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龙城主体结构作业指导书(第一版)
主体结构施工指导书
高新园拓展区4、5、6号楼工程钢筋砼作业指导书一、钢筋工程钢筋绑扎注意清点规格型号,箍筋绑扎先画线再绑扎,加密区事先确定位置,箍筋数量不得遗漏,梁顶接头位置在梁跨中1/3范围内,梁底在1/3外或支座内,且不能在支座边沿接头,钢筋绑扎要牢固,垫块足够支撑筋笼不下坍,局部位置焊接钢筋支撑以保证保护层厚度。
板钢筋绑扎前应先画线确定钢筋位置,底部用马凳绑扎支撑,间距600×600。
板面通道处铺设木板,严禁踩踏钢筋网片,浇砼时派专人监管护理,随时校正。
电渣焊工艺:焊前准备夹紧钢筋安装焊芯垫塞石棉绳焊剂入盒通电线弧电渣过程断电顶压拆夹钳拆焊剂盒去渣壳。
操作要领:(1)上部钢筋扶稳,置于钳内时对正,防止错位或夹具变形,注意相邻钢筋不耍碰接,避免火花伤人。
(2)夹紧钢筋,保证上下同心,竖筋对齐,焊条芯居中。
(3)填塞缝隙一下部筋与焊剂盒底板间的缝隙采用石棉绳填塞,防止焊剂泄漏破坏渣池。
(4)焊剂用量掌握准确,施焊中发现铁水流出应及时添加焊剂。
1、柱钢筋施工工艺:套柱箍筋焊竖向主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1)、套柱箍筋:按计算好的柱箍筋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后预留的柱插筋上,然后立柱子主筋。
(2)、焊接柱主筋,注意夹紧钢筋,校正钢筋轴线,加足焊药。
(3)、画箍筋间距线:在焊好的柱子主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出箍筋位置线,以保证箍筋间距。
(4)、柱箍筋绑扎,将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采用编扣绑扎。
(5)、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处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6)、箍筋弯钩位置应交错留置,绑扎牢固。
2、梁钢筋施工工艺: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部纵筋移动箍筋,按画好的位置绑扎箍筋穿次梁主部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1)、框架梁上部纵筋应贯穿中间节点,下部纵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长度应符合要求。
(2)、绑梁上部纵筋的箍筋,用套扣法绑扎。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目录第一部分钢筋工程 (1)第一章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 (1)第二部分模板工程 (3)第一章模板工程施工管理规定 (3)第三部分混凝土工程 (5)第一章现浇梁、板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5)第二章剪力墙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7)第三章框架柱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9)第四章楼梯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0)第五章后浇带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1)第六章电梯井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2)第七章混凝土观感质量控制标准和要求 (13)第八章其他规定 (14)第四部分砌体工程 (14)第一章砌体工程的质量控制 (14)“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进一步提高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质量的观感效果,结合二公司在建工程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第一部分钢筋工程第一章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1、钢筋原材调直的要求:(1)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也可采用冷拉方法调直。
采用冷拉方法调直时,HPB235、HPB300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HRB335、HRB400等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钢筋调直过程中不应损伤带肋钢筋的横肋。
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不应有局部弯折。
(2)现场使用反复拐弯延伸机械设备进行调直时,光圆钢筋调直用的定滑轮不应超过4个。
2、钢筋定位控制:(1)根据图纸设计要求确定钢筋保护层厚度,塑料卡子应按不同的厚度定做,水泥砂浆垫块应具有相应的强度,大理石垫块应厚度合适。
垫块应绑扎在双向钢筋网的外皮钢筋上。
(2)剪力墙竖向钢筋绑扎时采用梯子筋来定位,保护层垫块设置合理,模板安装准确,砼施工时看护好钢筋防止钢筋移位,对有偏位的钢筋按1:6调整。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防止钢筋位移,应在剪力墙模板上口增设一道水平筋,此水平筋和竖向钢筋的交叉处全数绑扎。
在墙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撞斜碰歪的钢筋,要及时纠正。
(4)板筋的定位:板筋马镫纵横间距不应大于1500mm,且应保证钢筋的正确位置不变形。
主体结构作业指导书
3按龄期为28d、60d和90d进行综合法测试和试件抗压试验;
4根据每个试件测得的回弹值aR、声速值av,由附录C表C.1或C.2查出该试件的抗压强度换算值c
fcu,i;
5将试件抗压试验所得的抗压强度实测值ocu,i f和按附录C表C.1或表C.2查得的相应抗压强度换算值fccu,i,代入式(A.0.8-2)进行计算,如所得相对误差re≤15%,则可使用本规程规定的全国统一测强曲线;如所得相对误差re>15%,则应另行建立专用或地区测强曲线。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TR-OI-021
第 页共 页
主题:主体结构检测
第B版 第0次修订
颁布日期:2009年8月10日
钻芯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厚度
1.试验仪器
钻芯机、双端磨面机,切割机,压力机
2.依据标准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钻芯法检测离心高强度砼抗压强度试验方法》(GB/T19496-2004)
6、连续正常工作时间不少于4h。。
