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社会实践中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实践中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引言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父母在外地工作,将子女留在家乡或
他人照顾下的儿童。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关爱,留守儿童普
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社会实践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
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 缺乏父母关爱: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提供足够的关爱和
支持,导致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和无助。
2. 心理空虚感:留守儿童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和朋友圈,常常
感到孤立和寂寞。
3. 情感失调:留守儿童常常面对父母的长期分离,缺乏稳定的
情感依托,容易产生情感失调和焦虑情绪。
4. 学业压力:由于家庭关系不稳定和缺乏父母的教育指导,留
守儿童在学业上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导致学习困难和自卑心理。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1. 加强家庭关系:父母应尽量减少长期分离的时间,与子女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亲密关系,提供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 建立健康的社交圈:学校和社区应提供更多的社交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友谊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心理疏导和辅导: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调整情绪和解决问题。
4. 学业指导和支持:学校和社会可以提供额外的学业辅导和关注,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学习困难,增强自信心。
结论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家庭关系、建立健康的社交圈、提供心理疏导和辅导以及学业指导和支持,我们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教育心得体会
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教育心得体会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外出务工,把孩子留在家乡或他们独自去他地的一种现象。
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教育。
以下是一些我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教育的体会和心得:
1. 建立稳定的情感关系:留守儿童常常会感到孤独和缺乏安全感。
重要的是建立稳定的情感关系,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支持。
父母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并定期回家看望他们,让他们感到父母的关爱。
2. 培养独立自信:留守儿童独自面对生活的挑战,需要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信心。
家长可以鼓励他们自主完成一些事情,如做饭、照顾自己的衣物等,适当给予他们适应生活的机会。
3. 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留守儿童常常与同龄人缺乏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家长可以组织一些社交活动,让他们与其他儿童建立友谊和互动。
同时,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适应社交环境。
4. 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情感:留守儿童可能会面临孤独、焦虑、自卑等情感问题。
家长需要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情感,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指导他们学会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情绪管理的能力。
5. 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常常不够完善,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家长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同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
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
总之,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教育需要关注情感关系、独立自信、社交能力、情感倾听和教育环境等方面。
家庭、社会和教育机构都应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工作的需要不得不留在城市打工,而留下孩子在农村或者小城镇生活。
这些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不安。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与父母亲密的交流和互动,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这种孤独感和无助感可能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自卑、抑郁甚至焦虑等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情感指导。
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常常由老人或者其他亲戚抚养。
这些亲人固然会给予留守儿童关怀,但他们并不能完全替代父母的角色。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他们的情感指导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留守儿童缺乏这种家庭教育和情感指导,容易导致他们在性格发展、情感管理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社交环境。
父母的不在身边使得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社交伙伴,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较少。
这种社交环境的缺乏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在性格发展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甚至导致孩子产生自闭、孤僻等心理问题。
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进行改善。
政府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源,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面的支持。
这样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照顾。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社会各界也可以积极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父母也应该尽量在工作之余回到家乡与孩子共度时光,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在其中的角色不可替代。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留守儿童指的是在农村地区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长期不在家照顾孩子的儿童。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以下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的一些具体内容。
1. 孤独感:留守儿童经常一个人度过时间,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怀,感到孤独和无助。
对策: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流和互动,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
2. 情绪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安慰,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问题。
对策: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机制,提供专业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习积极的情绪调节方法。
3. 教育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和监督,容易出现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对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孤独和心理压力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例如自卑、自闭、焦虑等。
对策: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评估,提供相应的心理治疗和支持。
