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课文原文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4
题目解说
“实践”,即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
“检验”,检查并验证。
“真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 正确反映。
“唯一”,突出了“实践”这一标准的重要作 用和地位。
“标准”,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 定。
概括文章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并阐释。 第2段:总说“立其诚”的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3段:“立其诚”的第一个方面的含义——名实一致。 第4段:“立其诚”的第二个方面的含义——言行一致。 第5段:“立其诚”的第三个方面的含义——表里一致。 第6段:总说“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7-8段:从认识世界的角度论述“立其诚”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全文,圈画重点字词,体会本文独特 的语言特色。
2.通过划分层次,厘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结构, 并学会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3.了解本文“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及其现实针对 性,注重品德修养,养成“求真、求实”的文风。
4.引导考生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养成言行一致、 心口一致的诚实品格。
总结全文
本文首先明确“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 写文章的一个原则,并解释了“诚”就是 “真”。然后阐述了“修辞立其诚”的三层 含义及其包含的端正学风的问题,最后 由修辞到为人,提倡做人要“说真话、讲 实话”,并指出这是唯物主义的原则。
作业布置
《修辞立其诚》强调为文为人要“真”,《怜悯 是人的天性》认为人的天性为“善”,两篇文章 都涉及立身处世的原则问题。请联系文章,谈 谈你对人性的理解。
4.作者解释“立其诚”的三段文字(2、3、4段),在论述 方法上有何相同点?论述效果有何不同?
相同点:都运用了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展开具体论述的 方法。
效果:第一段从“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 学命题与科学命题论及属性相异的“文学”,体现了作 者论证的严密性。第二段从浅、深两个层次展开分析, 并引用古语印证,最后得出结论,逻辑感强,有说服力。 第三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中综合质量检测卷(二)(含答案+详细解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中综合质量检测卷(二)(含答案+详细解析)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中综合质量检测卷(二)一、书写(共8分)1.看拼音,写词语。
fán xīng____________wèi jièméng lóng zuǒgùyòu pàn____________jiàn kāng suìdào zēng tiān wúyōu wúlǜ____________二、选择题(共10分)2.下面各组带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树冠(guàn)火焰(yàn)B.琥珀(bó)疙瘩(da)C.癌症(zhèng)瞥见(biē)D.慰藉(jiè)松懈(xiè)3.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迟顿局促不安B.拂拭一丝不苟C.开僻五彩斑蓝D.既将形态各异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旅游旺季,每天到长城游览的人成千上万。
B.听到这个消息,他生气勃勃,头也不回地走了。
C.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从不敷衍了事。
D.大路上车水马龙,农民伯伯忙着把丰收的果实运往城市。
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__)A.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B.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C.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D.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宿新市徐公店》一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B.《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C.《繁星(一五九)》这首诗歌用寥寥几句,赞扬了最崇高、最无私的母爱。
7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张志公 - 教育
7.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张志公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阅读全文、找出修辞选择的两个标准。
2.思考这两个标准的提出有何针对性。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搜寻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概括压缩整合信息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把热爱中华语言的教学渗透到教育中让学生体会到中华语言的无限魅力。
(四)美育渗透点找一些优美的散文,通过多媒体播放,让学生在优美配乐诗朗诵中,感受美的意境。
二.学法引导1.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对修辞的理解,然后再读课文,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小组讨论,然后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本文重点是把握观点,迁移运用。
