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

合集下载

德育系列ppt课件

德育系列ppt课件
德育的内容
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 、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等。这些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 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的方法与途径
德育的方法
德育的方法主要包括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不同 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
机遇
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为德育提供新的 工具和手段,如智能化教学、个性化 辅导等,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和 效果。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பைடு நூலகம்
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德育需要不断创 新,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发展
德育的发展需要注重全面性和个 性化,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 品质和公民素养,也要关注学生 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
德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德育带来了新的挑 战,如信息泛滥、隐私保护、道德伦 理等问题,需要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 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德育的目标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体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等方面。
社会应该鼓励和支持志愿服务 等公益事业的发展,弘扬社会 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04
德育案例分析

德育知识点整理

德育知识点整理

德育知识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德育:狭义专指道德教育;广义指的是培养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

2、德育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要求,也可以是一项具体的德育活动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要求。

或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

3、班级管理: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组织、指导、协调各种因素,为构建良好的班集体以及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

4、班级活动: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以班级为单位,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活动。

班级活动是班级建设的必要条件,是个体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5、班主任的自我管理:(1)班主任的自我管理是完成班级管理任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要求;(2)班主任的自我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3)班主任的管理素养是班级管理的要素;(4)班主任自我管理的过程也是班主任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

6、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主要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等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7、班级授课制: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8、班集体:是指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

9、班级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四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10、班级目标管理:是班级管理者根据班级工作的目标进行的管理。

它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目标设置来规定集体活动的方向,以目标达成度来评价其贡献的大小,用目标来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1、说服教育: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改变某种既有的品德认识和价值观念,而接受某种新的品德要求,并用以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德育方法。

12、情感陶冶法: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维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

德育教育教案8篇

德育教育教案8篇

德育教育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2.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同学、老师、家长等相处;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和谐相处的原则和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尊重他人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德育教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思考尊重他人和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尊重他人的。

3. 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探讨和谐相处的原则和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尊重他人的原则,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尊重他人与自我尊重的关系。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尊重他人,和谐相处1. 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2. 和谐相处的艺术3. 尊重他人与自我尊重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你是如何在与同学、老师、家长相处中,运用尊重他人的原则的。

答案:例如,在与同学相处时,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在与老师相处时,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礼貌地请教问题;在与家长相处时,关心家长的身体和情绪,主动承担家务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从尊重他人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等,将尊重他人的原则付诸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德育

德育
第十章 德 育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我国古代还没有使用‚德育‛这个概念, 往往以‚德‛或‚育‛来代替德育,也有用 ‚学‛、‚道‛;
近代,一些教育家曾用过‚道德教育‛ 和‚训育‛等概念表示德育; 现代,德和育作为一个词来使用。
德育的内涵和外延
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这是对该事物 最本质的思考。‚德育‛这个词,我们经常 挂在嘴上讲,但深入思考一下,什么是德育? 为什么要进行德育?如何进行德育?这是关 于德育的最本质的三个问题,也就是关于德 育的哲学思考的问题。
所谓暗示,‚是指相对机械的即反射的 方式起作用的一种影响。它不涉及大脑的选 择或意志的更高级的活动‛。库利的这一定 义实际上揭示了接受暗示的机理,即人对生 活中的影响因素的接受是以机械反射的方式 进行的,不涉及主观的选择。 接受暗示的一个根本特点在于接受某种 影响而不自知,或者说是受影响于浑然不觉 中。
(四)自主选择
选择发生在复杂的情况下。‚正是由于 我们周围的环境中产生的观念变得复杂起来, 我们被迫思考、选择与总结以便选择有用和 正确的生活方式。‛(查尔斯.霍顿.库利的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
生活中道德与价值的多样性、复杂性和 竞争性催生了选择。面对复杂的生活及相互 竞争的道德价值观,每一个人都必须作出自 己的判断和选择。
所以,这种观察和模仿学习对于人的个 性形成,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养成,道德品质 和社会性行为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会就是教育人的一个大课堂,而观察学习 就是人类个体在这个大课堂里进行有意或无 意学习的主要方式。
一个社会要学会利用这种课堂影响和塑 造社会中的每个成员,就要运用班杜拉社会 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提供良好的、有影响 力的、能被大众普遍接受的榜样或示范性行 为,为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性学习提供良好 的‚教材‛。

