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大全
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3)
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3)81.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规范用于具体事件或案件的活动,称为法的适用8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
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大会议。
83. 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不包括市场监督84.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行政机关不能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85. 行政行为法具有的两种属性之一是程序性86. 个人或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应判为向单位行贿罪87. 我国普遍刑事犯罪中危险性最大的一类犯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88. 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正本89. 公告在撰写时要求行文郑重、用语规范。
对公告中涉及国家、地区、机关要使用通用的规范名称;词语符合现代汉语的局面语言规范;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90. 在公告的总体结构中,有标题、正文、成文时间,没有主送单位91.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92. “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要依靠教育”这一观点符合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原理93. 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庸俗进化论94. 在自然界中,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95. 概念、判断、推理是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96. 16 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97. 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抽象的可能性9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99. 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重点考点笔记(辛苦整理)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考点笔记法律常识只能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检查外,除此外,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对公民的信件进行拆检。
根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68的规定,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宪法第111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行政公署是省或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置的派出机关。
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中,在爱国统一战线中新增加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其它三项均是以前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社会阶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相抵触的行政法规:有权撤销,无权改。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与根本任务,其内容带有根本性,这是宪法规范最核心的特点。
宪法第9条规定,除矿藏和水流外,其它也可属于集体所有。
基层政权组织是乡、镇。
中国没有地方自治组织。
国务院副总理是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大决定的。
中央军委副主席是根据中央军委主席的提名,由全国人大来决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是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来任免。
行政给付又称行政物质帮助,它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等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给付的主要形式:1.抚恤金。
一般包括对特定牺牲、病故人员的家属的抚恤金、残疾抚恤金以及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生活补助费、退伍军人安置费等。
2.特定人员离退休金。
这里指由民政部门管理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离休金或退休金和有关补贴。
3.社会救济、福利金。
这里包括农村社会救济,城镇社会救济,精简退职老弱病残职工救济以及对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的经费资助。
4.自然灾害救济金及救济物资。
这里包括生活救济费和救济物资、安置抢救转移费及物资援助等。
5.社会养老保险金等行政确认的形式主要有:确定,认可,证明,登记,批准,鉴定,行政鉴定。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
1.热带 个季节? 2个2.亚 耕 积 国家 :3.“ 儿” 哪个 ?哥4. 称为“ 国” 系 哪 系?椭圆 系5.妙应 建 (公 1271 ), 当时哪国 工艺家哥 建?6.妙应 须 , 竖 轮, 谓 :“ ”7. 哪 标 , 国现。
妙应8.称为“数学 ” 科学家 :9.“ 涛笺”产 哪个 ?10.产 : 球11. 学 研究 么 科学?12. 哪项 学 研究对 ? 气13. 学家 空 区 划 个 ? 88个14.领 积居 界 国家 : 罗 、 国、加 、 国15.加 领 积 界 ? 216. 国 东边 龙江 哪 个 ? 绥17. 国资产阶级 发 时间: 1789 7 1418. 临江 风 时,吴 哪 戏?《 江》19.吴 ? 归钟20. 产 储 界 矿产 : 黄 、 刚21. :22. 积约 个 积 :1/323. 产 国家 : 亚24. 热带 动 : 马、长颈25. : 罗26. 气 :热带 气27. 处 : 东28. 关 种 叙 , : 称为 故乡29. 从 运 ,发 : 16 纪30.岛屿数 哪个 ?31. 马 哪个国家 ?苏32.“杀龟 会” “龟” : 吴 桂33.吴 桂 清 哪 独 ?34. 阳 球 远?35. 阳 温 约 ?600036. 内层温 约为 ?100 摄37. 阳 气 层? 别为?3层; 内 别为: 层、 球层光球层38. 阳系 卫 : 卫39. 阳 均 ?1.4克40.《 运 论》论证 么? 球绕 阳转41. 阳 说 谁 ? 哥 ,( 兰 , 学家)42. 阳, 哪 颗 们 ? 邻43. 阳系九 别为: 、 、 球 、 、 、 、、44. 球内 温 高 ?4000摄45. , 阳 :46.来 阳 : 风47. 称为 阳 国 谁?48. 与 国时 ,谁 建 、 、 、 ?49. 高窟 东 ,距 约25公 , 窟开凿 鸣 东 断 ,建 : 东50. 么 ?51. 灭吴,结 国时 局 : 28052. 兰( 欧) : ; : ;官 语 :%);国 : ; 誉为“风车 国”; 势95%兰语( 语 95, 兰总 对 蚀,1229 , 兰 发 界 为类 供动 风车; 5 个 为“风车 ”; 看风车 ;53. 时 为哪两种? 时 旧 时 ; 与旧 别: 别54. 类 现与劳动 关, 类 ( 口 ) 工具 :55.“书圣” :《兰 》56.1845 发 个 气轮 工 师 :罗 ·汤 ( 国, 没实际 ); 气轮 发 ,苏格兰 邓 ( 请专 ,并建 界 家轮 厂,开 产 胶轮 ); 国 ·· 许 爱气 胶轮可华· 许 两许 公 1892 发 种(轰动 界)? • 纳• •57. 谁发58. 架实 机 发 为: 戈 · 诺维 · 科 ( 国), 界飞机设计师 空 创 , 设计 界机。
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4)
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4)121. 颁发营业执照属于义务性行政处理决定。
122. 行政复议是特定行政的活动。
123. 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本原问题的哲学派别是辩证唯物主义124.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
”这个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25. 把“否定之否定”称作“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是循环论的观点126.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127. 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2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129. 国家公务员必须遵守的纪律按性质可以分为四类,即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社会公德130. 行政反馈是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机制131. 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表现在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改革国家的政治体制132.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光荣义务是依法纳税、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133. 申请复议的条件包括有明确的被申请人,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属于申请复议范围、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相对人。
134. 行政执法的失效方式包括撤销、废止、变更135. 行政诉讼具有不同于其他诉讼活动的特殊原则,这些原则是不适用调解原则、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136. 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的区别有审理对象不同、期限不同、审理的法院不一定相同、提起理由不同等。
137. 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复议中的第三人138. 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如下证明意见:被告人无罪、被告人罪轻、被告人应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139. 法作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其作用具体体现为引导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140.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41. 民事诉讼适用回避的对象包括审判员和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142. 下列原则中,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养老育幼、互济互助原则、互谅互让、团结和睦原则属于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2012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笔记
公共基础笔记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主要分为两种情形:(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和区别。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
另一方面,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范围内,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谬误也可能转化为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又是相对的。
(2)失败和错误为正确的认识、为成功准备条件。
19、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一种意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
