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动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药 物 方 面
机 体 方 面
11
转运规律的应用举例
❖弱酸性药物在胃液中非离子型多, 在胃中即可被吸收
❖弱碱性药在胃内离子型多,主要 在小肠吸收
❖酸性或碱性强药物、季铵盐在胃 肠难吸收
h
12
2、易化扩散
顺浓度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饱和性
竞争性
h
13
3. 滤 过:filtration 小于膜孔的药物借流体静压和渗透压差通过水
通透性 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愈大,
脂质层的浓度愈高,跨膜愈快
有关
① 简单扩散受药物解离度
解离型
极性大、脂溶性小
非解离型 极性小、脂溶性大
难于扩散 易于扩散
h
5
简单扩散
顺浓度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不需要载体
无饱和性
无竞争性
h
6
②药物的解离度取决于药物的pKa及体液的pH,可用公式说明
对弱酸性药物 pKa=pH+log[HA]/[A-] 对弱碱性药物 pKb=pH+log[BH+]/[B]
止各种物质由血入脑的屏障。
❖ 它有利于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大多数药物难以通过,只有脂溶性大、分子量 较小及少数水溶性药物可通过此屏障。
(2)胎盘屏障:将母体与胎儿血液隔开的胎
盘也起屏障作用,但其通透性与一般毛细血管 无异,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穿透胎盘屏障进入 胚胎循环,故孕妇用药要谨慎。
h
45
h
46
❖ 2.零级动力学:指每一定时间内药物按一恒 定的量进行消除(恒量消除)
❖ 特点:
❖ a、普通坐标上的时量曲线为直线, 斜率为 Ke
❖ b、消除速度与C无关,恒量消除
❖ c、t1/2随C下降而缩短 ❖ 发生于极少数药物或体内药量相对过高时
h
47
单剂量给药(剂量A)
—————————————
h
25
3、组织的亲和力 某些药对组织有特殊亲和力
碘-甲状腺;钙-骨
h
26
4、局部器官血流量
以肝、肾、脑,心血流量多 IV 硫贲妥钠:(再分布)
先到血量多、类脂质高的脑,迅速 麻醉(起效快) 后到血量少的脂肪组织,迅速清醒 (维持时间短)
h
27
5.体内屏障
(1)血脑屏障:血--脑之间有一种选择性阻
h
28
药动学——药物体内过程:代谢
❖ 生物转化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也称
为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
❖ 生物转化与排泄统称为消除。 ❖ 生物转化主要在肝脏进行,因促进体内药物生物转
化的酶主要是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又 称肝药酶)。
❖ 主要氧化酶为细胞色素P-450酶系。其特点是专一
(用丙磺舒抑制青霉素分泌,增加后者浓度)
h
33
(2) 胆汁排泄:
1/ 抗菌药物经胆汁排泄,有利于治疗肝 胆系统感染
2/ 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 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3) 其它排泄途经:
唾液、肺、汗腺、毛发排泄等。
h
34
胆汁排泄
(biliary excretion)
❖ 持续期—持续有效的时间。
与吸收和消除速率有关 ❖ 残留期—药物降到有效浓
药-时曲线
度以下至完全消除。
h
38
h
39
2、给药途径与药—时曲线
h
40
西安交大医学院药理学系 曹永孝 yxy@xjtu.edu.cn; 029-82655140
二、常用动力学参数
1.生物利用度F: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 的速度和程度
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和活性可受药物影响。
h
29
肝药酶诱导和抑制
❖ 肝药酶诱导剂: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加的药物。如苯巴比 妥、苯妥英钠、利福平。
导致结果:a、自身诱导,产生耐受性。b、 加速其它药物代谢、药效下降。
举例:华法林与苯妥英钠合用,抗凝作用减弱。
❖ 肝药酶抑制剂:使肝药酶活性降低的药物。如氯霉素、 异烟肼 。
t1/2数 体内药物的量
0
100%A
1
50%A
2
25%A
3
12.5%A
4
6.3%A
5
3.2%A幻灯片 6
6
1.6%A
————————————
约经4 ~ 5个t1/2体h 内药物基本消失48
3.表观分布容积Vd:指药物吸收达
到平衡或稳态是应占有的体液容积
体内总药量(A)(mg) Vd =
血药浓度(c)(mg/L)
保泰松 + 双香豆素 → 出血不止
磺胺类置换体内胆红素,使新生儿产 生核黄疸
华法林:抗凝血药 结合99% 游离1%
华法林+保泰松 结合98% 游离2%
❖ 血浆蛋白过少或变质,蛋白结合率↓,
易中毒
h
24
2、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pH
胞内pH7,胞外pH7.4
弱酸性药在胞外稍高,弱碱性药胞 内稍多
