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基础-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汽车行驶基本原理结构
汽车行驶基本原理结构
1. 发动机系统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通过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包括气缸体、活塞、连杆、曲轴以及配气机构等。
2. 传动系统
传动系统的作用是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轮,使汽车能够行驶。
主要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差速器和半轴等。
3. 行驶系统
行驶系统包括车架、悬架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
车架是整车的底盘骨架;悬架系统使车轮与车身相互独立,吸收路面不平整冲击;制动系统能够使汽车减速或停车;转向系统控制车辆行驶方向。
4. 电气系统
电气系统为汽车各电器设备提供电能,包括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点火系统、照明系统和仪表等。
5. 附件系统
附件系统包括空调、音响、安全气囊等,为乘员提供舒适性和安全性。
汽车各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各自功能的协调运作实现汽车的正常行驶。
发动机产生动力,传动系统将动力传递给驱动轮,行驶系统使汽车保持正确方向和平稳行驶,电气系统为各电器提供电能,附件系
统则提高了乘坐质量。
行驶系工作原理
行驶系工作原理
行驶系是指汽车行驶时所涉及的各个部件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
行驶系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来源,通过内燃机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后在气缸内燃烧,产生压力推动活塞运动,再通过连杆与曲轴的转动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提供动力给汽车驱动轴。
2. 变速器工作原理:变速器主要用于调节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和转速,使其适应不同的道路条件和行驶速度需求。
通过多组齿轮的组合变换,实现不同挡位的传动比,从而使车辆能够在不同速度和转矩下行驶。
3. 传动系统工作原理:传动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输到车辆的驱动轮上,并通过不同的传动方式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合理分配到不同驱动轮上,实现车辆的行驶。
4. 制动系统工作原理:制动系统用于减速和停车,主要分为摩擦制动和液压制动两种形式。
通过踩踏刹车踏板使刹车片与刹车盘发生摩擦,将车辆的动力转化为热能散发出来,从而实现减速和停车的功能。
5. 转向系统工作原理:转向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主要由转向传动装置、转向齿条和助力转向装置组成。
通过驾驶员操纵方向盘,将转向力传递到转向齿条,再通过助力转向系
统的辅助作用,实现车辆的转向。
综上所述,行驶系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动机提供动力,经过变速器、传动系统将动力传输到车辆的驱动轮上,再通过制动系统控制车辆的减速和停车,最后通过转向系统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
汽车维修学知识点总结
汽车维修学知识点总结汽车维修学是指对汽车进行维修和保养的相关知识。
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和使用,汽车维修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汽车维修的基本原理、维修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汽车维修的基本原理1. 发动机原理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汽车维修学的基础。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基本过程: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决定了汽车的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因此熟悉发动机原理对进行汽车维修至关重要。
2. 传动系统原理传动系统是汽车的动力传输系统,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和差速器等。
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实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从而使车辆行驶。
熟悉传动系统的原理对于解决汽车传动系统故障至关重要。
3. 制动系统原理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刹车盘、刹车片、制动液和制动系统控制装置等。
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施加压力使刹车盘与刹车片摩擦从而减速或停车。
熟悉制动系统原理对于解决汽车刹车故障至关重要。
4. 悬挂系统原理悬挂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弹簧、减震器、悬架等部件。
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车身与轮胎分离,从而减少路面震动对车身的影响。
