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隋唐的统一与灭亡课件】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17张PPT)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17张PPT)
①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②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 此参政,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④科举制成为 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 年。 学识 进士科的创立(隋炀帝)
(4)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 维持了约1300年
四、隋朝的灭亡 时间: 618年 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一、隋的统一 二、开通大运河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四、隋朝的灭亡
一、隋的统一
581年 长安 杨坚 1.建立:
2.统一: 589年 灭陈
隋文帝杨坚
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措施: 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 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经济、人口、垦田面积、疆域。
意义(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 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答:1、隋文帝在为20多年里,经济繁荣,
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
2、隋朝 ,使隋炀帝有征发 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选才标准 门第 2、确立标志 3、意义
相关史事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 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 。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 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 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
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一时
二世而亡 38年 ( 581—618年)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唐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唐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共24张PPT)

科举制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 设立,标志着科举制 的产生。
隋文帝
隋炀帝
4.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 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 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 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 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2.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举人制度及其 影响。 (1)在九品中正制下,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 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 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 家的长治久安。
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 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学习目标 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 3.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 4.掌握隋朝灭亡的原因。
新课探究
一、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1.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
581

589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 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统一后的隋朝疆域
1.读史料: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 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 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 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 无势族”的局面。 材料二:魏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 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 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 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 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 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从 605 年起 (隋炀帝统治时期)。
3.概况:大运河以 洛阳 为中心,北抵 涿郡 ,南至 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 2 700 多千米。
4.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基础梳理
三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 门第 ,不太注重 才能。 2.过程: 隋文帝 即位后 , 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 学识 ,初步建 立起通过 考试 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 进士科 的创立,标志着 科举制 的正式 确立。 3.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 的权力,扩大了 官吏选拔 的范围,使有 才学 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促进了社 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 教育 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 制度,一直维持了约 1 300 年。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 和唐朝兴盛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从制度、 经济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知识网络
基础梳理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581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
C.创立科举制
D.营建东都
4.西汉时开通的丝绸之路贯穿东西,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纵贯南北。它们像两道
美丽的丝线交织在一起,构成绚丽多彩的十字结。“十字结”的中心位于
(B )
A.北京
B.洛阳
C.开封
D.杭州
基础达标
5. (2022·福建漳州期末)2022年杭州国际音乐节上,民族交响诗《大运河》呈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24张PPT)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大运河

隋的灭亡
整 体 感 知
隋周 北 陈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统一时间: 年号:开皇
隋朝的统一给中国历史带来什么影响呢?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 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历史 发展大 趋势。
隋统一后采取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 措施 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隋炀帝即位后,扩大为包括文才、武 艺、品德、治能等方面十科,同时设进士 科,用诗赋、试策进行考试。这是科举制 确立的重要标志。
科举制的实施,给下列阶层带来什么变化? 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 朝廷得到了什么?
科举制的创立有什么影响?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 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 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 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初 人口 垦田 粮仓 3000多万人 1900多万顷 长安太仓 隋盛时 4600多万人 5500多万顷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结论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瓦岗军讨伐隋炀帝檄文
你认为开凿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拥护派,认为利大于弊 ——皮日休:《汴河古》 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增《汴水》 反对派,认为有弊无利,隋亡皆由于此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辩证看待,有利有弊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共21张PPT)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共21张PPT)

课后练习
6、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过度役使民力 C,法律十分严酷 D,宦官跋扈专权
看谢 谢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2)作用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 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 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 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 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 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 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 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 享乐,奢侈无度。 直接原因:农民起义
问题思考
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前朝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 太注重才能;科举考试选官的标准是人才的学识,具有较 高程度的公正性和开放性。
课后活动
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 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 进了社会基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 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年 3、人物:隋炀帝 4、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加重 人民负担,加速隋朝灭亡
数字巧记
历代朝代歌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时间: 581年
1、隋朝的建立 建立者:杨坚(北周外戚),(隋文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47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47张PPT)
——《宋书》
京邑所居,五方辐凑,重关四塞,水陆艰难,大河之流,波澜东 注,百川海渎,万里交通。
——《隋书·食货志》
加强南北交流,
材料三: “(平陈时)收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天下皆称广
,以为贤。……(开皇十年)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大者有众数 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执县令,或抽其肠,或脔其肉食之 ……”
•大业十年,三征高丽。高句丽遣使请降。
2.隋朝的灭亡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zxxkw





















