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跨越
推动教育发展方式深刻变革
推动教育发展方式深刻变革作者:孙其华来源:《江苏教育》2013年第02期2012年8月中旬,在江苏省普通高中校长暑期学习会上,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指出:“推动普通高中转型发展是新时期高中事业从外延式发展进入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努力促进普通高中“切实转变发展思路,变革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水平”。
2012年9月7日,泰州市召开了庆祝第28个教师节暨推进教育转型升级大会,提出围绕一个主题,实施六项工程,实现教育服务理念、发展路径和育人方式的三大转型。
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在2012年秋学期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五突出”“五转型”“五提升”:突出“文化”,转型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品位;突出“精致”,转型教育管理,提升均衡水平;突出“整合”,转型课程建设,提升内涵水平;突出“范式”,转型研究方式,提升教师的“教研力”;突出“有效”,转型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当下,“教育转型”是江苏教育人热议的一个词,更是江苏各地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取向。
顶层设计:在转型中实现新引领目前,在江苏104个县(市、区)中,已有95个县(市、区)通过了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验收。
在全国率先普及了15年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左右,已经达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指标。
三星以上优质高中数占全省普通高中数的74%,85%以上的普通高中学生在优质高中就读。
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7%,高考录取率超过80%。
长期以来,江苏教育的发展水平,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特别是90%的县(市、区)通过省级教育现代化评估以后,江苏教育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
在义务教育领域,用副省长曹卫星的话来说,“正处于从初步均衡向优质均衡跨越的新阶段”。
站在崭新的发展起点上,江苏教育向何处去?如何继续走在全国教育前列并发挥引领作用?江苏教育人有什么样的顶层设计?在2010年3月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演讲时明确提出教育转型问题,他认为,教育迈向新的转型期,突出体现在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上,建构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主动发展模式,“从追求教育的工具价值转向重视教育的人本价值”。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总结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总结1一、认真落实两个常规,加强教学管理。
在常规教学管理中,建立各种常规管理制度,实行校长负责下的领导分工把关制,认真落实《仙桃特校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不断完善常规管理办法。
教务处除每月进行一次常规教学检查外,还不定期进行抽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总结反馈。
在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上,建立监督机制,实行推门听课,严格上课规范,树立全校师生的“铃声意识”,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
同时,我们还认真执行教师签到制度,认真落实查班制度,督促教师真正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二、积极开展“比教学”活动,以练兵、比武促教师能力提升。
一是领导带头,以练兵备战比武。
学校先后开展了全体教师基本功训练、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全体教师说课、讲课和教学反思“大练兵”。
通过自我练兵学科组练兵全员大练兵的形式进行,要求人人参与,人人有进步。
二是全员参与,以比武促进提升。
3月教学常规管理月、10月教科研月,学校先后举行了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说课“大比武”、优质课比武、反思展评活动。
特别是在10月举行的教师“优质课”比武活动中,老师们课前充分准备,课上认真对待,课后及时反思,并积极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加大教研力度,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
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学校鼓励教师加强业务学习,积极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创造条件,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实行“常态课”与“展示课”相结合的听课制度体系,即每位教师每学期要讲一节“常态课”,每学期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听两节“展示课”。
同时,我们根据聋生特点,在加强手语教学的同时,进一步推进笔谈交流的教学,分阶段对学生进行笔谈训练,使学生耳聋心不聋,口哑笔不哑。
我们在以往对部分聋生进行个别语训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语训实验班,加大了口语教学的力度,将口语教学效果纳入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范畴,使部分有残余听力的学生有了更多说的机会。
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强区
建设. 打造和谐 型机关 学校 。二是注 重 内涵发 展 , 加 强 “ 四个建设 ” 。 围绕 内涵发展 , 全面加强制 度 、 文化 、 环境 、
行 风 建 设 。健 全 机 制 , 完 善制 度 管 理 体 系 ; 彰显 特色 , 形
成文化 内涵体系 ; 综合治理 , 树 立教育鲜 明形象 ; 规范行
学校 的教学 质量和办学水平 , 促进 学生更好更快 成长成
才。 创新 发展职业教育 。 我 区将继续创新 职教人 才培养
模式 , 坚持 贴近市场办学 , 优化专业结 构 , 实现培 养方 向
责, 遵循教育规律 , 规范办 学行 为 , 实现全 区教 育系统机
关、 学校 管理水平 、 服 务能力 、 社会形 象 、 教 学 质 量 大 提
为, 营造 良好 发 展 环 境 。 三 是 助 推 习惯 养 成 , 倡导 “ 四项
展教育共 同体 。 努力创建全省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改革发 展示范 区。 优质发展高 中教 育。我 区将继续推进 区内高
行动 ” , 即倡导爱 岗行 动 , 倡导低碳行动 , 倡 导健康行动 ,
倡导美德行 动。 四是 增 强 服 务 意识 , 实施 “ 四个 走 进 ” 。 牢 固树 立 服 务 意识 , 走进校园 、 课堂 、 师生 、 社区 , 开 展 调 查 研究, 破解 发展难题 ; 打造 高效课 堂 , 实 现减 负增效 ; 密
展服务 。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 深 入开展 订单培训 、 顶岗实 习, 促 进产教结 合 、 校企 结合 、 工学结 合 , 强 化职教 师生 技能训练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加强德育教育 、 养成教育 和 心理健康教 育 , 深 入实施 阳光体 育工程 , 提高学 生体 育技能和身心素质 。 推进 国学经典 、 国外优秀文化典籍 、 高雅艺术 、 地方传统艺 术进校园 , 积极创建 省 、 市艺术 特 色学校 , 提升艺术教育 整体水 平。
