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内蒙古全区各盟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合集下载

内蒙古各盟市综合经济实力分析

内蒙古各盟市综合经济实力分析

孟军“十五”以来,逡蒙古经济社会持续快速毽康发浸,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2007年全区生产总德达到7761.8亿元,年均增长17.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2214元,年均增长16。

7%。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均达到l l%。

虽然蠹蒙吉经济有了长是的发震,懿各令紧泰的发展状况却各不相同,如何正确综合的评价备盟市的经济状况,是关系各个蘧市今螽发展的嚯曦,是关系内蒙吉经济今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各盟市经济进行综合实力的分析,进而寻求其发展规律,为各个鼗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见鹪。

一、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的选取l、评价努法的选取如何科学、综合得评价~个地区的经济实力是统计界十分关注的游题,提荚文献瞧撵出了各其特色酶方法。

符别在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上仍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方法。

但随着多元统计方法的推广和普及,主成分分析方法所建立的综合评价函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该方法主要通过主成分分析选择几个主分壁,以每个主分量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来襁造评徐最数,褥到综会评价缀数篷,之后按照该值进行评价,值越火经济实力越强。

或者按第一主成分进行排序,因力第一生魂分穷差贡献率最大。

再者采用嚣多元统计的方法,比如综合经济指数法,即以某时期的数据作为基数,把报告期指标的实际值与基期的实际值进行比较,得到该撂标的系数,利用系数乘以各指标权重荦馨到综合经漭评价指数进行评价。

实践证明圭成分分析方法在多指标综合谨徐方法孛饶予其他统计分析方法,在毫然科学耨李主会科学方面己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选用生成分分析的方法。

2.评价指标豹选取要对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进彳亍科学、综合的评价,仅用一两个指标是不够的,因此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2003年壶经济曩摄社、经济杂志杜、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和搜狐网站财经频遭联合圭办豹中国3l省f泰、获洚i经济实力捧行采用5类15个指标建立了评价体系。

巴彦淖尔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巴彦淖尔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巴彦淖尔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06-13 00:47:35)分类:2008年统计公报标签:巴彦淖尔市2008年gdp财经房价国民经济经济就业贸易统计公报2008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积极的态度,过硬的作风和有力的措施,主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0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3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2.7亿元,增长8.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6%;第二产业增加值229.6亿元,增长2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7%;第三产业增加值116.8亿元,增长1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7%。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1:47.4:27.5演进为21.1:52.3:26.6。

二产比例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一产和三产分别比上年下降4.0和0.9个百分点,。

工业主导型地位进一步确立。

工业增加值完成195.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4.4%,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

全年人均生产总值再创新高,达到25237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8.5%,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3633美元。

市场物价仍在高位运行。

2008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了6.4%。

其中,城市上涨7.2%,农村上涨6.0%。

分项目看,全年食品类价格上涨17.1%;居住类上涨5.1%;烟酒及用品上涨3.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1%;衣着上涨1.0%。

在食品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和油脂价格分别上涨31.1%和42.0%。

锡林郭勒盟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锡林郭勒盟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锡林郭勒盟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06-13 01:05:41)分类:2008年统计公报标签:锡林郭勒盟 2008年 gdp 财经房价国民经济经济就业贸易统计公报2008年,全盟各族人民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和建设,国民经济呈现较快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41500万元,同比增长20.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0900万元,同比增长8.8%。

第二产业增加值2505200万元,同比增长26.3%。

第三产业增加值965400万元,同比增长16.2%。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38379元,同比增长19.6%,按2008年末汇率折算约5500美元。

2008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0%,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3%。

全盟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14.0:58.5:27.5调整为11.9:63.6:24.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1%,其中, 食品类上涨14.7%,居住类上涨4.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 4.6%,衣着类上涨 3.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2%。

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18.4%和8.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2%。

年末全盟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6650人,同比增长3.8%。

其中:在岗职工104852人,同比增长3.5%。

全盟共安置各类就业人员26756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922人。

劳务输出20600人,其中劳动部门组织输出10287人。

对254户零就业家庭实施了就业援助。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510327万元,同比增长44.5%。

呼和浩特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呼和浩特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呼和浩特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呼和浩特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呼和浩特市统计局)2008年,全市各族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控通涨”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1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第一产业75.16亿元,同比增长7.8 %;第二产业501.89亿元,同比增长12.2%;第三产业739.32亿元,同比增长15.1%。

