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论美
12《论美》课件
创作背景
当时英国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针对这样的 社会现实,培根出版了《论人生》一书,对哲学、伦 理学、做官秘诀、处世之道,对艺术和大自然的欣赏 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究。在这篇文章里,他发出了 “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的号召。
基础字词
滑稽( jī ) 摄取( shè )
谚语(yàn)
尽管(jǐn ) 吝啬( lìn sè )
1.美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等,可作者 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谈了哪一方面的美呢? 2.文章中提出了生活中的哪些美呢?培根他欣 赏哪一种美?请根据文本来谈谈。
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
1.作者是怎样提出全文的中心思想的?
把“美德”比作“宝石”,突出了一个人如 果有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不仅不会有负面 影响,反而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贵,突出 了内在美的意义。
造物: 古人认为有一个创造万物的神力,叫做造物。 本文中指造物主,上帝。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肃然起敬: 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
理清思路
提出问题——美德最美——令人敬佩
论美
分析论证
内在之美 形体之美 颜色之美
美德最美
美德、美 貌相结合
得出结论——真正的美——貌美+德美
自主探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优美语句;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 2.学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学习格言式的语言和杂感
式的写法。 3.正确对待美貌和美德,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英国唯物 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英国文艺 复兴时期主要的散文家。培根是第一个 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著有《人 生论》一书,是英国散文的代表作,也 是英国随笔文体的开山之作。
初中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美》课件
初中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 课:《论
美》课件
论美
弗兰西斯培根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
2、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领悟课文大意及所蕴含的美的真谛。
3. 学会在生活中识别美、发现美、创造美
4. 明确作者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预习·导学
自读课文2—3 遍,能流畅地读完课文。
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了解作者
在预习时,把你的疑惑写出来。
阅读主题学习《追寻一种精神》“美的解读”一组文章,选择自己喜欢的
一篇写出阅读感受。
走近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人
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
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论人生》《论说随笔文集》是他重要的着作之一。
1、找出作者阐述美的句子。
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论美》课件3 苏教版.ppt
2008残奥会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 文,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论及哪几种美?这几种美之间是什 么关系?
2、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中运用了哪 些论证方法?
3、文章最后作者给我们提出怎样的勉励和 希望?
美德最美
颜形 行
()
﹤ 美美 美
外在美
内在美
1.举例论证
(例:)
• 颜色之美是纯外在的美;形体之美在一定程 度上已体现了人的意志和主观努力的因素; 优雅行为之美,体现了人的内在素养。三者 比较起来,内在美远胜于外在美,说明内在 美的重要性。
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文中富于哲理的 语句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 而更华丽。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 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弗兰西斯·培根(英)
培根是西方哲学史和科学史 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曾誉之 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 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论 人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弗兰西斯·培根 (英国)
(1561~1626)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 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论读书》 培根
的美丽。这句话用水果打比方,说明没有 丰富的内涵而只有表面的美丽,是不可能 长久的。
关于美的格言
•
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列夫·托尔斯泰
•
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歌德
•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结合,是某种动物的东西——德谟克利特
•
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罗曼·罗兰
•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
《论美》 图文
走在人生路上,最不可少的是你的微笑。人生之路,鲜花和荆棘映衬,坦途和坎坷衔接,艳阳和风雨交织,得志和失意错位。生活给予你的,有精彩,更多的是平淡。人生,不会事事如意,生活,也不可能样样顺心,其中,很多的人,会不被我们认同;很多的事,都 富,而是要想想,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尽管日子很平淡,却会有许多的闪光点,尽管会有一地鸡毛的琐事,却也会有许多开心和快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若我们不抱怨,湖涂一些,淡然一点,烦恼就会少些,日子即便是平庸,但也能活
1.第2节中“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 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 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这句话有何作用呢?
举例说明外形美的人中不乏内心美的人。这一句 补充使分论点更为严密。
讲授新课
2.第3节中举两位画家的事例有什么作用呢? 他们的事例充分说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 的”,因为“最高的美”是内在的美,是品德之美, 它难于直观。
讲授新课
1. 文中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 1)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2)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3)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4)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5)美犹如盛夏的小溪,是容易腐蚀而难以保持的。
讲授新课
2.为什么在证明“才德与美貌也可以并存一身” 这一观点时,所举的人物多是帝王呢?
