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处处限制皇帝姓氏却能平安无事是为什么

合集下载

避讳皇帝名字的制度

避讳皇帝名字的制度

避讳皇帝名字的制度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避忌皇帝名字的制度,这个制度是在每个朝代都实行的。

实际上,这个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的国君姬发、姬诵、姬夷、姬辟
方等多位国君,都有着非常神秘的“九字真言”,只有这些国君知道这个“九字真言”的
内容,其它人不得知晓。

这是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知道了国君的“九字真言”,就可以
利用这个神秘的力量,妄图谋害国君,危及国家安危。

因此,那个时候,国君的名字是不
能泄漏出去的。

到了秦汉时期,这个制度更是得到了强化和加强。

皇帝的名字,成为了绝对的秘密,
甚至连宫廷内的大臣都不知道皇帝的名字。

因为,知道皇帝的名字,有可能会引起心魔,
使大臣产生不敬之心,从而妄图谋害皇帝;同时,也有可能会被敌对国家知道皇帝的名字,从而对皇帝进行攻击。

因此,皇帝的名字成为了最为机密的事情之一,只有很少的人知道
皇帝的真实姓名。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采用一些方法,来避免说出皇帝的名字。

例如,人们讲到皇
帝的名字时,一般用一些字谐音相近的字代替皇帝的名字,或者用一些字母组成的间接代
号来代替;还有人甚至在书信中用模糊的字眼取代皇帝的名字,以示尊重。

此外,为了避免说错皇帝的名字,人们在官场、民间也流传着一些关于编号的传统。

比如,在明朝,人们常用“福”代替“万历”,或者用“庚寅年”(指1590年,这一年是万历皇帝逝世的一年)来取代“万历年间”,这种做法就是避免说错皇帝的名字,也是为
了尊重历史和守护权威的传统。

赵匡胤用人不徇私情

赵匡胤用人不徇私情

赵匡胤用人不徇私情
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治国方面具有卓越的才能和卓越的政治智慧,其中他最为杰出和突出的一点就是他用人不徇私情,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重用人才,不考虑亲疏、门第、名分等方面的因素。

这一点也是他成为伟大皇帝的重要原因之一。

赵匡胤用人的原则是,重才不重名,重实绩不重学历,看重的是人的能力和才干的表现,而不是其家世和身份。

他认为,只要一个人有能力,就可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反之,即使一个人家世显赫,但如果缺乏能力,就只能成为累赘。

因此,在他的治理下,民间的权贵阶层逐渐失去了原先的优势地位,而普通民众和官员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政治和管理国家。

赵匡胤用人不徇私情的典型案例是他以石敬瑭为首的契丹反叛叛军就成立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组织——“开封府第”,这是一个由老百姓、官员等不同社会阶层组成的抗击契丹反贼的自卫组织。

赵匡胤对这个组织很重视,大力支持,对其领袖、参加过反贼活动的人员采取了宽大的政策,鼓励他们为国尽忠。

同时,赵匡胤也重用了一批来自民间的英才,例如上杭人万全、东平人杜光、常州人朱熹等,他们虽然没有较高的出身和官衔,但他们的出众才华和卓越的工作表现赢得了赵匡胤的信任和赞赏,也为中国历史上的很多伟大科技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赵匡胤的用人不徇私情,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成功的领袖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包括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公正的眼光、人民利益至上的意志、对人才的敏锐感知等等。

同时,这也告诉我们,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以类似的态度对待人才,不受其背景和身份的限制,重视人才的实际贡献,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基础。

秦桧作为俘虏,为何能平安返回宋朝?他是否是金人的奸细?

秦桧作为俘虏,为何能平安返回宋朝?他是否是金人的奸细?

