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论美》课堂实录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论美》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论美》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论美》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作者:吕爱琴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第11期本节课是由年轻教师贺俊上的,是一堂督导评估课,课文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三)学学牛吃草》第十二课《论美》(培根)。

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美。

出示投影1:四幅画面。

师:同学们看了四幅画面,能告诉我你的感受吗?生1、2:……师:能不能用一句话表达你心中的美是什么?生3:鸟语花香。

师:美是自然和谐的。

生4:美是宁静的湖。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哲学大师培根《论美》的世界,来发现美,欣赏美。

点评:教师通过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引导学生表达对美的理解导入课文,一方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美,另一方面从初步的理性上感受美,从而带着自己对美的感受,与作者的美进行比较,设置了思维冲突,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出示投影2:走进培根生:(读培根简介)出示投影3:感知大师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完成以下问题:1.结合课后习题,谈谈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本文语言精美凝练,富有哲理,请反复咀嚼体味,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谈谈理解。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集体朗读P131习题一师:谈谈作者的主要观点。

生5: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师:你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生5:形貌是外在美,德行是内在美,只有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美。

师:如果一个人没有外在美怎么办?生5:内在美。

师:美德最美。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话?生6:第1小节“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6:比喻。

师: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告诉了我们什么?生7:强调内在美最重要。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很多美的语句,课后请同学们制作格言卡。

【点评】学生对于任何课文的学习与理解都是建立在充分感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的,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本环节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以整体把握课文的中心内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word格式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word格式

论美年月日至年月日第页(总页)课时(课题)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一、导入新课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呢?恐怕我们又很难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美》。

如此宽泛的题目,在培根笔下就成了含蓄隽永,耐人回味的文字。

就让我们来品一品培根所谓的美。

二、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2、复习议论文相关知识议论文的论点有以下5点要求:①正确。

②鲜明。

③严密。

④集中。

⑤深刻;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者对美的看法。

1.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分组交流学习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2.浏览课文,划出文章当中对美的观点的句子,并说说你你认为哪句是作者对于“美”的观点及理由。

⑴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弗朗西斯.培根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被誉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论人生》《论说随笔文集》是他重要的著作之一,留下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名言,如: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

( Knowledge is power 。

)黑格尔说他的著作:“充满了最美妙和最聪明的议论。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就是作者对某件事所持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

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包括事实材料和道理即理论材料。

;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常见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喻证法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字词(只强调了美德的重要)⑵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⑶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⑷把美的形体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小结:作者的观点:“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吧。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论美教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论美教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论美》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备课时间第 _周,星期_ _备课教师组长总课时数1本课时数1教学内容《论美》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系相关知识,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教学重点1、赏析有关论美的语言2、联系相关知识,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引入新课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呢?恐怕我们又很难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美》。

如此宽泛的题目,在培根笔下就成了含蓄隽永,耐人回味的文字。

就让我们来品一品培根所谓的美。

二、简介作者三、整体感知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文中作者围绕着“美”,作了哪些论述?明确: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

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最高的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三、思考分析:1、作者为什么说“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2培根在论证了“最高的美”即美德的难于直观性后,为什么说“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3、为什么说“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明确:晚秋的景色是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富的内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说明有些老人显得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论美》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论美》教案 苏教版

第12课《论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2、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惜墨如金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学习杂感的写法,联系相关知识,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十七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论美》。

一说到美,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这样两件事。

1.1946年,二战刚刚结束,德国历经战火的城市,到处颓垣残壁,一片惨象。

一天,有两个美国人访问了一户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然后,这两个人有一番发人深思的谈话:“你看他们能够重建家园吗?”“一定能!”“你为什么回答得这样肯定?”“你没看到他们在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一瓶花。

”“对,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一个困苦的境地,还没有忘记美,那就一定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2.《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某某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有一段冷子兴的叙述:“那周岁时,政老爷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

”这是贾宝玉抓周的一个镜头,贾政的评价完全是唯心的,倘从唯物的角度出发,一个周岁婴儿,抓取脂粉钗环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脂粉钗环色彩最美,不仅贾宝玉,李宝玉、X宝玉也照样如此。

可见,不管身处绝境的民族,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都爱美,但是怎样认识美呢?我们今天要学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论美》。

