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绩效评价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绩效评价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探析

绩效评价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探析

绩效评价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探析作者:王娟来源:《财经界·中旬刊》2020年第03期摘要: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都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不过在实践中,受行政事业单位本身性质、业务功能以及人员配置等因素的影响,预算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产生了一定影响,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本文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特点出发,结合绩效评价导向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应对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绩效评价; 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一、财政支出绩效評价的特点第一,项目支出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要对象。

按照相应的委托代理理论,可以将财政支出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分别存在于纳税人和政府之间,以及财政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在纳税人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政府部门占据信息优势,在财政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职能部门占据信息优势。

为了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各种问题,需要就政府绩效的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进行评价,财政支出可以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属于对政府运作进行维持的刚性支出,如商品服务、工资福利等,项目支出则不同,其主要是以相应的项目为基础,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任务或者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角度支出的资金,存在于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第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必须在部门的年度预算中融入绩效目标。

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目标能够为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提供支持,其本身应该包含绩效内容、绩效标准和绩效指标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想要保证绩效评价的顺利实施,预算单位在对来年的预算计划进行编制时,需要结合总体要求以及财政部门的部署,做好行资金需求的合理测算,得到合理的预算绩效目标,确保其能够将预期产出、预期效果以及服务对象满意程度、达到预期所需的成本资源等绩效指标包含在内,确保其能够与部门目标高度相关,不仅具体可衡量,而且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实现。

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

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

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如何有效地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已成为其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研究,通过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概念、方法和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预算绩效评价的概念预算绩效评价是指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及其所达成的绩效目标进行评价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预算绩效评价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目标设定、绩效评价标准、绩效测量方法和绩效改进措施。

目标设定是指通过对预算目标进行明确和量化,使得绩效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绩效评价标准是指根据预算目标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评价标准的设定和修订;绩效测量方法是指确定绩效评价所需的数据和信息来源,以及绩效指标的构建和选择;绩效改进措施是指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两种。

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访谈、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从员工和管理者的角度,对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主观性评价。

而定量评价方法则是基于数据和指标,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对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客观性评价。

在实践中,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常常是相互结合的,以实现绩效评价的全面和有效。

在实际操作中,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以适应不同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和管理特点。

应当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合理制定预算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应当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并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应当加强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和反馈机制,及时总结和分析绩效评价的结果,制定合理的绩效改进措施和计划,以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实效性和应用效果。

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

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

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的政府机构,其预算绩效评价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预算绩效评价是指通过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绩效实现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以便对其绩效进行监督、评价和管理,并能为未来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和预算编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一、预算绩效评价的概念及意义预算绩效评价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绩效情况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资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资源配置,使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

预算绩效评价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绩效水平。

通过对绩效的定量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绩效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作为管理的依据,借以促使事业单位不断改进其管理和运营方式,提高绩效水平。

预算绩效评价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透明度和责任性。

对于政府拨款的事业单位来说,通过公开对其绩效情况进行评价,可以增加其透明度,促使其更加负责任地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

预算绩效评价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还能促进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这也是为什么预算绩效评价一直备受关注的原因。

二、影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因素及其现状影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内部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等。

在外部环境方面,政策法规的变化、社会舆论的压力等都可能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产生影响;在内部管理方面,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机制的完善程度都会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情况;而绩效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则直接决定了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质量和公正性。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体系还不够科学和完善,部分事业单位的评价指标不够准确,难以反映实际的绩效情况,导致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不高。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及其绩效评价分析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及其绩效评价分析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及其绩效评价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指政府通过一次性拨款,满足其全部运营和管理的需求,同时要求单位在预算范围内独立开展具体事务,实行全额拨款管理制度。

这种管理模式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广泛存在,涉及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

目前,我国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由于全额拨款管理制度下,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使用不够规范,导致经费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

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体系相对滞后,无法客观评估单位的运营情况及效益,难以真实反映其绩效情况。

对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模式及绩效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的分析,可以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单位的运营效率和绩效水平。