秦桧作为俘虏,为何能平安返回宋朝?他是否是金人的奸细?今天我们所吃的一种食物——油条,原来叫油炸桧,因为秦桧残害抗金英雄岳飞,人民群众对其厌恶至极,所以发明了这一食物。

为了体现秦桧夫妇的罪恶,人们将其铸为铜像跪在岳飞墓前。

时至今日,秦桧夫妇仍然在那里跪着。

不可否认,秦桧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奸臣,但其到底是不是金国派来了奸细历史上并无定论。

古往今来,人们为此争论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其实秦桧到底是不是奸细还是需要从历史之中找答案。

公元1127年,金人兵临北宋首都汴梁城下。

面对来势汹汹的金人,北宋朝堂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是主张投降,占据了朝堂七成的官员;二则是以御史中丞秦桧为首的主战派,他们力主抗金,不投降、不割地、不赔款。

后来秦桧还上还给钦宗上书,力陈其中利弊。

可是皇帝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北宋还是投降了,徽、钦二帝及宗室、百官被金人北虏至金人都城五国城。

面对庞大的中原地区,金人自知无力管辖,遂决定找一个代理人来管理中原地区,这个人表示张邦昌,建立了伪楚政权。

这时秦桧顾及大义,极力上书金兵,希望能够保留宋的国号,在赵姓宗室中找一个人做皇帝,当然这并没有得到金人的同意。

因为秦桧反对张邦昌做皇帝,其反而被金人俘虏了。

这是的秦桧也可以说是一位正直的人,可后来到底经历了什么让秦桧的性情大变,成了以为祸国殃民,残害忠良的佞臣哪?这事还要从秦桧逃回南宋说起。

这秦桧可不是他一个人平安回到南宋,他还带了他的妻子和随身的仆人。

这就极为可疑了,别人都回不来为什么你就能回来,还拖家带口的?但可疑是可疑,要说秦桧是奸细,总要有证据吧。

南宋宰相朱胜非便在他所做的《秀水闲居录》中记载了这么两条所谓的证据。

秦桧刚回南宋时,宋高宗并不信任他,因此便不重用他。

这也可以理解,一个人平白无故的从敌方阵营安全的回到了己方阵营,又有哪个主帅会相信哪。

可这秦桧之所以回来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丞相,因此他便大举宣传自己的为政思想。

有人便问他你为什么不将自己的策略上报给皇帝哪?秦桧却说:现在国家没有丞相我就当说出了我的策略,也没人可以实行啊。

《康熙王朝》的历史常识错误连连却为何依旧是经典

《康熙王朝》的历史常识错误连连却为何依旧是经典

《康熙王朝》的历史常识错误连连,却为何依旧是经典?点击标题下「历史真相大揭秘」可快速关注探究揭秘历史真相,揭开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解密尘封已久的历史档案,让您了解不一样的历史。

在进入电视剧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历史上的康熙。

康熙帝8岁即位,69岁去世,在位长达61年,除去亲政前的7年,其执政也达54年。

在位时间之久,堪称中国历代皇帝之最。

他不仅是清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贤明君主之一。

他治国首重治黄,根治水患,整修大运河,畅通增运,奖励垦荒,镯免钱粮,增丁不加赋,经济空前繁荣;倡导文教,注重教育,组织学者整理典籍,编幕图书。

他以杰出的才能,巨大的勇气,开创了一个盛世的新时代,把中国封建社会推进到新的发展高峰。

在他的统治下,坚持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对外反侵略,捍卫国家主权;推行民族联合的政策,实现了国家与民族的“大一统”,把一个历经50多年战乱、残破而分裂的中国,重新凝聚成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的国家。

康熙皇帝的辉煌一生成就了《康熙王朝》成功的基本背景,这样一部反映伟大帝王的电视剧,首先就已经有了夺人眼球的吸引力。

《康熙王朝》也确实成为了一个经典。

但就是这个经典的历史正剧,偏偏在历史知识上错误百出。

可以说它每一集都有不止一处的历史硬伤,整部四十六集的电视剧中历史错误更是多如牛毛。

我们首先来看看它究竟犯了哪些历史错误,再来看看为什么这么多的错误也没能阻挡它成为一部正剧里的经典。

一、少年康熙时代的瞎编乱造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勤政、刻苦。

清入关初,规定皇帝每月逢五之日亲临太和殿处理政事,其它时间则灵活掌握。

康熙帝亲政后,改变此项规定,除实行逢五日临朝,其余每天到乾清门听政议事,其后50多年,“早夜孜孜,有如一日”。

臣属曾劝他节劳,他说:“肤惟政治,务在精勤。

再说批阅奏疏,更是件苦差事。

他却是不舍昼夜,一定将当天送达的奏章批阅完,从不拖拉。

吴三桂叛乱时,每天多达三四百件,他批答如流,不积压一件!晚年,他还说:他阅奏本“曾无一字疏漏”。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卷(3)《后汉书》选篇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卷(3)《后汉书》选篇

