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学生素质的培养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素质教育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素质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这个背景下,学校必须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让学生真正拥有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素质,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
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思维素养、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
这些核心素养是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在这些素养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环境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更好地走向成功。
其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能够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提升。
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教育变革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感和公民意识等高尚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长远的发展意义。
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和自我提高的欲望,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素质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的本质在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最好的保障和支持,培养形成良好的人才队伍,为国家和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学校应该将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要任务,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谈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谈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竞争日益激烈,要培养好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谈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教师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实施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校还应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艺术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审美情趣。
学校可以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健康快乐中成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场所。
家长要给予孩子关爱和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家长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和品德修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
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习惯,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教育中,社会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支持。
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和良好的成长环境。
社会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社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社会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发展。
社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
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德育
八、身心健康。主要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积极表现。20.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 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21.健全人格。重点是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积极 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22.适 性发展。重点是能正确判断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有计划、高 效地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返回
九、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23.热爱劳动。重点是具有积 极的劳动态度;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具有动手操作 能力等。24.批判质疑。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敢于质疑;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 想,并进行理性分析,做出独立判断等。25.问题解决。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 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具有创客意识,能将创新 理念生活化、实践化等。
七、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17. 乐学善学。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注重 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18.勤于反思。重点是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了解;能够根据 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19.数字学习。重点是具有信息意识; 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等。
五、科学精神。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12.崇尚真知。
重点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等。13.理性思维。重点是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 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14.勇于探究。重点是有 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在当今社会,作为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知识,更需要培养发展一系列的核心
素养,这些素养是在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认知能力、情感素养、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
这些素养的培养将使学生获益终生,不仅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还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感知、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培养认知能力,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情感素养
情感素养是指学生在情感体验、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方面的能力。
学生应该具
备积极的情感体验,要有责任心、同情心、爱心等情感品质。
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可以使他们更加健康、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更好地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学生在与他人相处、合作、交流中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
社会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团队协作、有效沟通等。
通过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总结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中国教育部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
本文将简要定义核心素养,阐述其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些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二、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其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增强社会竞争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变革,具备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3、实现个人价值: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更有可能成为有理想、有品质、有能力的现代公民,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教育方面:(1)改革课程体系:学校应调整课程体系,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综合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过程中锻炼核心素养。
(2)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善于挖掘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开展实践活动:学校应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家庭方面:(1)增强家庭教育意识:家长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的全面发展。
(2)营造和谐家庭环境: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其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3)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社会方面:(1)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有力保障。
(2)推进校企合作:政府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培养其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
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知识、技能、品德、态度等多个方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
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创新能力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构建全面的课程体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
课程设置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
应该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三、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学生的品德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忍耐力、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通过严格的纪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通过开展科学实验、科技创新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造的能力。
五、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保障。
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是教育工作者们所追求的目标。
那么,在教学中,究竟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下面将就这一问题做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1.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轻松的语言、有趣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方式等来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2. 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教学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紧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分析、思考和判断,而批判性思维能力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呢?以下是一些方法:1. 提出发展性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发展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进行辩证性讨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证性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证和论证的过程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让学生通过综合分析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1.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一些做法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一些做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的重点,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做法: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提倡自主学习的理念。
可以通过课余活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并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奖励。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提供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尝试去解决,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力: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不偏听偏信,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力。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辩论赛等方式,教授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观点并进行辩论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意见,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5. 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律能力。
