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确保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做法及对我们的启示

合集下载

浅谈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

浅谈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

浅谈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工业控制系统是工业企业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术支撑,它的实现能够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使得生产活动更为便捷。

但是,随着工业控制系统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输和流动越来越频繁,给系统安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信息安全问题的防范和解决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首先,要认识到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要性。

工业控制系统是一个涉及到产品生产与计划安排的系统,其信息的敏感性不仅关系到产品质量和企业商业利益,同时也涉及到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国家的安全利益。

因此,对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防范和解决,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工业控制系统的开发、生产、维护和使用的复杂性导致它的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另一方面,工业控制系统信息传输的广泛性以及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设备接入系统,都会增加信息泄漏和攻击的风险。

比如,系统的物理设备被入侵、数据传输链路被非法过滤、系统运行软件存在漏洞等都是可能引起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系统的业务安全管理工业控制系统的业务安全管理是保证系统运行稳定的核心因素,建立系统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制定管理规范,规定运行程序等实施控制策略。

同时,还要对系统的维护、安全、备份等事项进行细致管理,列出详细的突发事件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二、加强数据传输链路的安全管理数据传输的链路安全是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关键所在,要对线路、交换机、路由器等物理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

此外,还要建立账号和口令管理制度,设置审计和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同时,要实施相关技术防护措施,如加密通讯等技术手段,确保工业控制系统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三、加强系统运行软件的安全管理工业控制系统运行软件的安全性成为实现系统信息安全至关重要的环节。

应该对相关的软件进行安全性评估和检测,并建立相应的安全规范力求避免漏洞的出现。

《安全管理》之美国采矿业安全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安全管理》之美国采矿业安全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采矿业安全管理对我国的启示据美国各行业事故数据显示,20xx年美国与职业相关的事故共死亡5559名雇员,其中采矿业死亡人数约占1%,低于建筑、农林渔、制造等行业。

采矿业在美国是非常安全的行业,而在我国却是高危行业,我国采矿业事故死亡人数是美国的近千倍。

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状况?我们可以从美国采矿业安全生产经验中找到答案,并得到启示。

美国采矿业安全生产经验加强安全立法,确保有法可依美国先后制定了多部矿山安全方面的法律,安全标准越来越高,其中最重要的是1977年颁布的《联邦矿山安全健康法》。

该法将煤矿、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纳入统一的法律规范,就矿山安全监察员、安全培训、事故调查、安全责任与处罚等作出了详细规定。

这部法律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实施,把美国矿业安全生产纳入了比较健全的法制轨道。

20多年来,尽管这部法律规定的一些惩罚措施有所改变,但其基本框架没有变。

它建立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首先是安全检查必须经常化,每个地下煤矿每年必须接受4次安全检查,露天煤矿则必须接受2次检查,矿主必须按照检查人员提出的建议改进安全措施,否则可能被罚款和判刑;其次是事故责任追究制,特别是当出现伤亡事故时,调查人员必须出具报告指明责任,蓄意违法者也将被罚款或判刑;第三是安全监察“突袭制”,任何提前泄露安全监察信息的人,将会受到1000美元罚金或6个月监禁的处罚;第四是检查人员和矿业设备供应者的连带责任制,监察人员出具误导性的报告、矿业设备供应者提供不安全的设备,都可能被处以罚款或被判有期徒刑。

开展独立监察,做到严格执法依据1977年的《联邦矿山安全健康法》,美国建立了独立的矿山安全健康监察机构——联邦矿山安全监察局,建成了垂直集权高效的监管体系,并在全国38个州设立了地区安全监察处。

20xx年,联邦矿山安全健康监察局还将增加雇用170名煤矿安全监察员。

在安全执法方面,美国矿山安全健康监察强调其独立性,并在机制上防止监察人员与矿主、地方政府形成共同利益同盟。

海因里希法则 海恩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 海恩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

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

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

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海因里希法则的提出这个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西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