九年级语文(SJ)教学课件
第十二课
论美
导入新课
有的人为了让脸变得好看一些,花许多钞票去美容,还有甚 者,不惜千金去做整容手术,当一回人造美女或人造美男。 你们觉得“美”是什么?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简述理由。(重点)
12-《论美》
教学目标1、内在美与外形美的主次关系2、举例、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恩格斯)。
曾任掌玺大臣,升大法官,授子爵。
反对经院哲学和唯心主义,提出“假相”说。
认为经院哲学使人与自然隔绝,束缚于教条和权威之下,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主张打破“假相”,铲除各种幻想和偏见。
还主张“双重真理”说,强调发展自然科学的重要,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认为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认识自然,以便征服自然。
在教育方面,强调学校应传授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主要著作有《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新工具》。
二、阅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明确:“外形美”轻,“内在美”重。
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美德最美”,“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
理由是美德是最根本的美,再加上美形和美行,就能产生一种更能打动人心的美。
文章以比喻和实例提出中心论点:美德最美,然后分三层具体论述:(一)“内在美”是人生最重要的;(二)“最高的美”是行为之美,即美德之美;(三)进一步强调美德最美。
最后勉励人们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让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三、课文分析1、理清全文条理:全文共5段,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以一个比喻、一个实例,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美德最美第二部分(2——4),具体论述美德最美。
第一层(2),以两种人为例,论述人生内在美的重要。
第二层(3),通过颜色之美、形体之美、行为之美的比较,论述“最高的美”是行为之美,即美德之美。
第三层(4),通过某些老人和年轻人的对比,进一步强调美德最美。
第三部分(5),勉励人们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让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2、分析第一部分把美德比作“宝石”,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这就把美德与朴素联系起来,区分了内在与内在不同的美,突出了美的内在意义。
文章又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令人肃然起敬”为例,说明了内在美德比外在“华贵”更有价值。
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论美》课件3 苏教版
2008残奥会
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另写几句, 表达你对美的感受.
例句:
老师说:“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 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学生说:“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是美, 一种执著追求的美.”
农民说:
医生说:
军人说:
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他的脸上 有一块难看的胎记,其他同学的异 样眼光使他很难为情。他自己也常 常为这块胎记而郁郁寡欢。作为好 朋友,请你写一段话劝说他(她)。
弗兰西斯·培根(英)
培根是西方哲学史和科学史
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曾誉之 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 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论人生》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弗兰西斯·培根 (英国)
(1561~1626)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 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 格。《论读书》 培根
最高的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 于直观的。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 雅而美。
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如果请你从
课文中选取一句 最精彩的话做一 张 “美的格言卡”, 你准备选哪句? 为什么?
美的格言卡
格言: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
而难以保持的。
赏析(推荐理由):这里的美是指外表
•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
•
——泰戈尔
•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
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爱因斯坦
•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教师寄语——
最新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论美》教案 苏教版
论美第页(总页)年月日至年月日课时(课题)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一、导入新课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呢?恐怕我们又很难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美》。
如此宽泛的题目,在培根笔下就成了含蓄隽永,耐人回味的文字。
就让我们来品一品培根所谓的美。
二、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2、复习议论文相关知识议论文的论点有以下5点要求:①正确。
②鲜明。
③严密。
④集中。
⑤深刻;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者对美的看法。
1.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分组交流学习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2.浏览课文,划出文章当中对美的观点的句子,并说说你你认为哪句是作者对于“美”的观点及理由。
⑴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⑵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⑶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⑷把美的形体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弗朗西斯.培根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被誉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论人生》《论说随笔文集》是他重要的著作之一,留下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名言,如: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
( Knowledge is power 。
)黑格尔说他的著作:“充满了最美妙和最聪明的议论。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就是作者对某件事所持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
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包括事实材料和道理即理论材料。
;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常见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喻证法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字词(只强调了美德的重要)(非作者的观点,而且在下文就已经否定了)(通过三者的比较说明优雅行为之美最为要,优雅行为之美是美德的一种表现,但并不是全部。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论美》课件 苏教版
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而美也是到处出现的。 人类本性中就有普遍的爱美的要求。(黑格尔)
人的外表的优美和纯洁,应当是他内心的优美
和纯洁的表现。(别林斯基)
H
17
H
1
H2H3来自H4H
5
H
6
北 京 最 美 的女人
H
7
论美
H
8
论点
美德最美
H
9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 其他方面的才能。
真的是造物吝啬吗?
H
10
优雅行为之美
形体之美
颜色之美
H
11
H
12
17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
斯说过:女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 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H
13
那么有没有提升内在美的美 容术呢?
读书,培养优雅作风、德行
H
14
争鸣
内在美能够代替外 在美吗?