对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和实施,可以为事业单位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推动其向绩效导向型发展,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及其绩效评价,分析其对单位经济效益、财政稳定和社会效益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的特点和运行机制,探讨其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和绩效水平。

通过对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绩效表现,为提升单位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实现单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及其绩效评价分析是当前财政管理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这一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的具体运作机制,为相关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MODERN ENTERPRISE CULTURE财税研究102MODERN ENTERPRISE CULTURE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王晓丹 青岛市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太清游览区管理服务中心)摘 要 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有赖于提高服务能力和绩效管理水平。

文章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进行了分析讨论,希望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提升单位整体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绩效评价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1)35-102-02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一)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的内涵预算管理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监督当期收支以及规范资金运行等进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经济活动有序发展。

作为行使公共权力的非营利组织,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经济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资金的拨付,单位经营业绩水平不以非货币性收入价值或利润贡献作为评价依据。

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高效自律运行、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具有重要的控制和管理作用。

由于绩效的多因素、多维性和动态性,对绩效评价的理解也有不同意见。

绩效评价是对人和事的评价以及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评价主体根据工作目标、绩效标准、规章制度,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员工或部门的工作绩效和工作行为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是对财政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设定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共性和个性的绩效评价指标,采用灵活的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评价对象包括本级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绩效评价、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和部门整体支出全覆盖绩效评价,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1]。

(二)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的实施意义与关系预算管理可以优化单位内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分别介绍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改进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理论。

在强调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与问题,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现状,影响因素,改进策略,案例分析,重要性,发展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评价等手段,实现单位目标的有效管理。

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预算绩效管理已成为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研究背景部分将从探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入手,引出对该领域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治理的现代化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预算执行不到位、绩效评价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现象频发。

深入研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影响因素和改进策略,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和效率,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展开研究,旨在为相关管理者和学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对提高行政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具体来说,研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政事业单位是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研究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管理资源,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公众需求。

基于绩效管理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研究

基于绩效管理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研究

做好预算编制管理工作是保障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缺少相应人才,对预算编制管理缺乏制约;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管理观念,预算编制管理工作开展片面;预算编制管理流程缺失,预算编制管理水平较低等。

而加大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力度,提高基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和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完善中。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具有指导财务管理工作方向的重要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十分有必要。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对推动现阶段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优化方案。

一、财务预算概述《省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和目的,是为了规范和加强省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确保省级预算主管部门及所属预算单位能够正常运转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而制定。

根据该办法规定,省级支出预算由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组成。

其中,基本支出预算是各预算单位为保障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

人员经费是部门和单位“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中属于基本支出内容的支出;公用经费主要是指部门和单位“商品和服务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中属于基本支出内容的支出。

这些支出必须按照财政预算一体化原则出具明细账,并实行项目化管理。

同时,《省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还规定了一系列编制基本支出预算的原则,包括综合预算原则、优先保障原则、定员定额原则、适时调整原则、真实准确原则和注重绩效原则。

综合预算原则要求根据单位的职能任务和资金需求,统筹安排和使用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原则要求优先安排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健康安全、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支出;定员定额原则要求合理规定人员编制和经费定额,严格控制支出;适时调整原则要求及时调整预算计划,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真实准确原则要求预算编制科学、准确、真实、完整;注重绩效原则要求关注预算执行的效果和质量。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一、引言事业单位是为了公益目的而设立的组织机构,其核心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文化等。

为了更好地实现公益目标,事业单位通常需要进行项目预算管理。

项目预算管理是指对事业单位的项目经费进行合理安排和有效控制,以确保预算的使用符合项目目标和相关管理要求。

绩效评价是一种评估项目实际效果和成果的方法,将绩效评价与项目预算管理结合起来,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提升项目预算的管理效能。

二、绩效评价的概念和作用绩效评价是指对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量化分析的过程。

通过绩效评价,可以了解项目的工作效率、质量和结果,发现问题、优化管理,并为项目决策和改进提供依据。

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绩效评价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预算指标:绩效评价可以明确项目的目标和预期成果,帮助预算编制人员确定预算指标。