可以通过故事、演讲、活动等方式,教给学生道德、公德、助人为乐等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情感与价值观。
6.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开设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和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跨学科研究项目,或者开展一些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
7.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可以通过手工制作、实验、社区服务等方式,让学生动手实践,锻炼他们的动手技能和操作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多方面的方法和手段,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通过以上的做法,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义务教育 学生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
那么,什么是义务教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又如何培养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社会情境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这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爱国主义等基本道德品质。
2.学习能力: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
这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能力。
3.思维品质: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思维品质,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这包括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5.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学生融入社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这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二、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德育为先:学校要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
3.培养思维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加强实践教学: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通过开展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素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
2.创新素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3.实践素养:学生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4.沟通与合作素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有效地交流和合作。
5.情感素养: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情绪管理能力,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
6.道德素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能够正确判断和行动。
7.身心素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方式,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素质。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他们能够
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中学阶段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中学阶段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中学阶段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如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素养:自我管理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规划和自我控制等方面。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和韧性。
3. 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这些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
4.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该注重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5. 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课程和选择教学方式,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总之,中学阶段核心素养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从各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过去单一的以分数评价逐步转变为品行、能力、素质的多元评价;近年来,教育部又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评价更上一个层次,那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呢?下面我就我校在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注重课程开发,融多项课程于专题教育之中去年春季学期,我校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德育教育专题研讨会,重点对今年学生的行为表现、习惯养成、违纪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现在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不良行为表现与我们初中阶段的大有不同,那是的我们,学校既没有围墙,老师管理、学校管理并没有现在这样严格,但我们最调皮的也莫过于利用课间时间溜到寝室抽支烟,偶尔早退一次,或许就是在不喜欢的课上打哈瞌睡,对乱丢乱扔、乱打乱骂、强制翻阅围墙、夜不归宿、对家长不尊、对师长不尊等现象基本没有,而现在的学生,没有责任意识、没有感恩之心、没有孝道、没有进取之心、没有敬畏之心,没有规矩意识,更谈不上爱国了。
为此,学校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那就是,家长重视不够、教师教育不实。
近些年来,家长只顾去思考如何挣钱,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也没有对孩子施加任何压力,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老师为了片面的抓质量、抓分数,尤其是科任教师,多数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中的有价值资源,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的教育,就连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没有注重培养。
据于此,我校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在班级课程中另开设了一门校本课程---专题教育课,并融多项教育于一体,利用每周一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由政教处、教务处分别就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责任意识教育、爱国守信教育等教育主题展开教育,并在每次教育中都要选择学校内或校园外的一些典型违纪违规事例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分享,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内容如下:
1、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不以学生的成绩成为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多注重学生的性格与本性发展。
3、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地位,学生为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学会怎么学习,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4、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相信他们,让他们能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二、拓展:
1.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
(1)人文底蕴:能够提高学生对我们国家文化底蕴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2)科学精神:学生能够具备科学探索的科学精神。
(3)学会学习: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
(4)健康生活:学生的身体心理都是健康状态,能够进行正常的生活。
(5)责任担当:青少年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只有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让他们学会担当,才能让我们国家发展得更好。
(6)实践创新:让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及其活动中能够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能够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2)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3)能够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4)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素质教育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涵盖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创新能力等方面。
如何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各级学校和教育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这些综合能力包括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情感态度等。
而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的中心任务,引导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拓展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学校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在线学习平台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渠道。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学科教学的改革,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究和创新。
学校还可以开设创业和创新实践的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创新实践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学生进行社会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需要从学生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入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学生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的表现。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需要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情怀,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实施全方位的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实施全方位的教育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校管理等方面入手,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
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它们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扎实基础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种技能。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文化适应能力等。
而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作用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是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批判性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伪、主动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创造性思维是核心素养的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再次,合作精神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懂得团队协作、尊重他人、学会分享和互助合作。
此外,人际沟通能力、文化适应能力等素养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未来社会的积极建设者。
二、素质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素质教育的理念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素质教育倡导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参与,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最后,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行动。
三、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融合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并非孤立的两个概念,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
核心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础。
素质教育是从学生身心健康的维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2022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解读
2022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解读在2022年的新课标中,提出了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思维品质、学会学习、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四大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发展的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和工作的需求。
下面将对这四大核心素养进行详细解读。
一、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新课标中,思维品质被视为培养学生的首要任务,因为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在思维品质的培养中,学生需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品质:1.提问能力:学生应当学会提出合理的问题,能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形成独立的见解和观点。
