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田园的心情随笔
消失的乡村
消失的乡村范文一: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乡村的学生,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消失的乡村的一些思考。
作为一个在乡村长大的孩子,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乡村的变化。
曾经热闹的街市变得冷清了,邻里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
原本绿茵茵的田野变成了工地,越来越多的老房子被拆迁,被取代的是新的建筑和别墅。
这种变化只是一种表象,更令我担忧的是我们迅速失去的文化和传统。
通过调研,我发现我们的乡村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有许多年轻人到城市发展,留在家乡的老人居多。
他们很少提及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却能熟练操作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
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物质世界,还有文化、思想和精神世界的东西。
尽管如此,我仍相信,我们可以重振乡村的文化、传统和风俗。
我们可以发掘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厘清传统价值和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培训、展览来加强人们对乡土文化的了解。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力度保护和振兴乡村文化、传统习俗。
综上所述,重视乡村文化的传承是我们当前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们要明确我们的过去,理解我们的现在,同时努力创造一个未来。
只有弘扬传统,发掘地方文化,我们的乡村才有可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写作重点分析:这篇作文的写作重点应该是讲述了乡村文化逐渐消失的现象,并着重阐述如何重建、重振乡村文化。
在文章的开头,运用双关语巧妙地引出了话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阐述问题时,作者用到了举证、观察和连贯的句子结构,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在提出解决方案方面,用到了紧密结合实际、条理清晰的句子结构,使文章更加可读性。
用词分析:用词稳健、得当,没有过多的华丽修辞,但又不失文学性。
在表达对问题的担忧时,用到了“失去文化和传统”的成语,极大地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又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总之,用词得体,表达清晰。
范文二: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乡村的学生。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关于消失的乡村和我们的责任。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村庄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变化的两面性。
消失的古村落散文
消失的古村落散文古村落,如同一颗颗被岁月磨砺过的瑰宝,散发着历史的芬芳。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许多古村落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只留下了一抹遗憾和记忆。
曾经,这些古村落是人们生活的乐园,是他们在繁忙生活中寻找宁静和安宁的港湾。
古老的青石板路蜿蜒而过,两旁是历经风雨的古老民居。
这些民居,有的是青砖黛瓦,宛如明净的水墨画;有的是木结构,透着岁月的沧桑。
房屋之间,错落有致地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在这些古村落中,村民们过着宁静而安详的生活。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伴着鸟鸣声和晨雾的氤氲,人们悠然醒来。
他们沿着青石板路走出家门,走向田野。
田野里,劳作的身影在金黄的稻谷中若隐若现,耕耘的汗水浸润着土地的肥沃。
古村落里,还有一座座古老的庙宇,寄托着村民们的祈愿和信仰。
庙宇的门楣上雕刻着神仙和瑞兽,古朴而庄重。
每逢重要的节日,村民们会聚集在庙宇前,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庙宇里,弥漫着浓浓的香味,村民们虔诚地向神像磕头祈福,祈求平安和幸福。
古村落里的人们,生活简朴而充实。
晚饭后,大家会聚在一起,围坐在村口的石凳上,讲述着往事和家常。
长辈们传承着村落的历史和传统,年轻人们则在这里结识爱人,谱写自己的故事。
夜晚,村子里弥漫着炊烟和低沉的蛙鸣,星空下,村民们进入梦乡,享受着宁静和安宁。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这些古村落逐渐遭到遗忘和淘汰。
年轻人纷纷离开家乡,去追寻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古村落的民居被现代建筑所代替,道路被拓宽,庙宇也逐渐荒废。
曾经的繁华和热闹都渐行渐远,只剩下几位年迈的村民留守。
如今,走进这些曾经繁荣的古村落,只能看到残破的石墙和破败的民居。
曾经的繁华已经化为尘埃,只能在回忆中重温。
然而,我们不禁想起曾经的美好,想起那些朴实而幸福的日子。
或许,这些古村落已经消失在现实中,但它们的存在和记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虽然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但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和图片,将这些古村落的美好传递给后人。
消失的古村落散文
消失的古村落散文在我记忆的角落,有一个曾经繁华而美丽的古村落。
它坐落在山脚下,四周被青山环绕,如同一座被时光遗忘的画卷。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古村落悄然消失,仅留下一些残破的墙壁和孤寂的回忆。
走进这个古村落,仿佛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
曾经繁忙的街道如今已经杂草丛生,静谧而荒芜。
古老的民居因为岁月的风吹雨打变得残破不堪,墙壁斑驳,屋顶已经半坍塌。
这些残破的建筑是过去的见证,它们诉说着古村落曾经的繁荣与风华。
曾经,这个古村落是一片热闹的天地,村民们忙碌于田间地头,勤劳地耕种着庄稼。
村里的酒楼里飘出阵阵的烟火气,村民们在一起聚餐、唱歌、跳舞,欢声笑语充斥着整个村庄。
这里曾经是人们相互依靠、相互帮助的温暖家园。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个古村落逐渐被遗忘。
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老人们也渐渐离世,只剩下一些孤老无依的人留守在这片黯淡的土地上。
