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在交流中让意义再生
江苏省常州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模拟卷
江苏省常州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模拟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能正确表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链的是()A.蝉→螳螂→黄雀B.黄雀→螳螂→蝉C.树→蝉→螳螂→黄雀D.树→蝉→螳螂→黄雀→细菌2.下列不是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生长和繁殖B.都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C.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都能排出代谢废物3.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4.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C.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植物D.南湖公园5.在冬天蛇要冬眠,杨树要落叶,而松树仍然郁郁葱葱,这体现的是()A.生物逃避敌害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6.在茂密的大森林里,影响小兔子生活的生物因素是()A.温度B.空气C.猎豹D.土壤7.陕西某村民采到一不明物体,手感柔软,生长迅速。
科学家通过活体培养、细胞观察等研究后认为,它是我国首次发现、世界罕见的珍稀生物,俗称“太岁”。
下列证据中,与判断“太岁”为生物无关的是()A.具有细胞结构B.能呼吸和排泄C.手感比较柔软D.能够由小长大8.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作为对照的是()A.裸地B.草坪C.灌木丛9.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组别蚯蚓数量光照条件温度土壤20只阴暗25℃湿润土壤实验组对照组20只明亮①②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A.10℃ 干燥土壤B.10℃ 湿润土壤C.25℃ 干燥土壤D.25℃ 湿润土壤10.地球上的生物生活在生物圈内,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B.大气圈的中下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中上部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1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再生科技面料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和研究
4id址丨CULTURE AND DESIGN邀)禅友军|文化与耐再生科技面料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和研究(上海温坦服饰有限公司,上海201600.摘要:伴随服装设计的飞跃进步,服装材料所表现的效果是炫彩缤纷的:服装的创新除了轮廓和造型的更新变化外,还包括衣服材料的表面肌理,新款面料的开发。
伴随衣服的独特时尚化,时装造型和材料都呈现无穷无尽的时尚艺术风格,时装材料也时常超越普通生活中的认识感悟U新时代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手法,让普通面料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达到新的了再生科技面料的发展方向等,具体而细了生科技面料在服装设计中的用服装设计的U的是将科技的手段到服装的创新款中,新的时尚风向。
将科技面料的,创造的。
尽现的服装面料不穷,的和发展,生科技的面料将,新时代”。
关键词:生科技面料;发展方向设计用中图分类号:TS9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7--&602(202&)09-0130-021绪论1.1引言服装设计师是一个特别倚重面料的职业,面料是决定服装形态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构成,服装面料学知识是服装设计师的必修课。
人类的服装面料伴随着时尚行业的进步发展不断地更新和变化。
同时也沉淀着永恒和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传统的服装面料包括人工种植的植物棉花、麻、由打猎收获的皮毛、人工饲养的蚕吐出的丝等。
但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发展,时尚也个,彰显自我标识。
这种时尚潮流的推动下,具个性特征可的再生面料将弓【领时尚步伐。
月传统面料进行技术改造,将带给我们全新的面料色彩、肌理、外造型的审,新的时尚潮流,下的时尚行业。
着的,更和的面料,一面面料既可变和的认知,一方面又可打然面料和合成面料所不肓挞到的造型形态。
这些具有特定性能的服装面料一定。
作为设计师也更和的再生面料为时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
1.2再生科技面料的基本定义现代服装面料的发龄人眼花缭乱,凡是利用科技的处理方法、处、面料特定的种和特的面料,这的工,面料的要各种繁复的工序流程,它是借助各种的再改造,所以大多数是倡导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面料处理后改变原有视觉上、上的基本,超越常规的知状态。
2014年新课标物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概要
2014年新课标物理中考知识点概要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练习:(1)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2)《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3)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练习:(1)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 m/s.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5、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距发声距离的远近和传播范围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6、练习:(1)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2)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四、超声波与次声波五、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3、 人们用分贝(dB )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4、 减弱噪声的方法:①在声源处减弱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在人耳处减弱.六、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1)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2)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4、应用及现象:(1)激光准直.(2)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3)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4)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v =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1)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光的反射(2)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2)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2)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3、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4)光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凹面镜凸面镜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练习:(1)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二、透镜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1)蜡烛在焦点以内; (2)烛焰在焦点上;(3)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4)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34、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1)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2)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成实像时: (5)成虚像时:四、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物距减小像距增大 像变大物距减小像距减小 像变小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1)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3)分类及比较:(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1)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2)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晶体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晶体的熔点凝固点相同.晶体凝固的条件:① 达到凝固点.②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1)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致冷作用.