学习本课时,要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学过的一些修辞现象,深入理解本文作者的观点。
文中提到对象和场合问题,时代性和社会性问题,论述了现代化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这些对实际运用语言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应用于自己的语言实践。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师生互动设计1.学生活动设计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梳理全文结构,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重点语句,领悟文章主旨。
2.教师活动设计组织学生把握本文的基本思想,写作背景,用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研讨。
并组织学生对重点语段进行研讨,把握本文的主旨。
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习掌握三个问题,即什么是修辞、修辞选择的标准、修辞选择的条件。
(二)整体感知1.导语设计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形式,是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一种变化万端、奇妙无比的魔方,它在准确把握了它的秘诀的人们嘴中、手上会幻化出无数奇妙的世界,达到令人惊叹的传情达意效果。
谁不希望掌握语言的魔杖,点化出精彩非凡的语言之花呢?要掌握这根魔杖,一般而言,需要拜三个“大师”:一个是“积累”,一个是“修辞”,一个是“磨练”。
“积累”使我们充实库房,柴米油盐等原料丰富,才能烹调出美味佳肴;“修辞”教给我们“烹调”的技巧,而要掌握技巧,则必须靠“磨练”。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文赏析
《修辞立其诚》课文赏析原文呈现①当初,在自然状态中的人似乎彼此间没有任何道义上的联系,也没有什么大家公认的义务,因此,他们既不能被看作是好人,也不能被看作是恶人;【1】他们既无邪恶之心,也无为善的美德,只有从生理意义上来理解这两个词,我们才可以把对保护自己的生存有害的品质称为邪恶,把对保护自己的生存有益的品质称为美德,【2】而且,在后一种情况下,我们还应当把最不反抗天性的冲动的人称为最有美德的人。
不过,只要我们不抛开这几个词的通常的意思,我们就最好是不要匆忙下结论,并捐弃我们的偏见,用天平来衡量一下:在文明人中是不是美德多于邪恶?【3】他们的美德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是不是比他们的邪恶给他们带来的害处多?在他们已经知道他们应当互相为善以后,他们的知识的进步是否足够弥补他们互相造成的伤害?最后,从总的方面来衡量,让我们评判一下:是处在既不担心别人对自己作恶,也不希望别人对自己为善的境地更幸福,还是处于全面依附的地位,全盘接受那些对他们不负有任何义务的人的指挥更幸福?【4】层解:第一部分(第1段),阐述自然状态中的人原始的品性,并由此引导人们思考。
名师赏评:【1】自然状态指私有制形成之前的社会。
在这种社会中,人们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交往和联系,没有语言、家庭、住所、技能等,除了生理上的差异之外,彼此自由平等。
【2】“只有从生理意义上来理解这两个词”是指从生存这个意义上来理解邪恶之心和美德。
自然人的本质欲望是生存,在自然人的观念中,善恶的分界线就是是否对自己的生存有益。
【3】运用问句,引导人们思考自然社会中的人和文明社会中的人所处的境地的不同。
【4】在自然状态中,人们和睦相处,并在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形成了良好纯朴的品性。
而文明的发展摧毁了这些原始的品性,人变得越来越聪明,产生了大量无益的需求,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戒备甚至敌视的心理。
②我们尤其不可像霍布斯a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认为人是邪恶的;人从来不对他的同类效劳,因为他认为他对他们没有任何义务;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14 2《荷塘月色》(同步习题)(解析版)
《荷塘月色》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曲折(qū) 歌曲(qǔ) 弥漫(mí) 明眸善睐(móu)B.颤动(zhàn) 煤屑(xiè) 脉搏(mài) 含情脉脉(mò)C.霎时(shà) 袅娜(nà) 负荷(hè) 荷枪实弹(hè)D.譬如(pì) 梵文(fàn) 出差(chāi) 差强人意(ch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
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B项,“颤(zhàn)”应读作“chàn”。
C项,“娜(nà)”应读作“nuó”。
D项,“差(chà)”应读作“chā”。
故选A。
2.下列对《荷塘月色》一文中加点叠词表达效果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点明了妻子半睡半醒的状态。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树木多而密且茂盛的样子。
)C.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不仅描绘出了路的弯曲,而且准确呈现了曲折之深和荷塘之幽,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曲径通幽”的园林之美。
)D.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写叶子如跳舞的女子一样清净美丽。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荷塘月色》一文中加点叠词表达效果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然后结合叠词的意思和文章的语境分析叠词的效果,再辨析选项分析的正误。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课文原文和练习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课文原文和练习《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课文原文和练习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
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就是把语言材料组织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告诉别人一件事,说明一个问题,或者表示一个意见。