(2)混凝土表面损伤层检测,一般是将换能器放在同一测试面上进行单面平测,这种测试方法接收信号较弱,换能器主频频主愈高,接收信号愈弱,因此,为便于测读,确保接收信号具有一定首波幅度,宜选用较低主频的换能器,检测时T换能器与被测混凝土表面必须耦合良好,且固定不动。依次移动R换能器(原规程定为每次移动50mm),为便于检测较薄的损伤层,R换能器每次移动的距离不宜太大,所以修改为30mm。为便于绘制“时-距”坐标图,每一测位的测点数应不少于6点。发现损伤层厚度不均匀时,应适当增加测位的数量,使检测结果更具有真实性。原规程单纯用作图法求得vf、va和l0值,由于该方法的数据处理过程十分繁杂,而且往往因坐标图的声时轴比例较粗,求得的数值误差较大,因此修改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求出损伤、未损伤混凝土的回归直数b1=vf、b2=val0当T、R换能器距离较近时,超声波沿计算损伤层厚度损伤层直接传播到接收换能器(R),随着T、R换能器间距增大,部分声波穿过损伤层沿未损伤混凝土传播一定距离后,再穿过损伤层到达接收换能器,当T、R换能器间距增大到一定距离时,穿过损伤层经未损伤混凝土传播到R换能器的声波,比沿损伤层直接传播的声波早到达或同时到达R换能器,即t2≤t1。
工程建筑结构基础作业指导书
工程建筑结构基础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4)1.1 工程建筑结构概述 (4)1.1.1 结构体系 (4)1.1.2 结构材料 (4)1.1.3 结构构件 (4)1.2 建筑结构设计原则与要求 (4)1.2.1 安全性原则 (4)1.2.2 适用性原则 (5)1.2.3 可靠性原则 (5)1.2.4 经济性原则 (5)1.2.5 环保性原则 (5)1.2.6 合规性要求 (5)第2章结构材料 (5)2.1 建筑结构常用材料 (5)2.1.1 木材 (5)2.1.2 钢材 (5)2.1.3 混凝土 (6)2.1.4 砌体材料 (6)2.2 材料的力学功能 (6)2.2.1 木材 (6)2.2.2 钢材 (6)2.2.3 混凝土 (6)2.2.4 砌体材料 (6)2.3 材料的设计指标 (6)2.3.1 木材 (6)2.3.2 钢材 (6)2.3.3 混凝土 (7)2.3.4 砌体材料 (7)第3章结构体系与受力特点 (7)3.1 结构体系分类 (7)3.1.1 框架结构体系 (7)3.1.2 剪力墙结构体系 (7)3.1.3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7)3.1.4 筒体结构体系 (7)3.1.5 桁架结构体系 (7)3.1.6 网架结构体系 (7)3.2 结构受力特点分析 (8)3.2.1 框架结构体系受力特点 (8)3.2.2 剪力墙结构体系受力特点 (8)3.2.3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受力特点 (8)3.2.4 筒体结构体系受力特点 (8)3.2.5 桁架结构体系受力特点 (8)3.2.6 网架结构体系受力特点 (8)第4章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8)4.1 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 (8)4.1.1 设计准备 (8)4.1.2 初步设计 (9)4.1.3 详细设计 (9)4.1.4 施工图设计 (9)4.2 结构静力平衡分析 (9)4.2.1 荷载分析 (9)4.2.2 结构内力分析 (9)4.2.3 结构位移分析 (9)4.3 结构稳定性分析 (9)4.3.1 整体稳定性分析 (9)4.3.2 构件稳定性分析 (10)4.3.3 节点稳定性分析 (10)4.3.4 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10)4.3.5 抗滑稳定性分析 (10)第5章钢筋混凝土结构 (10)5.1 钢筋混凝土材料功能 (10)5.1.1 混凝土 (10)5.1.1.1 强度 (10)5.1.1.2 耐久性 (10)5.1.1.3 工作性 (10)5.1.2 钢筋 (10)5.1.2.1 强度 (10)5.1.2.2 塑性 (10)5.1.2.3 焊接功能 (11)5.2 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设计 (11)5.2.1 梁 (11)5.2.2 板 (11)5.2.3 柱 (11)5.2.4 墙 (11)5.3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 (11)5.3.1 结构施工图的组成 (11)5.3.2 结构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11)5.3.3 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11)第6章钢结构 (11)6.1 钢结构材料与连接 (12)6.1.1 材料要求 (12)6.1.2 连接方式 (12)6.2 钢结构基本构件设计 (12)6.2.1 梁、柱构件设计 (12)6.2.2 板、壳构件设计 (12)6.2.3 焊接接头设计 (12)6.3 钢结构防护与维护 (12)6.3.1 防腐措施 (12)6.3.2 防火措施 (12)6.3.3 维护与检查 (12)第7章砌体结构 (13)7.1 砌体材料与砌筑要求 (13)7.1.1 材料选择 (13)7.1.2 砌筑要求 (13)7.2 砌体结构设计原理 (13)7.2.1 结构体系 (13)7.2.2 构件设计 (13)7.2.3 结构计算 (13)7.3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14)7.3.1 抗震设防目标 (14)7.3.2 抗震措施 (14)7.3.3 抗震计算 (14)第8章木结构 (14)8.1 木材的力学功能 (14)8.1.1 木材的物理特性 (14)8.1.2 木材的力学指标 (14)8.2 木结构基本构件设计 (15)8.2.1 木结构构件类型 (15)8.2.2 木结构构件设计原则 (15)8.2.3 木结构构件设计方法 (15)8.3 木结构连接与防护 (15)8.3.1 木结构连接方式 (15)8.3.2 连接件材料与规格 (15)8.3.3 木结构防护措施 (15)第9章混合结构 (16)9.1 混合结构的定义与分类 (16)9.1.1 定义 (16)9.1.2 分类 (16)9.2 混合结构设计要点 (16)9.2.1 结构体系选择 (16)9.2.2 受力分析 (16)9.2.3 材料选择与配置 (16)9.2.4 连接节点设计 (16)9.3 混合结构施工技术 (16)9.3.1 施工准备 (16)9.3.2 施工工艺 (17)9.3.3 质量控制 (17)9.3.4 施工安全 (17)9.3.5 施工环境保护 (17)第10章结构施工与验收 (17)10.1 结构施工准备 (17)10.1.1 施工前准备 (17)10.1.2 施工材料准备 (17)10.1.3 施工机具准备 (18)10.2 结构施工过程控制 (18)10.2.1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8)10.2.2 施工安全控制 (18)10.2.3 施工进度控制 (18)10.3 结构验收与维护管理 (18)10.3.1 结构验收 (18)10.3.2 结构维护管理 (18)第1章绪论1.1 工程建筑结构概述工程建筑结构是指为实现人类生产、生活需求而构建的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构造体系。