二、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析疑,解疑。

1.师:美的分类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等。

美无处不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培根这篇文章仅533字,主要谈了哪一方面的美呢?——人的美(板书)明明谈的是“人的美”,为何起“论美”这么大的题目呢?提示:一篇文章的理解不要忘了出处,这本书的书名就是《培根论人生》。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论美》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论美》教案 苏教版

《论美》教案【学习目标】1、能说出本文的观点,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

2、品味美的内涵,能表达对美的理解,能以追求真正的美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学习重点难点】联系相关知识及自己的体验,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轻松谈话,引入课题1、展示画作,对比谈美。

2、“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去用心去感受,更需要我们去理性地思考,今天让我们随着英国大哲学家培根一起来《论美》。

3、作者简介(略)二、大师论美(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1、文章论了哪几种美?参考:颜色之美、形体之美、行为之美,美德2、作者对于这些“美”各有怎样的看法?由此,可以看出最高层次的美是哪一种美?参考:“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颜色之美,是纯外在的美;形体之美,在一定程度上已体现了人的意志和主观努力的因素;优雅行为之美,体现了人的内在素养。

三者之美的不同层次的比较,充分表明内在美重于外在美。

(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内在美重于外在美。

所以在三者中最高)美德最美3、用文中的句子归纳课文的主要观点。

(二)再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培根的随笔,都是劝世箴言之类的短文。

“他的话常常被人家引为格言”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话做一张“美的格言卡”。

【示例】格言: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赏析(推荐理由):以宝石为喻,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宝贵。

通过格言卡的制作,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么特点?参考:语言准确、精练、隽永、形象。

二、凡人谈美(一)小组合作,编写“我们的论美格言”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美应该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了,你能模仿作者某些句子的写法,结合自己对美的认识,写出属于你们的论美格言吗?(二)对照文中的观点,谈谈自己发现的美。

1、名人们因为美德为后人所敬仰,可是美德并不只是名人们的专利,我们平凡的人有没有德行之美呢?有人说“美在于发现”,会赞美的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会赞美的人,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论美》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论美》教案 苏教版

学习目标:1、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2、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惜墨如金的写法课文分析: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

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②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③和丢勒④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

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

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饱受着愧悔的晚年。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开章明义◆对“朴素背景”的解释◆表达严谨不绝对◆提出对美的看法,“才德之美”是“美中之最上者”◆在批驳两位画家的观点中论证自己的观点◆格言式的语言、生动的表达◆提出期望课堂教学第7课时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1 创设情境,说说你对美的看法和理解思考、讨论2 聆听、评价发言、交流3 阅读课文,说说作者对于美又持有怎样的观点呢?阅读、思考4 组织交流、评价交流5 联系课文说说你是如何看出作者的观点的?思考6 播放《巴黎圣母院》录像,将士官和爱斯梅那达以及伽西莫多进行对比观看7 结合录像,联系文章说说你的感受 交流 8模仿文章的语言风格,用一句格言风格的语言说说你眼中的美 写作9 交流、评价交流板书设计第8、9、10课时 写作 第8课时:学习目标:学习不同的论述方式,并能模仿一定的表达方式写出有思想的语句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 出示一份“例行公事式”的评语,请学生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论美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论美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

《论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懂得美德是美德最高境界。

2 品味文章中精彩论述的意义和作用。

3、能正确理解美的内涵,形成个人对“美”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学习杂感的写法,联系相关知识,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十七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论美》。

一说到美,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这样两件事。

1.1946年,二战刚刚结束,德国历经战火的城市,到处颓垣残壁,一片惨象。

一天,有两个美国人访问了一户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然后,这两个人有一番发人深思的谈话:“你看他们能够重建家园吗?”“一定能!”“你为什么回答得这样肯定?”“你没看到他们在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一瓶花。

”“对,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一个困苦的境地,还没有忘记美,那就一定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2.《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有一段冷子兴的叙述:“那周岁时,政老爷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

”这是贾宝玉抓周的一个镜头,贾政的评价完全是唯心的,倘从唯物的角度出发,一个周岁婴儿,抓取脂粉钗环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脂粉钗环色彩最美,不仅贾宝玉,李宝玉、张宝玉也照样如此。

