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二)——生物膜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二)——生物膜法

教学要求:

1)掌握生物膜法的微生物学特征和工艺特征

2)掌握高负荷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以及生物转盘三相传质和工艺运行

特点。

3)掌握生物接触氧化特点及其工艺设计

第一节概述

生物膜——是使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藻类、真菌一类的真核微生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

生物膜法:污水经过从前往后具有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从表至里具好氧→兼氧→厌氧的生物处理系统而得到净化的生物处理技术。

一、生物构造及其对有机物的降解

1 生物膜的构造特征

生物膜(好氧层+兼氧层+厌氧层)+附着Array水层(高亲水性)。

2 降解有机物的机理

1)微生物:沿水流方向为细菌——原生动物—

—后生动物的食物链或生态系统。具体生物

以菌胶团为主、辅以球衣菌、藻类等,含有

大量固着型纤毛虫(钟虫、等枝虫、独缩虫

等)和游泳型纤毛虫(楯纤虫、豆形虫、斜

管虫等),它们起到了污染物净化和清除池

内生物(防堵塞)作用。

2)污染物:重→轻(相当多污带→α中污带→

β中污带→寡污带).

3)供氧:借助流动水层厚薄变化以及气水逆向

流动,向生物膜表面供氧。

4)传质与降解:有机物降解主要是在好氧层进

行,部分难降解有机物经兼氧层和厌氧层分解,分解后产生的H2S,NH3等以及代谢产物由内向外传递而进入空气中,好氧层形成的NO3--N、NO2--N等经厌氧层发生反硝化,产生的N2也向外而散入大气中。

5)生物膜更新:经水力冲刷,使膜表面不断更新(DO及污染物),维持生物活性(老化

膜固着不紧)。

二、生物膜的主要特征

1 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征

1)参与净化反应微生物多样化;

2)食物链长,污泥产率低;

3)能够存活世代较长的微生物;

4)可分段运行,形成优势微生物种群,提高降解能力。

2 工艺方面的特征

1)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适应性;

2)污泥沉降性能好,宜于固液分离;

3)能处理低浓度污水;

4)易于维护管理、节能。

3 与活性污泥法相比

1)活性污泥法系人工强化生物处理系统,生物量大,处理能力强,而生物膜法更趋于自然

净化原理。

2)活性污泥法为人工强化三相传质,生物膜法趋向浓度差扩散传质,传质效果较活性污泥

差,处理效率较活性污泥差。

3)适于工业废水处理站和小规模生活污理厂。

第二节生物滤池

一、普通生物滤池(现在少见,只需要了解)

1 构造

池体、滤料、布水装置和排水系统(P204 图5-2)。

1)池体:一般深2~2.5m,池壁超高0.5~0.9m(防风),其底部为承托层(排水系统和大块滤

料(起支撑、排水以及通水)中部为工作层(掛膜),上部为配水系统,壁可设孔也可不开孔,开孔在冬季有影响。

2)滤料:碎石、卵石、炉渣、焦炭等,总厚度1.5~2.0m,其中工作层1.3-1.8m,粒径20-40mm;

承托层0.2m,粒径70~100mm。这种滤料比表面积较大,且较粗糙,易掛膜,孔隙率一般,利于供氧与传质,且易就地取材,但材料比重大,荷载重,工作层不厚,工作效率不变,占地大。

3)布水装置:固定喷咀式布水系统——即投配池、布水管、喷咀组成。污水流入投配池是

连续的,但布水是间歇式,喷水周期5~8min。

4)投配池内设虹吸装置(间歇供水,使滤料排水后间歇充氧,生物膜再生)。排水干管布设

在滤池表面下0.5~0.8m,支(竖)管依据喷咀服务半径设置,高出滤料之上0.15~0.2m,竖管上安装喷咀,通过喷咀均匀布水。

5)排水系统:包括渗水装置、汇水沟、总排水沟(或集水槽),见图5-2,汇水沟i=0.01~0.02(横

向)、集水槽i=0.05~0.01(纵向-书中出错)。作用:排放处理后出水,保证间歇阶段的通风(底部h≥0.6m);汇水沟宽0.15m,间距2.5~4.0m(与布水间距一致);排水沟内流速>0.7m/s;

6)渗水装置可以是大块滤料,也可以是图5-4混凝土板,渗水装置排水口面积占滤池总面

积的20%以上。

二、高负荷生物滤池

1 特征

通过限制进水BOD值(≤200mg/L)或采用处理水回流,均化水质,提高或加大水力负荷(10倍),及时冲刷和更新过厚生物膜,保持较高生物活性,改善处理环境状况(抑制厌氧、减少臭味散发)。

2 工艺流程

(1)一段法

部分污泥回流。(见P207图5-5共5种典型流程)

1)工艺1:污泥回流初沉池,滤池出水回流滤池,利于改善水力负荷,减轻二沉池负

荷。

2)工艺2:污泥回流初沉池,二沉池出水回流过滤池,(较工艺1比,二沉池负荷略

重)。

3)工艺3:污泥与二沉池出水同时回流初沉池,加大初沉池负荷(二者回流量大)。

4)工艺4:具有吸附再生工艺特点,但出水水质差,初沉水力负荷大。

5)工艺5:滤池出水与污泥均回流到初沉池,初沉水力负荷大

(2)二段法

当污水浓度较高时或对处理出水要求较高时,建议考虑。(见P208图5-6、7)。

二段法强化了优势生物种群,但第二段因污染物少或负荷率低,生物膜生长差,其容积负荷未充分发挥。但二段法能很好解决一段法生物膜积存与堵塞现象。为充分发挥二段法工艺效果与作用,建议采用图5-7的交替出水工艺。

3 构造特点

构造与普通生物滤池同(池体、滤料、出水与排水系统),不同之处如下:

1)池形.圆形(P210图5-9)

2)滤料: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聚酰胺等制成的人工滤料,滤料质轻、耐蚀、高强,呈波

状、管状和蜂窝状,使滤料表面积大,空隙率高(具体见P209表5-4)。当采用自然通风时,滤层厚度≤2m,其中工作层1.8m,承托层0.2m;当采用人工通风时,滤层厚度2~4m。

3)施转式排水器(见P216图5-10),在横管的同一侧开有一系列间距不等的孔口,中心

疏,二头密,使污水从孔口喷出时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反向自由旋转布水(间歇或周期)。

竖管连接装置具体见P210图5-8。

4 装置的需氧与供氧

(1)生物膜量

由于在不同厚度的污水浓度不一样,其微生物量不一样,进水端生物膜厚,出水端生物膜薄,故生物量计算困难。

生物膜量计算有二种方法:一种是测膜的厚度(不同深度)一种是称重法

(2)需氧量

O2=a′BOD r+b′P=a′Sa+b′P=a′(S0-S e)+b′P

其中:a′为降解1KgBOD5所需氧量。对城市污水取1.46

b′为单位重量生物膜的所需氧量,取值:对城市污水0.18kg/kg

P为每m3滤料上的生物膜量。

(3)滤池供氧:

影响因素有:滤池内外的温差、风力、滤料类型、水力负荷(布水量),

温差与空气流速的关系为:

V=0.075×⊿T-0.15(m/min)

5 池体设计计算

一般采用负荷法计算。

进水浓度(BOD)

S a=αS e(S e为出水浓度)

α见表5-5的取值,它反映了其可降解的能力。

回流稀释倍数

n=(S0-S a)/(S a-S e)

滤料容积

V=Q(n+1)S a/N V

滤池表面积

A=V/D (D为滤料层高度)

或按表面负荷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