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必修1 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学生互动: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分享各自的观点,总结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3.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一些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成以下练习题。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同桌或老师讨论。”
2.教学过程:
-引入阶段: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朝的疆域图、秦始皇的画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阶段: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历史意义。
-讨论阶段:组织学生就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缺点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论。
-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掌握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过程及意义,理解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掌握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主要内容,了解其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
3.掌握秦朝法律、货币、度量衡、文字等统一措施,了解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5.请学生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现行政治制度,谈谈自己的看法,字数在400字左右。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要高,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表现、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

泰兴市经纬学校二〇一五年春学期高一历史教学案2范围:必修一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班级学号姓名教学目标1.了解秦的统一。

2.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中央官制。

3.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

4.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重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一、知识建构2.教材分析(1)“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一目,其内容讲了四点:①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这对与上一课的衔接是有益的。

②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③战国时期大国称雄,但是出现了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

④秦灭六国,建立秦朝。

(2)“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一目,包含两部分内容,而核心问题和重点是君主专制。

①首先,“至高无上的皇权”主要讲了两点:Ⅰ皇帝称号的由来Ⅱ皇帝制度的创立②其次,“中央官制”主要讲述秦朝中央政权机构的组成,这主要讲了两点:Ⅰ中央官制的设置及其职能(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一目,是本课教材的一个重点。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本目主要讲了三点:①秦始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②郡县两级地方官僚机构的建立③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4)课本最后一段讲了“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应以以下两点作为本课的小结。

①了解秦朝疆域的形成②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二、问题探究1.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其影响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以皇权至上为核心的制度。

皇帝制度自秦始皇创立以来,经过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在内容上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

(1)皇帝制度的内容:①皇帝独尊;②皇位世袭;③皇权至上。

(2)皇帝制度的特点:①皇权至上,不可僭越。

②皇帝独尊,王权神化。

③皇位世袭,不可转移。

(3)皇帝制度的影响:①积极影响:第一,皇帝制度强调集中、大一统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封建制度本身固有的割据性和分散性。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两课时)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两课时)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4、(2015·江苏单科·2)据秦琅邪石刻,皇 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 《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 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 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对后世的影响: 积极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具有开创性。 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 历代封建王朝所没用,影响深远。
消极影响:
①政治经济: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②思想文化: 摧残了文化,禁锢了思想; 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内容)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三公: A、丞相:
地位:“百官之首” 职能: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御史大夫: 地位:副丞相; 职能: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C、太尉: 职能: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内容)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1)演变历程:郡 秦始县皇之把设郡,县源于制春度推秋行战国全。国秦。统一后,
(行2政)区内划容::分 郡之全内国又为分36郡若,干由县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 官僚机构:郡守(上受中央命令,下督所属各县,定期向
丞相汇报工作)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作用:
本课小结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课标点击】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自主认知】知能一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秦统一的背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1)周室东迁: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________被杀,西周灭亡。

公元前________年,周平王东迁________,史称东周。

(2)春秋争霸: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区。

________、_______遭到破坏。

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间进行战争。

(3)战国变法: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国纷纷改称“________”。

一些诸侯国为了__________,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________来统一天下。

(4)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

2.秦朝统一:_________变法以后,秦国的实力日益强大,秦王_______在公元前_______年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_______。

知能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1)建立:从秦朝开始,“________”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全国军政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吏也都由皇帝任免。

调动军队的凭据_______由皇帝控制、发给。

(2)特征: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_______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______________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1)职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机构中,_______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_______兼理监察事物,_____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丞相之下还有______,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

本课以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及其影响为中心讲述秦朝政治制度史。

本课引言内容是秦统一天下后,丞相王绾和李斯的一场廷辩: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这是关系到秦朝治国方略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一目,其内容讲了四点:①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这对与上一课的衔接是有益的。

②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③战国时期大国称雄,但是出现了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

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史实依据是:战国时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需要;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要求统一;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各民族的初步融合,也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战国后期以来统一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④秦灭六国,建立秦朝。

秦统一六国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增强是秦得以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用了10年时间,终于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本目最后着重概述秦的统一,从另一角度看,也是为了展现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一目,包含两部分内容,而核心问题和重点是君主专制。