主体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24工程概况25作业准备46技术要求47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58施工要求58.1 垫层施工58.2 底板施工68.3 侧墙施工68.4 结构立柱施工78.5 楼(顶)板、梁施工88.6 盾构钢环板安装98.7 内部结构施工98.8 杂散电流防护施工108.9 模板与支架施工技术措施118.10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措施158.11 砼施工技术措施169质量控制及检验189.1 钢筋工程质量标准及控制要点189.2 模板工程质量标准及控制要点199.3 混凝土控制要点及措施219.4 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2410 安全及环保要求2510.1 严格按规章制度控制2510.2 加强施工安全教育2610.3 具体安全措施2610.4 文明施工控制措施291编制目的光谷综合体项目是集城市轨道交通、市政道路、城市地下空间于一体的市政综合体工程,工程体量大,结构设计复杂,技术含量高,施工场地狭窄,施工工序多,工序转换频繁,主体结构施工是车站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的关键,施工过程需严格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满足要求。
2编制依据根据对设计图纸、地质勘测报告的研究及对周边环境的调查,并对工程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我单位现有的技术、资源、施工管理水平及施工经验,在总结以往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基础上,编制本施工作业指导书。
武汉轨道交通光谷广场综合体招标文件;武汉轨道交通光谷广场综合体施工图设计;《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1);《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规定(试行)(TY5-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254号《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国家及湖北省、武汉市其它相关现行规范、规程、规定及标准等;建设管理单位及监理工程师下发的其他管理文件等。
主体结构检测作业指导书
回弹法检测砼抗压强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程结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
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2检测目的检测及推定普通混凝土强度。
3执行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4仪器设备(1)回弹仪(2)锤等工具(3)碳化深度测定仪(4)1%酚酞酒精试剂5收集资料现场检测前,需要收集以下资料:⑴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名称;⑵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砼强度等级;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安定性;砂、石种类、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量;砼配合比;⑷模板、浇注、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⑸相关设计图纸、施工记录;⑹检测原因。
6现场检测6.1抽样原则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6.1.1单个构件适用于单个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6.1.2批量检测适用于在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结构或构件。
按批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
抽检构件时,应随机抽取并使所选构件具有代表性。
6.2测区数量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 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6.3测区布置⑴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注侧面,宜可选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注侧面、表面或底面;⑵测区宜选在构件两个对称可测面,也可选在一个可侧面上且均匀分布;⑶测区面积不宜大于0.04m2,每测区布置16个测点,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应大于0.5m,且不应小于0.2m;⑷测区表面应清洁、平整、干燥,不应有接缝、饰面层、粉刷层、浮浆、油垢等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表面的杂物和不平整处,磨光的表面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建筑结构设计施工作业指导书
建筑结构设计施工作业指导书第1章建筑结构设计概述 (4)1.1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4)1.1.1 安全性原则:保证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能承受各种荷载作用,不发生破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1.1.2 可靠性原则:建筑结构设计应满足预定的功能要求,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保证建筑物在合理的使用年限内,功能稳定,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4)1.1.3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可靠、适用、美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4)1.1.4 环保性原则:建筑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选用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材料和施工工艺,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1.2 建筑结构设计的分类与要求 (4)1.2.1 分类 (4)1.2.2 要求 (4)1.3 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及标准 (4)1.3.1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7)等。
(5)1.3.2 行业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可参考相应的行业标准。