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吴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其中明确提出了“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目标。
优质均衡是指区域内所有学校资源配置的高标准,校际差距缩小,均衡程度达到高水平,同时区域内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学生发展质量等方面全面达到高水平,义务教育长期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基本消除。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一种更高要求、更高标准的教育发展观,契合当下教育发展所需,顺应世界教育发展之势。
对此,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继续高举教育现代化的鲜明旗帜,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等方面再发力,为实现区域内每一所学校优质发展而不断努力。
一、运行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吴江教育的大事,因此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实现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首要条件。
(一)经费保障机制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是基本的民生工程,基础建设的投入势在必行。
首先,要严格执行、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统筹城乡。
其次,要依照“扶持、规范、做优”的总体思路,规范做优民办教育,保证财政投入力度,保证政府购买学位经费拨付,稳步推动外来工子弟学校转型升级,最终使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吴江实践*徐建林 张建忠为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通过创设经费保障机制、整体规划机制、教育公平机制、资源优享机制五大机制,构建“加大投入,促进办学条件优质均衡发展;强化专业,促进师资力量优质均衡发展;深化课改,促进学校内涵优质均衡发展;完善评价,促进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的推进路径,为进一步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保障机制;推进路径;吴江实践*本文系2022年度苏州市吴江区社科重点应用研究课题“指向优质均衡的区域义务教育整体推进的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以教育信息化为引领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教育信息化为引领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者:邓云峰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5年第15期很高兴能与各位共同探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性问题。
近年来,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席卷全球,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和沟通方式,是一场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最为深刻、对世界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技术革命。
可以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作用,是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下面,我将结合青岛市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与大家分享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公平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2010年青岛市已经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的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接近大众化水平。
如何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命题。
我们以教育信息化作为引领,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青岛教育由“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型。
第一,构建政府主导的工作推进机制。
青岛市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统筹规划实施。
市委市政府在《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设完善的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体系”。
2011年以来,青岛市致力于构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专家指导体系和考核体系,先后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标准》《青岛市中小学数字智慧校园建设标准》《青岛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推进计划(2014-2016年)》等文件,成立了青岛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和青岛市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专家指导委员会,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纳入对区市政府教育重点工作和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考核指标,市、区市、学校三级联动,全面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第二,构建多方参与的设施建设机制。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作者:佚名来源:《时代中国》2012年第06期在从基本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跨越的进程中,以创新评估机制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是江苏省的成功经验。
此举也探索了区域教育评估的运行模式。
进入新世纪,县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成为江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
近年来,江苏省强化顶层设计,注重标准引领,创新评估机制,促进了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和水平提升,也探索了区域教育评估的运行模式与基本经验。
目前,全省112个县(市、区,含经济开发区)中,已有95个接受省级评估,其中79个已被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
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正从基本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跨越。
在不久前苏州市举行的青少年科技模型比赛上,来自该市99所中小学校的1300余名选手在比赛中分别进行建筑模型和车辆模型两大项目的角逐。
图为小选手在认真参赛。
强化顶层设计,为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铺设快道1996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两基”目标后,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由此拉开了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序幕。