通过对项目的绩效评价,可以分析出实现项目目标所需的经费和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预算指标。

2. 监控和控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可以监控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项目绩效的评价分析,可以评估预算的使用效果和经费的合理性,帮助预算执行人员调整预算安排,合理分配经费,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4. 优化预算编制和执行流程:绩效评价可以通过评估项目绩效,发现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通过持续对项目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流程和机制,提高项目预算管理的效能。

三、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 项目绩效评估的应用在项目实施结束后,绩效评价可以对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项目绩效的评价,可以了解项目的长期价值和社会效果,为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评估项目绩效可以发现项目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是对员工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所展现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

在事
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绩效评价的应用十分重要。

下面将从绩效评价的定义、绩效评价
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绩效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绩效评价是一种对员工工作成绩进行客观评价的方法。

通过对员工所做出的努力、取
得的成绩以及展现的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可以客观地判断员工的工作表现,从而为员工的
晋升、档案奖惩等方面提供依据。

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绩效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员工绩效的评价,可
以对项目预算的实施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从而保证项目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
适用性。

绩效评价还可以反映员工的辛勤努力和工作业绩,对员工进行奖励和激励,提高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绩效评价还可以为制定事业单位项目预算提供参考依据,通
过对过去绩效的评估,可以为制定新的预算提供参考或者调整预算。

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可以采用多种绩效评价方法。

量化评价方法是一种常用
的方法。

通过设定衡量标准和指标,对员工的工作成果进行量化评估,从而客观地衡量员
工的工作绩效。

可以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预算执行情况、成本控制情况等指标来评价员
工的绩效。

还可以采用360度评价法,即从多个角度对员工进行评价,包括员工自我评价、同事评价、上级评价和用户评价等,使评价结果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分析绩效评价是一种对组织和个人绩效进行评估和管理的方法,通过对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项目预算,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绩效评价可以帮助事业单位确定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项目立项阶段,绩效评价可以通过对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评估项目的潜在风险和收益,并根据这些评估结果确定项目预算的规模和分配。

这有助于确保项目预算的合理性,避免过高或过低的预算,保证项目能够按计划进行和顺利完成。

绩效评价可以帮助事业单位监控和控制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

通过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事业单位可以对项目的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比较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的差异,可以发现项目中的费用浪费和资源闲置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这有助于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减少预算的浪费,提高整体绩效。

绩效评价可以帮助事业单位进行绩效奖惩和激励管理。

通过对项目绩效的评价,事业单位可以根据绩效表现对项目成员进行奖惩和激励,以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对于绩效出色的项目成员,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晋升机会,以鼓励其继续努力;对于绩效较差的项目成员,可以进行培训和辅导,帮助其提升能力和业绩。

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提高项目预算管理的效果。

绩效评价可以帮助事业单位进行项目经验总结和知识积累。

通过对项目绩效的评价分析,事业单位可以总结项目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教训,形成对项目管理的指导原则和方法,为今后的项目预算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绩效评价也可以促进项目成员之间的知识分享和经验交流,推动事业单位的组织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这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绩效水平,提高项目预算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一、项目预算编制阶段
项目预算编制是项目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绩效评价在项目预算编制
阶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帮助管理者准确评估项目成本,二是激励员工积极
参与项目。

在项目预算编制阶段,管理者需要对项目所需的各种资源进行评估和预算,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绩效评价可以通过对过去项目的经验总结和数据分析,帮助管理者对项目
成本进行预测和评估,确保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绩效评价还可以帮助管理者评估
员工的工作绩效和能力,根据员工的绩效水平制定相应的薪酬政策,从而激励员工积极参
与项目,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项目预算执行阶段是项目管理的核心阶段,也是最容易发生成本超支和项目延期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绩效评价的应用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控制成本,保证项目顺
利进行。

绩效评价可以通过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关键绩效指标进行监控和评估,及
时发现成本超支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管理者可以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及时调整预算和资源配置,保证项目执行的顺利进行。

