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

合集下载

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

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

11、(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它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

生产成果是支持人民生生活和各种消费、各种投资,或者说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它非常重要。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通报财务保证.财政收入主要包括:①各项税收: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②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③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④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策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

1、(3)以上述任意一项指标2008年的具体数据为依据,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表附录二(2—3)2007年国土面积和人口表,附录2-3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表以及相关数据,2008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中国已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200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土地资源一

200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土地资源一

其中: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 市辖区 666 177 197 52 25 89 48 26 35 17 580 109 73 41 89 46 26 55 29 32 45 35 2177 326 267 213 106 97 212 132 88 98 120 70 57 143 47 63 78 60
其中: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 市辖区 1426 329 89 164 62 73 48 95 90 36 65 51 29 87 59 58 42 49 1115 461 62 69 82 95 47 49 32 63 27 42 86 962 243 90 71 98 47 93 72 22
2-11续表5 行政区域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全市 12144 19557 22441 27624 8117 180429 7434 18463 1953 1701 2064 3848 9541 13225 11458 15134 11158 15870 5271 15826 7946 19153 2465 1800 3100 5240 7779 237280 22112 18617 27809 12611 3337 6181 10843 10606 12838 36201 11855 33508 其中: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 市辖区 50 41 54 40 41 3283 895 81 788 118 170 248 114 160 67 71 180 40 13 27 40 42 83 38 42 47 19 757 179 127 60 36 68 19 54 48 52 32 29 17
城市 福建省 福州市 厦门市 莆田市 三明市 泉州市 漳州市 南平市 龙岩市 宁德市 江西省 南昌市 景德镇市 萍乡市 九江市 新余市 鹰潭市 赣州市 吉安市 宜春市 抚州市 上饶市 山东省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东营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日照市 莱芜市 临沂市 德州市 聊城市 滨州市 菏泽市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9-03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9-03

34872 39303 62517 71985 76306 81393 82245 83448 84338 85157 88910 89849 90302 90976 92184 94197 95068 95833 96680
59.3 55.8 61.5 65.9 66.7 67.2 67.2 67.5 67.6 67.7 70.1 70.4 70.3 70.4 70.9 72.0 72.3 72.5 72.7
21331 28686 34146 31347 31659 32218 32311 32093 32064 31950 29012 28716 28774 28559 27947 26504 25961 25660 25166
36.3 40.7 33.6 28.7 27.7 26.6 26.4 26.0 25.7 25.4 22.9 22.5 22.4 22.1 21.5 20.3 19.8 19.4 19.0
2593 2510 4991 5968 6368 7510 7833 8085 8359 8679 8821 9062 9377 9692 9857 10055 10419 10636 10956
4.4 3.6 4.9 5.4 5.6 6.2 6.4 6.5 6.7 6.9 7.0 7.1 7.3 7.5 7.6 7.7 7.9 8.1 8.3
1-3 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 Age Composition and Dependency Ratio of Population
单位:万人 总人口 年份 (年末) 0-14岁 Aged 0-14 Total Year Population (year-end) 人口数 Population 比重(%) Proportion 人口数 Population 比重(%) Proportion 15-64岁 Aged 15-64

200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劳动力与就业:按三次业人员就业状况

200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劳动力与就业:按三次业人员就业状况

2-3续表2单位:万人 第一产业 (农、林、牧、渔业) 全市 市辖区 0.11 0.04 0.16 0.02 1.46 0.39 1.86 0.63 2.02 0.90 2.71 0.40 0.10 0.32 0.09 0.29 0.03 0.53 0.02 1.57 0.36 0.17 0.09 0.14 0.04 0.11 0.01 0.16 0.04 0.03 0.05 0.12 0.04 0.05 0.02 0.02 0.46 0.08 0.26 0.04 7.46 2.11 0.14 0.03 0.07 0.01 0.43 0.01 0.43 0.24 0.05 0.01 0.01 0.23 0.22 1.81 0.85 0.10 0.04 1.02 0.07 0.41 0.13 0.65 0.12 0.33 0.08 1.01 0.19 0.11 0.04 0.14 0.02 0.52 0.05 第二产业 全市 18.89 87.28 34.05 12.66 18.22 22.81 20.65 19.92 16.10 6.73 454.01 99.88 73.57 70.72 53.64 20.57 66.20 18.55 6.66 5.47 33.80 4.95 140.29 19.78 13.91 6.11 17.82 9.59 12.58 7.55 5.46 2.43 5.73 8.06 8.52 5.92 6.63 4.52 2.12 3.56 市辖区 13.47 42.73 11.33 7.84 10.74 6.66 7.67 9.77 5.65 2.24 228.34 86.55 43.60 22.63 13.76 9.22 18.84 5.65 4.17 5.04 17.08 1.80 103.25 16.01 12.32 4.66 15.73 9.36 12.03 6.81 4.03 1.79 2.52 4.74 5.83 1.39 3.08 1.34 1.14 0.47