首先,“至高无上的皇权”主要讲了两点:①皇帝称号的由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必修一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案

必修一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历史解析秦的中央集权制度韩非总结战国诸子的学说,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

秦始皇根据其政治理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集一切权力于皇帝,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设郡、县。

各级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和农民阶级的个体土地所有制。

封建地主经济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来保护他们的土地所有制和镇压农民的反抗,封建个体小农经济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秦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是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人事大权,这对战国以前的分封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尽管秦的中央集权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并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和延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二、学习自评(一)知识掌握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来源于战国时期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2.“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首创于()A.禹B.周武王C.秦始皇D.汉武帝3.秦朝直接掌握县令任免权的是()A.皇帝B.丞相C.郡守D.御史大夫4.秦始皇建立了一套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高官是()A.太尉B.丞相C.御史大夫D.廷尉(二)能力提高1.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为安定边境、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取的军事行动是()A.北击匈奴,南平百越B.修建由都城咸阳通达各地的驰道C.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D.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3.下列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4.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作用是()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B.避免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C.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三)延伸拓展1.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下列哪项最接近史实?()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代)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2.秦朝之所以能够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其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实行了“法治”C.国家的统一D.秦始皇的雄才大略3.秦《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壅堤水。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秦统一的条件,能表述“皇帝”的由来、含义,明确“三公”的具体职责。

(2)评述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知道秦朝郡县制度建立的史实,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教材的材料作为证据去理解过去,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应用有效信息去论证问题,能够轻松地在课本上做各种标记,以突出知识重点。

(2)能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如运用结构图掌握秦代中央到地方行政系统,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历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勤于思考,通过古代赞颂秦始皇的诗歌和图片,感受秦朝初步实现统一的宏大气象,通过秦朝始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内容,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图示法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器具:多媒体设备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很多同学看过《寻秦记》吧?在这个电视剧中,秦王嬴政只是项少龙的一个配角,而这节课我们要把他当主角讲,电视剧是虚构的,但也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更好地了解秦朝的历史。

(一)、背景:秦朝的建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渐丧失,周天子失去了调停诸侯之间矛盾和厉害冲突的权威,于是中国历史进入了自阶级社会以来第一个长时期的分裂混战的时期,春秋时期出现“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战国时有“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最后是由谁统一的?(秦)那么秦是怎样统一六国的呢?长期的混战,人民渴望统一,七雄则纷纷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一统天下,商鞅变法是列国变法中最彻底最成功的,虽然商鞅因变法而死,但变法的措施却得到推行,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以此为基础,秦王嬴政用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230)、赵(228)、魏(225)、楚(223)、燕(222)、齐(221)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人教版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平时也接触秦灭六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对这段历史及秦始皇等人物较为熟悉,这就为高中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发展的深远影响。

本课内容讲述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确立,更注重学生的理性认识才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秦朝统一;皇帝制度的内容: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及其职责;郡县两级制度。

 理解:秦统一的历史条件;皇帝制度的特点;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及职责。

 运用:中央集权制建立的必然性;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分析秦短促而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史论结合:搜集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资料,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质疑问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客观、全面地评价、比较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07广东卷)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 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 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 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C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课堂练习
基础巩固
1.下列哪一年代是秦从一个诸侯国向帝国过 渡的时间标志( D ) A.公元前2070年 C.公元前1046年 B.公元前1600年 D.公元前221年
2.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 质特征是( A )
A.改国王为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B.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C.地方实行郡县制,防止割据 D.采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
3.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 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 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 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 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假如你是秦王嬴政,在统 一六国后,该如何维护自己的 统治?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的确立
由来
甲兵之符
内容 特点
右在皇帝 左在阳陵
秦阳陵虎符
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 于万世,传之无穷。” —— 皇位世袭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监御史 县 丞 啬 夫 游 徼 亭长 亭 里正 里

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历史必修一学案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历史必修一学案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简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论述秦朝中央集权的作用和影响【重点】“至高无上的皇权”和“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学法指导】学会通过阅读历史材料以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学会通过使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历史问题。