(5)1.3.3 地方标准:根据地方特点和需求,可参考相应的地方标准。
(5)1.3.4 企业标准:企业可根据自身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制定企业标准。
(5)第2章结构体系选择与设计 (5)2.1 结构体系选型 (5)2.1.1 建筑功能与结构体系的关系 (5)2.1.2 常见结构体系简介 (5)2.1.3 结构体系选型原则 (5)2.2 结构体系设计 (6)2.2.1 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6)2.2.2 结构设计内容 (6)2.3 结构体系优化 (6)2.3.1 结构体系优化方法 (6)2.3.2 结构体系优化目标 (6)第3章地基与基础设计 (6)3.1 地基处理 (6)3.1.1 地基调查与评价 (6)3.1.2 地基处理方法 (6)3.2 基础类型及设计 (7)3.2.1 基础类型 (7)3.2.2 基础设计 (7)3.3 地基与基础的施工要求 (7)3.3.1 施工准备 (7)3.3.2 施工要点 (7)3.3.3 质量检验 (8)第4章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8)4.1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8)4.1.1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功能 (8)4.1.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受力原理 (8)4.1.3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防火设计 (8)4.2 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8)4.2.1 梁、板、柱、墙的设计原则 (8)4.2.2 构件的受力分析与计算方法 (8)4.2.3 构件的配筋设计 (8)4.3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9)4.3.1 抗震设计原则与目标 (9)4.3.2 抗震功能化设计方法 (9)4.3.3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措施 (9)4.3.4 抗震验算与构造要求 (9)第5章钢结构设计 (9)5.1 钢结构材料及连接 (9)5.1.1 材料选择 (9)5.1.2 连接方式 (9)5.2 钢结构构件设计 (9)5.2.1 构件类型 (9)5.2.2 构件设计计算 (10)5.2.3 构件连接设计 (10)5.3 钢结构稳定性设计 (10)5.3.1 整体稳定性 (10)5.3.2 构件稳定性 (10)5.3.3 连接稳定性 (10)5.3.4 抗震稳定性 (10)第6章砌体结构设计 (10)6.1 砌体材料及施工 (10)6.1.1 材料选择 (10)6.1.2 施工要求 (10)6.2 砌体结构构件设计 (11)6.2.1 墙体设计 (11)6.2.2 楼梯设计 (11)6.2.3 屋面设计 (11)6.3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11)6.3.1 抗震设计原则 (11)6.3.2 抗震构造措施 (11)6.3.3 抗震计算 (11)第7章木结构设计 (12)7.1 木结构材料及连接 (12)7.1.1 材料选择 (12)7.1.2 连接方式 (12)7.2.1 构件分类 (12)7.2.2 构件尺寸及形状 (12)7.2.3 构件连接设计 (12)7.3 木结构防火及防腐处理 (12)7.3.1 防火处理 (12)7.3.2 防腐处理 (12)7.3.3 防虫处理 (13)第8章施工组织与管理 (13)8.1 施工组织设计 (13)8.1.1 施工组织设计原则 (13)8.1.2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13)8.2 施工进度计划 (13)8.2.1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13)8.2.2 施工进度计划实施 (13)8.3 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 (13)8.3.1 施工质量管理 (14)8.3.2 施工验收 (14)8.3.3 施工过程控制 (14)第9章建筑结构施工技术 (14)9.1 基础施工技术 (14)9.1.1 地基处理 (14)9.1.2 基础形式 (14)9.1.3 基础施工要点 (14)9.2 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14)9.2.1 钢筋工程 (14)9.2.2 模板工程 (15)9.2.3 混凝土工程 (15)9.3 装修施工技术 (15)9.3.1 墙面装修 (15)9.3.2 地面装修 (15)9.3.3 顶棚装修 (15)9.3.4 装修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6)第10章建筑结构施工安全及环保 (16)10.1 施工安全措施 (16)10.1.1 安全组织管理 (16)10.1.2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 (16)10.1.3 施工机械与设备安全 (16)10.1.4 施工用电安全 (16)10.2 环境保护措施 (16)10.2.1 环境保护管理 (16)10.2.2 废水、废气处理 (17)10.2.3 建筑垃圾处理 (17)10.2.4 噪音、扬尘控制 (17)10.3 施工现场管理及文明施工要求 (17)10.3.1 施工现场管理 (17)10.3.2 文明施工要求 (17)10.3.3 现场急救与消防 (17)第1章建筑结构设计概述1.1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原则如下:1.1.1 安全性原则:保证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能承受各种荷载作用,不发生破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主体框架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
胜利花苑六区一期主体框架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XXXXXXXXXX监理部2011年2月18日主体框架施工作业指导书一、质量目标认真按图纸要求,对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工程施工选题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等国家有关规范、规程施工及验收。
力争主体结构工程创优。
二、施工组织1、要求施工单位实行项目管理法施工。
2、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项目经理,项目技术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方能上岗。
三、施工进度计划及劳动力安排1、由于XXXXX我项目监理部监理的栋号全部进入标准层的施工,在正常的天气条件和劳动力充足的情况下,完成约需七天一层。
屋顶层约需9天一层。