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10年实现基本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依据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实质和基本特点,我们突出普及教育、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制度保障等重点,研究制订了由3大模块16条指标组成的《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并由省政府颁发各地施行。
这16条指标已成为我省各地县域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标准和不变准星。
为强力推动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省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开展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充分发挥以评促建的重要作用。
当年,苏南的36个县(市、区)首批通过省级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
5年多来,共分10批评估了95个县(市、区)。
评估工作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评建规划,地方政府组织创建,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具体负责实施。
在2010年、2011年开展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的同时,我们对申报的31个县(市、区)进行了社会满意度调查,把政府评价与群众评议结合起来,把专家判断与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来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
好学校成长密码——深化中小学校整体改革的重庆探索(上)——深化学校整体改革打造中小学教育“升级版”
功能 , 全面提高学校立德树人水平和教育质量 , 促进全
体 学 生健 康和 谐 、 全面 个 性 发 展 的改 革 实 践 。 现 阶段 , 深 入 推 进 中 小学 校 整 体 改 革 的重 点 任 务 是 : ( 一) 创 造 适合 学 生 的 学 校 教 育 。 促进 学 生 健 康 成 长 是 推 进 学 校整 体 改 革 的 出 发 点和 落 脚 点 。 每 所 学 校 应 该 基 于 自身 的历 史 传 统 、 地理环境 、 办学条件 、 生 源 情 况 等
办出有特色的教育 ; 第 三 阶段 是 以 内 涵 发 展 、整 体 优 化 为 主 要 特 征 的 “ 内外 统 合 ” 期 ,发 端 于 2 0 1 0 年 教 育 规 划 纲 要 颁 布 之
践大课堂 等项 目, 尝试 “ 走班 制” “ 翻 转课堂 ” 等 新 的 教
学、 管理方式 , 深入推进课程教学 、 实践活动 、 学 生 评 价 等方 面 的 改 革 , 因校 制 宜 、 因 材 施教 , 努 力创 造 适 合 学 生 发展 的 教 育 。 ( 二) 促 进 学 校 之 间 的均 衡 发 展 。近 年 来 , 随 着 义 务 教 育 均衡 发 展 工 作 的推 进 ,学 校 之 间 的差 距 有 所 缩 小 , 但 应 该看 到 校 际 之 间 的不 均 衡 现 象依 然 存 在 。 目前 , 正 处 于 均衡 发 展 的 攻 坚 阶 段 。推 进 学 校整 体 改 革 , 要通过
价等 等 , 这些 都是 一所 好学 校应 有 的表情 。 好学 校的 成长 密码 在 哪里? 我 们不 妨从 学校 整体 改革 的路 径 中 寻找 答案 。
中小学 校整 体 改革是 全 面升 级 中小 学教 育 的战 略抓 手 , 也 是基
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年”活动的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年”活动要求,推进我校教育实现“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目标的新跨越,唱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旋律,我校将连续三年扎扎实实地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年”活动,年年有进步,三年大提高。
结合我校实际,制定2009年“教育质量管理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校教育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xx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按照“规模与效益并重、规范与特色并重、管理与服务并重、合格与特长并重”的发展思路;依托标准化学校建设,以优化师资队伍为主线,以推进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努力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价值取向人本化、学校管理精细化,教育手段信息化,办学效益优质化”;着力打造学校教育的强势品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创建设承德教育名校奠定基础。
二、工作思想紧紧围绕“学有优教”目标,通过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完善新的教育教学机制和体制,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继续探索有效的学困生管理方法、继续探索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索教育科研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探索中层领导和教师教学管理的评价体系,探索“三位一体”的适合我校教育发展的保障激励机制。
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特色,以特色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三、工作任务1、深化教学管理机制,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
加强常规教学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xx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和《考核评价办法》,按照“指导为主,检查为辅”的原则,强化指导,科学考核。
突出课堂教学评估,抓实教学流程管理和各项教学常规指导;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完善“扁平化”管理模式,减少中间环节,使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提高管理效率。
面向2035:推进特殊教育现代化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面向2035:推进特殊教育现代化的思考作者:蒋苏建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20年第02期摘要:根据“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要求,对于2035年的特殊教育现代化进程,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自觉推进。
“融合教育+适合的教育”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探索出的一条符合当下教育发展规律、具有发展特色的特殊教育现代化道路,是我国特殊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