与此同时,城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逐渐取代了古村落的存在。
古村落的消失并非一夜之间,而是经历了许多年的沧桑变迁。
如今回首往事,只能看到那些残破的墙壁和街道,它们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而村民们的故事,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被淡忘。
然而,尽管这个古村落已经消失了,但它的记忆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我们可以通过书籍、照片和口述来了解这个古村落的历史和文化。
每当我走过这片曾经繁华的土地,我都会想起那些勤劳善良的村民,想起那些欢声笑语的日子。
消失的古村落是时光的见证,它让我们重新审视现在的生活。
它告诉我们,岁月如梭,一切都在改变。
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珍惜我们的家园。
让我们铭记这个古村落,让它成为我们心中永不消失的记忆。
我消失的美丽乡村满分作文
我消失的美丽乡村满分作文小时候生活过的南方小村庄,给了我无数的启示和美的印记,曾经是我梦寐以求的天堂,我永远不会忘记的香格里拉。
从镇上一直到村里,远远望去,数百户人家挤在一个山坡下,一些两三层的楼房突兀地矗立着,取代了房前屋后的树木。
那些我小时候熟悉的树,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消失了。
它们是变成炉子的烟花,奶奶坐的凳子,还是阿伯叔叔手中的犁?我仍然记得我们房子后面的一些桂圆树和樟树。
我过去常常坐在树枝上和宛宛修女聊天。
我曾经躲在茂密的枝叶里,在厨房里听妈妈的话,看她是不是还在唠叨我,是不是还在为我的烦恼生气,是不是很平静,然后我就可以若无其事的回家了。
我还记得小玲奶奶门前的苦楝树。
春天来了,到处都是薰衣草花,有淡淡的香味。
奶奶在树下生火,我们放学后在树下烤红薯和芋头。
和奶奶聊天的时候,妈妈把我的脚抱在怀里,小心翼翼地挑出一根被我的肌肉一层一层包裹着的老刺。
不知道什么时候卡的,不过也不疼了,就是觉得局促。
阿梅家有几棵李子树。
初夏,青梅变黄,孩子们爬上树帮家人摘李子。
采摘后,他们可以分享一些酸甜的水果。
此外,在李佳村道对面的后花园里有几棵高大的沙梨树。
春天它们开满了白花,这是我最喜欢的花之一。
我知道雨后的梨树有多美。
夏天,一场暴风雨过后,早起的时候,总能捡起一些篱笆外被风吹走的水果。
那些皮薄肉多汁的梨很好吃。
到目前为止,我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梨。
我遇到的品种都是又笨又粗糙的,我已经没兴趣品尝了。
虽然孩子们贪图李的梨,但他们小心翼翼地从墙根下走过,总是跑着走,因为这位瘦弱,驼背的李老头可能会躲在角落里,诡异地偷看。
有一次贪心的男孩爬进去偷水果,被老李家抓住了,并用指甲掐了他的耳垂。
所以,老李家简直就是孩子眼中的恶魔。
还有,村北有几棵高大的木棉树和老藤缠在一起。
藤蔓上长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实,在你手里很柔软。
当你把它们分开时,它们可以分成两半。
里面有紫色果肉,微甜微涩。
一群男孩和女孩抓住藤蔓爬上树,摘下藤蔓,互相攻击。
退休老人的田园时光感言(3篇)
第1篇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已迈入退休的行列,告别了繁忙的工作,开始了悠然的田园生活。
回首过往,心中充满了感慨。
在这宁静的田园时光里,我找到了生活的真谛,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在此,我想用这篇感言,记录下这段美好的时光。
一、田园风光,美不胜收退休后,我选择了一个风景如画的乡村,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每当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脸上,仿佛给我注入了无尽的活力。
漫步在田间小道,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我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净化。
春天,万物复苏,田间的麦苗绿油油的,桃花、梨花竞相绽放,花香四溢。
夏天,骄阳似火,稻田里一片金黄,蝉鸣声声,给人以清凉之感。
秋天,硕果累累,果实飘香,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冬天,白雪皑皑,世界变得银装素裹,一片宁静祥和。
在这美丽的田园风光里,我学会了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每一天,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我陶醉其中。
二、田园生活,其乐融融退休后的生活,没有了工作的压力,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在田园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每天清晨,我会拿起农具,去菜园里劳作一番。
浇水、施肥、除草,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自己亲手种出的蔬菜、水果,心中就充满了喜悦。
傍晚时分,我会坐在院子里,与邻居们拉家常,分享彼此的生活琐事。
这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
在田园里,我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共同探讨农业知识,交流种植经验,互相帮助。
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让我深感欣慰。
三、田园时光,感悟人生退休后的田园生活,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
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我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
首先,我明白了“知足常乐”的道理。
在田园里,我们追求的是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不追求名利,不羡慕他人。
这种心态让我学会了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其次,我认识到了“勤劳致富”的重要性。
在田园里,只有辛勤劳作,才能换来丰收的果实。
这让我明白了,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
那边荒芜的田园作文
那边荒芜的田园作文
哎,那片田园现在真是荒芜得可以。
你记得吗?以前那里稻子金黄一片,蛙声阵阵,现在啥都没有了,就剩下风吹过的沙沙声。
看看这太阳,都快下山了,还在这荒地上挂着。
那余晖啊,照在那些枯萎的庄稼上,真是看着都心疼。
这地方以前可是个丰收的好地方啊。
咦,你看那鸟儿,怎么在这空中飞来飞去的?它们是不是也觉得这地方变得奇怪了?我记得以前它们都是忙着捉虫、筑巢的,现在却好像在找啥似的。
啊!风又来了,带了好多沙尘。
这土地啊,好像在叹气,说它以前是多么繁华,现在却变成这样。
不过话说回来,这片土地上好像也有些新的小生命在冒头了。
看,那些小绿苗,虽然现在还小小的,但说不定以后能长成一片新的庄稼呢!