语言材料很多,在表达的时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比如说,有个小孩很灵敏,很好玩,我很喜欢他。
要把我对他的印象说出来,用什么词儿呢?用“灵”“机灵”“伶俐”“很鬼”“很有心眼儿”?或者用一般常说的“聪明”?这就有个选择,从中选一个最足以表示我对他的印象的说法。
说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比如,可以说“这个小孩真聪明”,也可以说“这个小孩真不笨”,这又有所选择。
“他心灵手巧,样样都行”,这句话很整齐;“他干什么都很出色,真行”,这句话不像上一句四个字四个字的,不整齐,但是也可以,也不错。
我们可以很平实地说出对一个孩子的印象,“他举止动作活泼灵敏”,也可以打个比方,“这小孩真麻利,活像个小猴子”。
这是随便举几个例子,从用词到说一句话、一段话,这里边可以选择的方面很多很多。
认真细致地选择,并且能很迅速地选出最需要、最适当的说法,就是修辞的能力。
上面举的是日常生活中不关重要的话。
说重要的话,讲重要的道理,发表重要的意见,也需要选择,越是内容重要,越需要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辞很重要,应该具有这种能力。
修辞不是把话这么装饰那么装饰,更不是自己制造什么花样翻新的说法,只不过是从现有的语言材料中精心选择而已。
创造性地运用是可以的。
所谓创造性,是指在选择运用之中有独到之处。
修辞既是选择的过程,就得有选择标准。
怎么选择?根据什么选择?怎么叫选择得好?怎么叫选择得不好?选择语言材料是为了使我们说的话、写的文章具有准确性,就是能够把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里的反映准确地表达出来。
不仅准确,并且富有表现力。
准确,富有表现力,这是我们选择语言材料最根本的考虑。
新教材2023年高中语文第7单元15
15.我与地坛(节选)☉基础巩固练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A.甘之如怡自我安慰哀怨截瘫B.半途而费窸窸窣窣祭坛雕栏C.旁征博引九坛八庙安详车辙D.撕叫不停骄阳高悬倔强羞涩【解析】A项“甘之如怡”的“怡”应为“饴”。
B项“半途而费”的“费”应为“废”。
D项“撕叫不停”的“撕”应为“嘶”。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我与地坛》是有口皆碑..的力度,使所有读过的人都不得不认真思考....的好散文,其丰沛人生的诸多问题。
人生是苦役,但并不是说,人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苦役中就找不回尊严和欢乐。
史铁生的文字有一些苍凉,但在那苍凉的底色下埋藏的正是对人生入木三分....的认识。
A.有口皆碑B.丰沛C.旷日持久D.入木三分【解析】A项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
此处说《我与地坛》是人人称赞的好散文。
使用正确。
B项“丰沛”形容雨水等充足,不能用来形容力度。
使用错误。
C项旷日持久:荒废时日,长期拖延。
此处形容“苦役”似的人生,表现其漫长,使用正确。
D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此处说对人生理解深刻、透彻。
使用正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A.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的原因。
B.她不是那种光会理解儿子而不懂得疼爱儿子的母亲。
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
C.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D.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数甚至唯一坚持写作的人,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体验上。
【解析】A项“我为什么要出生的原因”句式杂糅,“为什么”和“……的原因”杂糅,应去掉“的原因”。
B项“光会理解儿子而不懂得疼爱儿子”不合逻辑,“光会理解儿子而不慬得疼爱儿子”应改为“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
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修辞
• ④“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这里的表演很 精彩,请不要假装不理不睬。” •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 5、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 白 《千里之外》 • 以上歌词音节匀称,节拍有致, 在歌曲中造成前呼后应的音韵和谐状 态。
• 2.叠音 又叫“重合”或“复字”, 恰当运用叠音词,可以突出词语的意义,加 强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增加音乐美感⑪。 • 如:①霍霍霍霍霍霍霍霍霍家拳的套路招式
• “沉默的甜蜜”是一个超常搭配,“甜蜜” 是有味的,是通过味觉感知的,“沉默” 则是无味的,“无味”和“有味”结合在 一起,同样融汇了味觉和其他感觉,言语 接受者自然会联想到恋人相对无语时的情 景。
• “伤口”是沉睡的,似乎世间一切事物都可以烙上 人的印记,而人的情性也可以转嫁到一切事物上; 虚幻的梦可以像日记一样被撕去一页;形容词 “奇妙”名词化了,而且是“微笑”编织成的实 实在在的物体;“恋爱”与“放风筝”,“胡子” 与“故事”,看似不合理的搭配,却收意想不到 的效果,使词句更生动、更富诗意,别有一番风 味。诸如这样的变异修辞,一般都是由作者对外 界所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心象, 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语言艺术。梁启超说: “艺术的权威是把那霎时间便过去的情感,捉住 它令它随时可以再现,是把艺术家自己个性的情 感打进别人的情感里头,在若干期间内占领了他 心的位置。”⑷流行歌曲歌词中异于常规的表达 有时可以“占领”听众的心,短暂的陌生感过后 便是情感的共鸣。
词语修辞
词语的选择与锤炼
1· 炼字;2· 词语超常搭配;3· 比喻、借代、比 拟、夸张、通感、双关、仿词、婉曲等
语句修辞
句子的选择、组合与锤炼
1· 句序调整(倒装等);2· 句子组合(整散句、 长短句等);3· 句式选择(反问句、设问句等)
高二语文修辞是一种选择过程
张志公
1、文中所说的“修辞”与修辞手法是 一回事吗?文中所说“修辞”的意思是 什么?我们常说的比喻、拟人等等只是 一种修辞格。修辞格是从客观语言事 实中归纳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修辞 现象。“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 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 这样一个工作过程。”,“修辞不是 把话这么装饰那么装饰,更不是自己 制造什么花样翻新的说法,只不过从 现有的材料中精心选择而已。”
