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划分基本知识
初中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和多样的自然景观。
以下是初中地理中涉及到的中国地理知识点的总结。
1.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大海,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
北纬18°10′~53°33′,东经73°33′~135°05′之间,东西距离约达5551公里,南北距离约达5016公里。
2. 省份和直辖市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 自然地理中国地势高低起伏,大部分地区由高山和高原组成。
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相对较平坦,中部地区有辽阔的平原。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长江和黄河。
4. 气候类型中国气候类型多样,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南方地区湿润多雨,北方地区干燥寒冷。
5. 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资源等。
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和小麦生产国。
6. 人口分布中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匀。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则人口稀少。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人口众多。
7. 城市和景点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城市和景点。
例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世界遗产;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西安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著名的旅游城市。
8. 特色地区中国有一些特色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景观和文化特色。
例如西藏是世界屋脊,拥有壮丽的山川和佛教文化;桂林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山水之美而闻名。
这些是初中地理中涉及到的中国地理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希望这篇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地理划分线

中国地理划分线
中国是一个面积广阔的国家,拥有多样的地理特征和景观。
为
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划分,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
地理区域。
1.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地理区域之一,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
这个地区以其壮丽的山脉、深邃的峡谷和多样
的民族文化而闻名。
2.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干旱地区,包括甘肃、宁夏、
青海、陕西和新疆。
这里的地貌以高原、沙漠和戈壁为主,还有壮
丽的自然景观如祁连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3. 北方平原:北方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农业区域,包括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新疆伊犁河谷。
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拥
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
4.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包括华中地区和华东地区。
华中地区包
括湖北、湖南和河南,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而著
名。
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浙江和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
地区之一。
5.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是中国
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且与港澳地区有密
切的经济联系。
6. 西南诸岛:中国的西南诸岛包括台湾、海南和南海诸岛。
这
些岛屿拥有优美的海滩、珊瑚礁和热带气候,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
这只是中国地理划分的一个简单概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
特点和资源。
通过了解中国地理的划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
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
注意:以上内容为创作,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地理篇)

公共基础知识——地理篇一、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中国的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60度多,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时差4小时多2、中国的疆域(1)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经济专属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2)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南北跨纬度近,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3、疆界和邻国(1)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2)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4、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现在行政区划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二、中国的地形1、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阶梯,海拔在1000米——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
第二阶梯以东,海平面以上的陆面为第三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2、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3、主要山脉:(1)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一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2)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一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3)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范围和依据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范围和依据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是指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四大地理分区的范围和依据如下:
- 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以东。
包括东北三省和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大部分、北京和天津),还包括甘肃的东南部,内蒙古的东北部、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
北方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0%,人口较多,约占中国人口的43%。
- 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西南三省一区一市,沿海四省等(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四川大部分、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广东、福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
南方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5%,人口众多,约占全国的52%。
- 西北地区: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
包括新疆、内蒙、宁夏、陕西和甘肃的西北部。
西北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33%,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占区域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 青藏地区: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大部分。
青藏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2%,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方。
四大地理分区的划分综合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
反映了中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高考地理地域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域知识点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地域知识点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地理地域知识点主要包括中国及世界各个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以下是对高考地理地域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中国地理地域知识点1.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份。
该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地区。
2.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
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
同时,东北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盛产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
3.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
该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重要的港口和工业园区,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4. 中南地区中南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份。
该地区地处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
其中,广东作为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5.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
该地区地势复杂,有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是我国的水电能源重要供给地区。
此外,西南地区还拥有多种矿产资源,如锌、铅、锡等。
6.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等省份。
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地貌多为高原和山脉,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
西北地区还拥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青海湖等重要的科研和旅游景点。
二、世界地理地域知识点1. 亚洲地区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包括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
亚洲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
同时,亚洲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2. 欧洲地区欧洲位于亚洲大陆的西部,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欧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大陆之一,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和发达的交通网络。
此外,欧洲也是文化和艺术的中心地区。
3. 非洲地区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大陆,包括埃及、南非、尼日利亚等国家。
中国地理 知识点

