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我们的测量》教学设计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准备:双面胶,直尺、同样长的小棒一包、整根铅笔、蜡笔、新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测量
二、自主探索交流体验
1、估计铅笔和蜡笔的长度,
2、用蜡笔量出铅笔的长度,验证自己的估计。
3、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渗透归纳出测量的方法。
4、激发学生用实物测量桌面的长度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冀教版小学数学下册二年级教案
第一单元 测量
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3、在测量、交流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能估计较短的物体,培养初步的估测意识,。
②测量新铅笔的长度,学会估计、测量,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最后引导学生用统一的工具(小棒)去测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教师谈话引出直尺。
6、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引导学生观察直尺。
(2)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
引导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①测量橡皮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方法。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1.5认识米、用米测量 教案
第4课时认识米、用米测量【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折尺或卷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4.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折尺或卷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作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
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前几节,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生:厘米。
师:1厘米大概有多长?学生比划。
师:我们测量小的物体的长度的时候,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去测量,如果是更长一些的物体,比如学校跑道的长度,还能用厘米来测量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测量)二、探究新知1.认识、感受米。
师:(教师拿出米尺)同学们,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
(板书“1米”,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米可以用“m”表示)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出示的1米米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同桌两人,一人伸直双臂,一人用米尺测量,发现伸直的两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
师:你们能用手中的米尺再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是1米吗?学生用米尺测量。
发现从地面到讲台桌面的高度也是1米。
师:大家仔细观察,看看1米有多长,你能比划一下吗?师:好,现在,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然后,说说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2.课件播放生活中的一些大约是1米的物体图片,让学生感知一下。
3.认识米和厘米间的进率。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厘米,今天我们又学习了米,那么米和厘米是什么关系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
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米尺相比,一样长。
《我们的测量》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桌估测的更准确。 估测能力的训练。同时调动学 生已有的活动经验解决简单问 题。
4、交流估测的方法。 可先请估测不准的同学说 一说,再请估测准确的同 学介绍是怎样估测的。
给学生创造分享、互相学
师:比赛结果已经出来啦!现在,
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估 测水平,感受学习的乐趣,增 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自己一拃有多 长,一步有多长及自己的鞋有多长等等。 现在我们就用这些做工具,到操场上估 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记录下数据。 学生分成小组到操场上估测,教师 参与学生的估测。
2、根据今天的活动, 写一篇数学小日记,存入 成长记录袋。
师:今天的活动结束后,每个同学 写一篇数学小日记。
3/3
习的机会, 提升学生生活经验。 我们请几组同学说一说你们估测的方 法。 估测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及时给 予评价。 ●用眼看的, (容易估不准确) ●用手比出 10 厘米,然后一下一下 测……(这个方法也可以) ●我知道铅笔是××厘米,我们用 铅笔量(借助已知的物品长度来估测, 很不错。 )
5、 教师介绍自己的方 法。
2/3
师:请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组测量了 哪些部位?分别使用的什么工具?怎样
量工具,每个人估测和实 际测量的结果如何。 三、实践活动 1、 鼓励学生用自身测 量工具进行实际估测。 可以到操场上,分小 组进行任何物体的测量 , 并作好记录。
实际经验。
做的?每个同学汇报自己估测和实际测 量的结果是多少?
