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合集下载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全解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全解

1、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路径选择:指通信子网中,源节点和中间节 点为将报文分组传送到目的节点而对后继节 点的选择。 流量控制:对进入通信子网的数据量加以控 制,以防止拥塞现象的出现。 数据的传输与中继 清除子网的质量差异

2、网络服务 (1)虚电路服务: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 是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的一种使所以分 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的可靠的数据 传送方式。
2、网络互联层 其主要功能是负责在互联网上传输数据分组, 它是TCP/IP参考模型中最重要一层,它是通 信的枢纽。 在该层,主要定义了网络互联协议,即IP协 议及数据分组的格式。本层还定义了地址解 析协议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及网 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3、传输层 也被称为主机至主机层,它主要负责端到端 的对等实体之间进行通信。 该层使用了两种协议支持数据的传输,它们 是TCP协议和UDP协议。 TCP协议是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 UDP协议是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
OSI参考模型将网络的不同功能划分为7层
7 6
应用层Application
表示层Presentation 会话层session 传输层transport 网络层Network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物理层Physical
处理网络应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数据表示
主机间通信 端到端的连接
5
4 3
寻址和最短路径
介质访问(接入) 二进制传输
2.1.2分层设计
为什么要分层

协议分层与问题简化
硬件故障 网络拥塞
“分而治之” 每一层的目的都是向它的上一层提 供一定的服务而把如何实现这一服 务的细节对上层加以屏蔽。

计算机网络吴功宜(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第1-4章)

计算机网络吴功宜(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第1-4章)

计算机网络-清华版_吴功宜(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第1-4 章)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P421. 请参考本章对现代Internet 结构的描述,解释“三网融合”发展的技术背景。

答:基于Web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以及基于对等结构的P2P网络、3G/4G与移动Internet 的应用,使得Internet 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

“三网融合”实质上是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与电视传输网技术的融合、业务的融合。

2. 请参考本章对Internet 应用技术发展的描述,解释“物联网”发展技术背景。

答:物联网是在Internet 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射频标签、无线传感与光学传感等感知技术自动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构建覆盖世界上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信息系统,促进了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融合。

3. 请参考本章对于城域网技术特点的描述,解释“宽带城域网”发展技术背景。

答:宽带城域网是以IP 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网、电信网的三网融合,形成覆盖城市区域的网络通信平台,以语音、数据、图像、视频传输与大规模的用户接入提供高速与保证质量的服务。

4. 请参考本章对WPAN技术的描述,举出 5 个应用无线个人区域网络技术的例子。

答:家庭网络、安全监控、汽车自动化、消费类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医用设备控制、工业控制、无线定位。

5.. 请参考本章对于Internet 核心交换、边缘部分划分方法的描述,举出身边 5 种端系统设备。

答:PDA、智能手机、智能家电、无线传感器节点、RFID 节点、视频监控设备。

7. 长度8B与536B的应用层数据通过传输层时加上了20B的TCP报头, 通过网络层时加上60B 的IP 分组头,通过数据链路层时加上了18B 的Ethernet 帧头和帧尾。

分别计算两种情况下的数据传输效率。

(知识点在:P33)解:长度为8B的应用层数据的数据传输效率:8/(8+20+60+18) ×100%=8/106×100%=7.55%长度为536B的应用层数据的数据传输效率:536/(536+20+60+18) ×100%=536/634×100%=84.54%8. 计算发送延时与传播延时。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2013918)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2013918)
计算机网络
授课教师:袁凌云 Email:yuan_ling_yun@ 2013年9月-2014年1月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计算机网络(第 3 版)
吴功宜 编著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同步练习》,吴功宜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中文版)》,Andrew S.Tanenbaum 著,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 社。 《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电子工 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James F.Kurise Keith W.Ross著,陈鸣译,机械工 业出版社。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网络与因特网
网络 结点 互联网(网络的网络)
链路
(a)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b)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 连接在一起。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主机
因特网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Internet核心交换部分与边缘部分的抽象方法
Internet 端系统:服务器端
端系统:服务器端 端系统:服务器端
从三个角度理解:
(1)广义的角度 (2)资源共享的角度 (3)用户透明的角度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1.2 因特网概述