大专辩论片断
H
15
做“美的格言卡”
H
16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性格决定气质,气 质决定言行。
美是不凭借概念而普遍让人愉快的。(康德)
人应当一切都美。包括容貌、服装、心灵和思 想。 (契诃夫)
美是到处都有的,只有真诚和富有感情的人才 能发现它。(罗丹)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初三上)7doc初中语文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初三上)7doc初中语文培根教学目标:一、讨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明白得把美好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相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的道理。
二、考察学生文学作品积存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那么,怎么讲什么是美呢?可能我们又专门难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美»。
如此宽泛的题目,在培根笔下就成了含蓄隽永,耐人回味的文字。
就让我们来品一品培根所谓的美。
二、第一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大伙儿摸索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主旨:本文着重论述了人应该如何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咨询题。
作者认为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三、那么,本文的写作思路是如何样的呢?即课文是如何样一步步论述下来的?〈明确〉作者第一讲到美德是最为重要的,但外形美和内在美往往不能统一,不能兼得,这是,作者提出不要因为外形美而舍弃了内在美〔象作者所举的这些人差不多上内外皆美的,但如何讲是少数〕。
那什么缘故内在美比外在美重要呢?作者在第三、第四节作了回答。
作者将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行为之美〔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进行比较,讲明形体之美胜于颜色之美,优美的修养胜于形体之美。
培根所讲的有些老人显得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文雅而美,有些年轻人具有美貌,但缺乏修养,正是为了证明内在修养胜于外在美。
最后,确实是本文的总结,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四、文章短小精悍,许多话都可引为格言。
请你阅读课文,在每一段落找出让你感触颇深的观点或言论,谈谈你对这些观点的明白得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古今中外皆可〕来进行阐述。
〈讨论〉〈交流〉能够举貂禅、王昭君、江姐、周恩来、张海迪、查文红、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的事例加以分析。
〈小结〉相信此类例子举不胜举。
再美的鲜花总会有枯萎的时候,再美的容颜总会有衰老的时候,形貌之美专门难恒久不变,而内在美好比是钻石,是透亮的水晶,是永不枯萎的花朵,内在美比外在美重要得多。
论美培根阅读答案
论美培根阅读答案【篇一:论美阅读答案】t>第12课论美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装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劲的。
②.它在朴素背景的称托下反而更华丽??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迄了内在美。
3.下面是关于“美”的格言警句,请你选择一句,说说你的理解。
①.我对事业的抱负和理想的目标,是以“真”为开始,“善”为历程,“美”为最终目标。
②.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③.不论我在哪儿,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就会跟我同住。
答:4.根据要求填空,使之语意完整。
在它;鲁智深美在他疾恶如仇、有勇有谋;美在他。
5.艾青说过:“口语是美的,它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里,它富有人情味,他使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
”下面的语段选自《有些语言是如此之美》,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意思连贯,符合文章美的语境。
多年不曾联系的高中同学从遥远的南方打来电话,问我,你那儿天气怎样?我说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她说我这儿花开得正艳,火红火红的,烧人眼呢。
然后就是一段时间的沉默,我问怎么不说话了?她笑了,道:我一下子就被感动了,仿佛真的有一股香气,若有若无萦绕在身边。
在萧瑟的落雪的寒冷北方,这样别致的问候和祝福,可以使人在心里开出花来。
二.阅读理解、分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
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
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初三上)8doc初中语文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初三上)8doc初中语文学习目标:1、能找出文章的要紧观点,简述理由。
2、能恰当引用课文语句,写一段文字讲明自己的观点。
3、能仿照课文句式描述自己认识的美。
学习重难点: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3学法指导:〝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讲的确实是读书时要〝反刍〞。
学习本文要从反复朗读开始,边读边质疑、边摸索,对含义深刻的关键语句要深入明白得,对明白得全文有专门大关心。
质疑是获得新知的有效途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大胆质疑,并主动探究新知。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自读课文2—3遍,能流畅地读完课文。
2、采访你的家人或亲戚、邻居、朋友,他们如何样看美。
把他们的看法记录下来。
3、在预习时,把你的疑咨询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讲讲你的理由。
〔三〕研读文本,明白得含义深刻的语句。
1、有一位同学经常因为自己的容貌不够漂亮而苦恼,作为好朋友,请你写一封100字左右的短信劝讲他〔她〕,认真研读课文在信中要恰当的引用文中的语句。
2、在信中划出引用的句子,并摸索句子的作用。
〔四〕小组合作、凡人论美。
1、在你的认识里,你觉得什么是美?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你认识的美。
2、四人小组交流,各自交流自己明白得的美,比较一下,谁的明白得最好。
3、关于作者的一些见解你是否赞成?你是否还有其他的看法?三、巩固·延伸比较阅读论美◎伏尔泰[法国]假如咨询一只雄癞蛤蟆美是什么,绝对的美是什么?它就会回答讲是它的雌癞蛤蟆,因为她的小小的头上有两只凸出的又大又圆的眼睛,有一只又大又平的鼻子,并有黄色的肚皮和褐色的后背。
假如咨询一个来自几内亚的黑人美是什么?他便会讲,美确实是黑得油亮的皮肤,深陷的眼睛和一个扁平的鼻子。
假如咨询魔鬼,他会告诉你美确实是一对角,4只爪子和一条尾巴。