三次产业的比重为5.7:38.1:56.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606元,同比增长12.2%。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6 %。

分项目看,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分别比上年上涨15.1%、2.6%、0.2%、1.8%和5.2%,衣着、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均比上年有所下降,分别下降3.7%、4.3%和3.6%;农村生活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9.6%,分项目看,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类、文教娱乐用品、服务项目和住房分别比上年上涨14.6%、4.9%、10.4%、1.7%、0.3%、7.8%、2.9%和17.5%。

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上涨1.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5%。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 30.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1万人。

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20.62万人,增加0.39万人;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1.02万人,减少0.1万人;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从业人员 8.60万人,增加0.02万人。

兴安盟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兴安盟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兴安盟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06-13 01:02:55)分类:2008年统计公报标签:兴安盟2008年gdp财经房价国民经济经济就业贸易统计公报2008年是我盟“三年打基础”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盟各族人民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认真执行中央、自治区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坚持以“环境—项目—干部”作为工作主线,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新一轮发展步入了整体推进、局部突破的新阶段。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增速提高7.8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01亿元,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50.26亿元,增长22.0%;第三产业增加值61.66亿元,增长11.7%。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166元,比上年增加2219元,增长13.6%。

在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7.4:25.5:37.1调整为37.4:28.1:34.5。

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8%、45.4%和32.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9%,涨幅与上年持平。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8%,居住类上涨4.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0%,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7%,衣着类下降0.2%。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4%。

年末全盟从业人员71.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6万人,增长3.2%。

鄂尔多斯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鄂尔多斯在线

鄂尔多斯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鄂尔多斯在线

鄂尔多斯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鄂尔多斯在线2008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为目标,以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强化政策引导,落实保障措施,稳定发展环境,统筹协调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经济运行综合(一)经济总量2008年鄂尔多斯经济总量跃过1600亿元大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603.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2.9%。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7.7亿元,同比增长8.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31.4亿元,同比增长21.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3.9亿元,同比增长25.8%。

第一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为2.2%,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5.7%,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2.1%。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4.3:55.0:40.7调整为3.6:58.1:38.3。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102128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9.9%。

(二)财政收入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在高平台上继续实现高增长,完成265.0亿元,同比增长50.8%。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8.2亿元,同比增长53.5%。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68.4亿元,同比增长42.5%。

其中,教育支出19.9亿元, 同比增长33.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7亿元, 同比增长79.3%;医疗卫生支出6.3亿元, 同比增长35.5%;科学技术支出1.7亿元,同比增长49.7%。

农牧业2008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72.1千公顷。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4.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5.6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31.0万吨,同比增长5.4%,其中小麦产量下降1.8%,玉米产量增长5.9%。

全年油料产量7.7万吨,甜菜产量8.8万吨,蔬菜产量19.7万吨。

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316.3万头(只),比上年同期下降2.6%;牲畜总增758.3万头(只),同比下降1.7%,总增率达56.1%;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1305.3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牲畜比重达到99.2%。

内蒙古各盟市综合经济实力分析

内蒙古各盟市综合经济实力分析

化政策指引,使得其综合经济实力雄踞自治区之首。《2007
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的报告中显示:呼和浩特市与鄂
尔多斯市、包头市三城市增长竞争力在全国并列第一名,三
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已得到了全国的公认。而其他相对处于
劣势盟市总体上显现了同样的特征即经济总量小,结构不
尽合理;工业化水平低,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差,经济增长
函数:
F=0.8*F1+0.1*F2,计算其得分并按降序排列可得表 6:
表 6 各盟市按综合评价函数值降序排序表
包头市 鄂尔多斯市 呼和浩特市 乌海市 巴彦淖尔市 赤峰市
1.45
1.27
1.06
- 0.04 - 0.16
- 0.21
表 6 各盟市按综合评价函数值降序排序表(续)
通辽市 呼伦贝尔市 锡林郭勒盟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兴安盟
表 1 内蒙古各盟市主要经济指标
各盟市
地区 GDP 财政收入 (亿元)x1 (万元)x2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呼伦贝尔市 兴安盟 通辽市 赤峰市
锡林郭勒盟 乌兰察布市 鄂尔多斯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阿拉善盟
1101.13 1277.2 505.04 143.24 586.14 590.14 289.46 344.0 1148.71 341.62 190.06 111.39
4307960.0 4168580.0 1517929.0 653813.0 1331529.0 1922003.0 688351.0 922925.0 2181383.0 727027.0 405384.0 214201.0
3013887.0 5269399.0 1215632.0 242478.0 2353066.0 2103211.0 1352430.0 1216905.0 5103187.0 1284548.0 1120036.0 658058.0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全区百万亩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全区百万亩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全区百万亩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4.03•【字号】内政办发[2008]24号•【施行日期】2008.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全区百万亩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08〕24号2008年4月3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自治区农牧业厅制定的《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百万亩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截至2007年,我区粮食总产已连续4年超300亿斤,年均递增率为5.34%;单产由2004年的480斤提高到2007年的507斤。