5. 家庭关系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容易疏远,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对策:建立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机制,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亲子沟通,增进亲子关系的紧密度。
6. 自我认同问题: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对自我身份和角色产生困惑,缺乏清晰的自我认同。
对策:为留守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成长经历和正能量的启发,引导他们积极探索自我身份,并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7. 心理抵抗力问题:留守儿童由于长期面临困境,容易缺乏心理抵抗力,面对诸多压力无法有效应对。
对策:加强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培养,通过培训和活动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家庭都应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留守儿童是指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而留在家乡或亲戚家中独自生活的儿童。
由于长期缺乏家庭陪伴和父母的教育照顾,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留守儿童情感障碍。
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普遍感到孤单寂寞。
有些孩子会出现情感不稳定的问题,如易激动、抑郁等。
第二,留守儿童自理能力差。
由于缺乏父母的指导和关心,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相对较差。
例如,他们可能无法自己做饭、洗衣服等日常生活中必须掌握的技能。
第三,留守儿童易受欺凌。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自生活,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有时候会成为欺凌的对象。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一、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应该尽量避免把孩子留在家里,而是要尽量安排孩子参加各种群体活动,增加孩子的社交空间。
家长在陪孩子学习的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尽可能多地和孩子沟通和交流,让孩子能够理解他们的处境和情况,从而改善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加强学校教育的引导和帮助在学校中,老师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情况,向他们提供更为全面细致的关爱,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留守儿童正确看待自我、他人以及家庭和生活。
加强班级管理和心理辅导,帮助留守儿童改善情感问题、提高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三、社会各界加强关注和帮助政府、社会工作者、爱心人士、义工,以及大学生帮扶支持等,都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各种帮助。
例如,积极参与义工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精神慰籍、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和生活乐趣,也可以采取义卖、义诊等方式募集爱心,为留守儿童提供物质帮助,缓解一部分生活压力。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中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
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可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提高留守儿童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浅谈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山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外务工,孩子因教育、生活等原因留在农村的一类特殊群体。
他们因为长期与父母分离,受到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成因和解决方案等方面浅谈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山区留守儿童因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温暖与关怀,往往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容易感到孤独与孤立,因为长期缺乏亲情关怀,他们的情感世界缺乏安全感与稳定感。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处于男女老少不齐的状态,缺乏同龄交往和沟通的机会,容易造成社交能力不足,性格内向等问题。
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照护,导致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损害,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和不安。
二、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主要来自于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因素是主要成因之一。
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庭关爱和教育的缺失导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由于山区资源匮乏,教育条件落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机会,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心理健康的支持与帮助。
三、解决方案针对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解决。
政府应加强对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专业心理师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疏导。
学校也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
家庭和社会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支持,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和焦虑感。
综上所述,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需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够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克服心理健康问题,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儿童,他们的父母大多是到外地或外国工作或生活。
留守儿童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000万,他们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然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和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
1、情感失落。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不能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这让他们感到非常孤独和失落,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2、焦虑和抑郁。
留守儿童经常感到非常不安和担心。
他们会担心自己的父母是否安全,担心自己长大后是否能够和父母团聚。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他们变得抑郁和内向。
3、行为不良。
留守儿童的行为不良在他们的同龄人中格外明显。
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待遇相对较差,可能会变得自卑和暴力。
他们会逃学、打架,以此来表现自己的“强大”。
4、学习压力。
留守儿童的学习条件较差,没有父母的关心和辅导。
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压力,当他们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时,他们的自信心受到重创。
二、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1、建立关怀的帮扶机制。
学校、社区和社会应该共同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心和帮扶。
教师和社工人员可以定期与留守儿童沟通,定期拜访他们的家庭,并向父母传达孩子们的情况。
2、加强心理疏导。
针对留守儿童的不同心理问题,给予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通过提高他们的心理能力、自信和适应力,从而帮助他们独立自主地生活。
3、扩大社交圈。
引导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建立真正的友谊。
可以通过开设兴趣小组、文艺活动、户外运动等方式让留守儿童参与,让孩子们打破自己对外界的孤立和封闭。
4、促进家庭重回。
政府可以通过部落、村委会、妇联等机构,协调工作和生活资源,提供就业机会和相关业务,促进更多的留守儿童家庭重组。
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向留守儿童传达他们父母的爱和关怀。
