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_陈曦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 (3)
增强国际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助于推动经济、 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助于提高我国在 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我 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背景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巨 大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 必然选择。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科技成果的合法权益。
培养创新人才
加强教育培养
通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途径,培养具有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引进海外人才
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 提供智力支持。
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创新创造,为创新驱动 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04 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措施
规范税收征管行为,防止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05 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案例
CHAPTER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
创新创业文化培育
园区注重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建立创 新创业服务平台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CHAPTER
增强创新能力
01
02
03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提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 重,确保科技创新的持续 投入。
培养高素质人才
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人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核心要素。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创新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并以此为引领推进经济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是鼓励和支持创新,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在路径选择方面,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需求和优势,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措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首先,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改革教育体制,提高教师的培训和素质,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同时,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搭建平台和机制,吸引他们来到国内工作,开展科研和创新工作。
通过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可以增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科技研发是创新的基础,只有通过持续的科研投入,才能实现创新的突破和进展。
可以通过加大政府对科研机构的资金支持和项目扶持,增加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鼓励大学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提高科研的实际应用和产业化水平。
此外,还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为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制度保障。
第三,要激发创新活力和创业精神。
创新需要有创新者的积极参与和付出。
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提供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为创新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同时,要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转化科技成果,成立科技创新园区和孵化基地,为创新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场地和人才支持。
通过激发创新活力和创业精神,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第四,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创新是全球性的挑战和任务,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挑战和问题。
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实施路径
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实施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词汇。
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
本文将重点探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实施路径。
一、战略重点:一切从人才引领开始人才是创新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
四十年来,中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储备逐渐丰富,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才库之一。
虽然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整体梯度不均衡,但在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和市场化机制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因此,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建设。
首先,要注重人才选拔和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同时,要引入人才激励机制,包括薪酬、福利、荣誉、培训等,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创新中来。
其次,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
创新、集成和应用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三大关键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一支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跨界应用能力的科技、工程和管理人才队伍。
二、战略重点:强化产业转型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传统产业正在面临着由生产方式到市场定位、由经营模式到产业生态的全面重构。
因此,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实质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
当前,中国在人工智能、5G、生物医药等领域已拥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但很多成果都仅存在于学术论文中,未能得到实际应用。
因此,需要加强产业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技术引进和技术评估等方面的支持,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
其次,要推动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要在政策制度、市场化机制、资本市场等方面加强改革,在专利保护、信用评价、知识产权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战略实施路径:对标国际高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走国际化道路,对标国际高峰,与全球科技潮流同行。
为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形成一体化的创新支撑体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途径与措施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途径与措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之一。
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呢?本文将结合政策法规、企业实践等方面,探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途径与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首先要在制度、政策、支持等方面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政府部门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加强对创新型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支持,为创新者提供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资金扶持。
企业方面,要加强内部的创新机制建设,以增强企业对创新的重视和支持。
同时,注重建立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这样不仅可以共享资源,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前沿的技术和科研成果。
二、创新金融体系支持现代经济的创新和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
因此,建立健全的创新金融体系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可以在财政、税收、银行、证券等多方面提供各种形式的金融支持,同时吸引民间资本的投资。
在企业内部,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改变传统的融资方式,采取更具创新性的融资手段。
比如说,通过股权众筹、债权众筹、公募基金、专项基金等创新的方式进行融资,大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三、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实现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全面的系统化改革。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建立完善的技术研发机构,细化科研流程和管理,实行市场导向和集约化管理。