(3)《后汉书》选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

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

通《诗》《礼》,善论难。

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

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

(他)凭借父亲的官职被任命为郎官,当时年龄15岁,喜好儒家经典每当到了休假的日子,他就跟从博士学习经传。

(他)通晓《诗经》《礼》,擅长论辩、质疑。

到了20多岁的时候,被调任辰阳做长官。

那里的风俗是很少有求学的人却相信巫术和鬼神;宋均为百姓建立了学校,禁止、杜绝过分、不合理的祭祀,百姓们都平和地接受了这件事。

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不义之民,送终逾制,失之轻者,而遽罚,非政之先。

”竟不肯施行。

(宋均)升任上蔡令,当时朝廷有禁令:百姓丧葬时不得铺张浪费。

宋均说:“不懂得礼仪的老百姓,丧葬逾越礼制,犯的是小错,就立刻惩罚他们,这不是施政者的首要做法。

”(他)最终不肯实施这个政策。

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时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

均下令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

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

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

”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

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

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

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

于是遂绝。

升任九江太守,那里有很多凶暴的老虎,屡次成为百姓的祸患,当时官府常常征集、设立捕兽的栅栏、陷阱却仍然有很多人被伤害。

宋均下达命令说:“虎豹在山上,龟和鳄鱼在水里,它们各自有生活的处所。

况且江淮之地有猛兽,就如同北方有鸡、猪一样。

现在成为百姓的祸患,罪过在于残忍的官吏,而不辞辛劳地张网捕捉,不是顾怜(百姓)的根本做法。

【百家讲坛】两宋风云(全部讲稿)

【百家讲坛】两宋风云(全部讲稿)

【百家讲坛】两宋风云(全部讲稿)两宋风云(一)徽宗即位(文稿)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大家应该都看过,这本书里描写了两个主人公,一个叫郭靖,一个叫杨康,这个名字是全真派道长邱处机给起的。

邱处机为什么给他们起这个名字呢?就是让他们不忘靖康之耻。

南宋名将岳飞的《满江红》里有这么两句,“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那么这个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就是在公元1127年,宋钦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靖康二年,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大军南下,灭掉了北宋。

徽宗、钦宗两位皇帝做了俘虏,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这个宋钦宗在位才两年啊,满打满算实际上一年零三个月,他为什么会遭受这种亡国丧家之痛,主要责任在他的父亲宋徽宗。

您如果对宋徽宗不了解、不熟悉都不要紧,《水浒传》大家都看过,那些梁山好汉的事迹,大家比较熟悉,这些梁山好汉,是被谁逼上梁山的?在梁山好汉李逵的嘴里,那个把国家弄得奸佞满朝,狼虎满街,坐在天子鸟位上的皇帝老儿,就是这位宋徽宗。

关于这位宋徽宗啊,他的出生就有一段离奇的传说。

“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宋徽宗其后身也。

宋神宗一日幸秘书省,见江南国主像,人物俨雅,再三叹讶。

适后宫有娠者,梦李后主来谒,而生端王。

说宋神宗皇帝,有一次去秘书省,看到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这个画像文采风流,儒雅俊俏,神宗皇帝再三惊讶。

而这个时候,他的后宫一位嫔妃怀孕,正好这个皇帝梦到了李后主来参谒他,后来这个嫔妃生下的孩子就是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

所以人们就说,宋徽宗是南唐后主,李煜投胎转世,等到他被金人俘虏的时候,金人对他就像宋太祖对李后主一样。

这个故事当然是个故事,是无法考证的,他就比较符合咱们中国人因果报应啊,一报还一报这种观念。

你看李煜的南唐,是亡在宋太祖手里,所以李煜怎么报复宋朝呢?投胎为宋太祖子孙,把宋朝搞亡,是符合这种观念。

但是,这两个人确实是很有相似之处的。

第一,两个人都是艺术天才,李煜是词人,宋徽宗是书画家,甭管是瘦金体书法,还是他的花鸟画,都是精工到极点。

为什么嘉靖25年不上朝,却能保持政局稳定,不出奸臣

为什么嘉靖25年不上朝,却能保持政局稳定,不出奸臣

为什么嘉靖25年不上朝,却能保持政局稳定,不出奸臣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名为朱厚熜,他从三十多岁开始沉迷于丹药,连续二十多年没有上朝,因此有人说他昏庸无能,是个昏君。