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 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称为主机 (host)。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对等连接方式的特点


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 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 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例如主机 C 请求 D 的服务时,C 是客户, D 是服务器。但如果 C 又同时向 F提供 服务,那么 C 又同时起着服务器的作用。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

--------------
(N)实体
(N)服务: 在(N)协议的控制下,(N)层通过(N)实体的工作,可以 向上一层即(N+1)层提供服务.这种服务称为(N)服务.
开放系统A (N+1)层
(N)服务 (N+1)实体 (N)实体 (N)连接 (N)用户
(N)层 (N-1)层
交换原语
(N-1)实体
(N)服务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的: (1)(N)实体自己提供的某些功能; (2) (N-1) (2)从(N-1)层及其以下各层以及本地环境得 到的服务; (3)通过与处在另一开放系统中的对等(N)实 体的通信而得到的服务.
(N)SAP (N)CEP (N)连接
二 数据单元
在用户数据传送的过程中,有两种控制信息 存在:一种用于控制对等(N)层之间的信息传送; 另一种用于控制相邻层之间的信息传送.
当用户数据从发送端的应用层传向物理层时,要带上各层的对等层控制信息; 当其从接送端的物理层传向应用层时,各层要将其对接的同等层附加的控制信息取 走. 用户信息在相邻层间传送时,由相邻层控制信息控制,这些控制信息不参加传 送,也不出现在用户信息中,它们只是局部有效.
OSI环境
网络环境 3 2 1 节点 数据通信网 网络环境 3 2 1 节点
APA 7 6 5 4 3 2 1
AP数据 AP数据 数据单元 数据单元 数据单元
APB 7 6 5 4 3 2 1
数据单元 数据单元 比特流 物理媒体
报文 分组 帧
应用进程APA要在OSI中经过复杂的处理过程才能送到对方的应用进程 APB,但这些复杂过程对用户来说都被屏蔽掉了,应用进程APA的数据 好像直接传递给了应用进程APB。同理,OSI环境中两个同样的层次之间, 也好像可将数据(服务单元)直接传送给对方。

2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2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上无结构的比特流的传输规则。在物理层传送的数据单位
是比特。
涉及到通信在信道上传输的原始比特流。设计上必须保证一
方发出二进制“1”时,另一方收到的也是“1”而不是“0”。
这里的典型问题是用多少伏特电压表示“1”,多少伏特电压 表示“0”;一个比特持续多少微秒;传输是否在两个方向上 同时进行;最初的物理连接如何建立和完成通信后连接如何 终止;网络接插件有多少针以及各针的用途。这里的设计主
信接口允许数据在设备之间交换。
(4)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设置了电子工业标准,IEEE分成一些标准组织(或工作组),每个工作 组负责标准的一个领域,工作组802设置了网络设备和如何彼此通信的标准。 (5)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ISO开发了开放系统(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网络结构模型, 模型定义了用于网络结构的七个数据处理层。网络结构是在发送设备和接收 设备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组织方案。
tcp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运输层网络层服务器接受连接建立请求应用层应用层因特网客户客户服务器服务器以后就逐级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使用tcpip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运输层网络层应用层计算机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运输层网络层应用层计算机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运输层网络层应用层计算机
1.5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并记为OSI/RM,有时简称为 OSI。我国相应的国家标
准是GB 9398。
开放:其含义为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单元测试 附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单元测试  附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单元测试一、判断1、TCP/IP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网络通信协议。

()2、在OSI模型中,每一层真正的功能是向下一层提供服务。

()3、数据链路层传输的数据单位是报文。

()4、TCP/IP完全符合OSI标准。

()5、分层是每一层的功能应非常明确,层数越多越好。

()6、OSI的最高层是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服务。

()7、物理层直接与传输介质相链接。

()8、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与最终用户的接口。

()9、TCP/IP只包含TCP和IP两个协议。

10、国际标准化组织OSI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ISO。

()11、CRC码主要用于数据链路层控制协议中。

()二、单选1、HDLC是()。

A.面向字符型的同步协议B.异步协议C.面向字节的技术同步协议D.面向比特型的同步协议2、Internet采用的信息协议是()A.FTP B.SPX/IPX C.TCP/IP D.WWW3、以下协议中不属于TCP/IP的网络层的协议是() A.ICMP B.ARP C.PPP D.RARP4、在TCP/IP协议簇中,负责将计算机的互联网地址变换为物理地址的协议是()。