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2)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① 降低温度;②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3、升华和凝华:(1)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 (2)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1)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将衣服挂在通风处.(3)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 (4)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一、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蒸 发沸腾体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①摩擦起电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3、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6、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7、扩展:(1)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2)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二、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1)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电流的三种效应.(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思想.(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5、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 、μA(3)换算关系:1A=1000mA 1m A=1000μA6、测量:仪器:电流表,符号:7、电流表的使用方法:(1)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2)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三、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 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四、电路 1、组成:(2)用电器: 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1)通路:接通的电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分类 (1)电源 定义: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作用:持续对外供电 化学电池干电池 蓄电池 充电时,电能—→化学能 化学能—→电能 光电池 发电机 机械能→电能光能→电能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1)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2)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3)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第六章 《欧姆定律》一、电压(一)电压的作用: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2)电路是连通的.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电压的单位: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 mV 、μV换算关系:1kV =1000V 1V =1000 mV 1 mV =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三)电压测量:1、仪器:电压表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①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②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 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 ~15V 可 测量 ,若被测电压小于3V 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 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五)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1)电压表损坏;(2)电压表接触不良;(3)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1)电流表短路;(2)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二、电阻(一)定义及符号: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2、符号:R.(二)单位:1、国际单位:欧姆(Ω).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3、换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三)影响因素: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3、结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4、结论理解:(1)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四)分类12、可变电阻(变阻器)(1)滑动变阻器:①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②结构示意图:.③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④使用方法:选、串、接、调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⑤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滑动变阻器的变阻范围为0~50Ω;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⑥作用:a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b保护电路.。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六单元《交流和质疑》知识点整理
第六单元交流和质疑
1 交流
1、科学家不只是埋头于自己的研究工作,有时还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来进行交流。
交流就是让其他人了解自己想法的一种形式。
2、交流是通过书面和口头语言的形式,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验成果的过程。
3、口语交流的常用形式有:描述、讨论、辩论、电话、视频等。
4、进行口语交流时,耐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重要的,虚心、完整地倾听别人的讲述也很重要。
5、辩论稿包括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
6、书面交流的常用形式有:图表、海报、图画、书信、照片、模型、电子邮件、刊物交流等。
7、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别人是否认同自己的观点?
(2)它们都提出了哪些意见?
(3)你认为哪些意见是有价值的?
(4)谁提出的意见最多?
8、在进行口头交流时,应该注意什么?(在和伙伴讨论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答:进行口语交流时,耐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重要的,虚心、完整地倾听别人的讲述也很重要。
2 质疑
1、科学注重事实与证据,容不得虚假和轻信。
质疑就是有根据地对自己的和别人的探究是否合理提出疑问。
2、什么是值得我们去质疑的?(质疑的内容包括)
答:①质疑我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否明确、可行;
②质疑推理的过程是否合理;
③质疑一些流行的说法是否正确;
④质疑收集证据的方法是否符合探究的规则。
3、我们应该去质疑别人,也应该接受别人的质疑。
企业微信管理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企业微信管理制度篇一:微信管理制度微博、微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公司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公司微博、微信在对外宣传和信息交流的积极作用,规范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微博、微信管理及信息维护遵循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三条公司微博、微信是重点面向社会宣传,树立练良好企业形象,有利信息沟通、促进学习交流、客户问题反馈的信息平台。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公司微博、微信总管理归口责任部门为企管部,负责日常管理。
企管部文字编辑员为工作联系人,负责督促各单位及时递交信息,微博、微信的后台操作和信息发布,以及客诉信息的受理、答复和回访工作。
第五条微博、微信信息供稿实行分工负责制,即由各单位分别负责所辖工作的信息提供;各单位需配合企管部工作,对企管部需要的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提供。
第六条各单位负责人应指定专人负责拟发布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合规性负责。
第三章内容要求及信息发布程序第七条在公司微博、微信发布信息应严格履行审核程序,未经审核的信息不得发布。
第八条发布、转载有关信息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涉密信息不得发布。
第九条微博、微信发布信息范围1、各种业务宣传及促销活动,重要活动、行业及市场动态;2、行业应用等信息化方面的宣传和有社会影响力的项目案例;3、公司研发产品宣传;4、企业形象宣传、企业文化建设、公益活动、文体活动、各种赛事等;5、经营管理经验和心得交流方面的信息;6、由各部门提出,经公司领导批准发布的信息;7、公司结合工作需要,认定需发布或转发的其他信息。
