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与《文心雕龙》“檄”体选文刍议
《文心雕龙》与《文选》哀体之辨析
《 文心雕龙’ 《 》与 文选 》哀体之辨析
李冬燕 (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00 9 ) 5 0 1
摘要 :哀文作 为一种 哀祭 文体 , 《 文心雕龙 》和 《 文选 》均对 其进行 了深入地评述和精心地选取。刘勰和萧统在哀 文观念方 面所表 现 出来相异之处 ,反映 了他们文艺理论 内涵的不同;相 同之 处则反映 了共 同的文艺背景下相通 的文艺思想。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选 ;哀文
刘 勰 的 《 心雕 龙 》和萧 统 的 《 文 文选 》各 自采 取 了不 同的方 式 来 表达 自己的文 艺思想 。刘 勰 以文 体评 论为 主 ,从 理论 的高度 对 文 学样式 进行 了 总结 :萧统 以选 文 为主 , 以文代 评 ,表达 自己 的文 艺思想 。 二人都 对哀 文进 行 了评 论或 选取 ,这 一方 面 说明 了 哀 文在 南朝 时还 是 比较流 行 的文 体 ,当时 的文 人对 哀文 的文 体特 点和创 作要 求在 某种 程度 上是 可 以达 成共 识 的。而 另一 方面 , 二 者 评论 和选取 角 度 的不 同,反 映 了个人 的 审美 意识和 文 艺思 想 的 不 同 ,由此 导致 哀文 观念 的不 同 。哀 文观 念的 异 同反 映了刘 勰和 萧统 文 艺思想上 的个 人差异 性和 时代趋 同性 。
一
、
哀文 的分类 和特 征
哀文 可分为 两类 :一 日哀 辞 ;一 日哀策 。 哀辞 作为 一种 独 立的 文体 形式 ,文 献记 载最 早始 于 东汉 。梁 任 防 《 章缘 起 》 中提 及 “ 班 固梁 氏哀 辞 ” u 文 汉 , 另 《 汉书 后 文苑 列传 》 载 ,苏 顺 “ 著赋 、颂 、诔 、 哀辞 、杂文 ,凡十 六 所 篇” 比 , 《 后汉 书 ・ 列女传 》 又载班 昭 “ 著赋 、颂 、铭 、诔 、 所 问、注 哀辞 、 书 、论 、上 疏 、遗 令 , 凡十 六 篇 ” ” , 可惜 东 汉哀 辞作 品 皆早佚 , 我们 很难窥 其全 貌 ,探 其体 式 。考现 存魏 晋 六朝 时期 曹植 至梁 简文 帝等 人 的哀 辞共有 十 八篇 ,见 诸 《 文选 补 遗》 卷3 、 《 国志文类 》卷5 、 《 9 三 6 艺文 类 聚》 卷3 、 《 4 太平 御 览 》卷 56 《 魏六 朝 百 三家 集 》等 。其 篇幅 都 比较 短 小 , 内 9、 汉 容主要 是抒 发丧 失亲人 的悲伤 哀痛 之情 ,极少 掺杂 叙事 因素 。 汉 人 刘 熙在 《 名 》 中 日 :“ ,爱也 ,爱乃 思 念 之也 。 ” 勰 的 哀 文 观 的 。 释 哀 其 次 ,从 体 式上 来看 ,此 文 也 与 刘 勰所 谓之 哀 辞 、哀 策颇 这 一 诠释 基本 反 映 出哀 辞 作者 与 追 悼对 象 的关 系 特 征 。至 晋 挚虞 《 章流 别论 》对哀 辞 的对 象 、性质 、 文体 主要特 征 则作 了 不 相 同 。哀 辞 、哀 策一 般纯 用 四言 或 四言与 骚体 并用 ,哀 辞重 抒 文 哀永逝 文 》 全篇 则用骚 体 写成 ,叙 写哀 情 较 为 明确 的 界 定 ,其 论 及哀 辞说 “ 以施 于 童殇 夭 折 不 以寿 终 情 ,哀 策重 铺 陈 。而 《 率 入 者 。建 安 中 ,文 帝 、临 淄侯 各 失稚 子 ,命 徐 斡 、刘 桢 等 为 之哀 回环 往 复 , “ 手 从 将 发 引 之 夕 , 写得 一 家 大 小仓 皇 ,哭 声 振 辞 。哀 辞之 体 , 以哀 痛为 主 ,缘 以叹息 之 辞 。 ” ¨ 刘勰 在 《 文 闼。然 后柩 自寝 而 出 ,祖于 庭 。既祖 矣 ,犹 于灵床 旧处 ,反复谛 心雕龙 ・ 吊 》篇 中也言 明 :“ 哀 以辞遣 哀 ,盖不 泪之 悼 ,故 不在黄 视 ,冀 其或 得一 遇 ,终 无所 见 。丧车 不得 不行 ,此 时涉 历征 途 , 发 ,必施 夭 昏。 ” 【 原 夫 哀辞 大 体 ,情 主 于痛 伤 。而辞 穷 乎 旧欢新 愁 ,百感 交 集 ,路是 向时 人路 ,行 非 向时 人行 ,逝者 真逝 5 】“ 爱惜 。幼未 成德 ,故 誉止 于 察惠 ;弱 不胜 务 ,故悼 加乎 肤色 。” 矣 ,此 上 半截 情 景 也 。然 后 临 穴凭 棺 ,抚膺 一恸 , 由是 葬 事 已 也 就 是 说 , 哀 辞 是 以痛 伤 为 情 感 基 调 ,哀 痛 对 象 是 夭折 之 毕 ,不 得不 归 。复 于殡 宫 旧处 ,再 反复谛 视一 番 ,此 下半截 情景 子。 因为夭 折之 子 尚无德 可称 ,所 以只能 从聪 颖和肤 色 的描 述上 也 。末 以达 观意 作 结 ,盖 事 到无 可如 何 ,不得 不如 是收 局也 。 ” u作者 之 情 、之 哀 从各 个 方 面 ,通 过各 种 场 景表 现 了 出来 ,细 表 达其哀 。 哀 策 是 与 诔很 相 近 的 一 种 文体 ,与 诔文 一 起 担 负 着褒 德 叙 致 的场景 描写 使文 章篇幅 大大 增加 。 《 心雕 龙 》既把 “ ”作 为一种 文 体来 论述 , 当然更 多 的 文 哀 哀 的职 责 ,故挚 虞 《 文章 流别 论 》说 : “ 哀策 者 ,古诔 之义 。” ¨ 刘勰 《 心雕 龙 ・ - 文 祝盟 》论及 哀 策 也谓其 “ 同于诔 ,而 文实 是 从其 一般 性 出发 ,总 结其创 作 规律 ,而 非过 多注 意某 些特 殊性 义 文选 》则 不 同,作 为一 个文 章选 本 ,只 要符 合其 “ 沉 告神。” 哀策 文之 述 德 铭 勋颇 类似 于 诔 ,然 又 具有 以哀 为文 的 作品 。 《 的特 征 。与 东汉 诔文 相 比,哀 策文 情感 更 为悲切 。哀策 文常 常是 思 翰藻 ”的选 录 标准 ,词 藻华 美 、 内容深遽 就 可收 录其 中 。二书 性质 不 同,在 具体 问题 上 不得不 受其 写作 与编选 目的的限制 。 叙 一叹 ,叙德 与述 哀互相 交叉 且融合 在一 起 。 关于 哀策文 的形成 ,刘勰 《 心雕龙 ・ 文 祝盟 》篇 日: “ 又汉代 山陵 ,哀策 流文 。” I 而 《 5 文章 缘起 》则 云: “ 汉乐 安相李 尤作 参 考 文 献 1 【 任防著 , 陈懋仁注. [ 明】 文章缘起 【 . J 丛书集成新编【】 c. 台 《 帝哀策 》 。” “ 清人 赵翼 《 和 廿二 史札记 》 日: “ 制饰 终之 【 】 南朝 梁】 周
