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优秀5篇
地质实习报告优秀5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地质实习报告,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地质实习报告篇一一、实习目的为了加强对《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的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会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地质的地位以及与自然地理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思想。
二、实习内容远在xx亿年前的太古代,xx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了泥砂物质、火山喷出物等,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这些物质变成了石英砂岩和火山岩。
在距今xx到xx亿年前,xx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地质上称为xx山运动,使海底沉积的石英砂岩和泥质岩石变质,形成了石英岩。
xx山主要由一些坚硬的、不易风华的石英岩组成。
石英岩是由砂岩经变质而成的。
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所以岩石既坚硬,抵抗风化的能力又强。
强烈的地壳上升运动,把它抬升起来高出中原数百米,形成群山耸立,层峦迭嶂的山势。
《诗经》上称“嵩高为岳,峻极于天”,古有“峻极峰高四望雄,中原颖气弱天下,西连华岳三峰渺,下瞻黄河一线通”的说法,都是对xx山高大雄伟的形容。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xx山地质博物馆。
第三天和第四天,我们去了xx庙和xx水库。
了解了元古界的岩石——砂岩、河流阶地和洪积扇、河漫滩三种流水地貌单面山。
河流阶地由于河流下切,河床加深,河漫滩相对抬升,超出一般洪水期水位,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岸,这种地形就叫做河流阶地。
其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谷底,后来河流向下侵蚀。
在实习中我们发现,由于人们长期的开矿、挖山铺路,致使当地的许多地质地貌遗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对研究地史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9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9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
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2、实习地点:即马山国家地质公园马山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马山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
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3、实习时间:5月10日二、实习内容1、马山自然保护区概况马山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74平方公里。
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马山文化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马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
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宽150米,单株独立、巍巍壮观,可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维妙维肖的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胜似一幅山水画,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展现了火山爆发的烈焰对地质的改变,给人留下了对大自然的感叹。
2、马山地质地貌概况马山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燕山运动晚期的火山运动奠定了马山的基础。
2023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七篇
2023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七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前言1、目的和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岩性及其构造、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我却发现有收获,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
、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熟悉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出用地质观,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回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爱好;充分熟悉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书本上的内容结合,加深对一些地质构造的认识与理解,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矗同时,这次实习也是对我个人的一次挑战,从来没有爬过山的我,这次对我个人的意志品质是一次考验,我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
共同完成地质实习任务。
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师傅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2其实是一个岩石群,板块形状不一,但错落有致,岩性为棕红色砂岩,岩石层理构造明显,上部有植物覆盖,岩石上出现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倾斜节理,还有波浪型节理,有的节理几乎贯穿了整个岩石群。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内容及要求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精选】地质实习报告4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目录1实习单位的简介。
