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外交官的寒酸:使馆付不起房租

合集下载

观看我的1919观后感3篇

观看我的1919观后感3篇

观看我的1919观后感3篇观看我的1919观后感1前些天,班里同学一同观看了影片《我的1919》,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属于胜利国的中国,却在巴黎和会上只得到两个席位,并在多次谈判中饱受欺辱,直至最后拒绝签定凡尔赛合约的事。

由于事件过程发生在1919年,所以片名为《我的1919》,片中的“我”则是整部影片的主人公:悲哀的外交才子-----顾维钧。

1919年,正是国内动荡,外交紧张,英雄辈出的年代,李大钊、闻一多、鲁迅以及数不胜数的伟大思想家或政治家出自这个年代。

可影片中的顾维钧还有另一过人之处----雄辩。

电影开始不多久,顾维钧刚来到大使馆就随陆征祥总长就中国席位一事与法国总统克里孟梭进行秘密会晤,当时,顾维钧的不卑不亢的态度,严厉坚定而又不至于咄咄逼人的话语,将他在外交上的天才展露无疑,克里孟梭也对他十分赏识,可中国终究只有两个席位。

辩论会上,顾维钧利用日本外交官的丢失手表,发表了一场慷慨淋漓的演讲,动人心,鼓壮志。

“你们日本,在全世界的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四万万的中国人该不该怒呢?……中国人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句句热烈澎湃的话语,让各国议员无不在下面交头接耳,点头默叹。

乱世多英雄,英雄多磨难。

坚定正义的的顾维钧却多次遭到同伴的误解,辩论会后,他的同伴都说他太气势逼人,锋芒毕露,不懂得外交方法,偷窃牧野男爵的手表,费大国风范。

可有谁能体会他的苦衷,每逢重任,所有人都把重任推给顾维钧,都怕承担不了责任,唯有顾维钧单枪匹马在各国领导面前代表中国谈判、会晤,为山东问题而努力。

顾维钧的好友肖克俭也在责怪顾维钧,说他懦弱无能,说谈判无法解决问题。

顾维钧没有一个知己,没有一个支持者。

仅靠一己之力,终究无法挽回。

最终顾维钧大义凛然的没有签下辱国的凡尔赛合约。

外交关系永远是政治上最具有难度的题目。

民国时期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儿(5)

民国时期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儿(5)

民国时期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儿(5)⊙不要轻信古代妓女的文采,印象里妓女个个都是张爱玲余秋雨那样出口成章。

那是文人瞎吹捧出来的,根本没那么牛逼。

请看赛金花写给山东军阀韩复渠的诗:含情不忍诉琵琶,几度低头掠鬓鸦,多谢山东韩主席,肯持重币赏残花。

⊙民国时出过“一折八扣”的特价书,也就是说打一折再八折,定价一块的实际卖八分。

卖得正火谣言就起来:这种书用的是日本纸,鬼子在纸里下了药,中国人边蘸吐沫边翻书,看完就药死。

⊙李叔同整天改名,他一辈子用的名字号200多个,纯粹有病。

你又不是通缉犯,老改名干嘛?⊙阮玲玉吃完安眠药两个小时后被发现,本来死不了,唐季珊害怕在家周边诊所治疗传出去对他影响不好,开了6个多小时的车到日本人诊所救治。

医生怕担负责任谁也不动,又换了一家医院。

到了就死了。

[!--empirenews.page--]⊙李立三乳名最开始叫“凤生”,生他那年他家铁树开花了。

他妈不同意,活生生改名叫“狗妹子”。

真有性格呀!⊙1901年李叔同在上海南洋公学特班与黄炎培、邵力子是同学。

这个班几乎都是秀才举人,根本不甩国文老师,校长没有办法只好请来蔡元培,总算镇住了。

⊙如果没有万籁鸣的《大闹天宫》,就不会有《红豚》、《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

万氏兄弟是宫崎骏的超级偶像。

万籁鸣还与阿童木的作者手冢治虫和合作过,不过只是一副漫画。

⊙唐纳跟周润发长得特别像。

这小子很有趣滴,一遇到感情纠纷就自杀,但就是死不了。

次次自杀都没事。

保险公司应该研究这个案例。

⊙叶灵凤谁都不惧,不顺心就破口大骂。

最出名的是拿鲁迅的《呐喊》上厕所,不看,就是撕纸擦屁股。

这事情他写进了小说,鲁迅看到后气得吐血。

⊙钱钟书曾经给人开出40本英文书单;;全是咸书。

求钱钟书开英文黄书的是吴组缃。

⊙中华书局的出版质量绝对值得信赖,让我来告诉你原因:因为设备和技术实在无人企及,民国政府把印刷钞票的业务交付给它,一印就是20年。

⊙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大师赵元任平生最爱打飞机,一直想改都没成,五十多了还打,这是他自己说的。

外交家蒋廷黻的婚姻悲剧

外交家蒋廷黻的婚姻悲剧

外交家蒋廷黻的婚姻悲剧蒋廷黻的婚姻悲剧:只因他比普通男人多了一个女人蔡登山已故《传记文学》社长刘绍唐先生曾为文说:“蒋廷黻是一个成功的外交家,却是一个失败的丈夫,也是一个失败的父亲。