对于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嘉靖确实痴迷丹药,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政局的控制,反而应该说是了如指掌。

所以与其说他是个昏君,我更愿意说他是个权谋大家。

朱厚熜的父亲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堂弟,按照传统父死子继的观念,朱厚熜是没有机会成为皇帝的。

可是不知是老天有意安排,还是别的原因,明武宗朱厚照只活到三十岁就翘辫子了,而且膝下没有子嗣,也没有兄弟(孝宗是模范皇帝,一生只娶一妻,只育一子),所以父死子继,兄终弟及都无法成立,只能从堂兄弟里面找,于是朱厚熜便顺理成章地被选为继承人(朱厚熜是明武宗的堂弟,孝宗和朱厚熜的父亲是亲兄弟)。

得知被选为继承人的朱厚熜,此时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喜悦(要是一般人早就蹦起来了),而是一个成熟政治家该有的沉稳和心计,要知道此时的朱厚熜只有15岁。

到了京城,朝廷向朱厚熜上呈了相关的礼仪细节,其中要求朱厚熜必须以“皇太子”身份继位为君。

这意味着,在登基之前,朱厚熜须先从崇文门入东华门,在文华殿住上一段时间,完成皇太子的仪式,然后再挑一个好日子再登基为帝。

这个要求让朱厚熜感觉很不爽,立刻表示拒绝,他对王府长史说:“《遗诏》以吾嗣皇帝位,非王子也。

”,说的是,《遗诏》里说得很清楚,是要我直接即位为君,并没有说什么需要先立为皇太子事。

年仅十五岁的少年,竟然有如此敏感的政治嗅觉,着实不简单。

先立为皇太子可能一般人看来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朱厚熜可不这样认为。

先立为皇太子意味着要把自己过继给孝宗当儿子,同时也是张太后的儿子(张太后是孝宗的妻子),之后再登基。

这样一来,受益者很明显是张太后。

朱厚熜不想在任何人的控制下当皇帝,哪怕只是名义上承认张太后为母亲,因为他知道,皇帝宝座注定是属于他的,这一点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

公元1521年,朱厚熜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嘉靖(之后统称嘉靖)。

李密《陈情表》原文译文鉴赏

李密《陈情表》原文译文鉴赏

李密《陈情表》原文|译文|鉴赏《陈情表》,选自《文选》卷三七。

原题作“陈情事表”。

西晋人李密所著,是他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

下面一起欣赏这篇古文吧!李密《陈情表》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愍一作:悯茕茕孑立一作:独立)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及注释译文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

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原文及译文赏析李大亮,京兆泾阳人。

有文武才略,性忠谨,外若不能言,而内刚烈。

隋末,署庞玉行军兵曹。

李密寇东都,玉战败,大亮被禽。

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死,独释大亮,引与语。

遂定交。

高祖入关,走亮自归,授土门令。

方岁饥,境多盗贼。

大亮招亡散,抚贫瘠,卖所乘马,稍稍资业之,劝垦田,岁大热。

间出击盗,所至辄平。

贞观初,出凉州都督。

时突厥亡,帝进欲怀四夷,诸部降者,人赐袍一领、帛五匹,首领拜将军、中郎将,列五品者赢百员。

又置降胡河南。

诏火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使以绥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之未附者,峙粮碛口赈其饥。

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

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

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臣以为诸藩请附者,宜羁縻受之,使居塞外,畏威怀德,永为籓臣。

河西积困夷狄,州县萧条,加因隋乱,残耗已甚。

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使边人得就农畮,此中国利也。

”帝纳其计。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

会讨吐谷浑,为河东道行军总管,与李靖俱出北道,与虏遇蜀浑山,太战,破之,俘其名王,获杂畜数万。

拜右卫大将军。

晋王为皇太子,帝诏大亮兼右卫率,又兼工部尚书,身三职,宿卫两宫。

每番直,常假寐。

帝劳曰:“公在,我得酣卧。

”尝以张弼脱其死,及贵,念有以报之。

时弼为将作丞,匿不见,大亮求之不能得。

一日,识诸涂,持弼泣,悉推家财与之,弼拒不受。

乃言于帝曰:“臣及事陛下,张弼力也,愿悉臣官爵授之。

”帝为迁弼中郎将、代州都督。

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

十八年,卒,年五十九。

将敛,家无珠玉为含。

惟贮米五斛、布三十端。

帝哭为恸,谥曰懿,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四》)注:古代丧葬之礼俗:以米及具填死者口中,谓之“含饭”。