《文选》与《文心雕龙》序体源起辨析
语|文|世|家—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2期/1月(中)—99《文选》与《文心雕龙》序体源起辨析孙亚萍(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81)摘要序体源起一直备受争议,《文选》与《文心雕龙》两部著作的观点也并不一致:《文选》倾向于《毛诗序》;《文心雕龙》则认为起源于《易传》。
但判定萧、刘两人观点须靠考辩古人之思想,进而探讨分析其缘由。
关键词序体《文选》《文心雕龙》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序体作为一种文体,真正产于何时,最早的序文代表是什么,由何人写作,写作目的为何,这是一个很重要但仍然模糊不清的问题。
而任何中国古代文体,与中国古代的本土实情不可割裂。
序体也应当从这样的角度入手,通过考察文章、文集、著作的产生过程,得出新的看法。
而《文选》与《文心雕龙》又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总集和文学理论著作,辨析二者关于序体的起源的观点,可以考察深层的文学观念。
《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其中的文体论是其“纲领”,前四十九篇以文体名称而命名,以突出文体的重要性。
而第五十篇虽是以《序志》命名,但它的性质属于一篇书序,刘勰也并没有在此篇论述序体的渊源流变,因此多数学者否认《文心雕龙》涵盖序体。
而依现今可见的李善注本《文选》所选序文共计89篇(不计《文选序》入内),其中卷四十五和卷四十六收录了九篇独立的序体文,其他73篇分别依附于赋、诗、骚等共14种文体代表的单篇文章之前。
赋序26篇,诗序20篇,骚序8篇,七体已降序文共26篇。
相较于前者,《文选》的序体观较为明显,但绝不能完全否定刘勰对序体的认识。
以下,我们从二者关于序体的起源进行论述。
1序体源于《易经》说历来序体源于《易经》说,都是备受关注的观点。
最早始于《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张守节《正义》释“序”为“《易·序卦》也”。
《文选》与《文心雕龙》序体源起辨析-精选文档
《文选》与《文心雕龙》序体源起辨析序体作为一种文体,真正产于何时,最早的序文代表是什么,由何人写作,写作目的为何,这是一个很重要但仍然模糊不清的问题。
而任何中国古代文体,与中国古代的本土实情不可割裂。
序体也应当从这样的角度入手,通过考察文章、文集、著作的产生过程,得出新的看法。
而《文选》与《文心雕龙》又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总集和文学理论著作,辨析二者关于序体的起源的观点,可以考察深层的文学观念。
《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其中的文体论是其“纲领”,前四十九篇以文体名称而命名,以突出文体的重要性。
而第五十篇虽是以《序志》命名,但它的性质属于一篇书序,刘勰也并没有在此篇论述序体的渊源流变,因此多数学者否认《文心雕龙》涵盖序体。
而依现今可见的李善注本《文选》所选序文共计89篇(不计《文选序》入内),其中卷四十五和卷四十六收录了九篇独立的序体文,其他73篇分别依附于赋、诗、骚等共14种文体代表的单篇文章之前。
赋序26篇,诗序20篇,骚序8篇,七体已降序文共26篇。
相较于前者,《文选》的序体观较为明显,但绝不能完全否定刘勰对序体的认识。
以下,我们从二者关于序体的起源进行论述。
1序体源于《易经》说历来序体源于《易经》说,都是备受关注的观点。
最早始于《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张守节《正义》释“序”为“《易?序卦》也”。
此处“序”意中,姚鼐把“序文”的出现也定位在孔子时代,“序跋类者,昔前圣作易,孔子为作系辞。
说卦、文言、序卦、杂卦之传,以推论本源。
”其中“序”应为动词词性,有“编排次序”之意,若直接解释为《序卦》,有些突兀,显然不妥。
《周易正义》中郑玄解释《序卦》之名为“各序其相次之义,故谓之《序卦》焉”,即孔子在整理《易经》时,指明各卦依次相承,有序排列。
1.1论说辞序《易》统其首刘勰在《宗经》篇中提到“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
《文心雕龙》与《文选》吊文观辨析
这种“ 异时 致 闵”7钉 乃 借他 人之 酒 杯浇 自 己胸 中 【 实 ]
之 块 垒 的典 型 。然《 吊 》 中 , 勰论 吊文之 起 源 哀 篇 刘 云 : 吊者 , 也 。 诗 》 : 神之 吊矣 。 言 神至 也 。 “ 至 《 云 ‘ ’ 君 子 令 终 定 谥 , 极 理 哀 , 宾 之 慰 主 , 至 到 为 言 事 故 以
V 14 。6 。 7 . N .