今后一段时期,法律保障、制度落实、布局调整、融合教育、师资培养、医教结合、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待遇、学生资助、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方面都将是特殊教育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2035年;特殊教育现代化;融合教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所谓的教育现代化,核心就是人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近几年,党和政府站在新时代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为实现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殊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然而,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特殊教育仍是一块短板。
残疾人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对康复、就业、教育、自我发展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满足人民群众的受教育需求,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与正义。
“办好特殊教育”是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特殊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和新任务。
特殊教育的对象由传统的视障、听障、智障3类残疾儿童少年扩大到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7类残疾儿童少年,还从残疾儿童少年扩大到包括问题儿童(学习问题、行为与情绪问题)在内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少年。
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办好特殊教育的基本内涵和目标取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和新愿景。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变, 努力 实现从 “ 学有所 教” “ 到 学有优教 ” 的跨越 , 走优
是从 以 重 视 硬 件 建 设 为 主。 向硬 件 提 高 与 软 实 转
二 、 力 构 建 与 更 高 水 平 小 康 社 会 相 适 应 的 城 乡教 着
育统 筹 发 展 新 格 局
力 提 升并 重 , 内涵 发 展 之 路 。 走
二 是 从 以 重 视 义 务 教 育 优 质 均 衡 发 展 为 主 , 变 转
的新转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 , 点 构 建 城 乡学 校 “ 筹 管理 ” 干部 “ 重 统 、 统筹 调 配 ” 教 、
师“ 筹使用 ” 统 的市 级 管 理 机 制 , 级 各 类 学 校 管 理 水 平 各
得 到进 一 步 整 体 提 升 。 四是 城 乡 教 育 质 量 优 质 化 。 固 树 立 教育 质 量 公 平 牢 是 最 大 的教 育 公 平 的 理 念 ,继 续 深 入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 深 化 课 程 改 革 , 断 提 高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 力 让 城 乡 的 每 不 努
近 年 来 , 市 坚 定 不 移 地 实 施 科 教 兴 市 、 育 强 我 教 市 战 略 , 育 投 入 持 续 加 大 , 源 整 合 稳 步 推 进 , 学 教 资 办 条 件 快 速 改 善 。 资 素 质 不 断 提 高 , 育 教 学 水 平 明 师 教 显 提 升 。 育 品 牌 效 应 日益 凸 显 , 民 群 众 对 教 育 事 教 人 业 改 革 发 展 的 满 意 度 逐 步 升 高 。 但 是 , 于 城 乡 二 元 由 结 构 的 影 响 、 础 条 件 的 制 约 、 市 化 的 快 速 推 进 等 基 城 多种 因素 . 当前 我 市 城 乡 教 育 统 筹 改 革 发 展 _ 作 还 存 [ 在 和 面 临 着 一 些 与 更 高 水 平 小 康 社 会 发 展 新 的形 势 、
2010年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当前,江苏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中央对江苏率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通过率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江苏已进入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新时期,迫切需要教育为加快经济转型提供支撑;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有新期盼,迫切需要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教育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迫切需要确立更高目标、实现更大跨越。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组织制定了《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江苏教育规划纲要重点突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面向未来,坚持把率先发展作为战略定位。
率先主要体现为走在全国前列的率先和引领全省发展的率先。
江苏作为东部发达地区,有基础、有能力、有必要提前实现国家的教育发展目标。
强省必先强教,实现现代化必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江苏的“两个率先”首先要有教育的率先。
为此,我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率先建成教育强省;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
二是注重内涵,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当前,江苏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紧紧抓住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不放松。
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立足于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发展转型,对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提升作出了部署。
三是抓住关键,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
与经济领域的改革相比,教育领域的改革还相对滞后。
为此,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突出改革创新,以体制机制为重点,对教育改革进行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
同时提出,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努力以教育的开放促进教育的改革,以教育的国际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
四是强化贡献,坚持把服务社会作为重要使命。
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基础上,我省把“服务社会”增列为教育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既强调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又强调拓展教育功能、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并将高校应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率列为教育现代化16项重要指标之一。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成功跨越
龙源期刊网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成功跨越作者:彭佳景来源:《湖南教育·上》2012年第08期教育事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最重的民心工程。