“寂静”一般是用来形容环境, 当时的在夏夜,课文提到有“蝉 声”和“蛙声”,所以寂静是不 符合实际情况的。课文用了”寂 寞”主要是为了反映此刻作者不 满现实、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情。 因此,”寂寞”的使用是切合语 境的,也是准确的。
;cospla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押入那名越南妇人的处境酖酖挖洞的处境。你茫茫然逡巡这热闹的操场,赛球孩童、打拳老者、慢跑的人们向你展示太平盛世的面貌,可是诗句却如钢刀划破颜面,你幻觉那群奔跑孩子掉入诗中呈现的烽火国度,一样奔跑,挥汗流血,纷纷仆倒。 ? 远山,你眷恋的远山若隐若现宣告油 桐树的花讯,像一个羞怯的守护者,桐花乃这岛屿这季节里最能让人静息片刻的存在:替春送葬、为夏接生;凝睇一树雪白,彷佛焦躁有出口,恐惧得以释怀。 ? 可是你无法释怀,无法斩除那名越南妇人之附体,告诉自己部署在这岛屿命盘上的五百颗飞弹只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一群 准备南下过冬的候鸟,只是比较喧嚣的一种招呼的方式! ? 如果有一天,此刻大喊加油的肥鸭们必须挖洞掩埋自己的孩子,那么,谁为他们掘穴掩埋永不瞑目的恨呢?若那一日注定不可避免,你忍不住反过来感谢飞弹,从现在到启程那一天之间,你可以自我练习并安慰那些被意外、疾 病、误杀、忧郁带走孩子的妈妈们:「走了也好,你的儿穿戴整齐手捧香花去天堂,他避掉战争了!」你可以继续思考:活著与死亡孰优孰劣,哪一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设计
精心整理《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设计语言是一?是怎样说的?他的说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研读他的文章《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作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前两个分句是直接陈述的句子,后一个分句选择否定反问句式,形成错综变化的语气,达到了良好的正反两面论证的说理效果。
(2)我们认为美国这些侵略行动应该被制止,亚洲的和平应该得到保障,亚洲各国的独立主权应该得到尊重,亚洲人民的民族权利和自由应该得到保障,对亚洲各国内政的干涉应该停止,在亚洲各国的外国军事基地应该撤除,驻在亚洲各国的外国军队应该撤退,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应该防止,一切经济封锁和限制应该取消。
(周恩来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的讲话)语言排比连贯而下,很有气势;同义词的选用准确严密,说话严谨得体,达到了很好的外交效果。
)如《辞海》)”(从:本质。
)应用性探索阅读。
完成“自读思考”题。
解说: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语言现象,实现知识迁移和形成能力的目标。
)【自读点拨】作者认为:“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
”作者是怎样解释这个观点的?明确:先举非常熟悉的例子,再指出容易干扰思路的认识,接着说选择的标准,把一切手段都归之于“选择”,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观点。
怎样理解“修辞不是把话这么装饰那么装饰,更不是自己制造什么花样翻新的说法”?力,作者在举了“推敲”“吟安一个字,说“我生活方式不同了,对大多数人来说,语言是为了交际,应适应这种社会生活节奏,大可不必把修辞看得如此艰难。
从另一个角度讲,也不宜提倡这种做法,因为,这种做法很可能把人训练得说话、写文章思维迟钝,反应不快,甚至口讷于言,不善交际,特别是对青年人还是不倡导为好。
作者认为“选择”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是怎样解释的?明确:前提条件是丰富的语言积累。
只有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才有选择的余地。
2019-2020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书写1.看拼音,写汉字。
jiāng yìng zhú jiàn wéi kàngshū适jì术shū送jì然二、选择题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jì)B.弯曲.(qū)C.家雀.儿(qiǎo)D.未肯降.(xiáng)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谨慎布置瞧不起豪不可惜B.枯萎蜗牛鹅卵石整耳欲聋C.叶柄钳子抛出来奋奋不平D.挖掘犹如强有力横七竖八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马拉松比赛开始,俄罗斯运动员斯科娃齐头并进....,跑在最前面。
B.这场足球赛比下来,每个队员都筋疲力尽....。
C.人民法官秉公执法....,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D.水滴日复一日....地滴在岩石上,竟把岩石打穿了。
5.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可怜..九月初三夜(值得同情)B.只缘.身在此山中(缘分)C.梅须逊.雪三分白(不及,比不上)D.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因为)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雨、乌云从空中倾泻而下。
B.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的行为是可耻的。
C.我们要尽快改正、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错误。
D.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进。
7.下列句子中,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蝙蝠靠什么飞行呢?科学家做实验解开了秘密。
B.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C.是谁将雪花撒下?又是谁将冰雪融化?D.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
三、语言表达8.按要求写句子。
