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定风波(高二选修)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定风波》
课题:14、苏轼词二首教学目的:1、感受、了解豪放词派的风格特点2、欣赏《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当中写景的妙处,及快意的体现3、自主赏析《定风波》如何缘事抒怀,如何展现词人的旷达胸怀4、学习词人乐观旷达坦然的人生态度,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提升学生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赏析作者写景的高妙,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举例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1、作者简介:展示投影一:“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二十一岁中进士。
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公。
”我们之前上前后赤壁赋的时候已经介绍过苏轼了,借由投影再回顾一下,苏轼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地全能型文学家,不仅能书会画,而且在诗、词、赋、散文上皆有成就,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可以说,在宋词的发展史上他具有开疆拓土之功。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是被视为小道的,诗人们是以写诗的余力和游戏的态度来填词的,词的内容上也多是男欢女爱、闲愁别恨这一类婉约派为主流,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诗庄词媚”,词是“香而软”的,是缠绵柔媚的。
苏轼37岁开始写词,但这一写起点很高,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藩篱,把凡是诗所能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在词里表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壮美风格和阔大的意境书写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态度,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极大地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
本课所选的这两首词都是苏轼豪放词里的代表作,豪放词不仅有像我们之前学过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里“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酒酣胸胆尚开张”那种外露的豪壮的阳刚气,也包括抒写豪迈旷达情怀情怀的词作,如本文这两首。
《苏轼词两首》之《水调歌头》《定风波》
二查
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比较好,同学基本上参与了讨论、思考。但展示提升时学生讲解的语速、表情、体态有等加强。
当堂检测
《南乡子•黄州临皋亭作》——苏轼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②涨渌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但是,提前预设的题目有些多,部分学生为了做题而读诗词,偏离了文学最本真的无功利性的美的欣赏。真正的文学学习与考试无关,而是出于一种美的欣赏与感悟。
集体备课教师签名
马炳均、韦亚君
模仿“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目,每位同学给苏轼写一段颁奖词。
板书设计
虚实结合 一语双关:自然风雨、政治风云
水调歌头 用典、动静结合 定风波 以小见大:生活小事见大哲理
泰然自若隐逸、旷达
反思与评价
《经典咏流传》传唱《定风波》创设氛围,引领学生走进诗词,合作探究与展示提升的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中同学也感悟到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最后回归高考诗歌鉴赏的题目,实现知识点的迁移。
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的内涵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3.“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句诗写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4.本词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不细细品味,难揣其意,大家思考,词人运用了什么手法做到的?
每组找一学生代表上讲台书写展示
2.“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3.鉴赏词句,请分析“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的深层含义。
4.“堪笑兰台公子……千里快哉风”,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好处?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名同学作代表回答
苏轼《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居于黄州(今湖北黄冈)。
①作:建造。
湿青红:湿润的青漆、红漆颜色。
湿字承上“新作”,形容油漆新涂,鲜润清新。
②平山堂:在江苏扬州市,欧阳修所建。
③兰台公子:指宋玉,他曾任兰台令,相传兰台故址在湖北钟祥县境内。
④天籁:万物发出的自然之声音,这里指风声。
⑤刚道:硬要说,偏说。
(1)词的上片写景,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作者通过“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词的下片作简要阐释。
(3)词的上片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4)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评价这首词“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推倒豪杰”,这句评语中的“超旷”表现在下片哪些方面?(3分)【参考答案】:(1)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开头四句,先实写,描绘了亭下江水与碧空相连,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或卷起窗帘,看见的亭台连水,碧水连空,水天一色的胜景)。
“长记”一词点明“平山堂”之景是回忆,属虚写,描绘了作者在此领略的江南那种山色若隐若现,高远空濛的景致。
(2)下片先写平静澄澈的江面突然大浪掀起,老渔翁沉着与风浪搏击的场景,来表现虽然人生风云变幻,但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气”(指正气和节操),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那样舒适快意的哲理。
(3)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苏轼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优秀)
鉴赏下阕
一千顷, 都镜净, 倒碧峰。 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 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思考 3、词中红色句子运用了什 么写法,有何好处?
用典。表现诗人旷达豪 迈的处事精神,身处逆 境泰然处之、大气凛然 的乐观态度。
.
此词通篇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 一炉,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而泰然面对 的达观情怀和博大的胸襟,凛然的正气 充满全篇。
.
鉴赏上阕
思考
落日绣帘卷, 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 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 欹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1、作者起笔描绘了 一幅怎样的图画?
2、品析红色词语的 妙处。
3、“山色有无中”语 出何处?这样写有什 . 么作用?
