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官夫人们 她们出入王室与总统府
国际政治舞台上“夫人外交”的中国视角
舞 台上 的 一 道 靓 丽 风 景 线 。相 较 欧 美 国 家 ,中 国 缺 乏 夫 人 外 交 的 传 统 。 始 于 近 代 的 中 国 夫人 外 交 起 步 晚 、 历 程短 ,但 有 其 典 型 的 阶 段 性 特 征 。建
国以来 ,中国的夫人外交 历经打开局面 、遭到 中
止 、再 度 开局 、渐趋 常态 化 等发 展过 程 。
中 国的夫人外交始于郭 嵩焘的 “ 如夫人”外 交 。作为 中国首位驻 外使节 ,郭嵩焘是 “ 第一个 开展 ‘ 夫人外 交 ’、第一个提出建立领事馆 、第
一
个提 出培养职业 外交人 才的人 。”… 郭 嵩 焘 曾 “ 夫 人 外 交 ” ,并 很 好 地 契 合 了 “ 凡 公 使 所 拜 之
据统计 ,张茜共 出访2 1 次 ,到过 1 2 个 国家 ,为新
中 国的夫 人外交 写 下 了开 拓性 的一 笔 。
在 我 驻 英 使 馆 以茶 会 、舞 会 、观 剧 等 形 式 开 展 了 官 ,公 使夫 人 即 当拜其 夫 人”【 2 的驻 使 惯例 。
Hale Waihona Puke 2 0 世纪6 0 年代 ,随着 中国外交领域的扩大 , 中央更加重视夫人外交工作 。1 9 6 0 年1 2 月2 0 日,
71
中国 召开 首 次 “ 夫人 外交 工 作 会议 ” 。次年 9 月,
中央 批 准 成 立 夫 人 外 事 活 动 指 导 小 组 。 “ 带 夫 人
家 的第 一 夫 人 一 书 的序 言 中 写道 :“ 第 一 夫人 做
什 么 事情 ,她 就 在 起 什 么 作 用 。” 作 为 公 共 外 交
王 光 美 随刘 少 奇 主 席 出访 。” 1 9 6 3 年4 月l 2 日至
邓颖超晚年的外交实践
>>>>>>>>>4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序幕。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
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变化,宣扬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1977年到1980年,邓颖超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身份,开展了全方位、卓有成效的友好外交活动。
她先后率团访问了缅甸、斯里兰卡、伊朗、柬埔寨、日本、朝鲜、泰国、法国、欧洲议会,对增进中国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发展新时期我国对外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增进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传统友谊1977年2月5日,应缅甸联邦总统兼国务委员会主席吴奈温的邀请,邓颖超乘专机飞抵仰光,受到缅甸政府和人民隆重的欢迎。
这是邓颖超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出访的第一站。
邓颖超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谈到中缅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有悠久邓颖超晚年的外交实践丁芮而深厚的“胞波”(即亲戚)般的友谊。
她希望这次访问将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和两国的友好 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民族独立的缅甸是最早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
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周恩来曾九次访问缅甸,并于1956年同当时的缅甸总理吴努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邓颖超对缅甸的访问,取得了良好成效。
缅甸总统吴奈温赞扬邓颖超此次访问是两国间的一种友好亲密往来,有助于两国间友好亲密关系的进一步巩固,使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80年6月9日,邓颖超率代表团对法国和欧洲议会进行正式访问。
法国是周恩来和许多革命战友年轻时学习的地方,周恩来曾对邓颖超说,有机会重新看看青年时代学习、战斗过的法国和欧洲。
这次邓颖超率团以中国人民友好使者的身份到法国和欧洲议会访问,就像去赴一个推迟了60年的约会。
在法国,邓颖超参观了周恩来20世纪20年代在巴黎从事革命活动时住过的小旅馆,回顾了60年前周恩来和一批有志中国青年远渡重洋、来到巴黎勤奋学习和探求真理的情况,感谢巴黎市民设立周恩来纪念牌的深情厚谊,也赞扬希拉克市长为发展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友谊所作的贡献。
史海(唐闻生、王海容)
两位常伴毛泽东左右至今未嫁的神秘女性文革期间,在毛泽东的所有外事活动中,始终有两名女人伴随他身边,见证了中国与世界风云变迁。
然而,当年叱咤风云,至今依然未嫁的两名神秘女人,中国人不一定全然知晓。
本文摘自网络,作者佚名。
毛泽东与王海容、唐闻生。
唐闻生:可竞选美国总统的中国美女外交官。
唐闻生是新中国的第一位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的大“千金”。
她的母亲张希先女士曾是燕京大学未名湖畔“最漂亮的姑娘”(斯诺夫人语)。
唐闻生诞生在纽约布鲁克林区一家普通的产科医院,所以,1971年,唐闻生接待第一次秘密踏上中国国土的基辛格博士时,基辛格调侃她“可以竞选美国总统”。
1943年3月,唐闻生出生在美国纽约。
1950年深秋,当随父母回到未曾谋面的故国的时候,唐闻生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
1962年仲夏,唐闻生告别师大女附中,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进入新中国第三代外交官的“摇篮”后,唐闻生的英语潜力得到超常的发挥。
唐闻生用3年时间就读完了5年全部课程:在一、三年级各跳了一级,让众多师生刮目相看。
早在60年代中期,周恩来总理和跟随自己10余年的第一任英语译员冀朝铸多次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物色高级翻译人才,在地处京郊的“北外”校园一眼就看中了活泼可爱的英语系高材生唐闻生。
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1965年暮春时分,浑身洋溢着少女青春风采的唐闻生,迈着轻捷的步伐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分配在教育司翻译处英文组。
不出数年,唐闻生便脱颖而出,成为冀朝铸之后中国外交界最优秀的英语译员。
唐闻生一口漂亮流利的美国东部口音的英语,使她轻松自如地从跟随周恩来总理17年之久的冀朝铸手中接过了“接力棒”。
唐闻生的译技以及她天真可爱的活泼性格,给来访的外国贵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966年7月,毛泽东离开北京,南下武汉三镇。
7月9日,在北京参加亚非作家会议的53个国家、地区的代表以及5个国家组织的观察员,联袂南下来到中南重镇武汉,恭候毛泽东的召见。