天子、贵族可含珠玉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劝垦田,岁大熟劝:鼓励B.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绥:占领C.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省:减轻D.而多弼不自伐也伐:夸耀5.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现李大亮“文武才略”的一组是(3分)①间出击盗,所至辄平②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③为剑南道巡省大使④每番直,常假寐⑤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⑥家无珠玉为含A.②④⑤B.②③⑥C.①②⑤D.①③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丹)A.大亮有文武才略。

【课外阅读】李密不为官

【课外阅读】李密不为官

【课外阅读】李密不为官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

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

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

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

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

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不想马上出来做官,而晋武帝方面却催逼得很紧。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轻慢皇帝,违抗皇命是要杀头的。

为了摆脱这个困境,达到不出来做官的目的,李密就在“孝”字上大做文章,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的价值观念中去。

李密是蜀汉旧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古人讲“一仆不事二主”,“忠臣不事二君”。

如果李密不出来做官,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不事二君就意味着对晋武帝不满,这就极其危险了,所以李密说自己“不矜名节”,“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我不出来做官完全是为了供养祖母刘,是为了“孝”。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

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

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

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

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

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不想马上出来做官,而晋武帝方面却催逼得很紧。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轻慢皇帝,违抗皇命是要杀头的。

为了摆脱这个困境,达到不出来做官的目的,李密就在“孝”字上大做文章,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的价值观念中去。

初一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1:“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弥子瑕不肖而任事。

卫大夫史鰌患之,数以谏灵公而不听。

史鰌病且死,谓其子曰:“我即死,治丧于北堂。

吾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是不能正君也,生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置尸于北堂,于我足矣。

”史鰌死,灵公往吊,见丧在北堂,问其故。

其子以父言对灵公。

灵公蹴然易容,寤然失位曰:“夫子生则欲进贤而退不肖,死且不懈,可谓忠而不衰矣。

”于是乃召蘧伯玉,而进之以为卿,退弥子瑕。

徙丧正堂,成礼而后返,卫国以治。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卫大夫史鰌患之( ) ②史鰌病且死 ( )③是不能正君也( ) ④灵公蹴然易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于我足矣苛政猛于虎B.卫国以治皆以美于徐公C.谓其子曰其如土石何D.成礼而后返为坛而盟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蘧伯玉贤而不用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夫子生则欲进贤而退不肖,死且不懈,可谓忠而不衰矣。

(2分)译文:(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2分)译文:11.史鰌以什么打动了卫灵公?(2分)8.(1)①担心②将要③纠正改正④踩(踏、跺)(2)D9.蘧伯玉/ 贤 / 而不用10.(1)先生活着的时候就想要进谏(推荐)贤臣辞退(罢免)不贤能的人,死了尚且不懈怠这件事,可以说是忠心不减啊。

(生,欲,且,谓,忠为关键词)(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1. 卫灵公被史鰌的忠心(1分)和执著(1分)所打动。

初一课外文言文2:“梁鸿家贫而尚节”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①。

学毕,乃牧豕②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之。

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道德楷模:王安石为何“可惜风流总闲却”

道德楷模:王安石为何“可惜风流总闲却”

道德楷模:王安石为何“可惜风流总闲却”王安石是专走政治异端的“疯子”,还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从来都是众口不一、聚讼纷纭。

不过,在个人私生活上,王安石的风流却是肯定的,这在他的诗词里都有表现,“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无奈被那难以割舍的其他感情所耽搁,只可惜了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去了),而且时时惦记着那销魂的“秦楼约”呢!当然,此风流不是彼风流,是对爱情忠贞的那种,而不是乱搞的那种,尽管世间有过他乱伦的不雅传闻,也仅是传闻而已。