鉴赏上阕
思考 1、作者起笔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图画?
知君为我新作, “湿”字承上“新作”,极言油漆之
窗户湿青红。
新,色泽鲜明。点明亭的主人与作
长记平山堂上, 者的亲密的关系,语言幽默诙谐。
欹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
“没”形象地写出孤鸿在“江南烟
认得醉翁语:
雨”中渐飞渐远,若隐若现的景象,
“山色有无中。”
营造了一种高远空蒙的意境。
.
鉴赏上阕
思考 3、“山色有无中”语出何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落日绣帘卷, 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 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 欹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欧阳修词“平山阑槛倚晴空, 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临泛》中原句“江 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山色有无中”形象地写出青 山重重,迷迷蒙蒙,时隐时现, 若有若无的情态。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原文、赏析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原文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
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
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
作者不仅欣赏江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苏轼被贬到黄州时所作的诗
苏轼被贬到黄州时所作的诗苏轼被贬黄州写的诗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满庭芳》、《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西江月》、《定风波》。
1、《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3、《满庭芳》。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4、《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5、《江表传》。
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6、《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7、《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水调歌头》公开课
【考题对接】
(2019·梅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9分)
南 乡 子①
苏轼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
顷蒲萄②涨渌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
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注】①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作者因批评新法被贬至黄
州。②蒲萄:即“葡萄”,此处喻江水澄澈碧绿。
【概括】 这首词既描写了浩荡雄壮、水天
一色的自然风光,又灌注了一种坦荡 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 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 词雄奇奔放的风格。
【知识补充】 亦真亦幻——虚实结合
概念解读: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 表现手法之一。所谓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 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所谓“虚”是 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 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译文: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 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 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 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 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 若现的景致。
【应考指津】 第一步:明确“虚”“实”。看作品中哪些是眼前实景,哪
些是想象虚景。 第二步:辨明关系。虚景和实景,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
对比,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两者都是为了突出中 心。
第三步:分析表达效果。作者看着江面,回想起初到黄州时, 见到这碧波荡漾如葡萄美酒般的江水,竟以为是岷山与峨眉山 的雪浪融化而来的,自然勾起了乡思之情。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苏轼【原词】:水调歌头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居于黄州(今湖北黄冈)。
①作:建造。
湿青红:湿润的青漆、红漆颜色。
湿字承上“新作”,形容油漆新涂,鲜润清新。
②平山堂:在江苏扬州市,欧阳修所建。
③兰台公子:指宋玉,他曾任兰台令,相传兰台故址在湖北钟祥县境内。
④天籁:万物发出的自然之声音,这里指风声。
⑤刚道:硬要说,偏说。
【翻译】落日时分,我卷起锦绣窗帘,快哉亭下,亭连水,水连空,(水天一色)。
我知道你是为了我才新建造的这座亭子,窗户上青红油漆都还没干呢。
我经常记起在平山堂上,倚靠着枕头躺着欣赏烟雨迷蒙中的江南,看见一只孤单的鸿雁越飞越远,直至隐没在遥远迷蒙之中。
(在这快哉亭上),我体会到了醉翁说的话:“山光水色若有若无,若隐若现”。
宽达一千顷的广阔江面,全都像镜子似的洁净澄澈,水面倒影着碧绿的山峰。
忽然波浪涌起,掀动激荡着一只小船上的白头老人。
可笑兰台公子,不理解庄生所说的天籁的美妙之处,硬说风分为雌雄。
只有胸中有了浩然正气,才能享受、领会到这长达千里的“快哉”之风。
【赏析】:此词上片前四句以实笔写景,目光由远及近,然后转入对平山堂的回忆,后五句写平山堂,实际是以虚笔写快哉亭,二者风光一致,对欧阳修的思念更使此亭见得亲切;过片五句再次转回到目前,江面由静谧安闲而忽然波澜汹涌,作者视角也由千顷碧水聚焦于掀舞于其中的渔翁,最后三句议论和两句抒情即由此生发出来,表现了作者超然于万物之上的潇洒胸襟,以及对心性修养的不懈追求,这是作者寻找的内在超越之路。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鉴赏及译文注释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鉴赏及译文注释《黄州快哉亭记》是由苏辙所创作的,文章表面上反映了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实际上也流露出他对政治失意的牢骚和不平。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黄州快哉亭记》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黄州快哉亭记》宋朝: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
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黄州快哉亭记》古诗简介《黄州快哉亭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记叙文,紧紧围绕“快哉”二字来作文章,也是就建亭者的用意,来加以发挥的。
前二段重在描写亭上所见景物及由此生发的历史联想,说透“快哉”的涵义;第三段重在议论,是以推理笔法,印证“快哉”的确切无误;或含苏辙对张梦得豁达不羁的赞赏,也隐含作者对其兄苏轼的慰勉之情。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全诗(有4首)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 苏轼原文译文对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二、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宋 ] 苏轼原文译文对照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译文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