熟悉悬挂系统原理对于解决汽车悬挂系统故障至关重要。
以上是汽车维修学的基本原理,熟悉这些基本原理可以为汽车维修提供理论基础。
二、汽车维修的知识点1. 发动机维修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
发动机维修的知识点包括发动机的故障诊断、拆装和调试,发动机润滑、冷却、点火和燃油系统的维护等。
2. 传动系统维修传动系统是汽车的动力传输系统,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传动系统维修的知识点包括离合器的调整和更换、变速器的拆装和调试、传动轴的检查和维护、差速器的调整和更换等。
3. 制动系统维修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的保障,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制动系统维修的知识点包括刹车盘和刹车片的更换、制动液的更换和排气、制动系统的泄漏检查等。
4. 悬挂系统维修悬挂系统是汽车行驶和操控的关键,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汽车行驶系统工作原理
汽车行驶系统工作原理
汽车行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
1.行驶系统接收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变速箱、传动轴、主传动器、差速器、半轴,将动力传递给驱动轮,推动车辆前进或后退。
2.行驶系统承受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各种反力及其力矩,通过悬挂系统、车架等支撑全车,保证汽车正常行驶。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咨询专业汽修人员。
悬挂系统在汽车行驶系统中起到的作用有:
1.弹性地连接车桥和车架,缓和行驶中车辆受到的冲击力,提高乘坐舒适性。
2.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进的振动,使汽车行驶中保持稳定的姿势,改善操纵稳定性。
3.使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车身跳动,确保车轮在行驶过程中能够适应不同的路况。
车架在行驶系统中起到的作用有:
1.连接汽车的各个相关总成,构成汽车的装配基础。
2.支撑全车质量,接受传动系传来的转矩,并通过驱动车轮与路面的附着作用,产生路面对汽车的牵引力。
如需获取更多关于悬挂系统和车架在行驶系统中起到的具体作用,建议咨询专业汽修人员或查阅相关汽车维修手册。
汽车维修工作原理
汽车维修工作原理汽车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对于其维修工作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我们有必要了解。
本文将介绍汽车维修工作的基本原理,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汽车维修的基本原理1.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对于其维修工作的原理我们需要了解。
发动机是通过燃烧混合气使活塞往复运动,通过连杆、曲轴传递动力,并转化为车轮运动的动力。
在维修发动机时,需要检查和调整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气缸压缩等参数,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2. 汽车底盘系统工作原理汽车底盘系统包括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它们协同工作,保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操控性和安全性。
在维修底盘系统时,需要检查和调整悬挂系统的弹簧和减振器、转向系统的转向机构和转向轮、制动系统的制动器和传动动力的方式等。
3. 汽车电子系统工作原理现代汽车普遍采用了多种电子设备和系统,如点火系统、照明系统、音响系统等。
这些电子设备和系统在维修时,需要检查和调整电气线路、传感器、控制模块等,以确保它们的正常工作。
二、汽车维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 故障诊断当汽车故障出现时,首先需要进行故障诊断。
可以通过检查车辆的外观、听取发动机声音、观察仪表盘指示灯的反应等方式进行初步判断。
然后,使用故障诊断仪器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测,以确定具体故障原因。
2. 维修计划制定根据故障诊断结果,制定维修计划。
维修计划应包括修复故障的步骤、所需零部件和工具,以及修理的时间和费用估计。
3. 维修操作在进行维修操作时,需要按照维修手册和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例如,更换零部件时,应按照规定的拆卸和安装步骤进行,并且检查和调整相关参数。
4. 质量检验维修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检验包括试验车辆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性能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并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和调整。
5. 维修记录和反馈维修完毕后,应及时记录维修过程和结果。
同时,将维修结果反馈给车主,说明所进行的修理工作和维护建议,以便车主了解车辆情况并进行日常保养。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欲使汽车行驶,必须对汽车施加一个驱动力以克服各种阻力。在汽车等速行驶时,其阻力由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和上坡阻力组成。