这田园啊,虽然现在看着荒凉,但总觉得它还是有希望的。
就像咱们人生一样,不管遇到啥困难,只要咱们不放弃,总会找到新的出路。
回忆田园生活作文
回忆田园生活作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令人一生难忘的就是家乡的田园风光。
我的老家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
房前有条小小的路,通向一望无际的高山。
屋后就是那清澈见底的小溪。
首先来到门前的高山下,那里的树木都已经有几百年了。
几场大雨过后,一棵又一棵的竹笋从土中探出头来。
已经长高了的笋,似乎在对人们说:“我已经长大了,你们一定需要我的帮忙。
"山上也住着几户人家。
那里的公鸡、母鸡都不像城里的那样关在笼子里面,而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属于它们的天地。
在山中,即使你走过他们的身边,他们也绝对不会惊讶。
屋子后面就是小溪了。
那里的溪流时而缓,时而急,时而宽,时而窄,溪声也时时变换着调子。
小溪里面的鸭子一会儿在比赛游泳,一会儿在捉田螺。
若是你们在傍晚外出散步,一定会见到那里的人正在吃晚饭的情景:他们会把桌子合并在一起,变成一张大桌子,然后再天高地阔的吃起晚饭来。
天边的.红霞,似乎是一团又一团的火焰,再配上动物那美妙的乐曲,乡下人家的晚饭便显得格外的香。
不仅有吃的,他们甚至还会在一起聊聊家常。
到了晚
上,那里的人会早早地进入甜美的梦乡,准备迎接第二天的任务。
家乡的田园风光真美啊!。
再见,那失落的乡村世界
再见,那失落的乡村世界在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之下,许多事物都被席卷而去,消逝在岁月的长河之中。
那些曾经充满生机与独特韵味的村落,正逐渐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一抹残影,乡村文化也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流失危机。
记忆中的村落,是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画卷。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错落有致的屋顶上,烟囱里缓缓升起袅袅炊烟,那是村民们生火做饭的信号。
村头的老树下,几位老者悠闲地坐着,手中的烟袋锅一明一灭,谈论着村子里古老的传说和家长里短。
孩子们在乡间小路上嬉笑奔跑,追逐着不知疲倦的小狗,他们的笑声在田野间回荡,如同最纯净的音符。
村中的小路,是用石板或泥土铺就而成的,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每一寸泥土都散发着大地的芬芳。
路边的野花野草肆意生长,它们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也是乡村独特的装饰。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乡村,奔赴城市去追寻所谓的梦想。
村落里的人口逐渐减少,许多房屋开始空置,有的甚至因为年久失修而坍塌。
那些传承了数代的乡村技艺,如手工编织、传统木工、古老的农耕技术等,因为缺乏继承人而面临失传的危险。
乡村的节日习俗也在慢慢被简化甚至遗忘,曾经热闹非凡的庙会、祭祀活动等,如今只剩下寥寥无几的老人在勉强维持。
乡村文化的流失,不仅仅是一些传统技艺和习俗的消失,更是一种精神家园的失落。
乡村文化中蕴含着人们对土地的敬畏、对家族的忠诚、对邻里的友善等美好品质。
这些品质在城市化的快节奏生活中,正逐渐被冷漠、功利所取代。
当我们失去了乡村文化,我们也就失去了与自然亲近的机会,失去了那份质朴和纯真。
但是,乡村文化并非注定要走向灭亡。
在一些地方,我们也看到了保存乡村文化的希望之光。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乡村文化的价值,他们回到乡村,致力于修复古老的建筑,挖掘和整理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料,重新振兴传统的手工艺。
政府也在加大对乡村文化保护的投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文化的魅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文化的保护中来。
回忆田园生活作文
回忆田园生活作文
哇,想起以前的田园生活,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
在乡下奶奶家,那里有大片大片的田地,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我呀,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田地里疯跑,那感觉,就像一群自由自在的小鸟。
春天的时候,田地里长出了嫩绿的小苗,我们会在田埂上跑来跑去,比谁跑的快。
还会去摘各种野花,红的、黄的、紫的,把它们编成漂亮的花环戴在头上,可美啦!我问小伙伴:“我们是不是像花仙子呀?”小伙伴们都笑着点头。
