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ppt课件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ppt课件
4.5 胃阴不足证:主症:胃脘痞闷不适或灼痛;舌红少津, 苔少。次症:饥不欲食或嘈杂;口干; 大便干燥;形瘦 食少;脉细。
4.6 胃络瘀血证:主症: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舌质暗 或有瘀点、瘀斑。次症:胃痛拒按;黑便;面色暗滞; 脉弦涩。
23
症候确定
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 以上即可诊断。
上述证候可单独出现,也可相兼出现,临 床应在辨别单一证候的基础上辨别复合 证候。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证候可出现 动态变化,需认真甄别。
5
2、中医病因病机:
胃在生理上以和降为顺,在病理上因滞而病。 本病主要 与情志失和、饮食不调、外邪犯胃(包 括Hp感染)、药物所伤 以及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 等多种因素有关。上述病因损 脾伤胃,致使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中焦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 调,从而产生气 滞、食积、湿(痰)阻、寒凝、火郁、血瘀等各 种病理 产 物,诸郁阻胃,进一步妨碍脾胃气机之升降;另一方 面由于脾胃运纳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乏源而致使胃络失养,而 致本病发生。
24
七、治 疗
(一)西医治疗
目的
缓解症状和改善胃粘膜 组织学
1、 一般治疗:包括饮食原则、起居、精神情志等 方面因素。见预防与调护。
25
(一)西医治疗
2、 抑酸或制酸剂:适用于黏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 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 程度选用H2受体阻断剂( 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 莫替丁、罗沙替丁等) ,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 拉唑等) ,制酸剂( 胃舒平、碳酸氢钠、氢氧化铝) 。

1.3 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宽中醒脾 主方:黄连温胆 汤(《六因条辨》)加减。 药物:黄连、半夏、陈皮、 茯苓、枳实、苍术、 厚 朴、佩兰、黄芩、滑石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是一篇旨在汇总、整合和标准化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医领域诊疗方法的文章。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并伴有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

由于其病程长、易反复、癌变风险高等特点,对其的诊疗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点。

本文在参考大量中医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诊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形成了具有共识性的诊疗意见。

文章不仅涵盖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原则和常用中药方剂等内容,还就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调养、情志护理等辅助治疗手段提出了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诊疗方案,以提高中医在该领域的诊疗水平,为患者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也希望这篇文章能推动中医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发展,进一步展现中医在慢性病管理中的独特优势。

二、病因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病因病机多涉及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久病体虚等因素。

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司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与输布。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升降失常,气机郁滞,血行不畅,胃络失养,发为本病。

情志失调,忧思恼怒,致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发为本病。

劳倦过度,耗伤气血,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升降失常,发为本病。

久病体虚,累及脾胃,致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升降失常,发为本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气机郁滞,胃络失养。

在中医理论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机体失养,抗病能力下降,病情迁延不愈。

气机郁滞,血行不畅,胃络失养,加重病情。

因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应以健脾和胃、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为大法,同时兼顾肝脾,调整气机,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疗效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疗效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为了将当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改善,首先需要提升用药的有效性,研究开展对比实验,实验对象为本院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患者进行双盲分组后,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即常规西医治疗以及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

结果:经比较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过程中为其采取中医治疗可以将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并改善其康复速度。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效果引言: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取得了非常大的变化,饮食结构逐渐发生改变,因此各种胃部疾病的发生几率也随之上升,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就是胃部疾病中的常见疾病类型。

在临床治疗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不仅病程比较长,甚至在治疗后还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甚至该疾病如呈现持续发展的趋势还有可能出现癌变,因此针对该疾病需及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1]。

该疾病的发生几率和患者的年龄增长呈正比的关系,西医治疗是临床中的主要治疗措施,但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西医治疗的劣势也逐渐浮现,因此本文就中医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分别是研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就这一期间收治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将一般资料通过表1进行显示。

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后进行,且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在治疗期间让患者服用甲硝唑,每日服用两次,每次服用的剂量为400mg;同时配合左氧氟沙星,每日服用两次,每次服用的剂量为200mg;服用兰索拉唑,每日服用两次,每次服用30mg。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治疗背景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萎缩程度不同的一种慢性炎症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不同于急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程较长,可逐渐出现胃酸分泌减少、胃黏膜萎缩、胃蠕动减弱等症状。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人体的体质、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等有关。

因此,在辨证治疗时需要针对患者的不同体质、病情以及病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脾胃虚弱型特点:表现为消化功能减弱,胃蠕动减慢,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腻。