滚动阻力主要是由于车轮滚动时轮胎与路面变形而产生。弹性车轮沿硬路面滚动,路面变形很小,轮胎变形是主要的;车轮沿软路面(如松软土路、沙地、雪地等)滚动,轮胎变形较小,路面变形较大。
当总阻力超过驱动力时,汽车将减速以至于停车。这时如欲维持原车速就需要加大节气门或将变速器换 入低档以便相应地增大驱动力。但是,汽车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出足够的驱动力。比如汽车在很滑的(冰雪或泥泞)路面上行驶时,加大节气门可能只会使驱 动车轮加速滑转,而驱动力却不能增大。驱动力的最大值固然取决于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和传动系的传动比,但实际发出的驱动力还受到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性能的 限制。
当汽车行驶在松软路面上时,除了上述车轮与路面的摩擦阻碍车轮打滑外,还有嵌入轮胎花纹凹处的路面凸起部所起的抗滑作用。车轮打滑现象只有在克服了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以及路面凸起部在轮胎施加的剪力作用下断裂时才会发生。
在汽车技术中,把车轮与路面的相互摩擦以及轮胎花纹与路面凸起部的相互作用综合在一起,称为附着作用。由附着作用所决定的阻碍车轮打滑的路面反力的最大值就称为附着力。
当汽车在较平整的干硬路面上行驶时,附着性能的好坏决定于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的大小,由物理学可 知,在一定正压力作用下,两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有一最大值,当推动力超过此值时,两物体便会相对滑动。对汽车行驶而言,当驱动圆周力大于轮胎与路面间的最 大静摩擦力时,即出现驱动车轮的滑转。因此在较平整的干硬路面上汽车所能获得的最大驱动力不可能超过轮胎与路面的最大静摩擦力。
汽车上坡时,其总重力沿路面方向的分力形成的阻力称为上坡阻力,以Fi表示,其数值取决于汽车的 总重力和路面的纵向坡度白白地耗掉,而是以位能的形式被贮存。当汽车下坡时,所贮存的位能 又转变为汽车的功能,促使汽车行驶。
行车工作原理
行车工作原理
行车是指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过程,而行车的工作原理则涉及到诸多因素。
首先,行车的动力来源于发动机,发动机通过燃烧汽油或柴油产生的能量驱动车辆前进。
其次,行车还需要涉及到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原理。
传动系统是指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的系统,它由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和差速器等部件组成。
离合器的作用是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传递动力,当车辆需要启动或换挡时,离合器会将发动机和变速器分离,使车辆能够平稳起步或换挡。
而变速器则可以根据行驶速度和道路情况调整车辆的速度和扭矩输出,从而保证车辆行驶的平稳和高效。
悬挂系统是指车辆的悬挂装置,它由弹簧、减震器和悬挂支架等部件组成。
悬
挂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颠簸和震动,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弹簧可以吸收道路不平造成的冲击力,而减震器则可以减少车辆在行驶中的颠簸感,从而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制动系统是指车辆的制动装置,它由制动盘、制动片、制动液和制动总泵等部
件组成。
制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减速或停车,保证车辆的安全和稳定。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总泵会将制动液传递到制动盘和制动片之间,从而产生摩擦力,使车辆减速或停车。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原理外,行车还需要考虑到车辆的空气动力学、轮胎
与地面的摩擦力、车辆的重心和车身结构等因素。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车辆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行车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多个方
面的知识和技术。
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行车的工作原理,才能更好地保证车辆的安全、舒适和高效行驶。
行车工作原理
行车工作原理
行车是指通过车辆进行运输和移动的过程。
无论是汽车、火车、飞机还是船舶,它们都有各自的行车工作原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
们将重点介绍汽车和火车的行车工作原理。
汽车的行车工作原理:
汽车的行车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和
制动系统。
首先是发动机,它通过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将燃油燃烧产
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前进。
传动系统包括离合器、变
速器和差速器,它们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使车辆运动。
悬挂系统通过减震器和弹簧来减少车辆在行驶时的颠簸感,保证乘
客的舒适性。
制动系统则通过刹车盘和刹车片来将车辆的动能转化
为热能,使车辆减速停止。
火车的行车工作原理:
火车的行车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牵引系统、制动系统和轨道系统。
牵引系统是火车的动力来源,通常是由电力或柴油机驱动的机车。
机车通过牵引车厢上的轮轴来带动火车行驶。
制动系统主要包括空