D cmbr201 ee e 1
.
《 心雕 龙 》 文选 》 文 与《 吊文 观 辨 析
赵 俊 玲
( 州 大 学 文 学 院 , 南 郑 州 40 0 ) 郑 河 5 0 1
[ 摘 要 ] 吊文可分为吊古类吊文和吊丧类吊文, 前者通过哀悼古人以自喻抒怀, 后者对同时人的死亡 表达悲伤。“ 喻” 自 是吊古类吊文与吊丧类吊文及其他几种哀祭类文体相区别的典型特征。《 文心雕龙》 文 与《
选》 分别评录了吊文一体, 表现出较为一致的看法, 即皆重吊古类吊文, 吊丧类吊出于辨体的需要, 乃是刘勰对吊文一体 的刻意规范; 文选》 在《 则是编者优胜劣汰的
结果。刘勰与萧统皆 推重贾谊《 吊屈原文》乃因此作不论在内容上, , 还是形式上都对后世吊文起到了立训垂
也 。-4 言还 是 “ 初起 时 的 意 义 , 对 同 时遭 ”6 所 J 吊” 是
龙 》 原 始 以 表 末 , 名 以章 义 , 文 以定 篇 , 理 以“ 释 选 敷 以举 统 " 3 2 [ 14 6 9 的原 则和 方 法 论文 体 , 中所 谓 “ 文 其 选
《 吊伯夷 》 王 粲《 、 吊夷 齐 文 》 祢 衡 《 、 吊张 衡文 》 陆机 、 《 吊魏武帝 文 》《 。 文选 》 此体 所选 贾谊 《 吊屈 原文 》陆 、
关于《文选》与《文心雕龙》文学观的同异问题——《文选》与《文心雕龙》比较(下)
V l 2 o3 o- N - 4
J l,0 6 uy 2 0
关 于《 文选 》 文 心雕 龙 》 与《 文学观 的 同异 问题
— —
《 文选 》 文 心雕 龙 》 与《 比较 ( ) 下
力 之
( 广西师范大学 文 学院 , 广西 桂林 5 1 0 ) 4 0 4
[ 摘 要 ]文心雕龙》 文选》 文” 《 与《 之“ 的范围大致是相同的。这体现着南朝人对“ 的共识: 文” 以集部各
应 如 此 。这 样 , 们 才 会 更 清 楚 地 了 解 其时 人 们 对 我 “ ” 文学 ) 文 ” 功能 等 的看 法 如何 。 文 ( 与“ 之
一
尽 管 《 心雕 龙 》 《 选 》 可 能 有 太 大 的影 文 对 文 不 响 , 且两 者有 着极大 的 差异 [ , 并 1 然而 当我 们要 探讨 ] 魏晋 南北 朝 的文 学 思想尤 其是 齐 末至 梁 中叶 的文学 思 想时 , 何 焯 之 “ 率 文章 体 制 , 以《 心雕 龙 》 清 大 须 文 《 文选 》 两部 书 为 据 ” , 侃 先 生之 “ 《 选 ) , ①黄 读 文 ) 必 者 须于《 心雕 龙 》 文 所说 能信 受奉 行 , 持观 此书 , 有 真 乃
、
从本质 上看 , 两书 之“ ” 文
的范围大致 是相 同的
《 文心雕龙 》 主要论及 3 种文体∞ 即骚 、 、 4 , 诗 乐
府、 、 、 、 、 、 、 、 、 、 、 、 赋 颂 赞 祝 盟 铭 箴 诔 碑 哀 吊 杂文 、 、 谐
解” _ , 『( 骆鸿凯 先生之“ 2 1 文体莫备 于六 朝, 亦莫严
《 文心雕龙》 上所致。
[ 键词 ] 关 文选; 文心雕龙; 比较; 文学观; 同异问题; 辨体意识
《文选》中的吊文及其选录标准——兼与《文心雕龙》比较
《文选》中的吊文及其选录标准——兼与《文心雕龙》比较陈莹【摘要】"吊"作为<文选>中一种表达对死者哀吊的文体,历经岁月流交,从简单安慰性文辞渐渐发展成一种含有丰富情感抒泄的文体."吊"有一个从礼仪到文体的发展过程.<文选>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于吊体存在不同认识原因在于二者选录标准不同,文学作品在<文心雕龙>中是"述中显优劣",在<文选>中则是"选中定典范".吊文由质朴向华丽的转变恰呼应了萧统所属时代的文学风潮的转变.【期刊名称】《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年(卷),期】2010(010)001【总页数】4页(P73-76)【关键词】吊体;《文选》;选录标准;《文心雕龙》【作者】陈莹【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6《文选》作为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是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其编纂体例、内容思想都极具特色。
《文选》中对文体的分类有三十多种,其中表达对故去的人的哀思的文体有7种,每一种文体侧重表达的情感都不相同,或是赞扬死者德行,或是痛惜夭折的孩子,等等,但只有吊文不仅仅是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作者内心真正思想情感。
本文将厘定“吊”的原始意义并勾勒出发展的基本轨迹,并通过对《文选》中所收录的两篇吊文的评析来阐述吊体的文体特征,辨析《文选》的选录标准。
联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于吊体的论述,比较《文选》与《文心雕龙》吊体观的不同。
“吊”最原始的意义与现代对于“吊”的定义并不相同。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谈到:“弔(吊),问终也。
从人弓。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故人持弓,会驱禽也。
”段玉裁注曰:“谓有死丧而问之也。
《礼记》曰,吊者东面致命曰,寡君闻君之丧,寡君使某,如何不淑。
《曲礼》曰,知死者伤。
从《文心雕龙》看檄文文体特征
篇 中 , 作 为 篇 名标 示 的 就有 文 体 三 十 三类 , 中 仅 其
檄文就是里面重要的一种文体。 刘勰论述文体 , 体例周详 , 标准一贯 。 他都遵循
着 “ 始 以表末 , 明 以章 义 , 文 以定 篇 , 理 以 原 释 选 敷 举统 ” 。所谓 “ 原始 以表末 ”就 是对 文体 的起 源 和演 , 变加 以说 明 。所 谓 “ 明 以章 义 ”就 是解 释 文体 的 释 ,
国征 兵 、 府征 吏都 使 用 这一 文体 。关 于“ ” 公 檄 的名 称, 最早 见 于 司马 迁 的 《 记 ・ 仪 列传 》 “ 史 张 ,张仪 既 相秦 , 为文檄 告楚 相 日… …”】 中 , 【 1 。文 虽然 只是片断 记述 , 亦见其 是一 种军 事性 的文 书。
收 稿 日期 :0 1 0 — 6 2 1- 5 2
苞茅之阙的事情 , 详见《 左传 ・ 僖公 四年》 左传 》 。《
云 :齐侯 伐 楚 , 子使 与 师 言 日 :君处 北 海 , 人 “ 楚 ‘ 寡 处南 海 , 是风 马牛 不相及 也 。不 虞君 之涉吾 地也 , 惟
何故?’ 管仲对 日:瞄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日: 五侯 九伯 , 汝实征之 , 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 , 东至于
21年 6 01 月
1卷 1 第2 期