2、各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安排劳动力资源的施工机具,对劳动力和其他施工资源达不到要求的单位,及时的督促其配置足够的施工资源,以保证工期的正常完成。
四、主体工程施工1、基本要求(1)施工程序:柱定位放线→柱钢筋绑扎→柱模板安装→梁、板模板放线定位→梁、板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砼浇筑。
(2)每层高应竖向测量校核,竖向测量可用经纬仪校测,测量时尽量选在早、晚、阴天、无风时进行,在首层原地面上以靠近结构四周的轴线点为准,逐层向上悬吊引测轴线和控制结构的竖向偏差。
(3)层间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5mm,建筑物全高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20mm及3H/10000(H为建筑总高度)。
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标高控制,层间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总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H为建筑总高度)。
(4)沉降观测1)水准点设置:在用地红线范围内设置不少于3个水准基点,并做好永久性保护。
2)观测点的布置按设计院绘制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在A1~A5栋首层柱上布设.水平位置均高出室外地坪约500mm,用Ø10钢筋埋入150mm,露出40mm并作好永久性保护措施。
主体结构钢筋制安作业指导书
主体结构钢筋制安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目录1 适用范围..................................................................................................... - 0 -2 编制依据..................................................................................................... - 0 -3 施工准备..................................................................................................... - 0 -3.1技术准备............................................................................................. - 0 -3.2人员准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材料准备............................................................................................. - 0 -3。
4设备准备.......................................................................................... - 0 - 3。
5作业条件.......................................................................................... - 0 - 4 施工方法..................................................................................................... - 0 -4.1工艺流程............................................................................................. - 0 -4.2钢筋加工............................................................................................. - 0 -4。
(整理)现场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
现场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JW-03.12一.现场主体结构工程检测项目: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2.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3. 钻芯法检测混土抗压强度4.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承载力试验5.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6.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检测7.混凝土管桩抗弯性能检测8.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二.回弹法检测(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2.1引用标准:JGJ/T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33/T1049-2008《回弹法检测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2.2适用范围:适用于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2.3回弹仪率定:率定试验宜在室温5℃-35℃的条件下进行,率定时,钢砧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混凝土实体上,回弹仪向下弹击时,取连续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值进行平均,弹击杆分四次旋转,每次旋转约900。
弹击杆每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均符合80±2的要求。
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在-4℃~+40℃之间。
2.4收集资料:a.工程名称、部位及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名称;b.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c.水泥品种、标号、安定性、厂名;砂、碎石种类、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量;混凝土配合比等;d.施工时材料计量情况,模板、浇筑、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等;e.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f.检测原因。