什么是德育

什么是德育

什么是德育?什么是德育?一、《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和学习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辩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思想品德基础。

基本内容和要求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湿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三、有关专家的分析(檀传宝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什么是德育?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具体理解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二是如何理解德育过程?德育内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除了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环境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

狭义:道德教育。

广义的感觉是:德育像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德育的内容是“守一而望多”,守住道德教育,而要顾及法制、青春期、拒绝毒品等教育。

其实这种观念还是要全面包括,实际工作中我们确实在“守一而望多”,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必须要守住的阵地,其他又是将来生活、生存不可缺少的。

德育的ppT课件

德育的ppT课件
德育的ppt课件
目录
• 德育概述 • 德育的理论基础 • 德育实践 • 德育评价与反思 • 德育案例分析
01
德育概述
德育的定义与重要性
德育的定义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 、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 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04 德育评价与反思
德育评价的方法与标准
德育评价的方法
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档案 袋评价法等。
德育评价的标准
品德发展水平、德育课程质量、德育 实践活动效果等。
德育实践的反思与改进
德育实践的反思
对德育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德育实践的改进
针对反思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优化德育实践过程。
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的概念
学校德育是指学校通过各种教育 活动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道 德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和行为习惯。
学校德育的目标
学校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 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 会公德意识等,帮助学生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德育的方法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 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进行德 育,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 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道
03
德育实践
家庭德育
家庭德育的概念
家庭德育的方法
家庭德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监 护人对子女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
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表扬奖励、 批评惩罚、谈话交流等方式进行家庭 德育,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德育 PPT课件

德育 PPT课件

(三)特征与评价
基本特征 麦克菲尔和诺丁斯在著作中都曾指出其理 论原理受布贝尔(M.Buber)“我—你”关 系的影响; 注重调查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对他 们周围的成人,主要是教育者和家长的看 法; 动之以情,以情感人。
三、价值澄清模式
(一)理论前提
价值澄清模式是指使受教育者通过价值评价和 选择的学习,获得最合适和清晰的个人价值观的 一种道德教育模式”。
二、情感陶冶
情感陶冶是通过自然地、特别是教师自觉 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利用自身的教育 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 并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三、实践锻炼
实践锻炼是指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 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 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四、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指在教育者的启发和指导下,受 教育者对自己的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 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以提高 品德水平,形成良好品德习惯的方法。
第九章 德育
第二节
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的规律制定德育原则、选择德育 方法、组织德育活动的主要依据,在德育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德育过程的要素
从德育过程的内涵来看,构成德育过程 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德育过程是诸多 因素按一定的关系构成的相互作用的矛盾 运动过程。 德育过程内部各要素之间及其与影响德 育的外在因素之间,构成德育过程的矛盾 运动。
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通过集体教育个人,又通过教育个人巩固和促进集体的发 展;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相结合; 正确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二、知行统一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在思想品德教育中, 把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习惯,做 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知是行的先导, 行是知的检验。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德育教育内容100条

德育教育内容100条

德育教育内容100条1. 尊重他人,包括学生、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

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包括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3.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包括尊重法律和社会规范。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包括学会与他人合作和解决问题。

5.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包括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

6.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包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7.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包括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和社会实践。

9.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包括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10.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包括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11. 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包括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12.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包括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听取他人的意见。

13.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学会管理时间和任务。

14. 培养学生的尊重多样性,包括尊重不同的文化、宗教和价值观。

15.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包括学会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

16. 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坚韧精神,包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17. 培养学生的社交技巧,包括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8.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包括学会感激他人的帮助和付出。

19. 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包括学会辨别是非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20.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学会欣赏和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传统。

2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包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关心社会问题。

2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包括学会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3.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包括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经验。

24. 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包括关心他人的需要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25.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包括学会辨别善恶和遵循道德准则。

26. 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包括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平等对待他人。

27. 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包括学会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事物。

德育

德育

道德的概念:一,各种法规律令;二,一定社会道德习俗。

前者是由政治、行政或武力来强制人的行为,后者是依靠社会舆论及个人内在信念制约人的行为方式。

道德的内涵: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品德的概念:品德及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为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品德的构成要素: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德育的内涵: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德育是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式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的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2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主导作用。