总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政府、社会、教育、家庭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和投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城市打拼,而这其中不乏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其父母或监护人外出务工、经商等原因,无法陪伴在身边,长期处于“留守”状态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1. 心理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大多长期处于父母不在身边的状态,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往往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2. 情感失调与父母长期分离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情感失调,甚至对家庭缺乏归属感。
当父母长期离家不归时,孩子们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从而产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3. 心理压抑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没有人能及时倾听、给予支持和安慰,这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压抑。
在长期没有得到消解的情况下,这种心理压抑可能会发展成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1. 父母回家让父母回到农村来陪伴孩子,可以有效解决孩子的孤独感和情感失调问题。
确保孩子与父母之间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情,帮助孩子促进情感的稳定和成长。
2. 安排亲近人的陪伴为孩子安排亲近的人陪伴,可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增加安全感,帮助孩子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
亲近的人可以是祖父母、叔叔阿姨、堂兄姐等。
真正关心爱护孩子的人,能够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关怀。
3. 心理辅导为孩子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能够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和疏导情绪。
心理辅导师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针对孩子的心理需求进行开导和引导,从而缓解其心理问题。
此外,家长也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辅导方法,随时给孩子提供心理支持。
4. 安排丰富的课外活动农村留守儿童往往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不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
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且紧迫的社会问题,主要涉及到儿童教育、心理健康、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一、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是由于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子女留在家乡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
这种现象在中国尤为普遍,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这种家庭结构的改变导致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从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二、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1. 教育问题:很多留守儿童所在的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校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
这导致他们难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2. 心理健康问题: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往往容易出现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他们的性格形成和人际交往能力。
3. 安全保障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
此外,他们还可能面临拐卖、虐待等风险。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1. 政府层面: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提高师资水平。
同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2. 家庭层面:父母应尽量将子女带在身边照顾,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回家看望子女。
此外,父母还应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况。
3. 社会层面:社会各界应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积极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例如,志愿者可以定期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物质帮助。
同时,媒体也应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报道,提高公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四、结论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政府、家庭和社会各界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安全、充满关爱的成长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健康的成长过程。
留守生心理压力
留守生心理压力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父母不在身边,由其他人照顾成长的儿童。
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农村或城市被迫成为留守生。
尽管留守生活可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实际上的好处,然而,这种特殊的生活状况也会给留守儿童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本文将讨论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并探讨改善其心理健康的方法。
一、孤独与寂寞感留守儿童往往长时间独处,缺乏亲人陪伴,这容易造成孤独与寂寞感。
他们常常渴望与亲人的交流,却无法获得与其他孩子一样的陪伴。
长期的孤独和寂寞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情感认同困扰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无法与父母建立亲密的情感连接,缺乏稳定的情感支持。
他们可能会感到无法获得父母的关注与理解,形成一种情感认同困扰。
这种困扰常常使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中产生障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关系建立。
三、学业压力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利因素,比如缺乏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业上面临更大的压力。
缺乏亲人的支持和关注,留守儿童更容易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对学习成绩造成不利影响。
四、自尊心受损留守儿童常常因为身世的特殊性而感到自卑,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与其他人存在差异。
这种自卑感会削弱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在面对挑战时缺乏自信。
长期下来,这种自尊心受损可能阻碍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
面对留守儿童心理压力,社会和家庭应采取一些措施以帮助他们实现心理健康的成长。
一、建立关爱机制社会应当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制,通过设立相关组织和社会支持网络,为他们提供情感关怀和心理支持。
这种支持可以包括心理咨询服务、爱心志愿者和社区活动等,力求缩小留守儿童与正常成长环境之间的差距。
二、加强教育指导学校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指导工作。
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业压力,增强自信心,并提高自尊心。
三、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精神支持网络。
父母需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造成家庭成员长期分离,孩子长时间在家乡生活和学习的儿童。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他们面临着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同时缺乏家长的关爱和照料也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1. 孤独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通常在家中独自生活。
他们缺乏亲情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2. 自卑感:在村庄或家乡留守的孩子通常被他人视作“留守儿童”,这种标签容易给留守儿童带来自卑感和心理压力,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情感失落: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他们的情感寄托空虚,易产生情感失落感,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4. 教育疏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相对薄弱,缺乏父母的指导和关怀。
