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谋篇技巧举隅
律诗诗法举隅
• 《情诗》:月儿弯弯照窗纱,牙床横陈玉瑟琶; 有心上前弹一曲, 又怕琴声传外家。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 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二、立意要深 • 所谓立意要深,是指含义深远,思 想主题深刻。就是说立意时,对主 题的发掘要深入题材,不能只作表 面描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小 见大,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思 想,浓郁的诗意及高超的艺术性。
•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tāo
• 咏柳二首 其二(宋· 朱淑真) 风牵袅袅摇无定,翠影侵阶已午天。 花发鸟歌春景媚,好看柔软吐香绵。 • 李商隐《 柳 》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乐游原)春苑断肠天(繁 花似锦的春日)。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斜阳照着柳枝, 秋蝉哀鸣)(自伤迟暮。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他虽被贬,却不悲观消沉,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 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 苏轼《赠刘景文》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陆龟蒙的《吴宫怀古》: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堪亡 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罗隐《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二首》之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 事(纵情享乐),共禹论功不较多。
• 而诗的写作学习,应从格律诗开始。这又是为什么呢?因 为,古体诗易写难工,一开始就写古体诗,很容易写成 “老油条”,干巴巴的,油多却难吃。而从格律诗入手, 就好比学功夫先扎马步,马步扎实了,最差可以守住脚下 一尺,好了可以腾挪万丈。 • 先学律诗还是先学绝句,先学五言还是先学七言,这就要 因人而异了。有人主张从五律开始,理由大概是认为诗中 的五律犹如书中的永字八法。这个俺不太认同。一是,初 学者重在激发和保持兴趣,有些人就是不想写五律,也不 能因此放弃写诗吧?二是,人的才性不同,能驾驭的体式 就不同,李白的七律就写不过杜甫。俺建议初学者将五律、 五绝、七律、七绝统统写一遍,觉得哪个顺手前期就主攻 哪个。
高考复习:古诗词的表达技巧举偶
一、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概念说明例句赏析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感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竟无语凝噎。
上片除“念去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友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是虚写。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者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①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②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①辛词除了作者回忆43年前南下的经历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②“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的《咏柳》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只抒离情的象征义老调。
想象人们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和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刘禹锡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诗词作法举隅
诗词作法举隅
诗词,那可是中华文化里的璀璨明珠啊!你想想,古往今来,多少
文人墨客借着诗词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
就像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何等的豪迈与自信!
写诗词,就像是建造一座精美的房子。
立意是根基,情感是砖瓦,
格律是框架,修辞是装饰。
先来说说立意,这就好比你要决定盖个什
么样的房子,是温馨的小木屋,还是宏伟的宫殿?要是立意不明确,
不深刻,那写出来的诗词不就像根基不稳的房子,随时可能坍塌吗?
比如你想表达思乡之情,难道只是干巴巴地说“我想家了”?那多无趣!你得像王维那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把那种孤独
和思念写得入木三分,这才叫高明!
再说说情感。
诗词里要是没了真情实感,那还不如不写!就像做饭
没放盐,能好吃吗?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满满的忧国忧民之情,让人感动不已。
这情感就像是盖房子的砖瓦,
一块块堆砌起来,才能建成温暖的家。
格律呢,虽说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点束缚,可它也是有规矩的美呀!就好比跳舞要有节奏,唱歌要有旋律。
你看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平仄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
修辞更是少不了,这就像是给房子做装饰。
比喻、拟人、夸张,用得好,诗词就能大放异彩。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把春风比作剪刀,多新奇!
总之,写诗词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得用心琢磨,反复锤炼。
你要是真的热爱诗词,就别怕吃苦,多学多练,说不定哪天你也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名句呢!。
创作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创作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1. 观察生活呀!你看那大自然的美景、人们的喜怒哀乐,都是诗词的素材呢。
就像杜甫观察到百姓的疾苦,才写出了那么多深刻的诗。
2. 发挥想象啊!把那些奇妙的想法都融入诗词中,比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多厉害的想象!
3. 注意韵律哟!读起来朗朗上口会更吸引人,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读着多顺呀。
4. 用词精准点嘛!一个精准的词能让诗词增色不少,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绝了吧!
5. 捕捉瞬间的灵感呀!说不定什么时候灵感就来了,赶紧记下来,像贾岛在路上突然想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6. 多学习古人的作品呀!汲取他们的精华,然后变成自己的,你看那些诗词大家不都是这样成长的嘛。
7. 表达真实的情感哇!让读者能感受到你的喜怒哀乐,像李清照的词,满满的都是真情实感。
8. 尝试不同的风格嘛!不要总是一种调调,要多变,就像苏轼,豪放、婉约的都能写得超棒。
9. 不断修改完善呀!好诗词都是改出来的,别偷懒,看看王安石改“春风又到江南岸”为“春风又绿江南岸”,多妙。
10. 要有自己的特色呀!别随大流,写出属于你的独特风格,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你写的,那才牛呢!