粮食生产取得的可喜成绩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各项农业技术增产措施的推广、普及和应用密切相关。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行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依靠科技挖掘优势作物增产潜力,把专家的产量变成农民的产量,把小面积实验产量变成大面积推广产量,实现粮食大面积区域平衡增产,对我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是促进粮食发展的有效途径。

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是集高产优质良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优质高效投入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活动,是粮食生产先进科技集成、配套与推广的重要载体。

通过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能够实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最大限度的发挥品种和技术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的生产潜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同时,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也是各地区研究、总结粮食作物生理生态特征、关键诊断指标、关键控制技术等产量形成规律,并最终形成高产稳产综合技术标准、规范的有效途径。

第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平台。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内人常发[2008]28号文件落实情况的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内人常发[2008]28号文件落实情况的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内人常发[2008]28号文件落实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1.12•【字号】内政字[2008]238号•【施行日期】2008.1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内人常发〔2008〕28号文件落实情况的报告(内政字〔2008〕238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印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对〈关于社会保险工作和社保基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的通知》(内人常发〔2008〕28号)收悉。

现将落实情况报告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度针对社会保险工作中存在的覆盖面窄、筹资能力弱的问题,按照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提出的要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通知》(内政办字〔2008〕221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内政办字〔2008〕6号),不断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

(一)突出重点,强化目标责任。

按照内政办字〔2008〕221号文件要求,养老保险把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作为扩面的主攻方向来抓,并且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医疗保险重点抓好城镇居民、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农民工、非公有制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失业保险把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作为扩面的重点;工伤保险在确保矿山、建筑等高风险行业全部参加的基础上,着力推进餐饮等服务行业和农民工参保工作。

建立并落实扩面征缴目标责任制。

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年初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目标任务分别下达各盟市,年终要进行考核。

对工作任务完成好的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通报批评。

(二)进一步理顺各相关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确保社会保险费应缴尽缴。

达拉特旗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达拉特旗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达拉特旗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全旗人民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优势产业强旗、优越环境兴旗、科学发展富民”的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国民经济呈现效益显著、结构优化、速度较快、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达旗跨越式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01.0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100.75交通和通信98.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0.36居住109.39年末全旗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60499万元,同比增长15.8%。

在岗职工人数为19439人,同比下降2.2%;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31123元,比上年纯增4756元,增长18.0%。

其中,国有、集体和其他所有制单位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分别为35163元、21488元、2605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9%、20.6%、2.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985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9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8%。

2008年,全旗财政总收入完成188929万元,比上年增长34.9%。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1187万元,同比增长36.2%。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653万元,比上年增长57.3%。

财政支出165820万元,增长33.3%,其中教育支出增长30.1%,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60.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87.0%。

二、农业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114933公顷,比上年减少246公顷。

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429公顷,玉米播种面积63808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55万吨,与上年持平。

其中,小麦产量26379吨,比上年增产23.0%;玉米产量478137吨,减产4.2%;油料产量10000吨,减产15.2%;甜菜产量85000吨,减产33.3%;蔬菜产量85000吨,增产2.7%。

