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协作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探讨

合集下载

LTE-Advanced系统中的多点协作技术

LTE-Advanced系统中的多点协作技术

技 术专 题 … … … … … … … … … ・
● e a 。ru t e S
调度 , 这种方法需要在多个协作的小区间共享信道 状态信息, 不需要共享数据 , 优点在于对 回传链路 的 时延不敏感 , 需要 回传 的信息量小 , 并且鲁棒性强。 它还包括协作波束切换和协作波束赋形 ,通过多小 区协作来判断不同小区之间的干扰情况 ,控制波束
CMP研究 课 题 , 3 P A # 3次会 议 上 , 成 了 C M o 在 G PR N 5 完 oP 的研究 课题 , 且通过 了 R ll 并 e l的 C MP立 项 。 — o
A src:C, n f h e eb ot e 0 bt t o a MP i 0e0 tekytc趣 l s f s
3 P 向 IU R 提 交 L E A vne GP T— T — dacd作 为 I T. d M- . - 一 A
术之 一 。文章讨 论 了多点协作 的类型 ,给 出了 3p G P的评估场 景 , 探讨 了相应 的评 估方 法, 最后
介绍了3P G P的标准进展情 况。
形 。 1 Ad a o d L 一 v n e
制。

图 3 宏 小 区覆 盖 下 的低 发 射 功 率 的射 频 拉 远 节 点 具 有不 同 的小 区 I s D
场景 1 基站 内多点 协作 , 是 已经 证 明相对 于无
构 网络 )其 中射 频 拉远 与宏 小 区有 相 同 的小 区 Is , D
( 4。 图 )
C M 技术 ,尤其对于小区边缘用户吞吐量有较高 oP
L E- v n e .I l8p p r die lc tg re T Ad a c d n ti a e, f 蛹矗 ae ois l

多点协同传输技术分析

多点协同传输技术分析

LE T 技术 与 应 用
34 调 度 选 择 及 分 析 . 3 4 1系 统 模 式 的 演 进 ..
究重 心 逐 渐转 向 了真 正 能够 体 现 Co P M
性 能 优 势的 It — i o 模型 。 ne se PC MP r tJ
・在约定的TT ,服务 e d B I No e 发
・ Co PuE M 接收 到 艮 No e 务e dB 和协作 e dB No e传输 来 的 数 据 ,接 收 并 判
断 AC NACK;之 后 将ACK/ K/ NACK 反 馈给 服 务 e d B,服 务 e d B No e No e 根 据 反馈 的ACK NACK,判 断 是 否需 要 / 进 行重 传 ;
不 可 否 认 ,南于 B c h u的 限 制 , ak a1
时 服 务 e d B 和 协作 e d B 送数 No e No e 发
据 给 Co PUE; M
到 目前 为 止 Itr s e PCo P 性 能 ne—i M 的 tJ 评 估都是建 立在 特定 的仿真假 设基础
目 C MP o 的实 现场 景
21 仿 真 应 用场 景 .
在 2 1年 1 0 1 月的 3 P RAN1 ' GP / 组会 议 中 , ] , 与 会 各 方 对 Co P 准 化 的 仿 真 场 景 进 行 了大 M 标 量 讨 论 ,最 终 确 定 并 定 义 了低 延 迟 、高 容 量 的
场 景2 跨 小 区 协 作 的 同构 网 络 ( tr s e , I e—i n t
Ho o e e u) m g n o s;
场景3 ,宏 站 覆 盖 下 同 时 含 有 低 功 率 RRH 微 站重 合 覆 盖 的 异 构 网络 ,并 且所 有RRH收发