我觉得呀,只要用心去做,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你也能创作出超棒的诗词!。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表达技巧举隅
诗歌表达技巧举隅一、修辞手法1.比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国脉微如缕。
2.比拟: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夸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4.借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5.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7.顶真:——汉代七言乐府诗《平陵东》: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8.反复:——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9.设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0.反问: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1.对比: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二、表现手法1.比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对写: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芙蓉的人是多解的)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开元年间,幽州衙将张某的妻子孔氏死了,后来忽然从坟里出来,题诗给张某:“预知肠断处,明月照松岗。
诗词的谋篇布局(上)
诗词的谋篇布局(上)写诗,谋篇布局,是核心关键。
小学生写作文需要谋篇布局,政府、企业、军队等下发文件需要谋篇布局——无论大文章、小文章,都需要谋篇布局。
治理国家需要谋篇布局,经营企业需要谋篇布局,将帅指挥千军万乘需要谋篇布局,班长指挥几个战士需要谋篇布局。
棋手往往被动于谋篇布局,企业往往失败于谋篇布局,国家往往落后于谋篇布局。
诗词的谋篇布局,我的实践经验是借鉴《管理学》能更妥善地说明,管理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创新五大内容,孤陋寡闻的我,把我个人所理解的管理与谋篇布局关联关系,分享给诗友,欢迎广大诗友指出不足。
【决策计划】就是立意,就是要表达想法,打算写哪种诗,是写颂扬诗?是写讽刺诗?是写抒情诗?是写寓理诗?等等。
【组织】就是思考,想象,组织价值最大化的词句。
关键在于,明确主象,明确副象,明确诸多主副象之间的关系,即谋篇。
郑重说:明确了主象,亦即抓住了事物事情的核心关键。
【指挥】一首诗的初创,从遣词造句到起承转合,前提在于,从整体出发,一切副象围绕主象,主副象皆烘托渲染主题,即完成了布局。
【协调控制】检查、改正、润色、调整、完善。
【创新】求新颖,不泥古,跟得上时代。
倘不具有时代感、不使用现代汉语词汇,则一定没有真情感,而没有真情实感的作品,一定不是好作品。
虚伪的谋篇布局,毫无价值可言。
谋篇布局,是一个思想体系。
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最需要领导者的头脑富有战略性的资源管理思维,而诗作者的头脑最需要战略性的意象管理思维;所谓战略思维,从全局出发,“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敢于舍得——优秀诗人绝不会保留异常精美但却偏离主题的句子。
所谓大局观:就是认识清楚上层因素、中层因素、基层因素,核心概念、核心边缘概念、外围附属概念等。
人,拧成一股绳,能干出来“天大的事”;诗人,合理分配诸多意象,诸多意象有效紧密联系,且发挥最大化,才能是好诗。
“近贤臣,远小人”。
诗人的谋篇布局,跟管理一样,尽量远离低级、消极、卑鄙、肮脏等,即便写讽刺诗,也要坚决避免使用那类字眼,此乃代表诗人的情怀,素质,灵魂。
作诗谋篇十法
作诗谋篇十法
作诗谋篇十法包括:
1.命题法:先确定题目,再根据题目构思诗篇。
2.依句法:偶得佳句,然后围绕此句之意及韵格凑成全诗。
3.依韵法:先定一韵,后围绕此韵之合韵之字凑句,合成全诗。
4.浑成法:于情境之中突发而成,尤其易成绝句。
5.推敲法:先粗略成诗,而后逐字推敲,以合韵和求彩。
6.集句法:偶尔得句则记之,得句至多,则能浑然凑成诗篇。
7.口占法:即兴而作,出口成章。
8.联想法:由一物或一景引发诗情,联想到其他事物或场景,构思诗篇。
9.寓意法:将某种情感或寓意融入诗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表达出来。
10.用事法:运用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增加诗的内涵和意境。
以上作诗谋篇十法仅供参考,作诗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1。
高考古诗赏析方法举隅
2012.11范小银诗歌鉴赏既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试卷中的得分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老师讲了很多的技巧,答题规律同学们也掌握了不少,但在实际的考试中,很多学生的得分还是很低。
究其原因,是有些学生在答题的时候看不懂文本,懂得再多的答题技巧也无济于事。
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呢!我做了一点小小的探讨。
一.问何物,能令公喜: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选修读本《唐诗宋词选读》。
实际课堂中,我们在让学生学习具体诗歌的时候,应有意识引导学生理解、记住重要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以及诗歌中的重要意象。
这样学生们在解读新的诗歌时,不仅能够因人论世,因事论诗、因时论诗,还可以结合常见意象合理推断。
没有积累,就无从解读诗歌。
