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概论 钟诚赵跃华 主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信息安全概论课件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
介绍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安全 基本概念、安全风险防范、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 知识。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实施 方式
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包 括课程设置、培训形式、宣传推广等方面的 措施。
内容。
信息安全道德规范的核心原则
02 阐述信息安全道德规范所遵循的核心原则,如尊重他
人隐私、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
信息安全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03
详细说明在信息安全领域中,个人和组织应该遵循的
具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 性
强调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在保障信息安全中的 重要作用,分析当前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现 状和不足。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安全性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保密性,如果密钥泄露,则加密 信息会被破解。因此,对称密钥密码体制需要妥善保管密钥。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定义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也称为公钥密码体制,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钥的加密方式。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算法
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算法包括RSA(Rivest-Shamir-Adleman)、ECC(椭圆曲线加密算 法)等,这些算法通过一对公钥和私钥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数字签名主要用于验证信息的完整性 和真实性,以及防止信息被篡改和伪 造。
数字签名与验证流程包括签名生成和 验证两个阶段。在签名生成阶段,发 送方使用私钥对信息摘要进行加密, 生成数字签名;在验证阶段,接收方 使用公钥对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 信息摘要,并与原始信息摘要进行比 对,以验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信息安全的威胁与风险
01
最新电子科大19春《信息安全概论》在线作业2课件.doc

( 单选题)1: 门禁系统属于()系统中的一种安防系统。
A: 智能强电B: 智能弱电C: 非智能强电D: 非智能弱电正确答案:( 单选题)2: 不能防止计算机感染病毒的措施是()A: 定时备份重要文件B: 经常更新操作系统C: 除非确切知道附件内容,否则不要打开电子邮件附件D: 重要部门的计算机尽量专机专用与外界隔绝正确答案:( 单选题)3: 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教授将信息定义为()。
A: 信息是用来减少随机不定性的东西B: 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且该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C: 信息是反映事物的形式、关系和差别的东西,它包含在事物的差异之中,而不在事物本身。
D: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对于联网型门禁系统,()也接受来自管理计算机发送的人员信息和相对应的授权信息,同时向计算机传送进出门的刷卡记录A: 读卡器B: 门禁控制器C: 电控锁D: 连接线正确答案:( 单选题)5: 关于NAT说法错误的是()A: NAT允许一个机构专用Intramt 中的主机透明地连接到公共域中的主机,元需内部主机拥有注册的( 已经越来越缺乏的) 全局互联网地址B: 静态NAT是设置起来最简单和最容易实现的一种地址转换方式,内部网络中的每个主机都被永久映射成外部网络中的某个合法的地址C: 动态NAT主要应用于拨号和频繁的远程连接、当远程用户连接上之后,动态NAT就会分配给用户一个IP 地址,当用户断开时,这个IP 地址就会被释放而留待以后使用D: 动态NAT又叫做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正确答案:( 单选题)6: RSA 算法是一种基于()的公钥体系。
A: 素数不能分解;B: 大数没有质因数的假设;C: 大数不可能对质因数进行分解假设;D: 公钥可以公开的假设。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A 自己的文件乘上随机因子后,再将文件交给B,下面不属于完全盲签名的特点的是()。
《信息安全技术概论》课件

云计算安全发展趋势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安全技术也在不断演进。未来,云计算安全将更加注重数据隐私保 护、安全审计和合规性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会加强云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安全合作和信息共享。
监督机制。
国际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案例分析
03
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国际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实
际应用和影响。
中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中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概 述
介绍中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发 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中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制 定与实施
分析中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实施机构 和监督机制。
漏洞与补丁管理
介绍操作系统漏洞的概念、发 现和修补方法,以及漏洞扫描
和补丁管理的实践。
应用软件安全
应用软件安全概述
介绍应用软件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安全需求 。
代码安全审查
介绍如何对应用软件的代码进行安全审查, 以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问题。
输入验证与过滤
阐述如何对应用软件的输入进行验证和过滤 ,以防止恶意输入和攻击。
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信息安 全标准与规范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
CHAPTER
06
信息安全发展趋势与展望
云计算安全
云计算安全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云计算安全问题逐渐凸显。为了保障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需要采取一 系列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手段,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
云计算安全挑战
入侵防御措施
在发现入侵行为后,可以采取一 系列措施进行防御,包括阻断攻 击源、隔离受攻击的资源、修复 系统漏洞等。
信息安全概论第一章概述(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文档共62张)

