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郑州市威望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威望名苑三期工程,位于郑州市东区商城路8号,东邻未来大道,南靠商城路。
地下2层,地下二层层高4.0米,地下一层层高5.3米,地上通过变形缝分为1#、2#、6#楼和裙楼四个部分。
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公用建筑,抗震设
防类度为8度,耐火等级为一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Ⅰ级及Ⅱ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
各部分概况详下表:
威望名苑三期工程子项一览表
3、施工安排
3.1施工部位及工期要求
基础底板结构部分计划2015年4月上旬按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
3.2 供应方式及要求
3.2.1 供应方式:采用预拌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供应厂家应经考察后确定。
考察内容主要包
括:企业资质、生产能力、管理水平、交通及运距、服务质量及产品报价。
3.2.2对材料的要求
3.2.2.1 水泥: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3.2.2.2 砂石: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石子粒径采用5-20mm。
砂子采用中砂,通过
0.315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15%。
石子含泥量不大于1%,砂子含泥量不大于
3%。
3.2.2.3 外加剂要求
外加剂必须使用经过技术鉴定,并具有质量证明的产品。
其掺量及水泥适应性
应通过试验确定。
3.2.2.4 掺和料种类
混凝土内掺加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控制升温速度、降低水化热峰值,增加和
易性。
每批粉煤灰必须检验其细度、烧失量及需水量比,其他指标每季度至少检
验一次。
3.2.2.5 配合比的主要参数要求
(1)坍落度:混凝土坍落度浇筑筏板时为180±30mm。
(2)水灰比:水灰比为0.5左右。
(3)砂率:砂率控制在40%左右。
3.3 劳动组织
3.3.1 管理层负责人:
技术员:谢俊青负责制定技术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并对现场出现的技术和质量
问题及时制定处理方案。
施工队技术员:尚晓飞负责现场调度,落实技术要求,对现场工人直接组织安排。
质检员:时光,负责检查现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技术要求的落实情况,对现场
发生的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并反馈给技术室。
3.3.2 劳务层负责人:
班组长:郭礼祥,负责现场混凝土工的具体分工,确保混凝土浇筑的顺利进行。
3.3.3 劳动力安排
底板混凝土分二班人轮流浇筑,每班人各随一辆泵车行动,每组分配以下机具:
4 根振捣棒、相应电源箱、电源插座、铁锹、木抹子等。
每组人员安排如下:
每根振捣棒2人、扶泵管2人、泵车后台2人、协调1人、瓦工6人、测量工
2人、试验工1人,每组18人、二组共36人。
4、施工准备
4.1 技术准备
4.1.1 现场养护室设置要求及设备的准备工作.
4.1.1.1 现场设置混凝土试块标准养护室。
4.1.1.2 标养室温度控制在20±3℃,湿度控制在90%以上即可。
4.1.1.3 标养室内的温、湿度用控温仪进行监测。
发现有变化趋势时及时调节。
4.1.2 技术交底
4.1.2.1 技术员根据施工方案中有关对预拌混凝土的要求编制《混凝土搅拌站供料要
求》。
4.1.2.2 技术员编制详尽的《混凝土工程技术交底》,对工长、质检员、安全员及分
包队伍的管理人员、班组长、主要工人进行现场技术交底。
4.1.2.3 技术交底应分阶段进行,必须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4.2 机具准
5.1基础底板采用一次连续浇筑。
5.2 混凝土拌制
5.2.1 原材料的允许偏差
说明:累计计量允许偏差指每一运输车中各盘混凝土的每种材料计量
和的偏差。
仅适用于采用微机控制计量的搅拌站。
5.2.2 搅拌时间
混凝土搅拌应充分,C40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少于40S。
5.3 混凝土的运输
5.3.1 运输时间的控制
5.3.1.1 搅拌站在接到我方浇筑通知后,应事先根据运输时间安排好行车
路线,以免因堵车耽误时间,影响混凝土质量。
5.3.1.2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在10-12小时。
5.3.1.3一般情况下,混凝土自搅拌机卸车至浇筑完毕所需时间,不宜超出下表要
求时间:
5.3.1.4混凝土运输车在放混凝土之前应快转至少20S。
5.3.1.5混凝土在现场或运输过程中严禁加水。
5.3.2 现场混凝土输送方式选择
5.3.2.1 基础底板采用一台地泵浇筑。
5.4 混凝土的浇筑
5.4.1 一般要求
5.4.1.1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和钢筋进行互检,清除模板内杂物,检查和安放保护
层垫块、铁马凳。
浇筑底板前钢筋骨架上应铺设马道跳板,严防踩踏钢筋骨架。
5.4.1.2 灌注倾倒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下料冲击模板或冲砸钢筋骨架,应按浇筑顺
序分层均匀下料。
5.4.1.3 混凝土自搅拌出机后必须在4小时之内浇筑到部位。
5.4.2 基础底板浇筑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用一次性连续浇筑。
5.4.2.1 混凝土采用分层、分段的方法浇筑:1500mm高共分三层,每层厚度均为
500mm,用一根有500mm刻度的1米长钢筋标尺进行控制。
5.4.2.2布料坡度即分层浇注坡度为1∶6,并按此坡度向前推进,以降低混凝土温度,