气制动和摩擦制动,通过空气制动装置和制动鞋来减速停止火车。
轨道系统是火车行驶的轨道,它需要保持平整和稳定,以确保火车行驶的安全和稳定性。
总结:
汽车和火车的行车工作原理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通过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来实现车辆的运动和停止。
了解行车工作原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车辆的运行原理,还有助于我们在日常驾驶和乘坐火车时更加安全和舒适。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行车工作原理,提高对车辆的认识。
汽车的行驶原理范文
汽车的行驶原理范文汽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它通过内燃机或电动机驱动,利用机械传动装置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使车辆运动起来。
汽车的行驶原理主要包括能量转换、燃烧与推动、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多个方面。
其次,燃烧与推动是汽车行驶的核心过程。
燃料是汽车运行的能源,燃烧则是将燃料释放能量的过程。
内燃机中的燃油在气缸中与空气混合后被点火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烧气体。
这些燃烧气体的膨胀能够推动曲轴的旋转运动,进而转化为驱动力。
电动汽车则是通过电能驱动电机转子旋转,产生转矩,推动汽车行驶。
接下来是传动系统的作用。
传动系统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使车辆进行行驶。
传动系统主要由离合器、变速器和传动轴组成。
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可以使发动机与变速器分离,实现换挡操作。
变速器可以根据行驶速度和负载的不同,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转化为合适的转矩和转速,并传递给车轮以满足不同行驶需求。
传动轴则负责将动力从发动机传输到驱动轮。
此外,悬挂系统也是影响汽车行驶性能的重要因素。
悬挂系统主要由弹簧、减振器和悬挂装置等组成。
弹簧可以减缓车辆通过不平路面时的冲击,减轻车身对路面的振动。
减振器则能够控制弹簧回弹速度,使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时更加稳定。
悬挂系统的良好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操控性,提供稳定而平顺的行驶感。
最后是制动系统的作用。
制动系统可以通过制动器产生摩擦力,减缓或停止车辆的运动。
制动系统由制动踏板、主缸、制动片和制动盘等组成。
当司机踩下制动踏板时,主缸内的液压力增大,将液压传递给制动器,使制动器向制动盘或制动轮产生摩擦,通过能量转化停止车辆的运动。
综上所述,汽车的行驶原理主要涉及能量转换、燃烧与推动、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多个方面。
其中,能量转换是汽车行驶的基础,燃烧与推动是动力的源泉,传动系统将动力传递给车轮,悬挂系统提高行驶的舒适性,制动系统保证车辆的安全性。
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汽车能够高效、平稳、安全地行驶。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科普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包括引擎工作原理、动力传递和驱动方式。
首先,汽车的引擎是实现行驶的关键。
传统汽车通常采用内燃机,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内燃机的燃烧过程产生的热能,驱动活塞运动,最终转化为动力运输。
内燃机可以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通常都是采用四冲程循环,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步骤。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和空气混合物被点燃,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将活塞推动,通过曲轴将活塞的线性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最终带动车轮实现行驶。
其次,动力传递是指引擎产生的动力如何传递到车轮上。
传统汽车一般采用传动系统来实现动力传递,由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和差速器等组成。
离合器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与变速器连接或断开,变速器则通过齿轮变换不同的传动比,使得发动机转速和车轮转速合适,实现力矩和速度的调控。
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后桥,而差速器又将动力分配给两个车轮,使得能够独立转动,并起到了转向作用。
最后,传统汽车一般采用后驱动或前驱动方式。
在后驱动车辆中,发动机的动力经由传动轴传递到后桥,然后驱使后轮转动。
而前驱动车辆中,发动机的动力经由变速器传递给传动轴,然后驱使前轮转动。
此外,还有四驱车辆采用四轮驱动方式,通过中央差速器和前后差速器来分配动力给四个车轮,以增加牵引力和稳定性。
总之,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引擎工作产生动力,通过动力传递系统将动力传递到车轮,并通过驱动方式驱使车轮运动,实现整车行驶。
这些基本原理的运作相互配合,形成了现代汽车的行驶系统。
行车工作原理
行车工作原理行车工作原理是指行车在运行过程中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和机械原理。