第六页,共62页。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169,163就是中国电信 旗下的ISP
7
第七页,共62页。
信息安全概况
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
信息安全现状
信息安全面临问题 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8
第八页,共62页。
信息化建设带来的问题
F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
目前,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 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 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 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 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 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还有物联网的构建,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 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 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也许是有了在美国的教训,马靖易变得极为狡 猾和谨慎,他不通过正规途径招聘销售人员,而是 直接拉人入伙;所有与国外的交易都通过电子邮件 商谈;在国内,马靖易团伙基本不接触盗版软件, 只是在确认资金到账后,通知美国的手下通过快递 公司送货。
16
第十六页,共62页。
警方调查发现,从2003年7月起,马靖易在上海设立了多个窝点,
(7)逻辑炸弹型:输入犯罪指令或一段隐蔽的逻辑程序,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该指令或程序能够按照犯罪行为人 的意图在指定的时间或条件下触发运行,从而抹除数据 文件或破坏系统的功能,进行计算机诈骗或破坏等犯罪 活动。然后在预定时间或事件发生时,指令该“炸弹” 自行销毁。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毁灭罪证、实施破坏。
信息安全概论信息安全简介

目录
Contents Page
1. 信息安全地发展历史 2. 信息安全地概念与目地 3. 安全威胁与技术防护知识体系 4. 信息安全中地非技术因素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本章主要内容
回顾信息安全地发展历程; 介绍信息安全地基本概念; 说明信息安全是什么,所关注地问题以及面临地挑战是什么。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1.3.3 数据地安全威胁 数据是网络信息系统地核心。计算机系统及其网
络如果离开了数据, 就像失去了灵魂地躯壳, 是没有价 值地。
无论是上面提到地敌手对计算机系统地攻击还是 对网络系统地攻击, 其目地无非是针对上面承载地信 息而来地。
这些攻击对数据而言, 实际上有三个目地: 截获秘 密数据, 伪造数据或在上述攻击不能奏效地情况下, 破 坏数据地可用性。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1. 信息安全地发展历史
1.
通信保密科学地诞生
文献记载地最早有实用价值地通信保密技术是大 约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帝国时期地Caesar密码。
1568年L . B a t t i s t a 发 明 了 多 表代 替 密码 , 并在美国 南北战争期间由联军使用,Vigenere密码与Beaufort密 码就是多表代替密码地典型例子。
安全目地通常被描述为"允许谁用何种方式使用 系统中地哪种资源""不允许谁用何种方式使用系统中 地哪种资源"或事务实现中"各参与者地行为规则是什 么"等。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安全目地可以分成数据安全,事务安全,系统安全(包括网络 系统与计算机系统安全)三类。数据安全主要涉及数据地机密性 与完整性;事务安全主要涉及身份识别,抗抵赖等多方计算安全;系 统安全主要涉及身份识别,访问控制及可用性。
信息安全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信息安全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课程性质:学科教育(必修)总学时:41(授课学时32,实验学时9)学分:2适用专业:“信息安全概论”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信息安全概论”是学科教育平台必修课,适用所有理工科专业。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及知识体系,掌握加密、认证、访问控制、防火墙、入侵检测、虚拟专用网、网络攻击等信息安全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培养学生用信息安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信息化密码保障工作做准备。
二、教学说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概述、网络与系统攻击技术、密码与加密技术、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安全协议与虚拟专用网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涉及知识面较广,与应用联系密切以及知识更新较快等特点,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使用翻转课堂、慕课等学习方式扩充课堂教学内容,使用案例分析与讨论、项目研究等方式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信息安全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应用下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网络攻击技术以及常见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计算机网络”。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一)教学内容1.信息安全基本概念;2.OSI安全体系结构;3.信息安全保障;4.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内容。
(二)教学要求了解信息技术与产业繁荣与信息安全威胁的挑战;了解产生信息安全问题的技术原因;掌握信息安全及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掌握OSI安全体系结构;掌握信息安全保障思想;了解我国信息安全事业的发展概况;了解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内容。
信息安全概论