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概况:中国,位于东亚,是世界第三大面积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它东临黄海和东海,南界南海,西连新疆、西藏、云南,北接蒙古和俄罗斯。
中国的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丘陵和沙漠等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中国的边界线长达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蒙古、俄罗斯、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
这些边界线跨越了高山、河流和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多样化,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地带、华北平原、西南高原、青藏高原、新疆盆地和东北平原等。
东部沿海地带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包括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
华北平原位于华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地带,农业发展十分重要。
西南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包括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这个地区地势较高,山脉交错,气候多样。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新疆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北边疆,是亚洲内陆最大的盆地之一。
这个地区拥有广袤的沙漠和戈壁地貌,同时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和能源生产区。
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这个地区也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
主要山脉和河流: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其中,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除此之外,还有松花江、黑龙江、珠江等重要河流。
中国的主要山脉包括秦岭、太行山、华山、长白山、黄山和喜马拉雅山等。
喜马拉雅山位于中国西南边界,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也是珠穆朗玛峰所在地。
气候和自然资源: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北方和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
北方气候干燥,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而南方气候湿润,四季温暖。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它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等矿产资源。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重要的农业和渔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渔业资源。
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

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一、1、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主要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东北平原主要为黑土地。
2、北方地区的交通主要以铁路为主。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国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
4、北方地区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5、北方地区煤、石油、铁资源丰富。
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6、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和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中心。
7、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
8、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是大秦线;被称为“北大仓”的是东北平原。
9、北方居民的主食是面食,以XXX为主食的地区是黄土高原。
10、北方地区苹果产量最大的地区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11、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是华北平原。
13、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口500多万。
1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5、南方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稻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16、南方地区出产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其中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柑桔。
17、南方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南方水乡,船舶是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
18、被称为“紫色盆地”的是四川盆地。
19、南方地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0、南方地域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是重庆、武汉、南京。
21、号称“华南大动脉”的水系是珠江水系,素有“水乡”之称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22、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面积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23、西北区主要的天然特性是洪涝,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西部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西北地域的空中植被,由东向西,大致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4、“西气东送”是将XXX天然气经由过程管道送到长江中卑鄙地域。
中国地理常用知识地图

中国地理常用知识地图中国地图如下: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各类地形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山地33.3%,高原26%,盆地18.8%,平原12%,丘陵9.9%。
地势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扩展资料中国省份的划分1、大致划分中国省份划分线最初就是根据山川河流进行大致划分的,唐朝根据山川河流把天下划分十道。
河北道和河南道的划分线就是黄河,因为古代车船州马不便,所以古代老百姓也很少走动到远方,人口流动性特别低。
人口流动性低,那么就会产生地方文化。
为了避免这种矛盾,所以就根据山川河流大致划分了一下。
2、精细划分陕西的划分就是精细划分的缩影。
陕西分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陕北、关中、汉中。
关中是四塞之地,易守难攻而且还能自供自给,一度被称为封建王朝首都。
但关中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
为了解决河套地区的威胁,陕北被划入陕西,这样就有了缓冲带,而且可以西出河套,山西等地也可以通过这里策应关中。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各类地形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山地33. 3%,高原26%,盆地18. 8%,平原12%,丘陵9. 9%。
地势自西而东构成三级阶梯:西部有青藏高原,地势最高,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由极高山和高原面组成,有“世界屋脊”之称,是第一级阶梯,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与第二级阶梯为界;青藏高原以东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之间为第二阶梯,海拔一般在1000─2000米,主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中国东部宽广的平原和丘陵是第三阶梯。
这种地貌格局是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的。
扩展资料;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
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突破十三亿。
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校熊永一、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中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ºN多);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4º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ºE多);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ºE附近)。
南北跨纬度近50度,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度、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2.我国的临海: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岛以东直接濒临的太平洋。
3.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横穿我国南部,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这种南北跨度较大的纬度位置,使我国拥有丰富的热量和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我国多种农业经济的发展。
②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这种海陆兼备的位置,使东部沿海地区多优良海湾,便于发展海洋运输,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东部辽阔的海域,不仅便于发展海洋事业,而且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
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4.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区有甘、陕、云、贵、川五个省区。
56.描述某地的地理位置特征,应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方面的特征。
其中,绝对位置即为经纬度位置,以及由此确定的半球位置、五带位置、气压带风带位置等;相对位置包括自然地理位置(如海陆位置、傍依的山河或所处地形区部位、板块位置等)、经济地理位置(交通位置、所处经济区、与发达地区的距离等)、政治地理位置(相邻的行政区)等。
中国的基本地理知识点

