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和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一教学理念下,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准备。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好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计划。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好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划分教学任务。
在教学设计上应尽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从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教学、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正处在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阶段,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等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作者:杨爱莲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5年第03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这就要求教师应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是创造的两个条件。
教师要正视自己在教学中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是学与教活动中平等的一员,并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式和方法。
小学数学主动性课堂教学所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喜欢数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生能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通过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去创造数学,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学数学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
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例如,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个长方形,长减少一米,宽增加一米,它的面积和周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提问,使学生对问题本身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家凭感性回答,答案不一,且都不能讲清道理。
这时学生都迫切想知道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抓住这启迪思维的最好时机,让他们举例说明。
给学生讲明道理后,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如果你按照这样的变化去思索,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时学生兴趣会更高,经过小组讨论探求,很快会得出结论: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面积较大。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1. 引言1.1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兴趣特点,让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同时,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注重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将是未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1.2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例如启发式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
以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升。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促进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与同学合作,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出更大的学习潜力。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间点进行引导和启示,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2. 突出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
疑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与同伴交流讨论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加深理解,
强化学习效果。
4.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不能把所有学生都看成是一样的,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
的优点和兴趣发挥创造力。
5.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数学游戏、实验、探究、讨论等,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6. 培养联想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通过
具体的例子和应用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7.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从而增
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
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机智、创造力和启示性思维可以为教学带来独特的价值。
因此,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学习能力,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关键点之一。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直接影响他们的动力和参与度。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
例如,在教学几何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一些生活场景,如学校的校园、教室、田地、公园等地方进行探索。
通过现场观察和交互式互动,让学生体验几何学习的乐趣,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在讲解概率或统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些有趣的问题、数据或实际情况,让学生参与其中。
二、建立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建立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是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室应该成为学生自我探究和创新的场所,而不是单向传授知识的场所。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方法,推崇学术诚信和自我表达能力。
随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并建立忽略错误和嘲笑的开放式学习环境,让学生更放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开放性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和思考,对学生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应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可以疑难教解,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彼此之间的思考和心得。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增强自己的自我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交流交互和共同创造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
数学不是一种孤立的学科,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达到高水平的教学效果。
如何教育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交流交互和共同创造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
例如,在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合作解决,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进行数学探究或游戏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是指教师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考虑学生
的兴趣、特点和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当主动的、积极的参与者和主体,发挥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许多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抽象和难以理解。
那么,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
兴趣。
可以通过讲故事、引入趣味性的例子、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
而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特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需要根据学生
的个性和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探究
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
示范讲解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解题逻辑,慢慢提高他们的理解能
力。
要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建立良好
的学习习惯。
可以通过正面的激励、奖励机制等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
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作者:王红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7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56-0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的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外部关系时所表现的特征,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几点做法: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民主和谐、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和师生情感的投入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外部条件,是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良好土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活动的个体,教师要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中,教师尽可能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流,如:"谁还有不同意见……"、"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跟老师想的一样"。
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
2.课堂教学中适时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起到了引导、激发、定向的作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用以调整学生的心理,形成参与欲望,自主地探究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
"一种新理论的产生,或一种新的发明创造,往往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不仅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体现,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措施。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让学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去建构知识,使其知、情、意、行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的、有个性的发展,并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建构者,成为学习的主体。
数学教学应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实现角色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转变为动态知识的研究者。
教师角色的转变有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提高应当是全面的,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教学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教育思想素质等。
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是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了解最新教育信息、经验,开阔视野;二是要着力培养和提高自学水平与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三是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不断提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技巧,形成自己特有的教育教学风格。
二、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一切有效教育的内在体现,同时又是学生主体性地位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
1.尊重学生个性,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心理学家指出:适当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健康都是有益的。
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理解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其动机,保护其积极性,而不能只苛求其结果。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兴趣在人的实践生活中具有巨大的意义。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习便成为一种享受,不再是一种负担。
有学者认为:一定的社会行为总伴随行为所依赖的情境,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行为,最好的办法是创设同样的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具有重要性,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关键,教师应创设互动式学习环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需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热情,培养他们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生的兴趣点,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背景,更好地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将小学数学教学提升至新的高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为主体、互动式学习环境、学习兴趣、多元化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能力、重要性、发展背景、教学理念、结论。
1. 引言1.1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满足,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种教学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创造性和创新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也能够促进师生之间更好的互动和交流,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激励他们。
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成长和发展。
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1.2 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背景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算术教育,传统上数学教学侧重于死记硬背和机械运算。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近年来,教育领域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学也在逐渐向这一方向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重要出发点。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趣味数学实验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习中愉快地度过每一堂课。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不同形式的数学教学活动。
如果学生喜欢足球,可以设计足球相关的数学问题;如果学生喜欢绘画,可以设计与绘画相关的数学题目。
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感到兴奋和愉悦,从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倡导学生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然后再给予指导和帮助。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还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收获感,从而愿意主动学习数学。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讨论。