失败的关键,就是他比一般男人多了一个女人。

而且他在事业巅峰时期,被这个问题困扰了至少二十年,一直到死。

”蒋廷黻(中)本文原载于《历史学家茶座》总第十四辑,原标题为“蒋廷黻的婚姻悲剧”蒋廷黻在他的《回忆录》里有这么一段话,他说:“当我1919年夏入哥大时,我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认为我应该专攻新闻。

我想如果我成为中国报界大亨,我就能左右中国政治。

……为此,我进了新闻学院。

但我……突然感到新闻人员对一国政治的了解仅是表面的,无法深入,所以他们只能随波逐流,迎合时代。

我认为:为了左右政治,就必须懂得政治,欲想懂得政治,就必须专攻政治科学。

因此,乃于1919年秋放弃新闻改修政治。

但是不久我又觉得,政治也有它的限度。

……我的结论是:欲想获得真正的政治知识只有从历史方面下手。

我已经由新闻转政治,现在我又从政治转历史。

”从蒋廷黻的选择转换中,我们发现他其实是在寻求更接近他“政治救国”的梦想。

他说:“救中国的念头一直潜伏在我的意识中,时隐时现。

”因此他前半生的“学者论政”生涯和后半生的“学者从政”生涯,一言以蔽之,都是在“救国”这个大政治上。

无论是作为留学博士、名校教授、著名学者,还是作为杂志主笔、著名政论家、国务活动家、外交家,都可以看到一个有着强烈政治诉求的近代知识分子的身影。

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匡扶社稷的人生情怀,是其心中不灭的圣火。

他的好友、当代史学家李济院士在1965年蒋廷黻去世时为文悼念说:“当蒋最后任驻美大使期间,我访蒋于华盛顿双橡园(大使馆址),留住数日,我问他:‘廷黻!照你看是写历史给你精神上满足多?还是创造历史给你精神上满足多?’停了片刻,蒋反问说:‘济之!现代的人知道司马迁的人多?还是知道张骞的人多?’他这个反问,我觉得他很聪明,因为‘知道’和‘不知道’是后来人的事,很显然的司马迁或张骞本人并不相干……。

饱受学生“欺凌”的外交部部长王正廷-精品文档

饱受学生“欺凌”的外交部部长王正廷-精品文档

饱受学生“欺凌”的外交部部长王正廷王正廷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职业外交家之一。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王正廷于1928年6月至1931年9月担任外交部部长,其间主持了政府“改定新约”运动,却因在“济南惨案”和“九一八事件”中对日本的谈判未能达到国民期望,导致群情激愤,其住宅被毁,本人遭到学生殴打,最终请辞外交部部长。

一、出任外长1928年5月3日,国民革命军在北伐途中经过山东济南城时,日军为实现其独占中国的野心,阻扰中国统一,借口保护济南城内的日本侨民,挑起事端,出动军队占领济南城,中国军民死伤达6000多人。

国民政府外交部特派山东交涉官员蔡公时在临时办公处更是遭到日军先割去耳鼻后枪杀的虐杀,其十多名同事也同时被杀。

日本还包围了驻扎在济南城内北伐军队总司令的蒋介石,将其狠狠地羞辱了一番。

“五三惨案”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同仇敌忾,各地反日、抵日运动风起云涌,要求政府与日本开战,收复济南。

在选择继续北伐还是与日本进行军事交涉的困境之中,蒋介石选择了继续北伐,将与日本的交涉事宜交到了外交部。

然而,在日军的强大军事威胁之下,如何处理好“五三惨案”引发的民众仇日、抗日情绪与继续北伐的关系,使得当时的外交部乃至整个国民政府都处于相当困窘的状况。

惨案爆发时,外交部部长黄郛当时刚好在济南,此后两天内接连三次向日本田中内阁提出严重抗议,抗议内容首述日兵挑衅及惨杀我国官兵情形,末述此事不仅是两国间之交涉,抑且违背万国公法,请迅即停止军事行动,以公正手段调查后再定办法。

但是日方置之不理,继续对济南实行军事控制。

6日,南京、上海等地学生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并对黄郛对日交涉产生分歧。

南京中央大学的学生举行反日出兵大会,上书黄郛,勉励其努力对日;上海学联紧急代表大会上海市学生联合会,则认为黄郛不善外交,擅自签字,丧权辱国,电请中央罢免。

7日上午,黄郛返回首都,向国民政府报告“济南惨案”事件中日军暴行之经过,协商交涉及对付方针,决议因值重要时期,军事进展区域、外交上均需人负责。

中国近代史 浅谈屈辱外交

中国近代史 浅谈屈辱外交

中国近代屈辱外交—从闭关锁国和当权者的软弱看其必然性近代中国外交总的来说是一段屈辱的外交,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到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不能收回山东的主权,甚至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国在压力下失去外蒙古。

几十年来外加对于中国来说几乎就是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用大量的白银土地满足侵略者的贪婪,用屈辱的妥协证明当权者的胆小怕事。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封建时代世界绝对的霸主,到十九世纪的巨大肥肉,资本主义赶超中国只用了不到100年,从工业革命后,闭关锁国的中国开始慢慢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距离。