最后,假如去向哲学家们请教,他们的回答将是夸大了的胡言乱语,他们认为美确实是某物符合美的原型并在本质上与其是一致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论美》课文解析 苏教版
培根《论美》课文解析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①作者是怎样提出全文的中心思想的?) 【段析】运用类比的方法指出什么是美德;合宜的举止、端庄的风度,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美德。
如果要讨论一个人的美,首先要看他的德行。
第一部分(1):美德最美。
【品味】开章明义,用一个比喻句论说美德的珍贵。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
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②本段运用什么方法论述了一个什么论题?)【段析】论证“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一个人如果过分追求外形美,就会碌碌无为。
【品味】“美貌的人”并不都是德才兼备的。
容貌美和内在美难以在一个人身上共存。
“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指出了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的原因。
“但这话也不全对”,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
然后举例证明“这话也不全对”这一观点。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
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
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③作者是怎样论述“最高的美”是行为之美的?)【段析】论述“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作者认为“优雅行为之关”是“最高的美”,而这种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即人的美主要体现在优雅的行为中。
【品味】提出自己对美的看法:优雅的行为之美(才德之美)是美中“最高的”。
12《论美》课件
• 跨文化美学研究:全球化背景下,视角和思路。跨文化美学研究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艺术传 统和美学理论的比较与对话,旨在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发展。
息。
想象阶段
在感知的基础上,审美主体运用自 己的经验和知识,对审美对象进行 加工和改造,形成具有个性和创造 性的审美意象。
情感阶段
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和想 象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表现出对审美对象的喜爱、厌恶、 悲伤、愉悦等情感反应。
审美体验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主观性
审美体验是审美主体个人的心理活 动,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美的哲学思考
深入探讨了美的哲学基础,如柏拉图 的理念论、康德的审美判断等,以及 它们对美的理解和解释。
对未来美学研究的展望和思考
跨学科研究 鼓励将美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 科研究,以更全面地理解美的本 质和意义。
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学交流 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学交流, 以推动全球美学的多样性和包容 性发展。
美的相对性
由于美具有主观性和社会性,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美感体验可能存在差 异。同时,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也会对美的标准和追求产生影响,使得美具有 相对性。
美的普遍性
尽管美具有相对性,但在人类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普遍认可的美的标准和原 则,如对称、和谐、比例等。这些标准和原则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 因此美也具有普遍性。
情感性
审美体验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 验,是情感与认知的统一。
审美体验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论美课件
表不仅不会有影响,而且会
格言一:美德好比宝石, 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宝贵。
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 反而(fǎn ér)更华丽。
朴素与华丽有一种反差,朴 素的背景更能衬托出宝石的 华丽,朴实无华能使有美德
的人更令人尊敬,而且朴实
无华本身也是一种美德。
第十四页,共二十六页。
2从这些对美的论述中,你可以感受(gǎnshòu)出培根对 美的观点吗?培根认为美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一、(1)指出美德比美貌更重要,人要有美德。(一个比喻,一个实 例)。(3)通过颜色(yánsè)之美、形体之美和行为之美的。教师赠言
Image
12/12/2021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六页。
谚语
kuì
愧悔
第六页,共二十六页。
勾画(gōuhuà)关键句:
1.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fǎn ér)更华丽。 2.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3.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现的。 4.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5.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6.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于保存的。
提出 问题 (tí chū)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第十八页,共二十六页。
Hale Waihona Puke 名人谈美人应当(yīngdāng)一切都美。包括容貌、服装、心 灵和思想。 ( 契诃夫)
生活中不是(bù shi)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人的外表的优美和纯洁(chúnjié),应当是他内心的优美 和纯洁(chúnjié)的表现。(别林斯基)
6.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
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第三页,共二十六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美3231
2019/9/1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
12
步,金榜题名!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貌终归有年 华消逝的时候,只有美德能散发出永恒 的光芒!不管容颜俊秀还是长相平凡, 只要丰富我们的修养,完善我们的德行, 只要我们善良、诚实、自信、自强,我 们就可以说——我是最美的!