2. 加强人才队伍的培育和建设,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
3.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涵盖企业内部各种文化元素,如管理理念、组织文化、任务导向等。
4. 加速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提供全面、高质量、高效率和高安全保障的信息技术平台支持。
四、加强行业协同和科技对接与传统制造业不同,未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必然是以智能制造和智能化服务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
因此,加强行业协同合作以及科技对接成为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手段。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随着世界各国对科技创新的强调,科技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也在加大力度加强科技创新。
但是,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探讨哪些路径是值得选择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成以下几个章节,阐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以市场为导向,推动科技转化市场导向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在市场导向下,科技研发不再是产权机构为了提高研究水平而进行的活动,也不再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推进的活动。
市场需要什么,产权机构就要研制什么。
这也就需要政府多措并举,利用市场机制实现科技创新的价值转化。
在市场导向下,一方面要引导科研团队深入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需求进行研发;另一方面,也要落实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科技转化,并通过税收政策等手段激励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资,从而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和价值。
二、创新服务产业,推进科技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新已经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方面的创新,而是指整体的、针对用户需求进行的创新。
因此,创新型服务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也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有力手段。
在创新型服务产业中,企业需要通过跨领域创新,建立深层次的创新生态链,形成将技术与服务相融合发展的新形态。
同时,针对国家重点领域,如新型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可以从服务角度出发,发掘服务产业的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发展。
这样的途径,可以将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更高端、高质量的服务产业发展。
三、引入国际创新资源,促进国内科技创新面对国内科技创新资源不足、人才较少的问题,可以考虑引入国际创新资源,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内科技创新发展。
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国际高端科技创新资源,提高国内科技创新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国内的科技成果对外输出,更好地服务全球市场。
在推进国际合作中,需要加强与国际科技创新大国的交流,搭建良好的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同时,还要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在积极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路径,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和进步。
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能够提升生产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力。
以智能手机为例,从最初的简单通讯工具到如今集成多种功能的智能终端,创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那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有哪些关键的路径选择呢?首先,加强科技创新是重中之重。
这包括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只有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突破,才能为应用技术的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同时,要注重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
当今许多重大的创新成果往往是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比如,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就融合了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知识,催生了一系列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
教育创新也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我们需要改革教育体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不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实践课程、组织科技创新竞赛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锻炼创新能力的平台。
再者,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这包括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投入。
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能够保障创新者的权益,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同时,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创新的政策,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
此外,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企业则具有市场敏锐度和产业化能力,两者的紧密合作能够加速创新成果的落地。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应当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和模式。
要树立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
同时,鼓励企业内部的创新创业,营造勇于尝试、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例如,一些大型企业设立了内部创业孵化平台,为员工的创新想法提供资源和支持。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在 2012 年 7 月召开的全 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提出的。在十八大报告中关 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内容中,第二条就列为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仅次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可见报告将 此战略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那么什么 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 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这一系列的问 题都需要破解和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是相对于生产要素驱动发展而言 的。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本、自 然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配置、消耗和整合来发展经 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其弊端逐渐显现甚至在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因此国家提出用创新 驱动代替生产要素驱动。首先,创新是各个生产要 素的整合,从而避免了单一生产要素的消耗,实现了 各生产要素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创新本身是可再生 资源,创新一旦成为发展的原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地 发展壮大; 最后,创新可以产生高附加值,由创新转 化的生产力呈现级数效应,相对于生产要素的加数 效应和乘数效应,具备超乎预测的放大功能。笔者 认为,创新驱动发展就是依赖创新,使生产要素高度 整合、集聚、可持续地创造财富,从而驱动经济社会
陈 曦: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陈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
摘 要: 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中,第二条就列为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一个新提法。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个方针、路线的指引下,选择怎样的路径
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首先要搭建产业集群创新 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完成创新要素的集成、协同和整 合,促进创新成果外溢,并逐渐商品化、产业化和国 际化,催生现代产业集群,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产业 变革。产业集群创新平台是指在产业集群地区建立 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服务于本地区相关产业集群 的企业,为产业集群地区的企业创造生存空间,为它 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的 手段和条件。在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中 ,产业集群 是竞争力构成的基本单元。产业集群发展的五个基 本要素为: 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发展,企业 策略、结构与竞争对手,政府。通常情况下,产业集 群创新平台由政府主导建立高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 产业园区等。这些园区作为高科技产业化运行机制 有效实施的社会组织安排,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有 效集中了资金、土地、人才、信息、技术等多种生产要 素,并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载体和基地。今后, 要充分发挥园区在产业集聚中的作用,不断完善市 场竞争制度、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科学制定产学研 合作制度、探索风险投资制度,营造开放的地区文化 发展氛围。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和经济转型的挑战下,各国都需要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创新路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几条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全球竞争中,具备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和国家将更具竞争优势。