河 北 经 贸 大 学 学 报 (综 合 版
)
J  ̄2 1 u 01
D.1 o2 2 N . 1
Junl Hee U i r oE oo i n ui s( o peesv dt n ora o bi nv s f c nmc ad s esC m rhnie i ) f e s B n E i o
_文选_六臣注的文体论与_文心雕龙_异同
2005年10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O ctober ,2005 第41卷 第4期JOU RNAL O F GUAN GX I NORM AL UN I V ER S IT YV o l.41 N o .4[收稿日期]2004-10-09[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选》分类研究”(01BZ W 015)。
[作者简介]胡大雷(1950-),男,宁夏银川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文学博士。
《文选》六臣注的文体论与《文心雕龙》异同胡 大 雷(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唐时有李善及五臣给《文选》作注,其注在文体下及文体的类别下、在文章题目下、在作者名下有文体论述说。
而《文心雕龙》是当时文体论的集大成者,《文选》注的文体论述说,或与《文心雕龙》有相同、相似之处而又繁衍出新的内容,或与《文心雕龙》有不同之处,或有《文心雕龙》未述者,从比较中可见《文选》六臣注的功能与崇尚。
[关键词]文选;文心雕龙;文体论[中图分类号]I 2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6597(2005)0420068203一、《文选》李善注与五臣注的基本情况及其文体论李善(约630~689年),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唐高宗显庆年间累补太子内率府录事参军,崇文馆直学士、兰台郎,兼沛王侍读。
李善曾注解《文选》,将原30卷分为60卷,表上之,诏藏于秘阁;后居汴、郑以教授《文选》为业。
《新唐书・文艺传・李邕传》载李善事迹:“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簏’。
”“居汴、郑间讲授,诸生四远至,传其业,号‘文选学’。
”“始善注《文选》,释事而忘义。
”又称是李邕为其父“附事见义”,一般人们都不信此说,认为李善注《文选》是事义兼释。
李匡 《资暇录》称,李善注《文选》,有初注,又有覆注、三注、四注者,可见其功夫之深。
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即得出“以今本事义兼释者为李善定本”的结论,“事义兼释”的特点,从下文我们论李善注的作者注也可以看出。
《文心雕龙》与《文选》檄文观辨析
《文心雕龙》与《文选》檄文观辨析赵俊玲【摘要】《文心雕龙》与《文选》分别评录了檄体文,对于哪些篇章是该体的代表,认识上有一定差异,这反映了刘勰、萧统二人不甚相同的檄体观:刘勰对晓慰类檄文存而不论,通过刻意规范“檄”体的功用,来达到清晰辨体的目的;萧统不选刘勰所称赏的文词质朴的檄文,是出于对选文标准的坚持.《文心雕龙》与《文选》对同一文体的认识存在着较大不同,这一结论可为研究《文选》的编纂是否受到《文心雕龙》的重大影响这一课题提供有益参考.【期刊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19)001【总页数】5页(P13-16,135)【关键词】文体学;《文心雕龙》;《文选》;檄体文;辨体;选文标准【作者】赵俊玲【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文心雕龙》论文体,以“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1〕为原则和方法,其中所谓“选文以定篇”,即对每一体的代表作品加以评论,以之为该体的榜样,标志着此体创作的最高成就。
《檄移》篇论“檄”体,“选文以定篇”部分论列了这样四篇文章:隗嚣《移檄告郡国》、陈琳《为袁绍檄豫州》、钟会《檄蜀文》、桓温《檄胡文》。
稍后萧统《文选》亦列“檄”一体,选文四篇:司马相如《喻巴蜀檄》、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檄吴将校部曲文》、钟会《檄蜀文》①。
非常明显,关于“檄”体,刘勰与萧统的认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处:同者在于二人皆认为陈琳、钟会为该体的代表作家;异者在于为刘勰所认可的隗嚣《移檄告郡国》、桓温《檄胡文》,未被萧统选入《文选》,而为萧统所认可的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文心雕龙·檄移》篇则未提及。
如上相异之处,并不只因刘、萧二人评录眼光不同,更是反映着他们不甚相同的檄体观,从中可进一步探索《文心雕龙》论文体的一些普遍规律,并认识二书的不同性质。
本文试辨析之。
一、刘勰仅强调檄文的军事征伐功用《文心雕龙·檄移》篇论“檄”,主要强调它是与军事紧密相关的一种文体,认为檄文的源头是誓文,即出征讨伐前训诫己方军队的文辞;被称为“檄之本源”〔1〕的是周穆王西征前祭公谋父的一番“威让之令”,这是见于记载的第一篇用于责让敌方军队的文辞;“选文以定篇”部分的四篇文章皆系讨伐敌方军队的公文;与军事讨伐的功用相配合,檄文应有“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1〕的风格特征。
试论移文文体的功能r——以《文选》与《文心雕龙》中选文为例
试论移文文体的功能r——以《文选》与《文心雕龙》中选文为例梁雅阁;马予静【摘要】移文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散文文体,它萌芽于先秦,到了六朝时期基本定型,唐以后,移文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在国家政务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发展演变过程中,两汉魏晋南北朝是移文创作的兴盛期,也是移文发展演变的关键期.根据萧统《文选》的"集其清英"和刘勰《文心雕龙》的"选文以定篇"可知,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刘歆的《移书让太常博士》、孔稚珪的《北山移文》是这一时期移文中的典范之作,它们分别体现出移文具有晓喻劝诫、批评指责、讽刺嘲讽的功能.【期刊名称】《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3)007【总页数】5页(P25-29)【关键词】移文;文体功能;晓喻劝诫;批评指责;讽刺嘲讽【作者】梁雅阁;马予静【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中国古代的文章体制丰富,形式多样,功能各殊,故而对于文学体裁的划分也是繁复多样的。