2.5抽样方法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其适用范围及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个检测:适用于单独的结构或构件的检测;2、批量检测:适用于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构件。
随机抽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个。
当检验批构件数量大于30个时,抽检构件数量可适当调整。
隧道主体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主体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目录1工程概况 (1)2施工工艺及措施 (1)2.1工艺流程 (1)2.1.1底板施工流程 (2)2.1.2侧墙施工流程 (2)2.1.3中板及顶板施工流程 (2)2.2测量定位 (2)2.3钢筋的加工与绑扎 (3)2.3.1 钢筋加工 (3)2.3.2 钢筋连接 (4)2.3.3 钢筋搭接位置 (7)2.3.4 钢筋及其他预埋 (7)2.3.5钢筋绑扎安装 (7)2.3.6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7)2.4模板支架施工工艺流程 (8)2.4.1 模板支架施工方法 (8)2.4.2模板支架检查、验收及质量控制 (10)2.4.3 模板支架的拆除 (12)2.4.4模板施工工艺流程 (13)2.4.5模板施工方法 (13)2.4.6模板工程检查、验收及质量控制 (16)2.5模板拆除 (18)2.5.1模板拆除要求 (18)2.5.2拆除顺序 (18)2.5.3后浇带模板支设 (19)2.5.4 模板的堆放 (20)2.6混凝土浇筑 (20)2.6.1防水混凝土自身性能的选择与确定 (20)2.6.2防水混凝土配合比 (21)2.6.3板、梁混凝土的浇筑 (21)2.6.4侧墙混凝土的浇筑 (21)2.6.4 梁、板、柱节点混凝土浇注 (22)3 预铺高分子防水卷材 (24)3.1工艺流程 (24)3.2基层处理 (24)3.3防水层施工顺序及方法 (25)3.4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26)3.4.1基层处理 (26)3.4.2施工工艺 (26)3.5防水卷材施工 (27)3.5.1对铺设防水卷材的基面的要求 (27)3.5.2保护层的施工 (27)3.5.3防水卷材的铺设 (27)4特殊部位的防水处理方法 (28)4.1施工缝防水 (28)4.2变形缝防水 (29)4.3立柱桩、穿墙管件和管井防水 (30)4.4其他特殊防水设计 (31)4.5接缝材料施工技术 (32)4.5.1 钢边橡胶止水带施工技术要求 (32)4.5.2 外贴式止水带施工技术要求 (33)4.5.3 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要求 (34)4.5.4 全断面注浆管 (35)4.5.5 聚硫密封胶 (36)4.5.6 接水盒 (36)主体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1工程概况主线隧道工程,全线长度1622m,主要包括明挖暗埋段、管幕暗挖段、顶管段及敞开段,整体呈东西走向。
07-结构工程作业指导书
1.工作流程:注:★为关键过程2.具体作业程序:查看图纸:①首先,查看结构设计说明、结构各层布置平面图,掌握各层结构构件布置情况、各构件在不同层中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后浇带布置情况、地基处理方式。
②其次,查看建筑平面、剖面图,了解该工程的地下、地上的层高、层数,室外标高等。
③最后,查看建筑工程的墙身大样图,记录地下室外防水、保护层的材质及厚度。
/8计算工程量(编制计算底稿):①依据首层建筑平面,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②依据基础配筋平面图、基础模板平面图、基础大样图,计算基础挖土方,基础的混凝土、模板,垫层的混凝土、模板,基础梁的混凝土、模板,基础回填土、肥槽回填土、房心回填土、地下室外防水的工程量;③依据各层墙体配筋平面图、墙体节点大样图,分墙厚、混凝土标号计算各层墙体的混凝土、模板、模板超高、电梯井壁模板、墙体后浇带的工程量;④依据各层梁、板配筋平面图、梁、板模板平面图,分混凝土标号、板厚计算梁的混凝土、模板、梁模板超高、梁后浇带工程量;板的混凝土、模板、板模板超高、板后浇带工程量;⑤依据柱子布置平面图、柱子截面大样图,分混凝土标号计算柱子的混凝土、模板、柱子模板超高工程量;⑥依据楼梯详图,计算楼梯的混凝土、模板工程量;⑦依据节点大样,计算空调板、阳台、檐沟、挑檐、雨罩、栏板的混凝土、模板工程量。
(工程量具体计算规则详见定额及清单规范要求)工程量汇总:①预算工程:依据工程量计算底稿,将不同层、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同种构件混凝土量、模板量分别汇总,编制工程量汇总底稿。
(例如:将首层~顶层C30梁,混凝土汇总得出总量、模板汇总得出总量。
)②工程量清单:依据工程量计算底稿,柱子分截面、柱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汇总;墙体分类型、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汇总;梁分标高、截面、混凝土强度等级汇总;板分标高、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汇总;同种构件的模板量汇总;编制工程量汇总底稿。
套用定额:依据相应定额册、工程量汇总底稿,把工程量汇总底稿上的每一项,查选定额册,将定额册上该项的定额编号抄下,记录在底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编写目的:为了规范检测人员的检测行为,严格按规程(JGJ/T23—2011)操作,保证检测质量,强化业务水平,特编制作业指导书。
2、引用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以下简称规程)3、检测方法及适用范围: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方法为回弹法,适用于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不适用于表面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检测。
4、仪器设备:回弹仪、钢砧、碳化深度测量工具。
4.1技术要求:⑴检测用回弹仪可为数字式,也可为指针直读式的。
⑵回弹仪应具有制造厂的合格证及计量检定证书,并应在回弹仪的明显的位置上具有以下标志:名称、型号、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等。
⑶回弹仪应符合下列标准状态的要求:①水平弹击时,弹簧锤脱钩瞬间,回弹仪的标称能量应为2.207J 。
②弹击锤于弹簧杆的碰撞瞬间,弹击拉簧应处于自由状态,此时,弹击锤起跳点应相对于指针指示刻度尺上“0”处。
③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80±2。
④数字式回弹仪应带有指针直读示值系统;数字显示的数字回弹值与指针直读示值相差不应超过1。