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

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

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

例如,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

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

查阅四年病志(急救上药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还是导致死亡。

这一事例说明,重伤和死亡事故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工业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控制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控制系统被外部攻击的风险也逐渐增加。

因此,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的问题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是指系统受到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等外部威胁的情况。

目前,随着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化,攻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直接攻击工业控制系统,甚至通过物理手段攻击系统设备,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失控,引起严重损害。

为了保证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控制系统的访问控制、安全检测、漏洞修补等措施。

其次,需要对系统进行加密和安全防护,以防止黑客攻击和病毒入侵。

最后,需要对工业控制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估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工业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工业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问题主要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或损坏的情况,导致生产过程中断,或者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要提高工业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需要在系统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选择高可靠性的硬件设备,对设备进行规范的安装和维护,以及对系统进行规范的操作和管理。

此外,还需要实现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和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通过预警机制进行处理,从而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三、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综合解决方案为了全面保障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

首先,可以采用控制系统的身份认证、加密传输技术等安全技术,以确保系统通信过程的安全性。

其次,可以采用智能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预测设备故障并进行预防性维护。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为工业控制系统遇到紧急情况提供召回和灾难恢复支持,尽可能减少生产中断带来的负面影响。

冷战后美国国防科技工业调整及其启示

冷战后美国国防科技工业调整及其启示

冷战后美国国防科技工业调整及其启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防动员研究发展中心黄薇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调整与重组,国家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分析其做法和经验,探索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客观规律,对于推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美国国防科技工业调整改革的基本做法和主要特点适应战略形势变化,积极开展国防科技工业调整。

国防科技工业的调整改革主要取决于军事因素,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科技等因素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在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下,美国对国防科技工业做出了两次重大调整。

第一次调整是冷战结束后到克林顿政府执政时期,美国制定了《国防转轨战略》,提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技术与工业基础”的战略目标。

第二次调整是“9·11”事件后,在军事、经济和科技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美国提出了构建“基于能力的国防工业基础”的战略思想,将工业基础按照作战需求重新划分为作战空间感知、指挥与控制、兵力运用、兵力和本土保护、聚焦后勤、网络中心战6个领域。

国防科技工业必须具备和发展与上述领域相适应的装备与技术。

“基于能力的工业基础”的提出和建立,将国防科技工业与明确的军事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有助于实现国防科技工业与作战部队的无缝连接和一体化建设。

注重完善国防科技工业组织体系,搞好武器装备的供需协调。

加强武器装备的供需衔接。

1993年,美国对国防部长办公厅进行重大改组,负责采办的副部长职责扩大,具体负责军事装备的生产事宜,促使国防科技工业生产与国防采办体制紧密相连。

除此之外,美国还不断适应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需要,适时增设机构,以具体落实国防科技工业调整战略。

如为适应军民两用技术战略,1995年美国国防部增设两用技术办公室及其他两个联合计划办公室。

其次,完善运行机制,建立武器装备供需双方的新型协作关系。

美国在承包商制度的基础上,发挥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的优势,建立完善新型协作体系。

海恩法则

海恩法则

海恩法则海恩法则(Heinrich's Law),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的一个在航空界关于安全飞行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海恩法则: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海恩法则是由美国工业界的安全先驱赫伯特·威廉·海因里希提出的关于工业安全的法则。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按照海恩法则分析,当一件重大事故发生后,我们在处理事故本身的同时,还要及时对同类问题的“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处理,以此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及时解决再次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精髓海恩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安全管理应用“海恩法则”多被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中。

许多企业在对安全事故的认识和态度上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只重视对事故本身进行总结,甚至会按照总结得出的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大检查,却往往忽视了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而那些未被发现的征兆与苗头,就成为下一次火灾事故的隐患,长此以往,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呈现出“连锁反应”。

一些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甚至重特大安全事故接连发生,问题就出在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的忽视上。

“海恩法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警示,它说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它同时说明安全生产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它也给了企业管理者生产安全管理的一种方法,即发现并控制征兆。