除了《唐诗宋词选读》,我们在新的题目接触到新的意象及重要作者时,还应随时保持积累的习惯。
如每天早读诵读一首诗词,并配上赏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积累。
贵在坚持,只要我们把这个有意义的工作长期做下去,肯定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古典诗歌。
二.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联想在有了足够积淀的基础之上,我们还需要发挥想象力这个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
诗歌是凝炼的艺术,很短的文字,内蕴很丰富。
我们在看一首诗的时候,要合理想象补充成分。
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他是怎么想的,为了生动地表达出他的思想,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是我们要求学生解读诗歌时必须掌握的步骤。
因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在课堂上得到了训练,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经典,传承文明。
如04年江苏高考题《征人怨》里的第一句:岁岁金河复玉关。
首先我们根据“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的意象积累知道玉门关在边疆,我们再翻译落实:年年金河又玉门关。
这样解读肯定不过关,于是我们还要发挥想象力,根据文本合理推断,适当补充成分。
征人年年都在边关征战,一直在打战,通过这个“复”字,我们能感受到征人的厌烦、厌恶之情。
诗词谋篇的一些技巧
诗词谋篇的⼀些技巧诗词谋篇的⼀些技巧诗词的写作,要注意⽴意谋篇。
⽴意主要考虑的是内容,谋篇主要考虑的是形式。
谋篇涉及的范围很⼴,狭义地说,包括结构安排和⼀些其他问题。
⼀、开头的不同形式: 诗词的开头,没有固定的形式,然⽽,在不同的开头形式中,是有好有坏的,下⾯,就古典诗词的⼀些好的开头做些归纳。
1、起兴式。
“兴者,先⾔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这是⼤圣⼈朱熹对兴的解释。
也就是说,兴是以别的事物为发端,引出要记述的⼈物事件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兴作为发端,⼀般⽤于⽂的开头,所以称起兴。
如《诗经·⽉出》“⽉出皎兮,佼⼈僚兮,舒窈纠兮,劳⼼悄兮”开头起兴,写洁⽩明亮的⽉亮出来了,⼼爱的⼥⼦在⽉光下容貌、姿态更加美妙,这就是通过⽉亮的美好⽽引出⼼爱⼥⼦的美妙。
再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徘徊”也是通过孔雀不愿南飞的这种景象引出⽂中对主⼈翁焦仲卿和刘兰芝缠绵爱情的叙述。
2、点题式。
这是⼀种开门见⼭的形式,⼀开始就亮出本事或本意,显得⾃然⽽名洁。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开头“⼋⽉秋⾼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开始就亮出本事,直接点题“茅屋为秋风所破”;再如苏轼《念奴娇·⾚壁怀古》的开头“⼤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正⾯点明此词的主题“⾚壁怀古”,亮明词的本意。
3、写景式。
这种形式,最为多见。
有的诗词,是写景开头,是为了营造⼀种阔达深远的意境。
如南朝齐诗⼈谢眺《赠西府同僚》的开头“⼤江流⽇夜,客⼼悲未央”,就是以⼤江⽇夜东流不息作⽐,在阔达境界中蕴含着深⼴的悲愁。
还有的诗词,⽤写景开头,是为了给本事或本意渲染⽓氛,如李⽩《古风》地⼆⼗四⾸开头“⼤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写宦官权贵的乘车横⾏霸道,对扬尘蔽⽇这⼀景象的渲染以揭露他们的骄奢⽆度。
也有写景式开头是为了起象征作⽤,如南唐冯延之《谒⾦门·风乍起》的开头“风乍起,吹皱⼀池碧⽔”,明写景,实象征思夫之妇难以平静的⼼境。
诗歌如何谋篇布局
诗歌如何谋篇布局论诗的谋篇布局文/王美春谋篇布局在新诗创作中具有颇为重要的地位。
诗贵创新,这表现在谋篇布局上,就是要做到陌生化,也即不能让人“眼熟”、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写诗成功离不开谋篇布局的陌生化。
一、开头的陌生化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一首好诗,开头往往具有吸引力,吸引读者往下看,欲罢不能。
请看现代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名作《桂林山水歌》的开头: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以“神姿仙态”状写“桂林的山”,以“如情似梦”描绘“漓江的水”,如此开头,便不同凡响。
此诗成为名作,这与其好的开头颇有关系。
写诗要做到开头的陌生化,作者必须了解诗的开头方式。
诗的开头方式,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一)以点题开头以点题开头,就是开门见山,开头即点破题旨。
此开头方式运用恰当,效果颇佳。
现代著名诗人牛汉的诗《悼念一棵枫树》,写的是诗人由一棵被伐倒了的枫树而生悼念之情。
其开头“湖边山丘上/那棵最高大的枫树/被伐倒了……/在秋天的一个早晨”,交代了时间“在秋天的一个早晨”,地点“湖边山丘上”,事件“那棵最高大的枫树/被伐倒了”,也点破题旨。
(二)以比喻开头运用比喻,并且运用恰当,可以让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可感,也可让具体的事物变得更为具体。
诗的开头运用比喻尤其能吸引读者。
现代著名诗人沙鸥的诗《新月》的开头“新月一弯,/像一条小船”,当代著名诗人白渔的诗《飞鱼》的开头“迎着阳光在海面滑翔/像插上了欲飞的翅膀”,都采用了新颖别致的比喻,使所写的对象具体生动,也都给人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
(三)以写景开头写景在诗中常见,诗以独特的写景开头总是能产生极佳的艺术效果。