在纷繁复杂的文体分类中,移文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文体。
移文也可称为“移”“移书”或者“公移”,是官府之间相互往来的一种文书。
“战国时,移文是各国间、各国官员间或国内不相统属的各官署间的一种交往文书。
汉代,移文则是各衙署之间、平级官员间交往的文书。
三国以后,亦单称‘移’或‘移书’,用于劝喻训戒,文词晓明刚健,简约清晰。
”[1]移文的历史悠久,生命力旺盛,从先秦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从整体上看,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移文由成熟到繁盛的一个关键时期,移文的文体特点、文体功能在这一时期都已基本定型,后世移文都基本在沿袭这一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虽也衍生出了一些新变的因素,但其本质上并没有突破移文的文体特征。
移文作为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实用性文学体裁,古人对之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在一些重要的文学总集中,如《文选》《文苑英华》《宋文鉴》《骈体文钞》《六朝文絜》,均设有与移相关的门类。
《文心雕龙》文体论研究
《文心雕龙》文体论研究《雕龙》是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经典著作,其中文体论部分涉及文学体裁的分类、特征和评价标准等。
本文旨在探讨《雕龙》文体论的核心概念、理论及具体应用,以期为现代文学研究和创作提供借鉴。
《雕龙》文体论将文学体裁分为五类:诗、赋、文、辞、曲。
每类文体都有其独特的四要素:韵律、神情、辞藻和体质。
其中,韵律是指文体所具有的音乐美;神情则指文体的精神内涵;辞藻涉及文体的语言艺术;体质则指文体的结构特征。
刘勰在《雕龙》中还提出了一系列文体规范,如“文体六义”、“文质兼备”、“依体行文”等,进一步丰富了文体论的内涵。
在具体应用方面,《文心雕龙》对许多文体进行了深入剖析。
例如,“铭”这种文体,其特征是“以短韵抒怀,以速写传神”,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檄”这种文体中,刘勰认为其特点是“褒贬是非,以明鉴戒”,檄文的作者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正的态度。
“颂”这种文体则注重表达作者对某种事物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其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上。
通过对《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刘勰的文体论思想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他提出的四要素、六义、文质兼备等概念,不仅为评价文学作品提供了参照标准,同时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指导方向。
然而,与现代文学理论相比,《文心雕龙》的文体论显得较为简略和粗糙,对于某些具体文体的探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文心雕龙》的文体论是一项富有成果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提供了重要参考。
虽然其中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加以辨别和补充,仍可从中汲取宝贵的学术价值。
《雕龙》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理论著作,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雕龙》中,刘勰对各种文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独特的文体论体系。
本文将追溯《雕龙》文体论的渊源,并探讨其现代意义和影响。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中,文体的演变和创新不断地推动着文学的进步。
《文心雕龙》与《文选》的同一错误
,
自
恃每谓 足下 不 足 迫之
,
故 从 吾言
发
吕
,
”“
。
足下阴
自
,
阻 疑 密表 系 都
,
“
。
今都 获罪 吾为 免之
,
”
这封 信 里写 的
,
吕
安家 告
,
巽 嵇 康抑 止 他 同 晋阳秋 》 的话
《
。
一
致
。
吕 安被巽诬告 获罪后
嵇康写 信和
“
吕
巽绝交
证明 晋史的 话是正 确 的
,
再 看 这封 信 是 不 是 赵 至 写 给 嵇 蕃 的
…
兹据 爻 逸 所 纔录 手 后
《
一
安
白 ( 本 传 无 此 二字
》
,
”
照 李善 注 认 为 这
,
封 信有两 种说 法
是
《
:
是按 嵇 磁 燊 》说 称 为 赵 彔 真 与 嵇 茂 齐 书
《
一
是按 干 宝 晋 纪
《
,
兑
,
这
吕
安与 嵇康 书
“
”
》
。
李 善 没 有 说麵 种 说 法 对
“
”
,
范 注 认 为 是 赵 至 与 嵇蕃 书 对 因 此 他 引 这
。
曰
‘
:
康寓 居河 内 之 山 阳 钟 会 为 大将 军 司 马 昭 所 昵
, ,
,
闻 而 造 之 乘 脃 衣 轻 宾从 如 云
,
康方 箕踞 而 锻 会 至 不 为 礼 会 深 恨 之
, , ,
。
《文心雕龙》的文体概论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二○一八年第六期《文心雕龙》的文体概论于景祥,孙丽娜(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收稿日期:圆园18原08原1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ZW026)作者简介:于景祥,男,辽宁昌图人,辽海出版社总编辑,辽宁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孙丽娜,女,辽宁丹东人,辽宁大学中国古代文体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摘要:《文心雕龙》的文体论有非常明确的批评方法,即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这种批评方法在其文体概论中得以充分的展现。