新中国“夫人外交”从张茜开始
新中国“夫人外交”从张茜开始作者:陈丹淮来源:《读天下》2013年第08期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一直兼任外交部长。
后来,邓小平代表中央和陈毅谈话,陈毅正式调中央工作并逐渐转向外交工作。
1958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命陈毅为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随着新中国的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外交活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东南亚的国家成为了当时中国外交活动的重点之一。
东南亚一些国家领导人访华都带夫人一起来,而中国却没有一个固定的夫人参加接待,常常是临时拉人,接待工作效果自然要差些。
“外国领导夫人来没人陪”陈毅后来讲过:“新中国成立后在全世界最吸引人,世界上许多人都想来中国看看。
外国领导带夫人来了,如果我们只招待男国宾,无人招待他们的夫人,就不合规格,人家会认为一个革命的国家,却对妇女不重视。
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即将带夫人来访,我们领导同志的夫人去陪陪,是合乎人性的,而且还可借机做友好工作。
”为了打开夫人外交沉闷的局面,陈毅首先动员自己的妻子张茜,安排她和自己一起参加驻华使馆的宴会,一起接待来华的外国团体。
1956年,张茜被安排参加由李德全率领的中国妇女代表团访问巴基斯坦。
代表团成员都是妇女界有名的人物:龚普生、刘清扬、韩幽桐、张茜、拉希达、黄甘英、钱行。
其中刘清扬是团员中声名最显赫、年纪最大的老大姐。
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56位党员之一,参加过同盟会,还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
张茜是年纪最轻的。
临行前,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邓颖超在参加代表团的准备会上专门提到:这次到巴基斯坦访问接待方可能会对张茜的接待规格高些,这是因为陈毅同志是国务院副总理,在外交活动中十分活跃。
巴方如有这样安排,也是做给我们政府看的,希望团里的其他同志要支持团里的工作,也要支持张茜同志的工作。
邓颖超的这番话已经明显表露出对张茜今后工作的设想。
1957年又增补张茜为全国妇联执行委员。
邓颖超劝张茜挑夫人工作的头为了更好开展外交活动,陈毅动员张茜出来,专门做外交工作和夫人工作,张茜不愿意,她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目标,还在想一年内翻译两本俄文书,几年内有十几本的成果。
新中国第一代女外交家龚澎与两任“海归”丈夫
新中国第一代女外交家龚澎与两任“海归”丈夫作者:梅兴无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9年第4期龚澎,新中国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长,才女外交官。
她英文极棒,又写得一手好文章,品貌出众,善于交际,被誉为“典型的美与革命结合的化身”。
她的两任丈夫均为德国“海归”,一位是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政委刘文华,一位是曾任外交部长的乔冠华。
让我们打开史册,看看这位才女外交官与她的两任“海归”丈夫之间的感人故事。
刻在太行山小杨树上的爱情龚澎原名龚维航,1914年出生,祖籍合肥,其父龚镇洲是辛亥时期著名的革命党人,与蒋介石是保定军校同班同学,后又一同留学日本,曾任孙中山麾下粵军支队司令。
1928年秋,龚澎考入上海圣玛利亚女子中学就读。
1933 年6月,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是公认的“校花”,被选为燕京大学学生自治会的负责人之一。
1935年,北平爆发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龚澎作为运动骨干,勇敢地冲在最前列,脖子上那条飘逸的洁白围巾,在如潮的人流中分外夺目。
经过一二·九运动的洗礼,龚澎193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敬仰革命烈士彭湃,她将名字改为“龚澎”。
1938年春,龚澎从上海取道香港来到延安。
在缺少外语人才的延安,龚澎一口流利的英语,使得她有机会参加一些中共领导人与外国友人的会谈,曾为毛泽东充任翻译。
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3个月后,1938年秋,龚澎随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东渡黄河,进入太行山区,在八路军总部秘书处工作。
1938年冬,太行山特别冷,整个山区笼罩在一片银白色的世界里。
在总部所在的老乡家里,龚澎见到了一位身材高大、健壮结实、满脸英气的热血青年。
他叫刘文华,从德国归来的留学生,成为了龚澎秘书处的同事。
刘文华1913年出生,于北京汇文中学毕业后,考入唐山交通大学水利工程系。
1932年赴德国柏林大学主攻水利工程。
在那里,他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抗日救亡联合会和反帝大同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长龚澎:巾帼不让须眉
当时,欧美记者云集重庆。 龚 澎 发 布 新 闻 消 息 ,向 这 些 记 者介绍解放区的抗日战争以 及解放区统一战线的真实情 况。很多记者很清楚龚澎作为 共产党人自然是为共产党讲 话 的 ,龚 澎 自 己 也 不 讳 言 这 一 点。但是龚澎的话得到了时间 的 验 证 ,因 而 受 到 外 国 记 者 的 欢迎。对一些受蒙蔽蛊惑的外 国 记 者 ,龚 澎 极 为 冷 静 ,不 卑 不 亢 ,用 摆 事 实 、讲 道 理 的 方 法 ,耐 心 说 服 。 龚 澎 所 做 的 一 切 ,很 自 然 地 赢 得 了 记 者 们 的 敬重、钦佩。
悉而且十分欣赏的周恩来的工 作作风。”
三
就在龚澎的事业蒸蒸日上 之际,生活中的灾难却接踵而 至。
1942 年,龚澎先是连续三 天高烧不退,送至重庆中央医 院治疗,后检查出是因注射器 感染而致大面积化脓。开了一 刀,挤出一大盆脓血后,高烧倒 是退了,可伤口却老是不见愈 合,她整天就是一个姿势趴在 床上,不能动弹。接着,她的父 亲龚镇洲又在桂林不幸去世。
1914 年 10 月 10 日,龚澎 在日本横滨出生。因为出生在 旧中国的国庆节,她最初起名 “庆生”,后来改为“维航”。孙中 山在广州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后,龚镇洲被任命为虎门要塞 总指挥,龚澎在广州度过了安 定幸福的童年,后又随父移居 上海。1928 年,龚澎和比自己 年长一岁的姐姐龚普生同时进 入上海圣玛利亚女中就读。 1933 年夏,龚澎考取北平燕京 大学历史系,并在北平结识了 一大批追求进步的同学,常与 姚 克 广(姚 依 林)、王 汝 梅(黄 华)、俞启威(即黄敬)等一起聚 会,成为耀眼的学生会领袖,是 “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重要成 员。
国际外交场合的家庭情景剧