具体来说,利用“海恩法则”进行生产的安全管理主要步骤如下:1.首先任何生产过程都要进行程序化,这样使整个生产过程都可以进行考量,这是发现事故征兆的前提;2.对每一个程序都要划分相应的责任,可以找到相应的负责人,要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安全事故带来的巨大危害性;3.根据生产程序的可能性,列出每一个程序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发生事故的先兆,培养员工对事故先兆的敏感性;4.在每一个程序上都要制定定期的检查制度,及早发现事故的征兆;5.在任何程序上一旦发现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要及时的报告,要及时的排除;6.在生产过程中,即使有一些小事故发生,可能是避免不了或者经常发生,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及时排除。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分析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ICS)是用于监测、控制和管理工业过程的技术系统。

它通常由硬件设备、软件程序和网络连接组成,这些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制造业等领域。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化,ICS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风险。

首先,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连接使其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包括恶意软件、病毒、蠕虫等的入侵。

网络攻击者可能通过利用系统漏洞,篡改控制命令、破坏设备、窃取敏感信息等方式来干扰或破坏工业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这种攻击可能导致生产停滞、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

其次,工业控制系统的物理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工业控制系统通常存在于工业场所,设备和设施的物理安全状况可能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

例如,未经授权的人员可能进入设备区域,擅自操纵设备或者拆卸设备,从而破坏其正常运行。

此外,恶意投毒、火灾等自然灾害也可能对工业控制系统造成危害。

另外,供应链攻击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

工业控制系统通常依赖于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他们提供硬件、软件和维护等关键组成。

如果供应链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例如供应商或服务提供商受到攻击或被操纵,那么整个工业控制系统都可能受到威胁。

攻击者可能通过在供应链中植入恶意代码或硬件来远程控制工业控制系统,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此外,还有人为因素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员工缺乏安全意识、故意破坏设备、误操作等行为都有可能使工业控制系统遭受安全风险。

因此,加强员工培训、设立权限管理、实施安全审计等措施对于提高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着网络攻击、物理安全、供应链攻击和人为因素等多重风险。

为了确保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必须采取全面的安全措施,包括加强网络防御、提高物理安全、严格管理供应链、加强员工培训等。

只有做好安全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保护工业控制系统的运行和安全。

美国对产业政策的反思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对产业政策的反思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20年9月,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发布报告《从产业政策到创新战略:日本、欧洲和美国的历史经验》(下称《报告》)。

《报告》回顾了日本、西欧、美国实施产业政策的做法,并提出了未来美国产业创新应坚持的原则,以重振美国在前沿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十四五”期间如何更好地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对加快构建“双循环”格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报告》中各国产业政策的得失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西欧及美国产业政策回顾日本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产业政策。

从总体看,不同于美国的加大国防应用投入,日本主要聚焦于商业技术,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补贴、优惠融资和贸易保护等“硬性”措施支持国内战略性产业发展。

日本的成功得益于自身的劳动力素质,以及积极引进外国技术、培育出口导向型企业等政策举措。

比如,为了发展半导体产业,日本成立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研究协会;为支持该协会的研究,日本经济产业省不仅建立了合作实验室,而且还投入1.16亿美元作为补贴,并采取日美共建合资企业等举措来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西欧国家战后的产业政策。

战后西欧国家并未采取过多的以价格控制、行政指导和贸易保护为主的“硬”的工业政策干预市场,而主要是通过采取包括补贴研发投资、降低竞争规则等在内的措施,保护特定技术免受竞争规则限制并刺激新的需求,比较注重市场发展的软环境建设。

西欧成功的产业政策大都建立在现有制造业基础之上。

在某些情况下,单靠财政补贴并非一定能见效,同时还需要有市场需求和稳定的政治基础。

比如,西欧在支持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发展、制定丹麦“绿色产业政策”等方面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抗衡G o o g l e、打造自己搜索引擎(“Quaero”与“Theseus”)方面却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产业政策的前期论证不足、盲目性较大,且研发资金投入的持续性和强度较Google有很大差距。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析与防护方法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析与防护方法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析与防护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简称ICS)的网络化程度日益提高。