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优秀3篇

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优秀3篇

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优秀3篇通信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篇一1、基于OFDM的电力线通信技术研究2、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研究3、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电表研制4、基于Android手机摄像头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5、基于激光二极管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和硬件设计6、智能家居系统安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7、基于DVB-S2的宽带卫星通信技术应用研究8、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蓝牙配对模块的研发9、多点协作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10、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11、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12、水声扩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13、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14、数字集群通信网络架构和多天线技术的研究15、通信网络恶意代码及其应急响应关键技术研究16、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宽带通信技术研究17、大气激光通信中光强闪烁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18、卫星通信系统跨层带宽分配及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19、星间/星内无线通信技术研究20、量子通信中的精密时间测量技术研究21、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信道通信技术的研究22、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工程应用研究23、可见光双层成像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24、基于可见光与电力载波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25、车联网环境下的交通信息采集与通信技术研究26、室内高速可调光VLC通信技术研究27、面向5G通信的射频关键技术研究28、基于AMPSK调制的无线携能通信技术研究29、车联网V2I通信媒体接入控制技术研究30、下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31、物联网节点隐匿通信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32、高速可见光通信的调制关键技术研究33、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大规模MIMO关键理论及技术研究34、OQAM-OFDM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35、基于LED的可见光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36、CDMA扩频通信技术多用户检测器的应用37、基于GPRS的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38、近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39、矿山(☆.)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40、基于信息隐藏的隐蔽通信技术研究铁道信号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篇二1、CTCS应答器信号与报文检测仪-控制主板软硬件设计2、基于ACP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应急疏散若干问题研究3、全电子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接收器的硬件研究与设计4、实时断轨检测系统中信号采集与通信子系统研究5、基于模型的轨旁仿真子系统验证及代码自动生成6、基于全相位FFT的铁道信号频率检测算法研究7、基于机器视觉的嵌入式道岔缺口检测系统应用8、铁路信号产品的电磁兼容分析与研究9、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10、铁道信号电子沙盘系统整体规划及设计11、基于Web的高职院校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2、铁道信号沙盘模拟显示系统研究13、联锁道岔电子控制模块的研制14、基于ARM的故障监测诊断系统设计(前端采集和通信系统)15、客运专线列控车载设备维修技术及标准化研究16、驼峰三部位减速器出口速度计算方法研究17、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动态检测的研究18、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招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9、铁道信号基础设备智能网络监测器设计20、基于光纤传感的铁道信号监测系统软件设计21、铁道信号基础设备在线监测方法研究22、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轨旁控制器三相交流转辙机控制模块的研究23、基于故障树的京广高速铁路信号系统问题分析及对策24、站内轨道电路分路不良计轴检查设备设计与实现25、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建设26、客运专线信号控制系统设计方案27、铁路信号仿真实验室的硬件系统设计及其信号机程序测试28、基于C语言的离线电弧电磁干扰检测系统数据采集及底层控制的实现研究29、铁路综合演练系统的开发与实现30、大功率LED铁路信号灯光源的研究31、牵引供电系统不平衡牵引回流研究32、CBTC系统中区域控制器和外部联锁功能接口的设计33、城轨控制实验室仿真平台硬件接口研究34、ATP安全错误检测码与运算方法的研究与设计35、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在铁路信号中的应用36、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服务器基于3-DES算法安全通信的研究与实现37、基于动态故障树和蒙特卡洛仿真的列控系统风险分析研究38、物联网环境下铁路控制安全传输研究与设计39、轨道交通信号事故再现与分析平台研究与设计40、铁路强电磁干扰对信号系统的影响41、基于LTE的列车无线定位方法研究42、列车定位系统安全性研究43、基于CBTC系统的联锁逻辑研究44、无线闭塞中心仿真软件设计与实现45、职业技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46、光纤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数据前端设计47、LED大屏幕在铁路行车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48、基于微机监测的故障信号研究与应用49、语域视角下的人物介绍英译50、基于嵌入式系统的高压不对称脉冲轨道信号发生器设计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篇三1、高移动无线通信抗多普勒效应技术研究进展2、携能通信协作认知网络稳态吞吐量分析和优化3、协作通信中基于链路不平衡的中继激励4、时间反转水声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与仿真5、散射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影响分析6、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7、数字通信前馈算法中的最大似然同步算法仿真8、沙尘暴对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影响分析9、测控通信系统中低延迟视频编码传输方法研究10、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与前瞻11、城市通信灯杆基站建设分析12、电子通信技术中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运用13、关于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进展与展望14、城轨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方案研究15、无线通信系统在天津东方海陆集装箱码头中的运用16、分析电力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维护及注意事项17、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与新技术应用研究18、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机房监控系统设计19、短波天线在人防通信中的选型研究20、机场有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简析21、关于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见解22、机载认知通信网络架构研究23、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研究24、论无线通信网络中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25、短波天波通信场强估算方法与模型26、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中功率和转发器增益联合优化算法27、HAP通信中环形波束的实现及优化28、扩频通信中FFT捕获算法的改进29、对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思考30、关于数据通信及其应用的分析31、广播传输系统中光纤通信的应用实践略述32、数字通信信号自动调制识别技术33、关于通信设备对接技术的研究分析34、光纤通信网络优化及运行维护研究35、短波通信技术发展与核心分析36、智慧城市中的信息通信技术标准体系37、探究无线通信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情况38、卫星语音通信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应用39、通信传输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发展40、通信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41、浅谈通信电源的技术发展42、关于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研究43、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44、数能一体化无线通信网络45、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协同传输技术46、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分析47、实时网络通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48、浅析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49、通信网络中的安全分层及关键技术论述50、电力通信光缆运行外力破坏与预防措施51、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设研究52、电力配网通信设备空间信息采集方法的应用与研究53、长途光缆通信线路的防雷及防强电设计54、电网近场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及实例测试55、气象气球应急通信系统设计56、卫星量子通信的光子偏振误差影响与补偿研究57、基于信道加密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58、量子照明及其在安全通信上的应用59、一款用于4G通信的水平极化全向LTE天线60、面向无线通信的双频带平面缝隙天线设计。

无线多天线协作通信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线多天线协作通信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线多天线协作通信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无线通信技术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无线多天线协作通信技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有两个主要的限制,一个是带宽受限,另一个是容易受到信号的干扰。

而无线多天线协作通信技术就是建立在过去所谓“突破传统无线通信的两大限制”之上的。

基于此,提出了许多无线多天线协作通信系统的方案,如MIMO-OFDM系统、MIMO-CDMA系统和MIMO-TDMA系统等等,并且均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搭载多个天线来提高通信信号的强度和质量已成为一项非常普遍的技术手段,其中MIMO技术则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在无线多天线协作通信系统中,通信双方有多个天线分别发送和接收信号,从而提高了信号的稳定性和质量,进而提高了通信的性能和效率。

同时,与传统单维度的通信相比,无线多天线协作通信技术可以提高信息传输速率,提高带宽利用率,降低通信误码率,增强通信传输的容错性和鲁棒性,充分利用多径传播、衰落、频率选择性等信道特点,增强了无线通信的稳定性和性能,有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

因此,对无线多天线协作通信系统的研究成为了当今无线通信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于提升无线通信的质量和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次研究将以无线多天线协作通信技术为研究方向,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和效率为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研究无线多天线协作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包括MIMO系统结构、多载波调制技术、多用户多块传输技术等。

2. 针对无线多天线协作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如何优化系统性能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包括信道估计、动态分配链路资源、信号处理算法、功率控制策略等。

3. 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验证研究结果和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仿真和数学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当前无线多天线协作通信系统的研究方向,建立相应的模型和理论分析,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最终得到一些优化和改进方案。

LTE—Advanced关键技术研究

LTE—Advanced关键技术研究

LTE—Advanced关键技术研究作者:阿娜古丽·阿布拉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年第12期摘要:文章从当今热门的移动4G网络通信的发展现状入手,引出4G网络通信中的LTE-Advanced的基本概念,进而简单介绍了LTE-Advanced的主要技术参数,然后详细分析并研究了LTE-Advanced技术中的的几项关键技术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最后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LTE-Advanced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词:4G网络通信 LTE-Advanced 3GPP 载波聚合中继技术(Relay)多点协作(CoMP)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2-0022-011 引言当今移动通信技术步入4G时代,2013年6月韩国三星发布了LTE Advanced版的Galaxy S4,LTE-Advanced网络采用了当前一代LTE的技术,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演进。