中国的基本地理知识点一.中国的疆域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
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②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
我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
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③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3、领土四至: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端: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南北跨近50个纬度,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个纬度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上的行政区划: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页三.中国的人口数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初中地理知识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知识点的认识】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部分.面积约占全国的 1/4,人口约占全国的 55%.本区西部分布有 30 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农作物: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矿产:铜矿、钨矿、汞矿、锡矿、锑矿、铅锌矿.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指我国东北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 20%,人口约占全国的 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文化: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农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矿产:煤、铁、油等.西北地区: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面积约占全国的 30%,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 4%.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牧区作物:肉、奶、皮、毛等;矿产资源:稀土矿、镍矿、煤、石油、褐煤.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 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 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宗教:藏传佛教.地势: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交通十分困难.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我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例:图 1 示意“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2 为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1)判断图 2 中的四幅景观图,分别属于图 1 四大区域中的那个区域:(填字母)①属于A区域;②属于C区域;③属于D区域;④属于B区域.(2)我们若想看龙舟赛,应该到南方区域;若想骑马在草原上驰骋,最好到西北区域;若想观赏美丽的冰灯展,最好到北方区域.分析: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解答:从图 2 景观图看出,①是江南水乡景观,应属于我国的 A 南方地区,因该区域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是水乡泽国,可以到该区域看赛龙舟;②是沙漠骆驼,应属于 C 西北地区景观,因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草原、荒漠景观,到这来可以骑马在草原上驰骋;③是牦牛,应属于 D 青藏地区,因该区域地高天寒,畜牧业发达,其优良畜种是牦牛;④是一望无垠的麦田,应属于 B 北方地区,因该区域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降水较少,热量不足,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冬季可以观赏美丽的冰灯展览.故答案为:(1)A;C;D;B;(2)南方;西北;北方.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景观及分布,读图解答即可.【解题思路点拔】熟记掌握我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依据,可结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来理解记忆.。
关于中国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中国地理的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的知识点1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部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二、疆域和邻国(1)概况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2)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航线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附近(3)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两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三、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地理的知识点2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我国内、外流区域的界线——北段大体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mm的年降水量线。
2.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水位(汛期)、流量、含沙量、冰情、流速或水能。
3.河流的水系特征——指源地、流程(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与河网密度、河流弯曲系数、水系形状等。
4.我国四类地区河流的判断:①春汛、夏汛→东北地区河流;②流量小、冬季断流→西北地区河流;③流量大、汛期长→南方地区河流;④流量小、汛期短、季节变化大→华北地区河流。
5.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有:①地形起伏大小;②气候因素中的降水强度;③植被覆盖状况;④土壤质地;等。
6.长江中下游的洪灾及防治A、洪水的来源——三个主要来源:一是上游的干支流,二是南面的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系,三是北面的汉江。
在有些年份,若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
中国地理下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下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地理环境也是非常多样和丰富的。
中国地理知识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
下面将对中国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形地貌中国是一个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多样的国家,主要地形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丘陵和河流等。
1.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位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境内,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川西高原地处四川、甘肃、青海和西藏交界处,有很多著名的山脉和河流,如横断山脉和金沙江。
内蒙古高原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大部分是草原和沙漠,这个地区被誉为中国的“草原之魂”。
2. 山地: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太行山脉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地方,有“天然屏障”之称,对中国的气候和地质结构有着深远的影响。
秦岭山脉坐落在陕西和甘肃两个省区,起伏不平,是中国南北的分水岭和荆楚府南边的依仗太行山脉也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地跨石家庄、邯郸和安阳等地,给北方提供了重要的水源,是陕北的重要山脉。
3. 平原和盆地:中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华北平原、华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是中国人口和粮食主要集中地区之一。
华南平原分布在长江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农田资源。
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这些盆地地势低洼,气候干燥,是中国的重要油田和天然气田。
4. 河流:中国有很多著名的河流,如黄河、长江、珠江、黑龙江等。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珠江是中国的第三大河流,黑龙江是中国最长的内河。
二、气候中国的气候主要由季风气候和干旱气候组成。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有着明显的四季变化,夏季多雨,冬季多寒冷。
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如新疆和青海等地,降水少,气候干燥。
中国地区划分