A.ICMPB.ARPC.PPPD.RARP5、在OSI的模型中,能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联功能的是()A.物理层B.网络层C.数据连接层D.传输层6、在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中,把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帧的层次是()。

A.网络层B.数据连接层C.传输层D.分组层7、在OSI模型中,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的特性层次是()。

A.网络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D.传输层8、TCP通信建立在面向连接的基础上,TCP连接的建立采用()次握手的过程。

A.1B.2C.3D.49、OSI参考模型中,()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端服务。

A.网络层B.传输层C.会话层D.表示层10、下列层次中,属于资源子网的有() A.网络层 B.数据链路层 C.表示层 D.IP层11、关于OSI参考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计算机网络吴功宜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第章

计算机网络吴功宜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第章

计算机网络-清华版_吴功宜(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第1-4章)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P421.请参考本章对现代Internet结构的描述,解释“三网融合”发展的技术背景。

答:基于Web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以及基于对等结构的P2P网络、3G/4G与移动Internet的应用,使得Internet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

“三网融合”实质上是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与电视传输网技术的融合、业务的融合。

2.请参考本章对Internet应用技术发展的描述,解释“物联网”发展技术背景。

答:物联网是在Internet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射频标签、无线传感与光学传感等感知技术自动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构建覆盖世界上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信息系统,促进了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融合。

3.请参考本章对于城域网技术特点的描述,解释“宽带城域网”发展技术背景。

答:宽带城域网是以IP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网、电信网的三网融合,形成覆盖城市区域的网络通信平台,以语音、数据、图像、视频传输与大规模的用户接入提供高速与保证质量的服务。

4.请参考本章对WPAN技术的描述,举出5个应用无线个人区域网络技术的例子。

答:家庭网络、安全监控、汽车自动化、消费类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医用设备控制、工业控制、无线定位。

5..请参考本章对于Internet核心交换、边缘部分划分方法的描述,举出身边5种端系统设备。

答:PDA、智能手机、智能家电、无线传感器节点、RFID节点、视频监控设备。

7.长度8B与536B的应用层数据通过传输层时加上了20B的TCP报头,通过网络层时加上60B的IP分组头,通过数据链路层时加上了18B的Ethernet帧头和帧尾。

分别计算两种情况下的数据传输效率。

(知识点在:P33)解:长度为8B的应用层数据的数据传输效率:8/(8+20+60+18)×100%=8/106×100%=7.55%长度为536B的应用层数据的数据传输效率:536/(536+20+60+18)×100%=536/634×100%=84.54%8.计算发送延时与传播延时。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ppt课件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ppt课件
23
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4
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在图1-1中,虚线框外的部分称为资源子网。资源子网中包括 拥有资源的用户主机和请求资源的用户终端,它们都是端节点。 虚线框内的部分叫作通信子网,其任务是在端节点之间传送由信 息组成的报文,主要由转发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25
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在图1-1中,按照ARPA网络的术语 把转发节点统称为接口信 息处理机(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 IMP)0 IMP是一种专 用于通 信的计算机,有些IMP之间直接相连,有些IMP之间必须 经过其他IMP才能相连。当IMP收到一个报文后要根据报文的目 标地址决定把该报文提交给与它相连的主机还是转发到下一个 IMP,这种通信方式叫作存储-转发通信。在广域网中的通信一般都 采用这种方式。
22
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元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网络节点和通信 链路。网络节点又分为端节点和转发节点。端节点指信源和信宿 节点,例如用户主机和用户终端;转发节点指网络通信过程 中控 制和转发信息的节点,例如交换机、集线器、接口信息处理机等 。通信链路是指传输信息的信道,可以是电话线、同轴电缆、无 线电线路、卫星线路、微波中继线路和光纤缆线等。网络节点通 过通信链路连接成的计算机网络如图1-1所示。
规则结构:总线型 规则结构:总线型、
、星型 和环型 星型和 环型
分布式数据处理办 LAN互联,综合声音
公自动化
、视频 和数据业务
不规则的网状结构 远程数据传输
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使用方式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为校园网(Campus Network)和企业网(Enterprise Network),前者用于学校内部的教 学科研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后者用于企业管理和办公自动化。 — 个校园网或企业网可以由内联网(Intranet)和外联网(Extranet)组 成。内联网是采用Internet 技术(TCP/IP协议和B/S结构)建立的校 园网或企业网,用防火墙限制与外部的信息交换,以确保内部的 信息安全。外联网是校园网或企业网的一部分,通过Internet±的 安全通道与内部网进行通信。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PPT课件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PPT课件