可见,不管身处绝境的民族,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都爱美,但是怎样认识美呢?我们今天要学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论美》。

二、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析疑,解疑。

1.师:美的分类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等。

美无处不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培根这篇文章仅533字,主要谈了哪一方面的美呢?——人的美(板书)明明谈的是“人的美”,为何起“论美”这么大的题目呢?提示:一篇文章的理解不要忘了出处,这本书的书名就是《培根论人生》。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

论美教学目标:一、明白得作者对美的熟悉,认清内在美与外在美之间的关系。

二、能够运用作者的观点对熟悉生活中的有正确熟悉和评判。

3、体会作者语言精练的特点。

教学重点:明白得作者对美的熟悉,认清内在美与外在美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文中观点就现象谈熟悉。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

若是在本班挑选一名同窗任“班级形象大使”,你们会选谁?小结;从大伙儿的评选中可看出,有的同窗注重外貌,有的同窗注重能力,有的同窗看重性格。

看来大伙儿关于形象,都有不同的评选标准。

外表的美上形象美,能力性格的可取的地方一样也是一种美,一种更让人心动的美。

今天,让咱们走近近代实验科学的开山祖师——培根,感受他所认同的美。

学完本文,关于美,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成。

那么作者是如何熟悉美的呢?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1)边读边用勾画的方式画出能够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分析后总结本文的中心论点——美德最美。

(2)作者在文中共写了哪几种美?能够归纳为哪几类?他以为最高境遇的美受到如何的美?三、品析语言。

(赏析、质疑)(一)、赏析:再读课文,找出你所认同并喜爱的观点,谈一谈你对这一观点的明白得,能够结合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明白得(如周总理,居里夫人,任长霞,刘翔等)。

能够写下评注,或小组内自由交流。

讨论并归纳:1 、美德比如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富丽。

二、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再也不予彼。

3 、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4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臭而难以维持的。

分析明白得:一、用宝石打例如,说明一个人若是有了美好的德性,朴素的外表不仅可不能有阻碍,而且会使这美好的德性加倍宝贵。

二、一个人既有外形美,又有内在美,是不容易的。

3、晚秋的景色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硕的内在美。

用晚秋景色打例如,说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硕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4、那个地址的美是指外表的漂亮。

【2020】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

【2020】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

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⑷把美的形体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小结:作者的观点:“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吧。

”四、再读课文,探讨论证方法,梳理论证结构1、理清本文的结构2、深入阅读,体会文章内涵作者首先说到美德是最重要的,但外形美和内在美往往不能统一,不能兼得。

这时,作者提出不要因为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象作者所举的这些人都是内外皆美的,但毕竟是少数)。

那为什么内在美比外在美重要呢?五、深入阅读,探究质疑文章写于400多年前的英国。

当时的英国人欲横流,许多形貌美的人无需花太多的努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形貌不美的人要获得成功,则要付出比形貌美的人多得多的努力。

针对这样一种现实状况,培根就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二十一世纪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他的这些见解,它们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呢?如果能,请陈述理由;不能,则请修改并完善。

定了)(通过三者的比较说明优雅行为之美最为要,优雅行为之美是美德的一种表现,但并不是全部。

)(作者强调人的美的德行,认为和美的外表相比,美德最有价值,但作者并不是简单否定外表之美)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㈠提出问题①美德最美(喻证法、例证法)㈡分析问题具体论述美德最美②以两种人为例,论述人生内在美的重要。

(例证法、对比论证法)③通过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行为之美的比较,论述最高的美是行为之美,即美德之美。

(对比论证法、例证法)④通过某些老人与年轻人的对比,进一步强调美德最美(对比论证法、引证法)㈢勉励人们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让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喻证法)作者在第三、第四节作了回答。

作者将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行为之美(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进行比较,说明形体之美胜于颜色之美,优美的修养胜于形体之美。

培根所说的有些老人显得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有些年轻人具有美貌,但缺乏修养,正是为了证明内在修养胜于外在美。

最后,就是本文的总结,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初三上)6doc初中语文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初三上)6doc初中语文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初三上)6doc初中语文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找出文章的要紧观点,简述理由。