【二】密钥的产生的方法
产生密钥的方法
① 手工的方法产生
② 密钥产生器产生密钥
密钥产生器产生密钥的利弊分析:
① 能够减轻繁琐的劳动,也能消除人为的差错 ② 有周期性被预测的风险,因此不宜坐主机密钥
【三】密钥的产生的过程
控制产生
基本密钥
加密密钥的 密钥
(长期使用) ① 完全随机性 ② 不可重复性 ③ 不可预测性
简析: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很容易收到敌手的攻 击……
三 、 具 有 保 密 性 和 认 证 性 的 分 配 方 法
条件假设: 假设A和B已完成公钥交换
3、A用B的公钥加密N2后发 给B。
1、A和B的公钥加密A的身份 和一个一次性随机数N1后转 发给B。
4、A选一个会话密钥KS,用 A的密钥加密后再用B的公钥 加密,发送给B。
2、公钥动态目录表:指建立 一个公用的公钥动态目录表, 表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公钥的 分布由某个公钥管理机构承 担,每个用户都可靠地知道 管理机构的公钥。
2、公钥证书:公钥证书有证 书管理机构CA为用户建立, 其中的数据项有该用户的公 钥、用户的身份和时戳等。 所有的数据经自己的私钥签 字后就形成证书。
传统方法:
指的是通过邮递或信使传送密钥,密钥可用打印、 穿孔纸带或电子形势记录,其安全性完全取决于信 使的忠诚和素质,但其成本过高,分配密钥的费用 占系统费用的1/3。
三 、 怎 样 削 减 费 用 呢 ?
分层的方法:
信使只传送加密密钥,只适用于高安全级别密钥。 如:主密钥的传递
隐蔽的方法:
二 、 简 单 的 密 钥 分 配 方 法
1、当A要与B进行通信的时候,A产生一对公钥、 私钥对,并向B发送产生的公钥和A的身份。
信息安全概论课件-第一章绪论

2
维护商业机密
信息安全可以防止商业机密被泄露给竞争对手。
3
确保数据完整性
信息安全可以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篡改。
信息安全管理的目的
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建立和维护一个安全的信息环境,保护信息资产,并减轻与信息安全风险相关的 潜在损失。
信息安全管理的一般过程
1
评估风险
识别和评估信息安全威胁及其潜在影
3 入侵检测系统
用于监控和检测网络上的恶意行为。
2 加密软件
用于保护敏感信息的存储和传输。
常见的网络攻击技术
1
钓鱼攻击
2
通过伪装成可信实体,诱骗用户提供
敏感信息。
3
D D o S 攻击
通过对网络资源进行过载,使其无法 正常工作。
社交工程攻击
通过利用人性弱点,获得未经授权的 访问权限。
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类与应对
制定策略
2
响。
制定适合组织需求的信息安全策略和
控制措施。
3
实施控制
推行信息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确保
监控与持续改进
4
其有效性。
持续监控信息安全状况,并根据实践 经验改进。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策略
1 访问控制
限制对信息的访问,确 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获 取。
2 加密技术
使用加密技术对敏感Biblioteka 息进行保护。3 安全审计
定期审计信息系统,发 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 题。
信息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
风险评估
评估信息安全风险,确定应对 措施。
安全措施
确保信息安全措施得到正确实 施。
持续监控
定期检查和监控信息安全状态。
信息安全政策与风险评估
信息安全概论-1 概述