第十条信息采编要求1、各责任部门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适用性。
要注明信息来源,对于来源不明、内容不准确的信息不予发布;内容应简洁、文字表达要清晰,尽量达到图文并茂。
2、微博文字信息应在140字以内;图片采用jpeg格式,图片大小大于1mb小于5mb;上传视频不超过500m,文件格式可采用avi、wma、mov、rm、rmvb、3gp、mp4.3、微信每天只能群发一次,群发前需进行测试。
全员育人师生交流记录
全员育人师生交流记录一、引言育人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学校中各个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全员育人师生交流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意义的对话,通过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全员育人师生交流的重要性、构建有效交流的方法以及交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二、全员育人师生交流的重要性全员育人师生交流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1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全员育人师生交流中,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则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
通过交流,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全员育人师生交流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观点和经验,拓宽他们的视野。
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1.3 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全员育人师生交流是学生培养交流能力的良好机会。
在交流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
这些交流技能对于学生的个人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构建有效全员育人师生交流的方法为了构建有效的全员育人师生交流,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采取一些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3.1 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良好的交流环境对全员育人师生交流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创造一个开放、信任和尊重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
同时,学生也应该相互尊重和倾听,营造一个互相沟通的空间。
3.2 提供多样化的交流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交流方式和偏好,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交流方式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例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写作、演讲等形式进行交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
3.3 注重反馈和评价全员育人师生交流中,反馈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同时,学生也应该学会给予他人积极的反馈和评价,促进彼此的成长。
浅谈语文学习积累的途径
浅谈语文学习积累的途径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突破高分的生命线。
然而只有有了丰富的积累,作文中的形象才能生动鲜活,作文中的语言才能华美磅礴,作文中的思想才能深刻厚重。
笔者对语文学习积累的认识和做法谈几点认识。
1 积累的定义积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义项是:逐渐聚集。
2 积累的意义积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
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不断积累。
当代作家叶文玲在谈到她第一次写作成功的体验时说,“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绝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字”。
这些话说出了阅读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3 积累的分类积累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作文中事例的积累;一类是作文语言的积累。
4 积累的途径4.1 在教材中积累。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根本,它囊括了不同时代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作品,具有规范性和代表性。
如,我们能在鲁迅的《故乡》中积累到对于闰土和杨二嫂的精彩描画;在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中能够积累到生动细腻的景物描写。
并且还能通过课本的内容进行拓展,例如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我们可以拓展到其他写雪的诗句的积累;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我们可以拓展到其他写愁的诗句的积累。
语文课本中所收录的都是各个作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和长篇名著的经典节选,如果能将课本中出现的这些作品进行分类整理,就能建起一个可观的资料库。
4.2 在平日阅读中积累。
学生除了阅读教材内容外,还要接触大量的课外书籍和文字。
名著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报刊则是当今社会风云、人生百态的反映。
从教材、名著、报刊中,通过阅读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积累,既可以积累叱咤风云的人物、沁人心脾的温情,也可以积累优美句段,还可以积累感悟或情感。
例如读了一段或一篇好文章,文字触动了心灵,让我们心里有了感慨,把自己的思想火花、灵魂的触动以札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有了思想感悟的积累,这是积累的丰厚收获。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让资源再生》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6.让资源再生【教材简析】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的核心问题,地球上的很多资源是有限的。
通过前面5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我们面临着较多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珍惜水资源、解决垃圾问题、合理利用能源等。
本课是从资源再生角度进行环境问题的探讨。
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再生标志,学生可以认识到有些资源是可以再生,有些是不可再生的。
教科书中的探索板块,主要让学生带着“制作一张再生纸”这个任务开展思考研究,学生经历了解古代造纸的知识、仿设造纸方法、开展造纸实践、反思交流的过程知道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教科书的研讨活动是对探索板块的交流与反思。
教师应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纸的再生使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的再回收利用有利于资源节省和环境保护,并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情况。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模拟制作再生纸的过程,激发学生资源再生的好奇心。
在比较原生纸和再生纸的制作流程中理解资源再生对环境的重大意义,初步形成节约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不少学生在平时的观察中,已经知道了有些资源可以回收利用,有些资源不可回收利用。
此外,学生也知道资源回收利用是为了更环保,但是他们对于回收之后,如何让资源再生,以及再生资源相对原生资源在制造方面有什么不同等方面了解的并不多。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制作再生纸,知道有些资源可以再生利用,有些资源不可以再生利用,认识到资源的再生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原生纸和再生纸的制作流程,合理评价资源再生对环境的意义。
[探究实践]通过仿设造纸流程,能模拟制作一张再生纸。
[态度责任]通过再生纸制作激发资源再生的好奇心,初步形成资源节约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拟再生纸的制作。
[难点]通过对比原生纸和再生纸的制作流程,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评价再生纸对环境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多种再生纸样品、以再生纸为原理的商品(如纸板箱等)[学生]每组提供废报纸、纸巾、水、水杯、搅拌棒、干毛巾、课堂作业本等。
PPT 翻译概论 第四章
三原则
去字梏: 单词 重组句: 句子 建空间: 篇章
英语口译 梁丽娅
莫里斯对意义的分类:
1.指称意义:指语言符号和它所描绘或叙述的 主观世界获客观世界的实体和事件之间的关系。 (= 概念意义,认知意义) 语言符号的基本内容和它所传递的主要信息。 ( VS 字面意义) 2.言内意义: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体现在语言 符号的音韵,语法,词汇,句子和话语等各个 层面。 3.语用意义:语言符号与符号使用者——包括 收讯人和发讯人——之间的关系(主观性)
法国释意派对意义的分类:
最大的贡献是:区分了潜在意义和现实化意 义; 释意派的弟子安帕罗· 于塔多· 阿尔比 在《富裕的“忠实”概念》中发展了释义派 理论对意义的认识。
分类:
1. 涵意,现实化涵义与意义
现实化涵义是意义的一部分
2. 信息与意义 3. 效果与意义
被理解的意义是效果引发的因素
4. 意图与意义
4.3 意义的分类 4.4 在交流中让意义再生
英语口译 梁丽娅
什么是意义?