然而,在较长的时间内,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这导致了一些重大的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给工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对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进行全面的分析。

工业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了人机界面、传感器、执行器、网络通信等多个组件。

在信息安全分析中,我们需要对系统的整体架构、组件和通信协议进行深入研究,明确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和漏洞。

通过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和威胁建模,可以为后续的安全防护提供指导。

其次,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方法。

首先,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措施是保障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采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来监控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和阻止恶意攻击。

另外,为工业控制系统建立独立的网络,并对网络进行细分和隔离,限制外部访问和流量。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攻击面,提高安全性。

其次,加强对工业控制系统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是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系统的关键。

为所有的用户和设备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机制,确保只有经过认证的用户才能够访问系统。

同时,对系统内部的访问权限进行细分和控制,限制用户的操作权限,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此外,加密技术在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工业控制系统中的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可以防止敏感信息被窃取或篡改。

同时,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完整性验证,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篡改。

另外,对于重要的配置文件和软件程序,也可以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其机密性和完整性。

此外,在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中,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渗透测试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模拟真实攻击场景,测试系统的安全性,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漏洞。

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三大安全威胁

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三大安全威胁

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三大安全威胁最近,美国Booz Allen Hamilton公司(简称BAH)对世界各地共314家运行工业控制系统(ICS)的组织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过去12个月内有34%的ICS遭受2次以上的非法入侵。

2015年ICS企业上报给美国权威部门的安全事件也比往年多很多。

这些都表明,ICS的攻击者/黑客正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高效,入侵工业控制系统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

可以说,现今ICS面临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根据BAH的调查报告,ICS威胁不论是数量、类型还是风险程度都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从造成的后果来说,网络攻击扰乱了ICS系统运行,有的甚至对ICS系统造成了物理损害。

由于大部分ICS系统是在网络威胁出现之前创建的,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内置外部安全防控措施,所以现阶段保障ICS网络安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了解ICS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三大威胁有助于分析和改善ICS网络的安全状况。

一、外部威胁—APT、目标攻击等ICS网络的外部威胁可能与政治敌对势力(如某个民族、国家、恐怖组织或者黑客行动主义者等)有关,也可能与工业间谍活动有关。

它们的动机不同,攻击的目的也不同。

例如,出于政治动机的攻击目标在于中断ICS系统运行或者摧毁ICS系统;而工业间谍则更关注知识产权的盗用。

今天,大多数的工业部门,特别是涉及关键基础设施的工业部门,更有可能成为政治动机的攻击目标,系统运行中断或系统损毁的风险很高。

一旦风险发生,即使是那些不关心APT、不关心定向攻击的非关键基础设施的工业部门也会受到波及,也会出现连带损失。

因为出于政治动机的网络攻击所利用的技术漏洞通常是所有工业部门都存在的,很可能在无意间影响到非目标组织及其ICS网络。

以著名的攻击伊朗核设施的震网病毒为例,按照西门子公司的说法,震网病毒至少入侵了14家企业,包括美国雪佛兰公司和俄罗斯的民用核电站。

二、内部威胁—员工、承包商等和IT网络内部威胁一样,工业网络也存在同样的风险。

加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的认识与思考

加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的认识与思考

加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的认识与思考作者:王伟来源:《中国信息化》2014年第09期【摘要】随着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快速推进,工业控制系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我国经济建设快速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能源、交通、水利以及市政等领域生产设备的控制运行。

一旦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出现漏洞,将对工业生产运行和国家经济安全造成重大隐患,切实加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是信息安全保障建设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工控系统;信息安全一、工业控制系统架构与安全威胁工业控制系统是类似互联网技术的一种通用信息技术,是由计算机设备与工业过程控制部件构成的网络化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部门和基础设施中。