弱国无外交,十八世纪前接受各国进贡的大国,在各种事务上有绝对霸主地位的中国,开始失去了她的地位,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瓜分的肥肉,甚至弹丸之地的日本,也开始侵略它从前的主子。

这一切的原因要从闭关锁国开始说起。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清朝,作为一个封建主义国家,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模式达到了高峰,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完全满足了整个国家的需要,同时作为世界第一大封建主义国家,中国的地位达到是巅峰。

在这种情况下,清朝的当权者,从康熙开始就产生了一种思想,中国不需要和世界交流,即使交流对方也应该是附属国的身份,这种思想延续到了顺治时期。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大国几乎断绝了和世界的联系,就这样,在西方国家进行翻天覆地的工业革命时,中国仍然安于现状,自己自足,很少和别的国家联系,即使少数的西方国家尝试和中国进行贸易,也都没有成功。

于是清朝当权者的这种自大的行为,注定了近代中国外交的失败。

由于闭关锁国,中国失去了和资本主义世界抗争的能力,在他们尝试和中国进行外交的时候,中国的自大使得中国失去了迅速发展的机会,当列强对贸易不满,开始侵占中国的时候,中国没有能力进行反侵略,造成了近代中国很耻辱的外交。

自大是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也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必须条件之一。

除了自大,另一种性格也注定了中国近代必然是一段屈辱的历史,那便是胆小怕事,当权者软弱无能。

110岁民国名媛严幼韵的传奇人生

110岁民国名媛严幼韵的传奇人生

110岁民国名媛严幼韵的传奇人生她是旧上海富家大小姐,也是第一个将小轿车开进校园的“复旦女神”;她是战乱时期的外交官夫人,也是“民国外交第一人”顾维钧的晚年伴侣;她是联合国首批女外交官,也是子孙满堂最受敬重的老奶奶。

严幼韵的一生,跨越一个多世纪。

110岁的她,已然是整个近现代史见证人严幼韵至今记得,自己十几岁时曾让人看过手相,对方预言,她会过着四处游历的精彩生活,而且“总是和穿着正装、头戴高帽的大人物在一起”。

回头来看,对方的话,逐一成真。

1905年出生,如今已届110岁的严幼韵,一生跨越一个多世纪。

作为著名沪上名媛的她,曾是复旦大学首届女生,年轻貌美之年与青年外交官杨光??喜结连理。

“二战”期间,作为中国驻菲律宾马尼拉总领事的杨光??因拒绝与日军合作惨遭杀害,严幼韵自此独自抚养三个女儿。

战后,她以一己之力带女儿到达美国,后成为首批在联合国任职的华人女性。

之后,她与“民国外交第一人”顾维钧结合,陪伴、照顾他度过最后的金秋岁月。

亲历了时代巨变、战争创伤,以及一个世纪沉浮沧桑的严幼韵如今生活在纽约,几年前,她和大女儿杨蕾孟开始聊往昔,一聊就是两年。

最终,杨蕾孟将母亲的口述整理成书,《一百零九个春天――我的故事》于近日出版。

沪上名媛“84小姐”杨蕾孟说,和母亲一同著书,让她们共度了很多快乐时光。

“我们最喜欢躺在妈妈的床上进行采访,家中的两只狗也蜷缩在旁边……妈妈不时会记起其他一些细节,我再把它们补充到书稿里。

最终我把书稿读给妈妈听,她再进行补充、更正。

”当口述史完成,严幼韵提起笔来,一笔一划在书中序言处写――“每天都是好日子。

”在外人看来,作为出生在上海滩著名官商家族的富家小姐,严幼韵的童年以及少女时代,的确每天都是让人艳羡的好日子。

严幼韵的祖父严信厚是近现代著名实业家,曾为李鸿章幕僚、洋务派干将、上海总商会首任会长,还是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第一任总董。

作为独子,严幼韵的父亲严子均继承了严信厚庞大家业。

外交奇才顾维钧

外交奇才顾维钧

外交奇才顾维钧导读:本文外交奇才顾维钧,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外交奇才顾维钧民国时期,国内政局风雨飘摇,而顾维钧这位职业外交家却始终站得稳,转得欢,堪称官场“不倒翁”。

他的一生中,最成功的一幕,就是参加巴黎和会。

他外交成绩的发轫在此,名扬四海的创始亦在于此。

“桃花运”和“官运”顾维钧,这位24岁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7岁成为驻美国公使、34岁出任外交部长的叱咤风云的人物,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写过《顾维钧传》的肖岗有文字回忆:“知道他的名字,始于将他与梅兰芳、汪精卫并称为中国‘三大美男子’的一幅年画。

我的学生时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度过的,那时顾维钧的外交活动踪迹,常常是学校师生乃至全国民众关注的焦点,比如‘顾维钧在国联控诉日本的侵略了’、‘顾维钧主张国共合作,团结抗日’……”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美男子”,顾维钧的一生可谓辉煌灿烂。