治疗方案:调养脾胃,健脾和胃,增强消化功能。

常用药物: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

2. 肝郁脾虚型特点:情绪不稳,易怒,胃脘胀痛,纳差,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薄白。

治疗方案:疏肝理气,养脾和胃。

常用药物:香附饮子、柴胡疏肝散。

3. 胃热伤阴型特点:口渴,口干,不喜热饮,胃脘灼热疼痛,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

治疗方案:清胃泻火,滋阴养胃。

常用药物:黄连阿胶汤、生地黄汤。

4. 脾肾阳虚型特点:畏寒怕冷,腰膝酸软,腹泻,纳差,舌质淡,苔白腻。

治疗方案:温阳健脾。

常用药物: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辨证治疗的方法在进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治疗时,可以结合以下方法进行治疗:1.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辨证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

可以选用中药颗粒、丸剂、药酒等剂型,用温开水冲服。

2.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辨证治疗的重要环节。

一般建议患者忌烟、酒、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煮熟的蔬菜等。

饮食应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食用要细嚼慢咽。

3. 心理调理心理调理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治疗中也非常重要。

应尽量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和紧张。

可以适当进行放松训练、音乐欣赏等有助于放松心情的活动。

4. 中医外治法中医外治法包括推拿、艾灸和外用药物等。

可以通过推拿脾胃穴位,促进脾胃功能的调理;艾灸可以温阳健脾,促进气血流通;外用药物可以通过贴敷药膏或药酒等形式,改善患者的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是一篇旨在整合中西医理论与实践,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疗提供全面指导的共识性文章。

本文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诊疗现状以及中西医结合在该病治疗中的优势和意义。

本文还将强调制定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的重要性,并概述共识形成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原则。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实用、可操作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疗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流行病学与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慢性胃炎的病理类型,其在全球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发病率。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AG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尤其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男性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

地域差异也是影响CAG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一些地区由于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CAG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关于CAG的病因,目前认为其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

其中,最主要的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Hp)感染、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免疫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

Hp感染是CAG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它可以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进而导致胃黏膜萎缩。

长期摄入高盐、高脂、低纤维等不健康饮食,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CAG的发病风险。

在中医理论中,CAG的病因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气血生化不足等有关。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受损,则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气血生化无源,从而导致胃黏膜萎缩。

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因素也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进而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诱发CAG。

CAG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多种因素有关,其病因涉及现代医学和中医理论的多个方面。

因此,在CAG的诊疗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流行病学背景、病因以及临床表现,制定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无特异性。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 简介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慢性炎症的一种类型,主要特点是胃黏膜的萎缩和功能减退。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和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2. 中医理论解析根据中医理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与脾胃虚弱、痰湿内蕴、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的重点是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清除痰湿、活血化瘀来缓解炎症并恢复胃黏膜的正常功能。

3. 中医治疗方法3.1 中药治疗中医通过中药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的中药有以下几种:3.1.1 人参人参具有补气、健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消化功能,改善胃黏膜的萎缩状态。

常用的配伍有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

3.1.2 陈皮陈皮具有理气、健胃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脘疼痛和胃胀气等症状。

常用的配伍有陈皮、白术、茯苓等。

3.1.3 炙黄芪炙黄芪具有补气养血、健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胃黏膜的修复能力。

常用的配伍有炙黄芪、茯苓、五味子、当归等。

3.2 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中,“食疗”被广泛运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患者应遵循以下饮食原则:•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忌食油腻和高脂食物,如猪肉、油炸食品等。

•忌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

•多食用温热性水果,如苹果、梨等。

3.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关元等。

4. 中医方剂推荐4.1 枣泥丸【组成】枣泥丸的主要成分是枣泽饮片。

【功能与适应症】枣泥丸具有健脾胃、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虚弱、瘀血郁滞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10克,一日2次。

4.2 蜜丸【组成】蜜丸的主要成分是蜂蜜。

【功能与适应症】蜜丸具有润肺止嗽、养胃和润肠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虚弱、炎症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15克,一日3次。