本刊本期刊发的通讯《“学有优教”的征程》,为我们展示了桂阳县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成功跨越。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这是一个庄严的承诺,也是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桂阳县委、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走出了一条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为建设“幸福桂阳”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的成功之路。
毋容置疑,在推进“学有所教”的进程中,首当其冲的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的问题。
桂阳县实现政府办大教育的“六个优先”,即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的举措,确保了以发展促公平,通过扩大中小学教育资源促进了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特别是通过建立加大教育投入长效机制,扩大了各级各类教育优质资源的供给,满足了人们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思路决定出路。
在推进“学有优教”的过程中,桂阳县教育主管部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为寻找工作思路的突破口,避免了走弯路,起到了为县委、县政府发展教育出谋划策的积极作用。
比如,他们根据中小学布局调整后村小被边缘化的现实,确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村小抓起的“村小建设年”活动,乘着全省合格学校建设和校园安全工程建设的大好机遇,近三年投入2.7亿元,上大小项目196个,创建了51所合格学校,使全县乡镇中小学普遍都有了比较完善的设施和美丽的校园。
比如根据城区学位紧张的问题,他们积极为县委、县政府出“金点子”,或将子弟学校、城郊的乡镇中学收归县里直属管理。
或实行教育资源整合,不仅消除了城区的大班额问题,而且杜绝了择校现象。
管理水平决定教育教学水平。
桂阳县在推进“学有优教”工作中,深刻认识到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难题“关键在管理”,管理到了堂,人的觉悟就上来了。
关于提升小学教育质量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提升小学教育质量工作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完善课题《大学区教育质量的提升》,以促进马额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抓手,以创新学校管理机制为动力,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满足学区内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实现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转变,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特开展本次教育质量提升调研活动。
一、调研的工作目标通过调研,了解我学区小学段教育教学的基本情况,总结被调研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经验、方法,查找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破解我学区小学段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瓶颈的方法和策略,改进学校管理措施,促进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1. 选取样本学校。
本次调研,为了使样本校抽样具有代表性,结合我校的现状,调研工作在我中心小学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吴家英里小学作为样本校。
2. 调研主要内容。
这次调研,主要是围绕我校小学段的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及教育资源的利用等问题进行调研,具体涉及“办学行为”,“学校特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队伍建设”,“学校机制”等六大方面。
3. 调研具体形式。
本次调研活动采取“调查问卷,从2015年1月开始,先后2次赴东岳中心小学开展质量提升工作调研活动。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课题组成员体成员参加赛课,学生问卷调查30余人次。
三、特色与亮点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从整体上看,在学校的努力下,吴家小学教育教学重过程、重实效、重改革、重创新,中心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的文件精神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该校在“坚持和落实质量形成过程的管理”、“重视学科建设,加强校本教研”、“立足课堂,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校风教风建设,培养学生习惯和品质”、“加强三跳项目,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呈现出不少的特色和亮点,彰显了学校的个性。
马额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评估中,2016年被评为进步奖。
深化学校整体改革打造中小学教育“升级版”
深化学校整体改革打造中小学教育“升级版”作者:周旭来源:《今日教育》2013年第10期中小学校整体改革是全面升级中小学教育的战略抓手,也是基础教育从“学有所教”走向“学有优教”的重要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中小学校整体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规范发展、齐全要素为主要特征的“恢复调整”期,大致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主要任务是根据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普及义务教育,规范中小学教育;第二阶段是以特色发展、纵深推进为主要特征的“内生成长”期,大致时间是21世纪初期到2010年前后,主要任务是顺应新世纪社会变革的要求,着力实施素质教育,办出有特色的教育;第三阶段是以内涵发展、整体优化为主要特征的“内外统合”期,发端于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时,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更加明确,中小学校整体改革进入到校内外整合推进改革的新时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学校整体改革,打造重庆中小学教育“升级版”,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课题。
一、深化中小学校整体改革的主要任务学校整体改革是以教育方针为指导,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学校教育系统内外部诸要素、各层次的关系,优化学校教育结构,放大学校整体功能,全面提高学校立德树人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和谐、全面个性发展的改革实践。
现阶段,深入推进中小学校整体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一)创造适合学生的学校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推进学校整体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每所学校应该基于自身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办学条件、生源情况等实际状况,认真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落实“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2+2”项目、“1+5”综合实践大课堂等项目,尝试“走班制”“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管理方式,深入推进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因校制宜、因材施教,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这是一座善于缔造奇迹的城市,她常以创新者和领跑者的姿态,以科学实践的画笔描绘浓墨重彩的篇章。