他曾经历过四次婚姻,而且每一次婚姻都是人生的一个转折。

民国时期,国内政局几度沧桑、风雨飘摇,而顾维钧这位近代中国著名的职业外交家却始终站得稳,转得欢,堪称官场“不倒翁”。

这其中的缘由跟他生就一副漂亮的面孔,屡屡获得有金钱和政治地位的女性的关照不无关系。

邂逅外交总长千金顾维钧12岁那年,跟着做小吏的父亲到上海读书。

不久,便考入南市育才中学。

他父亲的同事张衡山会看相,说这孩子将来一帆风顺、富贵双全。

当时,张衡山膝下有一娇女,与顾维钧年龄相当,双方家长为他们订了婚。

顾维钧在育才中学毕业后无力升学,父亲打算让儿子学习商业,并向一家钱庄借了学费。

张衡山坚决反对。

他认定顾维钧必有出息,便资助他入贵族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

顾维钧毕业后,张又卖掉一部分祖产,供他赴美留学。

顾很聪明,在校成绩名列前茅。

回国时适逢民国初建,他一到上海即去拜见岳丈大人,张衡山设宴招待。

席间,他提出要见见未婚妻。

虽然父亲已经应允,女儿却羞答答地躲在房内,死也不肯出来。

顾维钧大为失望,他觉得他的未婚妻太不大方,将来不能在交际场中显身手,配不上他这留美博士,顿时兴趣索然,闷闷地喝了两杯酒就告辞了。

民国外交官的寒酸

民国外交官的寒酸

电 .谓 驻 外使 领 馆 经 费 将 按 十 成 发 给 .业 由国 民党 中 央政 治 会 议
国 民 政 府 又 拖 欠 驻 外 使 领 馆 人 员
交部 挪 用 驻外 人 员工 资 ,从 事投
至 13 年6 .南京 国民 政府 91 月 已积 欠 驻 德 、 公使 馆 款 项 达 6 奥 万
奥 国时期 的外交 官职位 . 绝对 是 一个 使 领 馆请 款 不但 为 中 国驻德 、 人 人艳羡 、 人人 垂涎 并为 之争 逐 的 公 使 馆 .而 且 代 中 国驻 欧 美 其 他
肥缺 职位 . 而驻 外使领 馆 的官 员们 也 自然都 个个潇 洒 、个个 神气 , 手
头 阔绰 . 处 奢 华 了 。 而 , 实 果 居 然 事
月 发给 薪 水 .在 外 各 馆 竞 置 之 不 理. 真属 奇 闻
员 支 配 .故 在 外 人 员每 欠 至 半 年
或 三 四 月 而 不 理 然 余 自 作 事 以
延 至1 3 年 2 .国民政 府 外 来 . 未 欠 同事 ~ 文 之 薪水 , 未 91 月 从 亦
《叠g 口 嚣●, ≯ , 蔓 霉 ●’ l叠 ’ ≯ 、v t 。 t 疆 :芝 摹 毫 | t .奠 j 蕞 荨# ● 尊 叠¨ 盘蠢霉 摹

月1 日的 日记 中写 道 :午 前余 致 8 呈 介 石 .请 拨 还 两 年 来 亏垫 之
尼 各馆 均谓 外部 腾贱 卖贵 , 外 且
部按 月发 薪 , 外 则欠 四 五 月 . 在 真 是奇 闻 驻外 使 领 馆 人 员 怀疑 外
真如 此吗 ?最近 , 者翻 阅民 国著 笔
名外 交家蒋 作宾 的 日记 , 知 那时 方
外交宫 的寒酸

民国外交家蒋廷黻的离婚风波

民国外交家蒋廷黻的离婚风波

蒋 、唐 两 人志 同道 合 , /l-,17:l ̄C. , r 『I4邂
L的著名人物 黄兴 、张继 等人 ,郜 曾 这所 学校任教 逅 ,于 是很 快 产生 r感 h ,热 烈 卡H爱 ,形影 离 .
过 _lI1、r旧事蜩螗 ,科举 被废 . 蒋廷黻后来 经常捉剑的 “国 1923年 两人又 一 同… ,欲 成 家 业 ,报 效 I},
家观念 ” ,就 是在这 个时 期彤 成的 。他年仅 16岁 便 正是 存茫 茫 太平 洋 的轮 叭 ,他们 请n什K 为 『I
到 去 世
“有史迁 之 才 ,怀 张骞 之志 ”
蒋 廷 黻 (1 895— 1965),f“生 :湖南 省邵 阳市 邵东 县廉 桥镇 。他 的 老家邵 阳 , 古 称 宝庆 ,正 是近 代 思想 家 魏源 、反 袁将 领 蔡锷 、刚 民党 元老 谭 人风 、I呐喊 救 闫并 投海 殉 国的烈 ‘I:陈 天华 、人大 老 校 K成 仿吾 、民 闰 血性 记 者 严怿 愚 、 《游 击 队歌 》词 曲作 者 贺 绿 汀 、一代 才女谢 冰 莹 、被 誉 为 “唯一 真 正的经 济学 家” 何 清涟 等 历 史人 物 的 敝
人多 .还是知道 张鹰的 人多?”
蒋 廷黻 留 美以后 便 决 解除 发 约
蒋 黻 生 丁湘 I{I地 I 一个 农 、h衙的 股 实 之
蒋 廷黻 的结 发 眦Jll}ti ̄iT,j, 他 f欠『}lf的 『Ii ]
家 ,魁货 真价 实 从 乡野 止… 求 的孩 予 一 、 j¨'fj£父 与 学 ,两 人 系 『I 恋 爱 I(1l ̄ 合 的 t l I 92 1 .特
87
各 界 I 人
你 精神 I 的快 乐 多 ,还 是 所 殳给 你精 神 l 的快 乐 付 为他包 办 的 一桩 …式 婿 l900 , 家 人代蒋