当代著名诗人向明组诗《边疆小夜曲》中的《小夜曲》的开头一节“星星,/闪耀在蓝天里”,写景,写的是夜晚天空之景,营造了边疆安静的夜的环境,为下文写婴儿、母亲、战士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以排比开头以排比开头,并且运用恰当,往往能增强诗的气势,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说中华传统诗词谋篇布局八法
例说中华传统诗词谋篇布局八法例说中华传统诗词谋篇布局八法李海涛诗词文章一理,都须讲究章法结构。
中华传统诗词,由于篇幅短小,如果杂乱无章则一目了然,因此尤须注重章法结构。
所以,谋篇布局,在诗词创作过程中,或先进行,或后进行,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之一。
若单说“谋篇”,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选材,二是布局。
本文所说的只是谋篇中的布局。
布局,就是统筹安排选材,亦即研究章法结构。
把粗选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与表现内容的需要,再次进行恰当剪裁、合理安排,使诗文中的各个部分合理、巧妙地排序,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避免杂乱无章,且字句安排见巧,这就是布局的意义。
过去,我们一说到格律诗词的章法结构,就想到“起承转合”。
我自从看到杭州的钱明锵先生在《涵天楼诗法讲座》、青岛的王永义先生在《格律诗写作技巧》中所讲的“绝句布局八法”后,深受启发,继而试图推而延之,结果,发现绝句之“布局八法”不仅适用于律绝,除个别方法(如“并列对合法”)外,也适用于律诗;不仅适用于近体诗,也适用于古体诗;许多方法还适用于词和散曲。
于是产生了本文的写作命题《例说中华传统诗词谋篇布局八法》。
但是,文中的一些观点与举例是否恰当与妥贴,还望诗界同仁批评指正。
一、起承转合法这是诗词创作谋篇布局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构思技法,它还可以与其他技法并用。
“起”是起始、开头;“承”是承接开头,引深发展;“转”是转折,从侧面或反面等不同角度开拓新意;“合”是关合全文、回应主题而收束。
一般情况下,绝句是以句、律诗是以联、词和散曲是以双句为起承转合的常式单位。
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使用起承转合法应当注意的问题,可用四句话加以概括:①“起”当笔势突兀,力求振起全篇。
写诗和写文章一样,讲究“意在笔先”,要注重塑造“凤头”,以求先声夺人。
②“承”可遵循三路,效达承上启下。
“承”的方式有总接、分承、明顺、暗接等,但可遵循的基本路子有三条:一是景路;二是理路;三是情路。
可据情顺着这“三路”中的一路去承接。
诗词创作如何立意谋篇?
诗词创作如何立意谋篇?诗词格律与写作作者:王步高诗词创作书坊—诗词格律浅浅说作者:靳欣1、立意谋篇立意的境界,取决于诗人的修养,诗人的阅历,诗人的感悟,诗人的品德和襟怀。
所以,古人说,诗品即是人品,不无道理。
“我热爱祖国!”立意很高,但这不是诗语。
诗语是要用形象说话。
杜甫“呜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同于“我热爱人民”,但却是用诗语说出来的。
立意自高,诗情弥远。
古代有一位皇帝召见天下画师,面试他们的才能,考题是《深山出古寺》。
夺魁之作是,画面上只有一位正提着水桶在溪边汲水的和尚,他的背后是入云的高山。
这幅画的成功就在于他的立意上面。
构思的过程是深化对所歌唱生活形象的把握过程,也是发展诗人艺术个性的过程。
立意的谋篇的主要方式是想象。
同样的枫叶,在送别张生的莺莺眼中,是“朝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在陈毅笔下,却是“霜重色愈浓。
”在诗的立意中总是有时代音符响彻其中的。
一首诗用什么把诗情串联起来?就是以情绪的变化和层次来贯穿的。
布局谋篇的一般规律就是结构一定要有利于感情的抒发,有利于以情动人。
(/939621901/2 访问网址转帖请注明作者尊重著作权)立意分高下。
例如——孤雁作者:崔涂湘浦离应晚,边城去已孤。
如何万里计,只在一枝芦。
迥起波摇楚,寒栖月映蒲。
不知天畔侣,何处下平芜。
几行归去尽,片影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遥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孤雁作者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各位读读两首诗,感悟一下两首诗有何不同?崔涂写孤雁,用湘浦,边城,暮雨,寒塘,渚云,关月等景象来烘托气氛。
结句用“孤飞可疑”刻画孤凄心情,诗技巧娴熟。
但没有融入作者的情感,仿佛是录像机在录像,读者可以看到画面,但不知道摄影师的想法。
杜甫除了写孤雁,还把自己的心情写进去了,也把乱世漂泊中失群的人的心情写进去了。
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七言绝句,是古代诗歌形式之一,以七个字为一行,四行为一首的格律诗体。
它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和意境表达能力,能够通过简洁而精确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下面将分享一些七言绝句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首先,七言绝句的韵律要求每一句的字数和声调都要相对平衡,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感。
因此,在选词和排列句式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平仄的搭配,使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加流畅。
其次,七言绝句的句子结构可以选择多种方式,但最好保持简练明了。
可以采用抒情、描写、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和一致性,避免让读者感到突兀或难以理解。
此外,七言绝句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真实和深入。