国际外交场合的家庭情景剧作者:郑怡雯来源:《时代邮刊·下半月》2017年第07期2017年4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中美元首首次会晤。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抵达海湖庄园时,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在停车处热情迎接。
两国元首夫妇合影留念,亲切交谈。
两国元首夫妇还共同欣赏了特朗普外孙女和外孙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并背诵《三字经》和唐诗。
2016年9月21日,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加拿大,抵达加拿大两小时后,就在渥太华的夏列顿湖总理官邸参加了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夫妇为其准备的家宴。
在家宴间隙,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大儿子主动提出表演后空翻给李克强总理看。
实际上,在世界外交的舞台上,还有许许多多温馨的家庭场景,这些都会作为“软”外交增强领导人的亲和力,提升国家的对外形象。
最温馨的祖孙三代访问中国2014年3月20日至3月2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对中国进行了为期7天的访问。
米歇尔的母亲罗宾逊夫人,女儿玛利亚和萨莎陪同她一起访华。
“第一夫人外交”通常在元首访问期间并行进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开创了单独外访的先例,此后,第一夫人单独外访也开始成为美国公共外交的一部分。
除了美国第一夫人们,2002年10月,前俄罗斯第一夫人柳德米拉·普京娜也曾独自出访美国。
米歇尔此次“撇开”总统奥巴马,带女儿、母亲访华,就是典型的“第一夫人外交”。
根据其行程安排,米歇尔到访了北京、西安和成都,访问了当地的大学和高中,与年轻人探讨了教育的力量议题切合“第一夫人外交”关注的医疗、教育和女性权利范畴。
江泽民宴请“三大男高音”外交上的家宴不一定是领导人与领导人之间的行为,有时,国家领导人也会宴请国际知名人士。
2001年6月23日,“三大男高音”卢恰诺·帕瓦罗蒂、普拉奇多·多明戈和何塞·卡雷拉斯在紫禁城放歌。
巾帼风范曾宪植
巾帼风范曾宪植作者:方小宁来源:《文化交流》2009年第08期晚清重臣曾国藩、曾国荃,在中国占有显赫的历史地位。
然而,这个家族里的杰出女性却鲜为人知,曾宪植就是其中很值得称道的一位。
她有着与生俱来的美丽和气度,有着东方女性的端庄典雅和西方女性的真率潇洒。
陪宋庆龄参加开国大典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镜头里,有一张见证历史的珍贵照片: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紧随毛泽东、朱德之后,沿着台阶缓步登上天安门城楼。
搀扶着宋庆龄上天安门的,就是曾宪植。
当年,宋庆龄从上海晋京,参加筹建新中国的一系列重大活动。
她坦言:“我决定接受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先生的邀请!”宋庆龄身份尊贵、地位特殊,需要有得体合适的接待人员。
曾宪植1927年广州起义时就认识宋庆龄,是她肝胆相照的老朋友。
中央办公厅经过全面考虑,特派曾宪植陪同宋庆龄。
此前,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曾宪植等已在城中为宋庆龄寻找到方巾巷的一栋二层楼房,并按宋庆龄的习惯布置妥当。
据《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记载,周恩来告诉邓颖超:“房子已准备好,我方去看过,较重庆、上海我常去的两个地方都大,楼房有上下两层,在北平为稀有者。
一切内部陈设责成阿曾(曾宪植的昵称)、罗叔章负责指导。
最好上海能带一可靠厨子来。
”体现了筹建中的中央人民政府对宋庆龄的尊重和关心。
大典当天,威武盛大的阅兵式后,是载歌载舞的游行。
工农兵学商高举红旗花束,向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领导人欢呼,兴高采烈地前进着。
直到晚上10时庆典结束,宋庆龄才与开国元勋们和民主党派领导人一起,欢欣地走下天安门城楼。
曾宪植陪送她回到住地。
不久后回到上海的宋庆龄,在《华北之行的印象》中谈了她的感受:“人民的力量将是我们的推动力,而这种力量随处都看得到。
不论在穷乡僻壤或城市的每个地段,人民在克服艰难和障碍。
”“惊天动地”的第一代女兵早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走向共和之初,追求自由平等的曾宪植就是披荆斩棘的勇者。
她的高祖曾国荃是曾国藩的胞弟。
这位率湘军攻破天京的“九帅”本不是一介武夫。
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章氏5杰传奇
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章氏5杰传奇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章氏5杰传奇曾任毛泽东英文教师、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又是前外交部长乔冠华夫人的章含之女士辞世,引发众多媒体对这位“外交才女”的追忆。
事实上,同样姓章,而且也称得上是外交才女的还有一位前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现任驻比利时大使章启月女士。
说起这两位章氏巾帼,就不能不提到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三位章氏须眉以及这章氏五杰之间的传奇关系。
章氏五杰中最年长的,也是官阶最高的是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外交部副部长的章汉夫(1905-1972)。
不过,章汉夫原名并不姓章,而是叫谢启泰,1905年10月生,江苏省武进县人。
章汉夫在外交系统的地位仅次于周恩来、陈毅,是主持日常工作的常务副部长,外交部后来的显赫人物如姬鹏飞、乔冠华、黄华、宦乡、韩念龙、耿飙等,都曾是章汉夫的下属。
章汉夫作为清华留美学生,后又到苏联,所以精通英俄两门外语。
这样的背景在文革中难免成为活靶子遭受批判,1968年起被关进秦城监狱,直至1972年1月含冤去世。
第二位要提到的是也曾位居外交部副部长的章文晋(1914-1991),原籍浙江三门县,1914年生于北京市。
与先考进清华预备学校然后赴美的章汉夫不同,章文晋先赴德留学,回国后1935年才考进清华。
1972年作为部长助理兼欧美司司长参与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谈判,1973年9月(注意这个时间,下面还要提到)担任中国驻加拿大大使。
80年代初担任外交部副部长,此后又担任了第二任中国驻美大使。
卸任后,从事民间外交,担任中国对外友协会长,1991年去世。
第三位章先生名叫章曙(1925--1998),名气和地位没有章汉夫、章文晋大,但也绝非等闲人物。
章曙祖籍山东聊城,1925年5月生于北京。
解放时年仅24岁的章曙是外交部共青团第一任总支书记,此后从科员起步,渐次升至科长,他在人事处、人事司、干部司干了整整14年。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后,章曙被任命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政务参赞。
1982年9月24日撒切尔夫人访华演讲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面尊敬的阁下、女士们、先生们:总理先生,感谢你的友好致辞!此次访华,倍感荣幸。
