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篇课外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与对比 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与对比 新人教版

专题训练(十三) 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或课内对比◇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4分).曾从龙传曾从龙,字君锡,左仆射公亮四世从孙。

初名一龙,庆元五年,擢进士第一,始赐今名。

授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嘉定六年秋,阴雨,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

帝善其言。

七年,知贡举。

疏奏:“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

比来循习成风,文气不振,学不务根祇,辞不尚体要,涉猎未精,议论疏陋。

愿下臣此章,风厉中外,澄源正本,莫甚于斯。

”诏从之。

端平元年,授资政殿大学士。

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

未几言验。

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枢密院使督视江淮、荆襄军马。

疏言:“边面辽远,声援不接,请并建二阃。

”诏许之,专畀江淮,以荆襄属魏了翁。

朝论边用不给,诏从龙、了翁并领督府。

及从龙卒,赠少师。

(节选自《宋史·曾从龙传》)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

(3分)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擢.进士第一擢:(2)策以观.其才观:(3)议论疏陋.陋:(4)授.资政殿大学士授:3.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

(2)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

4.作者在上文中记叙了人物的哪些事件?(3分)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

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

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赋。

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

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

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

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③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人教版中考 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 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诸将效①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②山陵,前左水泽。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③,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

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④士大夫⑤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①效:贡献,呈献,②倍:通“背”,背向,背着。

③陈:通“阵”,布阵摆开阵势,④拊循:抚慰,安抚,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

⑤士大夫:指一般将士(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诸将效首虏,毕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B. 顾诸君不察耳/元方入门不顾C. 置之亡地而后存/且焉置士石D.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今非昔比(2)请用三“/”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你认为韩信用兵有什么特点?背水之战这一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答案】(1)A(2)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特点:不拘泥古法,实事求是;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示:①遇到艰难处境时,要敢于拼搏、不冒险;②处于逆填时。

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

【解析】【分析】(1)A项,两个“毕”都解释为:全、都。

B项,第一个“顾”:不过、但是;第二个“顾”:回头看。

C项,第一个“置”:置于;第二个“置”:放置。

D项,第一个“今”:这次。

第二个“今”:如今、现在。

故选A。

(2)这句话的大意是: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不可!所以应该这样停顿: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韩信带领的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因此他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战法;并且他把战士置于死地,让他们为各自的生存而战,可以看出他通晓士兵心理。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马说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马说

十四、马说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同“衹(只)”,只,仅(2)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2011](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4)才美不外见.见:同“现”[2011](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6)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以:按照(7)执策而临.之临:面对(8)其.真无马邪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2.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受到屈辱(2)才美.不外见美:美好的素质(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样[2011](4)安.求其能千里也安:疑问副词,哪里、怎么[2011](5)执.策而临之执:拿着[2011]3.句子翻译。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状语后置/2022广东]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定语后置/判断句/教材·思考探究]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句/2021重庆A卷]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021重庆A卷]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1.本文中的“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文章这样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伯乐: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或: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

2.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教材·思考探究]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

云南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云南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编者说明】本书《作业手册》中的文言文训练篇目共涉及17篇。

请阅读下面的说明再答题。

1. 第一批训练篇目:2020年《考试说明》所规定的、云南省卷近5年没有考查过的文言文11篇。

2. 第二批训练篇目:人教版等教材共有的、新课标推荐的其他篇目6篇,请在老师的指导下选用。

◊第一批应考必练11篇重点篇目◊一、三峡(2020曲靖卷考查)(一)[2020 •昆明西山区一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泪沾裳。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略无阙处阙: ______________⑵沿溯阻绝溯: ________________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2 分),猿鸣三声(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 文中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4. 本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 ,猛浪 若奔”都是写水流之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写法不同,你能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4分)(二)[2020 •滨州]阅读下面两文,回答问题。

(15分)[甲]《三峡》全文[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

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

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

自号“东皋⑤子”。

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

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二)山夜调琴[唐]王绩促轸⑥乘明月,抽弦对白云。

从来山水韵⑦,不使俗人闻。

(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

③凫:野鸭。

④莳:移植。

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嘨”句,东皋由此而来。

⑥轸,用轴转动弦线。

促轸,拧紧弦线,使调门更高些。

这里即指弹奏。

⑦山水韵,抒写山水之乐的曲调。

唐吕才《东皋子集序》载王绩“雅善鼓琴,加减旧弄,作《山水操》,为知音者所赏”。

1.根据古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面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以疾罢归(_____)A.完了B.撤销C.免去②终于家(_____)A.指人死B.最后C.终归,到底2.选出下面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A.①以《周易》、《庄》、《老》置床头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①河渚间有仲长子光者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①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②好饮酒D.①自著《五斗先生传》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为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4.联系《野望》,选出对“不使俗人闻”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让刺史等官僚听到,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这些音乐。

B.不让那些“驱犊返”的“牧人”听到,因为他们俗务繁忙,没有时间来听雅乐。

C.作者向往隐居生活,《山水操》这样的乐曲只弹给知音欣赏。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03—古诗词、文言文阅读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03—古诗词、文言文阅读