【自主学习】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秦统一六国的条件(1)主观方面(2)客观方面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称号由来皇权2、中央官制: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废,设2、地方官制——郡(守)——县(令)3、地方官由直接任免【合作探究】1、利用所学知识,简述秦统一六国有哪些条件、意义2、简述皇权至高无上体现在哪些方面?3、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4、“中央官制”的设置、职能及其特点?5、谈谈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特点和影响6、谈谈你对秦修长城的看法。

【难点突破】中央集权制度是由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权利于一身,总揽国家军,政,财大权于一身的一种政治制度。

一方面,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经济;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更为深远的是它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经历代封建王朝的调整与补充,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但是在另一方面,它把权利集中于一人,引起使用失度,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人民毫无政治权力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思想的向前发展;而且极易导致暴政的出现,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

【自我检测】1、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 中央设三公等官职C 地方实行郡县制D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2、秦朝形成了宰相制度,秦朝的丞相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④名义上掌管兵权,实际由太尉“掌武事”()A①③④ B 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必修1 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必修1 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夯实基础【P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基础梳理】1.秦的统一背景:(1)诸侯纷争,人民渴望统一。

(2)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统一趋势明朗化。

(3)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4)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决策适当。

(5)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意义:(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

(2)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4)为各族人民的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包括影响)皇帝制度的确立内容:(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特点:(1)皇权至上。

(2)皇帝终身制与世袭制。

(3)皇帝独尊。

中央官制:设立三公九卿制(1)三公: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御史大夫——副丞相,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虚设)。

(2)九卿:丞相之下设置的中央政府职能部门,分管国家、皇室事务。

(3)特点:以皇权为中心,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既配合又牵制。

地方推行郡县制郡——中央直接管辖,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郡。

最高长官为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由皇帝直接任命。

县——郡下设县,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或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命。

基层实行乡里制乡——乡吏里——里典影响:(1)有利于国家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2)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对后世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4)易产生暴政、腐败等问题。

【重难突破】1.贵族政治与官僚政制的比较【真题演练】【例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考点明确1、秦朝的统一2、郡县制与中央官制3、皇帝制度4、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梳理:一、秦朝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1、条件:2、策略:3、步骤:(1)兼并六国①过程: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秦灭东方,完成统一。

②意义:结束了以来的战乱。

(2)北击匈奴(北方)①公元前215年,将军率军,收回地区。

②修筑和“直道”,加强了北部边防。

(3)统一岭南(南方)①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水系,补充兵员和物质。

②平定,在岭南设,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③这是岭南地区归人管辖的开端。

(4)控制西南(西南方)①在地区开辟“五尺道”的交通路线。

②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③这是该地区开始进入政权版图的开始。

4、意义:扩大了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格局的形成。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①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②秦在统一的过程中采取了正确的策略③统一的条件成熟且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④秦王赢政具有雄才大略和过人的胆识二、郡县制1、含义:(1)“郡”是直属于的地方行政区划。

“郡”设、、等职官。

(2)“县”隶属于,设置在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道”。

(3)县级以下有“”、“”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还有负责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2、特点:(1)形成了中央地方的形式。

(2)郡县长官由任免调动,不得。

3、意义:(1)是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是政治取代政治的重要标志。

(3)西汉王朝继续推行,使“”政体更为巩固。

练习:①郡县制与分封制主要不同在于A.郡县分两级,分封分四级B.分封制主要在周朝实行,而郡县制开始于秦朝C.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D.郡县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分封制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②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形成的隐患③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三、中央官制1、机构组成(1)皇帝制度①秦王赢政采用“”称号,自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知识要点
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制 (3)郡县制 (4)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C
C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 许。” ——《史记》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 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 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 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实行分封制。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 族的组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消极作用:
专制权威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战争,秦朝短命而 亡。
不同点: 分封制 时 代 奴隶社会 郡县制 封建社会
与中央政 府的关系
影 响 划分标准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 定的独立性,封位世 袭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 血缘关系为基础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 了国家的统一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 按地域划分
A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秦朝的“三公”制度。

2.知道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3.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4.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考试说明】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背景:秦朝的统一:(1)建立: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秦国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疆域:北至长城,南到南海,东及东海,西达陇西。

(P8地图)(二)内容:1.皇帝制度:(1)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

(2)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如各种称谓“朕、制、诏、玺”等);皇权至上(一人掌握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皇位世袭(以此显示权力不可转移)。