夏天,那可就热啦,但我们才不怕呢!白天去小河里捉鱼捉虾,河水清清凉凉的,真舒服。
“哎呀,我又抓到一条大鱼啦!”我兴奋地喊着。
晚上呢,就坐在院子里听奶奶讲故事,看着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好像在和我们眨眼睛,我总会想,天上到底有没有住着神仙呢?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呀,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果园里的果子挂满了枝头。
我们一群孩子会跟着大人们去帮忙收庄稼,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心里可开心啦。
“这稻子可真沉呀,就像金子一样!”我笑着和小伙伴说。
冬天虽然冷,但是也有好玩的。
下雪的时候,我们会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
“哈哈,看我的雪球,一下子就打中你啦!”大家你追我赶,欢笑声回荡在整个村子里。
田园生活就是这么让人难忘,这么充满乐趣。
我真希望能一直生活在那里呀,那才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正在消逝的田园生活作文800字
正在消逝的田园生活作文800字正在消逝的田园生活作文800字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物价不断上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在人们为了金钱不断奔波,为了出人头地外出打工的时代里,我们是得到了金钱、地位以及在人前的面子,但那正在消逝的田园生活,却无人问津……当我回忆起家乡的生活时,总会不自觉地微笑,嘴角漾起一个好看的弧度。
那时候啊,我喜欢在家乡那一条条蜿蜒的黄泥小路上奔跑,不管是有目的地奔跑着去上学,奔跑着去赶集,奔跑着去给田里收割稻谷的爸爸送午饭,还是漫无目的地撒野狂奔,总有阳光洒在身上,暖得正好;我喜欢吃自己家屋后菜园里种的蔬菜,夏天的四季豆、茄子,冬天的大白菜、油菜苔,吃到嘴里那菜香浓的化不开;我喜欢在有月亮的晚上,搬一把凉椅在院中乘凉,奶奶的一把蒲扇扇呀扇,扇走吸血的蚊虫,扇走夏夜的闷热,扇来黑白无常和阎罗王活捉不孝顺的妇人的鬼故事,扇来一夜的噩梦惊魂;我喜欢在夏日的雨后光着脚在门前的小溪里捉桃花鱼,身后跟着一群年龄比我小很多的小伙伴,在他们面前我是大姐,他们抓的鱼归我,我烤熟以后留下最大条的给自己,小鱼小虾分给他们吃去。
我喜欢春天燕子在梁间呢喃,喜欢柳絮在天地间轻轻飘扬,夏天放学路上头顶一片荷叶放肆地奔跑,秋季里妈妈摘下树上的柿子,那种火红的甜蜜温暖我们家的整个冬天。
我现读初二了,在课本里读到陶渊明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到吴均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时候特别有共鸣,我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但在我的家乡,我曾经切身体验过这般惬意的田园生活。
回忆很好,至少可以在残酷的现实里冲淡一些忧伤。
现在回到老家,脚下不再是蜿蜒的.黄泥小路,而是伸向各村各户的水泥路,再也不能在路上撒野奔跑,因为对面随时可能飞驰过一辆咆哮着的三轮摩托,村里的土地因无人料理长满荒草,偶尔看到几棵小白菜在荒草里探头探脑,仿佛在期待人们快快施肥除草。
大家都吃超市买来的蔬菜水果,颜色鲜艳,大小均匀,但好多蔬菜吃起来再没有蔬菜的味道。
那一天你消失在田园尽头初中作文700字
那一天你消失在田园尽头初中作文700字犹记那一天,你辛勤耕作南山之下,尽管山下青青野草比豆苗长得盛,但你没有放弃过;犹记那一天,你毅然走上这条狭长路,尽管路上冰凉的露珠沾满了你的衣衫,但你没有犹豫过。
或许,就是从那一天开始,你注定要尝尽南山下冷若清秋的寂寞滋味;或许,就是从那一天开始,你注定要独自走向那充满艰难前途未知的远方——但是,与放弃自我在尘世中漂泊的一生相比,这一切又算得上什么?蛮荒年代里,你采菊于东篱之下,拾起零星的文明碎片;动荡年代里,你神游桃园之中,尘封血与泪的灰烬;饥寒年代里,你种下门前五柳,柳条随风飘荡,希望的种子飘散四方……剥开历史沉重的外壳,我们艰难品尝着你辛苦种下的果实;翻开时光的重重泥泞,我们依稀辨识你留下的脚印;散开尘世的层层迷雾,我们悄悄从那千万“荷锄带月”的人群中瞥见你单薄的身影,然后,然后,目送你消失在田园尽头。
然而,你“问征夫以前路”的窸窣之语,终被嘈杂的机器轰鸣声掩盖;你“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时的模糊身影,已被繁华的纸醉金迷淹没;你在南山下闻到的菊花芬香,终究敌不过空气中弥漫的工业香水味;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喃喃心语,和会场麦克风里的豪言壮语相比显得苍白无力。
你的脚印终被后人脚印掩盖。
在时代的隔膜前,你毅然转身,然后,然后,消失在田园尽头。
命运决定了不能给你一片沃土,但留下了一条幽静却不寂静的小路;你或许无法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中漫步田野,但你可以在“幽径独行迷”的孤傲中独辟蹊径。