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窃取系统中的信息资源
和敏感信息,例如对通信线路中传输的信
号搭线监听;通信业务流分析则通过对系
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
如通信频度、通信的信息流向、通信总量
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
的信息和规律。
8
1.1 信息安全的概念
(2)非授权的篡改:信息的内容被非授权地进 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
通信技术不发达,信息系统安全仅限于保证电脑 的物理安全以及通过密码解决通信安全的保密问题。
✓第二个时期为计算机安全时期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进入了实用化和规模化 阶段,人对安全的关注已经逐渐扩展为以保密性、 完整性和可用性为目标的信息安全阶段。
13
1.2 信息安全发展历程
✓第三个时期是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 安全时代
(3)拒绝服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或其他资源 的合法访问被无条件地阻止。
(4)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某一资源被某个 非授权的人或系统使用,或以非授权的方 式使用(越权使用)。
9
1.1 信息安全的概念
(5)假冒:一个非法用户或信息系统通过冒充 成为另一个合法用户或合法系统,或者特 权小的用户/系统冒充成为特权大的用户/系 统。
本书将在后面的章节中介绍这些技术,这里 先概述一下其基本内容。
1)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框架 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框架(LATF)定义了对
一个系统进行信息安全保障的过程,以及 该系统中硬件和软件部件的安全要求,遵 循这些要求可以对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深度 防御。其基本内容是深度防御策略、信息 保障框架城和信息系统安全。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安全的焦点已经从传 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原则衍生为可控性 、抗抵赖性、真实性等其他的原则和目标。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第一篇:信息安全概论第一章1、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1)可用性(2)机密性(3)非否认性(4)可控性(5)真实性(6)完整性2、信息安全技术是指保障信息安全的技术,具体来说,它包括对信息的伪装、验证及对信息系统的保护等方面。
3、信息安全划分四个阶段:(1)通信安全发展时期(2)计算机安全发展时期(3)信息安全发展时期(4)信息安全保障发展时期。
4、信息安全威胁有:(1)信息泄露(2)篡改(3)重写(4)假冒(5)否认(6)非授权使用(7)网络与系统攻击(8)恶意代码(9)灾害、故障与人为破坏。
第二章1、密码技术提供:完整性、真实性、非否认性等属性。
2、密码学分为: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
3、按密钥使用方法的不同,密码系统主要分为对称密码、公钥密码。
4、密码分析也可称为密码攻击。
5、密码分析分为4类:(1)唯密文攻击(2)已知明文攻击(3)选择明文攻击(4)选择密文攻击。
第三章1、系统实体标识:(1)系统资源标识(2)用户、组和角色标识(3)与数字证书相关的标识。
2、威胁与对策:(1)外部泄密(2)口令猜测(3)线路窃听(4)重放攻击(5)对验证方的攻击。
3、PKI:公开密钥基础设施。
(PKI中最基本的元素就是数字证书)4、PKI的组成:(1)认证和注册机构(2)证书管理(3)密钥管理(4)非否认服务(5)系统间的认证(6)客户端软件。
5、PKI支撑的主要安全功能:基于PKI提供的公钥证书和私钥,用户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的实体认证,也可以进行数据起源的认证。
6、公钥认证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公钥来加密,只有拥有密钥的人才能解密。
通过公钥加密过的密文使用密钥可以轻松解密,但通过公钥来猜测密钥却十分困难。
7、简述PKI的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PKI的构成:(1)认证和注册机构(2)证书管理(3)密钥管理(4)非否认服务(5)系统间的认证(6)客户端软件基本原理:PKI就是一种基础设施,其目标就是要充分利用公钥密码学的理论基础,建立起一种普遍适用的基础设施,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全面的安全服务第四章1、访问控制策略:自主访问控制策略(DAC)、强制访问控制策略(MAC)、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策略(RBAC)。
信息安全概论习题答案