行进在苏州,你能触摸得到这座人文名城向教育现代化迈进的跳动脉搏。
3年前,苏州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4年前,苏州在江苏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与经济比翼高飞在全国成为一段佳话。
有如此坚厚基础,今天,苏州人发展教育的视野更广。
“苏州教育应率江苏之先,率全国之先。
”苏州教育规划纲要将“两个率先”勾勒为令人振奋的蓝图:到2020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同期平均水平,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
创新的理念和实践层出不穷,记者在苏州采访几乎调动了所有的感官,耳畔听得最多的就是“优质”二字:学前教育优质健康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多元发展,而所有的举措都坚定地指向一个目标: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
学前教育优质健康发展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姑苏秋色红似火。
教育快速、和谐发展的景象,比烟波浩淼的湖光山色、小桥流水的江南诗韵更让记者动容。
“前些年,家长通宵排队,孩子也进不了好的公办园,现在容易多了。
”去年,刘佳没费什么力气,儿子就进入了苏州品牌幼儿园——实验小学幼儿园。
9月8日,来接孩子的刘佳还现场给记者当起了向导。
“实小幼儿园去年搬迁后面积一下增加了5倍,2000平方米的户外场地给了孩子活动空间,艺术走廊最具文化气息。
”“入园不难、条件更好。
”像刘佳一样,近年来,苏州很多有“小宝贝”的家庭都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
“目前,苏州学前三年幼儿受教育率达98%以上,百姓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这得益于加大投入、科学布局、体制创新这些扎实的发展举措。
”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鲍寅初告诉记者。
3年来,苏州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超过20亿元。
目前,在苏州全市430所幼儿园中,公办幼儿园有316所,公办园、省市级优质园比例均达74%。
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苏州在全国地级市中最早出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按规划,苏州3年内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97所。
XXX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
XXX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为了落实市教育局的要求,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XXX特制定了互动帮扶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该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通过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缩小校际差距,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多样化教育需求,实现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转变。
集团学校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共立、共建、共研、共享、共控”的发展途径,探索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质量提升等方面的行之有效的策略,让集团学校每个孩子享受平等优质的教育,让集团学校每个教师在互动XXX发展,让两个校区教育实力日趋均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XXX成立了由校长、副校长、总务主任、工会主席和中层领导组成的集团工作领导小组。
该小组的成员将负责指导集团化办学的各个方面。
在实施方案中,XXX将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他们将了解国内外集团化办学的现状与合作的实施可行性,调查研究集团化运作前后各校在办学模式、师生管理、育人方式、凸显特色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最终探索出集团化办学的有效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XXX将先进入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包括成立集团化办学领导小组,组建专家组成员,多渠道搜集整理各地集团化办学的经验,并完成组建初期的各项筹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4.9—2017.7)在实践中,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有效模式,以提升集团办学效益。
同时,以学校文化为引领,培育适于集团发展的文化体系。
我们的目标是增能增效,建构集团管理新模式。
这意味着我们要使学校管理逐渐从传统经验型转向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综合型,从事务型转向文化型、内涵型。
我们认真践行“儿童思维、文化建校、团队精神、有效服务”的管理理念。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进一步提升教育集团办学质量,探索集团化办学的运行机制,既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统一的思想,又展现出各校区的办学特色。
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作者:陈夫生来源:《江苏教育》2010年第22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在国家和省市区相继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纷纷出台的大背景下,推动教育科学发展、优先发展、加快发展,已经成为举国上下的一致共识,教育事业迎来了新一轮蓬勃发展的春天。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宿迁市宿豫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教育工作会议和纲要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丰富教育内涵,提升教育质量,确保到2012年,全区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化办学标准,通过省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到2015年,全区教育发展规模、教育质量、教育投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教育发展主要指标位居苏北前列:到2020年,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质量保障终身教育,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一、以学有优教为目标。
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坚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快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迈进。
一是普及提高学前教育。