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一、古诗词阅读(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解释下列词语。

毕竟:________ 别样:________2.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西湖美景的句子是哪两句?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

共剪西窗烛________ (2)却.话巴山夜雨时________(1)何当..2.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妻子相见的无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诗文阅读篇 词类活用、古今词义不同 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诗文阅读篇 词类活用、古今词义不同 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古诗文阅读篇:词类活用、古今词义不同综合练习(答题时间:35分钟)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意义。

1. 又何间.焉(《曹刿论战》)2.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 牺牲..玉帛(《曹刿论战》)4. 忠.之属也(《曹刿论战》)5.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6.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7. 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8. 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9. 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10. 引喻失义.(《出师表》)11.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12. 不宜异同..(《出师表》)13.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14. 由是感激..(《出师表》)15.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16. 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17. 临表涕.零(《出师表》)18. 今齐地方..千里19.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0. 邹忌讽.齐王纳谏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 鞭.数十2. 果然鹤.也3. 天雨.墙坏4. 不能名.其一处5.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6. 朝服.衣冠7. 峨冠..而多髯者8. 此中人语.云9. 置人所罾.鱼腹中10. 夜篝.火11. 虽乘奔.御风12.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1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4.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15. 温故.而知新.16. 此皆良实..17. 父异.焉18. 邑人奇.之19. 凄.神寒骨20. 香远.益清古诗文阅读篇:词类活用、古今词义不同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意义。

1. 又何间.焉(《曹刿论战》)间:(古:参与。

今: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

)2.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鄙:(古: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精炼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9篇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人教版初中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精炼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9篇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人教版初中

第9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苏(《孟子》)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21课;◎语文八上第22课;◎苏教九下第19课。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_____ 同“_____ ”,意思为:_____ ___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 同“_____ ”,意思为:_____ ____(3)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 同“_____ ”,意思为:_____ ____ 2. 古今异义(1)管夷吾举于士.古义:_____ ____ 今义:士兵(2)所以..动心忍性古义:_____ ____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3)入则无法家拂士古义:_____ ____ 今义:进入(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_____ ____ 今义:出去3.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人恒过.原意为:错误,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2)动词的被动用法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原意为:选拔、任用,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劳.其筋骨原意为:劳累,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②饿.其体肤原意为:饥饿,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③空乏.其身原意为:缺乏,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④所以动.心忍.性原意为:震撼,惊动,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原意为:坚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4. 一词多义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_____ ____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 ____③有时朝发.白帝(《三峡》)_____ ____④黄发.垂髫(《桃花源记》) _____ ____⑤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_____ ____5. 重点实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畎:_____ ____(2)百里奚举于市.市:_____ ____(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_____ ____任:_____ ____是:_____ ____(4)必先苦.其心志苦:_____ ____(5)行拂乱..其所为拂:_____ ____乱:_____ ____(6)曾益.其所不能.益:_____ ____能:_____ ____(7)人恒.过恒:_____ ____(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_____ ____(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_____ ____喻:_____ ____(10)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_____ ____(11)然后知生..也知:_____ ____..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生:_____ ____患:_____ ____安:_____ ____乐:_____ ____6. 文言虚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 ____(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 _________ ____(4)所以.动心忍性_____ _________ ____(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_____ 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2分)【甲】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选自《贞观政要》)【乙】建安二十二年,疠气①流行。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或阖门而殪②,或覆族而丧。

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

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③之子,荆室蓬户④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⑤之家,重貂⑥累蓐⑦之门,若是者鲜焉。

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

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选自《三国全文》,有删改) 【注释】①疠气: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

②殪(yì):死亡。

③茹藿:以橡实为饭,豆叶为羹,喻饮食粗劣。

④荆室蓬户:用荆条搭建的房子,用蓬草做的门。

形容居所简陋,家境贫寒。

⑤鼎食:列鼎而食。

⑥重貂: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⑦累蓐:厚褥。

1.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危害到老百姓B.侵蚀唐太宗心灵C.有的全族灭亡D.遇难的穷人居多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鲜”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分)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古代汉语词典》“鲜”的义项:①鲜鱼。

②新鲜。

③少。

④献。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5.唐太宗和曹植认为灾祸发生的原因各是什么?表现了他们怎么样的品质?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4分)答案1.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解析:由“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可知,“蚀我心”只是太宗对蝗虫的祷告,并非真的侵蚀了唐太宗的心灵。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九)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九)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2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彭天锡串戏①彭天锡串戏妙天下,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

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费数十金者,家业十万缘手而尽。

三春多在西湖,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

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

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

盖天锡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②、一肚皮磊砢③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是发泄之耳。

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

桓子野④见山水佳处,辄呼:“奈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注释)①串戏:客串演戏。

②机械:机巧。

③磊可(kē):众多的样子。

④桓子野:即桓伊,字子野。

1.对文中画线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花尽家财;另一种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唱戏,花尽家财。