在行车工作原理中,涉及到了动力、传动、制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行车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来谈谈行车的动力原理。
行车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发动机。
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运行。
在内燃机车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油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功,从而驱动曲轴旋转,最终通过传动系统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使车辆运行。
而在电动车中,动力则来自于电池,电池通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电动机转动,从而推动车辆运行。
其次,我们来谈谈行车的传动原理。
传动系统是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的系统。
在传统的内燃机车中,传动系统一般包括离合器、变速箱和传动轴等部分。
离合器的作用是在车辆启动和换挡时,将发动机和变速箱分离或连接。
变速箱的作用是根据行车速度和负载情况,调整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和转速,以适应不同的行驶条件。
传动轴则将变速箱输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使车辆运行。
而在电动车中,传动系统一般包括电动机和变速装置,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而变速装置则可以根据行车需要,调整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和转速。
最后,我们来谈谈行车的制动原理。
制动系统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通过摩擦或其他方式减速或停车的系统。
在内燃机车中,制动系统一般包括踏板制动和手刹制动两种方式。
踏板制动是通过踩踏制动踏板,使制动器对车轮施加制动力,从而达到减速和停车的目的。
手刹制动则是通过拉动手刹杆,使制动器对车轮施加制动力。
而在电动车中,制动系统一般包括电磁制动和摩擦制动两种方式。
电磁制动是通过电动机的反向工作,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减速和停车的目的。
摩擦制动则是通过制动器对车轮施加摩擦力,实现减速和停车的目的。
综上所述,行车的工作原理涉及到了动力、传动、制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只有深入理解行车的工作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驾驭车辆,确保行车安全和顺畅。
行车工作原理
行车工作原理行车是指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过程,它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包括动力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
在行车工作原理中,动力系统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行驶性能和燃油消耗。
下面将从动力系统、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行车的工作原理。
动力系统是车辆行驶的动力来源,一般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和驱动轴等部分。
发动机是动力系统的核心,它将燃油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运动。
传动系统通过离合器和变速箱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轴上,再通过驱动轴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使车辆得以行驶。
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然后通过传动系统传递到车轮上,推动车辆前进。
悬挂系统是支撑车身并减震的重要部件,它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悬挂系统通常包括弹簧、减震器和悬挂臂等部分。
弹簧具有弹性,可以支撑车身并减缓路面颠簸对车辆的影响;减震器则可以减少车身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提高乘坐舒适性。
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弹簧和减震器来减缓路面的颠簸和震动,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制动系统是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它可以使车辆在需要时迅速停车,并保持车辆在停车状态下的稳定性。
制动系统通常包括制动盘、制动片、制动液和制动总泵等部分。
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制动总泵将制动液传递到制动盘和制动片之间,产生摩擦力来减速车辆。
制动系统还可以通过ABS系统来避免车轮因紧急制动而发生抱死现象,提高制动效果和行车安全性。
综上所述,行车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动力系统、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三个方面,它们共同保证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性能和安全。