从总体上看,其文体概论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展开论述:一是从文体源流的角度切入,概论各类文体的源流演变;二是从文体规范入手,概论各类文体的写作标准和要求;三是从文体辨析的角度入手,论文叙笔,囿别区分;四是从文体与其他文学要素的关系入手,论辨文体与文辞气力及文势的关系问题。
这些论述都极为深刻,在文体学研究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文心雕龙》;文体;概论;价值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50(2018)06-0093-05《文心雕龙》体大思周,思想内容极为丰富,这一特点不仅在其作家论、创作论、批评论、鉴赏论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在文体论方面也是如此,其中对各类文体的概论部分,多层面、多角度,前无古人,后难为继,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极为特殊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我们认真地理解和把握。
本文从各类文体源流概论、各类文体规范概论、文笔概论、文体与文辞气力及文势关系概论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和分析,恳请方家赐教。
一、《文心雕龙》的各类文体源流概论在刘勰之前,关于文源问题,曾有人涉及,如桓谭《新论》就有《正经》篇(第九),其中说道:“古、古《论语》、古《孝经》,乃嘉论之林薮,文义之渊海也”[1]。
显露出文源于经的意识,只是不够确切。
再如王充《论衡·佚文》篇:“文人宜遵五经六艺为文,诸子传书为文”[2]。
奎章阁本《文选》研究
奎章阁本《文选》研究奎章阁本《文选》研究《文选》是东晋时期文学家王羲之主编的一部文集,也被称为《文心雕龙》。
这部著作推动了当时文学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后来文学创作的基础。
而奎章阁本是《文选》的最早传世版本,对于研究《文选》的文化内涵和文学特点有重要意义。
奎章阁本《文选》的出现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窥探文学发展历程的良机。
在百余篇选文中,既包含了东晋以前的古文论著,也涵盖了当时的辞章文学,展示了不同文体形式的并存与交融。
这些文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和思想观念。
通过研究奎章阁本《文选》,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东晋时期的文学情况,同时也揭示了王羲之的文学观念和创作风格。
首先,奎章阁本《文选》的选择与编辑是研究重点之一。
文选的选文数量有限,但内容丰富多样。
王羲之选择了一批精华之作,并对这些作品进行加工整理,使之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
研究者通过对比其他版本的《文选》,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王羲之在选材和编辑方面的思路和考量。
例如,该本中所收辞章类作品如《滕王阁序》、《明妃曲辞》等,描绘了古代人物的生平和儿女情长,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和人生百态的思考。
其次,奎章阁本《文选》的书法艺术值得重视。
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在书法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奎章阁本的《文选》中,选文组织得井井有条,章回有致,并且书写工整,字迹间流露出书家独特的气韵。
这些字迹不仅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艺术的表现。
通过对奎章阁本《文选》的字体形态和书写手法的细致观察和研究,可以揭示出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发展轨迹和风格特点。
最后,奎章阁本《文选》的研究还可以从知识的角度进行。
这部文集中所收录的作品内容涉及到历史、哲学、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通过研究文中的典故、谶纬、易经等内容,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王羲之的学识水平。
同时,也能够从中窥见王羲之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眼光,以及他对于文学创作中知识的运用和融合。
总而言之,奎章阁本《文选》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东晋时期的文学发展、王羲之的文学观念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心雕龙》与《文选》诔文评录标准之差异
论《文心雕龙》与《文选》诔文评录标准之差异王见楠【摘要】诔是一种古老的应用文体,《文心雕龙》与《文选》均对这一文体进行了评论与选录.由于刘勰和萧统的著述宗旨存在差异,体现在诔文的评录标准上,两者亦有所不同.本文试从诔文的文体功能、体制特征和文体特点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比较研究,着重分析两者之差异及原因,并对诔文的生成和流变作一揭示.【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3)003【总页数】5页(P43-47)【关键词】《文心雕龙》;《文选》;诔文;文体【作者】王见楠【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诔是一种古老的应用文体,自文体分类发轫之初就受到重视。
魏曹丕《典论·论文》列“铭诔”为文体四科之一,认为“铭诔尚实”;晋初陆机《文赋》单列“诔”为文体十类之一,提出“诔缠绵而凄怆”;稍后于陆机的挚虞在《文章流别志论》中亦列“诔”为文章一类,并就诔文的流变提出“诔无定制,故作者多异焉”(《太平御览》卷五九六)的看法。
其后出现于梁代的两部重要著作《文心雕龙》与《文选》也均对诔文这一文体进行了评录。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专著,遵循“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批评体例,列《诔碑》篇,从理论的纵深层面阐明了诔文这一文学样式。