2实习的过程3实习的主要内容,学习如何肉眼辨别岩石。
了解造岩矿石和矿物岩石。
学习使用地质罗盘。
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掌握岩石的基本知识和判别背斜、向斜。
4实习的收获与体会5对改进实习工作的建议。
一实习单位的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是一所以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进化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科学博物馆。
陈列面积5000平方米,开辟了地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矿物、岩石、宝玉石、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综合展厅等9个陈列厅室,其规模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居全国大学博物馆前列,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古生物教育基地、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城市建设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兴办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体系中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创新型大学。
学校秉承“借政策之力,集专家之智,走创新之路,成育材之地”的宗旨,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传承名校优良传统,集聚社会优质资源,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在与新世纪同步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原中工学院院长、著名教育家朱九思教授和原中共中央委员、著名军事家刘精松上将担任名誉校长。
二实习过程,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经过老师的带领我们有幸参观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蕴藏书本中大部分的地质矿物,底层我们看到了远古的动物残骸岩石,了解矿物的形成,看到了远古的足迹。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城市建设学院我们在由带领下学习辨别肉眼辨别岩石,认识地质的形成。
三实习的专题分析认识造岩矿物和岩石组成矿物的物理性质包裹形态,颜色,条横,光泽,透明度,解理,断口,硬度,密度等,我们通过肉眼进行对矿物的鉴定。
矿物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取决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根据这一基本的特性使我们在工地极容易的区分不同的地质环境,由此我们根据矿石的颜色我们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汇编五篇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汇编五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情况简介1、实习时间10月8日至月日2、实习地点此次实习共有三个地点:我们依次到京娘湖、天乳山及玄武岩景区进行了实地的参观学习。
3、实习目的本学期我们已经在课堂上开设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这门课程,对于地质这种工程性质的学科,实用性很重要,因此,进行地质地貌野外考察实习是我们学好这门专业基本课的必须环节。
开展实地考察,更好的认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进一步认识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做出基本的解释。
通过此次实习,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实习地点介绍此次实习的三个地点相隔不远,大致都位于武安地质公园。
武安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中南段,距北京约450km,园区总面积412km2,是一座集地质地貌、水体景观、地层构造,玄武岩溢流遗迹、溶洞景观、化石产地、自然生态、人文历史于一体的综合型地质公园。
并是省级森林公园和国家AAA级旅游区。
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丰富多彩,30亿年的沧海桑田,形成了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
多次构造运动,尤其距今2.05亿年以来的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造就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华山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观;第四纪以来玄武岩浆在柏草坪景区多期溢流,留下了奇特的岩流景观,溢流口景观,对围岩烘烤景观;岳庄寒武纪地层中找到多种属的三叶虫、腕足类、牙形石,尖山奥陶纪峰峰组灰岩中含的三叶虫、角石、腕足类、螺等化石,记录了距今5.43~4.38亿年的古地理环境;莲花洞中有多姿多彩的岩溶景观。
公园主要由8个景区组成,其中京娘湖景区为主景区,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是上世纪60年代建造于口上村的一处蓄水工程,亦称口上水库。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地点:__市__县东汤峪一、实习目的: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5).了解地质构造的内容,实践其现场的判断方法。
二、实习内容:地质概况: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宽坪群和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的第四系。
另外,还有少量第三系出露。
该区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石岩。
该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北缘(黄邦强等,1984),宽坪群具多期变形特征。
早期褶皱近东西向,呈同斜紧闭褶皱,局部出现平卧褶皱,发生轴面片理s1及肠状褶皱、勾状褶皱等,伴随早期中基性脉岩侵入,为前寒武纪变形。
中期褶皱也为近东西向,与早期褶皱枢纽交角不大。