4.2检定:⑴回弹仪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应送检定单位检定:①新回弹仪起用前;②超过检定有效期限(有效期半年);③数字式回弹仪数字显示的回弹值与指针直读示值相差大于1;④经常规保养后,钢砧率定值不合格;⑤遭受严重撞击或其他损害。
⑵回弹仪在工程检测前后,应在钢砧上做率定试验,并应符合其规定率定值。
⑶回弹仪率定试验宜在干燥、室温为5~35℃的条件下进行。
率定时,钢砧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物体上。
测定回弹值时,取连续向下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结果的平均值。
弹击杆应分四次旋转,每次旋转应为90°.弹击杆每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应为80±2。
⑷回弹仪率定试验所用的钢砧应每2年送授权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或校准。
4.3保养:⑴回弹仪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常规保养:①弹击超过2000次;②对检测值有怀疑时;③在钢砧上的率定值不合格。
5、环境要求:回弹仪使用的环境温度应为—4~40℃6、检测程序:接受委托-设备领取-回弹仪率定-登记-现场查看图纸-和甲方或监理及施工方确定抽检楼层、数量、部位-填写委托单-现场检测-填写抽样记录-设备入库-回弹仪率定-登记。
6.1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宜具有下列资料:①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监理(或监督)和建设单位名称;②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③水泥安定性、外加剂、掺合料品种、混凝土配合比等;④施工模板,混凝土浇筑、养护情况及浇筑日期等;⑤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⑥检测原因。
6.2 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可采用下列方式,其使用范围及结构或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单个检测:适用于单个构件检测,属于指定检测对象,其检测结果的适用范围不能随意扩大。
②批量检测:适用于混凝土生产工艺、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构件。
按批量进行检测时,抽样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
当检验批构件数量大于30个时,抽样构件数量可适当调整,并不得少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最少抽样数量。
抽检构件时,应随机抽取并使所选构件具有代表性。
6.3单个构件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对于一般构件,测区数不宜少于10个。
当受检构件数量大于30个且不需要提供单个构件推定强度或受检构件某一方向尺寸不大于4.5m且另一个方向尺寸不大于0.3m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⑵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
⑶测区宜选在能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侧面。
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也可选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表面或底面。
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时,测区应选在混凝土浇筑侧面。
⑷测区宜布置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当不能布置在对称的可测面上时,也可选在同一可测面上,且应分布均匀。
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柱端部和梁中部〕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⑸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m2;⑹检测面应为混凝土原浆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⑺对弹击时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
6.4构件的测区应有清晰的编号,必要时应在记录纸上描述测区布置图和外观质量情况(构件状态描述)。
6.5回弹值的测量:⑴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⑵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
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应只弹击一次。
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应精确至1。
6.6碳化深度测量:⑴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测区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构件每个测区的碳化深度值。
当碳化深度极值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分别测量碳化深度值。
⑵碳化深度的测量,可采用尖凿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应除净,并不得用水擦洗。
同时,应采用浓度为1%~2%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楚时,再用碳化尺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并应测量3次,每次读数精确至0.25mm。
应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并应每次读数精确至0.5mm。
6.7混凝土换算值修正:当检测条件与JGJ/T23-2011的适用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可采用在构件上钻取不少于6个混凝土芯样〔直径100 mm 〕或边长150 mm 同条件试块。
计算时混凝土强度修正量应符合下列规定:⑴修正量的计算: △tot =m cor f ,-cm cu f0, △tot =m cu f ,-cm cu f0,m cor f ,=n1∑=nI 1i cor f ,m cu f ,=n1∑=nI 1i fcu , 0,cu f =n1∑=nI 1c i cu f ,⑵测区混凝土强度的修正计算:c il cu f ,=cio cu f ,+△tot6.8回弹值计算:⑴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合个最小值,余下的10个回弹值应按下式计算:R m = R i ⑴式中 R m ——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 i ——第i 个测点的回弹值。