年末牲畜总头数达209.3万头(只),同比增长4.9%。

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综合经济实力组合评价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综合经济实力组合评价研究
理 论依据 与见解 。
笔 者 最 初 选 取 内蒙 古 地 区 1 2个 盟 市 的 1 9项 原 始 指标 , 1 对 9项 原 始 指 标 运 用 S TATA 软 件 进 行 的 相 关 系 数 分 析 及 正 态 性 检 验 。 删 除 相 关 系 数 偏 大 的 指 标 , 留对 评 价 结 果 影 响 较 大 的 指 标 , 确 保 指 标 保 以 具 有 代 表 性 。 除 不 服 从 正 态 性 分 布 的 指 标 , 是 进 删 这 行 统 计 分 析 的前 提 条 件 。 过 初 始 数 据 的 筛 选 , 后 通 最 保 留符合要 求 的 1 1项 原 始 指 标 。 因为 1 1项 原 始 指 标 的 量 纲 不 同 , 需 对 指 标 进 故 行 无 量 纲 化 处 理 , 第 i 城 市 的 第 j 指 标 Ai 即 个 项 j的 无量 纲处理 的公 式为 :
个 城 市 在 市 场 竞 争 中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是 由 该 城 市 的 综 合 经 济 实 力 决 定 的 。 随 着 内蒙 古 自治 区 近 几
业 总产 值 ( 元 )x 亿 , 5第 三 产 业 总 产 值 ( 元 ) X 亿 , 6社
会 固定 资 产 总 投 资 ( 元 )x 亿 , 7社 会 消 费 零 售 总 额 ( 元 )x 亿 , 8地 方 财 政 预 算 收 入 ( 元 ) x 亿 , 9农 牧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 ) x O 职 工 年 平 均 工 资 ( ) x 1失 业 元 ,l 元 ,l 人 口 占 总 人 口 比 例 ( ) 。
21 0 2年 6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rM o g l ce c c n lg n e n oi S in eTe h oo y& Ec n m y a oo

通辽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通辽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通辽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通辽市统计局2009年3月30日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增速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90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411.29亿元,增长26.1%;第三产业增加值229.41亿元,增长17.6%。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达到25402元,比上年增长18.9%。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3:46.4:32.3变化为18.4:52.4:29.2。

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第一、第三产业分别下降2.9和3.1百分点。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70.02亿元,比上年增长58.4%,增幅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30亿元,比上年增长74.7%。

地方财政支出(一般预算支出)120.90亿元,增长45.9%。

其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的支出分别增长44.5%、49.3%、31.3%和48.3%,用于科技和环境保护的支出分别增长36.1%和24.1%。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5%。

其中,城市上涨4.1%,农村上涨4.8%。

附表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4.2%,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1.3%。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19.0%,涨幅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

其中:饲料价格上涨24.3%,涨幅较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化肥价格上涨32.2%(上年价格下降)。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6%,涨幅较上年回落7.8个百分点。

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7%,涨幅比上年回落8.8个百分点。

其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上涨3.3%,涨幅回落5.6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价格下降0.9%,涨幅回落16.7个百分点。

2008年乌鲁木齐统计公报

2008年乌鲁木齐统计公报

乌鲁木齐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时间:2010-01-19 23:06来源:乌鲁木齐市统计局作者:admin 点击:746次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已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见图)。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5亿元,增长17.3%其他年度统计公报20092008200720062005200420022001乌鲁木齐市统计局(2009年2月1日)2008年,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单位、各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顺应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新形势,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困难,迎机而上,全市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趋优、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跃过千亿元大关。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已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见图)。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5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77亿元,增长13.8%。

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5、6.55和8.30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75:41.7:56.55,其中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了3.11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99.8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9%。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1.12亿元,比上年增长36.87%。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98亿元,增长37.53%,从各税种来看,实现增值税收入15.25亿元,增长37.23%;实现营业税收入35.98亿元,增长33.13%;实现个人所得税收入6.64亿元,增长18.44%;实现企业所得税收入12.67亿元,增长1.74倍。

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

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成就辉煌日期:2009-9-2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成就辉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大变化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征程。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奋勇前进,国民经济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全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大变化。

一、综合经济实力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列建国之初,内蒙古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十分低下。

60年来,全区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大幅度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明显提高。

全区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7.08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58.04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代,经济总量迅速扩张,2008年超过7000亿元,达到7761.8亿元,年均增长9.7%,1952—2 008年全国平均增长8.1%,而1961—2008年世界年平均增长只有3.6%。