命运决定给你一套崭新的戏服,让你走进庙堂官府;但你却选择穿上那件朴素的布衣,走进凄凄荒野,选择在命运的帷幕后,毅然转身,然后,然后,消失在田园的尽头。
正因如此,你才有了那一天“带月荷锄归”的偶然;也正因如此,你才有成为千万“带月荷锄归”者当中最清晰的那一个必然。
消逝的乡村表情散文
消逝的乡村表情散文消逝的乡村表情散文也许是因为那个时候总是吃不饱,所以对与粮食有关的物事总是印象极深。
在我的印象中,最温馨、最热闹和最光明的就是“打场”。
那时,村里所有的人按生产队来分,平时的土地、劳动也都是按生产队来安排,秋天的时候,每家所分到的粮食也是按各自生产队所收到的粮食总量来分,每个生产队的工分,以及一个工分能得到的收入也不一样。
一到秋收的时候,所有生产队的粮食都拉回村里的大场院,大场院按生产队分成几个区域,拉回来的庄稼都在这里进行初加工,脱粒、去壳,然后过秤,先留足需要上缴的公粮,然后再按每人每户来分配。
我们村的土地多数是盐碱地,除了能生产高粱,其它植物的产量都很低。
所以,一到秋天,先是遍地的高粱渐熟,高粱穗高高挺在桔杆上,从粉中带绿变成暗红色,远远望去,风摇处,连片的高粱就会泛出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红色波浪,又像是滚动的火焰,让从春天就开始辛劳的庄户人从心眼里透着丰收的快乐。
高粱收割后,都要拉回到大场院里,那时,一村里的男女劳力就集中在场院里“掐穗”,就是用镰刀将高粱穗从桔杆上截下来,然后要在场院里晾晒,直到干透,这时候就要进行脱粒。
早几年的时候,脱粒还是用很原始的方法,就是用骡马拉着一个个石碌碡,将高粱穗平铺在场院上,一遍遍地碾压。
这样压出来的高粱粒和高粱壳是混在一起的,要将高粱壳与高粱粒分离,就必须用扇车。
据考证,我国在西汉时就有了扇车。
无法想象那时的扇车会是什么样子,但是从原理来看,除了所用的材质外,样子和功能应该变化不会太大。
一部扇车一般需要三个人。
一个人负责往风斗里倒壳和粒混在一起的高粱,一个人负责摇动扇车,还有一个人在扇车的前面将吹出来的壳清扫到一边。
摇扇车的`一般都是男性,而且要换人,因为那是最苦的活儿。
但是,没有人会喊累,因为这是扇着一年的劳动果实,流再多的汗水都值。
因为秋收时间都差不了几天,所以,往往几个生产队都会同时做同样的事。
开始用扇车的时候,场院上就会飞扬着尘土。
那片消失的稻田散文
那片消失的稻田散文那片消失的稻田散文过年过意,今年我也像以往,回乡省亲。
不为自己,只为责任和孝道。
家那儿的小路面目全非,我们的田野,歌声飘过二十年的地方已经矗立着拔地而起的大厦,透着车窗往外望去,小时熟悉的建筑物的影子消失殆尽,去年还有残存的砖瓦,今年已无踪影。
看见某种熟悉的东西一下子无从寻觅,我心空落落的,下车面对连片的新楼群,风丝钻进空荡荡的没有安上门窗的空洞,空洞附近墙上张贴的美女广告,招商引资的几个闪耀大字,心里滋味怪怪的,苦?甜?兴奋?激动?都不是。
小城镇的变化丝毫不能带给我感动。
边行边想,我恋旧怕被乡亲们笑,他们的眼里大概只有近前。
迎面而来的家乡人还是咿咿呀呀地打着招呼,母亲慌忙应付邻居的招呼,言语间是纯朴的感动。
大叔大爷们的花白胡子闪动在他们健康的下巴上,身后是他们面色红润的孩子们。
离家很早,家里的很多面孔渐渐老去,许多新的面孔代代更迭,就像这消失的影子,一阵不能察觉的心痛,我的那片稻田!大厦的底下是飘着稻香和麦香的土地,曾经记忆里的乐园,曾经记忆里的‘苦海’。
二十年前,随父母去田里,那时小,不能体恤他们生活甘苦的.我和三妹只顾自个自地东跑西颠,追逐藏于稻叶里的纺织娘,一身葱绿通体透明,长长小细丝般的须一左一右,如果不是须子动,简直是玉雕的尤物!姐妹奔跑跳跃形成午后阳光里的皮影,父母嗔骂随风刮过河岸。
但是,有几次抢收稻子,大地铺锦的秋容易连绵雨,难怪悲秋的文人太多!不过我们不懂悲或喜,因为天真的眼里看见的只有稻埂子边上的雏菊,昂扬灿烂,热闹闹地挤在一堆,母亲叫我拔掉他们,说实话叫我刈草,不忍,看那些精神饱满地小雏菊风里东西南北地动,形成黄金地里的黄白紫花边,不明白母亲为什么扼杀美好。
我表达自己的不情愿和理由:就当花边如何?父母的回答斩钉截铁:它们是杂草!斩杀的是抢夺庄稼营养的对手,但他们对这块大田的感情却是斩不断的。
待几天,年过了,我提出去我的稻田看看。
父亲一怔,说早被征用了,哎!我知道,父亲这叹息里的悲情,他黯然的眼神叫我不忍执意要求,我体会着一个人内心荒芜的味道。
失去的田园(散文)
失去的田园(散文)过着无挂无忧的日子,我还是想念家乡的田园。
那是祖祖辈辈生存自己,繁衍后代的田园啊!现在的小孩出生当宝贝,3岁上幼儿园,给父母沉重的负担,给爷爷奶奶繁重的责任。
真是到了养孩子不容易的年代!结婚的青年人个个叫苦,这是怎么一回事?种田为生的年代,父母看重种好庄稼,喂好鸡鸭、猪、牛,对于养孩子比较马虎。
孩子们从小得到了吃苦、自立的锻炼,成人后都懂得珍惜一草一木。
信息社会手机捆绑了人们。
读书几年的小孩也迷恋手机,玩游戏、看动画片如醉如痴。
他们的教育是网络,不知成人后去干什么。
其实手机是一种通讯工具,玩手机可以浪费人的大量时间。
学困生向往课外补课,以为花钱补课,就能赶上成绩优秀的学生,做梦做得很深沉。
读完大学的青年,不愿意上民营、私营企业打工,总觉得给老板打工,受气受罪。
巴不得自己马上开公司,当一个老板。
听见富豪的私人财产有几个亿,老百姓心灰意冷,觉得自己做一个人太晦气了。
人没有成就感,哪有幸福感?种田的日子,人人只要学会了干农活,就对土地产生了感情。
流汗不叫累,干活不马虎。
春季播种,秋季收获。