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现状及中医药治疗优势

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现状及中医药治疗优势

二、中医药治疗
1、辨证施治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CAG的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常见的证型 有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瘀血阻络型等。脾胃虚弱型宜健脾益气,常用方 剂有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肝胃不和型宜疏肝和胃,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 散、逍遥散等;
瘀血阻络型宜活血化瘀,常用方剂有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等。
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胃镜下可 见胃黏膜皱襞粗乱、黏膜下血管透见、色泽灰暗等表现。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 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金标准,可以观察到胃黏膜上皮细胞萎缩、腺体减少或消 失等病理变化。
在治疗方面,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等。对 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还需进行抗感染治疗。然而,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 胃炎的效果并不理想,病情易反复发作。
4、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CAG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认为,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是CAG 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为主,避免辛辣、 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推荐一些食疗方剂,如 山药粥、红枣粥等。
三、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与前景
中医药治疗CAG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中医药治疗CAG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 治,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具有针对性强、疗效显著的特点; 其次,中医药治疗CAG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不会产生依赖性和不良反应;最 后,中医药治疗CAG费用相对较低,适合广大患者使用。
总之,中医药在治疗CAG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然而,中医药治 疗CAG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等。未来需要 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完善中医药治疗CAG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为更多的 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內科2021年4月第16卷第2期221.综述.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孙玉霞李燕辉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内科,梧州市543002【提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易反复发作,会进展为癌前病变甚至胃癌。

目前西医无特效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而近几年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本文就CAG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O768(2021)02E221E3DOI:10.16121/45-1347/L2021.02.24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各种病因反复长期作用于胃黏膜上皮而导致胃黏膜的固有腺体广泛性或局部性萎缩、减少,伴或不伴假幽门腺化生和(或)肠腺化生。

CAG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被公认为癌前状态。

CAG患者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症状不明显,一些患者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腹痛、饱胀、反酸、暧气、恶心呕吐、胃灼烧等症状,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CAG患者的特效药,近年来不少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CAG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和明显的优势。

本文就CAG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对CAG并无具体的论述,一般将其归属“胃—痛”“胃痞”“腹痛”“反酸”“嘈杂”等范畴,但其病因病机历代均有论述+《素问•本病论》指出“饮食劳倦则伤脾”;《素问•举痛论》中提及“寒气于膜原之下,肠道之间客之,血散之不去,力、络急引,故痛”;在《伤寒论》中,张仲景论述误下误治致痞;《脾胃论》明确提出“痞自血出”,文中还提到寒温不适、喜怒忧恐、饮食失节均会导致气火失调、内伤脾胃;《景岳全书心腹痛-云:“食、寒、气不顺均会胃—痛症,然食寒二者皆关于气,食停滞气,寒留凝气,故其治病应以理气为主,观其果属实邪”。

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治疗效果

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治疗效果

慢性萎缩性 胃炎是一 种临床 常见 病 , 其病理 生理 主要是 由于 胃粘 膜 出 慢 性 萎 缩 性 胃炎 患 者 共 9 5例 , 治 疗 效 果 及 统计 分 析结 果 如 下 : 其 现萎缩变薄 , 固有腺体 减少 甚至 消失引起 的 , 同时可伴 有肠 上皮 化 生等改 1 对 象 与 方 法 . 1 1 研究对象 :0 7年 5月 ~ 0 0年 4月于我 院中医科收治的确诊为 . 20 21 变 。在中医的角度上讲 , 是属 于 胃脘痛 , 的研究者 提出健脾补 肾、 有 益 气 活 血 可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改 善 慢性 萎 缩 性 胃炎 。故 本 研 究 通 过 中 医科 收 治 了 慢性萎缩性 胃炎患者共 9 0例 , 所有 患者在 临床上均有 不 同程度 的 胃痛、 胃
作 者 简 介 : 晓 光 。 .9 3年 出生 . 管 药师 、 业 中药 师 . 究 方 向 : 药 咨 询 , 高 用药 依 从 性 和 安 全 性 。 汪 女 17 主 执 研 用 提
・Leabharlann 4 5 ・ N .9 2 1 9 4 o0 0 1
医学信 息 M D A I OM T N EI LN R AI C F O
9 0例慢 性 萎 缩 性 胃炎 患者 中 医治 疗效 果
吕 军 乐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 区天水 中心卫生院 , 甘肃 天水 7 l0 40o
【 摘要 】 目的: 解通过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 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 院中医科收治的慢性萎 缩性 胃炎患者共 9 例 , 了 于我 o 随机分为 2组 。 对照组给
中医中药 ・ 中西医结合
脘痞满 、 暖气等症状 。根据 患者 的意愿分 为两组 , 实验组 5 2例, 对照 组 3 8 例, 实验组男性 3 5例 , 女性 l , 7例 年龄 3 6 8— 2岁 , 均年龄 为(6 6± . 平 4 . 9 2) 岁。 对照组男性 l , 8例 女性 2 , 0例 年龄 3 6 4— 8岁 , 平均年龄为(0 3±82) 5. . 岁 。经 比较 , 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方面经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12 研 究 方 法 : 照 组 进行 西 医常 规 治疗 方 法 , . 对 甲硝 唑 ,0 mg 兰 索 拉 40 , 唑 3m , 0 ¥ 左氧氟沙星 20 g 均 2i/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益气 0 m, d  ̄. 活血 的治 疗 方 法 。 方药 给 予 麦 冬 lg 自芍 l g沙 参 lg丹 参 l g 当归 l 、 O、 O、 O、 O、 O