客观性是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的根本条件,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是惟一的,真理多元性以认识的多元性取代真理的一元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质上否认了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可能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20、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1)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绝对的。
21、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
真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2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23、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汇总(打印版)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汇总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
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是我国举行的一次涉及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全国性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根据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每个考生考试对象、时间、地点均不同,一般为在不同省会城市举行的笔试。
考试内容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主要测试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包括:•人文科学:文献史学、哲学、文学、艺术、历史、民族学、语言学、体育学等;•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天文学、生态学等;•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统计学等。
知识要点1. 文学文学是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文学中,主要需要考生掌握的内容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风格及其代表作;•唐代的诗歌、散文及跋文;•《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情节及意义;•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戏曲的分类及重要代表作。
2. 历史历史是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必考的科目之一。
在历史中,需要考生掌握的内容有:•秦汉初史;•唐宋时期的变革;•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及重要事件;•现代汉字的演变及使用。
3.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需要考生掌握的科目之一。
在社会科学中,需要考生掌握的内容有:•政治文化的发展与历史;•环境保护的意义及策略;•《中国人权历程》的出版与社会反响;•中国留学生对海外留学的看法;•中国养老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4. 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的必考科目之一。
在自然科学中,需要考生掌握的内容有:•物理学:儒勒·发生器宣誓、电磁学、量子力学;•化学:元素周期表、杜拉克法则、氧化还原反应;•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和动物细胞、生物进化;•地理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实验;•天文学:宇宙起源、太阳系、星际云。
总结以上是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的整理总结,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也希望广大考生能够认真备考,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11)
201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11)201. 市场经济的平等性体现在竞争主体能够平等地取得生产要素;竞争主体能机会均等地进入市场,并进行自主决策和经营;竞争主体能平等地承担税赋和其他方面的负担;竞争主体在法律和经济往来中处于平等地位202.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购买、货币供应量、转移支付203. 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运动,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如何实现的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204.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企业205. 公务员定期增资的途径有:晋升职务、晋升级别、增加工龄、工资标准提高206. 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为做出原处理决定的机关、同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行政监察机关207. 国家公务员的工资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地区津贴;岗位津贴构成。
208. 下列情形下,公务员不得辞职涉及重要机密不满解密期;正在接受审查;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未满五年209. 政务公开是公开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职能、职责;公开工作纪律;公开办事规则、程序、时限和结果;用人、财务和分配公开210. 传统经验决策的特点是过程简单、随意性大211. 法的规范作用是指引作用和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212. 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同时产生,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同时消灭213. 法的适用具有以下特点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专有活动、是运用国家强制力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它必须严格限制在其职权范围内,并具严格遵守法定程序214. 可以行使国家元首职权,对外代表国家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215. 可以成为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有法律允许的生产资料、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林木、文物、图书等216. 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滥用国家权力217. 行政法律关系、行政诉讼法律关系、行政程序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
2012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完全版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精华总结
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总结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2012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31、村委会是群众选举产生的群众性的自治组织,不属于行政机关。
32、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33、《兵车行》作者是唐代的杜甫
34、《六国论》作者是北宋苏洵
35、价格机制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节机制,其中价格形成机制是其核心内容
36、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37、征缴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原则是促进社会公平。
38、第一个提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民族定义的是斯大林。
39、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史记》
40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要参照规章。
41、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核通过了《公务员法》,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其中地方性法规不能吊销企业的营业执照,人身自由罚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法规和规章不能设定。
47、行政处罚的方式:罚缴分离:当事人应自收到处罚决定书15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
当场收缴:执法人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之日起2日内交到行政机关。
48、行政许可的期限:一般为20日(如有特殊,可延长10日);如果需要多部门共同办理,需要45日(特殊情况,可延长10日)。
42、公务员调出国家行政机关后,公务员身份不予保留。
43、《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44、《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是宋代苏轼
45、行政主体的职能:优先权(获得社会协助权、现行处置权)、受益权(指在进行行政行为时,给予条件,比如办公楼等)
46、行政处罚的种类:申诫罚(主要是警告,主要是书面的);财产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行为罚(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人身自由罚(行政拘留)。
2012公基考试精髓
2012江苏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1.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 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 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 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 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 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 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 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臵起基础性作用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臵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012年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3、法的渊源: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重要渊源,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还有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国际条约、国际惯例4、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和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法律关系(法律监督)的要素都是:主体、内容和客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一定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义务法律关系的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法律监督的主体: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法律监督的内容:对有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法律监督的客体:立法、司法和执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所进行的公务活动。