抽象的工业控制系统一般具备五层结构;最底层(0层)为工业过程基础设施,第1层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远程控制终端(PLC/RTU),第2层为中心站与PLC远程终端组成的局域网规模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第3层为中心站与RTU远程终端或DCS组成的广域网规模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SCADA),第4层则是包括SCADA或DCS在内的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与因特网安全既有共性之处也有异性之别,共性在于都要防病毒等恶意软件和黑客入侵,异性在于两者体系结构截然不同,一是工业控制系统是高度集中的纵向多层次结构,传输内容与因特网不同,全部是直接控制工业设备的指令信息;二是安全问题,因特网大多集中在信息交互层面,而工业控制系统则大多集中在物理层面。

工业控制系统一经应用,就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主要表现为三类:1、来自自然环境因素和系统本身脆弱性。

2003年8月,北美发生大停电事件,起因于俄亥俄州电厂高压电线触及路旁树枝而造成局部跳电,但监控电厂运行状态的软件有设计错误,关键时刻并未报警,致使操作员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跳电以至负载失衡扩散,造成邻近电厂接连跳电,导致空前大停电,影响5000万人生活,造成1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美军装备保障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装备保障及对我军的启示

研近年来,美军通过总结经验和深化理论研究,使装备保障理论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以可靠性为中心”成为装备保障管理理论的核心,保障理论从“事后维修”、“预防为主”发展到现在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其实质是以装备的可靠性分析为依据,对其进行系统监控,用原位检测代替大量的离位检测,将单一的定时定程维修转变为按需维修的方法。

此外,“精确化保障”也成为装备保障发展的重要目标。

例如,美军吸取海湾战争装备保障“供过于求”,浪费时间和经费的教训,在伊拉克战争中采取“即时补给”策略,一切装备和物资器材都是按需要的时间投入到需要的地点。

再是装备保障研究日趋定量化、系统化。

为了全面、准确、及时、有效地进行装备保障,外军将信息理论和战斗恢复力理论(CR)引入战场抢修活动的研究中,力图建立“战场损伤近年来,美军通过总结经验和深化理论研究,使装备保障理论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以可靠性为中心”成为装备保障管理理论的核心,保障理论从“事后维修”、“预防为主”发展到现在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其实质是以装备的可靠性分析为依据,对其进行系统监控,用原位检测代替大量的离位检测,将单一的定时定程维修转变为按需维修的方法。

美军装备保障及对我军的启示■ 马润翔评估”模型,为战场抢修的系统设计、维修指挥、物资准备及战场修复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装备保障社会化程度也逐步提高。

近年来,在装备保障体系中,广泛积极地利用地方支持能力,建立补给、维修、回收等保障。

精确保障是指充分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精细而准确地筹划和运用各种保障力量,在准确的时间、地点提供准确数量、质量的装备技术保障,使保障的适时、适地、适量原则达到尽可能精确的程度,最大限度地节约后勤资源。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将其作为新的作战理论、保障理论和作战兵器的试验场,依靠其先进的技术优势,尝试了“精确保障”的新模式,实现了保障需求预测的精确化、保障实施的自动化和保障过程的可视化,展现了信息化作战条件下装备保障发展的新趋势。

美国工业信息安全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美国工业信息安全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美国工业信息安全体系及其借鉴意义作者:陆明远黄雪宜来源:《网络空间安全》2017年第06期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

为满足国家建设需求,政企合作方式被广泛采用,企业掌握着大量关乎国家利益的信息,信息安全问题随之而来。

为有效保护涉密信息,维护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利益,美国制定了国家工业安全计划及其配套的国家工业安全计划操作手册,其明确的组织架构、清晰的权责划分以及全面的保护措施,对我国的工业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业部门;信息安全;保密制度;责任制度1 引言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信息技术为主体,以创造和开发知识为重点的“第三次浪潮”迅速在世界各国兴起,并逐渐从工商服务业向政府等公共领域延伸。