绩效评价也可以对员工的工作绩效
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保障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
和监控,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调整预算和资源配置,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绩效评价还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项目,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执行效率。

事业单
位在项目预算管理中应积极运用绩效评价,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绩效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

本文将分析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一、绩效评价的概念和作用绩效评价是一种通过对企业、组织和个人达成的目标与计划进行测量、分析和评估的方法。

绩效评价可以促进组织的目标实现,帮助组织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善措施。

绩效评价可以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通过分析绩效评价的结果,可以发现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改善组织运作提供依据。

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绩效评价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判断项目的成效和可行性。

通过对项目的成效进行评价,可以调整项目预算,进一步提高项目的效益和经济效益。

1、项目预算制定阶段2、项目执行阶段绩效评价可以通过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变化的监测,对预算目标进行明确,并对预算的计划进行制定。

2、利用绩效指标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绩效评价可以通过确定具体的绩效指标,用于评估一个部门或项目的效果。

3、利用绩效评价调整预算绩效评价可以通过对项目的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调整预算,以更好地满足预算的目标。

4、改进预算管理方式绩效评价可以通过对预算的评价和反馈,改进预算的管理方式和流程。

1、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绩效评价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密切相关。

如果数据收集不准确,评价结果也会出现误差。

2、影响评价的因素过多绩效评价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政策环境等,这些因素难以全部纳入绩效评价体系中,这也是绩效评价的局限性之一。

3、难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很难得到确保,因为评价者难以摆脱自身价值观和兴趣关系的影响。

综上所述,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但是,绩效评价的应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困难,需要在实践中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考虑和解决。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绩效评价是指对事业单位所承担的任务及其完成情况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

在事业单位的项目预算管理中,绩效评价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以下是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一、制定预算目标事业单位在制定预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预算目标。

而绩效评价可以评估单位的工作效果,从而为制定预算目标提供依据。

通过对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可以发现单位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和问题,从而为制定预算目标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优化项目管理事业单位的项目管理工作往往非常繁琐和复杂,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精细的管理。

而绩效评价可以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通过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评价和反馈,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三、激励绩效激励是提高单位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绩效评价可以为单位的员工提供激励,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去完成任务。

通过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价,并对表现出色的员工给予激励措施,可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四、减少管理成本事业单位在进行项目预算管理时,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这些成本也将影响到单位的管理效率。

而绩效评价可以通过对单位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发现不必要的管理环节和管理成本,从而减少管理成本,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益。

五、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绩效评价可以为单位提供全面、准确的评估和反馈信息,让单位了解自己在预算管理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通过不断地优化和改进预算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执行效率。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绩效评价是通过对项目的效果
和结果进行衡量和评估,以实现项目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
绩效评价能够帮助组织确定项目目标、制定预算计划、监控项目执行过程、评估项目绩效,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预算计划和项目管理策略,提升项目绩效和组织效益。

绩效评价在项目预算管理中有助于确定项目目标。

在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通过对项
目需求、资源可行性、组织愿景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可以明确项目目标和目标实现的指标。

绩效评价可以帮助组织更加准确地了解项目的需求和资源情况,从而为项目预算编制
提供依据,确保预算计划与项目目标一致。

绩效评价在项目预算管理中有助于监控项目执行过程。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绩效评价
可以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执行中的问题和风险,确保
项目按照预算计划和时间进度进行顺利推进。

绩效评价可以帮助组织进行项目绩效管理,
确保项目在规定的预算范围内取得预期的成果和效益。

绩效评价在项目预算管理中有助于评估项目绩效。

通过对项目的效果和结果进行绩效
评价,可以客观地评估项目的绩效和效益,为后续预算编制和项目管理提供经验教训和借鉴。

绩效评价可以帮助组织总结和分析项目执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项目预算管理
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方向。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事业单位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有效地管理项目预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绩效评价成为了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探讨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并介绍其优势和方法。

绩效评价是评估和度量事业单位在实施项目预算过程中是否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通过对项目目标、计划、执行和结果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绩效评价可以帮助事业单位设定明确的项目目标和预算计划。