《我们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11 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同学合作,选用合适的工具测量身体某部位的活动过程。 2、了解自己身上的数据,能用手拃、步长等作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 3、体验估测活动的乐趣,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估测能力。 课前准备:直尺、米尺,记录卡片。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一、估测比赛 1、 提出要求: 不允许 用直尺和米尺等工具。同 用同一件物品进行估测比 赛,对学生既有挑战性,又有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估 测比赛。要求:不能用直尺等测量工具, 可借助其它工具。 比赛内容:同桌一组,估测凳子面 的长,看哪一组估测的最准确。有什么 问题没有? 如果学生提出可不可以用其它物品 做工具,教师告诉学生是可以的,但最 后结果必须用厘米、分米等单位描述。 学生估测,教师注意了解学生不同 的估测方法。 2、交流估测的结果。 先只说结果,不说方法。 比赛结果是学生最关心 的,交流活动即满足学生的愿 望,又为下面的讨论活动做准 备。 3、 师生一起测量, 检 验估测的结果,并评出优 胜者。 检验估测的结果,增加活 动的“神秘性”和真实性,也 为介绍用手拃估测做铺垫。 师:把你们估测的方法和结果给大 家介绍一下。 学生说,老师记录,同时把自己估 测的结果也和同学交流。 师:哪一组估的最准确呢?我们一 起来实际测量一下。 共同测量出结果,评出估的最准的, 应该是教师。
认识米并测量-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米并测量-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米的概念,并能正确读写“米”的词语;2.了解一些米的常见物体,并能根据实物判断其长度是否超过1米;3.掌握使用卷尺等简单测量工具进行米的测量;4.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米的概念,并能运用测量工具进行米的测量;2.难点:辨认一些米长的物体,并能够判断其长度是否超过1米。
三、教学内容1. 米的概念翻开课本P24页,告诉学生米是长度单位之一,常用“m”表示。
2. 一些米长的物体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找到一些米长的物体,例如课桌、黑板、门、操场等,让学生在心中模拟出1米的长度,比较这些物品是否超过1米,并练习正确地读写“一米”、“两米”等常见的长度。
3. 米的测量1.使用卷尺正确地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例如课桌、椅子、门等;2.制作一张“测量成长”的表格,记录每个学生的身高、臂展、腰围等,并让学生自己使用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比较谁的尺寸发生了变化;3.让学生分组,自己出门寻找一些外界的物体,使用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设计出简单的测量数据记录方式。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解释米的概念和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2.演示法:老师现场演示如何使用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测量的方法;3.个案研究法:让学生使用卷尺等工具对自身身高、臂展、腰围等进行测量,轻松地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4.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让学生相互交流、查找并记录测量数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评价1.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2.课堂上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反思和总结;3.在每个环节都设计相应的问答题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六、板书设计米的概念m一些米长的物体(教师先不给出物品)米的测量使用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测量成长身高、臂展、腰围等数据记录七、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师主要采用了教师讲解、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了米的概念、常见物品的长度和测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认识米并测量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
5.注重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养:本节课不仅关注同学们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重视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好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3.教师可以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如“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让同学们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思考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合理分组,鼓励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思考,互相学习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同学们思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如“为什么我们需要长度单位呢?长度单位有什么作用呢?”引发同学们对长度单位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同学们介绍米的基本概念,如1米等于100厘米,以及米尺的使用方法。
2.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生动形象地解释米的长度和特点,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米的概念。
3.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展示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米的概念。
(二)问题导向
1.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和探索,如“你觉得1米有多长?”“怎样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等,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思考,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竞赛活动,如“哪个小组测量得最准确?”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选工具测量-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自选工具测量-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内容:1.知道什么是测量,能用尺子、量杯测量长度、容量;2.能够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3.能够将测量结果用数字进行表示。
二、教学重点1.体验测量的过程,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3.学生能够将测量结果用数字进行表示。