意义不是一种客观的,唯一的确定的 存在,意义的这一特质就给翻译活动 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所以,译者在遇 到难以克服的的障碍并无法完全赋原 文本的意义以再生时,译者须分清轻 重,主次,尽可能减少语义损失。
奈达对意义的分类
早期分类:
所指意义
(字面意义)
联想意义
(言外之意)
Nida said, "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esest equivalent of the soure-language messege, first in terms og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例谈激活书本题的“再生”功能
2017年11月解法探究例谈激活书本题的“再生”功能!江苏海门市证大中学张杰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都是编者精挑细选出来的,很 多题目都具有“再生”功能.也有不少题目虽“再生”功能 强大,却因所处章节不同,部分“再生”能力得不到有效 发挥.我们要善于发现这类题目,并反复激活使用.下面, 笔者以书本的一道复习题为例,与各位同仁交流在激活 书本题的“再生”功能方面作的一些思考.―、问题的提出原题:(人教2013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复习题第14题)如图1,四边形是正方形,点&是 边#$的中点,""£'(90。
,且交 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于点求 证(提示:取的中点G ,连接&G )初次与“原题”相识,感觉题目并不难(现在想来,正 因为“提示”才简单),所以直接作为作业布置下去,让学 生自主完成.作业的效果也达到了预期,所以未加重视, 只是稍作点评,便将其淹没在浩瀚的“题海”中.然而,在随后的一次单元练习中,命题教师将“原 题”的“提示语”省略后考查学生,结果“惨不忍睹”,全班 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按教材提示的方法完成解答.大多数 学生作了辅助线“过点'作'*丄#$,交#$的延长线于 G ”,然后通过证明得到在证明两 个三角形全等时,虽然学生很容易找到两组对应角相 等,却卡在寻找一组对应边相等上.无奈之下,学生都选 择了“自创条件有的说的中点;有的过'作了 ',#%$,直接说四边形CG ',是正方形等.在和几位学 生的交流中发现,如此添加辅助线是受条件“£f 交正方 形外角的平分线C '于点f "的启发,结合角平分线的性 质想到的.而在寻找一组对应边相等时,感觉“显然”相 等,但又无从下手,就“自创”条件.二、探索与实践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难辞其咎”,为自己的“大 意”“疏忽”感到自责.笔者将问题与其他老师交流,经探 寻发现此题原是一道中考题,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再生” 功能,编者将它放在本章,已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 限制,所以添加了“提示语H .为此,笔者对此题进行了深 人研究,决定分两步走.第一步,趁热打铁,激活原题变式功能.笔者让学生交流单元练习中的那道题,并提示学生 到书本上寻找原题.然后,让学生解决下面两道变式题.变式1"把条件“点&是边#c 的中点”改为“点&是边#C 上任意一点”,其余条件不变,是否仍然成立?变式2"把变式1的条件“点£是边任意一点”改 为“点&是直线#$上任意一点”,探究"&和&'的数量关 系.通过变式1和变式2,激起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体 会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笔者又将原题的个别条 件和结论交换,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变式3:四边形是正方形,点&是边#$的中点, 将线段绕点&顺时针旋转90。
浅析翻译中意义的再生
求知导刊Journal of Seeking Knowledge Guide理论LiLun0542018年10月Oct.2018作者简介:王婷婷(1994—),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浅析翻译中意义的再生一、意义在交流中再生语言因人类交流的需要而产生,话语要产生意义,便需要一个真实的交流行为。
话语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交流需求的扩大而丰富,随交流需求的减少而丧失。
1.社会发展与意义再生交流是语言十分重要的一个功能,而交流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具有社会性(陈波,20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发生变化,同一词语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便具有不同的含义。
以外来词“Feminism”为例,其最早出现在法国,由英美、日本传到我国。
新文化运动时期,受西方维护女性权利思想的影响,被译为“女权主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拥有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对自身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高,不少人认为女权主义含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一些翻译学家敏王婷婷摘 要:翻译是一项以意义再生为宗旨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意义在交流中再生,而交流具有社会性。
社会的发展与交流环境的变换促成了语义的丰富性与含混性,这为译者贴切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出了一个难题。
文章从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这三个角度来分析如何传递原作者的思想,并为目的语读者创造一个丰富多义的想象空间,实现翻译中意义的再生,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义;语境;意义再生 (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9-12文章编号:2095-624X(2018)28-0054-02较快,对参加执照理论考试的学生辅助学习帮助较大。
(4)服务于日常教学管理,运行效果反响良好。
随着执照理论在线学习平台的不断完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已利用该学习平台作为知识资源库,连续开展了三届执照理论知识技能大赛,活动的参与人数较多、比赛形式更新颖,创新了该校学生活动的模式,平台运行的效果反响良好。
交流中的意义再生
交流中的意义再生作者:赵爽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5期摘要:语言只有在交流中才能产生意义,布龙菲尔德的“刺激→反应”论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意义即用法”为语言的社会性打下了理论基础。
然而,在实践中,文学翻译中的一词多义,意义含混,意在言外等复杂的情况给文本生命空间的重建提出了不少难题。