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和中医药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回顾了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临床研究方法、常用中药方剂、治疗机制等方面的进展。

重点分析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评价标准和治疗效果,以及中医药在治疗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展望了未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推动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中医药研究者投身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为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方法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方法日益丰富和成熟,主要包括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文献综述与数据挖掘等。

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提高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随机对照试验是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随机分配患者接受治疗,以评估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中医药治疗的效果,为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观察性研究也是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了解中医药治疗的实际效果和患者的反馈。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论文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论文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治【关键词】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为难治的一种。

尽管其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因其与胃癌的发病关系密切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过去曾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一旦形成即难以逆转,很多资料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经中医药治疗后,其病理改变不仅可以,逆转,有些病例甚至可以完全治愈。

下面就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治作一综述。

病因病机: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范畴,作者认为本病病变主要在脾胃肝,也有人认为本病与肾有关。

发病原因不外乎外邪侵犯,情志失调,饮食伤胃及禀赋不足等,致病因素亦无外乎食湿痰瘀。

对本病病机的认识多从脾胃虚弱,胃阴受损,肝气犯胃论述,嗜食辛辣,长期饮酒,生冷无度而损伤脾胃;或因精神因素的反复刺激,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反胃;或郁久化火,耗伤胃阴所致。

病初在经属气,病久入络属血,但总以脾胃为中心,以脾胃虚弱,胃阴受损,土虚木承,胃络瘀阻为本病主要病机。

亦有认为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血瘀”。

而从本病病程长,体质虚弱,长期消化不良,气血不足来分析,由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生理上既能相互促进,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久而久之,酿成里虚之证,即脏腑气血不足,阴阳两虚,归纳为气血阴阳不足。

由于本病的症候大多不同程度的涉及到多个脏器及气血湿热等,很少出现单一的病理变化,临床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交错的病理现象。

1 证治分型1.1 脾胃虚寒证见神疲乏力,胃脘隐隐痛,食后胀饱嗳气,得暖后缓解,大便多稀溏,神疲肢软,四肢易凉,舌质淡,脉沉细。

治疗上应以健脾养胃,温中止痛为主。

临床上常以黄芪建中汤加减,重用饴糖意在补脾益气,和里缓急,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若泛酸者去饴糖,加吴茱萸温胃暖肝,泛吐清水较多者,可加干姜、陈皮、半夏等温胃化饮,待胃痛缓解后,可用六君子汤巩固疗效,从而使胃肠运动的紊乱状态得以调整,胃部肌肉得以儒养,伸缩有力,诸证缓解。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症治概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症治概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症治概况慢性萎缩性胃炎(下称CAG),在慢性胃炎中占30%左右,中年以上患者较为多见。

其病理以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粘膜变薄。

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肠化),不典型增生,胃液分泌减少等为特征。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

单纯的CAG和轻度肠化与胃癌的组织发生可能无直接关系,而在CAG和肠化基础上发生的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能是胃癌发生的组织学基础,又称癌前期表现。

有资料分析胃癌病例50%以有CAG病史,由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近十年来,祖国医学对CAG的病因,分型和治疗也有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一、病因病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错综复杂,祖国医学认为多由外邪犯胃,饮食失调或情志内伤,体质素虚等原因所致。

脾胃受损,运化失司;内伤劳倦,气血不足,正气虚衰,气血瘀滞,湿热毒邪内蕴所致。

总之病因不外乎虚寒,湿热、瘀血、气滞,在脏腑方面与脾胃肝关系密切。

有人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实交错的病机理论。

高氏等认为主要是与情志有关。

其通过116例临床资料总结,发现其中单纯由情志因素造成的CAG患者占42.18%,其他因素如饮食不节或过度劳倦兼情志不畅者占64.73%,说明情志因素在CAG发病中的突出作用。

此外,幽门螺旋菌(下称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现代病因学观点。

自1983年Warrea和Marshau发现幽门弯曲苗(简秭CP。

1989年改称HP)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醑相关以来,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重视对幽门螺旋菌相关胃炎(HPAG)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据黄氏等对200例CAG患者临床观察,其HP检出阳性者占30%。