3德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德育的任务:完成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

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品德能力等。

班主任的涵义:班主任是班级中学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教育大辞典班主任的工作角色: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挥者;学校教学工作的实施者;班级任课教师的协调者;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沟通者。

班主任工作任务:建设、教育、管理、评价。

班主任的职业素质:(一)思想素质马列邓;爱国;人生、世界、价值;知晓基本的法律法规。

(二)道德品质具有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学生观。

(三)文化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一定的审美素养;终身学生的观念。

(四)科研素质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素质;掌握科研方法。

(五)身体素质体质健康;精力充沛;反应敏捷。

(六)心理健康素质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稳定的情绪。

班主任历史改革:(一)班级授课制的出现1632年《大教学论》第一次对班级授课制做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并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学校制度和在全国实行班级授课制。

(二)中国的班级授课制我国使用班级授课制最早的雏形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它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

德育

德育

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我国的“大德育”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大板块。

学术内涵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教育。

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教育工作者创造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通过一定教育内容,采取引导、体验、实践等方式,促进德育对象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最终实现个体德行成长、生命完善、社会和谐的教育活动。

德育目标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在促进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或质量标准,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或质量标准。

基础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德育的新主题 1.生命德育2.生活德育3.主体性德育4.情感德育5.文化德育德育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依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活动,使其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也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德育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知行统一的原则联系实际,讲清理论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际活动:教育实习、团学活动教师言行一致,为学生做出示范,言传和身教结合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正面说理、疏通引导、启发自觉树立典型和榜样例子:十佳大学生、优秀学子领航坚持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分为辅正面教育与强制性规章、制度教育、纪律约束相辅相成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一分为二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好的,都有好的一面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根据学生特点,因势利导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爱护、尊重、信任学生德育要求要正确适当、明确具体,有连贯性形成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生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班集体,班长,书记加强个别教育德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校内各方面的德育影响要一致学校和家庭、社会的德育影响要一致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讲授法、谈话法情感陶冶法:教师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行为训练法:道德实践、奖励与惩罚榜样示范法:家长和教师的示范、英雄模范人物示范·优秀学生典型修养指导法:学生道德修养自觉性的培养、指导学生体验道德情感、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品德评价德育思想管理德育组织管理学校德育管理德育目标管理内容德育计划管理德育制度管理德育环境管理学校德育管理的过程1.了解和研究学生品德情况2.确定德育目标3.制定德育计划4.组织开展德育活动5.检查6.总结校长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认真执行上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的决议,做好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

2、德育所依据的规律不同 (二)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联系:德育过程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区别:德育过程是师生双方的活动,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并不完 全受学校德育的制约,还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对德育本质的理解 本质:造就道德主体或再生产道德主体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需要,构成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 积极的矛盾运动。
生存: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赋予每一个个体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 为规范。 发展:体现在德育的超越性本质方面。 享用:实质是让个体在道德学习与生活中领会、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 崇高、人格尊严与优越。 三、德育目标与内容 目标: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的规格要 求,即预期的结果 内容: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 理论、思想、观点等 (一)德育目标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激励功能 3、协调功能 4、参照功能
1、自我认识 2、自我体验 3、自我控制 (二)指导教育法 1、说理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陶冶教育法 4、实际锻炼法 5、品德评价法 6、生活指导法 7、心理咨询法
第二节 学校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本质 (一)德育过程和其它个育过程 德育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要探索其区别于智育过程以及其它各育 国策和功能的特殊性。 1、教育目标上的区别 德育过程的目标:是促进受教育者德性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结构, 自主地解决对待客观世界的态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矛 盾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与受教育者应具备的思想品德要求 之间的矛盾。 智育过程的目标:要求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 能力等。 体育过程的目标:指导学生学习一定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并通过 反复的筋肉活动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美育过程的目标:培养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受教育 者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操。

什么是德育

什么是德育

如何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个概念:就是什么是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指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代人关注道德进步、关注青少年儿童道德的成长的大背景下、德育如何调整和改革, 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走向心灵的德育, 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