一、实习地点佛山市高明区西坑水库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二、实习目的及要求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a.地形地貌条件 b. 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三、实习内容1. 西坑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西坑水库(中型)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为10.5km2,库容为1030万m3,兴利库容为798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114.2m,顶宽5.0m,最大坝高29.5m。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6篇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6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砂岩、夹粉砂岩;在西江南岸侵蚀低山、侵蚀台地和冲积平原上也有部分出露。
在断层线附近还有老虎坳组(D2l)的砂砾岩、石英砂岩夹砂质页岩、泥质页岩,估计是上覆新地层被侵蚀掉而出露表层的。
另有两组为晚泥盆世地层,分别为帽子峰组(D3m)的页岩、粉砂岩、砂岩互层、夹灰岩和天子岭组(D3t)的灰岩和泥质灰岩、夹钨质页岩。
4.石炭系(C)石炭系的地层广泛出露于西江北面的冲积平原上,由西江北岸出发,向北岭方向分别从岩关阶(孟公坳组)(C1y)砂页岩过渡到测水段(C1dc)石英砂岩、泥质页岩夹煤层。
七星岩地区也主要为石炭系的地层,石牌附近为石磴子段(C1ds)微粒灰岩夹泥质页岩,阿波岩为壶天群(C2+3ht)白云石化灰岩、微粒灰岩、夹角砾状灰岩。
5.二叠系(P)龙潭组上部(P2lb)石英砂岩、页岩与粉砂质页岩互层、夹煤层只在图中西江东南的冲积平原上找到一处,位于高要市东北部。
6.三叠系(T)这一时代的岩石出露得不多,可以看到只在高要市西北的山地有分布。
为砾岩、砂砾岩、石英砂岩、粉砂岩与泥质页岩互层、夹灰质页岩及煤层(T3r-J1a)三叠纪时期比较重要的地层是晚侏罗世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〥32(3)),这是在发生在三叠纪的燕山运动中形成的,主要分布于西江南岸,形成黑云母花岗岩群;另外在羚羊峡附近的西江沿岸和鼎湖山区也有较多出露。
7.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西江沿岸的冲积平原上,为现代河床沉积。
其中南岸主要是砾石、砂夹红黄色粘性土,北岸主要为砂、砂砾、夹粉砂质粘土;另外在市区北部公路附近还有砂、砂砾、砂质粘土、夹泥炭及淤泥层的第四系地层。
(二)构造1.褶皱肇庆地区的褶皱是在构造运动中岩层受力弯曲变形所形成的,几乎整个肇庆地区都处于这一大型褶皱构造之上。
北岭、栏柯山是桂头群为主的背斜山,中部平原是石炭系灰岩为主的复式向斜谷。
肇庆平原的沉积主要来自西江对凸岸的沉积,大约距今三至四亿年前,在肇庆地区首先沉积了砂岩和页岩,后来又沉积了一层厚达百多米深的石灰岩。
地质工作实习报告3篇
地质工作实习报告地质工作实习报告精选3篇(一)报告内容:1. 实习目的:地质工作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地质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实习地点和时间:实习地点为某地质勘探公司,实习时间为一个月。
3. 实习任务和工作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项地质工作任务:- 地质勘探:参与了地质调查和勘探活动,包括地质地形观察、岩石采样和测试等。
-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的地质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用于地质模型的构建和预测。
- 地质图绘制:根据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结果,绘制地质图和地质剖面图,以便更好地理解地质情况。
- 参与会议和讨论:与地质团队成员一起参加了项目进展会议和讨论,交流经验和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4. 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地质工作实习,我获得了以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熟悉了地质勘探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了地质工作的全过程和流程。
- 提高了地质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了如何运用地质知识来预测地质情况。
- 加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了多项地质工作任务。
- 对地质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激发,对未来从事地质相关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5. 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地质工作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地质学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次实习对我个人和专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更加确定了自己从事地质工作的志向和目标。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所学和实践的能力。
地质工作实习报告精选3篇(二)报告名称:地质工程实习报告报告日期:[日期]报告地点:[地点]实习单位:[单位名称]实习时间:[实习时间段]实习内容:1. 实习地质勘探工作2. 实地勘测及地下导线布置3. 深度钻探及地层取样4. 岩土工程实地测试5. 地质灾害评估和风险管控实习效果评估:1. 学习并掌握了地质勘探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地质勘探工作流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2023地质实习报告五篇
2023地质实习报告五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序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根据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的安排,在学完专业基础课之后,必须进行一次野外地质填图实习。
其目的在于使我们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习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对岩石及地层露头进行观察和描述,能够利用岩性、化石进行地层对比和划分,掌握实习区各地层的分层标志及填绘地质图的方法;学会地层剖面的测制方法,学会编制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学习观察和分析各种地质构造,掌握识别褶皱和断层的标志,了解实习区地质构造发展历史;学会利用实际资料进行室内整理和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