三、教学准备1.课件一份;2.尺子、量杯等测量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尺子、量杯等,并问学生是否见过这些工具,并了解过它们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己测量一下教室中的物品,如椅子、桌子等,并请学生试着找到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3.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测量以及测量的重要性。
2. 学习重点一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如什么是长度、长短的概念等。
2.请学生拿出尺子,集体尝试测量一下教室中一些物品的长度。
然后让学生观察尺子上的刻度,指出每一个刻度代表的长度。
3.让学生将自己所测量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同桌同学进行比较,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进行纠正。
4.提问学生:如何用数字来表示一段长度?让学生用自己测量的例子进行说明。
3. 学习重点二1.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容量,为什么需要测量容量。
2.拿出量杯给学生,让学生一组两人合作,测量一杯水的容量。
然后让学生观察量杯上的刻度,指出每个刻度代表的容量。
3.让学生将自己所测量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同桌同学进行比较,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进行纠正。
4.提问学生:如何用数字来表示一段容量?让学生用自己测量的例子进行说明。
4.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巩固新知识。
1.教师围绕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复习。
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到的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家长陪同小孩在家中实践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冀教版2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 1、小组合作,完成练一练第 2 题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把结果 都填在统计表中。 2、“个人特别小档案”活动。 从生活实践引入,沟通数学与相识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让学生经历估计——验证——交流——归纳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提高 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出测量的方法。 让学生经历用身边的物品做工具 (单位) 去测量另一物品长度的过程。 亲自参与 测量活动,通过汇报交流,促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和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理解测量方法多样化, 提高 操作能力。
认识分米
教学目标 : 1、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初步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 1 分米有多长。 认识米与分米、 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知道 1 米=10 分米, 1 米 =10 分米 =100 厘米。 3、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长度单位在 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具准备:米尺、尺子、线绳、电脑课件、长纸条。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回忆、展示 1 米和 1 厘米的长度。 2、通过观察,引出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体验探究 1、认识分米。
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数, 从而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空间观念, 并通过数自己探索出 1 米 =100 厘米。 联系生活实际,第三次体验 1 米到底有多长。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以身边的数学为窗口, 将学 生的视野拓展到丰富的现实生活中, 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 感受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在已经建立 1 米有多长的空间观念的基础上, 让学生亲自去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进一步对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 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进行巩固练习。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对个别测量方法不正确的,教师进行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 请学生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 请你们用尺子(包括米尺)来测量一下绳子的长度。 指导学生总结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做单位。 开展测量课桌的比赛,看那个组测量的又快有准。 可能有的学生用自己的尺子测量,有的学生用老师准备好的米尺进行测量。 汇报交流时学生很容易比较出用米尺测量又快又准。 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需要用米作单位? 小朋友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那么你们知道 1 米到底有多长吗? 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 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 1 米。 预设可能: 有的用手感知;有的会看一看 1 米到自己哪儿;有的学生会说墙围的宽度是 1 米。 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法 让学徒手比划 1 米的长度, 1 米的高度 ; 米尺上有多少个 1 厘米。让学生观察一下米尺上的 1 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 数一数有多少个 1 厘米。 学生通过一边做动作,一边归纳比划: 1 厘米这么长, 100 个这么长就是 1 米。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及自主学习单我们的测量_冀教版
点拨指导
时间:15分钟
全班交流
互动评价
时间:8分钟
展示交流
(一)
全班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并体会要合理选取长度单位。
合作探究(二)
用自己身上的工具估计测量课桌的长、宽、高,再小组合作,实际测量。
展示交流
(二)
全班交流: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并共同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当堂训练
用拃估计测量一支手臂的长度,再实际测量,对比测量结果。
高度:
1、数学课本的长度:()厘米,宽度:()厘米。
2、蜡笔盒的长度:()厘米,宽度:()厘米。
合作探究(一)
同桌合作,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量一量自己的鞋子、一拃的长度、一步的长度,身高。完成数学课本11页的表格。
合作探究(二)
用自己身上的工具估计测量课桌的长、宽、高,再小组合作,实际测量。
课桌的长度:
宽度:
布置练习
引导完成
时间:4分钟
总结归纳
同学们,通过这节实践测量活动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知识?
