山东省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了山东省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对于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政府和企业的角色、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科技创新也不例外。

首先,科技创新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

山东省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其次,科技创新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政府应该加强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速人才培养和引进。

再次,科技创新需要有效的法律和管理体系支持。

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二、政府和企业的角色政府和企业在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应该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和统筹,提高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同时,政府应该提高科技创新的管理能力,优化科技创新的服务流程,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企业应该积极推进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

同时,科技创新需要企业在新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人才引进等方面主动发挥作用。

三、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山东省可以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农业、医疗保健等领域向科技创新转型。

在制造业方面,要发展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效率。

在农业方面,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在医疗保健方面,可以通过基因编辑、生物芯片等新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目前,山东省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政府投入不足,创新活动缺乏资金保障;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产业化水平不高;创新人才在企业中就业意愿较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山东省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解决办法。

区域创新发展的驱动因素及路径选择研究

区域创新发展的驱动因素及路径选择研究

区域创新发展的驱动因素及路径选择研究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区域创新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然而,不同地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驱动因素以及路径选择。

一、教育与研究机构教育和研究机构是培养和引导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

优秀的高等教育体系和丰富的研究资源能够吸引国内外顶尖学者和研究者,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同时,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创新成果的应用。

因此,投资教育和研究机构的发展是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二、产业布局与升级区域产业结构的布局和升级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支持科技创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培育创新型企业和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创新要素的汇聚和创新活动的集聚,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创新型人才吸引与流动优秀的人才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为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区域需要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发展机会。

这包括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建设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培养一个开放包容、创新激励的文化氛围等。

同时,积极推动人才流动,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的共享。

四、科技创新政策与支持区域创新发展需要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政策,如减税政策、奖励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为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保障。

此外,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为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也是重要的路径选择。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通过与国外优秀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可以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宽视野和思维方式,在全球化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国际合作还可以促进跨国创新链的构建,加速创新成果的应用和转移。

创新型城市的特征及发展实践

创新型城市的特征及发展实践

创新型城市的特征及发展实践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人类社会创新进步的重要场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打造创新型城市成为了各国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特征和发展实践两方面探讨创新型城市的概念、特点和实现方式。

二、创新型城市的概念创新型城市是指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跨学科融合、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等为支撑,建设具有创新特色和资源优势、支撑创新生态的城市。

简单来说,创新型城市是以创新为基础,以科技领先和人才优势为支撑,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的城市类型。

三、创新型城市的特征1. 跨学科融合创新型城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跨学科融合。

它要求不同的学科领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扶持,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局面。

在这种局面下,各类人才通过合作创新解决问题。

2. 科技创新创新型城市要求以科技创新为支撑。

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为城市转型升级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

好的城市要有切实可行的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不断推出突破性的成果,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3. 人才聚集创新型城市的核心是人才聚集。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源。

创新型城市的重任是吸引、培养和留住高素质人才,推进人才与城市之间的有机融合,不断激发人才的创新动力和活力。

4. 资源优势创新型城市从资源角度看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综合素质高,有较强的原创性和实践性;二是贪图长远发展,关注资源的环保化、可持续化和高效性;三是注重对城市资源本身的综合整合和创新应用,比如城市绿化和旅游资源等。

5. 服务型城市服务型城市是创新型城市的主导发展方向,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是一种生态文明建设形式,也是城市经济社会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四、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实践1. 政府引领政府在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要起到引领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规划文件,为创新型城市的营造环境提供良好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04-19作者简介:吴宇军(1986-),男,湖南怀化人,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创新管理。

创新型城市创新驱动要素的差异化比较研究吴宇军1,2,胡树华1,2,代晓晶1(1.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湖北省产品创新管理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0)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InnovativeCities ’Innovation-driven FactorsWu Yujun 1,2,Hu Shuhua 1,2,Dai Xiaojing 1(1.School of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China;2.Hubei Provincial Research Centre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 Index and STI Index System,this paper constructs a four-dimensional evaluation model of innovative city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object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4municipalities and 15sub -provincial cities in China,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6typical innovation -driven modes,includ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riven mode,industrial innovation -driven mode,opening innovation -driven mode,two -oriented demonstration-driven mode,system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driven mode and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driven mode.Key words:innovation-driven factors;differentiation;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innovation index摘要:基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整体目标,参照知识竞争力指数及STI 指标体系,构建了创新型城市四维评价模型。

对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创新型城市构建进程中,创新驱动要素的差异性,结论认为,主要有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驱动、开放创新驱动、“两型”示范驱动、体制机制创新驱动以及综合创新驱动等六类典型驱动模式。

关键词:创新驱动要素;差异化;知识竞争力;创新指数中图分类号:G3文献标识码:A创新型城市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研究机构CO -MEDIA 的创始人Charles Landry 在其代表性作品《创新城市》中提出[1],并迅速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我国在2006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首次提出了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而创新型城市正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重要创新单元,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空间结点,也是创新型企业孕育发展的主体环境,在整个国家的立体创新网络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中间位置。

不同城市交通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科技水平等各有差异,因此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进程中,发挥主要驱动作用的关键因素也存在显著差异。

充分认识这种差异对于发挥城市特色、构建创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

1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自2008年深圳被确立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后,全国各地区都掀起了创建创新型城市的热潮。