其中,美国在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上起步较早,早在1992年克林顿总统就提出了“兴建信息高速公路,推动经济增长”的口号,通过信息化来推动国防科技研发、产品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然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提高政府效率的同时,信息安全保密问题也随之而来。

经历了“9·11”等典型事件,美国逐渐更新完善了在国家信息安全保护领域的一系列制度、管理机制,近二十年来,历届美国政府都会组建专门的机构,发布针对性的国家政策和指令。

美国已先后颁布了8381、10104、10290、10501、11652、12065、12356、12958、12968、13292号总统行政命令,详细、系统地规定了美国的定密、保密制度。

在对国家信息安全普遍加强保护的背景下,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大量企业与政府合作,承接了大量的能源、交通、金融、国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这些企业也由此掌握了如配方原料、技术产品、数据参数等大量关乎国家利益的信息。

对于工业领域信息安全的保护逐渐引起关注,为此,1993年布什总统签署的12829号总统行政命令(又称为国家工业安全计划National Industrial Security Program,NISP),首次正式提出建立美国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制度,该制度后经2015年奥巴马总统的13691号总统行政命令进行了修订。

美国工业互联网安全推进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工业互联网安全推进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源、交通等多领域应用。目前,IIC 已汇聚 33 个国家近
信、端点、数据、配
300 家成员单位,通过架构顶层设计、标准化需求研究、
置管理、监测分析
技术标准验证等工作,试图打造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
等方面的安全措
枢纽。美国产业界对工业互联网安全高度重视,IIC 下
施(见 图 1)。 同
设安全任务组,主要负责安全相关的研究工作,推动业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19 年 8 月第 8 期
产业与政策
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
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美国工业互联网安全推进情况及
七七七七七七
产业与政策
对我国的启示
刘晓曼 靳文京 李南
摘要: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安全顶层设计,同步推进安全应用实践。为高
效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发展,充分借鉴美国 IIC 安全方面的经验,不断深入细化我国工业互联网安
时,明确定义了构
界形成共识,
推进安全实践。
建工业互联网可
2
信体系的五大关
高度重视安全研究工作,切实推动工业互
联网安全快速有序发展
美国 IIC 紧密围绕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IISF)和
图 1 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IISF)
键要素,Security(信息安全)、Safety(功能安全)、Reliability(可靠性)、Resilience(弹性)和 Privacy(隐私安
提供了针对使用扩展资源的复杂手段来攻击的防护策
明确保护目标、数据分类、安全措施、隐私保护、数据保
略。端点安全最佳实践构建了端点可信体系,为端点
护与可信体系之间的关系等相关内容;通信安全最佳
安全防护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模式,可更好地指导企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与应对策略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与应对策略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与应对策略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工业控制系统是一种用于工业或生产领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生产过程控制、设备监控、数据采集和处理等功能。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控制系统已经深入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涉及到国家安全、社会安全等重要议题,因此,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既包括技术上的安全问题,也包括管理和运维上的安全问题。

在技术安全方面,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威胁主要包括黑客攻击、病毒攻击、网络钓鱼等,这些攻击行为会造成系统被攻击,设备被破坏,数据泄露等损失。

在管理和运维上,人为因素也是影响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重要因素,例如管理人员的失误、整改不及时等,这些因素可能使得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性下降。

为了保障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本文将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1、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或网络技术,入侵网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从而获取非法的控制或者信息的行为。

黑客攻击威胁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会使得一些设备或者系统出现失灵,进而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2、病毒攻击病毒攻击是一种常见的攻击手段,攻击者将病毒或者恶意软件安装进系统中,从而进行破坏或者获取相关信息。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病毒攻击会导致系统中的数据丢失、网络中的设备失效等问题,进而造成设备的损坏和生产的中断。

3、物理攻击物理攻击是指攻击者使用工具或者利用人为因素进行的直接攻击行为。

例如攻击者使用破坏设备的工具或者故意搬移设备等,这些物理攻击行为可能会对生产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4、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指借助于网络虚假身份和欺骗手段,从而促使受害者泄漏敏感信息或者收集有价值的信息。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网络钓鱼会使得系统管理员被欺骗而将系统管理员信息透露给攻击者,从而导致系统被攻击。

