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合集下载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治疗护理常规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治疗护理常规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治疗护理常规发表时间:2011-12-21T16:22:04.1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5期供稿作者:李红月倪宝英吕敏谢婷刘瑛季圆圆[导读] 创造安静环境保证患者休息,避免情绪激动维持血压稳定,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颅内高压。

李红月倪宝英吕敏谢婷刘瑛季圆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 200433)【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5-0286-02一. 术前护理1. 一般护理:创造安静环境保证患者休息,避免情绪激动维持血压稳定,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颅内高压;2.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缺乏对介入治疗方法和危险性的认识,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和对昂贵的手术费用心存顾虑,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明介入治疗的手术简要操作步骤、安全性及优点并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等,尽量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并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 术前准备:测量体温,双上肢血压及脉搏,准确测量体重以备医生计算术中肝素的用量;完成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和胸片等;做碘过敏试验以及抗生素皮试;双腹股沟和会阴部备皮;术前一晚指导患者学会放松技术,必要时予适量镇静剂以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术前晚十点以后禁食水。

4. 用药护理:患者术前3-6天服用抗凝药(阿司匹林300mg/天,波立维75m/天),应向患者解释药物的作用以及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服药到口。

为防止手术材料刺激以及造影剂刺激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术前遵医嘱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微泵注入,尼莫地平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加强巡视,确保剂量输入准确,注意观察穿刺处及患者颜面部皮肤是否因血管扩张而发红,监测血压防止血压过低。

5. 生活技能的培训:因患者手术后需卧床24h,所有的基本生活所需如饮食、排便等都要在床上进行,因此这就需要提前做好生活技能的培训。

DSA的护理

DSA的护理

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脑血管造影(DSA):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适应于疑有颅内外血管病变,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观察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和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的复查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讲解介入手术的目的、意义、优点、操作过程、以往成功的病例等,使患者消除顾虑,平静接受介入手术治疗2,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必要检查常规检查血、尿常规,传染病相关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3,向患者说明术后术侧肢体制动的时间及意义,术前两天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4,告知患者术前一日洗澡、备皮,并嘱患者夜间晚夜间好好休息,必要时给予药物以帮助睡眠。

术前4小时禁食,以防止术中呕吐。

5,集中手术时注意患者的进食时间,防止患者发生低血糖,若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者,禁食则禁药6,准备好DSA器材、抢救药品、敷料和1.5公斤的沙袋,拔鞘盒,弹性绷带,医用绷带等。

7,交代患者术前排空大小便。

若有认知功能障碍的、配合差的患者应行留置导尿或外接导尿,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8,术前30分钟遵医嘱肌注鲁米那0.1或0.2g,建立好有效静脉通道,若有行支架术者备两条静脉通道。

在患者骶尾部贴减压贴,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在管床医生的陪同下前往导管室9,在病床上铺中单,防术后病人污染床单位二、术中护理1,协助病人上检查床,摆好体位(平卧位,两臂分置于身体两侧),接好心电监护,监测血压,5min/次2,打开介入包,常规在手术台上打入10ml注射器若干只,5ml 注射器一只,合适数量、大小的无菌手套,Y阀三件套一套,高压三通两只,高压连接管一根,穿刺针一根,遵医嘱给予合适型号的动脉鞘,导丝、导管,在介入包的容器里注入肝素生理盐水以湿润动脉鞘,导丝、导管3,加压输液袋给予肝素生理盐水输入,肝素浓度为2000U/500ml,输液压力为250mmHg4,协助介入医生铺无菌单,注意无菌操作。

给予1%利多卡因用作局部浸润麻醉。

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脑血管病介入术后患者护理时,将综合围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其中,对患者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

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收入的130名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选择介入手术进行治疗,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设置65名患者。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综合围术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记录,评估组间差异。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护理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进行脑血管病介入术后患者的护理时,选择综合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并发症状况和生活质量,临床可应用价值良好。

关键词:脑血管病;介入手术;治疗;并发症;生活质量脑血管病在目前临床上属于一种发生于脑血管的恶性疾病[1],患者在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机体功能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并且脑血管病的恶性程度较高,所以及早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配合是保障患者康复的关键[2]。

本次研究探探讨分析在进行脑血管病介入术后患者护理时,将综合围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其中,对患者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收入的130名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选择介入手术进行治疗,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设置65名患者。

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共有39例,女性患者共有26例,年龄介于53-75岁之间,平均年龄(61.8±4.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共有28例,女性患者共有37例,年龄介于55-78岁之间,平均年龄(64.2±4.8)岁。