绩效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的目标进行明确和具体的描述,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

这样可以为项目预算的编制提供清晰的方向和依据,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错配。

绩效评价可以监控项目的执行进度和成果,并及时发现问题。

通过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关键环节和指标的监控,可以及早发现执行中的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项目的预算成本和时间,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

在项目完成后,绩效评价可以对项目的成果和效益进行评估。

通过对项目结果的评估和对比,可以了解项目的绩效水平和效益,为未来的项目预算管理提供经验和借鉴。

也可以及时总结项目执行中的经验教训,为其他类似项目的预算管理提供参考。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也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工具来支持。

可以采用评分卡的方式进行绩效评价,通过对不同指标的权重和得分进行分析和比较,综合评估项目的绩效水平。

也可以使用管理控制系统来支持绩效评价的实施,通过建立和优化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控制环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引言部分阐述了绩效评价的重要性、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分别从概念解析、预算编制阶段、执行阶段、控制阶段以及总结阶段的角度,探讨了绩效评价在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绩效评价在预算管理中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重要性,提高管理效率和项目成果。

【关键词】绩效评价、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应用、重要性、概念解析、编制阶段、执行阶段、控制阶段、总结阶段、意义、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的重要性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组织需要更加高效地管理资源和实现目标。

项目预算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绩效评价则可以有效地指导和评估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

通过绩效评价,组织可以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最终实现项目预算的高效管理。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还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对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组织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背景目前对于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

事业单位项目通常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领域广泛的特点,如何设计适合不同项目类型的绩效评价指标仍存在困难。

绩效评价往往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但事业单位项目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可能存在不完善或者不及时的问题。

现有研究对于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和效果还较为缺乏深入的探讨。

有必要对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寻找更加有效和实用的管理方法,提升事业单位项目的绩效和竞争力。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项目预算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有效地规划和控制项目资金的使用。

绩效评价可以影响项目预算管理的效果,通过对项目绩效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

在项目预算编制阶段,绩效评价可以帮助确定预算目标和指标,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在项目执行阶段,绩效评价可以帮助监督和评估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偏差并进行调整。

在项目结束阶段,绩效评价可以帮助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项目提供借鉴。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绩效评价的重视,提高其在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关键词:绩效评价、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项目预算编制、项目执行、项目结束、重要性、影响、应用、作用、未来发展、建议、总结。

1. 引言1.1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绩效评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绩效评价是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和结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估和判断,其通过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估组织绩效,以及激励和约束个体和团队行为。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使得项目的预算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

绩效评价不仅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和相关人员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成果,还可以为组织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帮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绩效效率。

通过对绩效评价在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控制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绩效评价还可以激励项目团队成员积极努力,提高项目绩效表现,促进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

2. 正文2.1 项目预算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项目预算管理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的目标和需求,通过编制预算,控制项目的资金使用,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的管理活动。

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本控制、资源利用的效率以及项目目标的达成。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事业单位的项目预算管理变得日益重要和复杂。

为了更好地监督和管理项目预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许多事业单位开始引入绩效评价的方法。

本文将分析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问题。

绩效评价可以帮助事业单位确定预算的合理性。

通过对项目进行目标的设定和明确,结合实际情况和资源的约束,绩效评价可以帮助事业单位确定合适的预算数额和使用方式。

绩效评价将项目的目标与预算进行对比,通过测量和评估项目的效果,确定预算是否合理,并可以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

绩效评价能提高项目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事业单位的项目预算往往涉及到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具有重要的利益关系。

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将项目预算管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公开和透明,提高决策的公正性和项目的公众监督性,防止腐败和浪费的发生。

绩效评价可以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成果。

通过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绩效评价可以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及时调整预算和资源的使用方式,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

通过对项目成果的评估,可以确定项目的成功与否,为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经验和借鉴,并为项目预算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绩效评价的方法和指标需要科学且准确,但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评价指标的确定和测量往往面临困难。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往往受到政府的干预和调控,如政府的政策和利益导向可能会影响绩效评价的结果和使用。