美国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政府的启示

美国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政府的启示

美国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政府的启示摘要:“风险社会管理”成为我国政府当前的一大课题,与美国相比,我国政府公共安全管理有自己的特色但也存在种种问题。

美国公共安全管理代表西方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的高水平。

分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的模式可以使我国政府从中得到有益启发。

关键词:公共安全美国政府启示最近几年我国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如南方冰雪灾难,汶川地震,西藏打砸抢烧事件,瓮安事件,云南孟连袭警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

接连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及这些事件抵御之困难和危害之大都显示着我国即将进入“高风险社会”。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激化。

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明确了国务院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领导地位,建立了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由国家和地方突发事件管理机构和国务院常务会议负责,在地方政府的参与下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体系。

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各公共危机事件,在公共安全管理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但政府公共安全管理上还存在种种问题,如缺乏理论支撑,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特别是政府在应对非传统安全上缺乏管理经验。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公共安全管理发展迅速并形成一门学科。

西方学者从政府、组织和个人等管理主体和法律、宣传、运行、后勤等制度层面研究公共安全管理问题,提出了许多政府关于公共安全的管理方案和理论创新。

美国的公共安全管理效率高,制度合理,成果显著。

其公共安全管理制度为世界各国广泛认同,代表了西方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的高水平。

中美两国在国家公共安全管理上存在诸多相同类似之处,如中国和美国在应对公共危机上都重视发挥行政首长的指挥领导作用,都建立了紧急事态和突发公共事件行动预案,都很重视事后处理和恢复。

但中美两国公共安全管理也各有特点,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如美国在公共危机处理中以地方政府为主力,联邦政府起到监督的作用,中国主要以中央政府为领导核心,为指挥领导机关,同时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

工业控制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工业控制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工业控制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工业控制安全工作总结。

工业控制安全工作是保障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的重要工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公司在工业控制安全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在此,我对我们的工业控制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

首先,我们公司在工业控制安全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
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各岗位的安全责任,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我们还加强了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同时,我们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了生产现场的安全。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有待提高,一些
员工对安全规定不够重视,存在违章操作的情况。

其次是设备老化和故障频发,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另外,一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有待提高,一旦发生事故,我们的应急处置能力还有待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业控制安全工作水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
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其次,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另外,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最后,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确保生产现场的安全。

总之,工业控制安全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希望通过我
们的努力,能够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m e ia a so u i gS rc nW y f Ens rn CADA e u i ndIsRe ea in t S c rt a t v lto o y
Ou u t y rCo n r