的共同规则、标准或约定

2021/5/21
3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
一、 网
在网络的实际应用中,计算机系统与

计算机系统之间许多的互连、互通、互操
体 作过程,一般都不能只依靠一种协议,而
系 需要执行许多种协议才能完成。全部网络
结 协议以层次化的结构形式所构成的集合,

就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2021/5/21
1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第一节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概念 第二节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内容 第三节 网络安全的协议与标准 第四节 网络安全的评估
2021/5/21
2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一、 网
网络协议(protocol)


为进行网络中的信息交换而建立
表2.2 OSI安全体系结构中安全服务按网络层次的配置
2021/5/21
16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一、


2.OSI安全体系结构的安全机制

按照OSI安全体系结构,为了提供以上所列6大类安全
统 互
服务,采用下列 8大类安全机制来实现:

安 全
加密机制、
数据签名机制、 公证机制、

数据完整性机制、交换鉴别机制、 业务流填充机制、

大类安全机制和相应的OSI安全管理,并
全 体
且尽可能地将上述安全服务配置于开放系

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7层结构的


相应层之中。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2.2 例题分析【例题2-1】在OSI参考模型中,当相邻高层的实体把——传到低层实体后,被低层实体视为______。

A.IDU,PDUB.PDU,IDUC.IDU,SDUD.PDU,SDU【例题2-2】在ISO的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第(1)______;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连接的层是(2)______;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____;传输层提供(4)_____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____。

(1)A.1、2、3层B.2、3、4层C.3、4、5层 D.4、5、6层(2)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会话层D.传输层(3)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4) A.主机进程之间B.网络之间C.数据链路之间D.物理线路之间(5)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例题2-3】TCP/IP参考模型是Internet采用的协议标准,是一个协议系列,由多个处在不同层次的协议共同组成,用于将各种计算机和设备组成实际的计算机网络。

TCP/IP参考模型分成四个层次:分别是主机—网络络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与应用层。

(1)______属于互联网络层的低层协议,主要用于完成IP地址向物理地址的转换:(2)________主要用于完成物理地址向IP地址的转换,多用在无盘工作站启动时利用物理地址解析出对应的IP地址;(3)________是与IP协议同层的协议,更确切的说是工作在IP协议之上,但又不属于传输层的协议,可用于Internet上的路由器报告差错或提供有关意外情况的信息;(4)________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在协议使用中存在着建立连接、传输数据、释放连接的过程;(5)_________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采用这种协议时,每一个数捃包都必须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特别适合于突发性短信息的传输。

A. RARPB. ICMPC. ARPD. IGMPA. RARPB. ARPC.DNSD.BOOTPA. IGMPB. ICMPC. DHCPD. SMTPA. SNMPB. HTTPC. TCPD. UDPA. HTTPB. FTPC. TCPD. UDP【例题2-4】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有确认服务与无确认服务,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在下列情况中,请说明哪些可能是有确认服务或无确认服务?哪些可?哪些两者皆不可?(1)建立连接(2)数据传输(3)释放连接2.3基础习题一、填空题1.在计算机网络中,_____和______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 吴功宜(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第1-4章)

计算机网络 吴功宜(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第1-4章)

计算机网络-清华版_吴功宜(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第1-4章)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P421.请参考本章对现代Internet结构的描述,解释“三网融合”发展的技术背景。

答:基于Web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以及基于对等结构的P2P网络、3G/4G与移动Internet的应用,使得Internet 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

“三网融合”实质上是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与电视传输网技术的融合、业务的融合。