如何对创新型城市的建设阶段及创新水平进行科学度量、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2-7]。

同时在国家科技部率先建立《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试行)》后,南京、深圳、宁波、济南等城市也都建立了适合自身特色的指标评价体系,创新型城市的监测评价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

英国著名智库组织Robert Huggins Associates 编制并公布的《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The World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 Index,简称WKCI)》排行榜是衡量全球各地区知识容量、创新能力、可持续性以及将知识转换成经济价值和该地区居民财富程度的整体综合基准[8]。

它将城市知识竞争力模型细分为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知识资本、经济产出等4个一级指标及19个二级指标。

STI(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指标体系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个动态监测系统,它包括R&D与创新、知识的创造和扩散、科技人力资源、知识与技能、专利、知识的保护和商业化、信息与通讯技术、知识社会的推进器、知识流动与全球性企业、知识对生产性活动的影响[9],具有可靠的信度和效度。

本文基于上述理论及创新型国家创建的总体目标,构建了创新型城市的四维评价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借鉴国家科技部《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试行)》的研究成果,根据科学性、求实不求全、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可比性等原则,经过反复筛选和优化,构建了新的创新型城市指标评价体系(见表1)。

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32个四级指标组成,具有如下特点:(1)与传统创新基础条件相比,在原有的宏观经济条件、技术政策环境、基础通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均GDP及教育资源等评价指标,强化了指标的可比性和人才队伍的梯度建设,这也是创新型城市人才储备的客观需要。

(2)指标体系兼顾了创新型城市创新要素集成及技术传递的双重功能性指标,实现了定量指标绝对值与相对值的选择分配。

(3)统筹考虑了经济增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在关注科技指标的同时,兼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等指标,是一种基于城市系统的绩效评价,更加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

2国内主要创新型城市的评价与比较分析2.1原始数据的获取与评价方法的选取本文选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南京、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沈阳、长春、哈尔滨、杭州、大连、宁波、济南、厦门、青岛等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为评价对象。

这些城市作为全国及各省区的代表性城市,在创新型城市的创建进程中担负着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

研究它们构建创新型城市的进程、特色和经验,对指导全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指标数据全部来源于各城市2010年统计年鉴、所在省市统计局、国家科技部等官方网站数据。

在评价方法的选取上,基于斯皮尔曼的等级相关系数研究成果,选取其最优方案———灰色关联系数法。

灰色系统的关联分析法是以确定指标关联系数为基础的计量方法,避免了主观赋值的系统缺陷及要求大样本和样本具有较好的分布规律、计算工作量大、可能出现的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等问题[10]。

2.2灰色关联分析对19个城市的初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在基准特征参考数列选取上注意就业率、技术依存度、单位GDP能耗等3图1创新型城市四维评价模型个逆向指标与其他29个正向指标的属性区分)。

通过专家评判法得到支撑能力、创新能力、创新贡献、开放水平四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λ1=0.2892、λ2=0.3326、λ3=0.2031、λ4=0.1751,在本文中取分辨系数δ=0.5,运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出19个城市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并进行排序,得到各一级指标关联度及综合水平评价排序(限于篇幅,各细分指标的序列表未在此列出)。

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19个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进程中,北京、上海、深圳分别位居前3位,综合竞争力指数分别为67.83、67.76、57.63,但总体水平还不高。

分指标排名中,北京、上海、深圳占据了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两项一级指标的前3位;创新贡献指标的排名波动较大,北京,上海皆跌出了前3位,分别居于第5位和第12位,这主要是由于北京在技术依存度、空气质量、单位GDP能耗三项指标上的得分较低;而上海在失业率控制、技术依存度及污水处理三项指标的得分较低;在开放水平指标的排名中,上海以93.41的高分位居首位,深圳、杭州占据第2、第3,但是在得分上与上海的差距较大。

3创新驱动要素的差异化模式国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实践表明,特色和差异化是创新型城市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城市应该结合自身独有的优势和特色,如资源特色、区位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选择不同的创新驱动要素,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创新资源的分层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推进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这也是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

根据上述分析,基于表2中19个城市在不同创新指标上表现的得分差异性,提出以下假设:(1)创新型城市创新驱动要素的显著性与其核心指标得分呈正相关;(2)某城市在反映该类创新驱动模式的核心指标得分前十位,即归为此类。

基于上述假设,得出我国部分城市正呈现出不同的创新驱动模式:(1)科技创新驱动型:以创新支撑和创新能力两项核心指标得分为划分依据。

这一类创新型城市主表1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22009年19个重点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资料来源: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计算而得。

要依托雄厚的科教资源,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具有深厚的创新基础,源头创新能力突出。

北京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其在创新支撑和创新能力两项指标高居首位,代表着我国高新技术的最高水平,是具有强大示范带动效应的国家中心城市,并由此带动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

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天津、南京、武汉、西安、青岛等属于这一类别。

(2)产业创新驱动型:以第三产业占GDP比值、高新技术产业值占GDP比值两项核心指标得分为划分依据。

这一类创新型城市在现代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家重点产业积极探索创新,通过产业转型、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创新模式逐渐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北京和深圳分别在第三产业占GDP比值、高新技术产业值占GDP比值两项指标中高居首位,显示其突出的产业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