3、隋末农民起义 山东长白山 (首发地)
翟让、 李密 瓦岗军
在起义打击下,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4、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统治后期,暴 虐无道,终于引发隋 末农民大起义。618 年,炀帝在江都被部 将所杀,隋朝灭亡。
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4.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 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 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科举制的创立、影响
难点: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
一、隋朝统一南北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隋朝经济的发展
南水北调路线图
二、大运河的开通古Biblioteka 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年 3人物:隋炀帝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隋唐的统一与灭亡课件(2019最新编辑)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隋唐的统一与灭亡课件(2019最新编辑)

样式 1.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 2.大家 样式 仔细看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图,说 • 第二级 说大运 • 第三级 • 第四级 河的最 • 第五级 北端是 哪一座 城镇? 大运河
3.大家 • 第二级 可以依 • 第三级 次说出 • 第四级 • 第五级 大运河 的四段 河流的பைடு நூலகம்名称吗?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 3.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样式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时间
3000多万人 人口 • 第三级
• 第二级
4600多万人
垦田
粮仓
• 第四级 1900多万顷 • 第五级
长安太仓
5500多万顷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人口激 垦田扩 增 大 粮仓丰 实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 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千 三点:三个城 米 • 第三级 黄河 市 • 第四级 四段:分为四 长 洛阳 • 第五级 安 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 系 江都(扬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 淮水 (从北至南)河北--山东州) -河南--安徽--江苏--浙 长江 江南河 余杭(杭州) 江 钱塘江 • 第二级
材料:隋末,天下地 • 第二级 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 • 第三级 • 第四级 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 • 第五级 地的关中地区最多, 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 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 隋末瓦岗 在地方上势力强大, 寨起义英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 2.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隋 样式 朝灭亡的原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因)。 (1)中小地主的经济 • 第二级 • 第三级 实力不断加强,他们 • 第四级 积极要求参政,希冀 • 第五级 ( 2)魏晋南北朝以来 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 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 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 隋末瓦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共34张PPT)

五、苛捐杂税,搜刮民膏 六、耽于巡游,劳役百姓 七、大肆征战,劳民伤财
八、忠言逆耳,冤杀贤良
九、卖官鬻(yù)爵,奸佞(nìng)当道
十、言而无信,立功无赏
——《旧唐书·李密传》
隋末农民起义:
爆发地点:山东
发展状况:席卷全国,形成 了许多反隋队伍
斗争结果: 使隋朝面临瓦解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 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的统一:开皇之治(隋文帝) 2、隋炀帝:隋朝大运河 3、开创科举制度 4、二世而亡
概括隋朝的特征: 繁荣而短暂
历史上与隋王朝有着惊人相似的一个王朝是秦
朝,这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 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② 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③ 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
三点
海河
永济渠
涿郡(今北京)
四段
洛阳
通济渠
五河 黄河
淮河
邗沟
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
最长的运河。 长江
江南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浙江,即钱塘江
余杭(今杭州)
材料分析(一):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开通大运河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真的是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 凿长达四五千里的大运河吗?
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 心(长安)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南朝时江南地区开发)。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 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河流大多为东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共38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共38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摧残,瞬间毁灭, 勃兴速亡,魅力十足!” ——蒙曼
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
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期: 开放的时代
只 注 重 门 第
2.隋文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 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 拔人才的制度。
凭 才 学 做 官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3.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 度的正式确立。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 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 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史称:“开皇之治”(统一、繁荣、安定)
一、隋的统一
从以下材料分析:隋朝经济的繁荣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隋初
人口 三千多万人
隋盛时
四千六百多万人
结论
人口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五千五百多万顷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尽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汴河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芳
1.开凿者及时间:
二、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 605年
2.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开凿
纵贯南北 2千多公里
概况:
3地: 以洛阳为中心 北达涿郡
南至余杭