2.请参考本章对Internet应用技术发展的描述,解释“物联网”发展技术背景。

答:物联网是在Internet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射频标签、无线传感与光学传感等感知技术自动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构建覆盖世界上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信息系统,促进了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融合。

3.请参考本章对于城域网技术特点的描述,解释“宽带城域网”发展技术背景。

答:宽带城域网是以IP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网、电信网的三网融合,形成覆盖城市区域的网络通信平台,以语音、数据、图像、视频传输与大规模的用户接入提供高速与保证质量的服务。

4.请参考本章对WPAN技术的描述,举出5个应用无线个人区域网络技术的例子。

答:家庭网络、安全监控、汽车自动化、消费类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医用设备控制、工业控制、无线定位。

5..请参考本章对于Internet核心交换、边缘部分划分方法的描述,举出身边5种端系统设备。

答:PDA、智能手机、智能家电、无线传感器节点、RFID节点、视频监控设备。

7.长度8B与536B的应用层数据通过传输层时加上了20B的TCP报头,通过网络层时加上60B的IP分组头,通过数据链路层时加上了18B的Ethernet帧头和帧尾。

分别计算两种情况下的数据传输效率。

(知识点在:P33)解:长度为8B的应用层数据的数据传输效率:8/(8+20+60+18)×100%=8/106×100%=7.55%长度为536B的应用层数据的数据传输效率:536/(536+20+60+18)×100%=536/634×100%=84.54%8.计算发送延时与传播延时。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体系结构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体系结构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体系结构
2.1 2.2 2.3 2.4 计算机网络概念 因特网体系结构 OSI/RM与TCP/IP的关系 TCP/IP协议簇
Page 1
2.1 计算机网络概念
2.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结合,产生了计算机 网络。 • 计算机网络: 利用通信介质和通信设备连接起来的, 通过网络协议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的集 合。 •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为了共享远程计算资源,将终端通过 通信线路与远程计算机相连,构成了面向终端的计算 机网络。 20世纪60年代末(1969),ARPANET标志着计算机 网络的出现。 Page 2
Page 6
分布距离 10米 100米 1公里 10公里 100公里
位于同一 房间 建筑物 校园 城市
网络分类 个域网(PAN) 局域网(LAN) 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速度(bps) 4M-2G 4M-2G 4M-2G 50K-100M
国家 洲际
广域网(WAN) 广域网(WAN)
9.6K-45M 9.6K-45M
设备 A 7 6 5 4 3 2 1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端到端协议 设备 B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中间结点 图 2-4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中间结点
IS O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Page 25
Page 28
2.1.4 局域网技术
• PC的发展和普及促进了局域网的形成。 • 局域网的特点:覆盖范围较小;数据传输速率 较高;误码率低;一般为一个单位所独有。 • 以太网(Ethernet)是当前占主导地位的分组交 换局域网技术,是由Xerox公司在20世纪70年 代早期提出的。 1978年,Xerox公司,Intel公 司和DEC公司将以太网技术进行了标准化。 • 此外,IEEE 802组织发布了一个与以太网标准 类似且兼容的IEEE 802.3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段标 第2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段标 第2章