自己的土地自己种,种出好庄稼就欢喜无比。
交公余粮的日子,农民不觉得自己卑贱,深感自己还在给国家作贡献。
我有这样的切身体会。
教书回家,自觉下地劳动,不说这样活着不划算。
水稻丰收了,割谷、捆谷、挑草头、脱粒、晒谷,干得热火朝天。
喂的母鸡下蛋,我摸着带血的鸡蛋,眼前一亮,心里像春风吹拂。
一年四季,挑着两只水桶,去小河里担水,心情激荡,好像河水是甜美的。
种田的乐趣只有种田人才熟悉。
这些年没有农活干,倒觉得人活着是一种浪费时间。
享乐是玩耍,玩耍使人迷茫。
田园的气息,让人看见土地的风光。
我一次去桂林旅游,看见几个外国人在那里定居,过着田园生活,他们满脸灿烂,幸福满满。
晋代陶渊明隐居山里,也喜欢过田园生活。
他留下的田园诗是最好的佐证。
农业国以农为主。
十亿人口,八亿农民。
那个时候收入很低,生活质量低,但人们压力不大,思想向上,热爱祖国,人人不干坏事,个个不想发大财。
渐渐远去的乡村生活的散文
渐渐远去的乡村生活的散文渐渐远去的乡村生活的散文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痴了一般地喜欢上了那些乡土味十足的文字,譬如路遥的,譬如史铁生的。
即便是在网上读到那些与乡情有关的文章,都能生出万分的亲切来。
“趿拉着鞋”、“赤脚片子”、“娃娃家”……这些词语,读来,总能描出一幕幕熟悉的场景。
原来,我是意欲在他们的字里找寻到一点泥土的清香,在他们的字里想要重温一下渐行渐远的乡村生活。
乡村的日子是杂乱的,袅袅的炊烟倚着风扶摇直上,院子里一阵阵不知名的花香飘来,然后有母亲唤儿回家的吆喝声,有鸡鸣,有狗叫,还有屋檐前叽叽喳喳的燕儿叫,有一群人争着劝说邻居的吵吵嚷嚷,有扎着堆说三道四的女人们,还有庄稼汉子满身的汗臭味,时而说着几句粗俗的话,开几个并不高雅的玩笑。
那些年,我是十足的农村丫头;那些年,在黄土里肆意打滚,在水里光着脚丫疯闹,还曾经在庄稼地里追过蝴蝶;那些年,爬过一道道的圪梁梁,只为摘几颗诱人的酸枣;那些年,逞着强,和顽皮的男孩子们也比试着想要爬上那些高而大的树;那些年,感觉自己有点土得掉渣,穿过母亲打着补丁的衣衫,也扎过直棱棱的羊角辫。
那些年,一遍遍望着村口的那条大马路,多么渴望着从那里载着我远走高飞的梦,离开那山坳坳,我以为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精彩。
后来,那些年的种种被叫做了往事,被弄进了回忆里。
在我并不宽大的手掌里,倒也从来不曾在意过它们的遗落,以为那种粗陋的生活,像是脸上一块难看的疤,越早去之越是开心。
可是,就在很多年后的今天,我竟然深深地怀念起了那些日子,那些碎而杂乱的.往事轻轻一拼凑,怎么就成了一朵美丽的花,开在了心上?1.远去的日子,有着一些信仰记得,曾经的人们,多多少少是有些信仰的,尤为过年的时候表现得突出了些。
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说起,传说那天灶神奶奶要上天去传达这一年来人间发生的事情,于是人们为了让她能在天帝面前说些好话,便供奉给她麻糖,用以粘住其嘴。
我记得每到二十三的傍晚时分,母亲就跪在灶门口,点燃三份黄表,然后磕三个响头,嘴里念叨着:灶神奶奶,您老人家上天后千万好话多说,坏话少说。
消失的竹园写景散文
消失的竹园写景散文再回到故乡的时候,已经看不到那片竹园了,现在看见那座呕吐着黑雾的烟囱时,也就只剩下愤懑了。
竹园被卖掉的时候,我是不知情的,否则我是如何也不会同意卖掉竹园的,虽然竹园最终逃脱不了消失的命运,但是我却怎么也不想接受竹园被一座砖窑厂吞噬。
每次回故乡,在看望故乡的亲人之余,总是要往竹园里走一遭,我还记得竹园一直躲在故乡的老宅后面,最初大概只有三亩,只是竹园似乎正值长身体的阶段,于是便把周围的空地也都霸占了,在被卖掉之前,估计有5亩地大小了。
竹园似乎是我在故乡最爱的风景了,从故乡的老宅出去之后,便能看到那羞答答地躲在老宅后面的竹园了。
最爱的还要是盛夏的季节,还未进竹园的时候,竹园似是静谧的,安静的修养着,密密麻麻的竹子笔直地挺着腰杆,垒成一个我和竹园的墨绿色的二人世界。
从竹园的小道走进去,那便又是另一番景色了,走进竹园的一刹那,仿佛是融进自然的空调一般凉爽,一丝薄薄的柔绵的风从竹园深处一层一层地涌出来,把身上的汗液吸干。
满满地吸上一口那竹园里空气,轻飘飘的凉风便挤进全身的细胞里,揉碎慵懒的疲劳,定下神来盯着那翠绿的修竹,一节一节的骨支上,凹凸有致,颇像是大自然的一套艺术工程,我忍不住地去揉抚那竹筒,却是一股透体的凉意占满全身,那丝滑的竹筒宛似少女的皮肤,冷若冰霜却又顺滑细腻,不经意间一席清风从竹园上方磨擦而过,倘使闭上双眼仔细聆听时,却是竹园的又一项艺术了,搭在竹枝上的竹叶便随着清风的指挥,窸窣作响,轻柔细长的声音慢慢把整个竹园的情调也都拉起来了。
平常竹园是寂寞的,故乡的人大多不眷顾竹园的美色,也不青睐竹园的高冷,而我却抵不住竹园的诱惑,逢炎热的天气,我是不爱拿着芦苇扇躲在火里火气的老宅里的,总是爱提着竹凳,夹着本书,藏进竹园。
往竹园里美滋滋的看上一下午的书,时而抬起头来,品尝着从竹园上空过滤进来一绺攒动的阳光,那如滤网一般的竹叶间,金色的斑点不停地晃动着,从那镂空的斑点中倾泻着柔和的光,给竹园的幽梦饶了一层光环,这样的下午,我总爱一遍一遍的温习。
消逝的麦田_初中散文
消逝的麦田消逝的麦田曾经,麦田是我的乐园,留下我多少欢歌笑语,承载我多少美好回忆。
抬头见天,蓝天笼罩下的这一方土是我的家园;开门见树,绿树守护下的这三十几亩地是我家的麦田。