七年级历史《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七年级历史《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含嘉仓示意图
动脑筋
根据下面表格和材料分析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时间 项目
人口
垦田
粮仓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3000多万人 1900多万顷
长安太仓
4600多万人
5500多万顷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想一想: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了四次统一, 大家思考一下,在隋朝统一之前,出现了哪两次 统一?这些统一出现在什么时候?
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不同?
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 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当堂检测
1.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 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
2. —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
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
官制度正式创立于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开通纵贯南北的大 运河?(课本上哪些内容体现出这一点)
原因:1、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2、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3、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 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结合下面材料说说你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 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
置大看中法正:。之中前正实的职行权九主品要是中评正议制人物。,其权标贵准子有三弟:家无世论、 道的德品优、定劣,才称,能都为。“有中品机正”根会。据但做家由官世于、。魏才晋出德时身的充评低当论中微,正对、者人有一物般作真是出才二高实品下, 二品学又的有人参预,却中不正推能举到之中权,央而获和得地二方品者担几任乎高全部官是,老门阀百 世族姓,故更门没阀有世族机就会完做全把官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 品为的唯影过一响程 的:中标这准,才种,德到制标西度准晋逐时选渐终拔被于上忽形视成来了,家的“世人上则品没越无来有寒越才门重,能要下,品,甚不无至利势成 族”于的国局家面。的长治久安。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相关史事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 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 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 “福手福足”。有的地区 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 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 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 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 流恶难尽。”
隋炀帝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每年都要征发 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 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夯实基础
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 论功不较多。”下列关于这首诗理解正确的是( )
A.赞扬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 B.诗人认为,隋灭亡是因为开凿大运河 C.大运河的开通实现了我国南水北调 D.大运河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答案】A【详解】根据诗句中的“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可知,诗
隋炀帝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 行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 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隋炀帝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 工,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2、概况:隋末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杀 隋朝灭亡
知识拓展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隋朝称今天的台湾为流求。 隋炀帝即位不久,就派人前往流 求,先后有三次。第三次是在610 年,由文臣武将率领10000多人, 从义安出发,渡海抵达流求,加 强了与流求的联系。隋朝对台湾 地区的认识比前代前进了一大步。 在《隋书》中,就有对流求的专 门记载,详细记述了这一地区地 理、物产、社会组织、饮食服饰、 习俗等方面宋朝
明清
1905年
增加考试科目
开武举 创殿试
大幅度增加 科举取士名额
八股取士
清政府废除 科举制
3、影响:
(1)积极:①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加强了皇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共28张PPT)

-----胡曾《汴水》 尽道亡隋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样 学习与
看?
探究
你总怎的样来看说=是对好开事通,大但只运用河一的个评“价好”字或一个“坏”字来 评论(大积运极河影的响作和用太消简极单影化响了)。
隋朝的灭亡——618年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遂至灭亡。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 纵情享乐, 奢侈无度。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 修筑长城和驰道;
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 当民夫,使人民无法从事生产劳动
隋文帝:初创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进士科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 试成绩选拔人才。
只 注 重
特 点:
门 第
1.国家层面组织的考试。
2.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
3.国家大事决策有参考。
凭 才


科举制正式诞生

学习与探究
科举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材料一
“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 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 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 人人机会均等。”
每月二百万人
605年三月
开凿通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5年四月
开凿邗沟
十多万人
605年五月
营建西苑
一百七十多万人
606年七月
巡幸江南
四十多万人
607年八月
修筑长城
一百多万人
608年正月
开凿永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8年七月
再修长城
二十多万人

1.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

1.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

能力提升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水 〔唐〕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1)隋朝大运河开凿于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它的中心在哪里? [答案] 皇帝:隋炀帝。中心:洛阳。
帝统治时期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D ) 。
A.长期分裂
B.开凿运河
C.战争不断
D.统治残暴
5.[2023年山东东营] 杜佑在《通典》中对一位皇帝做了这样的描述:
“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
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据此判断,这
位皇帝是( C )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自主学习
1.通过了解隋朝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 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从制度、经济等方面认识隋 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581年,__杨__坚__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全国。隋朝 末年,_隋__炀___帝__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_农__民___起__义__;618年,隋朝灭亡。 2.开通大运河。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__隋__炀__帝__ 命人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__洛__阳__为中心,北抵__涿__郡__, 南至__余__杭__,连接海河、__黄__河__、淮河、__长__江__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大 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观点各 自的依据。 [答案] 观点:《汴河怀古》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绩和大禹治水的 功绩一样大。依据: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 交流。观点:《汴水》认为隋朝灭亡与大运河的开凿有密切关系。依据: 隋炀帝滥用民力、财力,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百姓的反抗,导致隋朝的 灭亡。(言之成理即可)