实习任务:实习结束时,应提交下列成果:1.实习区地质报告一份;2.实习区地形地质图一幅(1:5000)3.实测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各一幅(1:1000)4.图切地质剖面图二幅(1:5000)5.实习区构造纲要图一幅实习过程准备:为了强化实践性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计划规定地质填图实习时间为6周,一般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实习动员和准备工作(两天)首先由地质专业的领导进行实习动员,说明地质填图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宣布实习计划。
然后由指导老师介绍实习区的地质情况,使学生基本了解实习区前人的工作成果和地质概况,同时做好物质准备。
第二阶段野外地质地质踏勘(3)天采用横向穿越和走向追索的方法,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路线,进行观察和分析,是学生对实习区内的地层和构造的整体特征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三阶段测制地层剖面(3天)先由指导老师介绍地层剖面的测制方法,然后去野外分组实测地层剖面,主要测制长兴组和飞仙关组地层。
根据实测资料编制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
第四阶段地质填图(3周)首先由指导老师介绍地质填图方法,包括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地质观察点的标定,地质观察和记录,地质界线的填绘等。
然后同学分组进行野外地质填图。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4篇(实用模板)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4篇地质工程实习报告篇1为了适应人才需求,即理论、实际结合型人才,我系组织了一次工程地质实习。
实习地点在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处的石门寨地区,实习时间为__年7月8日至7月12日。
此次实习的目的是掌握岩石基本类型及特征。
认识岩溶地形,了解滑坡、崩塌等重力地质作用和现象的形态特征等等。
一、实习基地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石门寨地区位于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区内有公路,与秦皇岛相通,从秦皇岛市去北戴河,海滨、山海关等,又有公共汽车往返行使,所以交通极为方便。
工作区坐落在柳江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的最主要的水系,它流向东南,在山海关以南入渤海,盆地内最高的山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m。
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山区山高陡峻的部分。
一般都在海拔200到500米左右。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可为全年降水量对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二、地质概况本区地层属华北型,除较普遍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
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系,中生界的上三叠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本区的地层顺序,地层单位的划分和各地层单位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间的接触关系,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本区地层,自下至上简述如下:(一)元古界青白口群1)下马岭组下马岭组是区内出露最老的沉积岩,地层单位不整合于绥中花岗岩r2之上,在张崖子一带,发育良好,出露全,张崖子西剖面可作标中剖面本组厚91米,主要岩性为杂色页岩(包括紫红色,蛋青色、灰黑色,黄绿色等)。
地质实习报告4篇
地质实习报告4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1 实习概要1.1 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第十九周实习地点:番禺莲花山、省博物馆、华立校园内1.2 实习目的及任务工程地质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
实习的任务: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和直接感观的体会和认识,如通过对实物标本、模型、图件等的观察与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并在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搜集了解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资料后,学生通过野外的实习踏勘,进一步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作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等。
1.3 实习安排1、常见造岩矿物、岩石的认识(2学时,实验室)2、地形图、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4学时,校园内)3、地质地貌构造认识(4学时,省博物馆地质地貌馆)4、野外地质考察(8学时,番禺莲花山)5、工程地质勘察(6学时,教室、宿舍)(1)工程地质勘察理论;(2)教学录像:工程地质基础知识,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崩塌),岩溶与工程、同的关系;(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阅读与应用2 实习内容2.1校内实习部分通过一学期的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实习的开始阶段,为了保证实习安全,提高实习效率并激发学生们对实习的热情,学院在实习一开始就召开了动员大会,动员大会由梁仕华老师主讲。
首先,梁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实习地点:包括大学城、莲花山、省博物馆,并具体介绍了本次实习的课程安排,另外她还介绍了实习报告的要求并强调我们要认真完成。
随后,梁老师还阐述了实习中的细节问题,并重点强调了实习过程中纪律和要求。