在讨论有关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法。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交流中学习,通过思考、讨论和互相启发,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师可以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每一个进步和成就。
不论学生的进步是大是小,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中都能够感到进步和成就。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教育者们对于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追求。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将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呢?下面将从教师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数学教学1. 着眼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并根据这些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2.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教师应该积极地寻找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工具等,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学体验。
教师也应该探索和尝试各种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探究性学习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方式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愿意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这就需要教师提问技巧的提高、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等方面进行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4.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如奖励机制、班级荣誉制度、学习小组竞赛等,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以学生为主体。
5.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和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充分关注和照顾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1. 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学生在课堂上要有自觉地参与学习的意识,积极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2. 主动探究问题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和能力,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索和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教师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建议。
1. 设计启发性的学习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设计一些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发现知识和技巧。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如书籍、图表、模型等。
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资源,他们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4. 强调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规律、推理和验证结论等。
重点不仅是达到正确的答案,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提供反馈和鼓励:教师应提供及时的反馈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通过正面的反馈和肯定,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
6. 教师的角色转变: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风格,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
7.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
通过一些有趣和实际的案例,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介绍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可以采用“导读-自学-自评-分享”四步走的教学方式,即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一个新知识点的概念和应用,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进行自学,之后让学生自评学习成效和掌握程度,最后让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和思考。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互动。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基于学生的发现和探究已有的知识来推动学生深入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学习新概念前,先让学生思考一下问题,通过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知识。
其次,教师能够采用实例引导学生,通过举出真实的例子来传达抽象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促进学生的理解提深化。
三、用“翻转课堂”方式小学数学教学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方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以课堂讲授为主,是教师主导的,学生听讲的一种方式。
而“翻转课堂”则倒转了上课的方式,将课堂时间作为探究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等方式预先掌握一些知识背景,然后在课堂上分组讨论等形式,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才能互相讨论,探讨思路,解决问题,从而更加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四、采用游戏化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还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法。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基于游戏的教学方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出各种场景,让学生通过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来让学生深入学习,例如数字连连看等。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重要性在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优势,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互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学习特点、学习目标、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学习过程、综合素质、学习兴趣、动手能力、重要性、促进、培养1. 引言1.1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焦点之一。
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真正将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和基础。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步骤,只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关键环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之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之法【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都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设计任务和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将在主动参与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业成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设计任务和问题、启发式教学法、体现、重要性。
1. 引言1.1 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之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时,他们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更加积极地去探究和学习知识。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发现数学知识中的乐趣和魅力,从而愿意去深入学习和探究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生活化、情境化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
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到自己发现知识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课堂教学如果摆脱不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局面,不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那么“不管教师教得如何出色,讲得如何生动直观,都无济于事。
”这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学生在课堂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高低,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
1.1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兴趣。
人只有对他们感兴趣的事才会乐于参与,而且积极性很高,并争取成功。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他们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无论在什么环节都应采用一定的形式,努力去激发他们的兴趣。
如我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运用了“猴王分饼”的故事:猴王得到了三个同样的饼,分别将每个饼的四分之三、八分之六、十六分之九分给三只小猴,请大家说一说猴王分饼分得合理吗?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合理”、有的说“不合理”,这时教师先不作评判,对学生说:“只要我们学习了今天的新知识,你就能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了。
”这时学生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对新知识的渴求,学生带着疑惑进入新课的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
1.2 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采用竞赛、板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要充分运用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为直观、灵活、生动的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活动面,丰富学生学习的活动形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充分运用教具圆,让学生把已准备好的学具把圆平均分成16份或32份后,重新组合成近似的长方形,这时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圆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小学数学教学是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
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数学教学,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内容方面,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将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特点纳入到教学设计中,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其中。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有选择地设置数学教学内容。
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设计相关的问题和例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拓展和延伸数学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方法方面,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环境方面,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创设一个积极、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
教室的布置应该符合数学教学的特点,可以设置一些数学相关的装饰和展示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性格,给予不同的教学关怀,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数学竞赛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以学生为主体,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在当今众多数学教师教学思想被应试教育禁锢的情况下,我们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此问题进行一番详细的剖析和描述,愿能抛砖引玉。
一、转变教师角色,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中是平等的。
”所以,在如今大力提倡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适应潮流的发展,积极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因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针对学生设计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并且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教学的注意力由“教”转移到“学”上面来,即教学的活动设计要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要位置。
例如,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课前预习,把其中的重难点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等到正式上课之时,学生可以自由分组讨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大家尝试着共同探索和解决,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果这样之后,还存在全班学生都无法解决的难题,那么,教师则可以在全班进行讲解。
总之,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尽量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感,使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不愿意去独立思考,只是一味地等待着老师的讲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无法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它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的能力。
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时刻强调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善于动脑的习惯,久而久之,每当他们遇到难题时,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攻克它,而不是依赖于老师的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研究90学法教法研究课程教育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注重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喜欢数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头可以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精心设计学习情境,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体验数学,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鸽巢问题》时,我采用以故事形式导入新课:一天晚上,明明房间的电灯忽然坏了,伸手不见五指。
这时他要出去,于是他就摸床底下的袜子。
有蓝、灰、黑色的袜子各一双,由于他平时的袜子乱丢,在黑暗中,无法知道哪两只是颜色相同的,明明想拿最少数目的袜子出去,在外面借路灯配成相同颜色的一双,你们知道最少应该拿几只袜子出去吗?学生听了,立刻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起来,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很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实践去发现规律,形成新概念,掌握新知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提示能否将圆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后,再求它的面积。
然后引导学生将圆剪成一个个近似等腰三角形,再拼成一个与圆面积相等的近似长方形。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半径、周长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全班交流讨论,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不仅让学生深刻领会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