本次实验中全部患者均排除精神异常,同时并知晓此次实验,签署有关协议,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和病程等一般信息发现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血管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脑血管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如何做好脑血管介入治疗的 护理,是护理工作者亟待按 旧的课题
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பைடு நூலகம்)
脑血管造影是90年代以来广泛应 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 新技术,它是先选一入路动脉, 一般选用右股动脉,通过右股动 脉放置一动脉鞘,通过该动脉鞘 管选用不同导管,在导丝引导下, 选进所要显示动脉,注入含碘造 影剂。造影剂所经过的血管轨迹 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 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 (DSA)。
介入技术分类?1动脉瘤腔内微弹簧圈栓塞?2remodeling技术?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1动脉瘤腔内微弹簧圈栓塞2remodeling技术??remodeling技术又叫载瘤动脉重塑技术是用于宽颈动脉瘤的球囊辅助可脱弹簧圈栓塞技术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可使弹簧圈栓入过程中稳定且相互缠绕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在造影前一日向患者了解相关情况判断患者是否有脑血管造影的禁忌症是否用药物过敏史患者由于对手术不了解常表现为焦虑甚至恐惧心里
介入技术分类
(1)动脉瘤腔内微弹簧圈 栓塞
(2)Remodeling技术
(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技术
(1)动脉瘤腔内微弹簧圈栓塞
(2)Remodeling技术
Remodeling技术又叫载瘤动
脉重塑技术,是用于宽颈动脉 瘤的球囊辅助可脱弹簧圈栓 塞技术,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 可使弹簧圈栓入过程中稳定 且相互缠绕
(6)皮肤受压情况:由于 术测肢体制动,每2小时给 予皮肤按摩,促进血液循 环,防止褥疮及下肢静脉 血栓的发生。 (7)感染:术后按医嘱常 规应用抗生素3天,预防感 染的发生,同时加强营养, 以增强抵抗力。
(8)应用尼膜同持续微量 泵入,以防脑血管痉挛。 根据血压调节速度,维持 收缩压在130—150mmHg

49例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

49例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

49例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关键词】脑血管疾病;介入;护理【中图分类号】r86.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77-02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新技术,指全脑血管造影,脑血管出血性疾病、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1],目前应用广泛,大量患者获益,作为有创检查、治疗技术,具有风险大的特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要求护士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做好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

我科自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接受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患者4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9例,男27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岁,全脑血管造影43例,动脉瘤介入栓塞11例,支架置入术5例,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2例。

1.2 方法:以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后,通过导丝和导管技术,行全脑血管造影[2],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及性质,手术患者在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栓塞或狭窄血管成形术等治疗。

2结果49例患者经精心护理、护理配合,全部完成介入手术,成功率100%。

3 护理3.1 术前护理3.1.1 生活护理:该类患者包括无创检查不能确定的脑血管疾病,但临床高度怀疑,欲行血管内治疗患者,或无创检查不能准确评估的,抑或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

故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头部少动、病室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加强营养,增加机体的抵抗能力,防颅内压增高,练习床上排尿。

3.1.2 心理护理: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是一项新技术,患者对相关知识缺乏及部分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手术,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固多有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此时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和注意事项,并举一些成功的病例。

增加患者检查的信心,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3.1.3 术前准备:(1)术前备皮;(2)做好常规检查包括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凝血三项、心电图及胸片。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临床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为并发症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脑血管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对照组为26.3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37%,对照组为76.3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临床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和预后,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并发症;预防【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281-02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针对患者并发症产生的原因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1-2]。

为探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临床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特选取76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8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7.5±5.6)岁;观察组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7.2±5.4)岁。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等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