尽管王安石性格古怪执拗、报复心又强,对于在政治上得罪他的政敌,他打击起来从不手软,可谓是到了残酷无情的地步。

不过,在对待男女私情上,他却是极尽婉约温柔之能事,可谓是判若两人。

前文在写到欧阳修的时候,也一并写了苏东坡和王安石喜欢儿媳妇的一些花絮,比如王安石喜欢写一些给儿媳妇的暧昧诗。

关于他和儿媳妇“爬(扒)灰”的故事,和他的神童儿子同样有名。

王安石的儿子叫王雱,是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神童,沈括的《梦溪笔谈》载曰:自幼敏悟,数岁时,客有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

”客大奇之。

一个几岁的幼儿就能如此敏锐机智,当然是大大的神童。

他写的诗也很有他那千古一相父亲王安石的韵味,比如他的那首精警伤春诗:“霏微细雨不成泥,料峭轻寒透夹衣。

处处园林皆有主,欲寻何地看春归?”可惜天妒英才,由于神童功利心太盛,身心受挫之后得了失心疯,性急的王安石甚至怀疑这个精神失常的宝贝儿子不是他的儿子,连杀他的心都有了,最终精神病儿子整天心惊胆战的,早死。

儿子死后,王安石这个好家公,十分关心妩媚动人、相貌出众的儿媳妇,看着她年纪轻轻就独守空房,过着清灯淡影的生活,便有了让她再嫁的心思(此前还曾传出王安石解除了她和自己的精神病儿子的婚约),每天嘘寒问暖,还好写一些很温柔体贴的软诗安慰鼓励她,这种超乎寻常的翁媳往来,于是便惹桃色八卦四起。

《隋书·万宝常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隋书·万宝常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隋书·万宝常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隋书·万宝常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隋书·万宝常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

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

后复谋还江南,事泄,伏诛。

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①,因而妙达钟律②,遍工八音③。

造玉磬以献于齐。

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④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

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开皇⑤初,沛国公郑译等知乐,初为黄钟调。

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

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不悦。

宝常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请以水尺⑥为律,以调乐器。

上从之。

宝常奉诏,遂造诸乐器,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

又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

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者,皆附之而短宝常。

数诣公卿言怨,苏威因诘宝常,所为何所传受。

有一沙门谓宝常曰:“上雅好符瑞,有言徵祥者,上皆悦之,先生当言就胡僧受学,云是佛家菩萨所传音律,则上心悦。

先生所为,可以行矣。

”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

威怒曰:“胡僧所,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

”其事竟寝。

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潸然而泣。

人问其故,宝常曰:“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将尽。

”时四海全盛,闻其言皆谓不然。

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

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

将死也,取其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选自《隋书》)[注释]①乐户:古时犯罪的妇女或犯人的妻子儿子沿入官府,充当官妓,从事吹弹歌唱,供统治阶级取乐,名隶乐籍,户称乐户。

文言文阅读-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文言文阅读-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上曰:“然。

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

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

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

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寇准为官方正文言文

寇准为官方正文言文

寇准为官方正文言文1. 有关寇准文言文的译文寇准清廉原文:寇准出入宰相三十年,不营私第。

处士魏野赠诗曰:“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

”洎准南迁时,北使至内宴,宰执预焉。

使者历视诸相,语译者曰:“孰是‘无地起楼台’相公?”坐无答者。

译文:寇准为官清正廉洁,在广大中原人民群众中享誉崇高,甚至于连辽邦也深为敬佩。

寇准在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官位升到执掌国家大权的宰相,却没有为自已建造一所私宅府第。

当时处士魏野赠诗说:“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

”即见他不贪不欲,怜惜民财的品质。

这道诗传到契丹,契丹人景仰万分。

寇准晚年被贬广东雷州。

一次北使到宋都汴京,看着一个个执政大臣,问引路人:谁是‘无地起楼台’的宰相。

“当时的朝庭官宦们都羞愧得面面相觑,无人回答。

寇准廉洁清正的官德,在华夏官吏上树立了一个楷模,一千多年来受到人们的赞美。

2. 寇准是个怎样的人文言文阅读答案寇准为官清正廉洁,在广大中原人民群众中享誉崇高,甚至于连辽邦也深为敬佩。

寇准在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官位升到执掌国家大权的宰相,却没有为自已建造一所私宅府第。