2019/9/1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
农民说:
医生说:
军人说:
2019/9/1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
25
步,金榜题名!
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他的脸上 有一块难看的胎记,其他同学的异 样眼光使他很难为情。他自己也常 常为这块胎记而郁郁寡欢。作为好 朋友,请你写一段话劝说他(她)。
(要求语段中要恰当引用文中的语 句)
2019/9/1
步,金榜题名!
结 构:
一、(1)指出美德比美貌更重要,人要有美德。
(一个比喻,一个实例)
二、(2-4)指出形体之美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 之美胜于形体之美。
(2)以两种人为例,论述人生“内在美”的重要。
(3)通过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行为之美的 比较。论述最高的美,即“美德之美”。
(4)通过某些老人和年轻人的比较,进一步强调了 “美德之美”
2019/9/1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
8
步,金榜题名!
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文中富于哲理的 语句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 而更华丽。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 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最高的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 于直观的。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 雅而美。
而难以保持的。
第12课论美课件苏教版九上(11)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哪几种 美?它们的顺序怎样?为什 么这么安排?
讨 论:
划出文章中最能表达 作者观点的句子,并思考 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 深刻的印象?试找出来加以 赏析。
1、说话训练 话题: 你想对“人造美女”说 出你对她的看法和建议。
2、联系现实生活中的 例子,来谈本文的观点。
同 学 们 好
灌南县孟兴庄中学:周艳朝
欣 赏 美 的 图 片
欣赏美的图片
走近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 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 义哲学家,马克思曾誉之为 “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 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 论人生》《论说随笔文集》 是他重要的著作。
读一读
一、词语 吝啬(se)滑稽(ji) 摄取(she)衬托(chen) 二、名言警句 人美在心灵,鸟美在羽毛。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 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周恩来
张海迪
王 昭 君
美丽瞬间
蒙娜丽莎的微笑 ---达芬奇
结束语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 将它流传到遥远的后世。
——莎士比亚
• 布置作业
做美的格言卡 格言:
赏析(推荐理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中九上语文导学案☆
十二论美(第1课时)
主备人:韩明成审核: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评价等第: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简述理由。
2、能恰当引用课文语句,写一段文字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对文章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看法。
【基础学习】
一、走进作者
你认为下列哪一个句子表达了文章的主要观点,能说说你这样理解的理由吗?
⒈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⒉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⒊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⒋把美的形体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三、合作探究(再读课文,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提示:文章写于400多年前的英国。
当时的英国人欲横流,许多形貌美的人无需花太多的努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形貌不美的人要获得成功,则要付出比形貌美的人多得多的努力。
针对这样一种现实状况,培根就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二十一世纪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他的这些见解,它们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呢?)
1、文章的开头这些写到,美德只要朴素外表的衬托就行,只要有美德,打扮并不华贵也行,而结尾却说,只有把美的外貌和德行结合起来,才能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是不是有些自相矛盾呢,究竟要不要外貌美呢?
2、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给予彼。
3、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他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4、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
5、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合作交流】
1、组内交流基础需学习情况
2、记录存在的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疑解难】
1、提出合作交流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2、师针对学生【基础学习】存在的问题,提起全班交流。
【达标检测】
拓展延伸(运用观点,学以致用)
1、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他的脸上有一块难看的胎记,其他同学的异样眼光使他很难为情。
他自己也常常为这块胎记而郁郁寡欢。
作为好朋友,请你写一封信劝说他(她)。
要求:(1)运用文中的一些观点或语句进行劝说。
(2)认真研读课文,收集有关语句,仔细揣摩。
(3)150字左右,10分钟左右完成。
2、各抒己见(凡人论美)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对美应该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了,说说你的体会和理解。
【课外学习】
一、阅读短文
论求知培根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
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
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这是一门技艺。
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
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
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
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
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
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
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还原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
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
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
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
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
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
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
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
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
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可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1.培根认为人类求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作者还提到了哪些求知的目的?
2.培根又告诉我们求知有哪些方法?
3.培根认为一个人求知后思想上、精神上会有哪些变化?
二、作业:
1、班上有一名同学,平时喜欢浓妆艳抹,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学校规定穿校服,可她硬是置之不理,而学习则是一塌糊涂。
你是她的好朋友,学了《论美》这一课,请你写一封信劝说他,注意信中要恰当引用文中的语句。
2、摘录文中的名言警句,熟读背诵;搜集论美的名人名言,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