盘点收获
引导结
时间:3分钟
布置作业
数学课时练第6页第3题。
板书设计
我们的测量
复习厘米、分米、米、
用身体上的“工具”估计测量
实际测量
总结
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我要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自主探究
用直尺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和宽度,蜡笔盒的长度和宽度。
《我们的测量》导学案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年级
小学二下趣味数学教案测量
小学二下趣味数学教案测量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测量的概念;2. 能够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3. 能够熟练进行长度、重量、容量的测量;4.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技能。
教学重点:1. 理解测量的概念;2. 掌握长度、重量、容量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1. 不同的测量工具:尺子、秤、容器;2. 不同的实物:书、水杯、苹果等;3. 测量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 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出测量的概念,让学生说出他们对测量的理解;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如何进行测量,为什么测量是重要的。
二、探究(20分钟)1. 介绍不同的测量工具:尺子、秤、容器,并让学生观察这些测量工具的特点;2. 分别使用尺子、秤、容器测量几个实物的长度、重量、容量,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3. 让学生讨论不同测量工具的优缺点,并分享他们的测量体会。
三、练习(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目,让学生根据实物测量长度、重量、容量;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果要测量班里每个同学的书包重量,你会选择哪个工具?3.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改正。
四、巩固(10分钟)1. 通过游戏或小实验,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测量知识;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技能,如:自己测量自己的身高、重量等。
五、总结(5分钟)1. 整理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2. 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运用测量技能。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测量的概念和方法,掌握基本的测量技能,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多地运用测量技能,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我们的测量教学课件
算一算, 90 )厘米=(9 55分米-19分米=( 36 )分米=(360 45分米+25分米=( 70 )分米=(7 1分米-6厘米=( 4 )厘米
)分米 )厘米 )米
铅笔和蜡笔哪个长? 铅笔长,蜡笔短。
测量课桌面的长。 该怎样测量呢?
用铅笔试一试。 课桌面的长大约是5支 铅笔的长度。
测量活动的意义:
1、通过测量活动,我们可以了解一拃、步长 等的含义。 2、 能用一拃、步长等作为标准估测一些物体 的长度。
1、用什么工具测量最合适?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 书本的宽 的长 ④一扇窗户的高度
①⑤
直尺 卷尺
②课桌的高
⑤图钉的高 ②④
米尺
③操场跑道
⑥飞机机身的长 ③⑥
1
2
3
4
5
用拃量一量。
课桌面的长大约是4拃 的长度。
小组合作:用铅笔盒测量。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结果不同呢? 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出来的结果不一样。
统一工具测量:用直尺量课桌面的长。 要得到同样的结果,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
用自己身上的工具量一量地板的长度。
用自己身上的工具量一量黑板的长度。
用自己身上的工具量一量教室门的高。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我们的测量教学课件
科 目:数学 适用版本:冀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1、经历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自己身体部位 的过程,了解自己身体上的数据。
2、经历用自己身体上的工具估测物体长度 的过程,丰富实际测量的活动经验。
3、在与他人合作测量、自己测量的活动中, 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 估一估测一测◆教学内容教科书1页、2页,比较铅笔和蜡笔的长度,测量课桌面的长度。
◆教学提示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选择的物品都是学生每天使用的。
本节课的测量活动对学生来讲,没有困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理解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不同测量结果的原因,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用指定的物品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描述测量的结果。
3.感受和同学合作学习的乐趣,了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理解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不同测量结果的原因,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难点:会用指定的物品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描述测量的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铅笔、蜡笔、课件、直尺学生准备:铅笔、蜡笔、文具盒、曲别针、橡皮◆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多媒体展示1只铅笔和1只蜡笔,并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铅笔和蜡笔。