⑶ IP协议的主要功能
IP协议主要承担了在网际进行数据报无连接的传送、数据报寻址和差错控 制,向上层提供IP数据报和IP地址,并以此统一各种网络的差异性(不同的网 络其帧结构不同)。
第二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传输控制协议(TCP)
传输控制协议TCP属于TCP/IP协议群中的传输层,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子协 议,在该协议上准备发送数据时,通信节点之间必须建立起一个连接,才能提供 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TCP协议位于IP协议的上层,通过提供校验和、流控制及 序列信息弥补IP协议可靠性上的缺陷。 ⑴ TCP报文结构
⑴ 在发送方主机上,应用层将数据流传递给传输层; ⑵ 传输层将接收到的数据流分解成以若干字节为一组的TCP段,并在每一段上增加 一个带序号的的TCP报头,传递给IP层; ⑶ 在IP层将TCP段作为数据部分,再增加一个含有发送方和接收方IP地址的包头组 成分组或包,同时还要明确接收方的物理地址及到达目的主机路径,将此数据包和 物理地址传递给数据链路层; ⑷ 数据链路层将IP分组作为数据部分并加上帧报头组成一个“帧”,交由物理层接 收主机或IP网间路由器; ⑸ 在目的主机处,数据链路层将帧去掉帧头,将IP分组交给IP层; ⑹ IP层检查IP包头,如果包头中校验和与计算出来的不一致,则丢弃此报文分组, 如果检验和与计算出来的一致,则去掉IP报头,将TCP段传送到TCP层; ⑺ TCP层检查序号,确认是否为正确的TCP段; ⑻ TCP层计算TCP报头和数据校验和,如果计算出来的校验和与报头的校验和不符 合,则丢弃此TCP段,如果检验和正确,则去掉TCP包头,并将真正的数据传递给 应用层,同时发出“确认收到”的信息; ⑼ 在接收方主机上的应用层收到一个数据流正好与发送方所发送的数据流完全一样。
应用层 与用户进程的接口,即相当于做什么? 表示层 数据格式的转换,即相当于对方看起来像什么? 会话层 会话的管理与数据传输的同步,即相当于该谁讲话和从何处讲? 传输层 从端到端经网络透明地传输报文,即相当于对方在何处?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OSI参考模型(计算机网络课件)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OSI参考模型(计算机网络课件)
OSI参考模型
1.协议的主要目的是将异构系统互联与 互通
2.每一层都具有独立性,具有独立功能
3.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上 层提供服务。
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
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
7.应用层 6.表示层
物理层 定义了通信网络之间物理链路的电气或机械特性
5.会话层 4.传输层
负责将0、1的比特流与电压(高电平、低电平)或光等传 输方式之间的互换,实现的是按位(bit)传输。
2.数据链路层 1.物理层
主机A
主机B
OSI参考模型
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
7.应用层 6.表示层
表示层
关心的是所传输的数据的表现方式,它的语法 和语义。
5.会话层 4.传输层 3.网络层
表示层提供一个可供应用层选择的服务的集合,使得应用
层可以根据这些服务功能解释数据的含义,它如同应用程序和
路由器C
OSI参考模型分层原则
7.应用层 6.表示层 5.会话层 4.传输层 3.网络层 2.数据链路层 1.物理层
OSI参考模型
协议的主要目的是将异构系统互联与互通
A公司
使用统一的通信模型 方可进行互相通信
B公司
C公司
OSI参考模型分层原则
7.应用层 6.表示层 5.会话层 4.传输层 3.网络层 2.数据链路层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主机A
主机B
1.物理层
OSI参考模型
网路层负责选择一条路径将数据传送到目的端
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
7.应用层 6.表示层
传输层
在两个节点之间通信链路已建立的基础上,实现 节点间端到端的传输。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为了大家可以系统地进行计算机三级考试的复习,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欢迎学习!第二章网络技术基础本单元概览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三、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

四、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五、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六、无线网络的应用与研究。

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

奠定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

第三阶段:各种广域网、局域网和公用分组交换网络的发展,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标准化。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开放系统参考模型(OSI)。

第四阶段:Internet、高速通信网络、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1)由一台中央主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大量的地理上分散的终端,构成面向终端的通信网络,终端分时访问中心计算机的资源,中心计算机将处理结果返回终端。

(2)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系统互连的系统,开创了“计算机——计算机”通信时代,这样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就可以通过通信线路,彼此之间交换数据、传递信息。

(3)ARPANET的发展以及OSI的制定,使各种不同的网络互联、互相通信变为现实,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的计算机资源共享。

Internet是覆盖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用户可以利用Internet实现全球范围的信息传输、信息查询、电子邮件、语音与图像通信服务等功能。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三阶段,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网络,导致网络之间的通信困难。