民国外交官郭泰祺的传奇生涯

民国外交官郭泰祺的传奇生涯

013民国外交官郭泰祺的传奇生涯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外交界涌现了一大批职业外交家,如伍廷芳、陆征祥、施肇基、王正廷、王宠惠等,他们巧舌如簧,纵横捭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自从北洋时期施肇基、颜惠庆等人相继淡出政坛后,南京国民政府外交官阵容中的佼佼者,无疑要属顾维钧和郭泰祺了。

相对来说顾维钧年少得志,平步青云,巴黎和会上一鸣惊人,曾经担任过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国务总理,并六度出任外交部长,其风头一时无两。

而郭泰祺宦海经历则显得略逊一筹,不似顾那样光鲜。

但是经历民国时期波诡外交风云的郭泰祺,宦海沉浮,也值得我们引起重视和注意。

民国肇建崭露头角郭泰祺,1888年出生于湖北广济,其父为清朝秀才,郭年少时孙增德(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摘 要:郭泰祺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职业外交家,曾经出任驻英使节多年,在任上为中英关系做出了诸多可圈可点的贡献,后曾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驻联合国首席代表,不可谓不显赫。

他一生宦海沉浮,历经民国北洋政府、南京政府,经历可谓颇丰。

无论是巴黎和会上,还是在日后的国联大会上,他与顾维钧、颜惠庆等人都曾仗义执言,尽自己所能为国出力;当然囿于阶级局限,也曾背叛革命,追随汪系,所幸最终没有堕落下去。

关键词:郭泰祺;近代;外交作者简介:孙增德,1982年生,山东青岛人,博士,青岛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教授。

家道衰微,自幼跟随父亲开蒙,1902年考入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新式学堂——湖北省武昌南路高等小学堂(与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同学)。

郭泰祺天资聪颖,学习非常刻苦,后得张之洞赏识,1904年,年仅十六岁被送往美国读书。

其时风俗尚未开化,出洋留学被视为危途,浑不似当下出国留洋蔚然成风。

所以说,年幼的郭泰祺实有气魄和胆识,敢于出国留洋。

郭泰祺到美国后,先后进入马萨诸塞州伊斯坦普中学、威利斯顿神学校学习,1908年考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政治学,后获得博士学位。

在美学习期间,他爱好广泛,先后曾加入文艺爱好会和宇宙俱乐部等团体,并且在美国曾经担任过记者,比如《费城新闻》《宾夕法尼亚报》。

觉醒年代观后感五百字

觉醒年代观后感五百字

觉醒年代观后感㈠《觉醒年代》是好看的,这几集,断断续续出场了好一些学术大师,钱玄同、刘半农、刘师培、鲁迅、胡适……,还有一些现在在台词中可能之后会出场的,梁漱溟、吴虞、杨昌济、蒋梦麟、徐悲鸿……那些学术名人们,一个一个出现在观众面前,他们或英姿焕发,或朝气蓬勃,或傲骨凛然,就算是顽固派辜鸿铭,也有着自己的学术风骨。

“青年要为世界播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是27岁的李大钊为再造青春之中华而发出的殷切呐喊。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读历史,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剧中太多的人物一出场便让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到底谁是主角。

有故事,有启蒙,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

个人觉得,《觉醒年代》整部剧的灵魂人物,堪称一代国士的蔡元培,北大之校长非他莫属!北大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北大,就是有那些先哲大师们的存在,如:文学巨匠——鲁迅,扛“科学民主”大旗,一呼百应的《新青年》创始人——陈独秀,还有敢为人先,为人民发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钊,后来北大还聚集了胡适、刘半农、辜鸿铭、刘师培、周作人,梁漱溟、徐悲鸿等这些学术权威性人才。

我们只有看清历史,才能放眼未来,更加坚定自己脚下的路该怎么走,该怎么好地爱自己的国与家。

觉醒年代观后感㈡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这部剧讲的是中国人的觉醒,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关键,我们如今生活背后的腥风血雨。

我认为它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去观看、学习。

这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郭心刚,他是本剧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人。

一战后,中国弱无外交,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本应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主权,可这时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却不乐意了,说德国应将山东交给日本。

被人们简称为“巴黎和约”。

这件事像一导火索,引燃了整个中国,陈独秀先生在文章里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的十四条宣言,全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民国乱象 第一外交官顾维钧被通缉穿女装逃走

民国乱象 第一外交官顾维钧被通缉穿女装逃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乱象第一外交官顾维钧被通缉穿女装逃走
导语:当时的报端还颇带演义色彩地进行了大幅报道,说顾维钧是化装成女人才逃到天津的。

风波平息后,顾维钧本人对此说法一直矢口否认。

纵观顾维
当时的报端还颇带演义色彩地进行了大幅报道,说顾维钧是化装成女人才逃到天津的。

风波平息后,顾维钧本人对此说法一直矢口否认。

纵观顾维钧在北洋政府时期的仕途生涯,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顺风顺水,俨然官场不倒翁,不过却也有过几次提心吊胆的时刻。