其中,1979—2008年内蒙古年均增长12.1%,分别快于全国和世界经济增速2.3个和9.1个百分点。

如今内蒙古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相当于1949年一年总量的3倍。

1952年,内蒙古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1.79%,200 8年已提高到2.58%,居各省区市第16位和西部第2位,由全国后列进入中列。

人均生产总值由19 49年的118元上升到1978年317元,迅速提高到2008年的32214元,年均增长7.1%,其中,197 9—2008年年均增长11.1%。

内蒙古的人均生产总值居全国各省区市第8位,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达4638美元。

地区生产总值-2008年

地区生产总值-2008年

• 建筑业 494.66 290.91 809.8 373.82 496.77 799.41 408.75 453.32 509.05 1722.14 1238.7 693.26 725.2 647.95 1677.03 931.84 690.84 718.81 1197.41 410.35 114.66 450.63 867.26 174.73 401.02 86.08 586.55 281.56 88.52 103 315.41 第三产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批发和零售业 8375.76 498.92 1426.72 2886.65 436.37 717.15 5276.04 1337.54 988.89 2759.46 650.19 480.92 3212.08 698.15 781.95 5207.72 734.13 1257.5 2412.26 317.06 580.37 2905.68 434.03 610.49 7872.23 712.99 1933.65 11888.53 1346.26 3115.09 8799.31 843.2 1899.02 3234.64 443.81 611.15 4346.4 703.72 897.32 2355.86 388.42 465.26 10358.64 1721.24 2523.85 5099.76 802.25 916.5 4466.85 562.46 852.12 4633.67 624.68 975.46 16321.46 1634.45 3476.44 2529.51 337.3 467.04 643.47 82.6 144.68 2160.48 309.59 449.32 4561.69 550.68 736.42 1652.34 370.65 248.83 2218.81 164.98 468.42 218.67 19.13 22.24 2699.74 378.63 568.68 1234.21 211.11 196.93 355.93 42.97 55.82 475 93.29 70.34 1421.38 191.84 222.74 住宿和餐饮业 274.43 109.98 222.89 172.42 254.34 275.86 137.69 167.89 244.26 584.67 388.01 144.35 205.57 131.71 540.05 511.71 288.67 280.99 848.4 197.73 55.02 111.63 335.13 130.41 149.03 11.72 165.35 77.21 13.73 22.55 74.6

努力增加收入,提高内蒙古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努力增加收入,提高内蒙古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3.居民消费构成不尽合理,医疗、教育等方面负担过重。
医疗保健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逐年提高。2000~2008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 医疗保健支出年均增速为14.9%,分别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平均增速3.8个 和1.4个百分点;2008年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年均增速为15%,分别比农 牧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支出平均增速高7.6个和4.4个百分点,占消费支出的比例为 8.9%,比2000年提高2.7个百分点。教育费用不断攀升。2008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 教育支出和农牧民人均教育支出分别达到1384元和399.35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 83.6%和71.7%。
3.劳动保障达到新水平,城乡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2005年以来社会保障主要指标
单位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 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户 万人 万户 2005年 339 292 222 69.69 32.14 6.01 3.96 2006年 357 316 223 72.41 34.74 42.75 24.74 2007年 371 353 224 80.07 38.96 90.59 54.82 2008年 389.5 373.7 226 85.06 42.41 113.87 75.79 2009年 406.5 561.7 228 87.5 44.9 119.8 84.2
2.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居民消费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城镇居民、农牧民人均消费性 支出分别由2000年的3928元、1615元增加到2008年的10829元、3618元,年均增长13.5%、 10.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34.5%降至2008年的32.8%。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城镇居民正逐步由温饱型消费向享乐型和发展型转变。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到 2008年末,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29.32平方米,比2000年的15.54增加了13.78平方米。农牧民居 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房屋质量明显提高。到2008年末,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21.5 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4.5平方米;砖木结构和钢筋水泥结构住房占到65%,比2000年增加近 16个百分点;能够使用安全饮用水、住房有卫生设备的农牧民家庭占到75%以上。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国发[2008]3号文件的通知-内政发[2008]14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国发[2008]3号文件的通知-内政发[2008]14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国发[2008]3号文件的通知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国发〔2008〕3号文件的通知(内政发〔2008〕14号)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现将《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节约集约用地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感,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切实保护耕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把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和责任落到实处。