1.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1)这句话把_____比喻成______,形象地写出了______。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学情监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在相应的位置。
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积累:共8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晨起,我(穿梭/穿行)于小巷里,端祥这些异域情调的房子,去摸它花岗石的墙,去数它窗楣上的瓦。
这些房子的美,首先在于它的造型。
它很少有如四方盒子或火车厢式的整齐划一的(规格/规模),轮廓少直线,多折线或弧线:屋顶一色的红瓦,无一平顶,或成哥特式的尖突,或成四棱四面的盔形。
有时我走得远一些,喜欢坐在海边的礁石上来回望全城。
但见群楼鳞次栉比,衬着如云的绿树,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①。
其实,如果单说这里的洋房就是比北京四合院美,比水乡竹楼美,或也未必。
只是骤然于我稔熟的土地上飞来异国房舍,便如②有一种移花接木的新奇之效。
又难得我们这个胸怀大度能兼容并蓄的民族,将这种建筑风格的异国种籽(保留/保存)下来,在华夏土地上终于蔚成一城。
青岛便得了一种他山之美,也就美得有了个性。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端祥轮廓(kuò) B.造型鳞次栉(zì)比C.一簇簇(cù)移花接木D.房舍(shě)兼容并蓄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穿梭规模保留B.穿行规格保留C.穿梭规格保存D.穿行规模保存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在蓝天碧海间又似一抹烧红的晚霞②几个对偶句偶然出现在一篇散体白话文中B.①又似一抹烧红的晚霞在蓝天碧海间②一篇散体白话文中偶然出现几个对偶句C.①又似一抹烧红的晚霞在蓝天碧海间②几个对偶句偶然出现在一篇散体白话文中D.①在蓝天碧海间又似一抹烧红的晚霞②一篇散体白话文中偶然出现几个对偶句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随着空间站转入长期在轨运营阶段,未来几年,长七火箭将保持每年两次左右的发射频率,为空间站天地物资运输提供保障。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课文精讲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段落划分:一、引言,开篇简述修辞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修辞在交流中的核心作用。
提出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的观点,为后续论述奠定基础。
二、修辞选择的原则,阐述修辞选择的基本原则,如适应性、得体性、有效性等。
分析这些原则在实际运用中的体现,如根据受众、场合、目的等因素进行修辞选择。
三、修辞选择的层次,介绍修辞选择的多个层次,如词汇选择、句式选择、修辞格选择等。
探讨每个层次在选择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四、修辞选择的实践应用,举例说明修辞选择在不同文体和语境中的运用,如文学、广告、演讲等.分析这些实例中修辞选择的效果和影响,强调修辞选择的重要性。
五、修辞选择的挑战与策略,探讨在修辞选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
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和方法,如提高语言素养、增强跨文化意识等。
六、结论总结全文,强调修辞选择的核心观点和重要性。
呼吁读者在实际交流中注重修辞选择,提高表达效果。
通过以上段落划分,可以清晰地展现《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这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文章赏析《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修辞的本质和重要性,将修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现出来。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文章开篇就明确提出了修辞的核心观点,即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这个观点新颖且富有启发性,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修辞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的关键作用。
修辞不仅仅是语言的装饰,更是一种策略性的选择,它涉及到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力、时代性和社会性等多个方面。
文章对修辞选择的原则和层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介绍修辞选择的适应性、得体性、有效性等原则,以及词汇选择、句式选择、修辞格选择等层次,文章让我们对修辞的选择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些原则和层次在实际运用中的体现,也让我们看到了修辞选择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文章还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展示了修辞选择在不同文体和语境中的运用及其效果。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导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由古代文化典籍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作者自己的例子为论据,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号召中国学生追求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这样才能有所建树。
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原文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
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
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
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理想——平天下。