200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单位从业人员就业结构

200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单位从业人员就业结构

2-4续表2单位:%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城市 常州市 苏州市 南通市 连云港市 淮安市 盐城市 扬州市 镇江市 泰州市 宿迁市 浙江省 杭州市 宁波市 温州市 嘉兴市 湖州市 绍兴市 金华市 衢州市 舟山市 台州市 丽水市 安徽省 合肥市 芜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安庆市 黄山市 滁州市 阜阳市 宿州市 巢湖市 六安市 亳州市 池州市 全市 0.30 0.13 2.41 5.72 5.29 5.38 0.27 0.88 0.83 2.67 0.21 0.09 0.12 0.11 0.22 0.09 0.06 0.30 0.32 0.15 0.79 1.62 2.17 0.28 0.29 2.36 1.51 0.33 0.05 1.99 7.50 1.09 5.56 1.49 2.79 1.93 4.64 0.69 1.93 市辖区 0.15 0.03 1.81 3.69 3.91 2.57 0.46 0.26 0.31 0.09 0.06 0.06 0.03 0.17 0.01 0.34 0.18 0.29 0.77 1.02 0.07 0.05 0.08 0.97 0.06 2.19 8.68 0.72 1.29 1.02 1.02 1.77 2.32 0.76 0.56 全市 51.00 72.05 56.23 38.93 47.73 45.30 55.51 54.97 46.15 33.96 61.61 54.75 64.18 68.51 71.90 62.91 76.87 45.86 42.50 41.88 58.10 31.32 40.89 39.76 58.01 33.50 62.59 63.01 62.99 65.25 22.64 26.53 31.23 29.36 36.60 34.58 30.45 28.55 29.24 市辖区 50.41 73.56 52.67 45.96 46.66 42.77 51.51 50.15 48.04 35.22 58.16 54.64 60.89 61.20 64.96 59.06 76.86 47.96 48.83 45.49 62.15 33.16 49.83 39.62 61.85 39.59 63.56 68.37 68.24 67.69 41.16 32.25 46.49 37.06 49.41 30.68 37.65 25.43 31.67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滨Biblioteka 市 菏泽市0.44 1.46

电大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

电大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

答:(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2)国内生产总值含义: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他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火生产成果的总水平。

生产成果是支持人民生活和各种消费、各种投资、或者说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因此他是非常重要的。

居民消费支出含义: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城乡居民个人和家庭用于生活消费以及集体用于个人消费的全部支出。

包括购买商品支出以及享受文化服务和生活服务等费商品支出。

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还包括用于生活消费的自给性产品支出,集体用于个人的消费指集体向个人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各种非消费性的支出,其形式是通过具名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指标来综合反映城乡具名生活消费水平。

其计算公式:农村住户全年纯收入二农村住户全年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款-上交集体承包人物-调查补贴资本形成总额含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加存货的变动,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形成总额的含义:指生产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可分为有形固定资产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政府消费的含义: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想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前者等于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政府单位所获得的经营收入的价值,政府服务产出价值等于他的经营性业务支出加上固定资产折旧;后者等于政府部门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减去向住户收取的价值。

(3)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具体数据为依据,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人均GDP提升至105位,经济增长率为9%。