陈氏、方氏等报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中的HP检出率高选90.5%,而正常粘膜均为阴性。

有人认为。

胆汁返流是导致CAG复发的又一因素。

HP的发现在慢性胃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形成了新的格局,为中医学对慢性胃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论据。

二、辨证分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一般将其归于“胃肠病”,“痞证”、“嘈杂”等范畴。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69期 199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马继达(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江苏 新沂 221400)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

方法择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具有更为优异的疗效,患者能够更快恢复,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西医治疗;中医;辨证治疗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69.157本文引用格式:马继达.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9):199.0 引言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胃疾病,主要表现主要为胀满、嗳气、食欲不振以及上腹隐痛等,其病因较为复杂,该病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预防患者出现胃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

我院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对通过西医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25~76岁,平均(45.63±5.12)岁,病程2~8年,平均(3.58±0.74)年,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25~77岁,平均(45.71±5.26)岁,病程1~8年,平均(2.63±0.75)年,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认识ppt课件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认识ppt课件
寻求专业帮助
如遇心理问题,可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
定期检查与随访的重要性
定期复查
遵医嘱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及时 了解病情变化。
注意症状变化
如遇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 加重或反复,应及时就医检查。
及时治疗
如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恶变倾向, 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建立健康档案
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健康档案,记 录病情变化和诊疗经过,有助于医生 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认识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慢性萎缩性胃炎概述 • 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 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优势
与策略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防与保健
01 慢性萎缩性胃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 化系统疾病,以胃黏膜上皮和腺 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 、黏膜基层增厚为主要特征。
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低落、焦虑等负面 情绪影响,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 功能,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弱
外邪侵袭
体质虚弱、长期患病、年老体衰等因素导 致脾胃功能虚弱,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引 发慢性萎缩性胃炎。
寒邪、湿邪等外邪侵袭人体,影响脾胃功 能,进而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
辨证分型
01
02
03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和程度的不同,可 分为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 疫性胃炎两大类。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 饮食、生活习惯等。
病因
常见的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 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不良饮食习惯 、吸烟、饮酒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本院接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当中随机抽选出100例,入选患者入院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2020年10月,根据1:1的方式分作两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的患者划成对照组,应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划成试验组,两组治疗方法不同最终取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对其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相关症状差异较小(P>0.05);经过治疗之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更加良好,与对照组相比存在一定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

结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疾病发病原因比较复发,而且极易发作,相关研究分析该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存在一定关系,也可能是遗传导致[1]。

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合并肠化生,癌变几率较高,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疾病称作癌前病变[2]。

西医一般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多潘立酮片进行治疗,修复患者胃部受损组织,但是效果一般。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汤药较多,本次研究主要选择石斛养胃汤进行分析,现对结果做出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范围之内接收的患者中抽取100例,应用电脑进行1-100编号,其中男女性别数量比为3:2,平均年龄(40.46±2.79)岁。

50例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划分为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作为试验组。

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相关资料,得出P>0.05不具备显著差异,可以比较。

1.2方法指导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进行治疗,1粒/次,2次/日,多潘立酮片1粒/次,3次/日,分别在患者餐前半小时以及睡觉之前服用,给予试验组患者石斛养胃汤治疗,主要组成药方为:石斛15g、瓜蒌皮15g、麦冬15g、炙甘草20g、竹茹20g、北沙参20g、白芍20g、炒麦芽30g,如果患者存在疼痛剧烈可适当加入15g延胡索;如果患者存在严重萎缩可适当加入20g黄芪、20g薏苡仁;如果患者存在大便秘结情况则可适当加入10g火麻仁。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总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总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阅历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病因复杂,病程长,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大量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观察与治疗,我总结出了一些阅历。

在此进行总结,以期对于医生及患者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有所启发。

起首,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防止食用辛辣、烟熏、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进餐的规律性和定时性。

少食多餐,防止暴饮暴食。

此外,要尽量防止吸烟和饮酒,这些都会加重病情。

其次,应进行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

中药方剂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有一定的疗效,且不会带来明显的副作用。

例如,芩连柴胡汤对于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有良好的缓解效果。

同时,西药如质子泵抑止剂、抗胃酸药等也可以缩减胃酸的分泌,保卫胃黏膜,加速溃疡的愈合。

此外,中西医结合的针灸疗法也值得推广。

针灸可以调整胃肠的蠕动,改善胃肠功能,缓解胃部不适感。

选用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可以达到疏导气血、调理脾胃的功效。

胃俞穴、足三里、中脘等是常用的穴位。

另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应该防止情绪波动。

情绪不稳定会引发胃炎的急性发作,因此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心情幸福的状态。

合理的生活规律、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也有助于缓解胃炎症状。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等的综合应用,可以达到缓解症状、改善胃肠功能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是不同的,治疗方案应依据个体化状况进行调整,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信任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息推行和探究的深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会逐渐提高,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草药、西药和针灸疗法等综合应用可以缓解症状、改善胃肠功能。