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可能受到内部组织和文化的影响,如人事关系和部门利益冲突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的歪曲和失真。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绩效评价方法的引入,可以帮助事业单位确定预算的合理性、提高项目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以及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成果。

绩效评价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评价方法、加强预算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并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和环境因素进行灵活调整和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绩效评价是对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绩效指标进行评估、分析,为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流程提供支撑和决策参考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提高编制预算的质量、合理性和科学性,需要对预算编制进行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可以对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指导。

例如,对预算编制的依据、标准、方法进行评估,确定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方法和程序。

同时,对预算编制的预期目标、资源投入、成本分配、经济效益等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估,形成绩效报告,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预算执行是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

绩效评价可以对预算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监察和管理,保证预算执行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绩效评价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特性和管理要求,对预算执行的关键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并通过监督和控制机制,确保各项指标的实现。

例如,对项目实施的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项目的执行效果。

此外,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给出现的问题,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预算执行效果的最大化。

项目评估是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最后一环。

绩效评价可以对项目评估的各个指标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项目评估达到预期效果。

绩效评价可以对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并对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比较评估,评估项目的长期效益和风险。

同时,绩效评价还可以结合项目评估,分析项目执行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将来的项目预算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分析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项目预算管理过程中,绩效评价不仅可以评估项目的实际实现情况,还可以对项目经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对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项目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的绩效评价方案的设计和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三个方面来探讨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一、项目预算编制中的绩效评价项目预算编制和执行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绩效评价在预算编制环节中主要是用来评估项目的目标和成果,以及所需要的资源和资金。

编制预算时,需要结合历史数据和实际情况来确定预算数额,并针对不同目标制定相应的预算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项目的可行性,绩效评价可以为决策者提供项目实施的有效性、效率和经济性等信息,以此为依据来评估项目是否符合预算编制标准。

二、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绩效评价方案设计项目执行过程中,绩效评价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和进度,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绩效评价可以评估项目的不同阶段的实施情况,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风险进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来确保项目整体达成预期目标。

绩效评价的设计需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具体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绩效评价方案的核心部分,决定方案的有效性和实际效果。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考虑项目的经济性、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并确定相应的具体评价指标。

(2)确定评价时间节点。

评价时间节点需要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情况来确定,评价周期一般为月度、季度、半年或年度,以确保项目实施的全程监控和及时发现问题。

(3)确定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一般是项目的各个阶段,包括项目计划、实施、完成等不同阶段的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的确定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三、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绩效评价结果分析是评价成果输出的重要环节。

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以便更好地指导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绩效评价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机制研究-会计基于绩效评价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机制研究张玮摘要: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在各级财政部门指导下,以行业主管部门为单位,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上报,由财政部汇总,人大审批,然后逐级下达到各单位执行,整个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等工作以财政部门为主导。

针对现阶段推行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而言,现行预算编制机制中有制约因素,阻碍绩效评价工作的进程。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办法,以期改革现行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机制,构建合理可行的绩效评价架构,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关键词:绩效评价;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机制一、引言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益活动。

事业单位预算是我国财政公共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事业单位参与国家财政资金的配置,财政资金的配置内容有以下部分: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事业内涵发展所需的专项经费和基本建设专项经费。

财政部门按照各单位的财政供养人员情况核定人员经费额度,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核定公用经费额度,事业内涵发展所需资金以及单位基本建设所需资金大多以专项资金形式解决。

专项资金以单位申报,财政审批的形式进行,由于申报信息不对称,各单位获批项目有差异,此外国家根据有关政策和财力可能,结合事业发展特点、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各单位的收支和资产状况等情况对事业单位进行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省级财政部门组织的预算编制采用“二上二下”的编审程序,财政部门每年给出总体编制要求,各部门按总体要求上报“一上”建议数,财政部门审核后向各主管部门下达“一下”控制数,主管部门逐级分解下达到各单位,各单位以“一下”控制数为依据上报“二上”数据,由各主管部门汇总该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汇总各行业数据,统一上报财政部,等待人大审批。