每到积雪消融,麦苗返青,勤劳的父母和爷爷就开始来到麦田劳作。
清晨,他们在公鸡的第一声啼鸣中出发;傍晚,又在家狗的摇尾吠叫中回还。
由家往返麦田的路哟,我从小就那样熟悉,走过多少条小径,迈过多少道沟坎,即使在梦中也不会迷失。
在麦田,小小的我自然不必干活,当然也不会无聊,麦田里有多少野趣等待我去探索。
在麦田的动物王国里,我爱的不仅有天上飞过的绿羽毛鸟,还有地上爬过的甲壳虫。
麦苗尖驻足的蜻蜓啊,它为什么停留?是否它那透明的大眼也在张望这神奇的世界?五彩斑斓的蝴蝶啊,是谁給它如此绚丽的霓裳?看它如此妙曼的舞姿,谁又是它的教练?追过多少次蜻蜓,追过多少次蝶,每每望着它们飞翔留下的优美弧线失落地发呆。
呆过一会儿,又去追寻蚂蚁。
来来来往往的蚂蚁为什么总是忙碌不休,难道它们的地下粮仓总也装不满?布谷鸟啊总爱站在白杨梢头声声啼叫,它叫一声“布谷”,我叫一声“布谷”,这样的对歌又有谁能听得懂?玩累了,就歇歇吧。
爬上两株杨树间父母给我准备好的吊床,晃晃悠悠中看看麦田上的这片天。
天蓝得干净又耀眼,好似一块澄明的玻璃,丝丝缕缕的白云悠闲地从玻璃上滑过。
蓝天下,麦苗个个精神抖擞,它们手拉手织就一片苍茫的绿,远远地与蓝天相接。
流浪的风儿在耳边为我轻轻吟唱,满树的杨树叶拍着手哗啦啦鼓掌。
阳光透过密密层层的树叶,投下斑斑点点的光晕。
田埂上,马兰花伸着枝丫,没有繁复的花瓣,没有醉人的芬芳,小蓝花朵朵绽放,诉说着执着和倔强。
就这样睡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鼻边还嗅着麦田里泥土的清香……暑夏来临,每根麦秆都擎起丰满的穗儿,即使是齐刷刷的麦芒也无法阻挡鸟雀贪吃的嘴。
爷爷在田间立了一个稻草人,初当少先队员的我买了根红领巾给它系在脖间。
调皮的风啊,总是撩拨得红领巾上下左右翻飞。
丰收了啊,忙忙碌碌的一家人笑逐颜开,连爷爷脸上的皱纹都少了多少根……往日的一幕幕如在眼前,我家的麦田啊,如今你在哪里?这热闹喧嚷的建筑工地可是你当年的旧址?那青葱的根根麦苗呀,转眼间就成了梦里摇曳的回忆!我们搬进了楼房,眼睛望出去,是玻璃大的一方蓝天;脚步走进来,是几十平米的狭隘空间。
久违的田园
久违的田园又见那片久违的田园,是在新居的窗外。
在城里居住长了以后,总是憧憬乡村的田园风光。
在城北的新区,搬进新居后,我甚是欣喜。
窗外正是那片似曾相识的田园。
好在是二楼,打开窗帘,满目绿色,心情很明朗。
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小时候读过一些山水田园诗,总觉得那是诗人臆想的境界,不知道田园风光就在身边。
那时候对田园生活的享受全然不知,后来离开乡村来到城里,才觉得有些牵挂。
因此,当窗外消失一大片田园的时候,如同久别重逢一般喜悦,心里不免会说:久违了,我的田园。
于是,我每天都要来到窗前,注目那个世界的万事万物。
窗外的开阔地带里,一片农田约摸有上百亩,远处是不很高的坡地,上面全是绿色的林木,林木里面就是个村庄,模糊可以观察几处白色小楼的农舍。
那林木一年四季也是苍郁的,没什么变化,可农田里每天都有新奇的生命诞生,每天都有清爽的风景消失。
刚入住新居,正好是阳春三月。
阳光明媚的天,春意盎然的地。
窗外的绿,是嫩绿嫩绿的;草,是鲜活鲜活的;气息,是清甜清甜的。
清早,还没等我醒来,庄稼人们就伴随着说笑声和小鸟的雀呼声下田了,开窗就迎来泥土的芳香味,这一天的心情特殊舒适;黄昏时分,他们才慢悠悠地收起庄稼活,沿着田埂戴月荷锄归去;夜晚便传来几声蛙声,再几日便是蛙声一片了。
甚是满意。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庄稼人们最劳碌的时候。
春季的作物做得好,全年的收成就有希望。
谷雨来临,雨水较多,正是万物生长的好季节。
连着几日大雨下来,窗外的农田已成一片白水,低洼处仿佛成了池塘。
田野里沃满了水,连成了片。
待到雨后初晴,水的白色将水田与旱地分得非常清晰。
田野里春水泱泱,一碧如镜,几只田鸡在那里呀呀的跑来跑去。
我甚至于想,这连片的水田怎么作农事呢?这田可是庄稼人的命根子。
其实,稻种早在上月就播下了,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过了立夏,就是小满了,那秧田里的秧苗早已发出青青头角来,大田里照旧是绿草丛生,总之全是绿的。
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庄稼人为了赶季节,就是遇上狂风暴雨,也要下田。
消逝的乡土散文
消逝的乡土散文消逝的乡土散文一、看来,我是非得去趟花儿山不可了。
这个念想一直以来始终在我的脑子里来回地奔窜着,搅得我身心俱疲,像是得了自虐强迫症。
眼下,这种念想愈发的难以抑制,这也是时隔三十七年来最为强烈的一次。
回花儿山采风的念想大约与最近构思了几篇所谓的乡土作品有关。
虽然文章的架构尚未作最后具体的规划,心却早已插上了翅膀飞到花儿山了。
其实,在周三的晚上就联系了昔日乡下的同窗好友郗平(如烟往事之逃学风波中主角之一),可这厮却嗫嚅说前几日才去过普兰店那边,就是想去,也得隔一段时间再说。
看来,想要蹭他的车与他同行是不可能的了。
不管怎么说,我是决计要去的。
六十年代末那会儿,想要从花儿山回到大连,可真算得上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当时的交通尚不发达,就算运气好能够碰到一辆直接驶向大连的汽车,那也得花上四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行,而且,一路上还要享受着无法忍受的没完没了的颠簸。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可能性在当时也是很难遇见到的。