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
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
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修辞立其诚 张岱年 课文原文
修辞立其诚张岱年“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
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天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
“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
诚者,实也,真也。
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
《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份回,,以真伪对举,始于庄子。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
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
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
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
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领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
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致。
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
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
“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
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
《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
《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
……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
”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
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
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我并没有地下结论。
(2)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我的一生。
(3)他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A.标明轻易遏止安适B.标明轻率遏止安详C.表明轻率遏制安详D.表明轻易遏制安适答案: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1)题,标明是做记号;表明是表达,显示。
轻易是快、容易;轻率是草率。
由上文“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可知,此处意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应用“表明”,因为“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可见下结论并不“草率”,此处应填“轻率”。
第(2)题,遏止是制止、阻止;遏制是控制、克制。
对于“同情心”应为“克制”,所以此处应填“遏制”。
第(3)题,“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
“安适”指安乐舒服,安静舒适。
此处应填“安详”。
故选C。
小提示: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鹰击长空,鱼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的我走了,正如我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③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的姑娘。
A.游轻轻轻轻忧愁B.翔轻轻轻轻愁怨C.游轻轻悄悄愁怨D.翔轻轻轻轻忧愁答案:B本题考查考生辨析词语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课文原文
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
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就是把语言材料组织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告诉别人一件事,说明一个问题,或者表示一个意见。
语言材料很多,在表达的时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比如说,有个小孩很灵敏,很好玩,我很喜欢他。
要把我对他的印象说出来,用什么词儿呢?用“灵”“机灵”“伶俐”“很鬼”“很有心眼儿”?或者用一般常说的“聪明”?这就有个选择,从中选一个最足以表示我对他的印象的说法。
说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比如,可以说“这个小孩真聪明”,也可以说“这个小孩真不笨”,这又有所选择。
“他心灵手巧,样样都行”,这句话很整齐;“他干什么都很出色,真行”,这句话不像上一句四个字四个字的,不整齐,但是也可以,也不错。
我们可以很平实地说出对一个孩子的印象,“他举止动作活泼灵敏”,也可以打个比方,“这小孩真麻利,活像个小猴子”。
这是随便举几个例子,从用词到说一句话、一段话,这里边可以选择的方面很多很多。
认真细致地选择,并且能很迅速地选出最需要、最适当的说法,就是修辞的能力。
上面举的是日常生活中不关重要的话。
说重要的话,讲重要的道理,发表重要的意见,也需要选择,越是内容重要,越需
要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辞很重要,应该具有这种能力。
修辞不是把话这么装饰那么装饰,更不是自己制造什么花样翻新的说法,只不过是从现有的语言材料中精心选择而已。
创造性地运用是可以的。
所谓创造性,是指在选择运用之中有独到之处。
修辞既是选择的过程,就得有选择标准。
怎么选择?根据什么选择?怎么叫选择得好?怎么叫选择得不好?