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
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
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
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
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
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及赏析《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及赏析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译文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
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
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
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醉翁(欧阳修)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
忽然一阵飓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
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风、雌风。
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注释⑴此词于公元1082年(元丰六年)六月作。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⑵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⑶平山堂:公元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⑷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⑸醉翁:欧阳修别号。
⑹“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⑺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⑻一叶:指小舟。
白头翁:指老船夫。
⑼“堪笑”三句: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
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
’”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
苏轼《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②长记平山堂上,歌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③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④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⑤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⑥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⑦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⑧【注释】①快哉亭,在黄州临皋,下临长江。
张偓佺,又字梦得。
当时亦谪居黄州,建造快哉亭。
由苏轼命名,苏辙作《黄州快哉亭记》。
②新作,新建。
湿青红,新涂上青红的油漆。
③平山堂,在扬州大明寺西侧,欧阳修所建。
杳杳,这里是无影无声的意思。
没,隐没。
④认得,记得。
醉翁,指欧阳修,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自称“醉翁”。
山色有无中,山色迷蒙,若隐若现。
欧阳修《醉偎香》中有“平山拦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之句,这原是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泛》)的成句。
苏轼用以形容江南烟雨蒙蒙,景观飘渺。
⑤顷,量词,田地一百亩为一顷。
⑥一叶,指一只小舟。
白头翁,指白头的老船夫。
⑦堪,足以,可以。
兰台公子,指宋玉,曾任兰台令。
庄生,庄子。
天籁,发于自然的神妙音响,语出《庄子·齐物论》,这里指风声。
刚道,硬说。
雌雄,这里特指雌雄二风。
宋玉《风赋》中把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庶人之雌风”两种。
⑧浩然气,刚直阔大的气势。
语出《孟子·公孙丑》,孟子说自己“善养吾浩然之气”。
快哉风,此以宋玉《风赋》中所写爽快清风绾合本词副题。
【译文】夕阳西下,卷起了织绣的帘幕,只见快哉亭下水天相连。
知道您特为我新建此亭,窗框上新漆的青红色,色泽是那么鲜润。
此情此景,使我常常怀念在扬州的平山堂上,倚枕闲憩,身处江南空蒙烟雨之中,时见孤雁远飞隐没,无影无声。
不禁记起醉翁欧阳修的名句:“山色有无中”。
辽阔的长江江面上,风平浪静,明净如镜,山水映照着青峰的倒影。
忽然起了风浪,只见一位白发老船夫驾着小船在浪里翻腾颠簸。
苏轼黄州创作一览表
苏轼黄州创作一览表
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以下是一览表:•《念奴娇·赤壁怀古》:描述了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表达了苏轼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在亭中远望,感叹自然风光之美,同时抒发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
•《满庭芳》:描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表达了苏轼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朝政的关注。
此外,还有《定风波》、《南棠》等作品也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苏轼在黄州的创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思想内涵。
苏轼容人之量的诗词
苏轼容人之量的诗词1.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2.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 《浣溪沙·细雨斜风天气寒》细雨斜风天气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
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
人间有味是清欢。
4.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6.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7.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8.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0. 《游金山寺》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人生豁达 意境诗句
人生豁达意境诗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李白《客中行》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封神演义·第五回》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世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唐寅《桃花庵歌》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白居易《种桃杏》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其一》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苏轼《前赤壁赋》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张孝祥《水调歌头·泛湘江》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陶渊明《形影神三首》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苏轼《东坡》。
《水调歌头