因此,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首先,政府应当制定和实施科技创新政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财政支持。
例如,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科研人员待遇,优化科研项目评审体系等措施。
其次,建立创新型企业孵化体系,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
通过培育创新企业,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形成创新生态系统。
最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同时加强技术转让和技术市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二、加强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创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因此加强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首先,加强创新教育的普及和深化。
教育部门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幼儿园、小学、中学和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同时,加强创新方法和创新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加大对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
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发现和培养具有创新潜质的人才。
大力支持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最后,加强创新人才的跨学科培养。
培养跨学科的人才,可以促进不同领域的融合创新,推动创新思维的交叉 fertilization,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协同。
三、加强创新金融支持创新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加强创新金融支持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首先,加大对创新企业的直接投资和风险投资。
鼓励银行和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创新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低息贷款和风险投资基金,帮助创新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在当代社会,创新被广泛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各国纷纷将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优先战略。
然而,如何选择适合的创新发展路径成为了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加强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是创新的核心,也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基础。
国家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
同时,加强高等教育的研究导向,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为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鼓励企业创新活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应当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政府可以出台税收、财政、金融等一系列措施,给予企业创新活动以奖励和支持。
同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增强其创新意愿和能力。
三、推动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创新的重要方式。
政府应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建立起交流机制和平台,推动产学研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竞争创新是全球性的竞争,国际合作与竞争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
政府应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和引进国际一流的科研人才和技术资源。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规则制定,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科技创新的共同发展。
五、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创新需要有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作为保障。
政府应加大创新文化建设的力度,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育。
通过举办创新论坛、赛事等活动,提高创新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
同时,培养创新教育意识和能力,提高全民的创新素质。
结语: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求。
选择适合的创新发展路径,需要在科技研发、企业创新、产学研合作、国际合作与竞争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目标,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和发展机遇。
中国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中国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创新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必须寻找适合自身国情的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路径。
本文将讨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选择,并分析这些选择的利弊。
一、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科技创新实力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因此,加强基础研究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
基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
政府可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强基础研究,培养更多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二、推动产学研合作,搭建创新体系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科研机构众多,但是与企业的合作却存在较大的障碍。
因此,推动产学研合作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选择。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建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创新合作平台,打破科研成果转化的壁垒,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鼓励创新创业,培育创新人才创新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创新创业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了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政府可以加大对创业者的金融支持,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同时,应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创新人才的评价体系,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提供保障知识产权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可以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提高知识产权维权的成功率,进一步保护创新成果。
五、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创新空间创新是跨国界的,国际合作对于促进创新驱动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可以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推动创新资源的共享和流动,吸引全球优秀创新资源向中国集聚。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企业需要明确路径和方法,才能有效推动组织成长,提升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的意义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断引入新思维、新技术、新产品或新服务,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持续增长。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能带来短期的收益,更能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第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在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前,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与企业的使命和愿景相一致。
只有明确了发展方向,企业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创新计划,并持续推动创新发展。
第二步:建立创新机制创新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机制支持。
企业可以建立跨部门的创新团队,通过跨界合作和知识共享,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创新基金,鼓励员工提出创新点子,并给予相应奖励,激励员工为企业带来更多创新成果。