公钥密码体制密钥分发简单。加密密钥可以做成密钥本公开, 解密密钥由各用户自行掌握,而对称密码体制不可以; 公钥体制的加密速度比较慢,而对称密码体制速度较快; 公钥体制适应于网络的发展,能够满足不相识的用户之间进行 保密通信的要求; 公钥体制中每个用户秘密保存的密钥量减少。网络中每个用户 只需要秘密保存自己的解密密钥,与其他用户通信所使用的加密密 钥可以由密钥本得到; 7. 从计算安全的角度考虑,构建公钥密码体制的数学难题常见的 有哪些? 答:大整数分解问题 离散对数问题 椭圆曲线上离散对数问题 线性编码的解码问题 构造非线性弱可逆有限自动机的弱逆问题 8. 在DES算法中,S-盒的作用是什么? 答:每个S-盒将6位输入变成4位的输出。它是非线性的,决定了DES算 法的安全性。 9. 你认为AES比DES有哪些优点? 答:(1)AES的密钥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而增加,而DES是不变的; (2)Rijndael加解密算法中,每轮常数的不同消除了密钥的对称性, 密钥扩展的非线性消除了相同密钥的可能性;加解密使用不同的变换, 消除了在DES里出现的弱密钥和半弱密钥存在的可能性;总之,在 Rijndael的加解密算法中,对密钥的选择没有任何限制。 (3)依靠有限域/有限环的有关性质给加密解密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 础,使算法设计者可以既高强度地隐藏信息,又同时保证了算法可逆, 又因为Rijndael算法在一些关键常数(例如:在)的选择上非常巧妙, 使得该算法可以在整数指令和逻辑指令的支持下高速完成加解密。 (4)AES安全性比DES要明显高。 10. 现实中存在绝对安全的密码体制吗? 答:否。 11. 信息隐藏和数据加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区别: 目标不同:加密仅仅隐藏了信息的内容; 信息隐藏既隐藏了信息 内容,还掩盖了信息的存在。 实现方式不同:加密依靠数学运算;而信息隐藏充分运用载体的冗 余空间。
信息安全概论6课件

第四种方法广泛用于端到端加密时的密钥分配 ,其中的第三方通常是一个负责为用户(包括主 机、人、程序等)分配密钥的中心。
信息安全概论6
§6 密钥管理
对称密钥集中式分配
两个用户A和B希望秘密通信,他们都信任密钥 分配中心KDC。A和KDC有事先共享的主密钥KA,B 和KDC也有事先共享的主密钥KB。
信息安全概论6
§6 密钥管理
从概念上讲,密钥分为两大类: 数据加密密钥(DK)。一般是对称密钥体制 的密钥,用来加密数据明文; 加密密钥(KK)。一般是公钥密码体制的密 钥,用来加密DK数据,起到保护密钥的作 用。
在密钥管理体制中,密钥的分配是最棘 手的问题。
信息安全概论6
§6 密钥管理
2.密钥长度
对称密钥体制和公钥密码体制的密钥分配方法 有所不同。
信息安全概论6
§6 密钥管理
目前典型的有自动密钥分配途径: 集中式方案 是指利用网络中的密钥中心(KDC)来集中管 理系统中的密钥,密钥方可中心接收系统中用户 的请求,为用户提供安全的分配密钥的服务。 分布式方案 是指网络中各主机具有相同的地位,它们之间 的密钥分配取决于它们自己的协商,不受任何其 他方面的的限制。
借助KDC完成对称密钥分配的过程如下:
信息安全概论6
〖1〗(Request,N 1
A [KA]
)
§6 密钥管理
KDC [KA, KB]
〖2〗EKA [KS , Request, N1, EKB [KS , IDA ]]
〖3〗EKB [KS , IDA ] 〖4〗EKS [N2 ]
〖5〗FKS [ f (N2 )]
§6 密钥管理
信息安全概论5课件