随后老师给我们详细讲了地质图阅读与工程勘察的内容,地质图的一般知识及读图方法步骤;在地质图上分析岩层产状、接触关系、褶皱、断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的阅读、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等。
地质实习报告总结三篇
【导语】通过地质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师的讲解,使我学会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包括如何通过⼀块⽯头的⾊泽,去判断其类别、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别三⼤岩⽯等等。
总之,实习后我更好地掌握了⼯程地质学这门学科。
⽆忧考为⼤家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总结三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篇⼀ ⼀、实习⽬的 通过野外实习,进⼀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
⼆、实习地区概况 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 (⼀)5⽉9号实习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些基本知识都有了⼀定的了解。
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
⾸先我们上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了⼀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地形⾼低起伏,⽐较复杂。
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次⼤规模的海浸,⽆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直到距今⼤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直沉浸在⼀⽚汪洋⼤海中。
到距今⼤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发⽣了⼀次⼤运动,称为“燕⼭运动”。
由于地壳断层,⼤部分海⽔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海的边沿,汹涌的海涛冲刷岩⽯,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到了距今⼤约6500万年的时候,地壳⼜发⽣了⼀次⼤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向东消退,整个太⾏⼭脉的雄姿也由于海⽔的消退展现出来,这⾥形成了北台、太⾏、唐县三层夷平⾯,培养了京娘湖、古武当⼭、七步沟、武西岳的⽯英砂岩峡⾕峰林景区。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六篇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六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金秋十月,我们08级地理班踏上了实习的路程。
此次实习对我们来说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动,一路上同学们都是十分的激动,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在大巴车上左望望右瞅瞅。
班里的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么近的、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喜不自胜。
而一些从山区走出来的同学也是一个个想回到了家乡一样高兴,为一些同学诉说着各种美景,而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让我们认识各种岩石、矿物等。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连接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林州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现象典型多样,并且出露良好,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因此,从10月31日——11月4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习,主要的实习对象是林州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一、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三、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林州简介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林州,林州市区处于林州盆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央。
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难道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
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长方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5-10公里。
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
林州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央。
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平坦。
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西侧的太行山受林州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为林州断层的下降盘。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5篇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主要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固体硬壳---地壳或岩石圈。
精选了地质实习报告 5篇_地质学专业实训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获取更多“地质实习报告/心得/总结”相关内容↓↓↓★★地质实习心得体会★★★★地质实习报告个人总结★★★大学生地质毕业实习报告★★★野外地质实习★★★★地质学实习心得★★地质实习报告1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