可以从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社会现象等多个方面入手,展现出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思考。
同时,要注重细节的描绘和形象的塑造,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最后,七言绝句的创作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
可以多读经典的七言绝句诗作,学习其中的表达技巧和艺术魅力。
同时,要保持写作的热情和耐心,不断地尝试创新和突破,才能在七言绝句的创作中获得更好的成果。
总之,七言绝句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诗歌形式,具有一定的技巧和要求。
通过合理的选词、平衡的韵律、真实的情感以及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我们可以写出优美流畅的七言绝句,展示自己的诗歌才华和表达能力。
关于诗词的谋篇布局
关于诗词的谋篇布局关于诗词的谋篇布局(续一)词,又叫以诗余、倚声、长短句等称谓。
由于词绝大都分上、下片,所以片与片之间的“过片(或称过变或叫换头),也就如同绝句律诗的转折处。
宋代的张炎在《词源》中说:“过片不要断了曲(词)意,要承上启下,前虚则后实,前实则后虚,须辞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过变乃虚实转换处也。
”至于如何做到承上启下断而仍续,清代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提出了:“藕断丝连、异军突起”二法。
他说:“吞吐之妙,全在换头煞尾……或藕断丝连或异军突起,皆须令读者耳目振动方成佳制。
”具体形式如下:一,前虚后实:这种情况表现为上片或写景、或铺垫、或蓄势,后片着重写独特的情怀。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上片写边塞风光,过片用“浊酒一杯家万里”,过渡到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
再如苏东坡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上片写春景,过片用“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一问句转入内心情感的抒发。
二、前实后虚:此种的特点是上片写事抒情,下片宕开写景景中托意。
如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上片写南渡之事和悲壮之情后,过片处“青山遮不住”转入借景物托寓中去。
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上片写离别相思之情,过片则以“飞云冉冉蘅皋暮”,转入意象、情味的虚写。
三、藕断丝连:这种转拆是上片一种意,下片另起一种意,但过片起连带照应的作用。
如王安石的《桂枝香》、“登临送目”,过片用“念往昔”繁华竞逐,由上片的写景转入下片的咏史似断实连。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上片写愁思,过片却转入游春之思,“闻说双溪春尚好”,似心情转好另起一意,然而结句归于更深的感伤。
四、前总后分:即上片总述,过片一转具体分述。
如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总写“千古风流人物”,过片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具写三国周瑜事迹。
五、承上启下:姜夔的《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全篇写愁,上片结拍:“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作诗谋篇十法
作诗谋篇十法诗是一种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文学形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许多人热衷于创作诗歌。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作诗往往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此,我将分享给大家作诗的十个有效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有兴趣从事诗歌创作的朋友们。
一、寻找灵感诗歌源于生活,灵感无处不在。
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事、物中寻找创作的素材。
例如,观察大自然的美景、感受自己的情感、思考人生的哲理等等。
找到合适的灵感源头,可以让作诗的起点更加明确。
二、选择合适的题材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可以是爱情、友情、自然、社会等等。
在选择题材时,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与读者的共鸣。
只有在自己熟悉且感兴趣的领域中,才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三、设定诗歌的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也是诗歌作品的个性所在。
可以通过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节奏感和韵律等元素,来展现自己的风格。
例如,使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四、注重诗歌的形式诗歌的形式包括格律、押韵等要素。
要想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的格律以及工整的韵脚。
有时候,用押韵的方式也能给诗歌带来更加丰富的韵味。
五、用心描绘细节诗歌的魅力之一在于细腻的描写。
当我们创作诗歌时,要用心地描绘细节,将感受和形象表达得更加具体。