了解行车的工作原理有助于驾驶员更好地理解车辆的运行机理,提高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保障道路行车的顺利进行。
行车工作原理
行车工作原理
行车工作原理是指汽车在运行时所遵循的原理和规律。
汽车行车工作原理的核心是通过发动机提供的动力驱动车辆运动。
首先,汽车的发动机是行车工作的动力源。
发动机是通过燃烧燃料产生能量,转化为机械能来驱动车辆行驶。
发动机一般采用内燃机的形式,包括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它们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驱动曲轴旋转,从而将能量传递给传动系统。
其次,传动系统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辆的轮胎。
传动系统主要由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和差速器组成。
离合器是用来连接和断开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传动装置,实现换挡和起步。
变速器则负责调节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和转速,以适应不同的实际行驶条件。
传动轴将动力从变速器传递到车辆的驱动桥上,而差速器则使驱动桥上的左右两个轮胎能够以不同的速度旋转,以适应转弯和转向时的需要。
最后,轮胎将车辆的动力转化为牵引力,推动整个车辆前进。
轮胎通过接触地面的摩擦力来提供行驶力,使车辆能够在不同的路面上行驶。
轮胎的胎压和花纹设计也会影响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综上所述,汽车行车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动机提供的动力,经过传动系统将动力传递给车辆的轮胎,从而使车辆运动和行驶的过程。
这一原理的实现需要各个部件的协同工作,以确保汽车能够安全、稳定地行驶。
简述汽车的基本行驶原理
简述汽车的基本行驶原理
汽车在行驶中,四个车轮要保持同步转动,即四个车轮的转
速必须保持一致。
在汽车行驶时,四个车轮的受力情况如下:
1.前轮:汽车的转向部分,即方向盘。
转向时,驾驶员通过
方向盘来调整汽车的行驶方向。
汽车在转弯时,由于转弯半径的
存在,必须使前轮在原地转向;否则,转弯半径过大会造成汽车
侧滑。
2.后轮:在汽车转弯时,由于车辆前进方向与前轮相反,因此,后轮也要转180°才能继续行驶。
3.四轮定位:四轮定位是指将四个车轮在转向轮外倾15°、内倾10°的情况下测量出它们之间的角度差(即汽车车轮中心
到两轮轮毂中心的距离)。
然后利用这些数据修正车身设计、提
高整车性能。
4.悬架系统是指将车辆底盘和车轮连接在一起的部分。
它包
括车桥、车架和悬架系统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车桥:车辆的纵向运动通过车桥传递给车架。
车架是由底盘、车架总成和车桥总成等部分组成。
它是一种承载式结构,具有一
定强度和刚度,能承受作用在其上的载荷和外部环境对车辆产生
的力。
—— 1 —1 —。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一、引擎工作原理引擎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它负责燃烧燃料产生动力。
目前常用的引擎类型有内燃机和电动机两种。
1.内燃机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类型。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气在气缸内进行燃烧反应,通过活塞的上下运动产生动力。
汽油机通过火花塞点火方式将混合气点燃,柴油机则通过压燃点燃方式将高温高压的空气压入气缸点燃柴油。
2.电动机二、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将引擎产生的动力传递给车辆轮胎,实现车辆的运动。
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离合器、变速器和差速器。
1.离合器离合器位于引擎和变速器之间,作用是在发动机启动和换挡时断开发动机与变速器的连接,使引擎可以独立工作。
离合器通过操作离合器踏板将发动机和变速器分离或连接。
2.变速器变速器的作用是根据车速和动力需求来调整发动机与车轮之间的速度比。
常见的变速器类型有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
手动变速器通过换挡杆手动切换各个档位,而自动变速器通过液压和电子系统自动完成换挡。
3.差速器差速器是连接驱动轴的关键元件,它使车轮能够以不同速度旋转。
当车辆转弯时,内侧车轮需要比外侧车轮行驶的距离更短。
差速器通过一个齿轮系统在内外侧车轮间平均分配驱动力,防止车轮发生打滑。
三、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将动力从引擎传递到车辆轮胎,使车辆能够前进。
1.前驱前驱是指通过前车轮提供动力推动车辆的系统。
前驱车辆通常占用空间较小,燃油经济性好,但无法提供良好的操控感受。
2.后驱后驱是指通过后车轮提供动力推动车辆的系统。
后驱车辆具有良好的操控性和平衡性能,但比前驱车辆更容易发生侧滑。
3.四驱四驱是指通过四个车轮均匀分配动力的系统。
四驱车在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和操控性方面具有优势,在复杂路况下拥有更高的通过性。
四、制动系统制动系统是为了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而设计的系统。
目前常见的制动系统有摩擦制动和再生制动两种类型。
1.摩擦制动摩擦制动是通过制动器摩擦产生的阻力减慢车辆速度。
在摩擦制动系统中,制动器通过加压刹车油改变制动器与制动盘或制动鼓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制动效果。
汽车的行驶原理.ppt
坡道阻力Fi
坡道阻力Fi:
Fi=Gsinα