因此对于经历了不少政治风浪的顾维钧而言,1928年的这次遭到通缉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灭顶之灾。

实际上早在4年前,一次在北京上演的政变甚至比现在还要凶险。

那是在1924年10月25日,顾维钧刚刚起床,他家的厨子突然从外面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报告说:“不好了!出事了!冯玉祥将军的军队占领了电信局,包围了总统府,满城都是从前线回来的冯将军的兵。

”原来就在前一天,本来属于直系将领的冯玉祥突然宣布倒戈,随后率军从对奉军作战前线撤回北京发动政变,一举推翻了曹锟政府。

作为曹锟极为信赖的外交总长,顾维钧深感恐惧,担心冯玉祥会对自己下手,因此当天就避居北京使馆区一位外国友人家中,第二天又悄悄逃往天津。

对于顾维钧的这次逃亡,当时的报端还颇带演义色彩地进行了大幅报道,说顾维钧是化装成女人才逃到天津的。

风波平息后,顾维钧本人对此说法一直矢口否认。

而他当时的夫人黄蕙兰后来则在回忆录中说,顾维钧此次逃亡确实没有穿女人衣服,不过当年为了丈夫的安全起见,她曾经从下人那里弄来一套蓝布的农民衣服让他换上,同时让他将平时所穿的皮鞋换成了一双只有下人才穿的粗布鞋。

生活常识分享。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 民国初年的外交部迎宾馆素材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 民国初年的外交部迎宾馆素材

民国初年的外交部迎宾馆漫步在东城的外交部街,就如同在品赏一幅工笔绘制的北京历史画卷。

这条在元代已现雏形的街巷,长虽不过 700米,但历经800年的沧桑,无数叱咤风云、彪炳史册的政治家、事家、科学家、艺术家在这里演绎了一幕幕精彩篇章。

其中33号院的过往烟云,无疑是最为华丽的章节:这里在清末是外务部迎宾馆,民国初年的外交部和的外交部也曾设立于此,它还是民国北洋政府的第一个总统府,先生在民国元年(1912年)来京进行国事活动,也曾下榻于此,并在这里会晤了各界人士,成就了民国史上的一段佳话。

袁世凯复出后在此谋划外交部街原称"石大人胡同",因明朝将领、"夺门之变"的主角石亨的府第在此而得名。

石亨的府第建于1456年,占据了胡同北侧约四分之一的地段。

然而好景不长,1460年石亨即以图谋不轨罪下狱死,这座壮丽不逊王府的宅第被没收归官。

后此宅相继成为咸宁侯仇鸾、成国公朱庚、驸马冉兴让府第。

冉驸马在此筑园,取名"宜园",是当时东城八大名园之一。

明末至清代,宜园变成铸造钱币的工部宝源局。

1907年,清政府为招待来华访问的德国皇太子,特命外务部将已废弃的宝源局旧址改建为迎宾馆,"特聘美国人坚利逊承包西洋式迎宾馆的修建"。

坚利逊就是北京近代建设史上颇有些名气的詹美生,他是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20世纪初来华,在北京开设詹美生洋行,1907年被清政府聘为外务部监理工程司和建筑师。

外务部迎宾馆于1910年建成,现存的33号院"洋风"十足的东大门,就是出自詹美生的手笔。

当时的迎宾馆是清末所建最豪华、、也是最地道的西式风格楼房。

整个建筑造型雄伟,"高楼巍巍,耸入云际。

庭前碧柳垂阴,芳草宜人。

浓阴深处,参列铜制鹿马数具,洵佳境也"。

然而,计划中的德国皇太子的访问并未成行,1911年11月13日,被清廷任命为内阁大臣的袁世凯将内阁设在迎宾馆内,在这里谋划南北议和及逼清帝退位。

中国外交官读后感读后感

中国外交官读后感读后感

中国外交官读后感读后感改革开放前以及初期,中国确实非常贫穷。

1979年5月,我奉命从南京到北京,做出国的准备工作。

当时的初次出国人员制装费600元人民币,记得在红都定制两套西服,然后购买长袖和短袖衬衣各两件、皮鞋一双、行李箱两个以及其他一些生活必需品。

当年在驻外使馆工作,拿国内52元的工资,国外没有工资,就十几元的“外汇人民币”(即可以换成外汇的人民币)服装补贴费,吃住实行供给制。

在国外,参加外事活动比较频繁,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国外交官“以不变应万变”,穿的总是那两套西服、那两件衬衣、那双皮鞋。

特别是那个时候中国的制装工艺比较落后,跟发达国家外交官穿的笔挺的西装无法相比。

当时,中国外交官的待遇,别说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就是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非常低的。

除外事活动外,我们一般无事不出门,就呆在使馆的院子里,但有时也去光顾一下当地的市场。

中国外交官是出了名的没有钱。

就像孟加拉国这样的国家,商店老板也看不起中国人,一看见中国人来了,就表示不欢迎。

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反复讨价还价,最后还是没有钱买。

可以说,那个年代的中国外交官在国际上可能是最为寒酸的。

此外,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那时中国参赞级(相当于司局级)的外交官才可以带夫人,这使得使馆里的夫人数量寥寥无几。