而《文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总集,选取了魏晋以来的八篇诔文作为一个类目,类下系文,以文代评,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文学思想。
由于刘勰和萧统的著述宗旨存在差异,体现在诔文的评录标准上,两者亦有所不同。
本文拟就此进行比较研究,着重分析《文心雕龙》与《文选》对诔文评录标准的差异及原因,并对诔文的生成和流变作一揭示。
一、对文体功能的认识不同诔是古代六辞之一,据《周礼·春官·大祝》所记:“太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诰,四曰会,五曰祷,六曰诔。
从《文心雕龙》看檄文文体特征
从《文心雕龙》看檄文文体特征杨榕【摘要】檄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军事文书,刘勰在<文心雕龙·檄移篇>中对其起源、文体特征等,都做了归纳和阐述.具体说来,檄文的功用是声讨罪责,晓谕臣民;风格是先声夺人,威震雷电.它书于木简,简短精要;颇具号召性和煽动性;也具有公开性和传播性等特点.此外,檄文对后代影响久远,名家辈出,名作纷呈.【期刊名称】《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年(卷),期】2011(011)002【总页数】3页(P66-68)【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檄文【作者】杨榕【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09.2我国古代文体繁多,每种文体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定型的过程。
作为文学理论,对于每一种文体,总结前人的写作经验及文体特征,揭示文体的发展、流变的轨迹,便于后代作家把握文体要素,进行同类文体创作。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论旨精深、体例周详的文学理论专著。
对我国古代的文体论述透彻精要。
《文心雕龙》从卷二“明诗”篇至卷五“书记”篇止,共二十篇,均为文体论。
在这二十篇中,仅作为篇名标示的就有文体三十三类,其中檄文就是里面重要的一种文体。
刘勰论述文体,体例周详,标准一贯。
他都遵循着“原始以表末,释明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所谓“原始以表末”,就是对文体的起源和演变加以说明。
所谓“释明以章义”,就是解释文体的名称含义,阐述文体的性质。
所谓“选文以定篇”,就是为每一文体选定范文,再加以评述。
所谓“敷理以举统”,就是阐述每一种文体的规范要求和风格特征,以及写作应当注意的事项。
檄文本来是一种军事文书,举凡罪责、晓慰、军国征兵、公府征吏都使用这一文体。
关于“檄”的名称,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张仪列传》,“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1]。
文中,虽然只是片断记述,亦见其是一种军事性的文书。
对于檄文的起源,刘勰在《文心雕龙·檄移篇》中做了探讨。
中国古代檄文研究述评
中国古代檄文研究述评刘峨【摘要】檄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事文书,也是一种独具魅力的重要散文文体.古人对檄文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檄文的用法、体式以及檄文的收集方面,以《文心雕龙·檄移篇》为代表.今人对檄文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视角立体多变,成果数量逐步增多,成果形式多样,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填补了不少空白,体现了对檄文研究关注度的提升和研究深度、广度的进一步拓展与创新.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檄文研究仍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有待学界的重视与拓荒.【期刊名称】《成都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2)004【总页数】5页(P72-76)【关键词】檄文;文体;研究;述评【作者】刘峨【作者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安徽淮北 2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檄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军事文书,也是中国古代中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又具有特殊的审美属性的一种重要文体,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它作为一种文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檄文从最初的纯实用性到后来发展成为兼具实用性和文学性的一种特殊文体,从最初只用于军事领域到后来超越军事领域,应用范围和影响逐渐拓展到文学、历史乃至日常生活中,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檄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学遗产,学习和研究檄文,认识檄文的特点,掌握檄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流变的规律,既对推陈出新地发展具有民族形式和特色的新文学具有启发和指导的意义,同时对具体地总结古代作家的创作经验和技巧也是十分必要的。
到目前为止,对中国古代檄文的研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深入研究。