这不仅是我五年内第二次访华接受你们热情大方的款待,我还惊奇地发现我是第一位两次访华的英国在任首相。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了中国,我们频繁的高层互访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我很荣幸能够弥补这个疏忽。
同时,我希望今晚我的到来能进一步证明我们对与贵国关系的高度重视。
北京和伦敦相距甚远,有时因为我们历史观、哲学观和政治观上的分歧,我们的距离显得越加疏远了。
尽管如此,我们两国的第一次交流已经历史悠久。
1596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首次致信明朝万历皇帝表达了中英两国建立贸易关系的愿望。
英国皇家学会的罗伯特•胡克在1686年说过:“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呈现给我们一个知识王朝,这个王朝至今仍被神话般地描述着。
”此后,世世代代的英国人都被中国吸引了。
不久后,英国科学家开始频繁访问中国——这个公认的许多重要科学发明的发祥地。
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文化和科学交流不断加强,研究中国这一传统持续至今。
我们的政治关系经历多次变化。
在一些重要时刻,历史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我记得孙中山先生曾和英国有过亲密接触,以致当时中国公使馆企图绑架他回国,但在英国外交部的帮助下,这个阴谋被挫败。
另一个时间比较近的例子也许更能表明两国的关系:在1940年和1941年的一段时间里,英国和中国是唯一两个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
10年后,我们国家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西欧国家之一。
今天,虽然我们的政治哲学体系迥异,我们的相互了解极大地增长了,我们在世界事务上众多领域的利益日益密切。
此次访问中国,正值重大时刻。
你们历史性的党的十二大制定了指导政府行政和建设规划的指导方针。
我对当今中国印象深刻,因为你们以现实主义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决心,在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体制下,实现经济的稳步扎实发展。
我们都知道对于国内和国际事务是没有神奇的解决方案和轻松的选择的。
[新中国“夫人外交”缘起]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夫人外交”缘起]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一直兼任外交部长。
而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外事接待任务越来越重,中央开始为周恩来物色一个外事助手,最终选择了陈毅。
1958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命陈毅为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东南亚的国家成为了当时中国外交活动的重点之一,东南亚一些国家领导人访华都带夫人一起来,而中国却没有一个固定的夫人参加接待。
为了打开夫人外交沉闷的局面,陈毅首先动员自己的妻子张茜,安排她和自己一起参加驻华使馆的宴会,一起接待来华的外国团体。
1956年,张茜被安排参加由李德全率领的中国妇女代表团访问巴基斯坦。
为了更好开展外交活动,陈毅动员张茜出来专门做外交工作,张茜就是不答应,她说临时客串可以,专职不干。
陈毅没办法,就向周恩来和邓颖超告急。
邓颖超把张茜约到西花厅,劝她出面挑夫人工作的头,邓颖超说这是项外交工作,也是一项妇女工作,你的条件非常好,非常适合这项工作,一定能干好这项工作。
最后强调说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周恩来同志希望你能担任这项工作。
事已至此,张茜也只好服从了。
张茜作为中国外长夫人的第一次外事活动,是代表陈毅出席各国驻华使节和经济代表团举行的宴会。
这次宴会本来是陈毅作为新一任外长与驻华外国官员的首次正式见面,可是在宴会前陈毅突然病倒,临时决定由张茜代表陈毅出席会议并致辞。
这一行动在中国是罕见的,各国大使和团长也大吃一惊,感受到了中国外交的一种崭新的灵活性,同时也认识了美丽而大方的外长夫人。
这是张茜以夫人身份出现于外交界的处女作,留下了一段佳话。
1958年7月,中国与柬埔寨王国建交。
8月,当时柬埔寨首相西哈努克亲王第一次访华。
新中国的建设成就给西哈努克亲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坚定了柬埔寨王国与中国友好的决心,明确了他走独立、中立的路线。
期间,西哈努克多次邀请周恩来总理夫人和陈毅外长夫人在柬送水节(11月25日至27日)时到柬访问,张茜受命率一个妇女代表团前去访问。
建国之初的夫人外交
建国之初的夫人外交作者:来源:《晚晴》2014年第06期上世纪60年代,我国夫人外交工作十分活跃,成绩卓著。
特别是邓颖超、王光美、张茜等,对东南亚柬埔寨、越南、缅甸夫人工作做得细且深,为我国夫人外交树立了榜样。
夫人工作会议随着新中国的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外交活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东南亚的国家成为了当时中国外交活动的重点之一。
东南亚一些国家领导人访华都带夫人一起来,而中国却没有一个固定的夫人参加接待,常常是临时拉人,接待工作效果自然要差些。
陈毅后来讲过:新中国成立后在全世界最吸引人,世界上许多人都想来中国看看。
外国领导带夫人来了,如果我们只招待男国宾,无人招待他们的夫人,就不合规格,人家会认为一个革命的国家,却对妇女不重视。
1960年12月20日,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第三会议室,陈毅副总理兼外长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关于我国夫人外交工作会议。
陈毅在动员报告中强调了4点:1、夫人工作值得做;2、夫人工作内容相当多;3、夫人工作与本职工作三七开;4、领导同志带头。
1961年9月,中央批准成立夫人外事活动指导小组,组成成员为:刘新权、张茜、郭建、龚普生、俞沛文、郝治平、丁雪松、吴青。
指定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孔原为小组召集人,张茜任副组长。
邓颖超谈夫人工作1961年12月9日,夫人外交工作座谈会在中南海紫光阁召开。
邓颖超在谈她对“夫人”的认识时说:“过去,我也不喜欢人家叫我夫人,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需要我们以这种身份出来对外工作。
”邓颖超在谈到驻外人员夫人工作时说,夫人工作大有可为。
至于夫人工作如何“为”?要根据总的形势,根据驻在国的情况,国与国之间的具体情况;不要贪多,细水长流,日积月累;要有耐心、恒心,埋头苦干;不要出风头。
1963年9月29日,邓颖超、张茜在总结驻外使馆夫人工作经验时,强调,一、任务:离不开使馆总的政治任务:服从整体工作,跟上形势发展,运用适当方式,开展友好活动,参与相应斗争,配合总的任务,加强调查研究,作好对外宣传。
傅莹大使:应邀到温莎城堡做客和过夜期间体验了哪些王宫礼仪?