2、品味文章的相关论述。

3、学习杂感的写法。

4、品味文章语言,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要紧观点。

2、结合课文介绍相关知识,学习杂感的写法。

3、组织学生分组活动,讨论自己对美的明白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2、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能够对作者的观点作出正确的评判。

重点、难点及活动突破◆重点1、品味文章语言,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联系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美的明白得。

3、明白得作者的审美观,品味文章中的相关论述。

◆难点1、认识培根的审美观,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2、能够对作者的观点做正确对待的评判。

◆教学突破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凝练优美的语言。

2、结合课文中的论述作出适当的评判,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自读课文2—3遍,能流畅地读完课文。

2、采访你的家人或亲戚、邻居、朋友,他们如何样看美。

把他们的看法记录下来。

3、在预习时,把你的疑咨询写在下面。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发爱好,走近文本1、生活中有专门多美,请例举自己认识的生活中的种种美。

〔倾听、评判〕提示:〔1〕容貌之美〝东家之子,增之一分那么太长,减之一分那么太短;著粉那么太白,施朱那么太赤。

〞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青年见罗敷,脱帽着梢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做观罗敷。

〞——«陌上桑»〝一双丹凤眼、两变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态风骚。

〞——曹雪芹«红楼梦»〔2〕神态之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徐志摩«沙扬娜拉»〔3〕形体之美〝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4doc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4doc

教案教学目的:1、把握文章主旨2、掌握各种论证方法3、学会鉴赏格言式的语言风格4、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良好的行为美德。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引导提问、讨论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各位同学好!我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硕士研究生王琳,今天借用大家一节课的时间,看看我是否有缘成为大家的老师。

初次见面,想必大家看着我这位新老师,是不是心里在琢磨着:艾,这位老师长得……穿得……可见,看一个人我们首先会想他漂亮不漂亮,帅不帅,也就是说外表美不美。

所以外表美不是不重要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二、教授新课:可结合“大长今”1、美德美德好比宝石喻证有美德的人例证(第一组朗读)2、美貌(第二组朗读)讨论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对比中看出作者的价值取向对比论证大家先想想,一个长得很漂亮的人但没有什么才能的人,和一位长得比较普通但很有才能的人,你偏向喜欢哪个,或者说比较欣赏哪位?俗话说:“绣花枕头一包草”其实就是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的鄙视。

也就是大家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内在表现。

其实伟大的科学家培根和大家一样,他也觉得有才能有所为的人比光有美貌的人更值得肯定、赞赏。

从这一段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作者培根的价值取向,即还有其他东西比美貌更重要。

那么究竟是什么呢?3、最高的美——美德好,我们来跟着培根“仔细考究”一下:(第三组朗读)对比论证、例证外在:优雅行为形体之美颜色之美(最直观,画家最容易表现出来)内在:美德——最高的美(难于直观,画家无法表现)内在外化外在内现随后作者进一步说明:“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公式是简单的,机遇却是可遇不可求的,难得的。

课文举例说明,可以让学生补充说明。

苏教版初三上册《论美》课堂实录

苏教版初三上册《论美》课堂实录

苏教版初三上册《论美》课堂实录苏教版初三上册《论美》课堂实录(课前配乐播放以“感受美”为主题的系列图片,营造“美”的氛围。

上课铃响,停止播放)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显得无精打采)师(走到学生中间):老师今天特别高兴。

(生小声议论)师:高兴,不是因为自己参加比赛,而是因为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

今天的学习呢,气氛有点特别———后边坐着很多听课的老师。

大家刚才已经上了一节课,还紧张吗?(生小声回答。

有说“紧张”的,也有说“不紧张”的)师:其实没必要紧张,平时怎么学,今天照样怎么学。

好吗?生(小声地):好!师:据说,大家都是七年级的学生,但我们今天要学的却是一篇九年级的议论文,并且还有一定的难度。

大家是否有信心上好这一节课呢?生(小声地):有。

师:好像信心不足哇?生(信心十足地):有!师:我想,凭大家的聪明,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是肯定能读懂这篇课文、上好这一节课的。

况且,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也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美。

(屏幕显示:美)师:上课之前,我发现不少同学在欣赏屏幕上一幅幅优美画面的时候,都特别来劲。

(风趣地)是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从古至今,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探寻美、欣赏美,也在不断地创造美。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人们的审美观念似乎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你看吧,现在的人造美女、人造美男越来越多。