二、严格规划计划管理,加强用地宏观调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严禁擅自突破或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土地用途。

各类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安排,年度用地安排必须控制在土地利用计划之内。

对于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年度用地计划指标的各类建设项目,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予办理相关用地手续。

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阶段,依法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进行审查,统一预审内容,规范预审材料,明确预审权限,切实提高预审效率和质量。

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综合经济实力组合评价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综合经济实力组合评价研究

2012年6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une2012 第11期总第261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1T o tal N o.261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综合经济实力组合评价研究郭丽婷,姚凤桐(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 摘 要:随着内蒙古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内蒙古各盟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越来越明显。

文章收集了2001年~2010年内蒙古12个盟市的19项经济发展指标数据,通过对19项指标筛选后的11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后,分别采用因子分析法、T OP SIS法、熵值法以及组合评价相对秩次法,对内蒙古12个盟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科学评价与分析,为内蒙古各盟市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内蒙古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设。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T OPSIS法;熵值法;平均值法;综合经济实力;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F12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1—0049—02 一个城市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该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决定的。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由于各盟市综合经济实力不同,反映出各盟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越来越明显。

如何科学评价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关系到各盟市今后经济发展的方向。

近些年,国内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评价研究中,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比如:因子分析法、T OPSIS法、熵值法等,但只运用单一的方法去评价一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其结果缺乏说服力。

为弥补单一评价方法的局限性,采用组合评价法更加全面、科学及合理。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T OP SIS法、熵值法以及组合评价平均值法。

评价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仅用一两个指标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因此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前提。

笔者对2001年~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11项经济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为内蒙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见解。

乌兰察布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乌兰察布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乌兰察布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乌兰察布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06-13 00:52:05)标签:乌兰察布市2008年gdp财分类:2008年统计公报经房价国民经济经济就业贸易统计公报2008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构筑两大基地,打造三个中心,提高三个水平”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了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面落实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商贸兴市和依法治市方略,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得到较大改善。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4.68亿元,按2005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2.27亿元,增长9.2%。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11.5亿元,增长14.2%。

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86.26亿元,增长18.6%,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59.24亿元,增长18.8%。

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02亿元,增长17.9%。

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5.25亿元,下降5.2%。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0.9亿元,增长14.9%。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0:47.7:34.3调整为本年的18.9:48.7:32.4,一产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1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从工业化进程看,工业增加值比重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8%,比上年上升2.2个百分点;从不变价增长速度看,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1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18.8%,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17.9%,均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从贡献情况看,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1.84%,比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6.74%,比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1.42%,比上年下降4.1个百分点。

赤峰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赤峰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赤峰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价格回稳的良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752.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3.55亿元,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375.21亿元,增长25.3%;第三产业增加值233.63亿元,增长15.6%。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7242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达2483美元,比上年增长18.8%。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0.6∶47.5∶31.9调整为19.1∶49.9∶31,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4个百分点,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1.5和0.9个百分点;从增长速度看,第二产业达到25.3%,居三次产业之首,分别高于一、三产业16.5和9.7个百分点;从工业化进程看,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工业化率由上年的2.04提高到2.31;从贡献情况看,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58.8%和31.2%,第一、二产业分别较上年提高4.5和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4.7个百分点;从拉动增长情况看,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8、10.8和5.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高于一、三产业9和5.1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3.5%。

在食品类价格指数中,粮食价格上涨7.2%;食用植物油及制品上涨29.7%;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3.8%,其中猪肉上涨24.7%、牛肉和羊肉分别上涨31.6%和29.4%、鸡价格上涨10.9%;鲜菜上涨3.2%。