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2.本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彭天锡串戏之妙?结合内容分析。

3.结合本文和《湖心亭看雪》,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岱?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示例1:我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

因为他的戏每一出都有传承,不是自己杜撰的,曾到张岱家串戏五六十场技艺都没有穷尽。

他的表演惟妙惟肖,形神兼具。

示例2:我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到家唱戏。

原因是他唱戏妙天下,多扮演丑净,角色扮演惟妙惟肖,让人如临其境。

(言之有理即可) 2.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正面描写:他善演丑净角色,表演惟妙惟肖,有形有神,让人如临其境;他厚积薄发,一生的积累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戏中。

侧面描写:通过作者的感受“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把他的戏比作“一夜好月”“一杯好茶”,并借桓子野的典故写出了彭天锡串戏之妙,技艺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古诗文(包括诗、词、歌)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关键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情感: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词句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思路与要点:1. 把握中心内容【方法指导】(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必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2. 句子理解与欣赏【方法指导】(1)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

(2)体会意境。

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3)把握情感。

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表明的观点或志向等。

(4)领悟哲理。

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把握语言风格。

①清新自然,晓畅易懂。

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人。

②平实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不加修饰。

中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二)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 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 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 旷幽绝,蕲①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②当洞庭青草之中, 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 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③,阆风、 瑶台、广寒④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 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 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语段(一)中,“闲人”包含苏轼哪些感情?(2 分) ①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②人生的感慨惆怅和贬谪的悲凉。③闲 适自得的心境和豪放旷达的情怀。
3.细读文章,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 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统编教材课后题】
答案:“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 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闲人”包含了作者仕途失意、郁郁不得 志的悲凉心境,也带有些许赏月的闲适。
二、主旨情感类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 的感情? 答案: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 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反映了作者胸怀愤懑又自嘲自解的心态。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和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 抒发作者复杂微
吾两人者耳。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辨白檀树〔五代〕王仁裕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数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

其下常有巨虺①,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

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

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

时值睛朗,溪谷洗然,遂勒辔移时②望之。

其白檀,乃一白括树也。

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③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④也。

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

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玉堂闲话》)【注释】①虺(huǐ):一种毒蛇。

②移时:一段时间,③限:限制,限定。

文末的“限”指界限、边界。

④毳(cuì)文:像鸟兽细毛一样的花纹。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A.大可数围/果得于数里外B.又西岩之半/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路人过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溪谷洗然/吴广以为然16.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限断两处)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17.阅读第三段文字,完成下表。

志公影真相志公戴着斗笠的头①志公身体的形状圆柏两边上下走向的石缝②斜向的石缝、斑驳的苔藓18.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辨”的一项是()A.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B.遂勒辔移时望之C.又西瞻志公影D.志公不留影于此19.联系《穿井得一人》中的传闻,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附: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七至九年级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七至九年级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题1.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3)题。

鹊桥仙·一竿风月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

(1).这首词词牌名是,与的民间传说有关。

(2). 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3). 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2.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宋)苏轼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

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

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

③搜句:作诗。

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

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

(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2).诗中口口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雪花B.梅花C.菊花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峨眉山月歌王勃李白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峨眉山月半轮秋,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影入平羌江水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夜发清溪向三峡,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阅读篇:课外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
(答题时间:6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
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 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何以战
D. 必以分人
4. 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用四字短语作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 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夫战,勇气也
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甚矣,汝之不惠
D. 莲,花之君子者也
3. 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 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3题。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①,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孟子·尽心上》【注释】①故:事故,指灾患病丧。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父母俱.存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俯不怍.于人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由孟子的“三乐”,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所说的人生之“乐”,请写出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型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①孝公:秦孝公。

②卫鞅:人名,即商鞅。

③虔:人名。

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 与文中“将法太子”的“将”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B.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C.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
D.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 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断句。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楚人养狙①
刘基
①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

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②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

天生也。

”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

”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③。

③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④郁离子曰:世有以术④使民而无道揆⑤,者,其如狙公乎?帷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选自《诚意伯文集》卷二,有删节)
注:①狙(jū):猕猴。

②部分:此处指分派。

③寤:通“悟”。

④术:权术。

⑤道揆:法度、准则。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山之果,公所树.与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楚有养狙以为
..生者
A.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
..不如
①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B.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①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C.
②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①言未既.,众狙皆寤
D.
②既.克,公问其故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通过楚人养狙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阅读篇:课外文言文阅读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
1. 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
2. ①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②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3. D
4. 凿壁借(偷)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

勤学苦读。

二、
1. ①教授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 C
3. 只听弈秋的教导
4. 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三、
1. (1)都(2)惭愧
2. 拥有天下有才华的人并教育他们,(这是君子的)第三乐。

3.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
1. C
2.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3. 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

4. 取信于民。

(写“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效果明显”等均可)
五、
1. (1)种植。

(2)等待。

2. B
3. (1)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依靠他并被他驱使呢?
(2)世上也有依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大概就像狙公一样吧?
4. 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是迟早要遭到反抗而灭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