DSA手术当天
• 在接到手术通知后除测量生命体征 外还要测量病人足背动脉情况及皮 肤温度并记录,嘱病人排空膀胱。 护士陪同患者一同前往导管室并带 好患者的CT及MRI片子、病例及盐 袋。
术前常规准备
病人准备
病人及家属的心 理准备
术前4小时禁食 床上排尿训练 摘除佩带的首饰: 项链、耳环、玉 佩以及含有金邓小芹 2017.02
学习目标
• 1.掌握介入治疗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 2.掌握介入治疗的用药 • 3.掌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学习重点
• 1.脑血管病的相关知识 • 2.术前护理 • 3.术后护理 • 4.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 5.抗凝药物的使用要点
学习难点
• 1 颅内血管分布 • 2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颅外:椎动脉开口、颈内动脉起 始
颅内:椎动脉远端椎基底交界、 基底动脉、ICA虹吸段、 MCA主干
脑血管的特点
• 1 脑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吻合成 大脑动脉环
• 2 脑动脉管壁薄,类似于同等大小的静脉 • 3 脑动脉走形弯曲,多于静脉伴行 • 4 脑的血供于颅骨和硬脑膜的血供无关
DSA技术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脑部血液供应1
颈内动脉系统 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颈总动脉分叉为颈
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后者起始处略膨大, 称为颈动脉窦。颈内动脉入颅后依次分出 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 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供应额 叶、颞叶、顶叶和基底节等大脑半球前3/5 部分的血液。
脑部血液供应2
椎动脉系统: 椎动脉由两侧的锁骨下动脉发出,经枕
主要内容
有关脑血管病知识 • DSA技术及护理 • 何谓介入放射学 • 介入治疗护理
脑血管病知识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知识科普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知识科普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知识科普脑血管介入治疗是应用特别的器械,通过股动脉,通常选择右侧颈总动脉及左侧颈总动脉、主动脉等,得出全脑血管的造影检查结果。

进行脑血管造影时,需要经过CT或磁共振来核查靶器官,预判患者是否有梗塞、动脉瘤、血管瘤等疾病,再选择应用特别的器械,包括弹簧圈、支架等,通过应用硅胶进行栓塞,应用弹簧圈进行填塞,应用支架取栓。

在医疗水平取得大幅度提升的当今时代,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手术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但对此类病症的术后护理仍是不容忽视的环节,需要相关医护工作者引起重视。

1.术后护理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手术后,患者应当保持绝对卧床状态,同时患肢制动24小时。

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对患者瞳孔、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各方面情况都应当及时了解,也不能忽视患者手术部位的渗血情况及周围的血肿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应当及时处置。

在患者制动期间,医护人员也需要按时翻身,给予患者取术侧卧位,使患者下肢伸直,健侧屈曲,各关节都保持自身功能位置。

在对患者进行翻身时,医护人员应采取纵轴式翻身的方法,角度控制在60°以内,使患者保持舒适状态,防止压疮的产生。

对于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手术后的患者,医务人员也需要鼓励其大量饮水,以此促进体内造影剂加速排出,4h内饮水1000—1500ml,24h内饮水2500ml。

患者在术后四小时可进食,但应注意选择清淡饮食,如烂面条与稀饭等。

此时不宜食用甜汤与鸡蛋,此类食物易造成胀气。

为促进患者静脉回流,缓解其肢体肿胀与不适感,可在确认无血栓的情况下对其制动肢体进行适当按摩。

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医护人员可鼓励患者投入锻炼,以此减轻神经功能的损害,同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术后并发症的护理2.1脑出血脑出血是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出现在年老患者或体质消瘦并伴有高血压经溶栓治疗后的患者中。

在脑血管介入治疗后,医护人员应当注意叮嘱患者避免一切可能引发脑出血的因素,如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情绪激动等。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知识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知识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知识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进入血管系统,采用介入器械进行治疗的方法,被广泛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

在进行脑血管介入治疗时,护理工作尤为重要,能够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下面将介绍一些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知识。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脑血管介入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以便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治疗设备和器械的完好性和洁净度。

治疗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校准。

器械应事先准备好,确保无菌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方便医生使用。

护理人员还需要为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工作。

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治疗方法,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焦虑和恐惧。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治疗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二、术前护理脑血管介入治疗通常需要患者进行术前准备。

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化验,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在术前,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禁食禁水。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在手术前6小时禁食,8小时禁止饮水,以防止术中发生呕吐和误吸。

护理人员还需要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使用情况,以避免术中发生过敏反应或药物不良反应。

三、术中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术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如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异常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患者的疼痛管理。

脑血管介入治疗可能会引起一定的不适感和疼痛,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合理选择和使用镇痛药物,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在术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协助医生进行器械的操作。