Z b u LI h n a . HANG e 一 u . AN Zh o a o Z 一 W ng iP ( ai a ee r e t f r n r ai eh ooy eu i, e i 0 0 4 C i ) N t n l s ac C n ro f m t nTc n l c ry B in 10 8 , h a o R h e Io o gS t jg n
第2次 计 机 全 术 流 《E /22 第 8 7 全国 算 安 学 交 会 l l 0年 0 l 期
美 国确保 工业控 制 系统安全 的 做法 及对我们 的启示
李战宝 ,张文贵 ,潘卓
( 家信 息 技 术 安 全 研 究 中 心 ,北 京 1 0 8 国 0 0 4) 摘 要 :文 章 介 绍 了美 国确 保 S A C DA 系统 安 全做 法 的 同 时 ,对 中国 工业 控 制 系统 面 临 的安 全 风 险
必须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
1美国确保 S A A系统安全 的措施 C D
多年来 ,美 国十分重视该系统的安全 。2 0 0 3年将其 视为国家安全优先 事项。2 0 年将 其列人 国家需重点保护 的关键 基础 08
设施范 畴。2 0 0 9年颁布 《 保护T业控制系统 的战略》 Ⅲ,涵盖能源、电力 、交通等 1 个 行业 工控系统 的安 全。2 0 4 0 9年 ,成 立了
Abta t s r c :Thspa e nr d c ste wa so i p rito u e h y fSCA DA r tc in i S , s rbe h iksa d tr a st a p o e to n U A de ci st e rs n h e t h t
22 第 8 0年 o 1 期\第2次 计 机 全 术 流 . 目 7 全国 算 安 学 交 会岛 l 曩》 l
管理 策略融合 ,并在实践中修改完善。
5 )定 义并盘查工控 系统和网络资产。网络安全 团队应对工 控系统做好盘点和鉴别。重点是系统 ,而不是设备。 6 )对风险与脆弱性进行评 估。应对工控系统进行风险与脆弱性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工作 重点。对主机 、节点、网络, 应审核路 由器 配置文件或路 由表 ;进行物理核对 ; 实施 网络监控或入侵检测 ;确定需要程 序扫描的 I P地址组。对 服务,应验证
随 着 自动 化 控 制 系统 与 网络 之 间 的互 连 互 通 越 来 越 多 ,确 保 工 业控 制 系 统 (C )的核 心 一 s AD IS C A系 统 的安 全 已成 为 最 棘 手
的问题之一。特别是 “ 网”病毒 的出现,使 S AD 震 C A系统 的安 全面临更加严峻 的挑 战。如何加强该 系统 的安全 性,已变成世人
本地端 口; 扫描非生产网络上 的副本 、新设备和测试系统。对服务 的脆弱性,应参照通用脆弱性查找库 , 进行本地信息参数提取 ; 对非生产性 网络上 的备份系统、研发系统和测试 系统 进行扫描 。

收稿时 间: 0 2 ( — 2 2 1一 ) 1 7
作者简介 : 李战宝 ( 9 4 ) 16 一 ,男,河南,副研 究员,本 科,主要研究方向 :国外信息安全 ;张文 ( 9 3 ) 贵 15 一 ,男,北京,副研究员,本科,主要 研 究方向 : 国外信息安全 ; 潘卓 ( 9 6 ) 女 ,黑龙江 ,翻译,硕士研 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国外信息安全。 18 一 ,
2 )建立和训练一支跨职能的团队。一支跨职能网络安全 团队应包括 I 人 员、控制 系统工程师 、控制系统运营商 、安 全事务 T
专家 、管理人 员、控制系统供应商或 系统集成商。 3 建章立制。网络 安全团队要在 角色 、责任、业主和用户的问责方面建章立制 ,确定安全 计划的 目 、商业组织、计算 机 ) 标 系统与网络、预算 、资源及分工协作等。 4 确定 工控 系统特定安全策 略和程序。策略与程序是 安全计划成功的基 础。应将工控 系统特定安全策略和程 序与现有运行 )
与威 胁 ,以及 进一 步 完善 和 强 化 中 国的 工业 控制 系统 安全 防 护进 行 了探 讨 。
关键 词 :工 业控 制 系统 ;工业 控 制 系统 安全 风 险 ; z_控 制 系统安 全措 施 r, _k I
中图分 类号 :T 3 3 8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7— 12( 02) 8 0 5 — 3 P 9. 0 6 1 12 21 0 — 0 10
Chie eI sfcn ndd sus e h a so p o n ndsr ngh n n n s CS i a ig a ic s stew y fi r vig a te te i gSCADA oe to n . m pr tci ni Chia n K e r : CS; e urt ik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S; e u i a ursi CS y wo ds I s c i rs fl y s c rt me s e nI y
工业控制系统 网络应急响应小组 (c c R ) I E T 。
11国家标 准与技术研究 院发布 《 . 工业控制 系统安全指南 》
21 年 6 01 月,该院发布了《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指南》 ,对如何确保工控 系统安全 ,列 出八项措施 :
1 )对采购实施高层管理 。高层管理 人员要过 问采购并参与工控系统安全计划工作 ,要关注工控系统的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