解答问题:(1)铅笔和蜡笔,哪个长?那个短?(2)估计一下,1只铅笔的长度等于几只蜡笔的长度?2.小组合作,动手比一比,并解答上述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实际量一量。
要让学生学会量的方法:方法1:两支笔一端对齐,在铅笔上一根蜡笔长度的地方画上线,在移动蜡笔,接着量。
方法2:可以用几只蜡笔接着摆,看一看一支铅笔大约等于几只蜡笔的长度。
3.找同学来展示自己比一比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
(在这个过程中,要学生体会“大约”的意思是大概,差不多。
)设计意图:直接给出问题,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抓住重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动口的空间。
了解“大约”的含义,体会“量”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1.指一指:哪个是课桌的长?2.同桌合作,选用身边的物品作为测量的工具,实际测量一下,看看课桌的长是多少?(教师指导各组选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二年级数学我们身上的尺子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我们身上的尺子教学设计示例文章篇一:《二年级数学我们身上的尺子教学设计》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藏着好多把神奇的尺子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索探索。
上课啦!我先问问大家,你们有没有想过,不拿真正的尺子,也能测量东西呀?比如说,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就拿我们的一庹来说吧。
大家伸开双臂,像这样,从左手手指尖到右手手指尖的距离,这就是一庹。
咱们来比一比,谁的一庹长?哎呀,小明,你的一庹怎么这么长呀?难道你是要变成长臂猿啦?哈哈!那大家想想,一庹可以用来量什么呢?对啦,咱们可以量一量教室的宽。
来,咱们一起动手量一量。
还有咱们的一步。
大家走一步试试,从这只脚的脚尖到另一只脚的脚尖,这就是一步。
咱们到教室外面的走廊上走一走,看看谁的一步大。
小红,你走得可真带劲,像个小模特似的,你的一步比别人的都大,难道你以后要当模特走秀吗?这一步能用来量什么呢?比如说,量一量从教室门口到操场的距离。
再说说我们的一脚。
把脚的长度量一量,这一脚的长度用处也不小呢!咱们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我来出个题目,比如说,量一量咱们的课桌有多长。
大家可以用一庹、一步或者一脚去量,然后咱们比一比谁量得最准。
哎呀,小刚,你怎么量得乱七八糟的,是不是心都飞到操场上去啦?大家发现没有,用我们身上的尺子量东西,虽然很方便,但是也不太准确,是不是?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多量几次,然后取一个平均值,这样就能更接近准确的长度啦。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咱们是不是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呀?咱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虽然没有真正的尺子那么标准,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上大忙呢!所以呀,大家以后要多多观察,多多思考,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藏在我们身边的数学小秘密!示例文章篇二:《二年级数学我们身上的尺子教学设计》嘿,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要来一起探索一个超级有趣的东西,那就是咱们自己身上的尺子!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我们的身体就是天然的测量工具呀?比如说一拃、一步、一庹,这些可都是藏在我们身上的小秘密尺子呢!先来说说一拃吧。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厘⽶、分⽶、⽶课题名称:认识厘⽶课时安排:2 课时【三维教学⽬标】:知识与技能: 体会厘⽶的含义,会⽤厘⽶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过程与⽅法: 经历⽤不同⽅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统⼀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测量、交流活动中,体会测量在⽣活中的简单应⽤,培养学⽣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
【教学重点】:体会厘⽶的含义,会⽤厘⽶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厘⽶在⽣活中的简单应⽤,培养学⽣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
法】:直观讲解、讲练结合【教法】:⾃主学习、合作学习【学1.教师提⽰参与活动的⽅法:先估计课桌⾯的长度有⼏个测量物体那么长,然后再测量,预设交流测量⽅法和结果:①⽤铅笔来量的课桌的长度,有 4 根铅笔那么长;②⽤⽂具盒量的课桌的长度,有 3 个⽂具盒那么长;③我们是⽤拃量的,⼤约有 6 拃。
④┅┅教师谈话和学⽣⼀起思考、感悟:为什么同是⼀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样?。
引导学⽣思考得出:⽤⽂具盒量,⽤铅笔量,还有⽤拃量;┅┅测量的⼯具不⼀样,所以测量结果不同。
教师引导:要是我们测量的课桌的长度结果⼀样,我们必须⽤同样的⼀种测量⼯具⽽且⼀样长的来测量。
5、教师谈话引出直尺。
要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统⼀的⼯具和长度单位来测量。
那现在都⽤什么⼯具呢?(尺⼦)6、认识长度单位:厘⽶。
(1)引导学⽣观察直尺。
教师:请⼤家都拿出直尺,认真观察⼀下,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厘⽶”;有⼩格;有数字 0、1、2、3、4……;还有cm 等。
(2)引导学⽣认识长度单位:厘⽶(cm)引导帮助学⽣建⽴ 1 厘⽶的空间观念。
尺⼦上的“厘⽶”就是国际上统⼀使⽤的⼀个长度单位。
“厘⽶”可以⽤字母“cm”来表⽰。
1 厘⽶记作 1cm。
教师说明:从“0”到“1”就是 1 厘⽶长。