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介入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器械,保持器械的无菌性,并及时递交给医生。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PPT课件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PPT课件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脑血管狭窄、脑动脉瘤、脑血管 畸形、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
禁忌症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 功能障碍,对造影剂过敏等。
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
手术流程
术前准备、麻醉、穿刺置管、造影检查、介入治疗、术后处 理。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 症,确保手术安全。
02 术前护理准备
患者评估与教育
评估患者病情
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为介入治疗提供 准确依据。
教育患者及家属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介入治疗的必要性、手术过程、可能的风险及术后注意事项 等,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心理护理与情绪调节
了解患者心理状况
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的心理 问题。
紧急处理措施和流程
穿刺部位并发症处理
立即压迫止血,观察局部情况,必要时行超声检查明确诊断,给 予相应治疗。
脑血管并发症处理
立即停止介入治疗,给予吸氧、降颅压、止血等对症治疗,必要时 行急诊手术。
全身并发症处理
立即停止介入治疗,给予抗过敏、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
长期随访和健康管理建议
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挑战
如何实现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满足不同患者 的需求。
如何进一步提高介入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
如何加强多学科协作和综合治疗,提高脑血管病变的整 体治疗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介入治疗过程及成果
介入治疗过程

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ppt课件

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ppt课件
.
3. 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头痛、呕吐、失语、 肌力下降、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等症状。
4. 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及伴随症状。
.
护理措施
一. 术前护理措施: 1. 心理护理:向患者家属讲解实施介入治疗
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 方法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表达自我感受; 鼓励患者家属及朋友给予心理支持;教会 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
5. 询问既往史及慢性病史,女性病人应了解 月经情况。
6. 术前1天建立两路静脉通道,术侧对侧上 下肢各置入一个留置针(一般情况选左侧 肢体)。
.
7. 术晨更换病员服,准备好造影剂、术中带 药,核对后进入手术室。
注:术前不置胃管及尿管,避免医源性刺 激。
.
护理评估
一.术前 1. 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
③ 股动脉血栓:
➢ 临床表现:局部发生肿胀、皮肤颜色发绀、 皮肤温度降低。
➢ 护理措施:手术侧下肢制动;平卧,忌用 力过猛翻身;不可抬高手术侧肢体;遵医 嘱运用溶栓等对症支持治疗。
.
④ 动脉栓塞 ➢ 临床表现:触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肤
温度降低,皮肤颜色苍白,感觉麻木。 ➢ 护理措施:全身制动;及时通知医生;遵
.
二.术后护理措施: 1. 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① 了解术中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切口情
况; ② 持续心电监护及吸氧,严密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 去枕平卧8小时,头偏向一侧,保持患者 呼吸道通畅; ③ 加强基础护理:如做好晨晚间护理、口 腔护理、泌尿系护理。
.
2. 穿刺点压迫止血的观察及护理: ① 沙袋压迫止血: a) 用2Kg沙袋压迫6h; b) 压迫期间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渗液,

脑血管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 ppt课件

脑血管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 ppt课件

脑血管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 ppt课
12

4.活动 监督患者卧床24h,期间每2h按 摩一次穿刺侧肢体,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24h后如无异常去除加压后包扎,穿刺 点常规消毒,纱布覆盖,可下床行走。
5.预防并发症 术后对穿刺处加强观察,注 意穿刺处包扎的松紧,防止穿刺点局部 皮下血肿。发现皮下血肿应及时报告医 生进行处理,以防皮下血肿体积太大, 压迫股动脉造成下肢缺血。
脑血管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 ppt课
7

(7)心理护理 术前由责任护士做好术 前指导,向患者说明、解释有关手术、 麻醉情况。由于多数患者对介入手术 了解不多,因此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 工作,向患者说明手术只经过轻度镇 静、局部麻醉后,将导管经股动脉插 入,导向主动脉弓,而后进入两侧的 颈动脉与椎动脉,每次注射造影剂后 可使血管显影,此时患者会有一阵灼 热感,告知患者不必紧张害怕,积极 配合造影治疗。
1.穿刺处护理
(1)术后6h(造影)或12h(治疗)内穿刺 点加压沙袋包扎,在此期间穿刺下肢严格 制动并不能翻身(沙袋撤除后患者可向术 侧翻身侧卧,但术侧下肢还需制动)。
(2)咳嗽、大小便时用手压迫穿刺点防止出
血,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脑血管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 ppt课
10

(3)每小时观察记录穿刺点有无出血、 青紫、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足 部皮肤的色泽、温度,6-12h后去除 沙袋,查看包扎处松紧情况(应可插 入2-3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 肿胀、肢体远侧脉搏、皮肤颜色、温 度和功能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 报告医师处理。
脑血管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 ppt课
8

术中配合
病情观察:观察患者表情、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 做好记录。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血管狭窄、感染和出血等。