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经济总量达到44016亿美元,居世界第三。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9-02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9-02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93717 94974 96259 97542 98705
48257 48908 49567 50192 50785
51.49 51.50 51.49 51.46 51.45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00072 101654 103008 104357 105851
Note:a) Data in this table include the military personne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but do not inc the population of Hong Kong SAR, Macao SAR and Taiwan Province.
51519 52352 53152 53848 54725
51.48 51.50 51.60 51.60 51.70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07507 109300 111026 112704 114333
55581 56290 57201 58099 58904
51.70 51.50 51.52 51.55 51.52
45460 46066 46692 47350 47920
48.51 48.50 48.51 48.54 48.55
48553 49302 49856 50509 51126
48.52 48.50 48.40 48.40 48.30
51926 53010 53825 54605 55429
48.30 48.50 48.48 48.45 48.48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200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综合经济二

200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综合经济二

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 城市 常州市 苏州市 南通市 连云港市 淮安市 盐城市 扬州市 镇江市 泰州市 宿迁市 浙江省 杭州市 宁波市 温州市 嘉兴市 湖州市 绍兴市 金华市 衢州市 舟山市 台州市 丽水市 安徽省 合肥市 芜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安庆市 黄山市 滁州市 阜阳市 宿州市 巢湖市 六安市 亳州市 池州市 宣城市 全市 3.10 1.62 7.94 16.37 15.51 17.17 7.47 3.63 7.84 20.40 3.74 4.22 3.16 5.81 7.98 5.25 5.33 10.64 10.03 6.80 10.93 6.32 5.26 20.58 8.69 3.86 9.94 2.59 19.05 13.69 23.71 30.59 30.01 21.02 24.21 29.45 20.37 18.13 市辖区 1.91 0.82 0.84 5.04 11.05 9.24 2.25 1.89 2.50 13.75 2.17 1.74 0.87 4.91 7.00 1.76 6.65 9.10 7.48 3.63 8.10 0.66 1.45 3.26 6.80 0.53 4.16 0.85 4.21 9.10 9.38 19.11 21.49 12.86 23.74 22.61 16.05 19.34
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 全市 58.92 62.01 57.01 47.34 49.49 48.55 57.06 59.89 57.99 46.61 49.97 55.41 53.08 59.79 57.35 59.79 53.69 54.80 46.19 52.79 48.62 50.15 60.61 39.62 61.10 67.96 59.90 67.11 42.44 39.46 42.86 33.39 33.10 43.87 38.56 30.32 40.83 42.97 市辖区 60.22 56.53 58.22 53.93 51.48 53.01 57.73 60.37 66.02 55.98 47.28 53.33 51.26 53.57 57.23 50.80 48.07 53.36 45.36 50.65 41.88 50.50 62.43 50.04 58.76 72.61 66.05 67.81 43.25 35.33 47.46 37.06 37.05 49.40 33.08 36.43 46.63 29.53

中国统计年鉴2009

中国统计年鉴2009
邵阳市 双清区 大祥区 北塔区 邵东县
Changsha City Furong District Tianxin District Yuelu District Kaifu District Yuhua District Changsha County Wangcheng County Ningxiang County Liuyang City
Zhuzhou City Hetang District Lusong District Shifeng District Tianyuan District Zhuzhou County You County Chaling County Yanling County Liling City
Xiangtan City Yuhu District Yuetang District Xiangtan County Xiangxiang City Shaoshan City
龙山县
Jiahe County Linwu County Rucheng County Guidong County Anreng County Zixing City Yongzhou City Lingling District Lengshuitan District Qiyang County Dongan County Shuangpai County Dao County Jiangyong County Ningyuan County Lanshan County Xintian County Jianghua County Huaihua City Hecheng District Zhongfang County Yuanling County Chenxi County Xupu County Huitong County Mayang County Xinhuang County Zhijiang County Jinzhou County Tongdao County Hongjiang City Hongjiang District Loudi City Louxing District Shuangfeng County Xinhua County Lenshuijiang City Lianyuan City West Hunan A.P Jishou City Luxi County Fenghuang County Huayuan County Baojin County Guzhang County Yongshun County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目录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目录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目录(中英文对照附电子版)是一部以全面反映我国人口和就业状况为主的资料性年刊,收集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就业统计的主要数据,同时附录了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数据。