第三步:开展创新培训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因此,企业应当积极开展创新培训,提升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创新管理、设计思维、领导力等方面,帮助员工更好地应对变化,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第四步:整合资源投入为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企业需要整合资源投入。
这包括人力、财务、科技等各方面资源的有效利用。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五步:持续优化创新过程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创新流程,提高创新效率。
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企业可以了解创新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方向,保持创新的动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更大成功。
结语创新驱动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引入新元素、持续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途径与策略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途径与策略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为实现经济转型、推动发展模式转变而采取的必要战略举措。
在当前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已成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能。
那么如何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创新成果的真正落地,成为了中国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途径与策略。
一、培育创新生态环境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一方面,政府在政策层面要落实科技创新制度改革,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重点支持创新性企业,以及建立成熟的创新创业孵化网络。
另一方面,企业家及创新团队也要遵循市场规则,开展自主创新;学术界对科研工作的监督和评估要更加严格,调动高水平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二、提高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支撑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手段之一,各级政府和企业要积极增加科技投入,整合现有各类资金、资源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此外,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也是提高科技投入的重要方法。
政府需要加强在学生科研培训机制、专业能力培养中推广创新教育,企业要通过年薪较高、晋升空间大等手段,留住技术人才,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三、重视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对于实现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和高校加强交流,共同促进科技成果在市场中的转化。
企业可以提供研究资金和资源,在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等创新领域与高校合作。
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研究人员和研究基础设施,并与企业联合研发、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
产学研合作将促进企业和高校之间的互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实效性。
四、加强创新产业发展创新产业的发展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的关键措施之一。
政府应该推动建立专门的基金,推动创新企业的发展,同时要协调相关部门,推动产业链条、供应链等环节协同运作,创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使创新成果真正落地、推广。
企业要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行业自主创新的龙头企业,扩大创新产业领域和市场占比。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中,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面临瓶颈,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成为各国和地区实现可持续增长、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那么,如何通过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呢?这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创新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可以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其次,创新可以催生新的产业和业态。
比如,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行业的崛起,为经济增长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再者,创新有助于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附加值。
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满足这些需求,从而扩大市场份额,促进经济增长。
从企业层面来看,加强研发投入是实现创新驱动的关键。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应当积极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研发。
这不仅包括对现有产品和工艺的改进,更要着眼于前瞻性的技术研究和开发。
同时,企业还需建立良好的创新机制和文化。
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新创意,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对创新成果给予及时的奖励和认可。
此外,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也是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
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外部的科研资源,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
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基础。
教育体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从基础教育开始,就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等教育阶段,应加强专业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科研和创新项目的机会。
同时,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生活待遇和发展空间。
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住房补贴、设立科研基金等方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投身于创新事业。
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注重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为了探索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与产业融合、加强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一、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是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构建一体化、开放性、协同性的科技创新体系。
同时,我们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此外,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体系,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参与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深化科技与产业融合科技与产业融合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方式。
我们应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
政府应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供便利条件。
同时,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市场中的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
三、加强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
我们应加强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此外,加强人才培训和引进国际高层次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创新是全球性的挑战,也是全球性的机遇。
我们应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理念,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共享和交流。
同时,推动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的深度融合,鼓励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开展联合研究和技术转让,提高我国在国际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之,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与产业融合、加强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推进,我们才能够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推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创新型国家的新征程。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和路径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和路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创新已成为每个国家和企业的生存之本。
创新能够提升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和社会的发展,成为各国竞争力的关键。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运而生。