当时处士魏野赠诗说:“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

”即见他不贪不欲,怜惜民财的品质。

这道诗传到契丹,契丹人景仰万分。

寇准晚年被贬广东雷州。

一次北使到宋都汴京,看着一个个执政大臣,问引路人:谁是‘无地起楼台’的宰相。

“当时的朝庭官宦们都羞愧得面面相觑,无人回答。

寇准廉洁清正的官德,在华夏官吏上树立了一个楷模,一千多年来受到人们的赞美。

3. 吕曾珍为官文言文翻译南朝时候,有个叫吕僧珍的人,生性诚恳老实,又是饱学之士,待人忠实厚道,从不跟人家耍心眼。

吕僧珍的家教极严,他对每一个晚辈都耐心教导、严格要求、注意监督,所以他家形成了优良的家风,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待人和气、品行端正。

吕僧珍家的好名声远近闻名。

南康郡守季雅是个正直的人,他为官清正耿直,秉公执法,从来不愿屈服于达官贵人的威胁利诱,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一些大官僚都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总想除去这块心病。

《汉书·韩延寿传》原文及翻译

《汉书·韩延寿传》原文及翻译

《汉书·韩延寿传》原文及翻译(08北京)阅读正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

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

颍川多豪强,难治。

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

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

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

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

延寿闻之,对掾吏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

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注】①历召:一一召请。

②学官:学校。

③不殊:没死。

④掾吏: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压迫、侮辱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逾越法规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答案 A解析欺负:欺骗,对不起。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刘裕至江陵》(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刘裕至江陵》(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刘裕至江陵》(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尉刘裕至江陵,问申永曰:“今日何施而可?”永曰:“除其宿衅,倍其惠泽,贯叙门次..,显擢才能,如此而已。

”裕纳之,下书宽租省调,节役原刑,礼辟名士,荆人悦之。

诸葛长民以监太尉留府事守建康,骄纵贪侈,所为多不法,为百姓患,惧裕按之,谓所亲曰:“祸其至矣!”问刘穆之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溯流远征,以老母稚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长民意乃小安。

辅国将军王诞白裕求先下裕曰诸葛长民似有自疑心卿讵宜便去诞曰长民知我蒙公.垂盼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乃可以少安其意耳裕笑曰:“卿勇过孟贲、夏育矣。

”乃听先还。

裕谋伐蜀,择元帅而难其人。

以西阳太守朱龄石既有武干,又练吏职,欲用之。

众皆以为龄石资名尚轻,难当重任,裕不从,以龄石为益州刺史,帅宁朔将军威熹等伐蜀,分大军之半二万人以配之。

裕与龄石密谋进取,曰:“刘敬宣往年出黄虎,无功而退。

贼谓我今应从外水往,而料我当出其不意犹从内水来也。

如此,必以重兵守涪城以备内道。

若向黄虎,正堕其计。

今以大众自外水取成都,疑兵出内水,此制敌之奇也。

”而虑此声先驰,贼审虚实。

别有函书封付龄石,署函边曰:“至白帝乃开。

”诸军虽进,未知处分所由。

裕自江陵东还,骆驿遣辎重..兼行而下,前刻至日,每淹留不进。

诸葛长民与公卿频日奉候于新亭,辄差其期。

乙丑晦,裕轻舟径进,潜入东府。

三月,丙寅朔旦,长民闻之,惊趋至门。

裕伏丁旿于幔中,引长民却人间语,凡平生所不尽者皆及之。

长民甚悦,丁旿自幔后出,于座位杀之,舆尸付廷.尉.。

(节选自《资洽通鉴·晋纪三十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辅国将军王诞白裕求先下/裕曰/诸葛长民似有自疑心卿/讵宜便去/诞曰/长民知我蒙公垂盼/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乃可以少/安其意耳/B.辅国将军王诞白裕求先下/裕曰/诸葛长民似有自疑心/卿讵宜便去/诞曰/长民知我蒙公垂盼/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乃可以少安其意耳/C.辅国将军王诞白裕求先下/裕曰/诸葛长民似有自疑心/卿讵宜便去/诞曰/长民知我/蒙公垂盼/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乃可以少/安其意耳/D.辅国将军王诞白裕求先下/裕曰/诸葛长民似有自疑心卿/讵宜便去/诞曰/长民知我/蒙公垂盼/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乃可以少安其意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门次,即门阀的等第,科举取士前朝廷都是按照门第高下来选拔与任用官吏。