(3)影响: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制度的核心)。

2.中央官制:(1)三公九卿制度:①三公的职责: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御史大夫:负责奏章的上传和诏书的下达,兼理全国监察事务。

②诸卿:分掌具体事务。

(2)特点: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军政大事如何决策?3.郡县制:(1)郡县制的建立与推广: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2)郡县的性质、长官及职能(3)特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4)郡县制建立的影响:①郡县制的建立,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③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5)与西周分封制的区别:①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与宗法制联系)——按地域划分;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皇帝任免调迁,不世袭,无封地;③诸侯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甚至危及中央政权——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高一历史精品教案: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新人教必修1)

高一历史精品教案: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新人教必修1)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一部分:课前准备【教材分析】本课是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必修Ⅰ所列的第一个单元要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的课标要求编写的。

本课需掌握三个要点:1、“始皇帝”的来历;2、郡县制建立;3、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在课文编写时分为“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三目。

其中,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分为两个目来编写,主要是照应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和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这样就使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在中央和地方的形成发展过程十分清晰。

【学情分析】秦统一中国以及统一后所实行的主要措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秦始皇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人物,也是当前影视剧选材较多的一个人物。

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分不清艺术创作与真实历史的界限,不仅不能准确区分影视文学中秦始皇与真实历史中的秦始皇的差别,更不能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发展的深远影响。

学生的这部分的知识是杂乱而肤浅的,对重要变革的前因后果还是很感性的简单的认识。

所以,在本课中可以简略“是什么“的基础知识,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上。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质疑和讨论的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学习知识的正确习惯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掌握重要概念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等。

B、了解专制主义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C、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和结构,知道秦朝政府组织中的权力分配情况及其影响D、阅读教材及相关史料,提高获取有效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E、自主学习、搜集材料、分组探究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A、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围绕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上网等途径自主搜集资料,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比如用《西周分封示意图》与《秦朝疆域及主要建设示意图》帮助掌握秦朝实行郡县制的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夯实基础【P3】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基础梳理】
1.秦的统一
背景:(1)诸侯纷争,人民渴望统一。

(2)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统一趋势明朗化。

(3)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4)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决策适当。

(5)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意义:(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

(2)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4)为各族人民的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包括影响)
皇帝制度的确立
内容:(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特点:(1)皇权至上。

(2)皇帝终身制与世袭制。

(3)皇帝独尊。

中央官制:设立三公九卿制
(1)三公: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御史大夫——副丞相,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虚设)。

(2)九卿:丞相之下设置的中央政府职能部门,分管国家、皇室事务。

(3)特点:以皇权为中心,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既配合又牵制。

地方推行郡县制
郡——中央直接管辖,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郡。

最高长官为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由皇帝直接任命。

县——郡下设县,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或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命。

基层实行乡里制
乡——乡吏
里——里典
影响:(1)有利于国家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2)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对后世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4)易产生暴政、腐败等问题。

【重难突破】
1.贵族政治与官僚政制的比较
【真题演练】
【例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D)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解析】秦汉时期,凡遇军国大事,先由朝臣议定,最终由皇帝裁决,因此,A项表述最终由朝臣议定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反映皇权与相权之争,故B项排除。

材料中“最后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体现了皇权至上,材料没有体现对皇权的限制、监督,C项排除。

朝议制度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故选D。

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真题演练】
【例2】清朝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效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

”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

”作者旨在说明(C)
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D.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分封制在实行之初能有效地维护周王朝的统治,但后期容易形成分裂割据局面,不利于中央集权,郡县制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由于采用流官制(官吏由中央派遣并有任期),导致地方没有自主权,官民关系不和谐,实际上也不利于统治,较好的做法是将两者的长处结合起来。

据此判断C项正确。

【考点延伸】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不同内涵
“君主专制”是指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自掌握国家大权,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等大权都具有独断性。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中央集权”是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来看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区别于地方自治的一种国家体制,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应,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

【真题演练】
【例3】“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

”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D)
A.重农抑商B.削弱相权
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
【解析】题干的大意是:国家要建立,(一定要)根本强大,末梢弱小,这样才能巩固,这是强调要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B、C两项排除;A项是经济政策。

所以答案选D。

【他山之石】
岳麓版教材认为,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