面对这些问题,翻译家们介绍了他们在翻译中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刺激→反应”;“意义即用法”;意义含混;意在言外作者简介:赵爽(1984-),女,吉林长春,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翻译,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5-0-01一、交流的社会性理论背景1.1“刺激→反应”论布龙菲尔德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最重要的人物,被誉为“美国语言学家之首”。
他用“刺激→反应”的理论来解释语言。
他说:“语言可以在一个人受到刺激(S)时让另一个人去作出反应(R)。
”他的这一假说,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
人类借助语言进行交流,在实践层面,这种交流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建立在交流的社会性上的。
交流的社会性或社会的实践以各种方式保证每一个语言形式所特有的、也是相对而言的恒定性和特殊性。
他在理论上为翻译的交流提供了可能性。
1.2“意义即用法”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989-1951)是当代英国著名哲学家,是当代分析哲学的首倡者和主要代表人物。
他认识到,语言并不是由所有描述事实或事态的命题组成的封闭的,完成了的整体,而是各种各样,功能各异,彼此之间仅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语言游戏组成的异质的类聚物。
所谓"语言游戏"实际上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他把由语言和动作交织成的语言组成的整体称为“语言游戏”。
他用游戏的比喻来揭示语言用法之多样性和实践性。
二、交流中意义再生的障碍2.1含混和反讽周宪在《超越文学—文学的文化哲学思考》一书中指出,在现代文学中,普遍使用了“反讽”,和大量使用“含混”手法,使文本的意蕴变得不确定。
浅谈翻译中意义及意义再生
浅谈翻译中意义及意义再生作者:苏清清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4期摘要;翻译是意义的传递,是意义的再生。
而意义不是确定的、唯一的和客观存在的。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精确理解原作,另一方面要进行合理的表达,所以说翻译的过程是理解,表达,校对的过程。
翻译不是字对字的表达,而是一种再创造。
本文将从翻译的过程中探求翻译的意义及意义的再生。
关键词:意义的传递;意义的再生;理解;表达一.如何理解“翻译是意义的传递”?1.意义的基本释义有传统观点认为:语言的不同,只是外在的语言符号的差异,或者说只是“名”的差异。
也就是说,如果把翻译当作一种简单的符号转换活动的话,那么,只要将A语言的符号转换成B 语言的符号就可以完成任务,即翻译的过程是不同符号的转换。
而这种传统的语言意义观及由此产生的翻译观显然行不通。
由此索绪尔指出:“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
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
用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
”而索绪尔的语言观和意义观中包含三种意义,一是“差别构成意义”。
比如我们要看一个人的胖瘦,我们不能只是看他本身,而是要将他与其他人进行对比以后才能进行判断。
二是在系统中区分差别,确定意义或价值。
三是意义存在于价值,又跟价值有所不同。
比如,英语中“shock”、“astonish”、和“amaze”都有“惊奇”的意思,但是程度不一,“astonish”程度最高,“shock”和“amaze”次之。
这种细微的差别是有价值的,而这种价值只有在它们所构成的关系中才能实现。
2.意义的分类奈达指出,“语法也是一种具有意义的语言现象。
凡是词组以上的语言单位,其意义并不简单地是词组中各个词项的意义的总和。
词组的整体意义中有一部分是为该词组中各个词项的意义的总和。
词组的整体意义中有一部分是为该词组的特定语法结构所决定的。
”后期奈达将意义区分为“修辞意义、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
浅论翻译的根本任务——意义的再生
2302018年03期总第391期ENGLISH ON CAMPUS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不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确会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相互理解上出现差异。
据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的观点,语用语言失误的出现通常是由于外语学习者违背形式恰当的原则,使用错误的语言形式去表达正确的言语行为;或者是由于说话者或听者错译语言信息,尤其是错解话语的语用之力,即不知道言语行为想要表达的意图或修辞力量。
有时语用语言失误还指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
二、对我省景区的公示语翻译策略首先,加深了解景区公示语特点,实现译文规范化、统一化。
为促进与提高公示语翻译的问题,翻译者在对目的语翻译时要充分了解公示语文体特性,英语公示语主要使用简洁的名词、动词词组、短语、标符与文字相结合,多使用现在时态、祈使句、标准化语言,措辞精确。
公示语使用关键词和核心词汇,使译文简短易懂、清晰明了,让目的语者达到了然于心。
例如:原产地:Place of origin 快速通道:Express Passage所有商品概不议价:No Bargaining 小心滑倒:Caution:Wet Floor其次,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
聘用专门翻译人员,从严考核考试。
不仅在业务上严格要求,更加关注在文化和思想上精益求精。
翻译公示语的过程中实现奖惩制度,使竞争机制促进公示语翻译更好的发展。
公示语汉英翻译是目前国内翻译领域中正待开发并充分发展的又一公共研究性题目。
在对于各种语言的公示语翻译过程中有待更多的英语专业人士及相关工作人员关注与重视文化背景,句子结构,语言规范,质量标准等反面继续努力提高。
公示语翻译是一项庞大而琐碎的工程,需要翻译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持续关注。
中小学教养笔记“语言沟通”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教养笔记“语言沟通”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第一章:语言沟通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沟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语言沟通的定义、功能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1.4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1.5 教学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
2.2 教学内容:介绍倾听、表达、尊重、同理心等原则。
2.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例,分享心得。
2.4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
2.5 教学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原则进行沟通。