中国地区划分1. 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面积辽阔,人口众多。
为了更好的管理和统筹发展,中国将其领土划分为多个地区。
中国地区划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地理、行政和经济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国的地区划分。
2. 地理划分中国的地理划分主要基于其地理特征和地形地貌。
根据地理位置和地势分布,可以将中国划分为以下四个地区:2.1. 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和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包括中国的东海岸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的港口。
东部地区由于其靠近海洋和沿海地区,享受到了较为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交通便利。
2.2.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是中国最为广袤但相对不发达的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包括中国的大部分西部和西南地区,是一个地理条件相对较为恶劣的地区。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3.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位于中国的内陆地区,被东部和西部地区环抱。
这个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和交通中枢,包括一些重要的省份和城市。
中部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工业基础。
2.4. 南部地区南部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包括中国南部和西南部的一部分地区。
这个地区气候温暖,多样的地形地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南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旅游区。
3. 行政划分中国的行政划分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将国土划分为多个行政区域。
根据行政划分,中国分为以下四个级别的行政区域:3.1. 省级行政区中国的省级行政区是中国的最大行政划分单元,共计34个。
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有其独立的行政与政府机构,负责本地区的行政管理和发展。
3.2. 地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是中国省级行政区下面的划分单位,包括地级市、自治州和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等。
地级行政区在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负责地方行政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
3.3. 县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是中国地级行政区下一级的行政划分单元,包括县、自治县和旗等。
地理中国每集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每集的知识点总结第一集: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域辽阔,东西宽度和南北长度都很广阔,地形多样,包括山脉、平原、河流和湖泊等地理要素。
- 中国的地理位置在亚洲东部,临近太平洋,地理环境多样,包括温带、寒带、季风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地理条件有很大的差异。
第二集:中国的地理分区- 中国可以按照地理特征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四部分,每个部分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都有不同的特点。
- 在地理位置上,中国可以分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每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都有不同的特点。
第三集:中国的地形地貌- 中国的地貌主要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几种类型,每种地形特征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
- 北方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南方的地形则是丘陵和盆地,而西部地区则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第四集: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多样,主要包括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季风气候,每种气候类型对于中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人民生活都有不同的影响。
- 中国的气候带划分主要是依据地理位置和气候要素来进行的,每个气候带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第五集: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稀土等矿产资源,以及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 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而西部地区则资源短缺,需要依赖进口。
第六集:中国的交通运输- 中国的交通运输发展迅速,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四种交通方式,各种交通方式相互配合,构成了完善的交通网络。
- 中国的交通运输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东部地区交通发达,而西部地区交通相对落后。
第七集:中国的城市- 中国的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 中国的城市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率较高,而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率相对较低。
第八集:中国的人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高,而西部地区的人口稀少。
鲁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邻近韩国、朝鲜、日本等东北亚国家,南临南海,邻近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2.中国的西部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界,与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接壤。
3.中国的北部以阴山、秦岭、大别山等山脉为界,与俄罗斯、蒙古等北亚国家相邻。
4.中国横跨亚洲大陆的东部,东西宽度约为约5500千米,南北长度约为约5100千米。
二、中国的地域划分1.中国分为东部沿海地带、西南山地地带、西北高原地带、东北平原地带、华北平原地带、西南丘陵地地带、西南高原地带、华南丘陵地地带等八个地带。
2.东部沿海地带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发达的地区,有长江、黄河等重要河流,气候温暖湿润。
3.西南山地地带主要由世界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构成,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区。
4.西北高原地带以青藏高原为主体,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
5.东北平原地带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有大量的煤炭和石油资源。
6.华北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有丰富的耕地资源,人口密集。
7.西南丘陵地地带地势较低,气候湿润,适宜农业发展。
8.西南高原地带地势高,气候多变,山地资源丰富。
9.华南丘陵地地带既有丘陵,也有广阔的低山丘陵地区,气候湿润,植被茂盛。
三、中国的气候1.中国的气候类型主要有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2.中国温度和降水的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点。
3.中国东部多雨,温度适宜;西部气候干燥,温度较低。
4.季风气候在中国南部地区较为明显,冬暖夏热,降水充沛,适宜农业生产。
5.高原气候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较大,温度较低,气候特点明显。
四、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1.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交通运输通道。
2.黄河是中国母亲河,流经黄土高原,因其水土流速快,而有"中国之患"之称。
3.长江和黄河对中国的农业发展和交通运输起着重要作用。
4.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位于西北高原地带,有很高的生态保护价值。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广阔领土的国家,它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横跨东经73°33′至135°05′、北纬18°10′至53°23′之间。
国土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大国家之位。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区域划分和主要地形地貌。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与14个国家接壤,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中国是亚洲东北亚的核心国家,也是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的重要国家。
二、自然地理特征中国地理特征多样,由东到西分别为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
中国境内拥有很多著名而壮丽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秦岭、崂山等。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的主要平原区域。
西南地区则有著名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三、区域划分根据地理特征和行政区划,中国可以划分为东北、华北、东南、西南、华东和西北六大区域。
这些区域的划分主要根据气候、地形、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因素进行。
各个区域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
1.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边境,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出产优质农产品的黑土地。
2. 华北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包括北京、天津等重要城市,同时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3. 东南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包括上海、广州等重要经济中心,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4. 西南地区:地理上横跨西南和华南两个地域,兼具高山、盆地和丘陵,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如四川的峨眉山、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等。
5. 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地区,也是国际贸易和航运中心。
6. 西北地区:地理上横跨西北和西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地形多样,气候干旱,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中国地理基本常识