迫切需要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和统一的网络协议。

ISO制定了OSI参考模型,作为国际认可的标准模型。

TCP/IP协议以及体系结构早于OSI参考模型,因此TCP/IP协议与体系结构也是业内公认的标准。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二章
协议数据单元的组成
协议数据单元通常由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两部分组成,控制信息用 于描述协议属性和控制传输过程,数据信息则是实际传输的数据内 容。
协议数据单元的作用
协议数据单元在网络中传输时,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同 时能够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03
数据传输技术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按传输介质分类:有 线网和无线网。
按拓扑结构分类:总 线型、星型、环型、 树型和网状型。
02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网络体系结构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定义
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中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它规定了网络中的 通信规则和协议标准。
网络体系结构的作用
网络体系结构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提供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使得 不同设备之间能够相互通信。
入侵检测与防御
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发现 异常行为或攻击行为,及时报警并采 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OSI参考模型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
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协议,各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进 行通信,实现了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TCP/IP模型
01 02
TCP/IP模型定义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模型是 一个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模型,是目前互联网中最常用的协 议簇。
网络服务器及其作用
文件服务器
提供文件存储和管理服 务,支持用户在网络上
共享和访问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1 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几个概念

本节详细介绍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这 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同时,对网络实 体、接口和服务、服务和协议的关系 进行必要的描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1.1

网络协议
协议 实现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各实体之 间经常要进行各种通信和对话。如果没有统一的 约定,就好比一个城市没有交通规则一样。 人们常把国际互连网络叫做信息高速公路,要想 在上面实现共享资源、交换信息,必须遵循一些 事先制定好的规则标准,这就是协议。 协议就是计算机网络中实体之间有关通信规则 约定的集合。
他们要退货
尊敬的John: 由于...方面 的原因 我们希望 退货
公司之间的 正规书信
尊敬的John: 由于...方面 的原因 我们希望 退货
FAX#... 尊敬的John: 由于...方面 的原因 我们希望 退货 利用信函、 传真等传 递的公文
FAX#... 尊敬的John: 由于...方面 的原因 我们希望 退货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协议有三个要素,即: 语义(Semantics):“讲什么”;控制信息的 内容,需要做出的动作及响应; 语法(Syntax): “怎么讲”;数据与控制 信息的格式、数据编码等;
时序(Timing): 序和速度匹配。
“序速控”;事件先后顺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1.3
其他相关概念
1、系统:网络中有自治能力的计 算机或交换设备,从拓扑学的角 度,我们往往也把它叫做网络结 点或简称结点。图中每一个垂直 列表示一个开放系统。 实体:开放系统中,能够发送和接 收信息的软件(如进程)和硬件 (如智能I/O芯片),称为实体。 每层由多个实体组成。实体是系统 中的活动元素。一个子系统可以 包含一个或多个实体。位于不同 系统中的同一层次的实体叫做对 等实体。 协议就是计算机网络中对等实体之 间有关通信规则约定的集合。
• 指示(Indication):表示某实体被通知有事件发生;
• 响应(Response):表示某实体对事件做出响应;
• 确认(Confirm):表示对发回响应的确认。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以打电话为例说明服务原语:
甲和乙位于高层,是服务的使用者;电话 机位于低层,是服务的提供者,为打电话的人 提供上述四个服务原语。首先,甲在自己的电 话机上拨乙的电话号码,发出“请求”;乙的 电话机响铃,“指示”给乙有电话打进来;乙 拿起电话,作为“响应”;甲的电话由振铃音 变为通话音,甲就收到了可以通话的“确认”。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2.2
物理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通信结点之间的物理 连接,在物理传输介质上传输非结构化的“0”和 “1”二进制比特流。
物理层并不是指物理传输介质,它是介于数据链 路层和物理传输介质之间的一层,是OSI参考模型 的最底层,起着数据链路层到物理传输介质之间的 逻辑接口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ຫໍສະໝຸດ 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7、访问点: 服务的使用者和提供者通过服务访问点直接联 系。所谓服务访问点SAP(Service Access Point) 是指相邻两层实体之间通过接口调用服务或提供 服务的联系点。 8、协议数据单元(PDU) 对等实体之间通过协议传送的数据单元。 9、 接口数据单元(IDU) 相邻层次间通过接口传递的数据单元,称为接 口数据单元;又称服务数据单元(SDU)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4、接口和服务
接口:相邻两层之间的边界,N层通过接口为(N+1) 层提供服务;换句话说,上层通过接口使用低层提 供的服务(调用);上层叫作服务的使用者,低层 叫作服务的提供者。服务的使用者和提供者通过服 务访问点(SAP)直接联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时序”的概念更好理解,因为甲拨了电话,乙的电话才会响,乙听到铃 声后才会考虑要不要接,这一系列事件的因果关系十分明确,不可能没有人拨乙 的电话而乙的电话会响,也不可能在电话铃没响的情况下,乙拿起电话却从话筒 里传出甲的声音。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1.2