中毒时,碱化血液及尿液,弱酸性 药从脑→血,再肾排出
药物的转运方式
①被动转运——指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 一侧转运的过程。包括简单扩散、易化扩散、滤过。
②主动转运——指药物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 一侧转运的过程。
③特殊转运(膜动转运) ——胞饮、胞吐。
h
4
1 简单扩散:药物溶于生物膜的脂质而通过生物膜。 大多数药物以此方式转运
两侧浓度差 跨膜扩散率与 膜的面积、厚度
生物利用度F
=
A(进入循环的药量) x 100%
D(服药剂量)
药物的制剂质量 给药途径
h
41
绝对F= 口服制剂AUC x1OO% 静注制剂AUC
相对F=
被测制剂AUC 参比制剂AUC
x1OO%
h
42
2.血浆半衰期t1/2:指血浆药物浓度
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半衰期的意义: (1)确定给药时间间隔 (2)作为药物分类的依据 (3)预测药物从体内消除所需要的时间 (4) 预测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
Vd 不是药物在体内的实际容积
h
49
三、连续多次给药的稳态浓度
h
50
每隔一个t1/2 给一次药A
—————————————————————
t1/2数
1 50%
50%
2 25% 50%
75%
3 12.5% 25% 50%
87.5%
4 6.3% 12.5% 25% 50%
93.8%
5 3.2% 6.3% 12.5% 25% 50% 97%
h
43
药物消除动力学规律
❖ dC/dt=keCn
❖ n = 0: 零级动力学(少数药物)
❖ n = 1: 一级动力学(多数药物) ❖ Ke 为一级 (或零级) 消除速率常数。
h
44
1.一级动力学消除:每一定时间内按一恒定比 例进行消除(恒比消除)
❖ 特点: a、对数坐标上的药时曲线为直线 b、消除速率与血浓成正比。即 dC/dt=-keC c、t1/2固定不变。(t1/2=0.693/ke) ❖ 绝大多数药物按此规律消除
h
36
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 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 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h
37
三、 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
1.单次给药的药-时曲线
潜伏期反应吸收和分布过程
❖ 药峰浓度(Cmax)—药后 达到的最高浓度,与剂量 成正比
❖ 达峰时间(Tmax)—用药后 达到最高浓度的时间
当pH以数学值变化时, 药物离子型与非离子型之比以指数值变化 生理状态下,弱酸或弱碱药多呈非解离型易吸收
h
7
h
8
Naproxen pKa 5.0
弱酸性药物 pKa=pH+log[HA]/[A-]
Gastric juice
pH 2.0
Plasma
pH 7.4
HA = 1.0 +
A- = 0.001
❖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物被排出体外的过程。
分布 血药浓度↓ 生物转化 消
排泄 除
h
32
❖主要排泄器官:
(1) 肾:药物经肾排泄的方式:
1/ 药物经肾小球滤过后,经肾小管排出,属 被动转运。改变管腔液的pH,可改变药物的排 泄 (碱化尿液加速巴比妥类酸性药物的排泄)
2/ 药物经近曲小管或远曲小管分泌到肾小管, 属主动转运,转运能力受限,有竞争性抑制
药剂量成正比。
❖恒速静脉滴注给药,血药浓度不产生波动。
性通道aqueous channel 由膜一侧到另一侧的过程。
体内多数细胞的水性通道小,只允许小溶性的、分子量的药物通过:甲醇,尿素 多数毛细血管上皮细胞间孔隙大,多数药物可通过; 但脑内大部分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壁无间隙,药物不能滤过
h
14
多数无机离子通过细胞的过程由跨膜电位差(Cl)或主动转运(Na,K)控制
HA = 1.0 +
A- = 251
Total HA + A- = 1.001
Total HA + A- = 252
Distribution of a acidic drug
h
9
Morphine pKa 8.0
弱碱性药物 pKa=pH+log[BH+]/[B]
Small intestinal surface
❖ 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给药 ❖ 呼吸道给药 ❖ 皮肤给药
❖不同给药途径的吸收速度排序: ❖静脉、吸入、肌注、皮下、口服、直肠、皮肤
h
18
舌下含化、口服(per os, po)、直肠给药
口腔
首关消除

肝脏

直肠
消化道 h
血液循环 19
首过效应
h
20
舌下→口腔粘膜 (硝酸甘油,异丙) ❖ 直肠→粘膜血流丰富, 吸收快 ❖ 可经中、下痔静脉入下腔静脉

肝肠循环
(Enterohepatic recycling)
高极性代谢产物
Liver
Bile duct
Gut Portal vein
h
Feces 35
excretion
肝肠循环:药物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
等结合后经胆道排入小肠,再被肠道 细菌水解,经门静脉重吸收入血液循 环.