第三章:非语言沟通的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非语言沟通对沟通效果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非语言沟通的形式、特点和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例中的非语言沟通。
3.4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非语言沟通的影响。
3.5 教学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识别和运用非语言沟通。
第四章:提高沟通技巧的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提高沟通技巧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介绍观察、倾听、提问、反馈等方法。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锻炼沟通技巧。
4.4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提高沟通技巧的方法。
4.5 教学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沟通。
第五章:应对沟通障碍的策略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应对沟通障碍的策略。
5.2 教学内容:介绍识别沟通障碍、调整心态、积极应对等策略。
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沟通障碍的实例,共同探讨应对策略。
5.4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应对沟通障碍的策略。
5.5 教学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应对沟通障碍。
第六章:情境沟通技巧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境沟通的技巧。
教科版(2017)科学五年下册《让资源再生》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二、探索 1.了解我国古代的造纸技术。 教师展示“中国古代造纸流程”图或播放相关的视频。 学生阅读、观看,了解中国古法造纸的一般流程。 第一步,斩竹漂塘,竹材是古代造纸的重要来源之一,造纸的工匠将截 断的竹子在水塘内浸上100天,取出时用力捶洗,让竹材软化。
第二步,煮楻足火,将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再放入清水 塘内漂洗;反复进行十几天,使竹子的纤维逐渐分解。 第三步,荡料入帘,取出煮烂的原料放在石臼里,用力舂成泥状,捣烂后 的原料用适量的水调配;然后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滤取,纸纤维留在竹帘上 形成一层纸膜。
(5)回收纸被收集并送到回收中心。 (6)回收的纸张在回收中心进行分类、清洁和加工。 (7)回收的纸张被从回收中心送往造纸厂。
观察“造纸厂造纸流程”图,了解现代造纸厂造纸流程。 说一说现代造纸厂造纸流程与古代造纸流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重点比 较再生纸的制造和普通纸张的制造有什么区别。 结合资料阅读,组内讨论“为了节约用纸,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学 生几乎每天都在使用、消耗纸张,养成节约用纸的习惯很重要,也提倡 多使用再生纸。
2.教师介绍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教师出示再生纸,让学生观察再生纸的特点,找一找再生纸的标志。提 出“怎样制作一张再生纸?再生纸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玻璃瓶、塑料瓶上的循环标志虽然很常见,学生一般不太关 注。本环节从认识循环再利用标志开始,引导学生关注再生资源,提出 “制作一张再生纸”的探索任务。
板块一、聚焦 1.教师展示:投影展示玻璃瓶、塑料瓶上的循环标志。 让学生观察,猜测这个是什么标志,它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介绍这些都是循环标志,玻璃瓶、塑料瓶是可以循环再利用的。而 另一些玻璃瓶、塑料瓶上没有循环标志,他们不是再利用的。 学生交流:结合教科书52页的再生资源背景图,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 资源再生的知识。
浅析翻译中意义的再生
浅析翻译中意义的再生一、意義在交流中再生语言因人类交流的需要而产生,话语要产生意义,便需要一个真实的交流行为。
话语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交流需求的扩大而丰富,随交流需求的减少而丧失。
1.社会发展与意义再生交流是语言十分重要的一个功能,而交流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具有社会性(陈波,20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发生变化,同一词语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便具有不同的含义。
以外来词“Feminism”为例,其最早出现在法国,由英美、日本传到我国。
新文化运动时期,受西方维护女性权利思想的影响,被译为“女权主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拥有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对自身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高,不少人认为女权主义含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一些翻译学家敏锐地捕捉到词语含义的变迁,便主张将“Feminism”翻译为“女性主义”,以体现女性的自我意识在社会文化层面日益成熟。
2.语境与意义再生人们的交流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场合下开展,交际双方对语义的理解要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话语的意义会因交际环境以及说话人的意图、态度等因素发生变化。
同一词语在不同的场合中由不同的人使用,便会呈现出不同的意义。
例如,乔布斯任职苹果公司的总裁期间,一次裁员引发员工纷纷举着“Jobs,we need jobs.”的牌子在公司门口静坐示威。
这则示威语中,第一个“Jobs”指的是乔布斯(Steve Jobs),第二个则指“工作”。
由此可见,译者只有联系语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言语交际中出现的语义含混现象,进而准确无误地阐释、传递原文中丰富而复杂的语义。
二、交流中意义再生的原则丰富、含混的言语意义为译者从多角度阐释原文提供了可能性。
译者由于表达层面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会缩小原文丰富多彩的阅读空间。
许钧在《翻译概论》一书中就翻译中意义的再生提出了三点原则,即“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
1.去字梏意义不是唯一的、确定的、客观的存在。
译者要全面联系上下文语境,力图准确地把握每个词的意义,改除逐字对译的习惯,让原文文字在新建立的译文语境中获得新生命。
交流研讨简报
交流研讨简报1. 简介本次交流研讨旨在探讨有效的交流方式和技巧,以提高个人和团队的沟通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的交流方法和实践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些技巧,从而达到更高效、更顺畅的沟通。