长期以来,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影响他们的学业和发展。
5. 成长困惑: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关怀,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困惑和挑战,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1. 加强心理辅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加强心理辅导工作,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排解孤独、焦虑和自卑等心理问题,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2. 建立亲子关系: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注和支持,积极帮助父母回乡创业,调动家庭成员参与儿童照料和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强留守儿童的家庭温暖和关爱。
3. 加强社会支持: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站或救助中心,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会援助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情感关怀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4. 增强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教育指导,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调适能力。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留守儿童是指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父母长期不在家,在亲情关爱缺失的环境下生活的儿童。
这些孩子面临很多心理健康问题,如情感孤独、自卑、焦虑、抑郁、行为问题等。
接下来,本文将分别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1. 情感孤独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容易产生情感孤独感。
这些孩子渴望被父母关注和照顾,但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关爱和陪伴,不适应和适应不良的情感和行为表现常常会造成更严重的困扰。
对策:留守儿童需要学会独立自主,接受外界的关爱,并发展健康的社交圈子,与同龄人交流。
同时,父母需要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与孩子保持经常性联系,表达爱与关心。
2. 自卑、压抑留守儿童在与长辈接触过多时,缺乏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
因此,他们容易陷入自卑和压抑的情绪中。
长期的空巢生活易导致孩子感到无人关心和尊重,从而出现行为问题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对策:父母和社会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支持,通过鼓励和认可他们的努力和成绩,提升自尊心和自我肯定度。
同时,应当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身能力和自信心。
3. 焦虑、抑郁由于父母缺席,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长期面临情感和心理压力。
这些因素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造成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
对策:父母应该尽可能多地关注和陪伴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以减少孩子的压力和不安。
同时,应当鼓励孩子自己寻求支持,并与同龄人、老师、心理咨询师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行为问题由于孤独和情感不稳定,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行为问题,比如固执、暴躁、反叛等。
这类问题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和发展等方面。
对策:父母应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同时,应当积极寻找一些乐观向上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比如运动、音乐、朋友等。
总之,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关注和关心的群体。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实践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实践分析简介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各种原因长期在外地务工,而留在农村或城市的家中由其他亲戚或外祖父母照顾的儿童。
由于长期分离与家庭环境的改变,留守儿童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
社会实践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与他们直接接触,倾听他们的声音,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实践还可以帮助我们寻找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并推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支持。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1. 孤独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缺乏亲情的陪伴和关怀。
2. 自尊心受损: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注和肯定,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自尊心低下的问题。
3. 情绪问题:留守儿童常常体验到情绪波动,情绪不稳定,易于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 人际关系问题:由于缺乏与父母亲近的交流,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能力可能受到影响,与同伴和家人的关系不够亲密。
5. 学业问题:留守儿童在学业上可能面临困难,缺乏家长的监督和指导,学习动力不足。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1. 家庭关怀: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注,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 学校支持: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照顾,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支持,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生活。
3. 社区参与:社区应组织相关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社交机会,促进他们与同伴的交流和互动。
4. 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5.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发展。
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
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问题,并寻找解决之道。
通过家庭、学校、社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浅谈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山区留守儿童是指那些因为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留守家中的儿童。
他们通常生活在山区或偏远地区,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儿童在老人或其他亲戚照顾下成长。
这些孩子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面对家庭关系的不完整和缺失,以及教育资源、精神寄托等方面的问题,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焦虑和抑郁长期与父母分离,孩子们会感到孤独和恐惧,不安全感增强,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他们常常担心父母的安全和自己的生活,思念父母成为心理压力的一部分。
二、自卑和自责由于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和呵护,留守儿童往往会产生自卑感和自责感。
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是父母不要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意义。
三、学习问题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关心,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表现不佳。
他们可能无法集中注意力,缺乏学习动力,甚至会出现逃学现象。
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发展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四、人际关系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可能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内向、孤僻的性格,缺乏信任感和社交技巧。