协议分层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10、服务和协议 (Service and Protocol) 服务是同一开放系 统中相邻层之间的 操作,是由一系列服 务原语组成的,位 于层次接口的位置; 协议是不同开放系 统的对等实体间虚 拟通信所必须遵守 的规定。
图2-2 层次、协议、接口与服务等概念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OSI参考模型本身并不是网络体系结构。按照定义,网络体系 结构是网络层次结构和相关协议的集合,通过下面对OSI参考 模型各层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它并没有精确定义各层的 协议,没有讨论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界面, 只是描述了每一层的功能。但这并不妨碍ISO组织制定各层的 标准,只不过这些标准不属于OSI参考模型本身。
图2-1 协议层次实例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分层协议
普京 俄译法翻译 秘书
通讯线路
希拉克
法译俄翻译
秘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通信系统采用层次化的结构,有许多优点: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低层的实现 细节,可以真正做到各司其职。
•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其上层和 下层均不受影响。 •利于实现和维护,某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 会对其他层次产生影响。 •易于标准化。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5、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服务分为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就像打电话,有一个拨号、通话、 挂断的过程,即面向连接的服务提供者要建立连 接、维护连接和拆除连接,其优点为:可靠性高, 而且保证数据顺序传输。无连接的服务就像发电 报,发出后不能马上确认对方已收到,无连接的 服务不需要维持连接的额外开销,效率高但是可 靠性较低,也不能保证数据的传输顺序。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2 OSI参考模型

网络参考模型是为了规范和设计网络体系 结构提出的抽象模型,具有代表性的参考 模型有两个: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 型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2.1
OSI/RM参考模型简介
OSI/RM(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ule)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由国际 标准化组织ISO在80年代初提出来的。 当时,网络界出现了以IBM的SNA为代表的若干个 网络体系结构,这些体系结构的着眼点往往是各公司 内部的网络连接,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它们之间很 难互联起来。在这种情况下,ISO提出了OSI参考模型, 它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不同厂家的网络产品,只要 遵照这个参考模型,就可以实现互连、互操作和可移 植性,也就是说,任何遵循OSI标准的系统,只要物理 上连接起来,它们之间都可以互相通信。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协议栈(Protocol Stack)
协议是关于同一层次的对等实体之间的概念, 而协议栈是指特定系统中所有层次的协议的列表 3、网络体系结构(Network Architecture) 网络体系结构(Network Architecture)是 指层次结构与协议的集合。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协议和层次的概念,网络 体系结构就是把他们组织在一起的有机的整体。 由于有了网络体系结构的规范,网络开发人员就 可以根据协议设计每一层的软件程序或是硬件设 备。需要指出的是网络体系结构并不包括实现细 节和接口规范,这些都是各个计算机系统设计者 需要解决的问题。
接收进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 路层 物理层
网络层 数据链 路层 物理层 物理介质
路由器 主机B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图中的的点划线框部分是通信子网,它和网络硬件 的关系密切,而且通信手段是一个传一个的连接方 式;而从传输层开始向上,不再设计通信子网的细 节,只考虑最终通信者之间的端到端的通信问题, 这一点在介绍传输层的时候还要另加叙述。 该模型有下面几个特点: • 每个层次的对应实体之间都通过各自的协议通信 • 各个计算机系统都有相同的层次结构 • 不同系统的相应层次有相同的功能 • 同一系统的各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联系 • 相邻的两层之间,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同时上 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发送进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 路层 物理层 物理介质 路由器 主机A 通信子网 图2-3 OSI参考模型示意图 路由器 网络层 数据链 路层 物理层 应用层协议 表示层协议 会话层协议 会话层协议 网络层 数据链 路层 物理层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OSI参考模型具有七个层次框架,自底向上: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网络层(network layer)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会话层(session layer)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