从预算编制程序上看是可行,有效的,这些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为预算报告的最终形成和执行提供了依据。

但是如果要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上述预算编制机制不足以支撑评价工作,有亟待完善之处,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建立、工作职责分工、预算周期设计、预算编制时间安排、定额标准的制定、绩效评价报告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问题。

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构建合理、可行、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

二、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一)编制机构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现行预算编制机制中机构设置情况是,在财政部门内部设置有专门的预算处、预算编审处、绩效评估处、投资评审中心、财政监督检查执法机构等专职部门,但是在广大的行业或基层部门是没有设置专职部门的,工作任务基本由各单位财务部门承接,尽管各单位有内部审计部门,但基本上不参与部门预算的编制。

财务部门的本职工作是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各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任务很繁重,很难抽出人员专门负责预算工作,基本上是突击式的临时抽人完成单位的预算编制任务。

由于没有固定的人长期专注预算的编制,对于预算编制的政策、指导思想和方法等内容没有系统掌握,或者因为工作的临时性,也没有人用心钻研,导致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仅停留在填列指定表格的基础上,最多遵循一些强制性要求,比如,近年来严格控制的“三公”和“会议费”经费,而更多的指标内容编制的随意性较大,单位自行设计的绩效评价目标水平参差不齐,很难界定优劣。

所以在预算编制中财政部门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的可靠性、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很难审核和评价,而且从内部控制的规范性要求出发,财务部门既编制部门预算,同时又执行部门预算也不妥当。

(二)编制时间设计的问题我国预算编制是以年度为单位,每年预算编制时间基本上安排在8 至11 月之间,财政部门从8 月下旬左右下发通知,要求月底之前上报“一上”数据,一般给各单位的时间20 天左右。

这对于规模小的单位填指定表格数据时间是足够的,但对于规模稍大的单位,或者情况比较特殊的教育行业,这个时间段完成该项工作是有难度的,主要表现在教育单位是以学年为业务周期,即从9月初至次年7 月中旬左右为一个学年度,有许多业务的增减是以学年为周期调整的,再加上8月下旬各高校未开学,当年预算执行时间刚过一半,需要调整的计划和方案尚待确定,要在短时间内提供合理科学的预算资料是不现实的。

到9 月下旬省级财政下达“一下”控制数,通常要求在10 月15 日之前完成“二上”上报,而且这个时间是给主管部门的最后期限,主管部门为了及时上报,通常要求各单位还要提前一些时间完成,实际上给各单位时间更短。

两段预算编报时间加在一起估计就一个月,除了完成指定表格的填写外,还需要自行设计各单位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目标。

由于给定的编制时间太短,行动过于仓促,加上编制要求各年有变化,各单位很难做到深入调研和充分的酝酿,给预算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带来不利影响。

(三)编制依据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各部门、各单位编制年度预算草案的依据有以下内容:1.法律、法规;2.本级政府的指示和要求以及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部署;3.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4.本部门、本单位的定员定额标准;5.本部门、本单位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

其中:第3条规定“本部门、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计划”,理论上,各单位都应该制定本部门、本单位的事业发展长期战略规划和每一年度的具体实施计划,预算编制以此为依据落实实际经费问题,但事业单位由于事业业务多为公益服务性质,单位的事业发展计划多属于指导性、方向性的,缺乏具体落实的实质内容,或者有内容,但未细化到可以操作的程度,所以无法将其作为预算编制的可靠依据;第五条规定“本部门、本单位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在实际编制预算时,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时间刚过半,预算执行结果只能靠推算,事实上按照惯例,单位预算在上半年执行情况一般没有达到或者超过年初预算的50%,大多相对集中在下半年,而且预算的调整情况多数发生在这一时期。

因此,按照时间对应关系去推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差异较大。

另一方面,因为上一年预算执行进度尚未完成,正常情况下需要12 月结束后才能获得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完整信息,如果在8 月份编制预算,单位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对于“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的测定就更加缺乏可靠的支撑信息。