通过描写细节,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六、运用比喻和象征比喻和象征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而形象。
通过运用比喻和象征,可以赋予诗歌更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用“春风化雨”来比喻友情的温暖,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七、保持节奏感诗歌的节奏感是由诗句的长短、音调的高低以及韵脚的使用等决定的。
一个好的节奏感可以使诗歌更加流畅有力。
在创作诗歌时,可以通过变换句式和使用适当的停顿来控制节奏感,使读者产生更好的阅读体验。
八、注意诗歌结构诗歌有各种各样的结构,如四言绝句、七言律诗等。
在写诗之前,我们应该明确诗歌的结构,并根据结构来安排内容。
律诗如何布局谋篇
律诗如何布局谋篇律诗如何布局谋篇什么是布局谋篇:把你所掌握的素材,合理的安排在起、承、转、合之中,而起、承、转、合的每一环节都要用最为合理的方式方法,并且把“起承转合”有机的整合为一体,就是布局,就是谋篇。
布局谋篇的几种形式:(1)起承转合法:我们来看一首例诗:《登高》作者: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起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承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转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合这首诗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我们看诗的起、承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转、合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天、猿、渚、沙、鸟。
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全诗八句皆是对偶,句句押韵。
这首诗就是以一联为一个起承转合的单位。
七律、五律一般是以两分句为一单位,12句起、34承、56转、78合。
这是基本的形式。
这是我们大家所最熟悉公认的形式。
但是,也不尽如此那么我们今天重点来给大家介绍下面几种特殊布局(2)、起承继转合法在一首律诗中首联为起,颔联为承。
颈联为继,注意了这四个字,尾联为转合,即属“起承继转合法”。
所谓“继”,就是颈联接着颔联的意思,继续发挥而不转折。
这样写,往往把转、合的功能放在尾联了。
那么我们必须以例诗说话,如(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起破题一岁一枯荣。
=引起下联野火烧不尽,=承“枯”。
春风吹又生。
=承“荣”远芳侵古道,=继续写“草”,重点落到“古原”。
晴翠接荒城。
=继续写“草”,引出“离别”题意。
又送王孙去,=转写送别萋萋满别情。
=合抒情作结、首尾呼应,关合全篇、合章点题。
我们看: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也就是“古原草” 三字。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引起一联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句写“枯”,一句写“荣”。
诗词的谋篇布局(下)
诗词的谋篇布局(下)八)谋篇布局的细节——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关系。
前面是宏观层面上谈谋篇布局,下面是微观层面,进入谋篇布局的细节,只谈物象,和谈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关系(语法知识别人已经谈得很好了,故这里不谈)。
物象,有主副之分,有明暗之分,有的平行,有的交叉,有的链接,有的派生,有的支点,有的相对等。
下面分析这首《七绝·月下女》:七绝·月下女清纯咫尺县城西,小树河边倩影依。
夜夜手机盈电量,几时铃响动涟漪?这首《七绝·月下女》共8个物象,县城、小树、河、倩影、手机、涟漪为形而下,即为有形事物;电、铃为形而上,即为无形事物。
“清纯”代月亮,为暗象;“小树”与“河”,为平行之象;“县城”与“河”,为派生之象;“河”与“倩影”,为派生之象;“手机”与“铃”,为派生之象;“手机”与“电量”,为交叉之象;“电量”与“清纯(代月亮)”,为交叉之象。
若换三字,将“清纯”换“月儿”,将“几”换“何”:月儿咫尺县城西,小树河边倩影依。
夜夜手机盈电量,何时铃响动涟漪?顿失美感!此乃诗家语颇关键一个方面。
不仅如此,“清纯”二字,尤说明女子及其爱人间的情操,诸如女子贤淑、可爱等。
特别说明一:“手机盈电量”是一种渴望的情,今天这里不谈诗的情。
特别说明二:像“咫尺”、“夜夜”、“几时”、“动”等组词属于语法修饰类的知识,这里也不谈,古人已经谈得非常好。
特别说明三:女子只想团圆。
这首诗主题是女子希望与爱人团圆。
主象为月亮,句句都直接或间接地刻画月亮——月亮团圆,即女子与爱人团圆,像“清纯”、“小树河边倩影依”、“盈”、“铃响动涟漪”皆刻画月亮,其中“小树河边倩影依”、“铃响动涟漪”为水中月亮的刻画;副象为“倩影”、“手机”、“河”、“涟漪”、“小树”、“电”、“铃”、“县城”。
1)关于主副之象?“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回答是:“把它放到大海里去”——副象如是。
“动人春色不须多,万绿丛中一点红'——主象亦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谋篇技巧举隅诗词谋篇技巧举隅弥勒内院看门人诗词谋篇技巧举隅诗词的写作,要注意立意谋篇。
立意主要考虑的是内容,谋篇主要考虑的是形式。
谋篇涉及的范围很广,狭义地说,包括结构安排和一些其他问题。
一、开头的不同形式:诗词的开头,没有固定的形式,然而,在不同的开头形式中,是有好有坏的,下面,就古典诗词的一些好的开头做些归纳。
1、起兴式。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这是朱熹对兴的解释。
也就是说,兴是以别的事物为发端,引出要记述的人物事件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兴作为发端,一般用于文的开头,所以称起兴。