减小温度应力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影响。
5.4.3 振捣
5.4.3.1 振动棒的移动间距为500mm,振捣时间为25—40s,且间隔20min后进行第
二次复振。
5.4.3.2 上层混凝土振捣时伸入下层50mm,振捣时做到快插慢拔,快插为防止将表面
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一层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为使混凝土能填
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
5.4.3.3 每层混凝土表面用平板振捣器,在同一位置的振动时间为25—40s,以混凝
土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移动时成排依次前进,前后位置和排与排之间相
互搭接 5cm,防止漏振。
5.4.3.4 注意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振实,过长会引起混凝土分层现象,要以
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5.4.4 沁水处理
5.4.4.1 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沁水要及时处理,预先在垫层边留积水坑及时排除,
免使粗骨料下沉,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过厚致使混凝土强度不均匀产生收
缩裂缝。
5.4.5 找平
5.4.5.1 浇筑时按两层砖模和钢筋上的标高线拉白线控制标高,用刮杠找平后,用抹
子抹平,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遍抹平。
5.4.5.2 注意墙体根部采用水平尺检查,使此处混凝土表面保持水平,以利大模板使
用。
5.5 养护与试块留置
5.5.1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6-12小时(上人后不留脚印),其上覆盖一层塑料布,塑料布每
幅边缘搭接5cm,表面及四周压严,并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5.5.2基础底板设六个测温孔为1点、2点、3点、4点、5点、6点(位置详见测温平
面图),孔深为1/2板厚750mm中心温度和100mm表面温度。
5.5.3测温从混凝土覆盖养护开始,在温度呈上升阶段每4小时测温一次,以后6小时
测温一次,必须严格控制各项温度指标在允许范围内,如何控制采取什么措施应
派专人测温,并作记录。
不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直到混凝土内温度降至与大气温
度相同时,方可停止测温。
5.5.4大体积混凝土每200m3留一组标养试块及留置同条件试块。
底板抗渗,按每500 m3
留一组抗渗试块。
5.5.5混凝土试块在混凝土入模处制作。
5.6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温度的监测
1、测温管的制作
拟在底板布设10组测温管,每组3个。
测温管采用镀锌钢管及PVC管制作而成,内径不小于17mm,长度按埋设位置的基础筏板厚度加工,下口用胶布包裹密封,管上露200mm,管内灌入机油,浇筑砼前塞紧管口后胶布密封。
表面温度测量点直接用30 ㎝长镀锌管点焊在上层钢筋网片上。
2、测温点的布置
测温点的布置原则应在有代表性的整个基础底板最深处、底板四个角点及结构尺寸变化较大的地方。
测温点的平面布置详见测温点平面布置图。
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表面、中间和底面温度测点,表面温度在砼面向下 100mm处量取,中间温度在底板高度一半处量取,板底温度在混凝土底面以上100mm处量取。
详见图测温管布置大样图。
3、测温的时间
混凝土浇筑完10小时(初凝)开始测温。
72小时内每2小时测温一次,72小时后每4小时测温一次,7天~14天每6小时测温一次(力求在接近混凝土出现最高和最低温度时测量)测至温度稳定为止。
4、测温的处理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中4.1.27明确要求:混凝土中心温度和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应大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不应大于20℃,温度梯级不大于2℃/d。
测温工作应指派认真负责的专人进行,24 小时连续测温,尤其夜间当班的测温员,更要认真负责,因为温差值往往出现在夜间。
测温结果应填入测温结果记录表。
每次测温结束后,应立刻整理、分析测温结果并给出结论。
在混凝土浇筑的7天以内,测温负责人应每天向现场技术负责人报送测温记录表,7天以后(若仍需测温)可2天报送一次。
在测温过程中,一旦发现混凝土中心温度和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大于25℃,或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大于20℃,要立即采取降温措施。
6、质量标准
6.1 混凝土结构观感质量标准
6.1.1 结构工程保持拆除模板后浇的原貌,不得剔凿、打磨、修补。
6.1.2 混凝土密实整洁,面层平整,阴阳角的棱角整齐平直。
6.1.3 无裂缝、无蜂窝、无麻面和孔洞,无气泡或气泡面积不大于30cm2/m2,且气泡分
散,最大直径为大于10mm,深度不大于2mm。
6.1.4 保护层准确,无露筋现象。
6.2 混凝土结构的允许偏差的检查方法
7、安全技术措施
7.1施工人员必须带安全帽。
7.2 使用振捣器检查电源电压、漏电开关,移动时不能硬拉电线,且操
作人员必须带绝缘手套、穿绝缘鞋。
7.3 出料口不得对人,扶出料口人员与司机密切配合,要有专人指挥、协调。
7.4夜间施工,现场周围大灯打开,并使用手把灯照明,不得擅自拉线,
要由电工操作。
7.5 坡道注意安全,穿防滑鞋。
7.6 施工现场禁止吸烟,服从管理人员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