2.批判性思维:学生要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即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辨别真假,做出正确的判断。
3.创造性思维:学生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敢于质疑和挑战常规思维,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4.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面对挑战和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当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二、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指学生具备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能够主动、自觉地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新课标中,学会学习被看作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是教育教学的关键。
学会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动机:学生要具备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有意识地制定学习目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2.学习方法:学生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包括阅读技巧、记忆方法、思维技能等,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3.自主学习:学生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
4.持续学习:学生要认识到学习是终身的事业,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在学会学习的培养中,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影响的论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影响的论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品德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
2.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必备品格:核心素养的发展主体是学生本身,课程标准强调了正确价值观和必备品格的培养。
通过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使其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关注学生的当前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通过课程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其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
总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必备品格,提升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这些影响将有助于学生在学业、生活和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养成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呢?当前,“培养什么样的人”已成为教育改革过程中不得不回答的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关键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即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在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学生核心素养跃升为基础教育界新热点话题,那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到底如何养成呢?一。
养成前提:遵守三大原则核心素养集中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围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两大主题,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三方面,这三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素质教育?别光说,看我怎么做!最近,学校组织去参加一个教育论坛,主题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讲台上专家们一个个西装革履,侃侃而谈,说的都是什么“创新能力”、“跨学科思维”、“批判性思考”...... 听得我脑袋都大了,这词儿听着都挺高深莫测,实际应用起来,到底咋整?说实话,这些大词听多了,反倒让我有点焦虑。
你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到底是啥意思?到底怎样才能教好孩子们?直到我遇见了隔壁班的张老师,他正在给孩子们上课,主题是“设计一个理想的城市”。
教室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桌上堆满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纸片,上面画着高楼大厦、公园绿地,甚至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交通工具。
张老师在一旁笑着说:“现在你们每个人都已经是小小建筑师了,要设计一个自己梦想中的城市!想想看,你的城市里会有什么?大家先画出来,然后跟小组成员讨论,看看如何把大家的想法融合在一起。
”我看到孩子们都兴奋地讨论着,他们有的在纸上认真地画着,有的在跟同伴激烈地争论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我忍不住凑过去看,一个小朋友指着他的设计图说:“我的城市里会有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为所有建筑供电,这样就能保护环境了!” 另一个小朋友则兴奋地说:“我的城市里会有空中花园,到处都是绿植,让人身心舒畅!”看着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我觉得他们的脸上,不只是单纯的快乐,更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仔细想想,张老师的这节课,可不就是素质教育最好的体现吗?他没有直接灌输知识,而是把孩子们带入到一个真实的场景中,让他们去思考、去创造、去解决问题。
而这其中,就包含了我们想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创新能力:每个孩子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城市设计方案,充满创意。
跨学科思维:孩子们在设计中,融入了环保、美学、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批判性思考:孩子们在小组讨论中,会对彼此的设计进行评价,并尝试改进自己的方案。
孩子们没有被知识束缚,而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下学生素质的培养
作者:赵蕊
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11期
摘要: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与能力,而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
转变观念:知识不是手段,而是工具。
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急需教学的改革,两者相辅相成,关系紧密。
教师是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实施者,是人生发展和探索世界的引导者,所以教学过程将从学校课堂教学延伸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育人”将是教育的关键词。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生素质;课程调整;因材施教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具备什么素质的人才能更好的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教育部门都正在讨论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的核心素养体系,就是希望在基础教育阶段把国家的教育方针具体化。
文件要求教育部门依据所给出的小学、初中以及高中生的具体评价标准进行学校课程改革。
学校及有关教育部门的任务就是依据文件制定各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
教师再根据学校及有关教育部门制定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
核心素养是什么?不同的国家用的词不一样,比如OECD用“胜任力”,美国用“21世纪技能”,日本用“能力”等,但他们的关注点是一样的,都是在解决同样一个问题“要想更好的在21世纪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着力于培养生么样的人才,这样的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在核心素养的定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相关组织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人在知识、经济和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生活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所运用的知识,理念,方法以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这是人在面对未来不确定的实际生活时所呈现出来的真实问题以及必备能力与关键品格,而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是指完成一个小的任务。
连续性与阶段性是核心素养两大特点,必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养而获得。
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和引导,更需要自身的不懈努力,也会受到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素养是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长期的训练、实践和熏陶而获得的思维、品格、知识、技巧和能力。
其中,有助于人终生成长和发展的就是核心素养。
二、关注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实施课程结构调整
关注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要通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计划的实施来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在教育部门相关政策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科学的教学计划的实施下进行,而不是简单地进行一些华而不实的表面工作。
因此,素
质教育不是一个老师的个体行为,不是某一个学科的任务,而是整个教育部门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向。
素质教育的培养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课下作业,教学评价,集体活动以及社会活动中。
什么是素质?有人说,你在学校获得的知识以外的部分的就是素质。
学校教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让他成为翻译家或者外交官,因为能够成为外交官的毕竟是少数,而我们面对的全体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将来都将会是一名普通的公民。
英语学得好或者不好不会影响他们成为优秀的公民,但除了语言以外的东西,能够陪伴他们终生并促进他们发展的就是核心素养。
学科融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自主學习能力。
而这正式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方面。
如何进行学科融合并将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学校更多的是在操作层面进行实践。
在核心概念经过一系列变化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核心素养,就要研究核心素养的课程。
学校如何在核心素养核心概念的指导下进行课程调整,教师如何顺应课程调整的要求,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好素质教育培养的每一课,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历史意义。
独立自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理解和包容,总结和反思是核心素养的四个主要方面。
研究和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如何融合在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而形成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二是在落实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如何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为世界培养优秀公民服务。
三、培养核心素养,因材施教
给孩子寻找适合的教育,给孩子更多的选择。
因材施教是学生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方面,学校要进行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的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学校依据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结合综合评价的结果为学生制定一套完整的个性化教学方法,然后根据方案分阶段进行个性化辅导。
在有的放矢的前提下,学习效果更好,学生收获更大,也更有成就感。
另一方面,关注家庭教育,加强家校合作也是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的必要前提条件。
在个性化的辅导过程中,让不同的孩子有更多的选择,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学习课程系统;教师也需要一套系统的师资培训体系,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落实素质教育和实施核心素养的前提和保证。
结语:
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核心素养和素质教育的培养上,是教师将面临的最大挑战。
首先,需要改变教师的关注方向,即:关注素养的养成,而不是关注知识点的掌握,从关注“教什么”转向
到关注“学生学会什么”。
其次,学校需转变课程理念,教学部门需重新认识课程并进行课程调整和整合,教师需调整教学方法,简单的掌握知识已不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曾经是19世纪提出的课程经典问题之一;“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是20世纪提出的课程经典问题之一;“什么知识最有力量” 是21世纪提出的课程经典问题之一。
能成为素养知识才更有力量,如何让知识变成素养。
课程经典问题在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重新思考如何让知识转化为素养将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改革,课程理念的不断更新,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素质教育具体措施的实施,教育部门将会在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方面做到有的放矢,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落实也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王蔷. 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J]. 英语教师,2015(16):6~7.
[2]查有梁. 《新教学模式之建构》.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3]程平源. 《中国教育问题调查》.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冯忠良、冯姬. 《教学新论——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张庆林、杨东. 《高效率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