傅莹大使:应邀到温莎城堡做客和过夜期间体验了哪些王宫礼仪?温莎城堡之夜:体验王宫礼仪位于伦敦以西大约35公里的温莎城堡,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行政官邸之一,也被称为当今世界有人居住的最大宫廷城堡之一。
2009年4月8日星期二,我和先生郝时远应邀到温莎城堡做客和过夜。
邀请各界人士到温莎城堡做客是女王回馈社会的方式之一。
她喜欢和不同领域的人交往,不定期小范围地邀请各行各业人士来城堡喝茶、餐叙,英国政界、商界和科学家、文化人士乃至外国领导人和使节等,都在她的邀请之列。
这次应邀来温莎城堡的有21位客人,包括9对夫妇和3位单身男士。
主宾是马尔代夫总统夫妇,我和老郝来自中国,还有澳大利亚驻英国高级专员(High Commissioner for Australia)约翰·达特(John Dauth),以及其他来自英国商界和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知名人士。
陪同女王的不仅有爱丁堡公爵和王子、公主,还有几位王室高官。
邀请函是提前邮寄来的,里面的附件中详细列出各项安排,对每场活动的时间、地点和着装要求均有具体说明:客人在16:00之后抵达温莎城堡,17:00出席与女王见面的下午茶,19:30出席女王夫妇举行的晚宴,餐后在女王的引导下参观城堡和王室图书馆,第二天9:00早餐。
之后客人们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女王在温莎城堡时悬挂女王旗/女王不在城堡时悬挂英国国旗尽管在温莎城堡停留时间不到24个小时,但是考虑到各场活动需要更换的衣服,我们两个人带了一个大旅行箱,显得有点儿兴师动众。
入住温莎城堡从伦敦出发到温莎小镇有一个多小时车程。
温莎城堡全年向游客开放,当日女王是否在城堡,可以依据悬挂的旗帜判断。
16:00以后游客停止入场,因此客人抵达时间安排很稳妥,我们的车来到城堡前门时,已经没有游客了。
我曾多次参观温莎城堡,但是乘车进入城堡内院还是第一次。
汽车直抵位于角楼下的拱门门口,有管家引导我们进门后走楼梯上到二层。
根据请柬附件的说明,分配给我和老郝的客房是爱德华三世塔257号套房(257 Edward Ⅲ Tower)。
大使夫人的旗袍
大使夫人的旗袍题记:这些穿在杨洁篪夫人、泰国公主诗琳通、克罗地亚驻中国大使夫人身上的美丽旗袍,以一丝不苟的程序和绝不妥协的工艺,裁出了中国旗袍的魂。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有一家神秘的旗袍店,店内如一处私家会馆,幽深静谧,而店中的旗袍价签却深深震撼了造访的客人——价格从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
在这条遍布世界奢侈品牌的大街上,许多奢侈品也没卖到6万元的天价,这个名为“杨•曹韵”的旗袍,究竟有怎样的秘密?绲边的秘密1994年,63岁的杨成贵应陶斯亮女士的邀请从台湾到北京,为每位参加世界妇女大会的中国代表做一件旗袍。
旗袍做出后,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齐声赞誉,杨成贵也决定把事业重心放在北京。
张润香是杨成贵的客户之一,作为北京京都丽人商贸有限公司的老总,她主营服装,有一个完整的设计、生产、销售团队,衣服不仅在国内市场做得风生水起,还远销俄罗斯。
旗袍是中国服饰百花园里最美的一朵,醉心旗袍文化的张润香一直期待能与大师合作,开发一个高端旗袍定制品牌。
怎样的旗袍才能代表中国?在张润香心里,它应该工艺精湛、穿着舒适、文化厚重。
著名画家曹明求的泼墨牡丹曾深深打动过张润香的心,为什么不把杨成贵的精纯工艺与曹明求的写意花鸟结合,以“国服”配“国花”,让手绘牡丹开上中国旗袍?2003年,以杨成贵和曹明求两位大师姓氏命名的高端民族服装品牌“杨•曹韵”诞生。
“杨•曹韵”旗袍的首席制衣师杨成贵出生于旗袍世家,20岁时已是台湾旗袍店里的龙头师傅,是许多达官贵妇的御用旗袍大师。
为了改变传统旗袍平面宽松、装饰繁琐的缺点,他借鉴西方服饰的设计,在肩线和胸等处做了调整。
为减少高端旗袍定制中需要反复试衣的缺陷,他创造出独有的“形体分析”法,在第一次试衣时就一次性量出20多个尺寸,再对身体进行综合分析,为定制者找到一款最适合的款式。
那时,市场上几百元一件的机制旗袍比比皆是,这些旗袍制作时间短,一条3米长的绲边只需2分钟就能完成,绲边由衣服本身的料子折叠后扎成,只要收边后不跑线,能满足基本的审美需要就算数。
新中国历任女大使轶事
新中国诞生以来的56年间,先后有850余位高级外交官出任驻外特命全权大使,其中共有40位女性,约占全部驻外大使的4.7%。
她们的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和大洋洲39国。
目前,中国任命了160位高级外交官担任驻外特命全权大使,其中有10位女大使,约占6.3%。
中国派遣女大使自1979年始,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具“规模”(计6名)。
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中国女大使崛起的年代,大批女性外交官纷纷持节登程,出使异邦(共计19名)。
而近5年来,已达16位。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任命了3名,已故国家主席李先念、杨尚昆各批准任命了2名和7名,江泽民批准任命了21名,胡锦涛主席批准任命了7名。
到1998年,中国女大使的足迹已遍及亚非、欧美和大洋洲。
40位女大使分布在世界各国,总计39国(其中中国向马尔代夫派遣的是兼任大使,向科摩罗一度派遣的也是兼任大使)。
其中欧洲最多,为14国,超过了欧洲国家的1/3。
亚洲次之,为11国;非洲排在第三位,为6国。
美洲、大洋洲均为4国。
派驻女大使最多国家是荷兰和爱尔兰,均为4任。
中国驻爱尔兰的大使,男女刚好“平分秋色”,各为4任。
中国驻荷兰的11任大使,女大使中占了1/3。
除此之外,派遣过两任女大使的国家亚、非、欧、美洲各有1国,它们是:叙利亚、马达加斯加、挪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新中国女大使之最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第一位首任女大使:龚普生,也是任职时最年长的女大使出使国家最多的女大使:赵宝珍(3个国家)第一位驻阿拉伯国家的女大使:吴珉珉(1995年12月被任命驻叙利亚大使)曾为周总理做翻译最年轻的女大使:杨燕怡(今年1月28日出使文莱时还没过44岁生日)第一对“伉俪大使”:前驻委内瑞拉大使凌青和妻子——前驻斯里兰卡兼马尔代夫大使张联第一位驻欧洲女大使:丁雪松;第一位驻美洲女大使:章颂先;第一位驻亚洲女大使:李珩;第一位驻大洋州女大使:王弄笙;第一位驻非洲女大使:赵宝珍中国著名女大使轶事:外交家一句戏言丁雪松成首任女大使1977年8月31日,资深外交家秦加林先生出使丹麦,这位前驻叙利亚、摩洛哥大使很快发现,有不少女大使驻在这美人鱼的故乡。
中国妇女参与政府外交初探
2017年6月第19卷第2期江南社会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NAN SOCIAL UNIVERSIT^YJun.2017Vol. 19 No. 2中国妇女参与政府外交初探薛瑛1,闫硕2(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2.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089)摘要:传统意义上,外交一般是指国家或政府的行为,指政府间的外交。