那么,究竟有哪些实践和路径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呢?一、强化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是创新的重要基石。
缺乏基础研究意味着拥有现成的技术没有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因此,应加大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鼓励关键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科学工程。
此外,建立并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实行以科技创新成果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机制,激励科学家投身基础研究,使之充分发挥其智慧和才华。
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
优秀的人才汇聚,方能汇聚优秀的智慧,凝聚起多方面的力量,打造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团队。
因此,应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破除传统的学科限制,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人才,提升国内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重视支持并吸引青年才俊,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培育国内一流的创新人才,推动我国创新生态体系的优化和发展。
三、优化金融政策,降低创新成本创新过程伴随着高风险和高成本。
但如果企业或个人被财务问题所困扰,他们很难专注于创新事业。
因此,政府应出台一系列可行性和透明度的金融支持政策,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成本。
具体而言,应建立普惠性的创新金融市场,开展政策性投资,加快金融创新、信用体系和金融服务的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长效的资金保障和多元的融资途径。
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国内应加快知识产权立法和司法体系的建设,扩大知识产权审判管辖范围,加强知识产权维权,保障知识产权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应通过国际合作,助力知识产权制度世界化,使更多的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公正的对待和保护。
五、打造公开创新生态圈公开创新模式源于用户创新理论,即强调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合作与交互。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有哪些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有哪些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还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那么,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究竟有哪些呢?首先,加大研发投入是关键。
研发投入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企业和政府需要共同努力,增加在科研领域的资金投入。
对于企业来说,这意味着要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培养和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建立先进的研发实验室和设施。
政府则应当制定相关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同时,政府自身也要增加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后盾。
教育改革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路径。
高质量的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课程设置需要更加贴近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
此外,职业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为企业输送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技术工人。
高等教育机构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让科研成果能够更快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不可或缺。
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生态系统包括了创新型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多个主体。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要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形成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科研机构要专注于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探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源头。
金融机构则要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通过风险投资、股权融资等方式,为创新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政府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创新的政策法规,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技术融合也是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不同领域的技术相互融合,产生了许多新的创新成果和应用。
例如,人工智能与医疗行业的结合,催生了智能医疗诊断系统;新能源技术与汽车行业的融合,推动了电动汽车的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与路径选择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与路径选择
陈鹏飞;贾慧霞;刘金石
【期刊名称】《决策咨询》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在深刻把握当代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为未来发展打造核心驱动力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亟需加强和完善在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的建设,以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总页数】4页(P28-31)
【作者】陈鹏飞;贾慧霞;刘金石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与路径选择 [J], 陈鹏飞;贾慧霞;刘金石;
2.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J], 樊霞飞
3.精准健康扶贫:理论阐释、战略意义及其路径选择 [J], 周娟; 唐建兵
4.精准教育扶贫:理论阐释、战略意义及其路径选择 [J], 周娟; 唐建兵
5.论技能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意义:逻辑依据、现实诉求及路径选择——基于对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思考 [J], 李玉静;谷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12-05作者简介:陈曦(1968—),男,山西大同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文与社会科学。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陈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16)摘要: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中,第二条就列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一个新提法。
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个方针、路线的指引下,选择怎样的路径来完成好这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已然成为当前的重大研究课题。
根据论述认为在确立创新驱动基本格局下,搭建创新驱动平台,完善创新驱动机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创新驱动;科技创新;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72X (2013)03-0042-04一、问题的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在2012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提出的。
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中,第二条就列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仅次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可见报告将此战略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那么什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破解和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是相对于生产要素驱动发展而言的。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本、自然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配置、消耗和整合来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其弊端逐渐显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因此国家提出用创新驱动代替生产要素驱动。
首先,创新是各个生产要素的整合,从而避免了单一生产要素的消耗,实现了各生产要素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创新本身是可再生资源,创新一旦成为发展的原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地发展壮大;最后,创新可以产生高附加值,由创新转化的生产力呈现级数效应,相对于生产要素的加数效应和乘数效应,具备超乎预测的放大功能。
笔者认为,创新驱动发展就是依赖创新,使生产要素高度整合、集聚、可持续地创造财富,从而驱动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个方针、路线的指引下,选择怎样的路径来完成好这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已然成为当前的重大研究课题。
二、确立创新驱动基本格局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意味着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而是统揽全局、左右发展的谋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确立创新驱动基本格局,只有搭起基本框架,才能统领整个战略的全面实施,具体表现为由主体通过多种渠道,运用高效可行的方法具体实施,确立以下两个系统。