记 明 文 分 组 为 x ,密 文 分 组 为 y。加 密 密 钥 (n , e), 解 密 密 钥 (n, d)。 加 密 运 算 为 : E (x) xe mod n 加 密 运 算 为 : D (x) yd mod n
加 密 时 先 将 明 文( 二 进 制 )分 组 ,每 组 长 度 为 s, 其 中 2ss≤ n, s 尽 可 能 大 。
§5 公钥密码体制
提高RSA安全性的方法: 选择的p和q不仅要足够大,还要使得p-1和q-1 都有大的因子。一般选择p和(p-1)/2都是素数 的p。 不同用户之间不要共享n; 在加密之前对明文进行杂凑处理或者单向变换 ,以破坏RSA算法的同态性。 在明文中尽量少出现RSA算法的不动点。
信息安全概论5
解密协议: B 要将密文(R, c)解密,则: (1)计算(x, y)=kB·R; (2)计算 m=c·x-1 (mod p),m 即为明文。
信息安全概论5
作业
撰写一篇关于以下公钥密码体制(任选一个) 的论文:
ElGammal公钥密码体制; Rabin公钥密码体制; McEliede公钥密码体制; Chor-Rivest算法。 要求内容完整,给出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
信息安全概论5
§5 公钥密码体制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上的密钥交换协议:
设 椭 圆 曲 线 为 E(K), A 和 B 需 要 通 信 , 则 : (1)A 和 B 共 同 选 择 E(K)上 的 一 个 随 机 点 P0; (2)A: 随 机 产 生 a, 计 算 PA=a· P0, 发 送 PA 给 B; (3)B: 随 机 产 生 b, 计 算 PB=b· P0, 发 送 PB 给 A; (4)A: 计 算 a· PB; (5)B: 计 算 b· PA;
信息安全概论

9.2.3 网络(wǎngluò)欺骗
ARP欺骗 ARP协议是什么?工作原理? 思路:在局域网中,攻击者能够收到ARP广播
包,从而可以获知其它节点的 (IP, MAC) 地址 。于是,攻击者可以伪装(wěizhuāng)为A,告 诉B(受害者)一个假地址,使得B在发送给A 的数据包都被黑客截取,而A, B 浑然不知。 分类:中间人攻击、拒绝服务攻击。
网络探测的基本(jīběn)步骤 踩点:指攻击者利用各种攻击和技巧,以正常
合法的途径对攻击目标进行窥探,对其安全情 况建立完整的剖析图。常用方法:搜索引擎、 域名查询、网络勘察。
扫描:指攻击者获取获取活动主机、开放服务 、操作系统、安全漏洞等关键信息的技术。常 用技术:PING扫描、端口扫描、漏洞扫描。
病毒威胁
恶意攻击
外部攻击
主动攻击
中断 篡改 伪..装. /假冒
嗅探 被动攻击 流..量. 分析
5
第五页,共50页。
9.1.1 网络安全威胁(wēixié)
网络安全的类别
网络崩溃:硬件故障或软件(ruǎn jiàn)故障导 致系统崩溃。
网络阻塞:网络配置和调度不合理,导致出现 网络广播风暴和噪声。
可以轻易地与目标主机建立连接,达到重新控 制的目的。
SQL注入:通过把SQL命令插入到Web表单递交 或输入域名或页面请求的查询字符串,最终达 到欺骗服务器执行恶意的SQL命令。
2021/11/5
8
第八页,共50页。
9.1.2 黑客技术简介(jiǎn jiè)
黑客常用术语
木马:是一种特殊的程序代码,被植入主机运 行后,会获取系统控制权限,进而秘密窃取系 统的敏感数据文件,甚至远程操控主机。
发现漏洞:黑客要经常学习别人发现的漏洞, 努力自己寻找未知漏洞,并从海量的漏洞中寻 找有价值的、可被利用的漏洞进行试验。
信息安全概论第5讲