一鸣惊人文言文加翻译

一鸣惊人文言文加翻译

一鸣惊人文言文加翻译一鸣惊人,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一鸣惊人原文翻译,欢迎参考!原文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

右司马与王隐①曰:“有鸟止南方之阜②,三年不翅,不飞不鸣,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长羽翼;不飞不鸣,观民则。

来日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子释之,不谷③知之矣。

”又半年,乃自听政。

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贪臣五,举处士④六,而邦大治。

(《韩非子·喻老》,有删改)【注释】①隐:有所暗指的话,也指谜语。

②阜:土山。

③不谷: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

④处士:隐居的贤人。

翻译: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

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

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

淳于髡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

”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

齐国的声威竟维持达三十六年。

阅读练习12.解释上文中加点词。

(4分)(1)止( ) (2)举(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年翅膀没有生长,不会飞也不会叫,这只鸟叫什么?B.三年不长翅膀,不愿意飞也不愿意叫,这是什么鸟呢?C.三年不挥翅膀,不学飞也不叫,这只鸟为什么出名呢?D.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这只鸟叫什么名字呢?14.后人由楚庄王的这段故事,提炼出的一个成语是。

(2分)15.楚庄王是否理解了右司马的用意?请简述理由。

(3分)参考答案:12.(4分)(1)停,停住 (2)选用,推荐13.(3分) D14.(2分)一鸣惊人(一飞冲天)15.(3分)说明:右司马想借谜语来提醒楚庄王担起一国之君的责任,楚庄王借谜面含蓄地道出自己的打算和宏伟抱负。

【合力打造】2021年广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精品素材

【合力打造】2021年广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精品素材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1、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河中石兽》)(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4)父利其然也(《伤仲永》)(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答案】(1)颠倒,错乱(2)消失(3)案件(4)以为……有利(5)屡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文言词语用法的积累,同时要认真读句子,结合句子内容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1)根据句意“沿着河边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可知“颠”是通假字,通“癫”疯狂。

(2)根据句意“空荡的山谷中传来(猿声)的回响,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可知“绝”是“消失”的意思。

(3)根据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查明了的)一定按实情处理”可知“狱”是“案件”的意思。

(4)根据句意“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可知“利”是词类活用,属于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以…为利”的意思。

(5)根据句意“扶苏因为屡次上谏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边带兵”可知“数”是“多次、屡次”的意思。

2、阅读下面的古文选段,完成小题。

广既从大将军青(卫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

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汉武帝)诫,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气不好),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赵食其)合军出东道。

2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他处处限制皇帝姓氏却能平安无事是为什么
导语:董允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称为“蜀汉四相”,他在任期间以“公正”闻名当世。

在蜀汉的地位很高,其中有很多闪光点,让小编来给大家一一陈
董允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称为“蜀汉四相”,他在任期间以“公正”闻名当世。

在蜀汉的地位很高,其中有很多闪光点,让小编来给大家一一陈述。

一、参加葬礼:董允年轻的时候,曾经和费祎去参加葬礼,董和为二人提供了一辆简陋的车子,费祎没有表示不高兴,但董允就有些意见,所以董和认为费祎的品德要高于董允。

深夜按,董允、费祎正值年少,对身外之物会很贪恋,费祎没有表示对车子的反对,是因为车子是董允家的,一个外人不好说什么,能体现出费祎对世事的洞察,但不能说明费祎的品德要高于董允。

二、陪侍刘禅:刘备称帝后,董允先后被任命为太子舍人、太子洗马。

刘禅称帝后,董允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职责是陪侍规劝皇帝。

深夜按,董允是益州籍荆州人,刘备、诸葛亮对他的任命,体现出蜀汉集团的政策是以荆州为主,包容益州为辅。

三、阻止纳妾:刘禅正值青春年少,难免不贪恋美色,于是想选取民间美色充实后宫,不幸被董允以“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所阻止,刘禅本人再也不敢贪图美色了。

深夜按,董允以“公正无私”受到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想以董允高尚的美德来潜移默化刘禅,但年少的刘禅抵触情绪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刘禅晚年怀念陈祗,而不怀念诸葛亮、董允的原因。

四、痛斥谗佞:刘禅渐渐长大,因为他对诸葛亮、董允等人的抵触情绪很大,所以他的心里已经偏向于太监黄皓。

黄皓因为皇帝的宠幸,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