1.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1.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资治通鉴》
隋炀帝暴政
隋末农民起义 隋灭亡
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隋朝有着惊 人的相似。
秦朝和隋朝对比(相同点)
1、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5年,隋持续了37 年。
2、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3、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 隋开创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4、灭亡原因:皆因暴政而亡。
隋朝之文帝篇—建立隋朝
建立时间: 建 立 者: 都 城:
581年 杨坚 长安
隋朝之文帝篇—统一全国
邺 长安
建康
隋与陈对峙形势图
隋朝之文帝篇—统一全国
思考:隋朝的统一有何意义?
隋朝之文帝篇—统一全国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为我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科举制成为历代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直到1905 年才废除,科举制在我国存在1300多年。
假设大家都穿越到古代,选两名同学生分别扮演 昏君和明主。大家全力配合两位同学,然后谈谈 你们的感受。
隋朝末年的社会状况: “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 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旧唐书·李密传》
作用: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
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
教育的发展。
维持了1300多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想要做官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小资料
➢必须出身高门权贵 ➢要有地方高官推荐
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的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科举制,只有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够当官,科 举制主要是以才能为选官标准。而前朝的选官 制度只要地位高,就可以当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共1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共15张PPT)

隋初
隋盛时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粮仓
一千九百多 万顷
长安太仓
五千五百多万顷
洛阳含嘉仓、洛口 仓
结论
人口激 增
垦田扩 大
粮仓丰 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统治
2、在位皇帝、开凿时间: 隋炀帝,605年 3、概况:
2.隋朝的统一
时间: 589年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
局面,顺应了统 一多民族国家历 史发展大趋势。
隋的统治
(1)措施: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 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 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 考士科的 创立,标志着科举制 的正式确立。
隋文帝
隋炀帝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 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 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 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 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 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朝代歌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南北朝并立:
西魏 北朝:北魏
北周

东魏 北齐
南朝:宋 齐 梁 陈
一、隋的统一
时间: 581年 1.隋朝的建立 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22张PPT
仓 含嘉仓 洛口仓
结论 人口 激增 垦田 增多 粮仓 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大运河开通
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
动脑筋
你认为隋炀帝专为 看琼花开通大运河 的说法对不对?
为了加强南北交 通,巩固隋王朝 对全国的统治。
隋 隋朝 建 朝 的建立 立
1、时间:_______ 2、人物:______. 3、都城:_______.
的 和统一 统一:公元___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一 经济繁荣 1、目的:为加强___,巩固_____.

2、规模:以___为中心,北达
灭 亡
大运河开通
___,南至____.
3、历史地位:是___最长的运河
4、作用:大大促进____的交流
隋朝的建立
• 隋的统一:581年, 杨坚(隋文帝)夺 取北周政权,建立 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陈, 统一全国。──隋文 帝在位时期隋朝经 济繁荣,历史称为 “开皇之治”
“强盛” 隋朝
强盛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人口和垦田 面积大幅度 增长
隋初 人口 三千多万
隋盛
四千六百多 万
垦田 一千九百多 五千五百多
三点 四段 五河 两千多公里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尽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皮日休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芳
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应 当全面、辨证地看待问题。隋运河的开 凿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但它更多 的是造福当时的人民,甚至直到今天, 仍在发挥它的作用。它在当时的重要作 用在于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并带动运河 沿岸城市的发展,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 权制国家的巩固。隋运河的开通还有利 于环境保护。它既利于南北军需、民用 物资的运输,又利于排灌,体现了环保 意识。

统编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实用课件

统编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实用课件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赵翼(清)
知识拓展
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 陈朝后主陈叔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 说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 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里。隋军呼喊他们不出 来,扬பைடு நூலகம்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 嫔出来投降。
陈后主携二妃躲 入的枯井,被后人嘲 笑为“胭脂井”。据 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 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胭脂井
2.隋文帝,在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 施巩固统一?有何效果?
①经济:发展经济, 编订户籍,统一南北 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 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文帝杨坚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时间 项目
人口 垦田 粮仓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3000多万人 1900多万顷
长安太仓
4600多万人