第 1 页 共 1 页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歌头,指唐代大曲中的首章。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时演为宫廷乐舞大曲。
唐人截取《水调》开头一段演为《水调歌头》,后用此名别创新调,成为词牌。
双调,95字,有平韵和平韵间仄韵两体。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定风波》“定风波”又名“定风波令”“定风流”等。
唐教坊曲名。
敦煌曲子词《定风波》中有“谁人散去定风波”句,可知此名本义是平定叛乱的意思。
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词有《东坡乐府》。
背景纵览《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这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四十一岁,时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
题说“兼怀子由”,当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经六七年不见了。
苏轼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的矛盾过程。
《定风波》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八月,苏轼于湖州知州任上,以作诗指斥乘舆、讥切时政的罪名下御史台,酿成有名的“乌台诗案”。
年底,诏责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翌年二月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市)。
这首词就作于到黄州第三年的春天。
字词梳理 1.字音欹.枕(q ī) 天籁.(l ài) 杳杳.(y ǎo) 一蓑.(su ō) 2.多音字3.形近字 ⎪⎩⎪⎨⎧戡乱戡狼狈不堪堪勘测勘 ⎪⎩⎪⎨⎧讥诮诮悄悄悄料峭峭 ⎩⎨⎧欹枕欹畸形畸。
【高中语文】苏轼词二首ppt精品课件14
一、预习导学
1、读“序言”,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 下写此词?注意“余独不觉”句子的含 意,为什么“不觉”? 参考: 这是作者与友人在途中遇雨后所作。 “余独不觉”句子的含意是:友人觉得 被雨淋很狼狈,唯独苏轼不觉得狼狈。 因为苏轼心境泰然,他把路上淋雨看作 是一件平常事。
2、读全词,把你不理解的词句写在下面。
二、堂上研讨
2、作者描写了哪些景?写景主要运用什么手法? 答:“落日”四句,写亭下所见江景:落日与 亭台相映,江水与天空相连,亭台新建,油漆 未干。(实写) “长记”五句,通过回忆和联想,写眼前景色: 忆扬州平山堂的江南山色,与眼前所见景物作 比较。(虚景实写) “一千顷”五句,写亭前广阔的江面景色变化: 江面辽阔,江水清澈,山峰倒影,波涛汹涌。 (实写)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也可答“动静结合”。 可参考《第二教材》P41)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4、苏轼词二首
学习《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一、预习导学
1、阅读教材P55注①②,了解苏轼的 生平和本词的写作背景。把你以前读 过苏轼的作品写在下面。
2、参考注释,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君:你,指张怀民。 新作:指新建的快哉亭。 青红:指青红油漆。 长记:经常记起。 欹(qī): 倾斜。 没:隐没。 镜净:像镜子一样洁净明亮,意即清澈。 掀舞:掀起舞动。 堪笑:可笑 。 天籁:自然界的音响,这里指风。 刚道:偏说,硬说。
三、巩固延伸(课后作业)
说说下列句子的美妙意境: 1、“窗户湿青红” 2、“杳杳没孤鸿” 3、“掀舞一叶白头翁”
鉴赏小结:如何赏析诗词中的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歌鉴赏中,应 注意写景抒情句子的赏析: 1、寻找写景语句。 2、思索写景句中是否带提示性情感语句, 带有怎样的情感。 3、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景象。 有什么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象、构成怎样的景观。 4、分析写景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表现诗歌主题(多是诗歌情感)的作用。
苏轼黄州的诗词
苏轼黄州的诗词1.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寸还酹江月。
2.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3.满庭芳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4.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5.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6.西江月顷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学习苏轼的词作,了解和感悟苏轼的豪放词风和丰富的创作风格。
2.感受、品赏词的意境、情韵;把握词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进一步培养训练读词诵词的能力。
2.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赏析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
1.培养吟诵、背诵能力
2.感悟苏词豪放风格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学法指导:
1.加强诵读,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进而默写。
2.抓有鲜明意象的词切入手,领会句意、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3.以名句、词眼带动全篇学习。
4.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品味词的意境、语言及风格
课前预案
苏轼诗、词、文、赋、画、书法艺术都有突出的成就。
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之一;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佼佼者。
在宋词的发展史中他具有开疆拓土之功,拓宽了词的创作领域,开创了豪放派词风。
在他之前,诗庄词媚,词为艳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成为人们的传统观念。
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苏轼登上词坛后,他以其超拔的才气,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凡是诗所能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在词里表现。
正如刘熙载所说的,达到“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艺概》卷四)的程度,凭他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使词走出了樽前檀板、深闺小楼,进入社会民生的广阔天地中。
这就大大地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起到“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漫志》)的作用。
他在大量写作豪放词的同时,也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传统的婉约词,对宋词的繁荣昌盛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代表作品:词《东坡乐府》
2、“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始末介绍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
由于他是当时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
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苏轼一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宦海沉浮,两遭流放。
乌台诗案对于苏轼的仕途人生而言是一个低潮,但却是其文学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
这种仕途的不得意和现实的坎坷,使他走出市井朝廷,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多的寄托于佛法禅意、青山秀水之中,故而也就在更大意义上成就了东坡式“自在洒脱、空灵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