其他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指数保持基本稳定或略有下降。

生产和建设领域价格上涨明显,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2.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增速
(亿元)
(%)
排位
(亿元)
(%)
排位
(亿元)
(%)
排位
(亿元)
(%)
排位
(元)
(%)
排位
全区
7761.81
17.2
3798.6
23.1
3450.25
24.5
1107.31
32.5
14431
16.59
呼市
1316.17
13.6
11
413.94
11.7
10
330.13
11.2
22.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6.1
6.1
106.6
6.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63.5
31.5
121.6
32.0
26.2
5
280.59
28.1
5
72.41
26.7
9
11538
15.01
11
通辽
785.6
18.9
5
373.39
29.2
2
329.76
32.4
1
70.02
58.4
1
11721
15.48
10
鄂尔多斯
1603
22.9
2
830.78
27.2
4
748.28
29.3
4
265.03
50.8
3
19004
17.12
22.4
5
703.99
17.0
4
1080.06
34.4
4
515.74
23.7
6
乌海
2.76
7.5
9
158.88
11.0
11
78.46
19.9
2
115.38
62.7
2
50.78
25.3
1
赤峰
143.55
8.8
3
375.21
25.3
3
233.63
15.6
6
507.08
22.2
9
239.87
24.8
3
通辽
10
158.31
32.4
7
20267
19.78
3
包头
1760
19.6
4
903.91
23.5
6
768.3
25
6
181.81
26.5
10
20861
16.70
7
乌海
240.1
14.1
9
145.69
10.3
11
137.69
10.3
11
47.06
50.7
4
15999
17.44
4
赤峰
752.39
18.3
6
332.08
61.66
11.7
11
124.87
107.6
1
81.01
23.9
4
锡盟
47.09
8.8
3
250.52
26.3
1
96.54
16.2
5
431.6
30.3
5
85.94
24.8
3
阿盟
6.44
8.5
5
136.68
26.1
2
38.67
25.8
1
105.83
14.5
10
26.17
22.2
7
2008年阿盟各主要经济指标
31
1
121.62
32
2
25.34
44.5
6
14961
20.17
1
2008年全区各盟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名称
第一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地区
绝对值
增速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增速
(亿元)
(%)
排位
(亿元)
(%)
排位
(亿元)
2008年全区各盟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09-02-05
中国.阿拉善来源:统计局
【字号:大字|中字|小字】
2008年全区各盟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名称
地区生产总值
全部工业增加值
限上工业增加值
财政总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地区
绝对值
增速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增速
绝对值
增速
49.2
3
189.59
24.9
2
巴彦淖尔
92.66
8.6
4
229.61
24.2
4
116.79
15.3
7
335.23
27.2
6
90.73
24.8
3
乌兰察布
82.27
9.0
1
211.51
14.2
9
140.9
14.9
9
202.73
3.5
12
114.37
23.9
4
兴安盟
67.01
8.9
2
50.26
22.0
6
144.90
8.1
7
411.29
26.1
2
229.41
17.6
3
450.77
27.1
7
166.2
24.8
3
鄂尔多斯
57.65
8.3
6
931.43
21.9
7
613.92
25.8
1
1070.24
24.2
8
269.78
23.7
6
呼伦贝尔
144.01
8.9
2
230.45
19.6
8
258.2
14.8
10
362.96
(%)
排位
(亿元)
(%)
排位
(亿元)
(%)
排位
全区
906.98
7.5
4271.03
20.5
2583.79
15.5
5516.04
27.4
2363.33
24.1
呼市
75.16
7.8
8
501.89
12.2
10
739.32
15.1
8
640.46
10.0
11
533.16
23.8
5
包头
52.08
7.5
9
1003.93
9
35.05
5.1
2
11310
15.73
8
兴安盟
178.93
13.7
10
39.45
19.7
8
34.06
22.5
7
15.39
44.7
5
9347
11.46
12
锡盟
394.15
20.8
3
212.63
28.6
3
194.79
29.3
4
51.03
44.5
6
12504
19.89
2
阿盟
181.79
25.3
1
125.9
亿元
29.9
13.1
38.7
25.8
财政收入总额
亿元
18.58
40.7
25.3
44.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459
19.8
14961
20.2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5072
15.0
6069
19.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93.4
16.73
106.8
14.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1.4
19.3
26.25呼伦贝尔6 Nhomakorabea2.66
15.0
8
194.64
21
7
164.5
22
8
74.21
29.1
8
12099
16.75
6
巴彦淖尔
439.06
17.8
7
195.14
28.6
3
180.01
30.1
3
50.29
25.9
11
11977
15.61
9
乌兰察布
434.68
13.6
11
186.26
18.6
9
159.24
18.8
指标名称
单位
2007年
2008年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11.39
21.2
181.79
25.3
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4.7
3.2
6.4
8.5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76.8
26.6
136.7
26.1
工业增加值
亿元
6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