❖肝肠循环的结果使药效延长,易蓄积 中毒
pH 5.3
Plasma
pH 7.4
BH = 1.0 +
B+ = 501
BH = 1.0 +
B+ = 4
Total BH + B+ = 502
Total BH + B+ = 5 Distribution of a basic drug
h
10
③ 简单扩散的规律
当膜两侧的pH 不等时 当扩散达动态 平衡后
❖ 但中、上痔静脉有交通支 ❖ 直肠给药约50%可绕过肝脏
h
21
药动学——药物体内过程:分布
❖ 定义: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向组织器官转 运的过程
❖ 特点:不均匀
❖ 影响因素:血浆蛋白结合、药物的理化 性质和体液的pH、与组织蛋白的亲和力、 局部血流量、特殊细胞屏障(血脑、胎 盘)
h
22
1.血浆蛋白结合
来自百度文库❖D
D+P DP
❖ 临时储库:可逆性、暂时失活、动态平衡 (结合率)
❖ 在吸收过程中,游离型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反应平衡向右移,有利于进一步吸收.
❖ 在消除过程中,游离型药物被除去,反应平
衡左移,有利于消除.h
23
❖ 两种结合率高的药物可能竞争与同一蛋 白结合而发生置换现象,增加血中游离 型药物浓度,毒性可增加,如:
导致结果:代谢减慢,血浓上升甚至中毒。
举例:苯妥英钠与氯霉素合用,可使苯妥英钠
血浓升高,造成中毒。h
30
生物转化 ❖药物在体内转化的两个步骤:
药物
I相反应 (氧化、水解、还原等)
代谢物
II相反应 (结合)
结合物
❖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其结局如下:①灭活,
②形成活性代谢物,③产生毒性代谢物。
h
31
药动学——药物体内过程:排泄
h
53
h
54
❖ 恒量给药,经过5个t1/2血药浓度可达 稳态浓度(Css)。
❖ 增加给药剂量可相应增加血药浓度,但 不能缩短到达Css所需的时间,也不能 按比例延长药物的消除时间。
h
55
❖等量等间隔多次给药,若每天给药总量不
变,增加给药次数可使血药浓度峰值和谷 值的波动减小,反之也然。
❖等量等间隔多次给药后所达到的Css与给
第四节 药动学
1.掌握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掌握药物跨膜转运的特点 掌握药动学的有关概念
2.熟悉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因 素
h
1
药动学
体内过程
血药浓度动态变化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药时曲线 动力学参数
转运:吸收、分布、排泄 转化:代谢
h
2
药物在体内的过h 程(转运和转化) 3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生物膜的结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
6 1.6% 3.2% 6.3% 12.5% 25% 98.6%
—————————————————————
约经4 ~ 5个t1/2达到稳定浓度(Css)
h
51
连续恒速给药
h
52
Css, 稳态血药浓度
❖约需5个t1/2达到Css ❖临床意义
❖负荷量, DL:可立即达到有效C的药量 ❖维持量, Dm: 用于维持有效Css的药量 ❖ 当τ= t1/2时, DL= 2Dm
4、主动转运 逆浓度差转运 消耗能量
h
需要载体 饱和性 竞争性
15
药动学——药物体内过程:吸收
❖吸收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意义: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与其吸收速度和程度相关
h
16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 (1)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剂型 ❖ (2)给药途径 ❖ (3)吸收环境
h
17
❖ 消化道吸收--口服给药,舌下给药,直肠 给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