1.协同合作的创新主体系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明确由哪些主体来具体实施,各自扮演什么角色,承担哪些责任,在实施过程中做好哪些工作,起到什么作用。
首先,政府在创新驱动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到调控、引导、协调和扶持的作用,承担服务和保障的职责。
具体工作有:制定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通过优惠政策和外部环境支持创新,政府采购或直接投入公共技术研发,协调各主体的关系、组织他们协同合作。
其次,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创新链条中,企业既是创新的出发点,也是创新的落脚点,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竞争力,要向创新要效益。
主要做法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通过自主研制开发并生产出高技术产品,创立自主品牌。
再次,在创新主体中,中介机构是促进政府与企业互补的一个主体,它能推进创新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互相配合,融成一个整体,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孵化器、咨询和评估机构、技术交易机构等。
最后,创新主体还有研究开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它们给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技术,在创新实现过程中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所有这些组成部分,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创新主体系统。
2.协同运作的创新方式系统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第一次明确了创新的方法,并且将其归为两个层次,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第一层次,属于自主创新层面;协同创新是第二层次,是前三种创新的整合和提升。
首先,原始创新是前提和基础。
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
在创新方法系统中,原始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首创精神是最可贵的,可以开创颠覆性的变革,例如三次工业革命就属于原始创新,不仅使生产力发生变革,而且带来了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的变革。
其次,集成创新是原始创新的发展,一般来说,原始创新成果大多属于基础研究领域,要想运用于技术,就要采用集成创新的方法,具体是指对现有的产品或知识进行重组和搭配而形成新的产品或事物,形成新的功能和作用。
再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一种常用的创新方法,在通常情况下,利用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时空差异,引进和掌握核心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地制宜进行本土化移植,创造出适合本地的技术和产品。
最后,协同创新打破了前面三种模式的主体壁垒,高度汇聚创新资源和要素,系统运作创新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释放创新能量。
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一方面要注重整合创新方法;另一方面要注重整合创新主体。
三、搭建创新驱动平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功落地实现软着陆,就必须搭建创新驱动平台,通过这个重要载体集聚创新要素,充分激活各类创新资源,有效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提供物质支撑和有力保障。
为此要集中力量搭建三大平台。
1.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和产业集群决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首先要搭建产业集群创新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完成创新要素的集成、协同和整合,促进创新成果外溢,并逐渐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催生现代产业集群,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产业变革。
产业集群创新平台是指在产业集群地区建立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服务于本地区相关产业集群的企业,为产业集群地区的企业创造生存空间,为它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的手段和条件。
在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中,产业集群是竞争力构成的基本单元。
产业集群发展的五个基本要素为: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发展,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对手,政府。
通常情况下,产业集群创新平台由政府主导建立高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
这些园区作为高科技产业化运行机制有效实施的社会组织安排,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有效集中了资金、土地、人才、信息、技术等多种生产要素,并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载体和基地。
今后,要充分发挥园区在产业集聚中的作用,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制度、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科学制定产学研合作制度、探索风险投资制度,营造开放的地区文化发展氛围。
2.公共服务创新平台相对于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就不受地域的限制,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完成,而且不受产业的限制,不相关联产业都可以享用公共技术服务。
公共服务创新平台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依托科技中介机构建立起来的服务平台,主要为技术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技术资源共享等提供技术性服务。
公共服务创新平台按照功能分为:宏观调控平台、管理服务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
积极建设效能政府,简化政务流程、公开办事程序,为企业和其他机构提供高效、方便、公开、规范的管理服务;积极组织各类专家、企业家和中介服务机构更多地参与咨询,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积极加强科技政策法规的实施与监督,宏观调控产业结构和发展;积极发展各种中介机构,制定激励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今后,政府要投入大量的公共资源,构建公共服务创新平台,为技术交流与技术交易提供服务,提升技术市场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强化相关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和孵化功能,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3.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在创新驱动平台中,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在创新过程中,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创新驱动的短板和瓶颈,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尤为重要,进而推动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无缝对接。
近年来,逐步探索出一个由政府倡导、以金融企业为主导,积极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和产业化运作的科技创新融资平台,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今后,要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资规模,奖励科技创新企业,专门设立创新基金,扶持高新技术和重点技术的研发,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商业银行专门建立科技支行,组建科技小额贷款公司,降低贷款门槛和条件,扩大科技型企业保险规模。
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探索风险投资制度,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开拓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牵头建立投融资综合服务机构。
四、完善创新驱动机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仅仅建立创新驱动平台是远远不够的,运行平台要靠运行机制来完成和发展,创新驱动机制是推动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
1987年,英国学者弗里曼提出,国家创新驱动力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完善创新驱动机制,才能保障系统安全、健康、稳定地运行,才能找到创新驱动战略的正确途径。
创新驱动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驱动机制的运行、推动、保障和提升,因此要不断完善以下机制。
1.运行机制———创新评价创新评价贯穿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整个实施过程,缺少了评价机制整个实施过程就无法正常运行下去。
目前,在创新评价机制领域的研究尚属初级阶段,而且门类繁多,有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机制、管理创新评价机制、科技创新评价机制、知识创新评价机制、制度创新评价机制等研究领域。
这次十八大提到的主要是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其实经过仔细分析和梳理可知,科技创新评价是其他评价的本源和基础,按照一定的原则,沿着基本相似的逻辑顺序,可以推演出其他的创新评价机制。
首先软指标与硬指标相结合,比如科技投入的硬指标要与科技资金管理状况相结合,科技成果的表现形式要与影响力相结合。
其次,过程评价要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结果只是一个点,如果只评价结果的话,很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的困境,如果结合过程一起评价,就会适当规避评价的风险,解决评价失真的问题。
最后,单一评价要与多元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中尽量避免只让单一主体评价,否则不仅这个主体会带有主观倾向,而且受到主体本身的客观局限性的影响,因此,在评价时尽量寻求多元主体,同时适当加大特殊主体的评价权重,这样既充分考虑了大众的意见,又充分发挥了特殊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动力机制———创新人才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创新人才是第一推动力,而在现实当中,创新人才恰恰成为实现创新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