如《诗经·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开头起兴,写洁白明亮的月亮出来了,心爱的女子在月光下容貌、姿态更加美妙,这就是通过月亮的美好而引出心爱女子的美妙。
再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也是通过孔雀不愿南飞的这种景象引出文中对主人翁焦仲卿和刘兰芝缠绵爱情的叙述。
2、点题式。
这是一种开门见山的形式,一开始就亮出本事或本意。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开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开始就亮出本事,直接点题茅屋为秋风所破;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正面点明此词的主题赤壁怀古,亮明词的本意。
3、写景式。
这种形式,最为多见。
有的诗词,是写景开头,是为了营造一种阔达深远的意境。
如南朝齐诗人谢眺《赠西府同僚》的开头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就是以大江日夜东流不息作比,在阔达境界中蕴含着深广的悲愁。
还有的诗词,用写景开头,是为了给本事或本意渲染气氛,如李白《古风》第二十四首开头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写宦官权贵乘车横行霸道,通过对扬尘蔽日这一景象的渲染以揭露他们的骄奢无度。
也有写景式开头是为了起象征作用,如南唐冯延之《谒金门·风乍起》的开头风乍起,吹皱一池碧水,明写景,实象征思夫之妇难以平静的心境。
总之,写景式开头,因情况的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4、倾怀式。
这一形势是抒情性的,但又不是一般的抒情,而是一开始便倾诉心中之概叹,营造一种淋漓酣恣而不可遏止的气势。
如李白《饯别教书叔云》的开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
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
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熔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
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5、感喟式。
这一形势也是抒情性的,这一形势与倾怀式略有不同的就是表达情感通常是抽象的,如李白《蜀道难》的开头臆吁戏,危乎高哉起篇就感叹蜀道是多么险峻、多么高。
辛弃疾《贺新郎》的开头甚矣吾衰矣,恨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发端感叹而后一发不可收,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6、发问式。
开头提出问题,或随即回答,或先不回答以引人入胜,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家不妨从以下句子看个端倪:杜甫《蜀相》蜀相祠堂何处寻?元稹《织妇词》织妇何太忙?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蜀相》的第二句锦官城外柏森森实际就是随即回答提问;《南乡子》第二句满眼风光北固楼其实也就是暗指北固楼是怅望神州之处;而《水调歌头》接后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没有直接回答提问,而是让读者的思绪随着词句慢慢引向深处,何事长向别时圆;《织妇词》接后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也是慢慢将这一疑问的答案娓娓道来。
7、设辩式。
将富于辩论色彩的句子设置于开头,也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陆游《游山西村》的开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似乎似乎有人嘲笑农家酒浑,却加以辩论,说明农家的热情,浑酒更是足鸡豚。
陈亮《水调歌头》的开头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对认为南宋没有人才的诽谤之言加以辩论,变现出的民族自豪感。
8、交代式。
一开始就把问题交代清楚,使头绪不乱。
这种形式,有交代地点、实践、人物、事件等不同情况,如李白《长相思》的开头长相思,在长安就将地点长安交代清楚,白居易《观刈麦》的开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交代五月这一时间,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是开头就交代事件,再如杜荀鹤《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交代了人物,通过描写人物的居住环境、着装和形容来说明山中寡妇的艰难。
9、突起式。
这种形式,与交代式大不相同,交代式大多是平起,而突起式是陡然起势,令人震撼,如岳飞《满江红》的开头怒发冲冠,这种开头多用于强烈的感情表达,怒发冲冠就是为了表达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将岳飞的浩然正气、英雄气质以及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兀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10、概括式。
开头就是对全篇的总括。
如欧阳修《采桑子》的开头轻舟短棹西湖好,先总说西湖好,接着再具体描写颖州西湖是如何好,接下来的七句分别描写颖州西湖的景色之美。
有些诗词的开头虽不是对全篇的总括,但能体现全篇的思想感情,也可以看做是概括式开头。
二、层次和连接层次和层次间的连接,在谋篇时也不能忽视。
好的诗词不只是开头好,而且要有好的层次。
诗词的结构安排要层次分明,以下介绍一些诗词中层次的布局。
1、波澜起伏。
好的层次,只是清楚还不行,要如同波澜一样,有起有伏。