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各不相同,需要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术后脑出血可能是由于血管痉挛或原发性病变导致,护理上需要加强监测病情变化,控制血压;术后脑梗死可能与血栓形成有关,护理上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流情况,预防血栓形成;术后感染可能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护理上需要加强伤口护理,防止感染的发生。

加强术后监护,严格执行医嘱,提高护理质量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原因、护理对策、脑出血、脑梗死、血管狭窄、感染、出血、监护、医嘱、护理质量、异常症状、发生率。

1. 引言1.1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在血管内进行治疗的方法,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脑出血等。

术后常见并发症是患者在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症状或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了解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术后脑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

其主要原因包括手术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血管损伤、患者术后血压升高等因素。

护理对策包括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及血糖水平、避免患者剧烈运动等。

术后脑梗死是另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局部神经功能障碍。

其原因可能是手术过程中血栓脱落、患者血液高凝等。

护理对策包括加强患者的血液抗凝治疗、定期检测患者的血小板功能等。

术后血管狭窄、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也都需要及时的护理干预和处理。

通过加强术后监护、严格执行医嘱、提高护理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康复与生命安全。

2. 正文2.1 术后脑出血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术后脑出血是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原因包括手术操作不当、血管损伤、高血压、血栓形成等。

脑血管介入术护理ppt

脑血管介入术护理ppt

脑血管介入术护理目录CONTENCT •引言•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特殊情况护理•出院指导01引言目的和背景目的脑血管介入术是一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先进技术,其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脑血管介入术的护理目的和背景,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血管介入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了解脑血管介入术的护理背景和现状,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定义和概述定义脑血管介入术护理是指在脑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包括术前评估、术中配合、术后观察与护理等。

概述脑血管介入术是一种通过导管等器械在血管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

然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因此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护理。

02术前准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有无过敏史、手术史等。

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肢体活动情况等,以便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性。

患者评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

心理支持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基本流程、手术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使患者对手术有全面了解。

术前教育术前宣教03术中护理01020304术前准备麻醉处理手术操作术后处理手术流程医生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股动脉或颈动脉将导管送入脑部血管,进行栓塞、扩张或支架植入等操作。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无意识。

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无菌,准备手术器械和药品,核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

手术完成后,对手术部位进行加压包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状况。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30例护理体会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30例护理体会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现 代 护 理随着脑血管疾病率的逐渐上升,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下行检查及治疗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

笔者对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共30例脑血管疾病行介入治疗患者行全程观察与护理,效果满意,经进行分析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共对3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介入治疗。

男9例,女27例。

年龄32~82岁,平均59岁。

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6例,合并冠心病5例。

27例脑动脉瘤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术,3例脑血管狭窄行支架植入术。

1.2 方法在局麻或全麻后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病变部位,根据病变性质通过微导管将栓塞材料或扩张支架到达病灶部位,使病灶闭塞或病变血管再通达到治疗目的。

1.3 护理方法1.3.1 术前准备 (1)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焦虑心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介入治疗方法的优越性及先进性,并向他们介绍成功病例使其对治疗有正确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术前常规检查:术前全面了解患者病史。

完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胸部X光片,心电图检查等。

(3)行会阴腹股沟,穿刺区域局部皮肤清洁,备皮。

(4)术前行碘过敏实验,术前6h禁食禁水,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左上肢或左下肢置留置针,病人行保留导尿。

1.3.2 术中配合 (1)查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年龄、住院号、诊断,防止差错发生,协助医生摆好体位,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无菌导管,导丝及物品。