请学⽣⽤在直尺上找⼀找、⽤⼿⽐⼀⽐、在练习本上画⼀画 1 厘⽶的线。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冀教版
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教学内容: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建立在学生对物体的长短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物量物,用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从而发现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据并不相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同桌合作,选择同一物品为标准,测量相同的物品的长度,进一步感受用同一测量工具去测量同一物体所得到结果的一致性。
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用指定的物品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描述测量的结果。
3.感受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乐趣,了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
教学难点:能选择一种工具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新铅笔、橡皮、相同规格的蜡笔和别针等用来测量的小物体。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提问:铅笔和蜡笔哪个长?(铅笔长,蜡笔短。
)二、活动探究1.估一估,量一量(1)师:请大家拿出一支新铅笔和一根新蜡笔。
估计一下,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根新蜡笔的长度?学生说出估计的长度,如两根、三根。
(2)师:要知道估计得准不准,可以怎样?学生:动手比一比,量一量(3)师:回答得非常好,现在请大家用新铅笔和新蜡笔实际比一比,验证一下你的猜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正确。
学生动手操作后给出答案。
(4)师:你是怎么量的?能上台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吗?请一名学生上台操作,教师相机指导,使学生初步掌握以物量物的一般方法。
2.用不同的工具测课桌面的长(1)课件出示问题:同桌合作,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2)引入:我们的课桌面到底有多长,请大家用手比画一下它的长度。
学生双手张开,分别落到课桌面的边缘,比画课桌面的长,具体感知课桌面的实际。
(3)提出要求:同桌合作,选用身边的物品作工具,测量一下,并作好记录。
(4)学生情况预设:可能有的同学用铅笔量,有的用文具盒量,有的用数学书的长度量,有的用手量教师对量的方法进行指导: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小学二年级数学测量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测量教案一、教案描述本教案是小学二年级数学测量教学的课程计划。
该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学习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标准,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提高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教学计划将探究长度、质量、容积、温度等测量领域的相关知识,并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案例和测量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质量、容积、温度等常见测量指标的定义和单位。
2.掌握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如尺子、天平、量杯、温度计等。
3.能够进行基本的测量操作,如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容积、温度等。
4.能够应用所学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1.引入(5分钟)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测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测量的情况,比如我们想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一罐饮料的容量、一颗苹果的质量等等。
你们都用过尺子、天平、量杯、温度计等工具吗?2.教学目标演示(5分钟)老师出示尺子、天平、量杯、温度计等工具,简单介绍这些工具的用途、结构和测量范围,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不同计量单位的意义和应用。
3.知识讲解和案例演示(20分钟)(1)长度测量:使用尺子或卷尺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单位为厘米、分米等。
案例演示: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课桌、椅子、黑板等物品的长度,并在黑板上记录方法和结果。
(2)质量测量:使用天平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单位为克、千克等。
案例演示:让学生使用天平测量书包、饮料瓶、铅笔盒等物品的重量,并在黑板上记录方法和结果。
(3)容积测量:使用量杯可以测量物体的容积,单位为毫升、升等。
案例演示:让学生使用量杯测量不同容器(杯子、碗、壶)的容积,并在黑板上记录方法和结果。
(4)温度测量:使用温度计可以测量物体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华氏度等。
案例演示:让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室外、水、空气等物体的温度,并在黑板上记录方法和结果。
4.练习和检测(20分钟)在黑板上列出一系列测量问题,放置一些计量器具和学生手绘纸张,让学生使用所学技能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教师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师介绍自己估测比较准的奥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活动。
师:你们想了解老师是怎样估测的吗?