李贺的《梦天》开头两句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从想象中的月亮写起,起得很奇特,接下去的两句仍写想象中的月亮,虽也写得奇特,但没有多大变化,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可看作是伏,再接着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写人世间的千年更变如跑马一样,如同波澜一样由伏而起,尾联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也就是伏了。
有些绝句虽只有四句,但也有起有伏,而一些篇幅较长的古体诗,层次要比律诗、绝句多,起伏的变化也多。
2、相互映衬。
层次之间的相互映衬,有陪衬、反衬、衬垫等各种情况。
陪衬,即一般的衬托,如李白的《行路难》第一首,开头两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写酒菜特别地好,这一层是为下一层作衬托的,下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内心的茫然,这么美好的酒菜都不想吃就让诗人这种茫然的情感显得更加突出。
反衬,是从反面衬托,如李煜《浪淘沙》其中两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两句前后写的都是愁,再用一晌贪欢反衬,使人觉得越发地愁了。
衬垫,是为了防止句意直泻而下,在中间用一层垫一下,使诗词有回味,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就是用了衬垫,诗中形容船行迅速,在千里江陵一日还和轻舟已过万重山之间为了防止诗意直泻而下用两岸猿声啼不住做了衬垫,这就改变了诗句仅是形容船行之快的单调之感,让诗意在此有个回环,韵味更浓。
3、有主有宾。
古人作诗填词,讲究主宾分明。
从结构安排来看,主应该详尽,宾应该略写,应作衬,这样详略得当,才算得上是好层次。
如苏轼《念奴娇》以写周郎为主,其他历史人物为宾,所以上片点明写周郎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而下片以六句专写周郎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其他历史人物仅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总括,这样详略得当、层次分明,更能勾起读者对赤壁风云的遐想。
4、递进加倍。
层次,以递进加倍为好,一层接一层,一般的深入还不是好,还要加倍深入,这样才能使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更深刻,如刘皂《旅次朔方》中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写的是诗人离开咸阳到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居住已经有十年了,想回咸阳已经很难,只有忆,这是一层,下一层又是如何深入的呢?若写类似于再过十年也难回去就是一般的深入,而使用了加倍深入的表现手法,说往北又渡过了桑干河,不但回不了咸阳,而并州也难回去了,本来咸阳是诗人的故乡,但因为咸阳太远,只能望并州为故乡了。
有的诗词在一句之内就有递进的层次,如杜荀鹤《山中寡妇》中的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在封建社会,因战争死了丈夫而寡居的农妇,本身就很艰苦,而遇上灾年更要纳税这就是苦上加苦了。
古代诗词中好的层次布局,不只是以上几种,另外,像重叠、反复也是诗词的结构安排,在注意层次的同时,还要注意层次的连接。
层次的连接不同于散文,大多是不用连接词语的,而是靠内在的关系,最常见的层次连接是顺接,还有些特殊的连接情况,如逆接、反接等。
1、顺接。
顺接这种用得最多的连接方式又可以分多种情况。
前后两层有时间先后的关系,如陆游的《诉衷情》,开始写当年万里觅封侯,接着一层写眼前的梦断,从当年到眼前,行文按时间先后布局,这就是一种顺接形式。
李白的《古朗月行》开始一层写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接着一层写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这样先后将月亮比作白玉盘和瑶台镜,二者呈现并列关系,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说明,这也是一种顺接形式,是按前后诗句要表达的意思来布局的,这样的还如秦观《鹊桥仙》,前面写牛郎织女金风玉露一相逢,后面写便胜却人间无数是为前层作的说明性总结,当然形式还是多种多样的。
2、逆接。
按照时间先后布局的为顺接,反之就是逆接。
时间在后的先写,时间在先的后写。
如李商隐《马嵬》中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前句写的是当时情况,唐玄宗逃亡时,军队不肯前进,要求惩办杨贵妃,而后层写的是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相依相恋的情景,这样逆接如同语句的倒装。
3、反接。
同逆接不一样,逆接是时间先后的反用,而反接是后层反用前层要深入下去的意思,如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前面说下岭后不是不难,说不难也是让人空欢喜,是关于山路难行的议论,而后才是写人深入万山之中,一山攀过一山又阻挡在眼前,这如同因果关系的逆反。
再如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诗人要表达离乡多年断了音讯作为前层,那么深入下去则是盼望多年听到家里的消息,反过来就是不愿听到家里的消息,把反过来的意思作为后层,这样的后层接前层也是反接,诗中不敢问来人就是这种语意的反接。
三、结尾的不同形式同开头一样,结尾也没有固定的形式,不过,从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几种好的结尾形式,供读者借鉴。
1、以写景作结。
古代诗词,结尾写景的为数很多,以描写景物为主的诗词结尾自然多是写景,以抒情、叙事为主的诗词结尾也有很多写景的,将想说又不想直说的情感蕴含在景物之中,耐人寻味。
如岑参的《白雪歌》,是送别之作,结尾诗人不愿直说不忍离别,而是写了眼前之景雪上空留马行处,这雪地上留下马走过的蹄印引起诗人无限的情思,也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