张雅丽教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张雅丽教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国内外医家广泛关注研究其最佳的疗效方法,西医主要通过
给予抑酸剂、黏膜保护剂、根除 HP 治疗,然而效果不佳。 通
过对 CAG 患者采用中医药的辨证论治的治疗,不仅可以改
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对各种病理的改变具有较好的临床
效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医学中无相应的病名,根据其症
状及临床表现应属于“ 胃脘痛” “ 腹胀” “ 痞满” 等疾病。
聚瘀。” 情志失常,致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 类证治裁·痞
满》 阐述道:脾虚失运,食少虚痞。 素体脾胃虚弱,更易引起
胃痛发作或加重。 综上本病以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
常等为本病的主要病因,其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气机壅滞,
并可与病理产物瘀血、痰浊、寒凝互为因果。 本病属于本虚
标实、寒热错杂之证。
当今社会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张教授提
出了需未病先防:患者应当避免出现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
惯,吃东西时应当以柔软的、易消化的、无刺激性的食物为
主,忌浓茶、烈酒、咖啡等食物。 注意调畅情志,作息规律,避
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参考文献:
[1] 张雅丽,袁星星,杨磊,王炳予,郭蕾. 芪参二莲汤联
散虚寒,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三者共为臣药。 山药补脾益
肺,白芍敛肝气,养肝血,柔肝阴,与白术和甘草同用,健脾和
胃,缓急止痛,枳实、厚朴配伍,破气除满,祛痰消痞,半夏辛
温,散结消痞,山楂酸甘,消食和胃,行气散瘀,神曲甘辛而
温,消食化积,尚“ 行脾胃滞气” ,麦芽甘平,行气疏肝,消食和
胃,共为佐药,炙甘草与大枣补脾和中,缓和药性,而为佐使。
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应答及免疫影响的
临床观察[ 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12:35-3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荣源【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辨证分型等几个方面叙述该病的治疗。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06-8106(2008)11-0972-04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是慢性胃炎的一个类型,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状态),已引起国内外医学者的广泛重视和研究。

西医对CAG常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对CAG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现将中西医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医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一般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其他胃炎失治误治等原因迁延日久而致,主要有痞、满、胀、痛和纳差等表现。

患者长期为其所苦,生活质量下降,疾病发展往往虚实夹杂,因虚致实,因虚致瘀,病程迁延。

2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于外感邪气、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失调等原因伤及脾胃,或脾胃素虚,内外之邪相乘,脾失运化,水湿停聚,郁而化热致湿热内蕴;湿热久羁,耗伤津液,渐至胃阴亏虚;脾气亏虚,若又感寒邪,脾失温煦,致脾阳亏虚;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病久则气血化生乏源致气血双亏。

刘启泉等[1]认为CAG的基本病机是气机郁滞、湿浊中阻、热毒蕴结、瘀血停滞、阴液亏虚等相互影响,最终导致胃气失和,气机不利,胃失濡养,胃络瘀阻。

王长洪[2]认为病机关键是虚、滞、热、瘀,强调虚是本质,滞是核心。

周文学[3]则认为其病机不外乎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阴不足、瘀血阻滞等几个方面,但基本病机是以脾胃虚弱、升降失常为本,作者单位:300402天津,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医院热毒侵袭、肝胃郁热为标,久病入里、气血瘀滞为变。

3治疗原则王常松[4]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原则应为:(1)疏肝和胃: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功能的正常与否,与肝之疏泄和调畅气血的运行密不可分。

肝为刚脏,喜调达而主疏泄。

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横逆于胃,导致胃不适、胀痛。

《沈氏尊生书》中曰:“胃痛,邪干胃脘病也。

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

”因此,治疗应疏肝和胃,调畅气机,以达和胃、安胃之目的。

(2)健脾和胃: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

胃为水谷之海,腐熟水谷的功能有赖于脾之升清,胃之降浊且脾胃同处中州,互为表里,生理功能上相连,病理上相互影响。

脾主升,胃主降,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诸种病因所致脾胃功能的紊乱,升降失司,日久脾胃虚弱,则诸症皆显。