目前,LTE-Advanced网络的下载速度最高达102Mbps,比中国普通家用宽带无线传输速度快100倍以上。

从理论上讲,LTE-Advanced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还能更快,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LTE-Advanced网络数据下载速度最高能达到150Mbps,数据上传速度最高能达到37.5Mbps。

2 LTE-Advanced基本概念及主要技术参数LTE-Advanced(LTE-A)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后续演进,是LTE-Advanced的简称,2008年3月开始,2008年5月确定需求。

LTE-Advanced是LTE (Long Term Evolution)的演进,但其并非5G,而是对现存LTE技术的更高效运用。

LTE-Advanced的技术参数如下:带宽为100MHz;理论下行峰值速率为1 Gbps,理论上行峰值速率为500 Mbps;上行峰值频谱利用率为15Mbps/Hz,下行峰值频谱利用率为30Mbps/Hz。

LTE-Advanced中协作多点传输技术研究

LTE-Advanced中协作多点传输技术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后对 协作 多点传输技 术作 出了展 望。
关键词 : T — dacd协作 多点传输技术; L E A vne ; 干扰协调; 联合传输
1 引言
随着 移 动 通 信 技术 的发 展 ,G ( 三 代 移 动通 3 第
最 为重要 的技 术之 一就 是C MP o 技术 。
C MP o 技术 是 一 种 干扰 消 除技 术 , 的核 心 思想 它
1 MP 就是 名正 言顺 的 “ G 技术 。现有 的L E A vn e 系 2. Co 技 术 分 类 4” T — d a cd
统下 行采 用O D 接入 方式 ,使得 小 区 内用 户信 息 F MA
C M 技术包括联合处理j ( i r e i ) oP P J n Po sn 技 o t c sg 承载 在相 互 正交 的不 同子 载 波上 ,从 而 避免 了小 区 术 和协 作 调 度/ 波束 赋形 C /B C odnt ceu— SC ( oria dShdl e 内用户的多址干扰 ,但是却无法抑制边缘用户受到 igBa fr n ) 术 。 n/emomig技 小 区间 干扰 ,这 样就 限制 了小 区边缘 用 户 的信 干 噪 联 合 处理 (P : 据在 每 一 个 C MP 作集 中 可 J )数 o 合

LTE关键技术浅析

LTE关键技术浅析
资 源 块 为 3 5 H ,也 就 是 2 个 子载 波 宽度 ,数 据 到 资 7k z 5
三、 T L E的关键技 术分 析
了解了LEA T - 的关 键 技 术 , 再 来交 流 一 下L E 关 T的 键 技 术 。其 实 说 到 关键 技 术 ,主 要 还 是 物 理 层 的关 键 技 术 ,L E T 在物 理 层 采用 了O D 和M M 等 技术 ,极 大地 FM IO
LEA T — )的研 究 ,并将 其 作为 4 的首 选技 术 。 G L E 信 道 编 码 具 有 更 广 泛 的 意 义 , 不 仅 包 含 有 T的 严 格 的 信 道 编 码 、 检 错 和 纠 错 功 能 ,还 包 括 速 率 匹
8 o 中阖 新技 企 2 1 6 0 高 术 业 01 0
于 信 道编 码 及 码 率 方 面 。 总 体看 来 ,W M X M 类 型 iA 的A C 最 多 , 选 择 比较 灵 活 , 能 够 更 好 地 适应 环 境变 化 ,但 参 数 配 置 比较 复杂 ,增 加 了系 统 的复 杂 度 ;L E M T 的A C 类 型 比较 少 , 比较 固 定 ,降 低 了系 统 复 杂 度 ,有 利 于 系 统 兼 容 性 和 标 准 化 ;W F 的信 道 编 码 只 采 用 了传 统 ii 的卷 积 编 码 ,性 能 虽 然 有 所 欠 缺 ,但 是 比较 简 单 ,易 于 实 现 。另 外 ,从A C 度 的角 度 来 看 , L E 统 把 调 M调 T系 度 器 放 在 基 站 侧 进 行 控 制 ,这 样 调 度 器 就 可 以及 时地 根据 信 道 状 况 和 衰 落 性 能 自适 应 改 变 调 制 方 式 和 其 他 传 输 参 数 , 同 时减 少 用 户 设 备 内存 要 求 和 系统 的传 输