所以,部门预算编制的时间与预算编制依据的获取时间相矛盾。

根据《预算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

按照规定必须列入预算的收入,不得隐瞒、少列,也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收入的依据。

”依据估计和推算得到的结果很难与实际相符,所以“隐瞒”、“少列”这样的定性问题太严重,单位无法承担。

(四)编制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部门预算编制由财政部门组织,各主管单位负责汇总上报,各单位预算编制的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录入类报表和输出类报表。

录入类报表有三部分:基础信息类(6 张)、预算编制类(5 张)、项目附属类(4 张),用于采集单位相关预算信息,由预算单位填报;输出类报表用于反映单位预算的整体情况,通过录入类报表信息自动生成。

在录入类中的“支出预算表(03 表)”既是预算编制的核心,也是预算编制的难点,它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基本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人员经费从财政供养系统中可以获取报告日的准确信息,借以确定单位的人员经费,其信息准确度较高,年中只需要调整人员增减及晋级晋职等变化的影响值即可,这部分基本上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但公用经费就很难找到恰当的参考依据,例如以人均公用经费指标来核定,其结果可能出现各单位平均,无法体现单位的个性差别,同时财政部门没有提供或者公开公用经费核定的标准,其中绩效目标的设定仅要求对单位的工作目标做定性描述,不要求提供具体的量化指标,所以单位编制时,花了很多精力仍然找不到恰当的依据,于是常常产生这样的侥幸心理,报少了可能单位吃亏,尽可能多报,给财政部门核定留足一定的调整空间,这样的心理状态下编制的预算,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公用经费预算的编制如果维持现有模式,无法评价其优劣。

项目支出预算编制难度更大,编制预算时,一部分项目立项与否尚不确定,同时要求自行设计项目的绩效目标,绩效目标的设计没有严格的量化要求,仅限定了范围,如: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等,单位可以尽可能降低要求,完全可以按很可能完成的情况设计绩效目标,所以这部分表格目前完成的质量不高,项目支出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差异较大。

因为缺乏可比性,这部分资金的绩效评价很难有效开展。

(五)编制结果审核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预算法》第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这里的问题在于审核的依据是什么?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工作的总指导思想,在具体贯彻执行中哪些是需要调整的,调整的幅度是多少,基层单位不一定准确掌握,或者理解上有差异,势必期待人大审核的依据和结果能以适当的方式传达到基层单位,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之间有差异,政策在不同地域执行也会有差异。

基层单位不是仅需要一个审核结果的问题,而是希望自身行动更加贴近国家政策,符合国家发展的整体要求,现在的情形是无条件接受审核结果,单位对自身的长远规划充满困惑。

三、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机制改革的构想(一)事业单位设置独立的预算编制机构预算编制工作不仅仅是政府财政部门的工作,也不仅仅是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涉及国家对公共服务事业的管理状况。

现阶段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机构设置是健全、合理的,在预算编制制度设计、编制流程、监管等方面是完善的。

但是这项工作依赖于各基层单位提供的基础数据,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基础数据,再好的制度、编制流程、审核和监督机构也没有办法逆转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

加上事业单位多,情况多样,财政部门没有足够的精力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双方的沟通一般停留在经费的多少以及资金怎样使用等侧重面,而对事业业务的开展状况及效果无暇顾及。

基于此,如果能在事业单位设置独立的预算编制部门或者专职人员,日常工作紧紧围绕预算编制,一方面认真研读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单位预算相关制度和办法;另一方面深入基层,了解各部门、各工作环节的运行状况,熟练掌握本单位事业业务运行的规律,为部门预算编制准备详实、可靠的基础数据,对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将大有裨益。

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做法,例如美国,其预算编制有庞大的主体机构,美国的国家预算由总统、总统管理与预算办公室(简称OMB)和财政部三方参与预算编制,其中财政部则主要负责相关预算草案的编制,而总统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具体负责预算支出的编制,并交由总统审核,再由总统送交国会,待国会批准后,按项目分配预算资金,并监督预算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