式中 G——汽车重力,G=mg(N) α——坡度角
高级不大于10度,一级不大于15度,二级不大于25度, 三级不大于30度,四级不大于35度.大于35度的路就不是 等级公路
汽车一般能轻松爬上15%的坡度,普通轿车极限 能爬上20°陡坡,最好的6×6军用越野车可爬60% (31°)的坡。货车在各种地区的各种道路上行驶,所 以必须具有足够的爬坡能力, 一般max在30%即16.7° 左右 在城市里最常见的大坡是地下停车场的坡, 10%--15%
/'bi:tə/ 或 /'beɪtə/ /'gæmə/
/'deltə/ /'epsɪlɒn/
/'zi:tə/ /'i:tə/ /'θi:tə/ /aɪ'əʊtə/ /'kæpə/ /'læmdə/ /mju:/ /nju:/ 希腊 /ksi/英美 /ˈzaɪ/ 或 /ˈsaɪ/ /əuˈmaikrən/或 /ˈɑmɪˌkrɑn/
2. 驱动力与附着力
驱动力与附着力的关系 Ft ≤F= G Ft >F= G
汽车状态 汽车正常行驶 汽车车轮打滑
汽车行驶充分必要条件
ΣF ≤Ft ≤F
返回
作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填空题
1 、汽车的驱动力是由
产生的。
2 、汽车的坡道阻力是汽车上坡时其 沿坡道上的
3 、坡道阻力的大小决定于坡道的 和汽车
4 、总阻力的公式为
汽车概述
§1 轿车的一般分类 §2 轿车的整体结构 §3 汽车的行驶原理
汽车的行驶原理
驱动力Ft:地面对车轮施加的一个与驱动轮向地面施加的力数 值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其大小决定于发动 机和传动 系统输送给驱动轮的驱动转矩和地面附着力。
行车工作原理
行车工作原理行车工作原理是指车辆在道路上运行时所依赖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在现代汽车中,行车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燃料燃烧、动力传输、转向控制和制动系统等方面。
首先,燃料燃烧是汽车行驶的动力源之一。
汽车通常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装置,通过燃料与氧气的混合物在活塞内的燃烧来产生推力。
内燃机可以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其中汽油发动机使用汽油作为燃料,而柴油发动机则使用柴油。
燃料经过进气道进入气缸,与空气混合后,在点火系统的作用下发生燃烧,并将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活塞运动,最终驱动车轮转动。
其次,动力传输是指将发动机产生的能量传递给车轮以驱动汽车行驶。
在传统的汽车中,动力传输主要依靠变速器和传动轴来实现。
变速器可以根据行驶速度和发动机转速的变化,通过不同的齿轮比来实现合适的转速和扭矩输出。
传动轴则将发动机转速传递给驱动轮,使其旋转,从而推动汽车前进。
另外,转向控制是指车辆在行驶时改变方向的过程。
汽车通常通过转向系统来实现转向控制,主要包括转向柱、转向机构和转向器等部件。
驾驶员通过转动方向盘,传递转向指令至转向机构,再通过转向器将转向力矩传递至前轮,从而实现车辆的转向。
最后,制动系统是汽车行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安全装置。
制动系统通过施加阻力来减慢车辆速度或停止车辆运动,保证行车安全。
在汽车中,制动系统一般由制动踏板、制动液、制动盘或制动鼓、制动器等组成。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液被压力推动,使制动器与制动盘或制动鼓产生摩擦,从而使车轮减速或停止转动。
总之,行车工作原理是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和机制,其中燃料燃烧、动力传输、转向控制和制动系统是构成行车工作原理的重要方面。
这些原理的协同作用,使得汽车能够在道路上安全、有效地行驶。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0.4.1 汽车行驶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1.汽车的驱动力Ft (图0-14)地面对驱动轮产生反作用力Ft推动汽车前进,Ft称为汽车的驱动力。
Ft=Tt/r式中Tt――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N・m);r――车轮半径(m)。
2.汽车的行驶阻力F汽车行驶时需要克服各种阻力.F=Ff+Fw+Fi+Fj(1)滚动阻力Ff由车轮滚动时轮胎与路面发生变形而产生的。
Ff=Wt?f式中Ff ――滚动阻力(N);W t――车轮载荷(N);f――滚动阻力系数。
滚动阻力系数与轮胎结构、轮胎气压、车速和路面性质等有关。
(2)空气阻力Fw它由空气阻力由压力汽车行驶时受到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阻力与摩擦阻力两部分组成。
压力阻力是空气作用在汽车外表面上的法向压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
摩擦阻力是由于空气的粘性在车身表面产生的摩擦作用的阻力。
影响空气阻力的因素主要有汽车形状、迎风面积和车速。
在汽车行驶的速度范围内,空气阻力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当车速很高时,空气阻力是行驶阻力的主要部分。
(3)坡度阻力Fi当汽车上坡行驶时,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称为汽车坡度阻力。
Fi=Gsinα式中G――汽车重力,G=mg(N);α――坡度角。
道路的坡度是以坡高h与底长s之比来表示,即i=h/s=tgα我国公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平原微丘区最大坡度为3%,山岭重丘区为 5%;一般四级路面山岭重丘区最大坡度为9%。
当坡度不大时,cosα≈1,sinα≈tagα=i,则Fi≈Gi(4)加速阻力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汽车质量加速运动时的惯性力,这就是加速阻力。