他们在与同龄人或者老师、亲戚的交往中可能会出现沟通障碍,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心理问题长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可能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而由于山区医疗资源的缺乏,这些心理问题可能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关爱。
针对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来加以疏导和帮助: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社区和家庭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学会正确处理负面情绪,树立积极的心态。
二、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在留守儿童常去的学校、社区和医疗机构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克服心理障碍。
三、增加爱心关怀社会各界和家庭亲人应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关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予他们更多的安全感和温暖。
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流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父母因工作原因需长时间在外地工作,导致留守儿童现象日益严重。
留守儿童面临着与父母长时间分离的心理压力,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该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方面进行关注和帮助,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一、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家庭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感、焦虑感、自卑感或是逆反心理。
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可能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焦虑、自闭、行为问题等。
社会应该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心理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防护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教育:1. 知识普及: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让留守儿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
2. 心理调适:引导留守儿童学会通过积极的方式来调适自己的情绪,比如通过运动、读书、绘画等方式来释放压力,培养乐观的心态。
3. 情感交流:鼓励留守儿童和家人、老师及同学进行情感交流,释放内心的情感,减轻心理压力,增强信任感和安全感。
4. 自我认知:帮助留守儿童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
三、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关注每一个留守儿童除了心理健康教育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关注每一个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工作:1. 建立支持体系: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支持服务体系,包括社工、心理咨询师等多方面的支持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2. 定期关爱:定期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比如亲子活动、文艺表演、户外拓展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而留在农村的儿童。
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或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些留守儿童往往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孤独感、焦虑、自卑、情绪不稳定等。
由于父母长期的外出,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温暖的家庭氛围和父母的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不良的家庭环境、社交困难和教育资源匮乏也给他们带来了压力和焦虑感,导致自卑和情绪不稳定。
1.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怀,提供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2. 学校支持:学校应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加他们的心理素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间的友谊和互助活动,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和情感支持。
3. 社区支持:社区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留守儿童参与,增加他们的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
社区还可以建立志愿者团队,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和关怀。
4. 父母教育: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培训机制,教育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和引导他们的孩子。
提供与父母沟通和关爱方法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支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5. 心理咨询: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心理咨询师可以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学校、社区和家长都应该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服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我们也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现代都市化带来的家庭问题已经越来越普遍,留守儿童是这些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而长期在外居住的儿童。
尽管这些孩子年幼,但他们却经历了很多问题和挑战。
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人注目,并且关注和帮助他们。
在留守儿童的问题中,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留守儿童也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导致他们感到缺乏安全感,孤独感,无力感,以及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负面影响。
留守儿童在心理上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一些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如下:1. 孤独感:留守儿童通常独自一人生活,缺少亲情,友情,兄弟姐妹之情,这会引发他们的孤独感。
这种感觉对不同年龄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年龄越大,留守儿童感到的孤独感越深,影响越四处、越严重。
2. 安全感缺失:留守儿童通常父母不在身边,没有安全感,觉得生活上出现困难的时候没有人照顾自己,这造成了他们感情的负面影响并影响了他们的前途。
3. 自我价值感缺失: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没有父母照顾,他们需要自我理解,自我管理,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
缺乏家长的照顾,导致他们缺乏很多生活方面的经验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不高,自我意识不强,导致其自我价值观不确定,进而带来负面心理健康影响。
4. 儿童焦虑:留守儿童过分担心分离和担忧等问题,他们可能会得到焦虑症状。
留守儿童常常容易生病,因而存在更多的医疗费用和生活负担。
5. 抑郁症:留守儿童通常没有父母的陪伴,缺少安全感和生命经验。
这种焦虑和孤独可能会引起抑郁症,进而带来心理上面的负面影响。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减轻家庭经济压力:一些农村家庭需要靠留守儿童到城市打工,所得低,“折腾”之后更贫穷;因此需要扶持政策加强对于农村家庭的关注和资源投入。
确保农村家庭不需要依靠留守儿童过得好,可通过提供扶持政策、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帮助,减轻农村家庭的经济压力。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建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1. 缺乏父母陪伴: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长期独自生活容易导致情感孤独、无助感、恐惧和抑郁等问题。
2. 面临的家庭压力:留守儿童的父母大部分为外出务工,工作中遭受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这种压力会传递给孩子,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
3. 学习压力过大: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注和照顾,留守儿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不良行为。