⑵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应按下式修正: R m =R m α+R a α (2) 式中R m α——非水平状态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 a α——非水平状态检测时回弹值修正值,见规程附录C 。
⑶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顶面或底面时,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R m =R tm +R ta (3) R m =R bm +R b a (4)式中R tm 、R bm ——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 ta 、R ba ——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
见规程附录D 。
⑷当检测时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时,应先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见规程附录C ,然后再按规程附录D 修正后的值进行浇筑面修正。
7、测强曲线:7.1 混凝土强度换算值采用统一测强曲线7.2 统一测强曲线由全国有代表性的材料、成型工艺制作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曲线。
7.3 采用统一测强曲线需符合下列条件,并按规程附录A进行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⑴普通混凝土采用的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拌和用水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⑵采用普通成型工艺;⑶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模板;⑷蒸气养护出池经经自然养护7d以上,且混凝土表层为干燥状态;⑸自然养护且龄期为14 d -1000d;⑹抗压强度为10.0 -60.0Mpa。
7.4符合以上条件的泵送混凝土,测区强度可按规程附录B的曲线方程计算或按附录B 的规定进行强度换算。
8、混凝土强度计算:(1)构件第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按测区平均回弹值R m及平均碳化深度值d m由规程附录A、附录B查表得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f c cu,i(2 构件的测区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可根据各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计算。
当测区数为10个及以上时,应计算强度标准差。
平均值及标准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5)(6)式中: f c cn,,i——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MPa),精确至0.1MPa;m f c cu——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Pa),精确至0.1MPa;n——对于单个检测的构件,取一个构件的测区数;对批量检测的构件,取被抽检构件测区数之和;S f c cu——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标准差(MPa),准确至0.01MPa。
8、检验结果的评定:8.1 构件的现凝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 cu,e)应按下列公式确定:①当构件测区数少于10个时:f cu,e=f c cu,min (7)式中f c cu,min——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②当构件测区强度值中出现小于10.0MPa时:f cu,e< 10.0MPa (8)③当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或按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f cu,e=m f c cu—1.645S f c cu(9)注: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是指相当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得低于95%的构件中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
8.2对按批量检测的构件,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则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①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小于25MPa时:S f c cu>4.5MPa;②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不小于25MPa且不大于60 MPa时:S f c cu>5.5MPa。
检测后应填写检测报告,并应符合规程要求的规定。
1.1 本指导书适用于从混凝土结构中钻取芯样,以测定普通混凝土的强度。
1.2 钻芯法检测砼强度主要用于下列情况:a.对试块抗压强度的测试结果有怀疑时,如试块强度很高而结构混凝土质量很差,或试块强度不足而结构质量较好等;b.因材料、施工或养护不良而发生混凝土质量问题;c.混凝土遭受冻害、火灾、化学侵蚀或其他损害以及表层与内部质量不一致的混凝土;d.需检测多年使用的建筑结构或构筑物中混凝土强度。
1.3 对强度等级低于C10的混凝土结构,不宜采用钻芯法检测。
2、引用标准CECS03:2007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3、仪器设备混凝土钻孔机HZ-200F型冲击钻补平装置游标卡尺 150mm 分辨率0.01mm4、取样大小及样本4.1 采用钻芯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前,应具备下列资料:a.工程名称、部位及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名称;b.结构或构件种类、外形尺寸及数量;c.成型日期、原材料和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d.设计采用的砼强度等级;e.有关的设计图和施工资料等;f.检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