2. 背景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交流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工作环境中,有效的沟通都能够促进合作、增强理解和建立良好关系。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文化背景和语言障碍等因素,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交流难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交流能力。
3. 重要性及价值良好的交流对于个人和团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
通过积极倾听、表达清晰和尊重他人观点等技巧,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并获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
其次,有效的交流对于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在一个团队中,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理解是成功的基础。
通过使用适当的交流方法,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协调工作、解决问题和取得共同目标。
另外,良好的交流也有助于个人职业发展。
无论是与同事、上级还是客户进行沟通,我们都需要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他人需求并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通过不断提升交流能力,我们可以在职场中更加出色地表现,并获得更多机会和挑战。
4. 有效的交流技巧为了实现良好的交流,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技巧:4.1 倾听倾听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技巧。
通过积极倾听他人所说并给予回应,我们能够表达出对对方观点的尊重,并且更好地理解他们所传递的信息。
倾听不仅包括听到对方说话,还需要理解其意图和情感,并做出适当反应。
4.2 清晰表达清晰表达是有效沟通的关键之一。
我们应该尽量用简洁明了、准确具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避免使用模糊的词汇或术语,以免引起误解。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使用图表、示意图等辅助工具来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思想。
4.3 积极反馈积极反馈是建立良好关系和增强合作的重要手段。
当我们接收到他人的信息时,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反馈。
2024年世界读书日读书活动方案
2024年世界读书日读书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悦读新时代,共享新知识1.1确立主题我们选择“悦读新时代,共享新知识”作为活动主题,旨在激发公众对阅读的兴趣,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知识的共享与传播。
1.2主题释义“悦读”代表着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强调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生活的享受。
“新时代”则是指我们所处的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而“共享新知识”则鼓励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让知识在交流中增值。
二、活动目标2.1提升公众阅读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吸引更多人参与阅读,提升公众对阅读的兴趣。
2.2培养阅读习惯2.3促进知识共享鼓励参与者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心得,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三、活动内容3.1开幕式在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当天,举行一场盛大的开幕式,邀请当地政府官员、文化名人、作家等发表讲话,为活动拉开序幕。
3.2阅读马拉松组织一场阅读马拉松活动,参与者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自由选择阅读的书籍,通过阅读时长和阅读量来角逐胜负。
3.3读书分享会在图书馆、社区中心等场所,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邀请读者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交流读书心得。
3.4亲子阅读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阅读,通过亲子共读,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3.5书籍盲盒在活动现场设置书籍盲盒,参与者可以随机抽取一本书籍,通过未知的选择,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3.6线上读书挑战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起线上读书挑战活动,参与者可以晒出自己的阅读成果,互相激励。
四、活动组织4.1活动筹备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策划、组织、实施整个活动流程。
4.2场地安排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活动,如图书馆、社区中心、公园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3宣传推广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人参与活动。
4.4志愿者招募招募志愿者协助活动现场的组织和服务工作。
4.5赞助商联系联系相关企业或个人,争取赞助支持,为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资和资金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1 The possibility of meaning rebirth 意义再生的可能性
有关意义的难题: • 如何确定原文的意义? • 当原文呈多义且比较含混时,是否有 必要在翻译中让意义明确化? • 原文除了字面意义以外,还有言外之 意,如何处理?
4.4.1.1 The sociality in exchange 交流的社会性
“在大多数使用了‘意义’一词的情况下——尽管不 是全部——我们可以这样解释:一个词的意义是它 在语言中的用法。” “每个符号的身躯似乎是死的。是什么给了它生命? ——它在使用中才是活的。”
萨特:
French writer and philosopher (19051980)
“排列在一本书里的十万个词尽可 以逐个被人读过去,而作品的意义 却没有从中涌现出来;意义不是字 句的总和,它是后者的有机整 体。”
意义缺乏: 字面意义<表达意义
意义过剩: 字面意义>表达意义
如何翻译“意在言外”的情况 ?