4. 缺乏情感支持:留守儿童长期无法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情感支持,无法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身心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5. 社交能力缺失:由于长期独自生活,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孤僻、内向、心理障碍等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建议:
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尽可能多地和他们沟通,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
2. 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农村留守儿童应该得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改变消极情绪和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3. 增加社会支持: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建
立一些社会组织和机构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
4. 提供学习帮助: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学习帮助,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的多元智能,让他们在学业上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5. 培养社交能力:学校和社会应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多参与社
交活动,建立更多的社交场所和机会,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
交能力。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小学教师的观察与体会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小学教师的观察与体会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让孩子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而将老人留在农村。
这种现象在我国被称为“留守儿童”。
小学教师作为留守儿童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本文将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广大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1. 情感障碍:留守儿童因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2. 行为问题:留守儿童在家庭、学校环境中易出现攻击性、反抗性等行为问题。
3. 社交困难: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障碍,难以融入集体生活。
4. 学习能力下降: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辅导,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易出现困难。
二、教师在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中的作用1. 观察与了解:教师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变化,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2. 情感关怀: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关注,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
3.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4. 家校沟通:教师要积极与家长、监护人沟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
三、具体措施和建议1.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家庭背景、学习状况等,便于教师关注和辅导。
2. 开展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教授留守儿童心理调适技巧,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3. 举办心理辅导活动:定期举办心理辅导活动,如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
4. 强化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共同解决心理问题。
5. 培养留守儿童自主能力:通过举办各类课外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结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
浅谈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山区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山区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离开父母陪伴,独自留在家中生活、学习的儿童。
他们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和日常的教育指导,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浅谈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索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山区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焦虑与恐惧: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他们担心父母出了意外或者对自己的照顾不到位,常常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
2. 孤独与失落:没有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和失落。
他们缺乏亲情和家庭温暖,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孤独感。
3. 自我封闭: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社交和家庭交流,容易产生自我封闭和内向的性格特征。
他们不愿意和他人交流,自我封闭,甚至有时会产生沉默寡言的情绪。
4. 自我放纵:长期缺少家长的照顾和管理,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我放纵的情绪。
他们不懂得约束自己,缺乏自律和自控能力,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习惯。
家长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山区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照顾。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离开家庭,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陪伴和关爱。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
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减少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可以加大对山区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
组织志愿者和心理辅导师到山区开展关爱活动和心理咨询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留守儿童本身也应该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主动解决自身问题。
他们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提升,克服心理障碍,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情绪。
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和帮助。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摘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该问题的复杂性,及过度关注和标签所带来的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可能后果。
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标签;污名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其他地区,孩子则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十六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留守儿童包括隔代教养儿童、寄养儿童、以及其他亲子教育缺失的儿童。
据国家统计局估计,目前全国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人数约有l000万人左右,而且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数字大有逐年增加之势。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劳动力大迁移导致了大批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家庭教育缺位,这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家庭、学校、政府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正待研究解决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行为和学业三方面。