关于LTE-ADVANCED中关键技术和发展的

关于LTE-ADVANCED中关键技术和发展的

·67·
的不同信号, 并且它自己信号的传输也能够被多个小区同时 若是对来自于多个小区发射的信号同 的接收到。而在下行, 时进行协调来规避彼此之间的干扰 , 就能够大大地提升其下 行的性能。在上行, 其信号如果可以同时被多个小区联合地 接收同时进行信号的合并 , 而多个小区也能够通过协调的调 度来抑制小区之间的干扰 , 就能够达到提升接收信号的信噪 比的效果。 LTE - Advanced 标准进展分析 三、 因为 LTE 重新地定义了空中的接口以及核心的网络 , 排 而采用 OFDM 的技术, 只能支持分组域而 除了 CDMA 技术, 使得 LTE 和已有的 3GPP 的各版本的标准互不兼容 ,现有的 3G 网络已经很难平滑地演进到 LTE 了, 部署 LTE 还需要规 所以部署的成本很高。 从历史的规则来 模很大的网络升级, 看, 从一项标准的成熟到规模性商用 , 一般需要 3 到 4 年的 2009 年的 3 月 LTE 的标准冻结并且得到批准 ,所以预 时间, 计会在 2012 到 2013 年以后 LTE 才能够有规模性商用的可 能。而从产业链角度来说, 现在的 LTE 网络的设备以及终端 都还没有成熟, 尤其是终端方面, 能够支持 LTE 的终端估计 要到 2012 年才能推出。下面将分别介绍上述技术的标准进 展。 ( 一) 载波聚合的标准进展。 载波聚合的适用场景在当 前的标准之中可以分为 3 类 , 即带内的连续性载波聚合 、 带 内的非连续性载波聚合和带外的非连续性载波聚合 , 对一定 的场景来说 , 单个的 FFT 是可能的, 而且和 LTE R 8 版本是 。 LTE - Advanced 的系 后向兼容的 而在物理层的设计当中 , 统还要求能够解决载波之间的时间同步 , 频点的分配以及保 护带宽的设计等问题。在 MAC 层以及 RLC 层的设计当中, 要解决不同的载波之间相应的协调机制等问题 。 LTE - Advanced 系统与物理层、 MAC 层和 RLC 层三个层次的进展相 在载波聚合的控制信道的研究工作上进展是较慢的 。 比较, 而合理的设计好聚合载波所需的控制信道与信令 , 同时减低 开销则是控制好信道的设计当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 ( 二) 多用户 MIMO 的标准化进展。3GPP 组织对多用户 的 MIMO 技术进行过广泛且深入的讨论 , 目前为止确定了单 用户 MIMO 与多用户 MI - MO 之间的动态切换问题, 还正在 : 讨论当中的问题有 ( 上接第 136 页) 问题刺激学生思考, 让学生的写作更具思想性。 ( 三) 写作技巧学习。 即由老师讲授写作技巧 。 该部分 “启发式” 最好采取 教学法。教师把例文提供给学生 , 然后引 导学生归纳出例文的写作特点 。 以教授对比论证法的两种 逻辑方式( the subject - by - subject pattern 和 the point - by - point pattern) 为例, 教师可把两个分别以两种方式写作的段 , 落提供给学生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段落分别采用的逻辑 借以说明两种逻辑方式的论证方法及各自所适用的范 方式, 。“启发式” 围 教学教会学生的不是某一个知识点 , 而是一种 学习的能力。 ( 四) 学生写作实践。这一环节是写作课堂教学的重点 , 老师有针对性的布置与本次课堂所学的写作技巧有关的写 作任务,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以上四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可使得写作课堂教学多样化 ,

浅析LTE—A多点协作传输中反馈技术

浅析LTE—A多点协作传输中反馈技术

李发均: 浅析 L Y E . A多点协作传输中反馈技术 过程 中可能 出现误差 , 对信息的质量产生影响 。
用 户 发送 、 接 收 天 线 数 分 别 为 m 、 m 。下 行 Co MP模 型 即 可
等效 为 N n T发 、 M* m 收的虚拟 MI MO 系统。第 k个 用户 能支 持的独立数据流数为 r k , 其中 1 < r ≤m 。 系统模 型如图
1 所示 。
1 . 2 C o MP分类
( 1 ) 按 照 协 调 节 点 间 的关 系 , 将多点协作技术分类如下:
①小 区内 C o MP ( I n t r — s i t e C o MP ) : 指 的是在一个基站 范
围内, 存在 多个 小区, 在这些小 区间进行 C o MP操作 。因为属
于 同 一个 基 站 , 故实现较为容 易。
摘要: 多点协作技术, 作为 L T E . A d v a n c e d 的关键技术, 对改善小区边缘用户服务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针对该 技术进行 了详细介绍 , 并阐述 了该技 术的引入 的同时带来的反馈 方面的问题 , 文章针对现有的反馈机制进行分析 , 指出
了在 多点协作传输 中反馈技术 的挑 战。
析, 结 合 合 适 的反 馈 机 制 提 出 更加 完 善 的反 馈 方 案 , 通 过 减 少
图 1 C o MP系统模型 ( 2 ) 根据是 否在 多个 基站间共享用户数据信息, 又可将 下 行C o MP技术分为 以下两类 : ①协作调度/ 波束成型技术 ( C o o r d i n a t e S c h e d u l e / B e a mf o r —
② 小区间 C o MP ( I n t e r - s i t e C o MP ) : 指 的是在 多个 基站 间进 行 Co MP操 作 , 因为用户属 于不 同的基站 , 故实现 时会

协作多点传输技术原理及仿真分析

协作多点传输技术原理及仿真分析

作为提高无线通信系统频谱利用率 的一种不可 或 缺 的方 法 , 输人 多 输 出 ( lpeIp tMut 多 Mut l n u l— i i
peOup t MI l tu , MO) 术 近 年 来 备 受 关 注 L , 被 技 1并 ] 许 多标 准所 采 纳 。通 过 在收发 双方 部署 多个 天线 可
t n Ad a cd 后 情 况 比较 复 杂 , 协 议 的影 响 也 i - vne ) o 对
输, 从而提高边缘用户的吞吐量和高数据传输率的
覆盖面积, 减小边缘用户的干扰 , 提高小 区吞吐量 。
图 1 C MP的基 本原 理示意 图 。 为 o
比较 大 , 此 目前 的研 究 主 要 集 中 据信息并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优化多个小区 的整体系统性能 , 从而提高小 区吞吐量尤其是小 区
边缘 吞 吐量 。
由于上行 C MP基本上不涉及标准化 , o 而将下 行 C MP技术 引入 L E A ( o gT r v l o T - [ L n e E ou ] m —
数和数据流数有一定 的限制 。文献[] 8 则提出最大 信漏 噪 比 ( i a t L aae l os R t n Sg lo ek g- u N i ai , n -- ps e o
S NR) L 准则 , 过最小 化 对其 他 用户 的泄 露 使得 和 通 容量 达到 最大 , 这种 方案 没有 天 线 和复 用 用 户数 目 的 限制 , 而且 可 以获 得接 近最优解 的闭式解 。 本文 概述 了 C MP的主要 原 理 、 类 以及 中继 o 分
移动终端天 线数 目情况下能够获得和传统 MI 相关概念 , MO 并以中继辅助协作通信为例对 C MP中 o 样 分 集 效 果 的技 术 , 即协 作 多 点 传 输 ( o ria 的协作波束形成技术进行 Mal 仿真 , C odn — tb a 从而验证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8-CoMP_(协作多点)简介修改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8-CoMP_(协作多点)简介修改