汽车的质量越大,加速阻力越大。
3.汽车行驶方程及驱动条件汽车行驶的动力方程Ft=Ff+Fw+Fi+Fj当汽车驱动力等于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和坡度阻力之和时,汽车匀速行驶;当驱动力大于后三者时,汽车才能起步或加速行驶;当驱动力小于后三者时,则汽车无法起步或减速行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修基础-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字体: 小中大| 打印编辑:master 发布时间:2008-5-24 10:31 查看次数:231次
关键词:阻力附着力
在汽车等速行驶时,其阻力由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和上坡阻力组成。
汽车维修养护网
滚动阻力主要是由于车轮滚动时轮胎与路面变形而产生。
弹性车轮沿硬路面滚动,路面变形很小,轮胎变形是主要的;车轮沿软路面(如松软土路、沙地、雪地等)滚动,轮胎变形较小,路面变形较大。
此外,轮胎与路面以及车轮轴承内都存在着摩擦。
车轮滚动时产生的这些变形与摩擦都要消耗发动机一定的动力,因而形成滚动阻力,以Ff表示,其数值与汽车的总重力、轮胎的结构和气压以及路面性质有关。
汽车行驶时,需要挤开其周围的空气,汽车前面受气流压力并且后面形成真空,产生压力差,此外还存在着各层空气之间以及空气与汽车表面的摩擦,再加上冷却发动机、室内通风以及汽车表面外凸零件引起的气流干扰等,就形成空气阻力,以Fw表示。
空气阻力与汽车的形状、汽车的正面投影面积有关,特别是与汽车——空气的相对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当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阻力的数值将显著增加。
汽车上坡时,其总重力沿路面方向的分力形成的阻力称为上坡阻力,以Fi 表示,其数值取决于汽车的总重力和路面的纵向坡度。
上坡阻力只是在汽车上坡时才存在,但汽车克服坡度所做的功并未白白地耗掉,而是以位能的形式被贮存。
当汽车下坡时,所贮存的位能又转变为汽车的功能,促使汽车行驶。
为了克服上述阻力,汽车必须有足够的驱动力。
发动机经由传动系在驱动轮上施加一个驱动力矩Mt,力图使驱动轮旋转。
在Mt作用下,在驱动轮与路面接触之处对路面施加一个圆周力Fo,其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其数值为Mt 与车轮滚动半径Rr之比:Fo=Mt/Rr
由于车轮与路面的附着作用,在车轮向路面施加力Fo的同时,路面对车轮施加一个数值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Ft,Ft就是汽车行驶的驱动力。
当驱动力增大到足以克服汽车静止时所受的阻力时,汽车开始起步行驶。
汽车起步后,其行驶情况取决于驱动力与总阻力之间的关系。
总阻力等于上述各项阻力之和:∑F=Ff+Fw+Fi当总阻力∑F等于驱动力Ft时,汽车将匀速行驶。
当总阻力∑F小于驱动力Ft时,汽车将加速行驶。
然而,随着车速增加,总阻力亦随空气阻力而急剧增加,所以汽车速度只能增大到驱动力与总阻力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此后,汽车便以较高的速度匀速行驶。
使汽车加速所做的功转变成动能,可随时被利用,如此时将发动机与传动系脱开或使发动机熄火,汽车将依靠惯性克服阻力而继续行驶(滑行)并逐渐消耗所贮存的动能。
当总阻力超过驱动力时,汽车将减速以至于停车。
这时如欲维持原车速就需要加大节气门或将变速器换入低档以便相应地增大驱动力。
但是,汽车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出足够的驱动力。
比如汽车在很滑的(冰雪或泥泞)路面上行驶时,加大节气门可能只会使驱动车轮加速滑转,而驱动力却不能增大。
驱动力的最大值固然取决于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和传动系的传动比,但实际发出的驱动力还受到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性能的限制。
当汽车在较平整的干硬路面上行驶时,附着性能的好坏决定于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的大小,由物理学可知,在一定正压力作用下,两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有一最大值,当推动力超过此值时,两物体便会相对滑动。
对汽车行驶而言,当驱动圆周力大于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即出现驱动车轮的滑转。
因此在较平整的干硬路面上汽车所能获得的最大驱动力不可能超过轮胎与路面的最大静摩擦力。
当汽车行驶在松软路面上时,除了上述车轮与路面的摩擦阻碍车轮打滑外,还有嵌入轮胎花纹凹处的路面凸起部所起的抗滑作用。
车轮打滑现象只有在克服了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以及路面凸起部在轮胎施加的剪力作用下断裂时才会发生。
在汽车技术中,把车轮与路面的相互摩擦以及轮胎花纹与路面凸起部的相互作用综合在一起,称为附着作用。
由附着作用所决定的阻碍车轮打滑的路面反力的最大值就称为附着力。
在积雪和泥泞路面上,因雪和泥的抗剪强度很低,被轮胎花纹切下的雪或泥又将花纹凹处填满,使得轮台表面和雪、泥之间的摩擦更小,因而附着系数的
数值很小。
如果附着重力相同,积雪或泥泞路面的附着力比干硬路面要小得多,车轮也就更容易打滑。
所以在这种条件下,尽管行驶阻力有时并不大,但受到附着力限制的驱动力却不能进一步增大到足以克服行驶阻力,汽车不得不减速以至停车。
普通货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往往在驱动轮上绕装防滑链,链条深嵌入冰雪中能使附着系数和附着力增加。
但是,普通货车因只能利用分配到驱动轮上的那部分汽车总重力作为附着重力,故附着力可能仍不够大。
全轮驱动的越野汽车则可利用汽车的全部重力作为附着重力,并可利用其轮胎上的特殊花纹获得较大的附着系数,因而能使附着力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