(屏幕显示一幅漫画,学生小声议论)师:据说上海的一名中学生也想通过自我炒作成为“第一人造美男”;咱们浙江的慈溪市有一位16岁的少年也想成为中国第一人造美男,实现和韩国明星李贞贤同台演戏的梦想。

听到这些消息,我们可能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惊讶之余,我在想,我们应该理性地思考一下“美”了。

今天我们就随着大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一起来《说美》。

(屏幕显示课题:说美)师:大家是初次接触议论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需要完成哪些任务?我觉得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审美观念,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美教案苏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美教案苏教版(2021年整理)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 论美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 论美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 论美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十二论美【教学目标】1。

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2。

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多样的论证方法。

复备区【重难点】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研读课文的能力。

2.联系相关知识及自己的体验,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轻松谈话,引入课题雪莱曾经这样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的确,风华正茂的同学们,正值“美”的年龄,相信你们对美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那么,别吝啬,将你慧眼发现的美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吧!(学生畅所欲言)过渡:看来,同学们眼中的美可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呀,雨后的彩虹是美的,春雨滋润下的万物是美的,胜利者的微笑是美的,诗人作家笔下流出的篇章是美的,国色天资也是美的。

.。

但这些美是不是算得上是真正的美呢,让我们请出一位对美有过资深研究的哲学他是谁呀?-———---弗兰西斯。

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著名的哲学家。

他将在《论美》一文中给我们一个答案。

二、阅读课文,确定观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比较分析下列哪一个句子表达了文章的主要观点.⒈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只强调了美德的重要)⒉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非作者的观点,而且在下文就已经否定了)⒊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通过三者的比较说明优雅行为之美最为要,优雅行为之美是美德的一种表现,但并不是全部.)⒋把美的形体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12论美教案苏教版

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12论美教案苏教版

论美教学目标:1。

体味文章对美的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

品味美的内涵,能表达对美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教学难点:感受美的内涵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配乐,展示图片,共同感受美,营造美的氛围.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幅图片美?(学生各抒已见)2、导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更需要我们去理性地思考,今天让我们随着英国大哲学家培根一起来《论美》。

(板书课题、作者)二、论美(感知作者观点)思考:1、文章论了哪几种美?参考:颜色之美、形体之美、行为之美,美德颜色指五官相貌、容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是纯外在的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在一定程度上已体现了人的意志和主观努力的因素;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

2、作者认为这几种美是怎样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最高层次的美是哪一种美?参考:“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内在美重于外在美,美德最美。

3、作者觉得怎么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美?参考: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即外在美和内在美结合,才是真美。

4、作者是采用哪些论证方法论证“美德最美”这个观点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例如:举例论证:“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强调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美的人,才是大丈夫、美男子。

比喻论证:“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指出形体美难以永久保持,只有内在美是持久的。

对比论证:第4段通过老人和年轻人的对比,进一步强调美德最美.引用论证: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指出老人因内在美而更美。

学生可以从文中再找到其它的句子加以说明。

《论美》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论美》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论美》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吕爱琴
【期刊名称】《新课程研究(上旬)》
【年(卷),期】2010(000)011
【摘要】@@ 本节课是由年轻教师贺俊上的,是一堂督导评估课,课文是江苏教育
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三)
学学牛吃草>第十二课<论美>(培根).rn教学过程:rn师: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美.【总页数】3页(P68-70)
【作者】吕爱琴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创设多元交际场景,有效提升应对品质——统编语文一年级《打电话》课堂教学
实录及点评2.语文教学之美:感染力、问题性、合作力、思想性——《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3.品析人物语言,感受美好情感——《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及点评4.寻言、情、意之线,探散文阅读教学之法--《囚绿记》课堂教学实录与点
评5.学智者诗意化解苦难用智慧创造精彩人生——《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美课前配乐播放以“感受美”为主题的系列图片,营造“美”的氛围。

上课铃响,停止播放)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显得无精打采)师(走到学生中间):老师今天特别高兴。