走向心灵的德育, 就是要求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上, 以关注儿童心灵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反对目中无“ 人”的教育, 反对把教养与教育割裂开来, 反对不能激起学生感受体验的形式主义的活动, 要求教师成为有情感素养和能力, 能走进学生心灵的人。

走向心灵的德育, 包含着三个重要的命题:首先, 情感是道德发生的基础。

情感的培养不应被视为局部的狭隘的培养目标与教育任务,而是儿童道德面貌形成过程的本质。

人的同情心、善良、怜悯、敏感性、友谊、义务感、责任感等情感力量微妙地交织在一起。

只有在儿童体验着这些道德情感, 进而达到高尚的情感激动时, 道德概念才能变为道德信念。

情感的培育不是靠理论的灌输, 故意的和人为的做法, 而是需要营造丰富的情感环境。

情感环境的实质在于, 人用心灵来感觉别人内心的极其细腻的活动并通过自己的精神活动来回答它们, 表现为精神激奋的一种活动反映出情感环境的特点。

其次, 德育是心灵沟通与精神建构的过程。

长期以来, 德育过程被等同于德育工作, 德育活动, 注重活动形式和外在化的行为表现等等, 这是非常不妥的。

德育的过程首先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过程, 当教师用心灵去感受学生, 甚至把全部心灵献给孩子的时候, 学生精神建构的过程才成为可能。

最后, 教师要成为善于走进学生心灵的人。

教师教育力量是学校道德生活中最重要的力量。

教师教育力量的源泉则是教师的行为和个性。

教师利用人们关系中丰富多样的生活环境, 有意识地创造培养情感素养的环境, 这是最细腻的教育艺术的领域, 是教师素养的本质。

德育教育教案20篇

德育教育教案20篇

德育教育教案20篇1. 德育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我们将介绍一些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德育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培养公民责任感。

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公民责任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际的活动和讨论,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社区和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 德育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这个教案将重点介绍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我们将提供一些自律的定义和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

4. 德育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将介绍一些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技巧,并提供一些合作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与他人合作,共同实现目标。

5. 德育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个教案将介绍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将提供一些关于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实践,并提供一些实际的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6. 德育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情商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情商。

我们将介绍一些情商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情商培养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提高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7. 德育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

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公平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际的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公平的含义,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公正的判断和行为。

8. 德育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个教案将重点介绍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我们将提供一些关于责任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9. 德育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公德心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德心。

德育

德育
德育: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 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促进个体道 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德育的发展阶段:习俗性德育、古代德育、现代德育
人物、代表作:涂尔干《道德教育论》:独立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杜威: 《教育上的道德原理》;凯兴斯泰纳:《品格概念与品德教育》;马卡连 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梁启超:《德育鉴》
价值澄清模式: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不能仅传授某种固定的价值观点,重要的是 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善于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作出明智的抉择。 时间:20世纪60年代 (美)拉斯、哈明、西蒙等人 评价 :优点:(1)尊重儿童的主体作用:(2)注重发展儿童道德意识、道德判 断和价值观选择能力;(3)注重现实生活;(4)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缺点: (1)过分强调价值的个体特性,容易导致价值相对主义(2)如何架起个体的价 值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桥梁,也需予以深入探讨
德育方法主要是指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方法。×(德育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在 德育过程中为达成德育目标而展开的有秩序和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和手段 的组合)
价值观澄清学说强调榜样示范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强调榜样示范在 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是社会学习理论的突出特点,价值观澄清学说强调自由 选择,强调澄清受教育者自身的价值观。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 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 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 的教育影响;③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因材施教原则】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 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 的发展。 基本要求是:①针对学生的特征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 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 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基本要求是:①“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②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 克服缺点;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德育模式: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 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 构成要素:理论依据、教育目标、操作系统(核心)、实现条件、评价体系