政府外交特指以 国家、政府为主体的,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最终目的,具有官方的、正式的国家外交资格的对外交 涉或交往活动。
从商王朝至今,妇女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她们在国家主要机构中担任职务,发挥 聪明才智,积极推动了中国外交工作的发展。
当然,中国妇女参与政府外交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 在强化性别平等意识、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关键词:政府外交;妇女;历史;性别主流化中图分类号:D802.5 文献标识码:A所谓政府外交主要是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以维护本国利益为最终目的,具有官方的、正式的 国家外交资格的对外交涉或交往活动。
[1]“妇女是 人类社会的‘半边天'中国妇女参与政府外交从 史至今虽然程度各异,方式不同,但与男子一样同 是社会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是中国历史前 进的推动者”。
[2]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在政府中 任职、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妇女,研究 背景是由中国政府①主导的对外交流合作活动,政 府在其中同时扮演决策者、参与者、执行者和支持 者等诸多角色。
一、历史时期中国妇女参与政府外交商王朝第23位国君武丁之妻妇好是考古发现 的中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武周王朝皇帝武 则天则是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她们 都是当时王朝政治决策与对外交流中的领导者和 核心参与者。
从武则天称帝被贬称为“牝鸡司晨”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政治、担任领导职务,从事对外交流与合作,这中间跨越了几千年的时间。
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妇女参与政府外交方式文章编号:1673-1026 (2017) 02-0041-08不同,这与中国外交的发展变化有密切联系。
慈禧的“夫人外交”
慈禧的“夫人外交”作者:萨苏来源:《领导文萃》2024年第05期1900年“庚子事变”之后,慈禧接见各国公使夫人变得频繁了。
在这之前,慈禧和公使夫人的会见只有1898年接见美国公使康格夫人一次。
而根据日本记者田原祯太郎1908年记载,“庚子事变”之后,慈禧却热衷于接见各国公使夫人,仅他记录下来的会见,就有1902年2月和10月的两次。
这显然是慈禧试图用“夫人外交”修补与列国的关系。
美国公使康格夫人曾经详细描述1902年2月的那次谒见。
她讲到,那一天是2月19日,在华各国公使的夫人和孩子们首先在美国大使馆会合,随后“二十九顶六人或八人抬的绿色轿子,在清政府派出的护卫队和公使馆的警卫队,以及众多侍从围护下前往紫禁城。
我们沿着高高的宫墙前进,进入并穿过皇城,继续朝着紫禁城东侧的第二道门进发。
在那儿,我们下了轿子,换成由青衣太监抬着的红色轿子,直到皇宫的门口”。
她们在会客厅用茶,稍事等待后,“王公大臣宣告觐见的时辰已到,并给我们引路……当我们走出客厅时,宫女们搀扶着我们的胳膊,陪我们一起来到朝会大殿门口……我们站在金銮殿门口停住了,站成适当的序列,然后走进去”。
慈禧没有像过去一样坚持要外国人下跪,公使夫人们“在靠近太后的御座时,恭恭敬敬地向她鞠了三躬”。
康格夫人是这次谒见中最出彩的外国女性。
她这样描述见到慈禧时的情景:“她(慈禧)坐在一张长桌的后面,桌上放著一根精美的珊瑚权杖。
我们走近时,她微笑着向我示意认出了我。
中国驻英公使(推测是李经述)跪在那里当翻译。
”对慈禧太后的外交能力,康格写道:“我们谈论了皇室的回归,李鸿章总督的去世,我所参观过的中国学校,与大臣们的会面,邀请我们的诏书以及相关的事情。
我们的交谈毫无矫揉造作。
”“太后一遍又一遍地向我们保证过去两年里发生的那些事将不会再发生。
她看起来体贴而严肃,念念不忘让客人们感到安逸和愉快。
”对于慈禧的丰厚赠礼,康格也有所描述,她提到在交谈中慈禧“从手指上取下一只很重的、雕有花纹还镶有珍珠的金戒指,戴在我的手指上,又从她的手腕上取下了几只精美的手镯,戴在我的手腕上。
新中国“夫人外交”纪事
新中国“夫人外交”纪事
佚名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长时间以来,“夫人外交”一直在中国外交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领导人的夫人们,也展示了中国外交的“软实力”。
【总页数】2页(P44-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9
【相关文献】
1.在外交斡旋和国际会议背后——新中国便衣警卫纪事之五 [J], 平凡
2.画家,碰巧是外交官夫人——以色列驻沪总领事夫人马依娜描绘的上海 [J], 筑人
3.1954年日内瓦会议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r——对高中历史《新中国外交》一课的拓展探究 [J], 张杰
4.革命外交的张力:关于新中国夫人外交的历史考察(1950—1965) [J], 蒋华杰
5.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端——西柏坡时期中共外交政策与外交工作述论 [J], 贺艳青;肖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人结婚后,仍然好强。乔冠华才气横溢,每每语惊四座;而龚澎政治上更强,主意更多。他们当众常争得面红耳赤,私下却十分恩爱。
恩来点破“窗户纸”
龚澎因为外事太忙,章文晋做了周恩来的第二任英语翻译。抗战胜利后,周恩来从延安回重庆,张颖随行。她上飞机较晚,一位年轻人给她让座。张颖问他:“你是章文晋吧?”章很奇怪:“你怎么认识我?”年轻活泼的张颖笑了:“延安有人说你啊。”后来重庆人员移到南京,章文晋跟着周恩来先走了。张颖跟董必武后去,在南京他们第二次见面。
她指着一位夫人的旗袍,连连摇头:“不行不行,你的内裤太长,都露在旗袍开衩外面了,必须穿衬裙,知道吗?”准备去匈牙利当大使的黄镇夫人朱霖,穿了件连衣裙,解开领扣,把里面的汗背心往领口拽了拽,觉得很漂亮,但胡济邦直摇头:“不行,背心不能露出来,这样人家会认为不礼貌。”胡济邦指着夫人们的发型说:“解放区的发型不符合外交场合要求,要烫发,搽上点粉,抹点口红……”朱霖泄气地说:“我不干了,最好选能干的去!”之后,开始学吃西餐。朱霖对黄镇说:“我还要吃20个饺子才够。”服务员递上一盘水,朱霖想喝,胡济邦制止:“这是吃完水果后洗手的水,不能喝。”朱霖说:“真是活受罪!”