因此,想要回大连,那是必须乘坐火车才行。
不过,问题是从花儿山至普兰店县城之间二十几里的乡间土路上,也就那么几辆破旧的长途客车像牛一样喘着粗气慢慢爬行,而且,三不动就会趴窝坏在路边,让乘客叫苦不迭。
另外,出站或到站时间多半又是极不确定的。
无奈之下,要么是朋友或是家人用自行车驮着你到县城赶火车,要么只能等到生产队的牛车或是马车去县城拉货,搭个顺风车。
现在好了,交通发达了。
驱车沿沈大高速疾驶,四十分钟左右便可抵达普兰店,然后,再换乘区间车,前后大约用不上两个小时。
七点三十分左右,给乡下的老班长春林打了一个电话。
春林在电话那头也是激动的大声嚷嚷:你小子还没忘了我们啊!毕竟快有四十年没有回过花儿山了。
二、在长途汽车经过的地方耐心等待了半个多小时。
这期间,时不时地遇见熟人,于是,打招呼,再寒暄几句,时间便在不知不觉中慢慢逝去了。
抬腕看了看表,差不多快到九点了,仍不见有通往普兰店方向的长途汽车过来,心里多少有些沮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逝的田园的心情随笔
我在一个偏远幽静的山区小镇长大,来到一个不偏远却同样有幽邃之气的中原小城谋生,生活的背景永远偏安一隅,难免眼界有限,见识短浅,心境拘谨在偷得浮生的开阖不那么痛快的得意里,很难想象乡村的天高地远和都市的恢宏繁华,缺少都市流动着的历史人文熏陶,只是令生命的色彩不那么鲜明,缺少乡村经历却意味着生命底韵的贫乏,你将不会有乡村人面对事物的那种端正,沉稳,静定的态度。
在别人悠久的记忆里搜寻,你会语塞和迟疑,皇天厚土,源远流长,世道人情,生生不息,你会陷进词汇匮乏,智识短路的泥沼里,解说永远孜孜不绝,道理永远一言九鼎,乡村社会像一坛老酒,有着酝酿的复杂,神秘,也有着天然的纯真,烂漫,一棵门前的老树就能摇落无数遐想,一间歪斜的老屋亦是风雨人生的象征,你会缩手缩脚,藏起自己不够开阔的,难免单调的社区似的记忆,假想与他们同步,假想必定令人心旷神怡的田园风光。
难以想象和理解田间劳动的艰苦,看过很多知青对这方面的刻骨铭记的文字,是那种可以把所有豪情壮志轻而易举击碎的力量,改造的作用是摧枯拉朽的,战天斗地的理想瞬间倾颓,短暂的新鲜感过后便急欲逃离。
农民工在城市里显得勤奋而满足,承担的劳作囊括了人所不能的死角,五行八作,贩夫走卒,细微而密集地弥漫在城市的罅隙里,态度是耐久和巍然的,水滴石穿,落地生根,皆因为他们有强
大的心理背景:再怎么累,再怎么脏,再怎么难,赚得再少,付出的再多,总归要比回家干农活要强得多!在我少年的记忆里,关于农村的认识来自于大姨一家,每隔一段时间,大多是寒假,他们就拉家带口,拖儿带女地来了,少年自然不知愁滋味,他们的到来也带来很多乡间的奇闻,让单调漫长的假期异乎寻常,他们简朴的行装里总有一些乡间特产,粘豆包,玉米什么的,给我们尝鲜,我很欢乐,可父母却似有隐忧,他们要考虑的是尚不富裕的经济状况下,怎么供应这几口人很长时日的伙食,其实,父母是在用这种方式周济贫困的亲戚。
他们穷得连冬天的取暖都成问题了,年少的我从他们身上并没有体会到多少生活的严峻,没有了解到贫穷的真相,每次对他们的到来都欢呼雀跃,我喜欢粘豆包,喜欢煮玉米,更喜欢听他们讲离奇的乡村故事,故事里叛逆,开放的风气格外吸引我,似乎乡村是一个无比丰富,资源无限的地方,他们临走时要把我们家所有不穿的衣服,鞋子,甚至破布头,(据说可以做鞋底)打包背走,我喜欢他们珍惜一切的表情,觉得东西在他们那里达到了物有所值。
不断地给他们的背包里添砖加瓦,妹妹却撇着嘴,敌意重重,一脸嫌弃。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只停留在想象里,实际上,我从来没去过真正的乡村,许多来自乡村的同事对家乡也有如我一样的期待和怀念,年纪大一点的尚存对农活的记忆,记忆里只剩下了对于散淡自由的憧憬:夫妻俩可以一起上地干活,双宿双飞,没有任何压力,出一身大汗,睡一个好觉,什么都不用想,多美!他当然明白这样美的前提是有钱有闲,游离于乡村之外,享受田园生活是一种奢侈。
年纪轻一点的,
眉飞色舞描述小时候的游戏:河里摸鱼,树上打鸟,田野里烤土豆,赶集的热闹,游泳的畅快,比起城里孩子,不知要快乐多少倍,他们有什么呀,除了电脑游戏,真是太可怜了!说起过年的习俗,他尤其兴奋,好像时光倒退,从腊月开始说起,幸福得语无伦次,好节目数不胜数,蒸花馍,把过年吃的肉吊起来,防止他们这些馋嘴猫偷吃,在他看来都乐趣无穷,他们一群孩子跟着大人去拜年,每走一家,口袋里便多了一些花生,糖果,重要的是,他们很快乐。
提起现在,他一摆手,也不是过去的乡村了,孩子出去读书,然后留在城里工作,结婚,生子,再也不回去了,不读书的,出去打工,也不再回来,回来怎么办呢,种了一年地,还不如打一个月工挣得多,过去那种聚族而居的方式改变了不少,过去可能一整村的人都有亲缘关系,都很近便,像一家人,谁家有什么事,盖房,娶媳妇,全村人都来帮忙,不要酬劳,只请吃饭,如今,乡村是彻底地凋落了。
现在,再回去过年,也没有原来那么足的年味了,都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打牌,年轻人不再愿意出来拜年,他失落地摇摇头,没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