安全ppt
22
1. 法律
法律管理是根据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 对信息系统主体及其与外界关联行为 的规范和约束。法律管理具有对信息 系统主体行为的强制性约束力,并且 有明确的管理层次性。与安全有关的 法律法规是信息系统安全的最高行为 准则。
安全ppt
23
2.制度
制度管理是信息系统内部依据系统必要的 国家、团体的安全需求制定的一系列内 部规章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和 执行机构的行为规范、岗位设定及其操 作规范、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及行为规 范、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的行为规范等。 制度管理是法律管理的形式化、具体化, 是法律、法规与管理对象的接口。
安全ppt
14
安全组件功能示意图
系统安全 组件
系统安全 组件
安全通信 组件
安全通信 组件
安全机制 协议数据项
(a)系统间安全通信
待保护的用户 数据
安全机制 协议数据项
未保护的用户 数据
安全通信 组件
安全机制 协议数据项
(a)用户间安全通信
安全通信 组件
安全机制 协议数据项
安全ppt
系统安全 组件
系统安全 组件
安全ppt
16
3. 安全关联
安全关联可以体现为一个应用的直接握手 协商的情况,也可体现为其它类型的ASO 关联或低层的关联。
建立关联时的识别也非常重要
安全ppt
17
2.5 组织体系结构与管理体系结构
2.5.1组织机构体系 由管理机构、岗位和人事组成
安全ppt
18
1. 机构的设置
机构的设置分为3个层次,即决策层、管理 层和执行层。
15
3. 安全关联
两个(或多个)系统实体之间,在进行相 关的安全处理之前需要进行握手交换,使 得它们之间共同维护着一些规则、状态信 息(实体ID,选用的算法,密钥,其它参 数)等属性,就称它们之间有安全关联。 安全关联使得能对一系列后续数据传输提 供连贯一致的保护。事实上,不论在通信 的低层协议还是高层中都有安全关联的概 念。
《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黄勇
【期刊名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0(016)003
【摘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形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了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就以上几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总页数】4页(P90-93)
【作者】黄勇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J], 李振汕
2."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J], 宋玮
3.“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J], 李丹;苏锋;滕曰
4.“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J], 宋玮
5.思政教育融入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J], 李红娇; 张凯; 彭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等数论教学大纲

《初等数论》教学大纲Elementary number theory一、本大纲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二、课程性质与目的1. 课程目标初等数论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关于整数的整除、不定方程、同余、原根与指数的基本知识,掌握数论中的最基本的理论和常用的方法,加强他们的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初等数学研究、C语言程序设计A,近世代数等课程的后续课程.3. 开设学期按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期开设。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重点第一章整数的可除性1. 教学目标理解整数整除的概念、最大公约数的概念、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带余除法与辗转相除法;理解素数与合数的概念;理解和掌握素数的性质、整数关于素数的分解定理、素数的求法;掌握函数[x]和{x} 的性质。
2. 教学内容(1)整数整除、剩余定理:带余除法与辗转相除法;最大公约数的概念、性质及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性质及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2)素数与合数:素数与合数的概念、素数的性质、整数关于素数的分解定理、素数的求法;函数[x] {x} 的性质及其应用。
3。
教学方法讲解教学。
4。
本章重点辗转相除法,整数的素数分解定理。
5。
本章难点求最大公因子的方法.第二章不定方程1. 教学目标理解不定方程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元不定方程有整数解的条件,会求一次不定方程的解。
2. 教学内容(1)一次不定方程,多元一次不定方程的形式,多元一次不定方程有解条件,求简单的多元一次不定方程的解。
(2) 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有整数解的条件,求一次不定方程的解.3. 教学方法讲解教学。
4。
本章重点多元一次不定方程有解条件,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有整数解的条件。
5. 本章难点不定方程的整数解的形式,求多元不定方程的整数解。
第三章同余、同余式1. 教学目标理解整数同余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同余的基本性质、整数具有素因子的条件函数相关性质;理解剩余类与完全剩余系的概念,理解欧拉函数的定义及性质;掌握欧拉定理、费马定理、孙子定理.2. 教学内容(1)整数同余:整数同余的概念、同余的基本性质;整数具有素因子的条件;利用同余简单验证整数乘积运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