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学前教育机构,逐步实现幼儿就近人园入托。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同体制,落实区级统筹,区、乡共建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深入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重点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同和村级幼儿园建设。
到2012年,乡镇中心园要全部建成省优质园,规划保留的村级办园点要全部建成省合格园;到2015年,全区所有幼儿园均达到省合格园标准,70%的幼儿园创成省优质园;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以上。
二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学龄人口变化、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全面加强校舍场地、师资队伍、设施装备建设。
到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办学条件都要达到《江苏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确保通过省教育现代化验收。
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
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
曹深;朱文宝;孟春芳
【期刊名称】《现代特殊教育》
【年(卷),期】2022()9
【摘要】早在20世纪80年代,江苏省常熟市就开始了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2004年2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
近年来,常熟市抓住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契机,通过多部门协同构建融合教育保障体系、内涵式发展提升融合教育服务质量、社会性支持营造融合教育良好氛围等多种举措,促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协同发展,实现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研究课题“县域‘特教班’融合教育运行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荣获2018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曹深;朱文宝;孟春芳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江苏省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60
【相关文献】
1.江苏县域教育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跨越
2.成都市着力种好教育改革试验田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良教”——访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吕信伟
3.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成功跨越
4.量体裁衣,让课堂成为学
生飞翔的天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让学生实有所得5."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惠及全民"公平教育的十年成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这为科教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到自主研发设计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再到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到95%以上,科技创新成为赋能发展的重要引擎。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27.8%,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增长到33.4万人年,全民族素质得到稳步提高。
科教事业长足发展,为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近年来,我国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映照着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这启示我们:跟踪模仿没有出路,唯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
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是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必由之路。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越来越多大国工匠在国际赛场争金夺银,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持续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高等教育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强大智力支撑……教育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日益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科教兴国,归根结底要关注人的问题。
要看到,教育、科技、人才是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一方面,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形成更加合理的人才结构和培养体系,有助于支撑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另一方面,从需求侧看,科技进步靠人才;从供给侧看,人才培养靠教育。
唯有坚持长远眼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才能不断培育创新人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聚焦
在从基本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跨越的进程中,以创新评估机制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是江苏省的成功经验。
此举也探索了区域教育评估的运行模式。
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跨越——江苏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的实践
■陆岳新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院长
进入新世纪,县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成为江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
近年来,江苏省强化顶层设计,注重标准引领,创新评估机制,促进了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和水平提升,也探索了区域教育评估的运行模式与基本经验。
目前,全省112个县(市、区,含经济开发区)中,已有95个接受省级评估,其中79个已被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
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正从基本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跨越。
强化顶层设计,为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铺设快道
1996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两基”目标后,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由此拉开了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序幕。