中国地理基本常识一、中国的国土概况中国是一个位于东亚的大型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境内拥有23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2个省和5个自治区,还有4个直辖市。
中国的边境线非常长,总长度达到了约2.8万公里。
中国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等。
此外,中国还拥有广袤的海域,东临东海、南临南海。
二、地理位置与地形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整个国家南北长约5500公里,东西宽约5000公里。
中国的地形非常复杂多样,包括高山、高原、丘陵、平原、盆地、河流等多种地貌类型。
中国的高山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有珠穆朗玛峰这个世界之巅。
而西藏高原则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
中国的河流众多,其中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三、气候与生态环境中国的气候分布广泛,包括干旱、湿润、温带、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北方气候寒冷干燥。
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生态资源的国家,境内有大量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拥有大量珍稀动植物。
如大熊猫、华南虎、金丝猴等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国家之一,拥有广阔的海洋渔场。
四、人口与城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的民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占总人口的大部分。
此外,还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等56个民族。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许多大城市人口超过千万,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这些城市具有独特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特点,是中国现代化的象征。
五、中国的特色地域中国的地理特点非常丰富多样,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比如西藏是佛教文化的圣地,桂林山水甲天下,哈尔滨有冰雪奇观,西安拥有兵马俑等重要历史遗址等。
中国还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包括长城、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
中国地域划分基本知识

中国地域划分、历史演变以及地域特征1、目前中国地域划分目前,东部地区包括的11个省级行政区没变。
中部地区有8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共12个,分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现在全国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2、历史演变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时间始于1986年,由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正式公布。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10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9个省(区)。
1997年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决定设立重庆市为直辖市,并划入西部地区后,西部地区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就由9个增加为10个省(区、市)。
由于内蒙古和广西两个自治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正好相当于上述西部10省(市、区)的平均状况,2000年国家制定的在西部大开发中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又增加了内蒙古和广西。
3、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是怎样划分的?以及各区域的特点。
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
三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129.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13.5% 。
社会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

社会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社会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国家,位于东亚大陆的东部边缘,南海、东海和黄海环绕其南部和东部海岸线。
社会中国由23个省份、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组成,形成了一个完善的行政区划系统。
一、行政区划社会中国的行政区划按照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五个主要地理区域。
每个地理区域下又有若干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1. 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份。
这个地区是社会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外贸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
2. 中部华中地区: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和江西等省份。
这个地区是社会中国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3.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势复杂,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旅游潜力。
4.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省份。
这个地区是社会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发源地之一。
5.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处中国的边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地理位置社会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濒太平洋,西邻欧亚大陆,南界印度洋。
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东亚地区的重要枢纽,也是连接亚洲与其他大洲的桥梁。
社会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它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的繁荣和稳定。
社会中国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和稀土等。
这些资源的分布也对社会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社会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具有多样性和重要性。
各个行政区域在地理位置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色,这也为社会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契机和挑战。
只有合理充分发挥好各个行政区域的优势,才能实现社会中国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域划分、历史演变以及地域特征
1、目前中国地域划分
目前,东部地区包括的11个省级行政区没变。
中部地区有8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共12个,分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
现在全国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2、历史演变
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时间始于1986年,由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正式公布。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10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9个省(区)。
1997年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决定设立重庆市为直辖市,并划入西部地区后,西部地区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就由9个增加为10个省(区、市)。
由于内蒙古和广西两个自治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正好相当于上述西部10省(市、区)的平均状况,2000年国家制定的在西部大开发中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又增加了内蒙古和广西。
3、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是怎样划分的?以及各区域的特点。
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
三大
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129.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13.5% 。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281.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29.3% 。
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
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重工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承东启西。
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省、自治区;面积为541.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6.4% 。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