协调预编码方案
在该协调预编码方案中, 每个用户终端反馈一组预编 码矩阵(PMI)来提高系统 性能,在这组 PMI 中,不仅 包括使自己性能最优的预编 码矩阵,而且还反馈推荐其 他协作小区使用的预编码矩 阵,使其他相邻小区对自己 造成的同频干扰大大减小, 达到系统整体性能的最优化。
CoMP (协作多点)简介

联合处理与协作调度/波束成形的适 用协作场景
由于在小区间数据包不用共享,所以动态 调度/波束成形在回传容量方面没有严格的 限制。 但通信信息像是信道状态信息,混合自动 重传请求(HARQ)确认消息使得回传时延 对性能影响还是很严重的。 因此,动态调度/波束成形似乎更适用于站 点间协作的协作场景 。
按照数据信息是否同时由多个传输节点进行传送, 又可将 JP 技术分为两种:


联合传输技术:用户一次接收从多个基站发送的 PDSCH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信息,并对这些 信息进行相干或非相干合并,从而提高接收信号 的质量并抑制其它 UE 对此 UE 的干扰; 动态小区选择技术:用户每次只能接收一个基站 发送的 PDSCH 信息,但是基站可以根据信道质 量的好坏在 CoMP 协作簇中的多个基站间进行交 换。

单用户联合传输方案 (CoMP-SU-MIMO)
该方案中协作基站簇在一个 时频资源块上同时为一个用户服 务,传输相同的信息,如图所示。 由于相同的信息经过不同的信道 在接收端被合并起来,用户有效 地利用了信道提供的分集增益, 提高了 CoMP 用户接收信号的 质量,获得分集增益。由于系统 更多的资源只对一个用户服务, 而造成了资源利用率的下降。为 此对于小区的中心用户,不采用 协作方式。
MS 4
只有小区边缘的用户基站才使用Co-MIMO

协同多点传输技术综述

协同多点传输技术综述

协同多点传输技术综述摘要协同多点(CoMP)传输技术是下一代无线通信LTE-A的核心技术之一。

该技术通过多个传输点之间的合作为终端用户提供高性能的数据服务,对于实现系统整体性能的提升和小区边缘用户的服务质量的改善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CoMP技术的实现背景,其次对该技术的主要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进行详尽描述,最后通过仿真结果给出CoMP技术的性能特性,并讨论CoMP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引言随着无线数据业务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提供高速、高质量的无线数据传输服务成为当今移动通信领域的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同时,由于无线频谱资源的有限性,如何提高单位频谱的利用率无疑是解决高速无线数据传输问题的核心所在。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3GPP)提出的长期技术演进(LTE)版本8(Release 8)中,通过使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和多天线(MIMO)技术使的系统容量大幅提升,并且实现全网基于IP协议的分组交换技术[1-2]。

然而,虽然LTE系统在小区内使用OFDM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小区内的同频干扰,但LTE 多采用同频组网,小区边缘用户很容易受到相邻小区的干扰,导致小区边缘用户性能较差[]。

为了进一步满足国际电联(ITU)对第四代无线通信系统的要求,3GPP在2008年3月正式开始了LTE-Advanced的研究项目阶段。

相对于LTE,LTE-A中引进了几项关键技术如载波聚合,增强型多天线,中继技术和协同多点(CoMP)传输技术。

其中,CoMP技术作为改善小区边缘用户服务质量,提升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技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CoMP技术又称为“网络MIMO技术”、“多小区MIMO技术”或“多小协作技术”[3]。

该技术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传输点之间的合作来避免相邻基站之间的干扰或将干扰转换为对用户有用信号,以合作的方式实现用户性能的改善。

2008年5月的3GPP RAN1-#53次会议上,CoMP作为一项新型技术被正式提出并讨论。

LTE-A系统协作多点传输技术的性能分析和算法研究

LTE-A系统协作多点传输技术的性能分析和算法研究
a g e ti t rs 8 a fe tv e hn q e f re i i r a. n ee t8 n e c ie tc i u o lm -
n t g i tr- e l i t r r n e i e e t y a s I a i ne c l n ef e c n r c n e r .] n e n t i a e ,w nr d c o y t m d la d h sp p r e i t u e a C MP s se mo e n o a ay e te d tci n me h d o c ie in 1 A n lz h e e t t o f r ev d s a . o e g











NG T0 As 0YEM cN L0L M T 0FE 1 c 0
L E A 系统 协作 多点 传 输技 术 的 T— 性 能分析 和算 法研 究
刘 晶 常永 字 潘 山 君 郑瑞明 张 欣 北 京 邮电大 学信 息 与通信 工 程 学院硕 士研 究 生 北 京邮 电大 学信 息 与通信 工 程 学院教 授 北京 邮 电大 学信 息与 通信 工 程学 院博 士研 究 生 北京 邮 电大 学信 息 与通信 工 程学 院博 士研 究 生 北 京邮 电大 学信 息 与通信 工 程学 院副 教授
e a u t b e f r n e fS v l ae t e p roma c s o U— Co . h r d — MP t e ta i
里 ,o C MP技 术 包 括 协 作 调 度 ( S codnt ceuig C :oriae shdl ) d n
t n l c e a d h d si ue d t s e ms i a s h me n t e it b td aa t a o l r