本文就古人和今人对中国古代檄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以期能为当前的檄文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古人对檄文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檄文的用法、体式以及檄文的收集方面,我国古代将檄文作为单独一类文体收录的著作主要有:南朝梁萧统编撰的《文选》,其选录标准是以“能文为本”(《文选序》),书中分文为三十九类,檄文为第十八类;南朝梁刘勰所撰的《文心雕龙》,文论体分为文(韵文)、笔(散文)两大类,或单独立篇,或将相近的文体列在一篇,共包括三十三类,檄文为第二十三类;北宋李昉等合编的《文苑英华》,分文体为三十九类,檄文为第十三类;宋姚铉编纂的《唐文粹》,分文体二十三大类,檄文为第八类;明吴讷编撰的《文章辨体》,收明以前诗文共五十八类,檄文为第十八类;明徐师曾编撰的《文体明辨》,分文体一百二十一类,檄文为第四十一类;明程敏政编纂的《明文衡》,分文体为四十一类,檄文为第一类;清庄仲方编纂的《宋文苑》,分文体五十五类,檄文为第十三类;清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分文体为十三类,第六类“诏令类”即述诏令、册封和檄文类等;清李兆洛编纂的《骈体文钞》,将文体分为三十二类,分别属于三大门类,檄文即为第一大类“庙堂之制、进奏之篇”中第十八类;清吴曾祺编纂的《涵芬楼古今文钞》,分文体为十三类,下属二百零二子目,檄文为第六类之第二十三子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难 蜀父 老 》和 《 文 心雕 龙 》里 评 论 的 四篇檄 文 是 有很
大 区别 的 。 所 以在规 范 的文 体论 里 面 , 刘勰 将其 归人 “ 移” 合 情合 理 。
重点 评论 了隗 嚣 的 《 移檄 告郡 国 》 ,陈琳 的 《 为袁 绍檄 豫 州》 ,钟会 的 《 檄蜀文 》 ,桓温 的 《 檄 胡文 》 。 比较可 知 , 《 文选 》 和《 文 心雕 龙 》 的选 文有 同有 异 。 二 者 都人 选 的有 钟 会 《 钟 士 季檄 蜀文 》 、陈琳 《 陈 孔璋 为 袁绍 檄豫 州 》 。《 文心 雕龙 》有 评 论而 《 文选 》“ 檄 ”类 未 入 选 的有 隗 嚣 《 移檄 告 郡 国 》 、桓 温 《 檄 胡文 》 。 《 文选 》 “ 檄 ”类 入选 但 《 文心 雕 龙 》未 归 人 “ 檄 ”类 的有 司 马
第2 8 卷 第6 期
2 0 1 3年 1 2月
天 中 学 刊
J o u r n a l o f T i a n z h o n g
、 厂 0 1 . 8 No . 6
De c . 2 0 1 3
《 文选 》与 《 文心雕龙 》 “ 檄"体选文刍议
李 建 松 , 2
是 通 过巧 妙 的问答 让 大 臣改 变 自己 的看法 。这 样 一 比较 ,
昭明 《 文 选 》卷第 四十 四专 列 “ 檄 ”一 体 ,收录 作 吴将 校 部 曲文 》 《 钟 士季 檄 蜀文 》 《 司马长 卿难 蜀 父老 》 。
品如下 : 《 司马长卿喻巴蜀檄 》 《 陈孔璋为袁绍檄豫州》 《 檄 蜀 老 》 ,文 晓而 喻博 ,有移 檄 之 骨焉 。 ”刘 勰 之所 以将其 《 文心雕龙 ・ 檄移 》篇中所论及的檄文作品与 《 文
( 1 .洛 阳理 工学 院 中文 系,河 南 洛 阳 4 7 1 0 2 3 ;2 .广西 师 范大 学 文 学院 ,广西 桂 林 5 4 1 0 0 0)
摘
要: 《 文选 》与 《 文心 雕龙 》作 为 同时代 的 两部 重要 作 品 ,二 者均 有 “ 檄 ”体 的 划分 。在评 论 或 选录
文 的选 择 表 达对 文 学 的评 价 。 两部 巨著均 对 “ 檄 ”这 种
文体 进 行 了收 录 或评 价 , 这 一方 面说 明 两位 大家 对 “ 檄” 这 种文 体 的 重要 性 都有 足 够 的认 识 ,但 另 一 方 面又 从 评
论 和人 选 篇 目的不 尽相 同体 现 出二 人 “ 檄 ”文 观 的不 同 和文 学 观念 的差 别 。
选 》有很 大 差异 :
观 隗 嚣之 檄 亡新 ,布其 三 逆 ,文 不 雕饰 ,而辞 切
事 明 ,陇 右文 士 ,得 檄之 体 矣 。 陈琳之 檄 豫 州 ,壮 有
骨鲠 ,虽奸 阉 携养 ,章 实太 甚 ,发 丘摸金 , 诬 过其 虐 ; 然抗 辞 书 衅 ,暾 然露 骨 矣 。敢 指 曹公 之锋 ,幸哉 免 袁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8 . 2 3
同样 一篇 文 辞 ,在 《 文 选 》卷 四十 四 ,却归 为 “ 檄” 体。 《 文选 》于 题 目下 引 《 汉 书 》解 题 :“ 武 帝 时 ,相 如
作 品 时 ,二 者 的选择 有 相 同的篇 目,但 也 体现 出比较 明显 的差 异 ,这 是 刘勰和 萧 统两人 的 著 书 目的和 “ 檄”
体 观 的差 异造 成 的 。
关键词: 《 文选》 ; 《 文心雕 龙 》 ;选 文 ;“ 檄 ”体 ;文 学观
中 图分 类 号 :I 2 0 6 . 2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章 编号 :1 o o 6 — 5 2 6 l ( 2 0 l 3 ) O 6 — 0 O 9 7 — 0 3
类 的 问题 ,这 一 问题 稍后 探讨 。 二 、《 文 选 》和 《 文 心雕 龙 》“ 檄 ”体选 文 论析
刘勰的 《 文 心 雕龙 》和 昭 明太 子 的 《 文 选 》均 为 南
朝梁代 的伟大作 品,它们分别以不 同的方式表达了编选
者 和作 者 的文 艺思 想 : 《 文 心雕 龙 》 从 文体 评论 出发对 各 体 文学 进行 了分 析 ; 《 文选 》以编选 代替 评 论 ,通 过对 诗
一
、
《 文选 》 和 《 文 心雕 龙 》“ 檄 ”体 选文 异 同
相如 《 喻 巴蜀檄 》 、陈 琳 《 檄 吴将 校 部 曲文 》 、司马 相 如 《 难蜀 父 老 》 。其 中司马 相如 《 难蜀 父 老 》在 《 文选 》中 被 列 入卷 四十 四 “ 檄 ”类 ,而在 《 文 心雕 龙 》则 被 归入 “ 移 ”类 。探讨 这 个 问题 就 必 然牵 涉 到 《 文选 》文 体分
( 一)《 文 选 》“ 檄 ”体入 选 而 《 文 心雕龙 》未提 及 或
未入 “ 檄 ”类 者
1 .《 司马 长卿 难蜀 父老 》 。 在《 文心 雕龙 ・ 檄移 》 篇 里 ,该 文 被 认定 为 “ 移 ”体 ,但 同时刘 勰 又认 为该 篇作 品文辞 明 白、 旁征 博 引 , 具 有移 和檄 的 骨力 : “ 相 如之 《 难 归人 “ 移” ,有 自己 的理论 依据 。刘 勰称 :“ 移者 ,易 也 ; 移 风 易俗 , 令 往 而 民随 者也 。 ”【 】 0 ’ 刘勰 “ 释名 以章 义 ” , 认 为 移这 种 文体 就 是 改变 ,像移 风 易俗 ,命令 发 出 ,则 人 民遵 从 。另 外 ,隗嚣 《 移檄 告郡 国 》 、陈琳 《 为袁 绍檄 豫州 》 、钟会 《 檄 蜀 文 》和 桓温 《 檄 胡 文 》都 是 主兵 事 , 故 写得 声 色俱 厉 、剑 拔弩 张。《 难蜀 父老 》则 不 同 ,它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