选择语言材料是为了使我们说的话、写的文章具有准确性,就是能够把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里的反映准确地表达出来。
不仅准确,并且富有表现力。
准确,富有表现力,这是我们选择语言材料最根本的考虑。
就拿上面的例子说,说一个小孩“灵”,“机灵”,“伶俐”,“很鬼”,“很有心眼儿”,这些词语并不是毫无差别的,用哪一个能最准确地表达出我对这个小孩的印象呢?选择首先要从这里考虑:哪一种说法最准确。
同样都准确,用这个说法是准确的,用另一个说法也是准确的,那就要考虑,用哪一个说法表现力更强,能够把
我对小孩的很好的印象有力量地表达出来,使听的人、读的人受到更大的影响,能够和我产生共鸣呢?
所谓准确性、表现力,不能单单从自己主观方面考虑。
语言是交际工具,有说的一方,有听的一方;有写的一方,有读的一方。
说的人、写的人不仅要考虑主观方面的目的,也要考虑客观方面的要求。
只有主客观统一,表达效果才会更好。
比如,你说一件事,听的人在工作很忙、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听,希望你简明扼要地说,这是客观的希望和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左用一个比方,右用一个形容,希望自己说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你的主观愿望不能说不好,但是不符合客观的要求,效果就不好。
不论你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选择得多么好,也达不到目的,作用会打折扣。
听的人性急,不耐烦,反而可能听不清楚,同你的主观愿望恰恰相反。
所以,选择语言材料,进行修辞工作,既要考虑主观,又要考虑客观,力求主客观的统一。
这就涉及到对象和场合的问题了。
如果你对孩子们讲一件事,用了一些抽象的、比较难懂的字眼,用了一些复杂的句子,总之,要很费一些思索才能够理解清楚,尽管你所选
择的词、句子都不错,话组织得也不错,但是效果并不好,因为不适合对象。
相反,如果你是对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强的青年人、成年人
同一件事,几句话就可以说得清楚,你却反复解释,这样说了那样说,反反复复,效果也不会好,因为不适合对象。
同样的一件事,对家里的人随便说说,向熟悉的同志介绍介绍,或者你觉得需要向领导反映一下,汇报汇报,在这些不同的场合,就需要有一定区别的讲法,就是说要得体。
对你的家里人和熟悉的同志,很严肃,像煞有介事,或者向领导汇报,嘻嘻哈哈,“谈笑风生”,都不得体。
所以,修辞,也就是选择语言材料,组织语言材料,要考虑对象,注意场合。
话说得得体是很重要的。
所谓得体并不是矫揉造作,更不是虚伪,说些言不由衷的话,那样根本谈不到得体与不得体。
所谓得体,就是在这样的场合,同这样有关系的一些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
这可并不是说对于什么样的人说话可以大模大样,对于什么样的人说话要低三下四,不是指这种区别。
对任何人说话都不应该大模大样,也不需要低三下四。
不过,对象不同,说话总应该有些区别。
无论对长者、老者说话,对年轻人或者比自己小得多的人说话,都需要诚
实、亲切。
对长者、老者,总要多一点尊敬的神态吧,对年轻人或者比自己小得多的人,总要多一点关切爱抚的神态吧,这就是得体的问题。
对长者、老者、老师、长辈说话,缺少应有的尊敬的表示;对一个孩子说话,缺少应有的关切爱抚的表示,那能够说是得体的吗?当别人称赞自己的时候,总应该有点谦逊的表示,但是,也得实事求是,谦逊过头,达到了不合事实的虚假程度,也就不得体了。
相反,不谦逊,很不客气,哪怕自己确实做了一点有成绩的事情,不论对谁,表现了不谦逊,不客气,也是一种不得体。
所谓得体,就是在真实的、实事求是的前提之下,根据具体的场合、具体的对象,采取恰当的说法,表现出自己一种应有的修养,一种比较高尚的思想精神面貌,这就是得体。
不论口头上说话,书面上写文章,都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所谓要讲点精神文明,要讲点语言美,并不是要学点花巧,而是要实事求是,要真实,亲切,而又得体。