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埔进入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如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
广东境内长约500km,宽20至40km,局部60km。
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12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13条主干断层,向西有14条主干断层。
此带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
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达100多个。
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
地层:侏罗系上统称高基坪群(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几个班搭着校车到了莲花山,上山的路比较陡,但沿途的风景不错,一路鸟语花香,忍不住想快点下车,去好好的欣赏。
终于到了山顶,下了车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名胜。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望海观音,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常壮观。
望海观音金像高四十多米,这观音像霞披狮海,光泽南天,据说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
此时正恰夕阳西斜,观音像头顶佛光灿灿。
望海观音右侧的就是观音阁了,是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五篇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五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初步建立对某一种岩石的工程地质评价。
3.参观工地,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和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的治理。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实习日程安排:2、20__.09.01星期二上午,到中国科学院__地球化学研究所,参观矿物、岩石标本及同位素年代重点实验室参观。
3、20__.09.02星期三上午,前往__海岸酒店工地,学习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前往__学习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的治理。
4、20__.09.03星期四上午,前往__实地学习认识坡积土、残积土、花岗岩、剪节理、张节理、岩脉,风化地貌、球状风化等地质现象。
5、20__.09.04星期五上午,在__课室进行实习总结,并学习阅读勘察报告的相关内容,练习沙土液化的计算和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
三、实习的内容第一天8.31关键词:地学文化、人文素质上午在__学院报告厅,首先是宿老师介绍了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强调了在实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
接着张院长为我们的实习致开幕词。
最后胡红拴研究员做了题为《地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式》演讲。
所谓地学文化,是人类在研究与利用地球资源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人地关系在文化上的反映。
地学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阔。
如黄山、九寨沟、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地质旅游景观,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
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的庐山,不但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源地,而且其浓厚的文化气息,最终使这个风景名山成了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
20世纪地球科学在认知宇宙和地球重大地质事件、勘查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灾防灾、推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通过对崂山仰口、马山毛公山等地的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通过对马山等地的实习研究,对周围环境的地质地貌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各地的地形、岩性等,对以后预防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
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马山、崂山、毛公山等的地质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地质地貌的方法,培养地址分析能力。
4、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学实习报告。
三、实习任务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马山、崂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崂山、马山的地貌环境特征,学习分析地貌特征的方法。
四、实习安排5月10日至5月23日指导老师:__五、实习地点马山崂山仰口毛公山六、实习概况(一)马山马山石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即墨市区以西4公里处,由5个山丘组成,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带,面积约800公顷,1993年11月正式通过专家评审,199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即墨市马山石林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浅剖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石林群、硅化木及古生物化石等地质自然遗迹。
该保护区地貌特征,由四个山丘组成,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形。