1.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 多次提 出想接 老两口 过去一 块生活 ,这是 倒叙手 法,这 种写作 技巧的 运用, 避免了 平铺直 叙。

2.小说中两次写到菜大爷的菜“被一扫 而光”, 突出了 顾客对 菜大爷 的信任 ,说明 不管是 否绿色 环保, 只要是 菜大爷 卖的菜 ,顾客 都欢迎 。
所以修大运河的目的是: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记法:
一条大 运河
两千多 千米
三点: 四段: 五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大运河作用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通江都 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到现 在的“北煤南运”以及防洪灌溉干 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 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

开凿时间: 605年
洛阳
中心 以洛阳为中心
通济渠 邗沟
南北端点: 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水系:
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余杭(今杭州)
长度: 全长2000多千米
隋朝大运河
海河
永济渠
涿郡(今北京)
黄河 洛阳 淮河 长江
通济渠
钱塘江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2、下列关于隋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为完成隋朝统一而开凿
B.以长安为中心
C.北达余杭南到涿郡
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下列哪 个朝代?( A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水上粮食运输), 仰此一渠
利大于弊,持肯定态度
积极: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 交流。
材料二: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凭考 才试

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做
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官
(3)科举制度创立的影响
政治: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 由此参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
教育: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文化: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唐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大家仔 细看图, 说说大运 河的最北 端是哪一 座城镇? 大运河的 中心那里? 最南端是 哪座城镇?
3.大家可 以依次说 出大运河 的四段河 流的名称 吗?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海河
涿郡(北京)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长 洛阳 黄河 安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二长:二千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四段:分为四 段
新课探究
一、隋朝的统一
1.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
581

589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 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历史 传说
胭脂井
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 “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 山坡下。
统一后的隋朝疆域
2.隋文帝,在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 措施巩固统一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江都(扬州)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
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江南河 余杭(杭州)
想一想?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这么重要?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 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 装载量的大,速度快。
含嘉仓示意图
3.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时间 项目
人口 垦田 粮仓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30500多万顷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二、开通大运河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政治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 全经一巩国济言固的目以隋统的蔽王治:之朝;搜:对刮为全江了国南加的财强统富南治;北交通, 军事目的:为攻打高丽转运军事物资便利; 个人目的:贪恋江都美景。
四、隋朝的灭亡
1.读史料:
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 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 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 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 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 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 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 辐射很广。
隋末瓦岗寨起 义英雄程咬金
2.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隋朝灭亡的 原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唐的统一与灭亡
导入新课
一支《玉树后 庭花》,成了一 个没落政权的亡 国之音;
一首《泊秦淮》 ,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
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 逸暴君的穷奢传奇;
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 帝国的短暂兴亡……
学习目标
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 3.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 4.掌握隋朝灭亡的原因。
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 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 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 无势族”的局面。
材料二:魏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 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 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 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 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 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 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 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 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 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 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 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 的。
4.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 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 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 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 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 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 拔官 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 了 1 300多年。
①经济:发展经济, 编订户籍,统一南北 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 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文帝杨坚
2.隋文帝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结合课 本,说说他采取这些措施后的影响。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 迅速恢复和发展,使 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 大幅度增长,隋朝成 为疆域辽阔、国力强 盛的王朝。 ②出现了“开皇之治” 的盛世局面。
(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 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 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 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 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 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隋末瓦岗寨起 义英雄秦琼
隋炀帝被部将杀死
隋炀帝本人
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 瓦解。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课堂小结
隋 朝 的 繁盛 统 一 与 一时 灭 亡
国家统一 589年 经济繁荣 开创科举制 大运河的开凿
二世而亡 38年 581—618
随堂训练
A 1.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动脑筋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 大运河?(课本上哪些内容体现出这一点)开通后
的影响是什么?
原因:1、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2、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3、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 政治、经济和文化 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 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文帝
科举制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 设立,标志着科举制 的产生。
隋炀帝
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诞生,打破了按门第高低任用官员的弊 端,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这其中就有唐初名 相房玄龄,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通过科举考试而成 为唐初名相的房玄龄
1.读史料: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 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2.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举人制 度及其影响。
(1)在九品中正制下,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 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 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 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 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 做官。 (2)这种制度选拔上 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 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3.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