译者一方面得彻底了解原著;不仅了解字句的 意义,还须领会字句之间的含蕴,字句之外的 语气声调。另一方面,译文的读者要求从译文 里领略原文。译者得用读者的语言,把原作的 内容按原样表达;内容不可有所增删,语气声 调也不可走样。原文的弦外之音,只从弦上传 出;含蕴未吐的意思,也只附着在字句上。
意义过剩
即意在言外,指的是语义超过语言表 达形式的情况。传统的阐释学往往采用“ 寓言的解释”的方法。例如,张汝伦,寓 言的解释;赛尔登,寓言的解读。寓言的 解释,并不完全适用于翻译,因为寓言的 解释很可能忽略原作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表 达形式。因此至多只能是一种改写,不是 严格意义的翻译。
意义缺乏和意义过剩的区别
启示:
• 一是原文的词句的意义不是死的,要 在语境中去加以理解; • 二是要特别重视作品意义的整体性。
4.4.2 The obstructive factor of meaning rebirth 意义再生之障碍 在翻译中,首先要考虑的是,重 建原文意义生成的环境,重建交流的 空间。但我们也发现,在实践中特别 是文学翻译中,一词多义、意义含混 、意在言外等复杂情况给文本生命空 间的重建提出了不少难题。面对这些 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4.4 Let Meaning Rebirth in Exchange
在交流中让意义再生
Main Points
1. The possibility of meaning rebirth 意义再生的可能性 2. The obstructive factor of meaning rebirth 意义再生之障碍 3. Three principles of meaning rebirth 意义再生的三原则
• 杨绛在《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一文中对组句的 理论依据、困难及方法作了系列的分析与介绍,尤其 是她根据实例将组句的机理、步骤和效果作了透彻的 揭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Build expression space 建空间
• 在翻译中,译者不仅致力于传达原文所名言的意义, 而且还唯恐读者不明白原作的蕴涵意义,往往将原文 蕴含在未说出的话中的意味也明白直露地传达出来, 因此,原文的立体空间变成了平面空间,原文所构成 的复杂、隐秘的语义空间变成了透明的单义的空间, 原文意义的丰富性被大大减少,理解的空间也因此而 缩小。
Recombination of sentences 重组句
• 傅雷特别重视翻译中“重组句”这一环节。在《致林 以亮论翻译书》中,傅雷就明确谈到了短句与长句的 翻译问题。他认为短句的翻译难在传达原文的语气、 情调与气氛,而长句的翻译难在“重心的安排”。要 解决这两难,就应该依靠句法,多加句法的变化。
纪德 Andre Gide(法国)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翻译中经常遭遇多义性或意义含混 性的问题。在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时,对词汇 层面和作品字句中的多义问题所造成的翻译 障碍深有感触。他说:“莎士比亚有无数段 落几乎无法理解,或者具有二、三、四中可 能的解释,有时明显地相互矛盾,对此评论 家们议论纷纷,人们有权怀疑最通常接受的 文本也许是错误的。”
杨绛《失败的经验---试探翻译》
4.4.3 Three principles of meaning rebirth 意义再生的三原则
• 去字梏 : 单词
• 重组句 : 句子 • 建空间 : 篇章
Get out of the restriction of the words 去字梏(gù)
在翻译中,要正确把握每个词的意义, 必须细心的揣摩作者的意图,全面地把握上 下文的关系。总之,要在动态的语境中正确 领悟字词的意义。要破除字的桎梏,首先要 破除流行的逐字对译的习惯。破字梏,并不 是去破除字的存在,相反,字词的意义是一 部作品意义的基础。同样的字和词,在不同 的作家笔下,通过不同的组合和上下文,会 赋予他们不同的色彩和生命。
Solutions
首先看是有意追求还是无意失误。如果是有 意追求就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译者要 尽量减少以至于避免误读,在翻译中,多义或歧义 造成的误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译者对上下文把 握不准,对作者的意图领悟不够造成的。也可能是 因为译者面临多种选择,主观选择了一种而失误的 。因而译者应本着对原作认真负责的精神,谨慎处 理作品中意义含混之处,不能以让读者明了为借口 ,将原文多义缩小为单义,含蓄变为直露。如果是 无意失误要进行校正,可用注解形式,向读者表明 自己的理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4.1.2 Meaning is usage “意义即用法”
维特根斯坦:“意义即用法”
British philosopher born in Austria; a major influence on logic and logical positivism (1889-1951)
《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4.4.2.2 Meaning of "lack" or "excess " 意义的“缺乏”或“过剩”
张汝伦 “这两种情况中都存在着意义形式与意 义内容之间的不一致。”
意义缺乏
有时也被称为“语义不足”。即 语言表达无法令读者完全掌握其意义 的情况,某些作家语言过于简洁抽象 ,翻译过来可能令译文读者无法理解 。这时,译者常常会采用以注解的形 式来解决问题。
4.4.2.1 Semantic ambiguity or polysemy 语义含混或多义性问题
燕卜荪 William Empson 英美“新批评”流派的代表人物,对文学作品,特别 是诗歌中的意义含混性作了系统性研究。 作品《朦胧的七种类型》SevenTypes of Ambiguity 周宪《超越文学——文学的文化哲学思考》 “在现代文学中,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是现代 文学中普遍使用了“反讽”,二是“大量使用‘含混’ 手法,使文本的意蕴变得不确定,这就是现代作家和批 评家十分着迷的多义性或歧义问题。”
理论层面:
Leonard Bloomfield 布隆菲尔德: 认为一个语言陈述的意义就是“讲话 者发出这一陈述的环境以及这一陈述 从听话者身上引起的行为——反应” 。
实践层面:
事实上,人类借助语言进行交流是一项 无法否认的行为,这种交流的可能性在很大 程度上也正是建立在交流的社会性上的,所 以布龙菲尔德在提出他的假设时,也就隐含 地表示了他的一种取向和观点:交流的社会 性或社会的实践以各种方式保证每一个语言 形式所特有的、也是相对而言的恒定性和特 殊性,同时承认了这种手段的合法性。布龙 菲尔德通过引入交流的社会性观点,在理论 上又为交流的进行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