该地已有多年的采石历史,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安山玢岩的柱状节理,通过近十几年来的开采,已经开采出数个具有笔直挺拔柱状节理人工露头景观。
地质实习报告4篇_1
地质实习报告4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5月13日上午,我们建工学部来到了大连滨海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开展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活动,实习内容包括金石滩地段地理位臵、山川与海岸形势、地层岩性、构造特征(地层产状、构造类型、节理、断层、褶皱与褶曲等)、海岸侵蚀地貌、滨海地质灾害等。
实习这一教学环节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够加深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更从直观上对于各种岩石的结构、产状、构造、颜色的明显的岩石特征有了更细致的认识,本次实习地点为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我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金石滩,进行一天的实地参观,我们首先参观了地质博物馆,然后又驱车来到地质公园进行了实地考察。
本次实习使我们对各种岩石独特的形态和绚丽的颜色所折服,更多的了解到了岩石在地质作用下,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各种形态迥异的形状,对今后工程实地考察勘测,及施工前的选址都是有极大的意义的,通过实习把课堂上学到的关于断层、褶皱、背斜、向斜、穹窿和盆地等对于施工影响极大的特殊地质构造可以尽量避免,认识到工程地质课对建筑施工的基础性作用。
二、实习目的: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以后的理论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实习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三、实习地点(1)地质博物馆:大连金石滩国家地质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金石半岛之上、金石滩核心景区入口处,于11月12日正式开馆纳客,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共分八大展厅,是一座集地质科研、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参观景点,是了解地球演变和发展过程的最好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实验报告——金石滩野外实习考察班级:土1005班姓名:郑斌学号:201051177指导教师:年廷凯时间: 2012年5月13日一、实习概况:2012年5月13日上午,我们建工学部来到了大连滨海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开展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活动,实习内容包括金石滩地段地理位臵、山川与海岸形势、地层岩性、构造特征(地层产状、构造类型、节理、断层、褶皱与褶曲等)、海岸侵蚀地貌、滨海地质灾害等。
实习这一教学环节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够加深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更从直观上对于各种岩石的结构、产状、构造、颜色的明显的岩石特征有了更细致的认识,本次实习地点为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我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金石滩,进行一天的实地参观,我们首先参观了地质博物馆,然后又驱车来到地质公园进行了实地考察。
本次实习使我们对各种岩石独特的形态和绚丽的颜色所折服,更多的了解到了岩石在地质作用下,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各种形态迥异的形状,对今后工程实地考察勘测,及施工前的选址都是有极大的意义的,通过实习把课堂上学到的关于断层、褶皱、背斜、向斜、穹窿和盆地等对于施工影响极大的特殊地质构造可以尽量避免,认识到工程地质课对建筑施工的基础性作用。
二、实习目的: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以后的理论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实习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三、实习地点(1)地质博物馆:大连金石滩国家地质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金石半岛之上、金石滩核心景区入口处,于2007年11月12日正式开馆纳客,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共分八大展厅,是一座集地质科研、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参观景点,是了解地球演变和发展过程的最好场所。
第一展厅:地球厅,介绍的是地球的组成部分和矿物元素,以及大连的地质演变史。
参观完地球厅后,让我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爱护地球的原动力;第二、三展厅:海洋、海岸、海岸带厅,详细介绍海、洋的分别以及海岸带的沉积作用、风化作用等,领略了海洋奇观、奇石的风采。
第四展厅:海洋生物进化厅,在这个展厅内介绍生命的诞生和演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五展厅:海岸带矿产资源厅,展出的是大连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
第六展厅:观赏石厅,充分领略到了“牡丹石的雍容华贵、菊花石的淡洁高雅、五彩石的色彩艳丽、黄河石的通体圆润、文石的瘦漏透皱等,在这里,您将看到很多由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的实质细腻、色彩缤纷、造型奇特的,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奇石等。
第七展厅:影视厅,可以欣赏到有关大连、金石滩滨海地质公园的实景风光片,通过该片的介绍对金石滩有全面的了解。
第八展厅:海蚀地貌厅,隆重介绍“天下第一石”龟背(裂)石的形成以及延绵30多华里长的海岸线独特的地质地貌。
龟裂石(龟背石)金石滩不仅拥有秀美的外表,奇特的地貌景观,还拥有天下独绝的龟背石。
她是金石滩的“镇滩之宝”!,龟背石形成于6亿年前的震旦纪,虽然1994年8月14日的一场台风令岩体部分碎裂,但它仍然是世界发现的块体最大、断面结构显露最清晰的沉积岩标本。
类似的奇石目前在世界上仅有两块,另一块在加拿大,块体面积比这块小。
它不但是金石滩一宝,也是世界学界的极品。
美国地质学家柯劳德教授来此参观后,多次在世界地质论坛上宣布:“世界上最大最美的龟背石在中国大连金石滩,它不仅是中国一绝,也是世界一绝!”关于他的成因,目前地质学界有两种解释:一是干裂说,指的是在干燥、炎热的气候环境下,半塑性岩石暴露、干裂后形成网格状裂隙,后期沉入水下,被绿色沉积物所充填而形成;另一种观点是地震液化泄水脉说,是指岩石在半塑性状态下,由于地震作用产生了垂直层面的裂隙不断振动,使泥沙在水的带动下流向裂隙沉积,形成状如龟背的岩石。