无线通信系统协作中继技术研究

无线通信系统协作中继技术研究

无线通信系统协作中继技术研究无线通信系统协作中继技术研究摘要: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然而,由于无线信号传输的不稳定性和有限的传输距离,往往导致信号质量下降和通信中断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协作中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

本文对协作中继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无线信号容易受到阻塞、干扰和衰减等影响,传输质量往往不稳定,造成通信质量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协作中继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

二、协作中继技术的原理协作中继技术是指通过多个终端之间的协作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覆盖范围。

在协作中继系统中,终端分为源节点、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

源节点发送信号到中继节点,中继节点接收并转发信号到目的节点。

协作中继技术利用中继节点的信号接收和转发能力,有效地增强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覆盖范围。

三、协作中继技术的应用场景协作中继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可靠信号传输:协作中继技术可以通过增加中继节点的数量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当信号路径中存在阻塞或干扰时,中继节点可以接收并转发信号,从而保证信号的可靠传输。

2. 提高覆盖范围:在传输距离有限的情况下,协作中继技术可以通过设置多个中继节点,将信号传输范围扩展到更远的地方。

这对于偏远地区或山区等通信困难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3. 网络容量增加:协作中继技术可以使信号同时在多个终端之间传输,减少信号传输的时延,提高网络容量。

特别是在高密度的无线通信网络中,中继节点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吞吐量。

四、协作中继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协作中继技术已经成为无线通信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

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协作中继节点选择算法、功率控制和资源分配、协作中继节点位置优化等。

LTE—Advanced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LTE—Advanced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LTE—Advanced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摘要】LTE-Advanced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4G)国际标准,使用了许多全新的技术,例如载波聚合、上/下行多天线增强、多点协作传输、中继等关键技术。

这些技术增加了LTE-Advanced 小区的系统容量与信息的传输速率,极大的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

本文对LTE-A的需求、相应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LTE-Advanced;载波聚合;多天线增强;CoMP;Relay0 引言LTE-Advanced指的是LTE在Release 10以及之后的技术版本。

为了满足IMT-Advanced(4G)的各种需求指标,3GPP针对LTE-Advanced(LTE-A)提出了几个关键技术,包括载波聚合、协作多点传输、多天线增强等。

这些技术使LTE-A能够提供更高的峰值速率和吞吐量,支持多种应用场景,满足了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日益增加的高速数据业务需求。

1 LTE-Advanced需求分析IMT-Advanced要求未来的4G通信在满足较高的峰值速率和较大的带宽之外,还要保证用户在各个区域的体验。

有统计表明,未来80%~90%的系统吞吐量将发生在室内和热点场景,室内、低速、热点将可能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更重要的应用场景。

因此,需要通过新技术增强传统蜂窝在未来热点场景的用户体验。

为满足这些需求,3GPP在LTE-A SI(Study Item)阶段对载波聚合、上下行多天线增强、多点协作传输、中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性能评估。

2009年10月,3GPP将LTE-Advanced(LTE Release 10 & beyond)作为IMT-Advanced候选技术方案提交ITU,包括FDD和TDD两种制式,以及初始的自评估结果。

2 LTE-Advanced关键技术为适应未来无线通信市场的更高需求和更多应用,满足和超过IMT-Advanced的需求,LTE-A采用了载波聚合、上/下行多天线增强、多点协作传输、中继等关键技术,大大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相应性能。

通信系统中的协作通信与合作传输技术

通信系统中的协作通信与合作传输技术

通信系统中的协作通信与合作传输技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通信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信系统中的协作通信与合作传输技术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从协作通信和合作传输技术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其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协作通信技术协作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多个通信节点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通信任务。

在传统的通信系统中,通常是由一个节点直接与另一个节点进行通信,而在协作通信技术中,通过多个节点之间的协作,可以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通信传输。

例如,当一个节点信号弱或者受到干扰时,其他节点可以协助传输信号,提高整体通信质量。

协作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

通过协作通信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无线信道的利用率,减少通信环境中的影响因素,提升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因此,协作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网络、蜂窝网络、传感器网络等领域,为通信系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合作传输技术合作传输技术是一种通过多个传输节点共同传输数据的方式,以提高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在传统的单节点传输方式中,数据传输受到节点间的距离和信号干扰的影响,传输速度和质量容易受到限制。

而通过合作传输技术,多个节点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共同传输数据,通过合作传输技术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减少传输延迟、改善传输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合作传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视频直播、多媒体传输、云计算等领域。

通过合作传输技术,可以提高视频直播的稳定性和画质,提高多媒体传输的传输速度和质量,提高云计算的数据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因此,合作传输技术在通信系统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提高通信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综上所述,协作通信技术和合作传输技术作为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对于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协作通信技术和合作传输技术将会在通信系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5G网络中的协作多点传输与接收技术

5G网络中的协作多点传输与接收技术

5G网络中的协作多点传输与接收技术在5G网络中,协作多点传输与接收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能够显著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用户体验。

该技术通过将多个设备或节点协同工作,实现数据的同时传输和接收,从而加速数据传输速度和降低网络延迟。

协作多点传输与接收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网络分成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中都布置有多个设备或节点,这些设备之间能够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数据的传输和接收任务。

相比传统的点对点传输方式,协作多点传输能够同时利用多个设备的传输能力,大大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在协作多点传输与接收技术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是多点协同传输技术(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简称CoMP)。

CoMP技术可以将用户分配到多个节点,并利用这些节点共同传输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

CoMP技术可以通过将数据同时发送到多个节点,并让这些节点协同工作,实现数据的并行传输和接收。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快数据的传输速度,还能够降低网络延迟,提升用户的体验。

除了CoMP技术,还有一些其他的协作多点传输与接收技术,如多路径传输(Multi-Path Transmission)和分布式天线技术(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简称DAS)等。

多路径传输技术利用多个不同的路径传输数据,可以避免某一路径出现拥塞或信号衰减导致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