德育课件ppt完整版x

德育课件ppt完整版x
• 德育教育将更加注重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未来的德育教育将更加注重与学科教 学的融合,通过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元素,促进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品德修养 方面的全面发展。
• 德育教育将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同:未来的德育教育将更加注重 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同,通过建立家校合作、社会共育等机制,形成德 育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培养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 感。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提 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实施研学旅行活动
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 研学旅行,拓宽视野,增 长见识。
家校合作共育良好品德
01
加强家校沟通
建立定期的家校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
德育原则与方法
德育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 律和教育规律。
德育方法
采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方式,注重情感陶冶、榜样示 范、实践锻炼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感悟。
02
德育内容体系
思想道德教育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01
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
提升教师德育能力
加强教师培训
定期开展德育专题培训,提高教 师的德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鼓励教师创新
鼓励教师探索新的德育方法,形成 具有个人特色的德育教育风格。
完善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对教师 的德育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件重点内容
德育课件ppt的设计原则 与技巧
德育重要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 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教育教案8篇

德育教育教案8篇

德育教育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中学生德育教育教材》第四章“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社会公德的内涵与意义,个人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和提升个人品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成为具有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德育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践行社会公德,提升个人品德。

教学重点: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的基本概念、意义及实践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道德故事,引发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的基本概念、意义及实践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关于社会公德的选择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身边的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现象,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社会公德的内涵与意义个人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践行社会公德,提升个人品德七、作业设计社会公德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升个人品德?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将德育知识付诸实践,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分享德育故事,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指导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德育教育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性。

德育

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
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 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 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区别 从受教育者角度 从教育者角度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 德育过程的结构: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
包含以下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 ◆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体现者 主导作用 直接与间接的 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 ◆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 对象 既是客体也是主体 ◆德育内容:社会思想政治准则 法纪道德规范 客体 学校德育 具有一定范围和层次 ◆德育方法:活动方式 凭借手段进行
※ 围绕道德两难问题及其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 ●教育意义: 促进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使其更自觉意识到可能存在的矛盾与冲突 提高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抉择能力 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其道德认识 ●设计应遵循的要求:情境必须真实或可信,可理解的;情境有且 只有两条道德规范;两道德规范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 ●道德两难问题的素材的来源:虚构;以学科内容为基础;真实或 实际发生。 ◆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 小组讨论:起始阶段和深入阶段 教师提问: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 作用与策略 ◆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升华性问题、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澄 清与总结、角色扮演问题与策略
※ 德育过程的矛盾:过程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和各要素、各部分
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最一般、最普遍的矛 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德育

德育

1.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意义: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2.德育任务:指学校通过德育为实现德育目标应肩负的工作职责。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是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的心理)。

3.德育过程: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三大矛盾(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品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知,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

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方面。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即道德意志,是人们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

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实现道德认识、情感以及诱导的需要产生的道德行为动机定向及外部表现。

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或顺序一般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发展的。

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知情意行各有其相互独立性,因此它们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不必恪守一种开端或一般教育程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等条件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名词解释德育

名词解释德育

名词解释德育
德育是指对人的道德品质、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进行培养和教育的过程。

它是一种全面而系统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水平。

德育包括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渠道进行的正式和非正式的道德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目标、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品质,培养道德感、人格尊严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是人格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课程校本化七年级编写组资料收集工作分工如下:
七年级德育手册目录
1.新生活新畅想
2.我们是一家人
3.好习惯益终身
——谯玉秀
4.规则与自由
5.爱国从做好本职工作开始(值日、扫除、学习等份内之事)
6.讲文明知礼仪
——李倩
7.友善待人传递温暖
8.你学会听课了吗
9.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
——涂秋华
10.我运动我快乐
11.合力助推班级成功
12.让我们成为自主学习的人
——闵彩霞
13.在挫折中坚强
14.感谢有你(感恩父母、老师、同学)
15.遵守交规平安出行
——杨亚楼
1.美丽校园我的家
2.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3.营养膳食健康成长
——马婧
4.用尊重赢得尊重
5.科学学习坚持不懈
6.清明走进传统文化
——祝文情
7.鸟无翅不飞人无信不立
8.别让网络绑架了我们的生活
9.我要为你点个“赞”(认识和接纳个体差异学会欣赏他人)
——邓超
10.情浓五月天感恩母亲节
11.面对灾难(技巧和心态)(5.12)
12.我型我秀(班级才艺展示会)
——龙小丽
13.“525——我爱我”(心理健康)
14.告别童年放飞理想
15.梦想飞扬路在脚下(复习迎考)
——李华平
请以上编委老师利用假期收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相关资料,
力争高质量完成任务。

开学时交到李华平处。

相关书籍可与李华平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