(2)地质公园:金石滩位于辽东半岛南部,是黄海海岸向东南方向凸出的一个小半岛,属大连市金州区,距大连市中心50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9°01′-39°06′,东经120°57′-122°04′;陆地面积62k㎡,海域面积约58k㎡。
由东部半岛、西部半岛和两个半岛之间的开阔腹地和海水浴场组成。
包括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岸和旅顺口四大园区。
金石滩园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奇石林立,岩石形态千奇百怪,再现了几亿年前大自然稀有的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观,也为地质考察深入了解古地理环境、地质地貌形成的年代、地质变化、地壳运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主要旅游观光区,是长达3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的海蚀地貌,这也是中国唯一的海岸带喀斯特地貌。
在整体上说,金石滩是大型平卧褶皱的构造形态,其震旦纪的层位尤为独特,金石滩的海相沉积发育代表了我国北方沉积特点。
成为多个震旦纪岩石地层单位的层型剖面,构成了贯通我国南方和北方震旦纪的桥梁纽带,其地质图如下图1:图1:金石滩地质图(来自:网络)这里三面环海,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延绵30多公里的海岸线,凝聚了3-9亿年地质奇观,诞生于六亿年前的震旦纪岩石形成壮丽的奇石景观,有“凝固的动物世界”、“天然地质博物馆”、有“神力雕塑公园”之美誉。
分为五个景区:金石园,玫瑰园,恐龙园,南秀园及鳌滩。
风景区的景点是由震旦纪、寒武纪时期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以及中生代变形构造与近时期新构造运动共同塑造的。
多年来,其以沉积厚度大,岩性齐全,岩层出露相对连续,古生物化石和原生沉积构造丰富为特点,吸引着众多国内外地质学家,成为研究地层学、沉积学、古生物学的理想之地。
主要景观分布图如图2:图2:金石滩海岸景点分布图(来自:网络)(3)金石滩地质地貌要点形成原因是两次上升:大连上升,金州上升主要的地质地貌有:萨布哈地貌(丹崖史书等),褶皱(平卧褶皱),震积岩,古喀斯特地貌(石林,内含三叶虫),海蚀地貌(恐龙探海(海蚀拱桥),将军石(海蚀柱),海蚀平台,金鹏展翅(海蚀残丘),海蚀崖等)。
形成顺序是海蚀使得崖下出现海蚀洞穴,然后上层崖石悬空坍塌坠落形成海蚀崖,还是作用继续,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海蚀平台,平台上没有被侵蚀干净的坚硬岩石形成海蚀残丘。
两侧基岩底部的海蚀洞穴扩大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拱桥拱顶在海蚀作用下耗尽形成海蚀柱。
(4)金石滩主要景点及形成原因介绍(以下图片均来自自我拍摄)恐龙探海(海蚀拱桥)海蚀拱桥, 又称陆桥或海蚀拱, 是基岩海岛上比较少见而又十分奇特的海蚀地貌.海蚀拱桥常见於岬角处, 其两侧受波浪的强烈冲蚀, 形成海蚀洞, 波浪继续作用, 使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贯通。
将军石(海蚀柱)从海蚀地貌形态上来看他属于海蚀柱。
有的是由于海蚀洞上部被侵蚀坍落逐渐形成的;有的原是海岛被侵蚀而成的;有的原是岬角,其后侧被侵蚀掉则成孤岛,最后继续遭侵蚀而大连电视台台标(平卧褶皱)这处体量巨大、保存完好的褶皱,因外形像一个巨大的大连电视台台标而得名,地质形态上属于褶皱,是在岩石固结后由于构造作用产生的一种次生构造,由于挤压应力使岩层产生波状弯曲,是一种未丧失岩层连续性的塑性变形,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向上弯曲的称为背斜,向下弯曲的称为向斜。
这处景观是典型的向斜褶皱。
这块岩层剖面是典型的褶皱结构,由于大陆板块飘移、剧烈的碰撞,而被挤压而形成的。
海蚀崖上见到兴民村组形成的倒转背斜与大林子组组成的向斜,倒海翻江是形容岩层因受到挤压而弯曲,形似海浪到岸边变为破浪的形状。
“倒海翻江”的褶皱构造是辽南中生代时期造山运动形成的。
从图片中可以大体断定此为背斜构造,两翼岩层向下弯曲,新岩层包裹老岩层,由于其它原因,只剩下背斜的一翼。
丹崖史书(萨布哈景观)它形成于5.4亿年前的早寒武纪,是在一种典型的萨布哈环境下形成的,撒布哈原系阿拉伯语,意为被盐浸透,指干旱气候下障壁海岸潮上带的盐坪,盐沼和盐碱滩。
岩性多为白云质粉砂岩,夹有膏盐沉积,红色的岩石部分是在氧化环境下形成的,绿色是在氧化还原环境下形成的,黄色则是岩石本来的颜色。
纵观上犹如一本远古的精美画卷震积岩具有极强的科学价值,单学东高级工程师解释说,震积岩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成岩以后岩层遭受地震影响形成的,另一种是发生在成岩过程中,即软沉积物中保存的地震记录。
这块岩石属于后者,形成于距今约6.3亿年的震旦纪。
在成岩的过程中,岩石尚处于半凝固状态时,地震发生了。
伴随着地震的振动发生了液化作用,包括喷泥和冒水,这样就形成了众多弯曲的、近于直立的液化脉,它是地震高潮时期的产物。
我们所看到的白色部分就是液化脉,它的成分与围岩一致,都是泥晶方解石(纯碳酸钙白色不含杂质)。
1996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专家乔秀夫曾到这里考察,并经过多次模拟实验验证分析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这块震积岩所表现的特征是非常完善和典型的,具有极强的科学价值。
除此之外,我们还参观了:蟹将出洞,层岩叠彩,虎啸崖,狐仙洞,淡水泉眼等一系列奇石景观。
四、地貌成因分析(1)岩溶地貌金石园的岩石成岩是在距今6.3亿年左右的震旦纪,但形成现在的金石园地貌是在距今6500万年至240万年的第三纪,第三纪是我国岩溶地貌的主要形成时期。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和物理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的共同作用下,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叫岩溶作用。
金石园的岩石都是可溶的灰岩,其中溶洞、溶沟等现象也符合岩溶地貌的特征,金石园的地貌为古岩溶地貌,又称古喀斯特地貌.金石园内形态各异的岩石不是石英砂岩,而是灰岩。
因为砂岩是由50%以上2毫米至0.05毫米的碎屑组成的岩石。
从形态特征上金石园的岩石就不是砂岩,园中只有一小块地方是砂岩。
砂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和白云母……这些形成砂岩的矿物质都是不可溶解的,所以砂岩形成不了金石园这样的岩溶地貌。
金石园也不是海蚀地貌,因为如果是海蚀作用,海水就会冲刷掉埋在石头上及缝隙间的泥土,而且海蚀作用只能对一个方向的岩石起作用,不会形成金石园曲折的溶洞和溶沟,金石园的地貌特征不符合这些海蚀地貌的特征。
(2)古岩溶地貌首先,金石园地区的岩石是泥灰岩,岩石里有很多节理和断层,这些是造成金石园岩溶地貌形成的先决条件。
其次是气候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