不管怎么说,朱仲丽毕竟是名人朱剑凡之女,又到过苏联,对出国当夫人还可接受。反应强烈的是那些不懂外语,又没出过国,从黄土地下来的“土八路”夫人们,叫她们脱下军装,穿上旗袍,可炸了窝。周恩来专门为她们请来了礼宾教官。这个教官正是不久前从朱仲丽要去的地方———苏联大使馆回来的胡济邦。她可是个传奇人物,是中国派到苏联的第一个女记者,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国外,她曾打入国民党外交部,担任国民党驻苏大使馆新闻秘书。直到国民党驻苏大使馆于1949年3月起义之后,这个在隐密战线上战斗了近30年的红色战士,才公开身份回到祖国,参加人民政府外交部的筹建。
几天后大使夫人们闹了起来,说她们为工作而来,怎么能去当夫人、太太呢?有的还闹离婚,想以此“威胁”组织。还推朱霖和韩念龙的夫人王珍为代表,找周恩来。邓颖超以自己在国统区当“太太”的现身说法,才制住了这场风波。许多将军大使听说夫人们闹到总理那里去了,都大发脾气地吼了她们一阵。各显神通,各有苦衷
用银针给她治好了,不久,王室近臣宾努亲王也来要求扎银针……1983年,韩念龙副部长宴请西哈努克亲王夫妇,四任中国驻柬大使夫妇作陪。席间西哈努克亲王对陈叔亮和康岱沙说:“阁下在我们国家任大使时是柬中友好的极盛时期,也是柬埔寨的黄金时代!”
在法兰西,1964年6月18日,朱霖去爱丽舍宫拜会戴高乐夫人。一见面,朱霖说:“今天是6月18日,23年前的今天,戴高乐将军在伦敦发表了自由法国宣言,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戴高乐夫人非常高兴:“噢,你们还记得呀?”朱霖又说起戴夫人在儿童和残疾人方面的贡献,勾起戴夫人对自己残疾女儿不幸夭折的怀念。朱霖这时把一副披肩礼品送上,戴夫人兴奋得连声夸奖。不久,戴夫人回拜朱霖。这在巴黎和各国外交界都少见。朱霖最后一次见到戴夫人,已是“文革”时期。夫人们早已不敢穿旗袍,朱霖便穿着女干部的首都服到了爱丽舍宫。次日巴黎各大报纸都登出大幅图片,报道说:中国在进行“文化大革命”,中国大使夫人穿着“文化裤”来了,爱丽舍宫有史以来第一次接待了一位穿长裤子的女人。
出入王室与总统府
20世纪60年代,康岱沙和朱霖从印尼分别跟丈夫到了柬埔寨和法兰西。大使夫人的活动更多了。康岱沙面对的是柬埔寨王室。王后生日,康岱沙让人送去中国菜。王室礼宾局长对司机和翻译说:你们看,给王后陛下的菜她都分一半给莫尼勒亲王,莫尼勒亲王对你们大使馆的菜特别欣赏,他说你们的菜真好吃。王后时常背痛,康岱沙从国内请来两名好中医,
1954年3月,周恩来带领200人组成的庞大的政府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龚澎作为新闻发表官,朱仲丽作为随团医生同行。龚澎和另一位发言人黄华每次会议后都要去新闻中心发布消息,总是能够对各种问题对答如流。一些不怀好意的记者刁难,她也能出色地进行驳斥。后来一些西方记者攻击另一些称赞龚澎为“年轻优秀的发言人”的记者时,说他们是被“女发言人的美貌所迷惑”。龚澎听了捂着嘴直笑。因为在她和黄华背后,有好几个“后台老板”:有乔冠华准备“炮弹”,更有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大政治家在指点。
新中国外交官夫人们 她们出入王室与总统府
--------------------------------------------------------------------------------
2005年08月15日 09:42 新闻午报
艰难岁月
1964年春天,张颖搭乘周恩来的飞机回北京。途中,张颖向周恩来汇报:去年年底,上海华东现代戏会演,剧协主席田汉要求参加,但组会方不邀请,还监视田汉住的房间。张颖到上海劝田汉回京,也受到监视,她气愤不已。哪知周恩来听后,沉默很久,才说:“要学会顾全大局啊!”这年夏天,文艺界对夏衍、田汉进行大批判。在剧协的张颖受命为批判者,给她的题目是《谢瑶环》,而且要提到“影射现实”的高度。张颖很矛盾。《谢瑶环》正是她主编《剧本》时,向田汉约的稿。她很欣赏这个剧本,田汉改一幕,她就发表一幕。田汉看了张颖的批判稿,苦笑道:“你这样批判恐怕通不过啊。”说完,田汉交给她一份由他自己写的信,让她交给周恩来。张颖看了信,内容既有检查又有申诉,全是肺腑之言。周恩来看过信后,浓眉紧锁。他看了一眼张颖:“你有话就说吧。”张颖闷头不语。周恩来拿笔给田汉回信,肯定了田汉多年对戏剧的贡献,要他正确对待当前的景况。张颖见信写得语气和婉,兴冲冲地去给田汉送信。1967年,造反派冲击外交部,周恩来在外交部开会。他面孔威严,环顾四周,突然放开嗓子喊:“龚澎,你不要躲在角落那里!往前头来坐下,你不是走资派,怕什么?听说你的家被抄了,拿走了所有的记录本,有这事吗?”龚澎那么坚强的人,听了这话,眼圈一下就红了。周恩来继续说:“谁抄走的,立刻全部交出来!”1970年初春,龚澎在洗澡间摔倒了。诊断结果是大脑内动脉瘤破裂。