(2)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特别是呼吸、血压的变化。

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

呼吸维持在14~22次/min,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8%以上。

保持呼吸通畅,控制性降压,以防止治疗过程中脑灌注量增加导致脑出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皮下血肿:术后拔管时应采用指压 止血后,采用非致敏性弹力绷带“8”字法包 扎,再加上1~1.5kg砂袋按压可有效防止 出血。术后延长患者卧床时间,拔管后6~ 8h穿刺侧肢体应完全制动,禁止屈髋、膝 等减少非手术侧肢体活动均能有效降低出 血率。对于局部血肿及淤血者,可采用50% 硫酸镁热敷或红外线局部照射;
脑血栓 脑栓塞
脑出血(脑溢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脑血管介人检查
利用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对 累及神经系统血管内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 疗。
(脑血管造影、动脉狭窄球囊扩张、置入支架、 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溶栓等)
优点
创伤小 疗效好 恢复快 直观可靠
饮食护理
• 术后即可进食,最好为流质或半流, 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 (一)脑出血:这是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多见于脑血管高度狭窄在置入支架后, 或年老、体质消瘦有明显高血压经溶栓治 疗后的患者。术后要教育患者避免一切可 能引起脑出血的因素,如用力排便、咳嗽 、打喷嚏、情绪激动等。如发生出血应立 即给予中和肝素(肝素∶鱼精蛋白为 100u∶1mg),停止抗凝药物,适当控制血 压,必要时予以脱水。
术后护理
•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每小时1次 ,24小时后据病情改为每天2次。根据医嘱控制血 压。
观察意识、瞳孔、 有无失语、肢体活动情况,有无患侧头痛。
• 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
术后护理
• 穿刺点护理 • 平卧,术侧下肢伸直制动24小时,患侧下肢可取 伸展位,不屈曲,保持术侧下肢伸直的状态下, 可进行足趾及踝关节的活动。制动期间,也需按 时翻身,给予患者取术侧卧位,下肢伸直,健侧 屈曲,各关节保持功能位置,翻身时采用纵轴式 翻身方法,角度不超过60°,以保证患者舒适, 防止压疮。 • 拔除导管鞘后,局部沙袋压迫6小时, • 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远端血循环情况每小时1次, 注意穿刺点有无渗血、皮下血肿等。
治疗方法
• 颅内动脉溶栓治疗
•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 术(PTA)和支架植入 术
颅内外血管性病变
适 应 症
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 下腔出血(SAH严重出血倾向或 出血性疾病者 有严重心、肝或肾功能 不全者
术前护理
• 一般护理:创造安静环境保证患者休息,避免情 绪激动维持血压稳定,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颅内高 压; •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缺乏对介入治疗方法和危险 性的认识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和对昂贵的手术费用 心存顾虑,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明 介入治疗的手术简要操作步骤、安全性及优点并 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等,尽量解除患者的思想顾 虑并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准确测量体重以计算术中肝素的用量; • 术前一晚指导患者学会放松技术,必要时予适量 镇静剂以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
出院指导
• 出院前多给患者讲成功病例以消除其顾虑; • 根据每位患者的病因做好宣教,使患者认识到积 极治疗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重要性; • 叮嘱患者生活要有规律,戒烟酒,保持情绪稳定 和保持大、小便通畅; • 口服抗凝药物期间应定期检查凝血机能以及时调 整抗凝剂用量避免出血和定时监测血压变化; • 1~3个月随诊,半年DSA复查。
• (二)过度灌注综合征:表现为头痛、头 胀、恶心、呕吐、癫痫、意识障碍等。有 效控制血压是预防的关键。颈动脉支架植 入者的血压宜维持在(120~130)/(60~ 80)mmHg;颅内段血管支架植入者,血压宜 维持在(110~120)/(60~80)mmHg,并应连 续动态监测、记录术后24~48h血压、心率 、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严密观察患 者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以上症状时,应 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做好脑血 肿穿刺抽吸术的准备。
• (四)脑血管痉挛:表现为头晕、头痛、 癫痫发作、意识障碍、肢体麻木和无力等 神经症状和体征。可按医嘱给予苯巴比妥 钠肌肉注射,或输液泵注入尼莫地平以逐 渐改善症状; • (五)脑栓塞:这是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语言 、运动、感觉等功能的障碍情况;
• (六)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剧痛 、麻木、肿胀、皮肤温度下降、足背动脉搏动减 弱或消失等。主要是由于下肢制动或患者的凝血 机制存在问题使血液粘度高和血流减慢而导致血 栓形成,应给予适量血管扩张剂、抬高患肢以利 于静脉血液回流,必要时予溶栓治疗; • (七)造影剂过敏:轻度过敏者可表现为头痛、 恶心、呕吐,重者则可表现为休克、呼吸困难、 气管痉挛、四肢抽搐,故术前须仔细询问过敏史 、严格进行皮试以免发生造影剂过敏。
术前护理 • 材料知识教育
介入过程教育
常规准备
• 做好皮肤准备,备皮清洁皮肤 • 碘、抗生素皮试,禁食、禁水4-6小时,必 要时予导尿;术晨评估双下肢足背动脉搏 动情况;术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在 不插导管的肢体建立静脉通道,滴注抗生 素。 • 备沙袋、造影剂、术前CT、MR资料入导管 室。 • 床上训练大小便。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L/O/G/O
神经内科 黄燕
定义
• 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
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 总称,是临床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
现状
常见病、多发病 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 三大死亡原因 年轻化趋势
1 2
3 4 4
分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变(80%)
出血性脑血管病变(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