因此,本病的治疗应注重调脾健胃,升降相因。

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3)调气活血:胃为多气多血之府,肝脾胃功能的紊乱,胃病之初期尚在气分,日久入血,发展至萎缩性胃炎时,瘀血之象渐现。

“久病多瘀”,一方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因肝脾胃功能的失和,导致气机不畅,必然引起血行壅滞,产生血瘀征象;另一方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一般病情迁延,渐致脾胃气虚,气为血之帅,气虚无力助血行,而致血瘀;血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病理因素,血瘀又加重气滞和气虚。

血为气之母,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最终气血两虚。

因此,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过程中,要辨清行气活血、补气行血和气血双补,且重视活血化瘀在治疗本病中的地位,并贯彻整个治疗始终。

(4)补虚泄实: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较长,“久病多虚”,因此本病性质属虚实夹杂,因虚而实。

因此,治疗要掌握补虚、泻实、攻补兼施及攻补轻重之妙。

陈国富[5]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原则为:①健脾助运,标本兼顾;②辛温通阳,调理气机;③准确辨证,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4辨证分型4.1 肝胃不和型胃脘胀满不适,撑胀连胁,嗳气嘈杂,每因情志诱发或加重,苔多薄白,脉沉弦。

肝喜调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舒,肝失疏泄,胁为肝经走行之所,故撑胀连胁;肝郁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则胃脘胀满不适,嗳气嘈杂;情志不和,则肝郁愈加,所以每因情志而诱发或加重。

治疗当疏肝和胃,佐以活血化瘀,方选柴胡疏肝散化裁。

方中柴胡、芍药、川芎、香附疏肝解郁;陈皮、枳壳、甘草理气和中。

纳差者加神曲、麦芽之类;若肝郁化热之象,忌投大苦大寒之品,酌加沙参、麦冬、石斛之品;本型属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瘀血之象方显或较轻,不宜用活血化瘀之峻剂,可酌加当归、红花、鸡血藤等活血化瘀之类,且用量宜轻,活血不伤正。

4.2 脾虚湿热型腹胀纳差,大便稀溏,头身困重,口中粘腻,舌质红,苔黄腻,脉虚濡数。

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谷不化,则腹胀纳差,大便稀溏;脾虚湿积,从热化或水湿郁而化热,而致湿热为患,如薛生白所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湿热壅滞,清阳不展,则头身困重。

湿热上泛于口,则口中粘腻。

治宜益气健脾,清利湿热,佐以活血化瘀,方用参苓白术散合二妙散化裁。

方中四君平补脾胃之气,佐以扁豆、薏仁、山药甘淡渗湿,砂仁芳香醒脾,共助健脾化湿之效;二妙清热燥湿,且黄柏能抑制砂仁之香燥化热之气,而砂仁平抑黄柏过于寒凉伤胃,相得益彰;另可酌加当归、红花、鸡血藤等活血补血之品,一则补血生气以健脾,二则血行气利助化湿,三则活血化瘀以除慢性萎缩性胃炎初期的血瘀之象。

若兼见泻泄者,为脾虚湿盛挟热,而致湿热熏蒸胃肠,慎用收敛固涩之品,以免关门留寇,当酌加葛根、车前子、银花等。

4.3 脾胃虚寒型胃胀痛隐隐,喜按喜揉,纳呆,口淡无味,面色白,疲乏无力,大便溏薄,苔薄白,舌质淡暗,脉濡弱。

脾胃虚寒,脾阳不足,胃失于温煦,故胃胀痛隐隐,气得按则行,则喜揉喜按,如《景略全书》曰:“痛有虚实,…辨之之法,但当察其可按着为虚…”;脾阳亏虚,“太阴湿土得阳始运”,脾阳虚运化乏力,则纳呆,口淡无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则面色白,疲乏无力,脾失健运,则大便溏薄;舌质淡暗,有寒凝血瘀之象。

治宜温中健脾,佐以活血化瘀,方选理中丸合丹参饮化裁。

人参补脾益气,合干姜温健脾阳,白术健脾燥湿实大便;丹参活血化瘀;檀香、砂仁行气宽中止痛,且助丹参活血之力,达气行血行之效。

若见大便频数者,酌加五味子、乌梅之类。

4.4 胃阴不足型胃胀痛隐隐,饥不欲食,嘈杂,大便干结,口干,舌暗红少津,脉细数。

胃病日久,郁热伤阴,胃失所养,则胃胀痛隐隐,似饥而不欲食;胃阴亏虚,胃失和降,则嘈杂不适;阴虚津亏,上不能泽口,则口干,下不能润肠,则便干。

舌暗红为血瘀之象。

治宜滋阴养胃,佐以活血化瘀,方用麦门冬汤化裁。

方中人参、麦冬、粳米、甘草滋阴养胃;若阴虚较盛者加石斛、沙参、玉竹之类。

胃阴亏虚,脉道枯涩,血流瘀滞,加当归、郁金、丹参甘寒活血之类,慎用川芎、姜黄、莪术辛温走窜之剂。

4.5 气血两虚型胃脘微胀不适,时而隐痛,食少,大便溏结不调,少气懒言,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形瘦憔悴,心悸失眠,舌质淡或舌面有瘀斑,脉细弱或细弦。