分布式天线技术则是通过在网络中布置多个天线,实现更好的信号覆盖和传输,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

协作多点传输与接收技术在5G网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应用于移动通信、视频传输、物联网等众多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快速、稳定的数据传输服务。

例如,在移动通信中,协作多点传输与接收技术可以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解决高密集小区和室内覆盖不足的问题。

在视频传输方面,协作多点传输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视频流,减少视频卡顿和缓冲时间,提升用户观看体验。

协同多点传输技术综述

协同多点传输技术综述

协同多点传输技术综述摘要协同多点(CoMP )传输技术是下一代无线通信 LTE-A 的核心技术之一。

该技术通过多个传输点 之间的合作为终端用户提供高性能的数据服务,对于实现系统整体性能的提升和小区边缘用户 的服务质量的改善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CoMP 技术的实现背景,其次对该技 术的主要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进行详尽描述,最后通过仿真结果给出CoMP 技术的性能特性, 并讨论 CoMP 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引言 随着无线数据业务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提供高速、高质量的 无线数据传输服务成为当今移动通信领域的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同时,由于无线频谱资源的有 限性,如何提高单位频谱的利用率无疑是解决高速无线数据传输问题的核心所在。

在第三代合 作伙伴(3GPP 提出的长期技术演进(LTE 版本8( Release 8)中,通过使用正交频分复用技 术和多天线( MIMO )技术使的系统容量大幅提升,并且实现全网基于 IP 协议的分组交换技术 [1-2]。

然而,虽然LTE 系统在小区内使用 OFDM 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小区内的同频干扰, 但LTE 多采用同频组网, 小区边缘用户很容易受到相邻小区的干扰, 导致小区边缘用户性能较差 []。

为 了进一步满足国际电联(ITU )对第四代无线通信系统的要求,3GPP 在2008年3月正式开始了 LTE-Advaneed 的研究项目阶段。

相对于 LTE, LTE-A 中引进了几项关键技术如载波聚合,增强型 多天线,中继技术和协同多点( CoMP )传输技术。

其中, CoMP 技术作为改善小区边缘用户服务质量,提升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技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CoMP 技术又称为“网络 MIMO 技术”、“多小区MIMO 技术”或“多小协作技术”[3]。

该技术 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传输点之间的合作来避免相邻基站之间的干扰或将 干扰转换为对用户有用信号, 以合作的方式实现用户性能的改善。

关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探究

关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探究

关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探究黄美华【摘要】当今社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的竞争,随着网络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网络协作性和速度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改进通信技术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发展需要更多技术的支持,当然各通信公司也在集中力量发展技术,希望在下一代技术改革中抢占市场,就目前而言,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中最关键最受人瞩目的要属多入多出(MIMO)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系统经常需要在一个基点和多个移动台之间进行通信, MIMO 技术的产生为多点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本文将对MIMO系统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关应用的研究,希望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Competition in today's society,in a certain extent,is the competition of informa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people for network collaboration and speed requirements more and more high.Therefore,improv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people's life level of with high i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e link is the most popular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ed more technical support,of course,the communication company concentrate 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in the hope that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echnology reform to seize the market,at present,the next gener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ost critical attention t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MIMO) technology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system is often needed in a base and a plurality of mobile stationsbetween communication, MIMO technology to provide greater convenience,this paper will be of MIMO system are simple introduced,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related application research,hop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o provide reference.【期刊名称】《电子测试》【年(卷),期】2015(000)015【总页数】2页(P64-65)【关键词】移动通信;关键技术;MIMO系统【作者】黄美华【作者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吉林分公司,130033【正文语种】中文1.1 信道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点协作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探讨
【摘要】多点协作通信技术是提升通信系统运行质
量的重要技术,本文深入的分析了多点协作通信技术当中的各类关键性技术,并对提升各类技术应用质量的具体方法进行了完整的研究。

【关键词】多点协作通信技术关键技术探讨
前言:多点协作技术是提升固定范围内边缘性用户使用质量的重要技术,并且能够很多程度上增强系统的容量,因此,多点协作通信的各项技术分析工作得到了很多领域的重视。

一、多点协作通信系统干扰协调技术
1.1系统模型设计
在进行模型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前系统的线性特点,对非线性技术的应用模式进行分析,使当前的系统资源能够更大程度上适应系统接收端的处理需要,保证当前设计的系统,模型能够符合接收端的需求。

要在后续的检测环节中,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大量基础性信息资源实施对比,以便当前的系统可以在后溪的发射机运行过程中支线操作模型质
量的保证[1]。

1.2已有技术分析设计
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数量,对当前的系统编码情况进行优化处理。

要结合现阶段编码的排列情况,对现有的矩阵资源进行有效控制,以便不同形态的矩阵可以结合编码的排列顺序进行处理质量的增强[3]。

要根据当前矩阵的排列情况,对现有的各类用户进行有效信息资源的处置,以便各类用户可以结合编码资源的具体排列顺序,对编码的联合排列程序进行处置,使系统能够更高质量的完成对矩阵的排布。

要逐步开放编码的编写程序,根据多点协作通信系统的具体要求,对现有的编码矩阵进行收敛性设计,以便编码的矩阵能够有效的进行各类基础性资源的处置,并有效避免后续干扰性因素的出现[4]。

二、蜂窝系统应用技术
2.1蜂窝系统仿真试验技术设计
要按照蜂窝系统的运行要求,对当前信息资源分布的矩阵进行有效的控制,使信息资源可以结合系统的运作模式进行具体元素的处置,并以此作为提升系统运行质量的基础性因素[5]。

要对组成信息元素的各类资源进行高水平的量化,使信息资源能够更高质量的进行信息资源组成情况的操作,并集合已经完成的模型建造情况,对基站在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大量信息实施有效处置[6]。

2.2蜂窝系统仿真实验步骤设计
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对提升信息处理质量的因素实施
调节,使现阶段的信息矩阵可以更好的适应系统的操作效果,提振系统的论述价值。