年鉴内容分为八部分:综合数据、2008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2008年劳动力抽样调查主要数据、2008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2008年全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2008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人口数据、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2008年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制度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第一部分综合数据1-1 各地区人口数1-2 按性别分人口数1-3 按城乡分人口数1-4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1-5 各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1-6 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1-7 各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8 全国历年人口密度1-9 全国劳动统计主要指标1-10 分城乡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1 分产业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2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年末登记数)1-13 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年末登记数)1-14 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年末登记数)1-15 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6 分登记注册类型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7 分行业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8 分登记注册类型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9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1-20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国有单位)1-21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城镇集体单位) 1-22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其他单位)1-23 分行业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1-24 分登记注册类型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1-25 分登记注册类型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1-26 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1-27 分地区职工平均工资1-28 国内生产总值及构成1-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第二部分200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2-1 各地区人口数及人口自然变动情况2-2 各地区人口的城乡构成2-3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4 全国城市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5 全国镇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6 全国乡村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7 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8 各地区城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9 各地区镇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10 各地区乡村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11 各地区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2-12 各地区城市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2-13 各地区镇的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2-14 各地区乡村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2-15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6 各地区城市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7 各地区镇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8 各地区乡村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9 各地区家庭户类别2-20 各地区城市家庭户类别2-21 各地区镇家庭户类别2-22 各地区乡村家庭户类别2-23 全国家庭户人数和户主的年龄、性别构成2-24 各地区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2-25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2-26 各地区镇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2-27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2-28 各地区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2-29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2-30 各地区镇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2-31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2-32 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2-33 全国城市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2-34 全国镇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2-35 全国乡村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2-36 各地区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37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38 各地区镇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39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40 全国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2-41 全国城市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2 全国镇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3 全国乡村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4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2-45 全国城市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2-46 全国镇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2-47 全国乡村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2-48 各地区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49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50 各地区镇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51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52 各地区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3 各地区城市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4 各地区镇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5 各地区乡村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6 全国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7 全国城市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8 全国镇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9 全国乡村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第三部分2007年劳动力抽样调查主要数据3-1 分地区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2 分地区全国男性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3 分地区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4 按年龄、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6 按行业、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8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职业构成3-9 按年龄、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3-10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11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3-12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13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3-14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1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3-16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17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行业构成3-18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1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行业构成3-20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21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职业构成3-22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23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职业构成3-24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25 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3-26 城镇男性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3-27 城镇女性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3-28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3-2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3-30 按户口性质、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3-31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3-32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3-33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3-35 按失业原因、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年龄构成3-36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原因构成3-37 按失业原因、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38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3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年龄构成3-40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构成3-41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构成3-42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行业构成3-43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行业构成3-44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职业构成3-4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职业构成3-46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未工作时间构成3-47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未工作时间构成第四部分2007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4-1 各地区分行业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数4-2 各地区分行业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数4-3 各地区分行业其他单位就业人员数第五部分2007年全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5-1 各地区总户数、总人口5-2 各地区市总户数、总人口5-3 各地区县总户数、总人口5-4 各地区镇总户数、总人口5-5 各地区非农业、农业人口5-6 各地区市非农业、农业人口5-7 各地区县非农业、农业人口5-8 各地区镇非农业、农业人口5-9 按总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5-10 按非农业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第六部分2007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人口数据6-1 各地区分孩次计划生育率与上年同期比较6-2 各地区已婚育龄妇女领证情况及避孕率与上年同期比较6-3 各地区采用各种节育措施人数6-4 各地区采用各种节育措施人数与上年同期比较6-5 各地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分布6-6 各地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分布与上年同期对比6-7 各地区实施各种节育手术的例数6-8 各地区实施各种节育手术例数与上年同期对比第七部分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一、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7-1 年中人口数7-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7-3 人口年龄构成7-4 人口、社会和经济指标7-5 全部就业人数7-6 全部女性就业人数7-7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7-8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7-9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7-10 失业人数7-11 制造业平均工资7-12 消费价格指数二、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7-13 人口主要指标7-15 分职业全部就业人数7-16 按年龄分组的失业人数7-17 按失业前行业分的失业人数7-18 按失业前职业分的失业人数7-19 非农行业工人日工资率7-20 非农行业管理人员月工资率7-21 非农行业周工作小时7-22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7-23 消费价格指数三、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7-24 人口主要指标①7-25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7-26 分职业全部就业人数7-27 按年龄分组的失业人数7-28 按失业前行业分的失业人数7-29 按失业前职业分的失业人数7-30 非农行业平均工资7-31 非农行业周工作小时7-32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7-33 消费价格指数四、台湾省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7-34 台湾省面积及人口主要指标7-35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7-36 失业人数和失业率7-37 非农行业工人月工资率7-38 非农行业月工作小时7-40 消费价格指数第八部分2007年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制度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全5题doc