胃主通降,以降为和,胃病则通降之机不利,受纳失司,则微胀不适,脾气亏虚,运化失职,则食少,大便溏结不调;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胃病日久,气血生化不足,气血两虚,则少气懒言,疲乏无力;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苍白,不能充于形体,则形瘦憔悴;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则心悸失眠。

舌面有瘀斑,是因气虚无力助血行,有瘀血之象。

治宜补气养血,佐以活血化瘀,方选八珍汤合丹参饮化裁。

四君子重在补脾益气,四物汤重在补血活血,共达气血双补之效;丹参、川芎活血以化瘀;檀香、砂仁行气醒胃,一则调胃之通降,二则取其气行血行之妙。

全方气血双补,标本兼顾。

乔桂凤[6]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4型:(1)湿热中阻型,治宜清热健脾燥湿,辅以活血养胃,常用药有黄连、大黄、葛根、厚朴、黄芪、党参、白芍、三七、丹参等。

(2)痰浊中阻型,治宜健脾燥湿,辅以活血温中,常用药有黄芪、吴茱萸、肉桂、厚朴、茯苓、薏苡仁、白术、莪术、枳壳等。

(3)肝胃不和型,治宜健脾理气,辅以和中活血,常用药有黄芪、枳壳、莪术、木香、佛手、香橼皮、绿梅花、玫瑰花、当归等。

(4)胃阴不足型,治宜养阴益气,活血益胃,常用药有沙参、麦门冬、石斛、乌梅、佛手、三七、丹参、太子参、鸡内金等。

白家温[7]用自拟三参调胃汤为基本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玉珍,王刚,陈光远等[8]认为摩罗丹浓缩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安全有效。

毛小华[9]用胃炎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桂平[10]根据中医“久痛入络”及“久病必瘀”的理论,用养阴活血汤治疗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

朱金宏[11]临床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张子明[12]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分四型论治,以中虚气滞为主要病机和证型,其余依次是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气滞血瘀证。

并经临床证实部分患者通过积极正确治疗后CAG可以逆转。

在治疗上擅用药组,自拟“温阳健胃汤”、“疏肝和胃汤”,使用对证,屡获佳效。

赵美娥[13]用周乐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1)滋阴助阳,气血双补,建中为主。

(2)寓通于补,兼顾其实。

(3)注重调肝,扶土抑木法治疗。

5针灸治疗何爽等[14]用(1)针灸:针刺取胸9~12、腰1华佗夹脊穴,进针深度40mm,以患者感到局部酸、麻、胀、沉重或针感放射至胃部、腹部为佳。

虚寒型配足三里、脾俞(胃俞)、公孙、内关,用捻转提插补法,轻刺留针,针后腹部加艾盒灸,待盒内艾条燃烧完毕起针,约25min。

每日或隔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

虚热型配胃俞(脾俞)、足三里、内关、内庭,用捻转提插手法补中寓泻,重刺疾出,不用灸法。

每日或隔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

(2)拔罐:取脾俞、胃俞、大椎、肾俞、天元俞。

用闪火法将适当大小的玻璃火罐拔于上述穴位上,留罐10~15min,隔日1次,与点穴疗法交替使用,10次为1个疗程。

(3)点穴疗法:取脾俞、胃俞、足三里,每穴按揉2~5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6癌前病变防治王垂杰[15]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萎缩变薄,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

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其列为癌前状态之一。

而胃癌前病变系一病理学概念,是指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和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

一般认为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累积的结果,在从正常胃黏膜向癌转变的过程中,必定存在着一系列的中间过程,即癌前病变。

时下专家与学者一致认可的转变模式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对于CAG及其癌前病变的治疗要充分认识到其病因的复杂性、其证候的兼杂性,在选方用药上要充分体现兼顾性。

(1)审病因,明病机,本病病程缠绵,其发病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究其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进食热烫粗糙或刺激性食物,嗜好饮酒;或素体虚弱,劳倦内伤;或用药不当,久病体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