5、行为能力分: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6、违法分为: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和违宪行为。
7、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所进行的监督。
行政监督:指国家行政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存在的法律监督,内部设立专门的机关监督司法监督: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实施的监督。
8、宪法的特征: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内容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效力上)要求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程序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9、决定国家行政的因素: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社会的精神文明历史上先后四个不同的性质的国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10、政体分为:君主制政体和共和制政体。
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1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12、人民代表大会主要体现: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和反应民意的主要渠道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途径是政府权威合法化的源泉是实现国家整合的有效组织形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1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4、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 共 基 础 知 识(2012)
1.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 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 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 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 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 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 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 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012年公务员招考最新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来源:蓝天飞扬的日志1.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 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 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 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 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 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 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 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012江苏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经典总结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 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9、意识的本质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10、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和作用,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
系统论扬弃了先分析后综合的传统科学方法,开拓了从整体出发,从事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新方法。
它要求人们综合地、系统地考察事物,并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向整体的最优化方向发展。
系统论运用和证明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有力地驳斥了孤立、片面地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
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
12、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原因在于:(1)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对立的联系,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个联系,是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联系。
(2)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已运动和自我发展。
(3)对立统一学说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之中。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可知论和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进了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阐明了认识的本质,解决了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从而消除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实现了认识论的根本性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消除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所造成的认识脱离社会实践的消极直观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过程,阐明了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消除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僵死不变的形而上学缺陷;由于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的引入对历史发展和历史意识问题作出了唯物和辩证法的解释,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5、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它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最为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和调整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
(3)科学实验:1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认识的辩证发展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是来自客体的各种刺激和主体的感知系统的相互作用的产物。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1)必须把理发认识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2)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3)要将理论、计划、办法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然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
在认识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
18、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主要分为两种情形:(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和区别。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
另一方面,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范围内,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谬误也可能转化为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又是相对的。
(2)失败和错误为正确的认识、为成功准备条件。
19、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一种意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
客观性是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的根本条件,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是惟一的,真理多元性以认识的多元性取代真理的一元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质上否认了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可能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20、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1)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绝对的。
21、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
真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2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23、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3)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24、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社会意识的构成可分为:按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按社会意识的结构划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还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阶级心理是阶级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群体心理,民族心理也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群体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们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类是各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本身没有阶级性,可为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阶级服务。
2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生产力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和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体现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两个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