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10年实现基本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依据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实质和基本特点,我们突出普及教育、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制度保障等重点,研究制订了由3大模块16条指标组成的《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并由省政府颁发各地施行。
这16条指标已成为我省各地县域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标准和不变准星。
为强力推动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省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开展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充分发挥以评促建的重要作用。
当年,苏南的36个县(市、区)首批通过省级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
5年多来,共分10批评估了95个县(市、区)。
评估工作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评建规划,地方政府组织创建,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具体负责实施。
在2010年、2011年开展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的同时,我们对申报的31个县(市、区)进行了社会满意度调查,把政府评价与群众评议结合起来,把专家判断与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来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
调查根据现代化建设指标16条中社会关注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如优质资源需求、教师队伍素质、学生课业负担等7个方面进行分项评价。
两年对31个县区的满意度调查显示,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达74%以上,最高的县区达到82%以上。
为了调动各地创建教育现代化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2009年起,江苏省政府对经过评估认定的县区进行表彰。
认定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省财政给予每县100万元、每区50万元的奖励。
注重标准引领,为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刻划蓝图
在江苏省县域教育现代化创建与评估实践中,我们汇聚全省教育系统的研究成果,集中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聪明才智,用了3年时间研制出这套建设指标。
从国际教育发展来看,我们的教育现代化一直是一种追赶型的发展模式,所以现代化目标应具有客观性和国际性;从国内教育现代化建设来看,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现代化目标,江苏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制定,必须置于全国的宏大背景中深入研究。
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内容,主要应该体现在教育为公民提供"全面教育、优质教育、公平教育"的努力上。
整个指标体系分为3大板块,可简要概括为:有学上,上好学,优而学。
建设指标的1——6条集中表述了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目标,既有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覆盖面的关注,又有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数量上的要求,这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要义;7——12条集中表述了江苏教育的质量目标,也是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一种期待,包括对幼儿园和中小学整体创优和均衡发展的要求、对教育质量、内涵建设的要求,这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内核;第13——16条集中表述了对县(市、区)政府重视、支持和保障教育的要求,主要考察投入水平、均衡教育、规范办学和安全保障4个方面,这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保障。
在江苏,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与评估已经成为地方党政部门和全社会最为关注的重大教育工程。
评估主要有以下四项程序——
县区自评:县(市、区)在学习指标、加强建设、持续整改、自评总结的基础上,向教育厅提出评估申请;材料评审:教育厅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厅党组根据审核情况确定进入现场考察程序的县(市、区);现场考察:评估专家组均由厅级领导亲自任组长,由省市县教育管理、教学科研、信息装备、财务审计等各类专家组成,还邀请国家和外省的专家;评后整改:县域教育现代化评估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评了之。
第一批评估后我们就设立了这个环节,要求被评的县区在现场考察之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整改,并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进行检查,以提高评估效益。
坚持以评促建,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5年多来,江苏开展的县域教育现代化创建与评估,开辟了一条县域范围实现教育科学发展、快速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崭新道路。
各县区党委和政府更加自觉地把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作为全局性重点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从规划制定、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内涵建设等方面全面统筹、科学推进。
县区党政主要领导都亲自挂帅,切实抓好影响教育现代化推进的重点、难点问题。
已经通过评估的县区基本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各有关县区不断完善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和优先增长机制。
据统计,2010年评估的15个县(市、区)近3年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直接投入51亿元;2012年评估的16个县(市、区)3年投入89.8亿元。
2010年,全省全社会教育投入比上年增长18.92%,比同期全省GDP增长比例高出6.22个百分点。
这使得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育现代化装备到位。
目前,接受过评估的县区,各学校全部实现宽带上网,每所建制学校绝大部分做到“班班
通”,师机比和生机比达到了2∶1和10∶1;“校安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城乡大多数中小学校都铺设了塑胶跑道,到处充满着现代化气息。
目前,江苏省在2009年普及15年教育的基础上,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学前三年普及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
已经接受评估的95个县区,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均超出全省平均水平。
全省已经较好解决了“有学上”问题,正在向“学有优教”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