从5月份开始,她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靠机器维持生命,她已不成样子了。周恩来来看她,伤心地说:“我不愿看到龚澎这个样子,看了我难受,我以后不来看她了……”当年,龚澎去世。不过两年,早就有高血压的章汉夫也离开人世。共和国第一批外交官夫人有的去了“五七干校”。又一个冬天来临,张颖从外交部湖南干校回京,走进中南海西花厅,和邓颖超握手,双方都沉默。这时,看上去更加消瘦,但仍然保持炯炯目光的周恩来走进来,第一句话就是:“田汉同志1968年病故了,死于狱中!”周恩来又补充了一句:“田汉是很有才华的,他诗和词都写得好,《关汉卿》中的‘蝶双飞’更是一曲人间绝唱!” (摘自《文史春秋》)
在中国外交史上,除了像周恩来、陈毅、乔冠华那样优秀的男外交家,还有一大批闻名中外的外交官夫人。她们或本身就是外交官员,或身为外交官的夫人,通过自己的各种优势与努力,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对“姐妹花”
外交部素有才子“二章一乔”之说。“二章”指章汉夫、章文晋,两人都任过外交部副部长。“一乔”指乔冠华,最高任过外交部长。章汉夫的妻子是龚普生,乔冠华的妻子是龚澎,她俩是亲姐妹,安徽合肥人。龚普生大龚澎一岁,都是学生运动的领袖,是燕京大学一对有名的“姐妹花”。抗战开始,周恩来在重庆的南方局聚集了一大批热血精英,其中包括二章一乔,和后来他们各自的爱人:龚普生、张颖和龚澎。龚澎当周恩来的英文秘书,张颖当文化秘书,龚普生后来被周恩来派到美国,她在那里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女儿交上了朋友。那里的人普遍认为龚澎、乔冠华是才女才子,天生一对。可他们俩谁也不愿先开口提这事。
对于像朱霖这种外交官夫人来说,常年在外,生儿育女是一大难题。因为长期在国外忙,无法带养孩子,几年一过,许多孩子个性变得十分孤僻。回国后一进家门,孩子们都跑了,拉过来也不肯叫爸妈,更有甚者因太调皮跌断了胳膊。看到这些,朱霖和其他大使夫人都哭了。外交官即使在国内,也很难顾及家庭。有一阵子,章文晋参加一个边界谈判,日夜不回家,很小的儿子和女儿同时出麻疹,女儿还得了肺炎,烧到40度。张颖曾经看到一个孩子因病而死,所以很担心。她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医院,仍不见好,便急得在半夜打电话找章文晋。章文晋直到凌晨4点才回来,张颖骂他:“没有你外交部就不转啦?”见夫人发气,章文晋只好赔不是。发过火后,张颖也只有伤心地流泪———她知道,有多少外交官都把办公室当家啊!
1956年,东欧风云突变,发生了匈牙利事件。胡济邦以人民日报记者的身份前往匈牙利采访,一年多写了大量的战地通讯和内参,为毛泽东和中国政府决策东欧事务提供了依据。后来,匈牙利总理卡达尔访华时对毛泽东说:“你们派的记者胡济邦很勇敢,工作非常出色!”
1956年宋庆龄副主席访问印尼,住在总统府,由即将担任印尼驻华大使的夫人陪同。有一天,宋庆龄站在阳台上,朱霖和印尼大使夫人在一旁陪伴。忽然,印尼大使夫人把宋庆龄拉到阳台中间说:“我们照个相吧!”说着就把摄影师叫来,她自己站在中间,让宋庆龄站在旁边,朱霖站在另一边。朱霖一想:不对,宋副主席怎能站在旁边呢?她从印尼大使夫人背后一下绕到了宋庆龄的右边,刚站好,咔嚓一声,相照好了:宋庆龄居中,她和印尼大使夫人站在两侧。回到房间,宋庆龄欣赏地打量朱霖:“唉哟,你真聪明,来得真快呀!”
康岱沙后来再次回延安。有一次邓颖超问她有无男朋友,康岱沙脸一红:“有,但是1939年我们分手时,他只说要去敌后工作了,从此没有音讯。”康岱沙早已对此不抱希望了,可有一天,邓颖超告诉她:“你的男朋友找到了!”1946年3月,康岱沙奉调去北平军调处。一到执行部,素来严肃的李克农也开起玩笑:“邓大姐叫我打听一个叫陈朗的,哪儿也找不到,原来就是我身边的陈叔亮!”叔亮是陈朗的字,但不为人知。几天后,康岱沙与陈叔亮完婚,叶剑英亲自主持婚礼。
康岱沙“回家”
康岱沙的父亲康心之是四川有名的大资本家,大革命时期由李大钊介绍入国民党。她父亲开明好客,常有国民党要员如于右任、邵力子等人长住家中,可他对女儿管教甚严。康岱沙在重庆二女师就加入了地下党,向父亲提出去延安。父亲火了:“如果你去延安,我就与你脱离父女关系!”可女儿康岱沙更倔,偷着去了延安。
夫人们大闹学习班
新中国建立后,“二章一乔”分别被派到上海、天津、北京做外事工作,“二龚一张”也“各归其主”。大批从战火中走来的外交队伍也向北京开进。在涿县开往北平的专列上,保健医生朱仲丽要毛泽东适当注意休息。毛泽东说:“王稼祥同志要去任首届驻苏大使,你将来当起大使夫人来,会对稼祥有很大帮助的。”朱仲丽说她不喜欢“夫人”的称呼,毛泽东笑了:“你丈夫是外交官嘛,你必须得称之为‘夫人’了。要知道,大使夫人也是外交官,要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