这在世界上是很难被人理解和接受的一个现象。

当然,上世纪80年代初,外交官在国内还是比较受人羡慕的。

一个月十几元的“外汇人民币”,三四年积攒下来,可以购买一台当年在国内还未普及的彩色电视机、一台当年时兴的收录机、一块上海牌手表、一台小冰箱,还有一堆尼龙袜。

这在当年的中国,算是进入了“上流社会”。

如今,中国外交官面目焕然一新从1978年到现在的40年,中国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开始明显上升,而且中国外交官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在显著提高。

40年前,中国的经济总量约为美国的1/9。

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约为美国的70%,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胡适驻美大使的收支

胡适驻美大使的收支

胡适任外交官(驻美大使)的收入和支出胡适任驻美大使的收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适临危受命,出任中国驻美国大使;直到1942年。

胡适是个精明人。

无论在学问还是政治方面,他都做得游刃有余。

不过,在钱财方面,胡适却并不“精明”。

胡适生活特点是:清、俭、困。

胡适担任驻美大使5年任期内,每月540美元薪水。

这在美国不算高。

胡适在书信中谈到:“我的日用不需多少钱,所以每月还可以余点钱买书。

房子不用我出钱,汽车汽油都是公家开支。

”实际上,他的支出除了要负担自己,还要抚养国内的大家庭。

清廉、公私分明胡适的收支帐目清楚、公私分明,有口皆碑。

他去世后,梁实秋说:‘大使有一笔特支费,是不需报销的。

胡先生从未动用过一文,原封缴还国库。

他说:“旅行演讲有出差交通费可领,站在台上说话不需要钱,特支何为?’”像胡适这样不领特支费的,除了曾任外交部长的罗文干,别无第三人。

胡适到美国上任后的头两个月未领到薪俸,不得不自己先垫付花销,其中甚至包括使馆其他人员的开支。

不久他又大病一场,借款近4000美元。

尽管如此困窘,他仍然谢绝了孔祥熙汇来的3000美元资助。

面对困难,胡适总是保持乐观,他在信中告诉妻子:“我过的日子总算顶舒服的了。

比起打仗的兵士,比起逃难的人民,比起天天受飞机炸弹的惊恐的人民,我这里总可算是天堂了。

”胡适卸任后,孔祥熙得知他的困窘,又想资助他。

但胡适却回信说:“弟到任之日,即将公费与俸给完全分开,公费由馆员两人负责开支。

四年来每有不足,均实报请部补发。

弟俸给所余,足敷个人生活及次儿学费。

”节约、俭朴胡适出身于安徽望族,自小衣食无虑,且见识过欧美权贵的享受,但他仍然艰苦朴素。

他无论是公款还是私款,能节约一分就节约一分。

如出门公干,为了省下门前叫出租车要付的小费,他都是跑到大使馆门前大道的拐角处才叫出租车。

江冬秀给他寄衣服,他写信回复:自己的一些衣服没舍得穿,还都很新,不要多寄了!胡适刚到美国,就因病欠下4000美元的债务,甚感紧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使 馆举 办茶 会要 分两 次进 行 ,一 次容 纳 不 下所 邀 来宾 ,这 也实 属 罕见 。 日本 驻德 国大使馆 新馆 落 成 ,举办 舞会 ,蒋 作宾 应邀 参 加 。 日使馆
的 奢靡 ,与驻 外使 领馆 人 员 的处境 反 差太 大 ,便 在 5 1 目的 日 中发了一通议论 : 余 回国以来 , 月 9 记 “ 感觉 国 内任何 方 面均 不免 浪 费 ,时间 、精神 、物 质 均不 甚爱 惜 ,此亦 贫弱 之道 也 。积 重难 返 ,亦 不知改 良,将来不 知何 所底止 矣。 ”
年 4月 ,蒋 作 宾从 欧洲 回 到南 京 ,看 到达 官 贵人
在 日记 中蒋作 宾甚 至把 外交 官等 同于 充军 的
犯 人 ,恐 不 是蒋 作宾 故意 自我贬 损 。使 领馆 人 员 寒碜 , 领馆也寒 碜 。 使 驻德 公 使馆 过于 狭小 ,周 围环境 极 差 ,有 时 连一个 晚会都举行 不起来 。
洒 、个 个 神 气 ,手 头 阔 绰 ,居 处 奢 华 了,然 而 ,
家体面丧失殆尽矣。闻外交部尚能按月发给薪水 ,
在 外各 馆竟置之 不理 ,真属奇 闻。 ” 延 至 13 年 2 ,国 民政府 外交部才 发给驻 91 月 外 使领馆上 年 1 月 的欠薪 ,而此时 的货 币 已大 为 0 贬值 ,驻外人员为此 蒙受 了不小 的损失。
至 1 3 年 6月 ,南 京 国 民政 府 已积 欠驻 德 、 91
事 实果 真如 此吗 ?最近 ,笔者 翻 阅 民国著名 外交
家蒋作 宾的 日记 ,方知 那时外交官 的 “ 酸” 寒 。
蒋作 宾 曾任 中华 民 国临 时 政府 陆 军部 次 长 , 于 12 年 1 月 出任 中 国驻德 国 公使 兼驻 奥地 利 98 0