教师演示用手拃量,估算的过程。
师:我一拃是××厘米,量了××拃,估算一下是××厘米。
(二)合作测量
1.谈话引入测量活动。激发学生了解自己身上数据的兴趣和愿望。
师:请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组测量了哪些部位?分别使用的什么工具?怎样做的?每个同学汇报自己估测和实际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三)实践活动
1.鼓励学生用自身测量工具进行实际估测。
可以到操场上,分小组进行任何物体的测量,并作好记录。
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估测水平,感受学习的乐趣,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自己一拃有多长,一步有多长及自己的鞋有多长等等。现在我们就用这些做工具,到操场上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记录下数据。
学生分成小组到操场上估测,教师参与学生的估测。
2.根据今天的活动,写一篇数学小日记,存入成长记录袋。
师:今天的活动结束后,每个同学写一篇数学小日记。
4.交流估测的方法。可先请估测不准的同学说一说,再请估测准确的同学介绍是怎样估测的。
给学生创造分享、互相学习的机会,提升学生生活经验。
师:比赛结果已经出来啦!现在,我们请几组同学说一说你们估测的方法。
估测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及时给予评价。
●用眼看的,(容易估不准确)
●用手比出10厘米,然后一下一下测……(这个方法也可以)
测量活动需要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
通过谈话,使学生了解身体上数据的作用,激发测量自己身上数据的愿望。
师:我们如果知道了自己的手拃的长、脚长、身高、一步的长、两臂伸开的长等,就会为我们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提供很多方便。同学们,你知道自己身上手、脚的长度吗?
2.小组合作测量。教师提出先估测,再测量的要求,亲自参与并注意指导测量方法。
师:把你们估测的方法和结果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说,老师记录,同时把自己估测的结果也和同学交流。
3.师生一起测量,检验估测的结果,并评出优胜者。
检验估测的结果,增加活动的“神秘性”和真实性,也为介绍用手拃估测做铺垫。
师:哪一组估的最准确呢?我们一起来实际测量一下。
共同测量出结果,评出估的最准的,应该是教师。
比赛内容:同桌一组,估测凳子面的长,看哪一组估测的最准确。有什么问题没有?
如果学生提出可不可以用其它物品做工具,教师告诉学生是可以的,但最后结果必须用厘米、分米等单位描述。
学生估测,教师注意了解学生不同的估测方法。
2.交流估测的结果。先只说结果,不说方法。
比赛结果是学生最关心的,交流活动即满足学生的愿望,又为下面的讨论活动做准备。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估测比赛
1.提出要求:不允许用直尺和米尺等工具。同桌一组,估测凳子面的长,看哪组估测的更准确。
用同一件物品进行估测比赛,对学生既有挑战性,又有很大的吸引力,更是培养学生估测能力的训练。同时调动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解决简单问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估测比赛。要求:不能用直尺等测量工具,可借助其它工具。
《我们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1页。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同学合作,选用合适的工具测量身体某部位的活动过程。
2.了解自己身上的数据,能用手拃、步长等作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
3.体验估测活动的乐趣,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估测能力。三、课前准备直尺、米尺记录卡片。四、教学方案
本节课的主要活动,要给学生充分的测量时间。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合作,测出自己身体上的数据,并写在记录卡上。
根据本班学生人数和测量工具多少分组测量。必要的话,教师可先介绍“一拃”、“一步”等的含义。
3.交流测量的结果。重点说一说使用的什么测量工具,每个人估测和实际测量的结果如何。
培养学生良好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测量的实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