除此之外,要根据现阶段的天线资源排布情况,对天线的处理质量进行完善,使现有的天线运作系统能够同实际操作模式保持一致。

要结合已经完成运作的信息资源,对现有的天线资源合作机制进行完善,以便当前的具体信息资源可以利用,要根据基站的运行需要,对系统的合作机制进行完善,使当前的系统资源可以通过基站数量的转变情况,对现阶段系统运行的困难进行完善[8]。

要正确的进行多点协作过程中信息资源处理技术的分析,使现阶段的信息资源处理技术能够结合功率的处理情况,对各类城市的实际处置资源进行协调,以便当前的信息资源可以按照信息系统的处理模式实现应用性能的增强。

三、多中继系统天然选择技术
3.1系统已有技术分析应用
要按照现阶段的信道资源存在状况,对系统的应用场景实施有效的分析,如果现阶段的系统场景具备较强的特殊性,则需要按照信道资源的具体状态,对统计过程中具备明显特征的信息特征进行研究,使系统能够按照更具指向性的信息特点进行发展区域的设定[9]。

要根据系统的运作情况,对实际运行过程中的信息系统进行下至判断,并结合信息系统的信息展示特点,对系统目前已经具备的显著特征进行研究,以便信息资源能够通过信道系统的模式实现运行效能的增
强。

要按照固定时间内的信息反馈质量,对提升发射机运行效率的因素实施有效控制,使信息资源能够更大程度上避免对发射策略进行控制,以便固定期限内的信息反馈机制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多中继系统的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3.2有限比特反馈技术应用
要对系统操作过程中的信道状态,对系统在理想运作过程中的多点协作机制机械能设定,使现阶段的技术研发和设计工作能够结合发射机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完善。

另外,要根据现阶段发射机装置的运行模式,对信息资源的实际开销量进行控制,以便信息资源部可以实现运行效率的中等化。

要结合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技术精确性特点,对现阶段的信道资源状态进行细微刻画,以便信息资源能够结合系统的操作需要[10]。

要结合当前技术运行过程中的灵活性特点,对技术的使用程序进行完善,使现有的系统容量能够更大程度上结合容量的运行要求,对系统实施处置。

四、多点协作系统的各项处理技术
4.1系统收发段的处理方法
要根据多点协作的具体信息处理要求,对信息资源的具体收发环节实施科学的设置,使现有的信息资源科结合调整环节的需要进行处理效能的增强。

要按照信息处置的实际状况,对信息资源的物理层进行研究实践,使当前的系统可以按照辅助性媒介的运行状态进行编码资源的有效提取。

要按
照节点运行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对信息处置过程中的联合状态进行研究,使现有的信息资源可以通过协调处理实现信息接收性能的提高。

要在信息资源实施多角度切换之后,对信息的连通状态进行研究,以便信息可以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实现通信质量的提高。

可以利用当前信息资源的处理要求,对信息的固有范畴进行分析,使固定的信息资源可以结合中级技术的操作要求实现多种技术资源的有效共享。

要利用当前的波形成型技术应用情况,对固定范围内的资源复用技术实施有效性分析,并使不同技术的控制机制,使现阶段的小区运行工作能够同切换技术实现有效的共享,系统内部处理逻辑如图2所示。

4.2系统容量的处理方法可以根据系统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干扰情况,对系统在后续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发放装置进行控制,以便当前的系统资源可以通过发射波的有效处理实现信息管控质量的增强。

另外,要结合信号资源运用过程中的强度关系,对信息资源的收发装置进行有效性处理,以便信息资源可以在收藏的过程中实现接收端质量的控制。

要按照信号资源的处理,要按照信号资源的控制效率。

要结合技术的具体应用反向,对信息资源的处理效率进行研究,使当前的信息资源能够实现收塑波的质量控制。

要按照信息资源的具体加速情况,对信号的实际能量进行有价值的判断,使信号资源能够更好的按照信道状态进行准确性的提升,以便信息资源可以在建设多点协
作系统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3仿真系统的处理方法
要按照多点协作通信系统的建设需要,对现阶段的信息资源发射端是否进行了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行研究,使当前的信息数据能够更好的结合信道资源的运行需要进行状态信
息的分析。

要按照多点协作技术的实际要求,对技术的具体分类状况进行必要的研究,以便现阶段的技术应用情况能够结合基础信息的管控方式实现吧信息资源维度的调节,使信息资源能够更大程度上按照信息维度的状态进行写作机制
的完善。

另外,要根据信息处理的频率状态,对不同维度的信息处理技术实施调节,使现阶段的信息处理质量能够根据系统的运行需要进行满足。

要按照基站对信息处理状况,对信道资源状态较为理想的区间进行质量分析,另外,要按照通信资源的处理质量,对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系统实际信息质量进行控制,使现阶段的信息资源处理能力可以几何波速的状态进行用户信
息的有效采集,并以作为提升用户分集质量的有效依据。

要按照信息资源质量提升的情况,对信息资源处置过程中差异性较大的因素进行研究,以便现阶段的处置信息可以保证对不同信息渠道的资源进行高效处理。

五、结论
深入的研究多点协作通信技术在诸多领域的应用情况,
并就多点协作通信技术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技术的应用性能,使多点协作通信技术的应用质量得到根本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笑一.基于系统级仿真的LTE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
[2]孙丽楠.蜂窝系统基站协作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3]解冰.未来无线通信系统面向QoS保障的资源分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4]贡伟洋.LTE-A异构网络上行接入机制与多点协作机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
[5]于?D.无线传感器网络多点协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0.
[6]贾海燕.基于系统级仿真的LTE-A协作多点传输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7]江帆.移动通信系统中协作中继网络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
[8]王维.协作传输系统中功率优化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9]张艳秋.LTE-A系统下行协作多点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10]李秀娜.下行CoMP系?y中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