说到这里,就自然要联系到选择语言材料,也就是说进行修辞工作的又一个重要的标准。
那就是:修辞有时代性,有社会性。
语言有一个很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古到今,语言是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
语言材料有不少是从古到今一直沿用的,也有不少是逐渐产生的一些新的材料,所以,它既有历史的连贯性,又有不同时代的时代性。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交流思想感情,是一种社交活动。
那么,它不能不受社会发展变革的影响。
然而,语言又是一
个全民性的交际工具,它不像社会变革那么剧烈。
所以,在各个不同的社会里,它既有某些共同性的东西,又有不同社会的一些不同风习、特点的反映。
因此,选择语言材料,怎么叫做选择得好,怎么叫做选择得不够好,或者不好,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既有要求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
学习修辞,不能完全没有时代观点,不能完全没有社会观点。
静止地来讲,说某种修辞方法好,不考虑时代和社会的因素,这种讲法是不够准确的。
我们今天的社会对于语言的运用,首先要求准确性,也就是要求实事求是,要求朴实。
当然也要求有表现力。
然而,必须明确,表现力是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存在的,失去了准确性,谈不到表现力。
假话、大话、空话不论装饰得多么好,因为它是不准确的,所以它是缺乏表现力的,是我们不仅不提倡,并且反对的。
一提到学习修辞,往往引起联想,就是怎么把话说得漂亮一些,怎样把文章写得漂亮一些。
我们不反对说话说得漂亮,文章写得漂亮。
美,优美,是我们所提倡的。
但是,必须首先记住,只有在实事求是、准确、严密的基础上才能谈得到漂亮、优美。
假话、大话、空话是最不优美的话,最不漂亮的话。
当我们学习修辞的时候,这是首先要明确的。
此外,现代化要求一切讲究速度,讲究效率。
说话,写文章,也是这样。
因此,我们提倡简洁,明快。
像“推敲”的故事,像“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些名句,
作为认真仔细、一字不苟的写作态度,说明写作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是马马虎虎就可以取得成就的,讲讲未尝不好。
但是,在我们的写作实践中,需要的是既严肃而又敏捷的态度和能力。
为一个字琢磨好半天,以至穷年累月地去下修辞的功夫,我们不去过多地提倡。
这也可以认为是修辞有时代性的一个方面。
最后要说到,修辞既是一个选择过程,那么,只有我们对于语言知道得多,在我们头脑里有丰富的积累,才有选择的余地。
如果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很贫乏,总共就知道那么一点点,就会那么一点点,还说得上什么选择呢?要达到基本上准确都很困难,因为语言材料不够用,表现力就更谈不上了。
所以,通过广泛阅读优秀的读物,平时从各个渠道留心生活里的那些优美的有用的语言材料,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语言积累,才能使自己的头脑里有一个丰富的语言宝库。
在这种情况之下,当我们需要的时候,才能从这个宝库中选择出所需要的材料。
因此,学习修辞,先决的条件是要丰富自己的语言,不这样,谈不到修辞能力。
所以,仅仅把修辞看成为一种技巧或技术是不够的。
丰富语言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同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充实,生活经验的积累,关系非常密切。
在这样的基础上,语言会逐渐地丰富起来。
有了丰富的
语言积累,同时学习一点修辞知识,这时,修辞知识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使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