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全5题doc

1. 根据下列内容完成以下要求:(20分)(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它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

生产成果是支持人民生生活和各种消费、各种投资,或者说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它非常重要。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通报财务保证.财政收入主要包括:①各项税收: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②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③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④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策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

(3)以上述任意一项指标2008年的具体数据为依据,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表附录二(2—3)2007年国土面积和人口表,附录2-3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表以及相关数据,2008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中国已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1(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推荐文档)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1(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推荐文档)

答:(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指标1978 1990 2000 2008 每天创造的财富国内生产总值10 51.1 271.8 823.8 国家财政收入 (亿元) 3.1 8 36.7 168 国家财政支出 (亿元) 3.1 8.4 43.5 171.5 粮83.5 122.3 126.6 144.9 食 (万吨)钢6 14.1 36 160.2 材 (万吨)每天消费量最终消费支出 (亿元) 6.1 33.1 168.5 408.5 居民消费支出 4.8 25.9 125.6 297 政府消费支出 1.3 7.2 42.9 1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3 22.7 107.1 297.2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资本形成总额 (亿元) 3.8 18.5 95.5 366.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2.9 13.2 92.7 345.8 存货增加0.8 5.3 2.7 20.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12.4 90.2 473.5 货物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0.6 3.2 13 70.2 出口总额0.3 1.7 6.8 39.2 进口总额0.3 1.5 6.2 31(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全国报表数据(全国-2009)

全国报表数据(全国-2009)
一、全国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总表
填报单位:农业部 代 号
一、基层组织 1.汇总乡镇数(个) 2.汇总村数(个) ⑴村集体经济组织数(个) ⑵村委会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数(个) 3.汇总村民小组数(个) 其中:组集体经济组织数(个) 二、农户及人口情况 ⒈汇总农户数(万户) ⑴纯农户 ⑵农业兼业户 ⑶非农业兼业户 ⑷非农户 ⒉汇总人口数 三、汇总劳动力数(万人) 其中:⒈从事家庭经营 其中:从事第一产业 ⒉外出务工劳动力 其中: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 (1)乡外县内 (2)县外省内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占总体 比上年 % ±%
指标平衡关系:2=3+4;7=8+9+10+11;17=18+19+20;21=22+25+27+29+31+33;
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总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单位:万户、万人、万亩 代 号
(3)省外 四、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万亩) 1.耕地 其中: ⑴归村所有的面积 ⑵归组所有的面积 ⒉园地 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 3.林地 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 ⒋草地 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 ⒌养殖水面 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 ⒍其他 五、农户经营耕地规模情况 1.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数 2.经营耕地10-30亩的农户数 3.经营耕地30-50亩的农户数 4.经营耕地50-100亩的农户数 5.经营耕地100-200亩的农户数 6.经营耕地200亩以上的农户数 34 35 36 37 38 3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2.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

(2)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

3.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4.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

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

可分为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

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等获得减处置。

存货增加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

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

存货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

(3).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附录2-1 2007年国土面积和人口,附录2-3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表以及相关数据,按2008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中国已经超过欧洲各国,跃居世界第三。

截至2008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0中国人均GDP只有约3313美元,
在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100位之后。

其实,所谓的世界经济排名,指的仅仅是经济体的经济规模。

这种按规模排名是不能真正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它所带来的主要是心理影响。

因此,不能以排名就认为中国是经济强国了,目前的中国充其量是一个经济大国。

稍加认识就可以看出,今天的GDP变化并没有改变中国在世界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定位。

虽然就GDP而言,目前中日两国几乎相等,但若以人均GDP来看,两者相差悬殊。

根据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GDP与日本GDP总量虽然仅相差5222亿美元,但日本人口仅为中国的9.691%,日本每人平均GDP为38536.43美元,而中国仅为3338.82美元,所以中国的人均GDP与日本相差11.54倍。

目前,中国人均GDP仍然是居世界100位以后,人口多、底子薄、相对资源少、贫困人口多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