谋设 法救济之 也。 ”

大开跳 舞会 。此新馆 本佘初 来柏林 时即欲购 得者 ,
13 年 2月 1 日,蒋 作 宾 接 南 京 来 电,谓 91 6
蒋 介 石 与王 正 廷 商 洽 后 ,即 可来 电准 许他 回 国,
因款不凑手未能如愿 ,良为可惜。 日 本在国际上
无处 不 求得第 一 等地 位 ,即此 一大使 馆 无处 不与
英 、法 比赛 ,且欲 过之 。 闻在 南美 外交上 应 酬之
并答允汇给旅 费 。上年 1 月 l— 2日蒋作宾 先后 0 92 两 次请 假 ,于 四个月 后方 获 允准 ,蒋 氏不 禁大 为
感叹。
阔绰 总欲在美 国之上 ,故无 处不歌颂 日本之 富强 。 中国使 馆较第七 、八等 国而 不如 。 ” 从 国 内来 德 国的人 谈 到 “ 内政 治、党 务均 国 颇腐化 ” ,蒋作 宾都在 日记 中做 了如 实记录 。13 91
王 国 全权 公 使 ,但 任期 不 到 三 年。 他在 日记 中,

奥 公使 馆 款 项 达 6万余 元 。蒋 作 宾 趁 归 国之 机 , 向蒋介石递 报告 ,要求偿 清欠款 。 13 年 8 ,蒋作 宾改任 驻 E本公使 ,处境 91 月 t 依 然没变 ,以致 他 不得 不 自己筹措 经费 ,垫 发下
向蒋介 石提 出归 国的要 求 。蒋 氏在 l 0月 1 9日的
日 中写道 :“ 日发 电戴 季陶 ,呈蒋 主席请假 回 记 今 国报告 。四五 月一 钱不 来 ,无 论何 人 亦不 能支持 矣。 ”隔 了两 天 ,蒋作 宾又致 电戴季陶 、邵 元冲及
蒋介石请假回国,没有获准,欠薪 问题也没有得
1 3 年 1月 2 91 1日的 日记 中写 道 :“ 日 电中央 , 今
南 京 国民政府 时期 ,拖欠 外交 官薪 金 ,是 习
请 实行 国民政府 议决 以金 发 给使领 馆经 费案 ,因 银 价跌 落 ,驻外 使领馆 员群 呼冻馁 ,实有 不得 不
以为常、不足为怪的事情,当局从未认真对待。
穷困,多至 2 处。一个堂堂大国的外交官,在国 O 外穷困潦倒,诉说无门,只得在 日 记中一吐为快 ,
这 也称 得上 是外 交史 上 的一桩 奇事 ,令人 惊诧 不
已。 Biblioteka 作宾每有外交官不能养活家小之感叹。 驻外人员常常不得温饱 ,时有冻饿之虞。谈
及 此 点 ,蒋 作 宾 不 免 心 酸 ,也 不 免 心 寒。 他 在
圜 一

蒋 氏 13 9 0年 1月 1 8日的 日记 写道 : 中国驻 外 使
民国外交官的寒酸 :
领馆人员薪水 “ 极薄而又七折八扣,常数月不发,
至 可痛 也” 。
使 馆付不起房租
文 /张森奉
出于无奈 ,蒋作宾只得 亲 自向国内催要 欠薪 。 不 但为 中 国驻 德 、奥公使 馆 ,而且 代 中国驻 欧美 其他 国家使领馆催 要欠薪 。一名有声 望的外交官 , 不得不充 当讨 债人的角色 ,也是挺悲哀 的。 1 2 月 9日,蒋作宾接 到 国内来 电 ,谓驻外 使 领 馆 经费将 按 十成 发给 ,业 由国 民党 中央 政治 会 议 通过 。然 而过 了没有 几 个月 ,南京 国 民政府 又 拖 欠 驻 外使 领 馆 人员 的工 资 。蒋 作宾 一 气之 下 ,
12 8年 ,驻德 大使 蒋作 宾 ( 四 ) 参观 一 间 9 左
德 国工厂
到解决 。 各 使领馆 穷 到连房 租也 付不 起 ,遭 房东 扫地
出 门及 羞 辱。蒋作 宾在 l 月 2日的 日记 中写道 : 1
“ 接读 各使领馆 函 电告穷 ,房东登 报驱逐 ,可谓 国 或 许在 今天 看 来 ,民 国时 期 的外 交 官职 位 , 绝对 是一个 人人 艳羡 、人人 垂涎 并为 之争 逐 的肥 缺 职位 ,而驻 外使 领馆 的官 员们 也 自然都个 个潇
再 写到 中 国外交官 在德 奥及 其他 欧美 国家艰 难
的、 令人难堪的境遇 , 一再写到他们的困窘和寒碜。

属工资。到了年底, 驻外人员年关难过, 至为可悯,
而南 京 国民政 府却 不 闻不 问。处此 悲 苦境地 ,蒋
部 不长 的 日 (98 13 年 ) 记 12— 9 1 ,倾诉 外交 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