大量的研究表明,长期的“留守”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主要表现在人格特质和社会交往方面。
1、人格特质方面: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在外,亲子关系相对疏远,长期分离使他们对关怀的渴求得不到满足,缺乏情感交流,一些不良情
绪如愤怒、失落、焦虑、担忧等得不到排解,长期积累,形成了留守儿童孤僻内向、情感压抑、胆小怯懦、敏感脆弱、多疑敌意的性格倾向。
2、社会交往方面:主要表现在求助对象、人际关系和自信心。
首先,求助对象上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儿童在学习有困难时的求助对象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在学习上他们平时都很少得到父母的帮助。
在遇到学习以外的其他问题时,非留守儿童更少向父母求助,而留守儿童则更多地想到向父母求助,并将这种求助做为一种情感安慰。
其次,非留守儿童的自信显著高于留守儿童。
相对而言,更加自信地参加各种活动。
最后,人际关系方面,留守儿童不愿更多地与人接触,性格相对孤僻,因而影响其人际关系。
胡玫,钟毅平等调查了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的初中生。
性别与家庭月人均收人出现交互效应, 男生家庭月人均收人越高, 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越高, 而女生则家庭月人均收人越高, 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即, 家庭月人均收人在2000元以下的低收人家庭的子女, 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男生, 而在家庭月人均收人在2000元以上的高收人家庭的子女, 则是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 这一特点表现在心理健康的总分及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两个维度上。
父母亲文化、是否独生对农村留守初中生个性各维度基本上没有显著差异, 但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精神质上, 男生较女生得分低在内外向上, 男生较女生更趋于内向在神经质上, 男生的情绪稳定性变化不大, 女生变化较
大。
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适应性问题。
初中生思维的不成熟性和生活经验的欠缺, 家庭功能的不健全和学校教育的简单、无力是造成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曾红,曾煜等抽样调查江西省三所初级中学初一、初二、初三的279 名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评价。
结果发现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占72.4%, 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者占总人数1.1%; 初一年级组与初二和初三年级组在恐怖倾向存在显著差异(F=3.887, P<0.05); 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整体看, 除孤独倾向外, 男女留守学生在焦虑总分和其他7 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 或P<0.05)。
得出了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低年级更具有恐怖倾向, 留守女生比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更不乐观的结论。
二、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复杂性
当前的研究大多从负面探讨了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而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正面研究报告很少。
其实,“留守”现象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
1、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心理影响。
小学生看到别人有父母照顾时会产生短暂而明显的情绪体验。
初中生已经能够换位思考,并能够理解和体谅父母外出打工是生活所迫,或者是为了自己能够上学,并以此激励自己好好学习。
相对而言,父母不在家的孩子更成熟。
高中生也会在别人的父母来送东西的时候羡慕别的同学,或者在生病和失眠的情况下想念父母;被调查的高中生认为父母不在家的学生得到
了父母更多的经济上的支持。
2、性别差异。
关于留守儿童性别差异的研究发现,女生比男生焦虑更高, 而男生的孤独感高于女生;留守女生在躯体、抑郁、焦虑、恐怖4项因子上的分值显著高于男生。
3、地域差异。
关于留守儿童地域差异的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女生存在较大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言行偏差, 年龄较大的内地留守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学习焦虑和恐怖倾向,而沿海留守女生更多出现情感饥渴和厌学、厌世倾向。
另外,内地农村留守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沿海农村留守女生。
4、在留守儿童内部也存在分化现象。
处于同样的环境中,有些留守儿童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习优良、心理健康, 甚至比父母在家的儿童发展更好,这就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弹性现象。
研究表明,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大都能够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并以此作为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的动力。
有极少数孩子在父母出外打工后,变得更加坚强、自理能力增强,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变为学习的动力,学习自觉上进,表现良好。
与父母分离增强了留守儿童的独立性,他们处理事情的速度和节奏比一般儿童更快、更高。
5、从不同角度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评估是不一致的。
从某些极端案例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学校校长和教师一般认为留守儿童有比较多的心理问题,对他们的一般印象、学习、品行、情绪等方面的评价都较差;从学生自我报告结果来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地不如非留守儿
童,而在孤独感、社交焦虑和学习适应方面与其他儿童没有显著的差异。
这些情况表明,“留守”现象对农村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刻而复杂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三、引发的思考
1、过度的关注和标签所带来的新问题
由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留守儿童已经从其他儿童群体当中被彻底区分出来,其弱势群体的地位已成定论,也被贴上了妇孺皆知的“标签”。
任运昌的田野调查发现,因其负面特征被人为扩大,一些留守儿童自尊、自信水平显著下降,出现了自暴自弃的现象。
因此以上种种迹象表明,留守儿童的污名化已经进入启动状态,并完全有可能蔓延恶化。
2、可能产生的后果
首先,将导致教师、留守儿童家长、代理监护人丧失教育信心,给广大留守儿童的自尊、自信带来毁灭性打击。
其次,留守儿童污名化必然导致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教师、家长等群体之间出现巨大的心理鸿沟,他们与同伴的互助成长、与家长的亲情交流、与老师的心灵沟通将出现不必要的障碍,其生存发展所需的各种重要资源也将更加难以获取,最终导致留守儿童形成一个封闭、孤立的群体,进而陷入“孤岛效应”一样严重的发展困境之中。
再次,污名化也将导致留守儿童群体之中各个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改变。
一种可能是,留守儿童之间易于失去那些本能或传统的互信、互助、互惠关系,个体之间的排斥与防范增加,彼此
都陷入社会认同感、归属感模糊的发展困境。
另一种可能是,留守儿童非正常小团体越来越多,团体内部不健康思想逐渐滋生,所谓彼此“臭味相投”的越轨行为难以避免。
有研究者发现,当前众多留守儿童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处于启动状态的污名化直接相关。
四、促进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解决的建议
1、淡化标签,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和人际氛围
针对留守儿童污名化的危险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教师及研究者应淡化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概念,切忌人为强化其弱势群体意识,而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奋进与责任意识。
农村就有许多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因素,如对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无意识,无论是村民还是老师同学都是平等地看待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这种环境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因此需要保护这种环境,不需要去做各种宣传来强调留守儿童的特殊性。
2、加强情感联系,正确看待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利与弊。
父母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方式来加强与孩子的联系,以弥补他们不能在孩子身边教育的缺憾。
学校则需要充分挖掘留守儿童教育优势与资源,根据年龄、地域、性别等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正确对待他们的缺点和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