(生小声议论)师:高兴,不是因为自己参加比赛,而是因为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

今天的学习呢,气氛有点特别———后边坐着很多听课的老师。

大家刚才已经上了一节课,还紧张吗?(生小声回答。

有说“紧张”的,也有说“不紧张”的)师:其实没必要紧张,平时怎么学,今天照样怎么学。

好吗?生(小声地):好!师:据说,大家都是七年级的学生,但我们今天要学的却是一篇九年级的议论文,并且还有一定的难度。

大家是否有信心上好这一节课呢?生(小声地):有。

师:好像信心不足哇?生(信心十足地):有!师:我想,凭大家的聪明,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是肯定能读懂这篇课文、上好这一节课的。

况且,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也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美。

(屏幕显示:美)师:上课之前,我发现不少同学在欣赏屏幕上一幅幅优美画面的时候,都特别来劲。

(风趣地)是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从古至今,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探寻美、欣赏美,也在不断地创造美。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人们的审美观念似乎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你看吧,现在的人造美女、人造美男越来越多。

(屏幕显示一幅漫画,学生小声议论)师:据说上海的一名中学生也想通过自我炒作成为“第一人造美男”;咱们浙江的慈溪市有一位16岁的少年也想成为中国第一人造美男,实现和韩国明星李贞贤同台演戏的梦想。

听到这些消息,我们可能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惊讶之余,我在想,我们应该理性地思考一下“美”了。

今天我们就随着大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一起来《论美》。

(屏幕显示课题:说美)师:大家是初次接触议论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需要完成哪些任务?我觉得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审美观念,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好吧,下面让我们带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一起进入第一个学习环节。

(屏幕显示:整体感知)师:这样,大家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美”,作了哪些论述?看看在这些论述中,作者最核心的观点是什么?读的时候,请拿起笔,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

(屏幕显示:勾画关键句)师:提示一下,在议论文中,哪些是关键句呢?能表明作者观点的,能给我们以启迪的,或者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的,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关键句。

好吧,请大家自由地阅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关键句。

师巡视,个别指导)师:同学们都读得非常专注,那现在请大家说说,你勾画了哪些关键语句。

生1:“论起美来,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动作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

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

”生2:“假如美落在人身上落的得当的话,它是使美德更为光辉,而恶德更加赧颜的。

”生3:“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生4:“美有如夏日的水果,易于腐烂,难于持久。

”生5:“美人底秋天也是美的。

”生6:“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什么大的才德。

”师:同学们找得很好,老师也把自己觉得关键的语句摘录了出来,其实和大家所摘录的差不多。

(屏幕显示关键句)来,我们先一起把这些关键句读一读,初步了解一下培根的观点。

(生齐读,比较生疏)师:这些关键句都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我们该怎么读比较好呢?(生露出思考的样子)师:就用现在这种状态就比较好。

带着思考,慢慢地读。

来,我们再来一遍。

(生齐读)师:初步了解了培根的观点以后,大家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如果请你从这些句子中,选取你觉得最精彩的一句做一张“美的格言卡”,你准备选哪句?为什么?如果你觉得最精彩的句子,我们这里没有摘录出来,你还可以到课文中去寻找。

(屏幕显示:美的格言卡)师:大家先交流一下吧。

(生品读、交流)师:好,我们来听听大家的想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事先链接好的一张张漂亮的格言卡,为的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生1:课文开头一句话可以做成一张格言卡:“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非常形象。

师:是啊,文章是在论美,语言本身也很美,文章最后一段还有一句也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美有如夏日的水果,易于腐烂,难于持久。

”这些比喻句的运用形象地唤起了我们的想象。

生2:我准备选的是这一句:“假如美落在人身上落的得当的话,它是使美德更为光辉,而恶德更加赧颜的。

”因为这句话说出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的美,即心灵美。

一个心灵丑的人,不管她外表多好,也不会受人喜爱。

师:你说得很好,大家一齐读一下这句话。

(生齐读)接着发言吧。

生3:我觉得用这句话做成一张卡片也是挺好的。

“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

”因为有句话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里体现出人美就美在品德和精神。

师:她谈出了自己的理解。

生4:我说的是“假如美落在人身上落的得当的话,它是使美德更为光辉,而恶德更加赧颜的”这句话,我觉得一个人拥有道德美比拥有外表美好多了。

师:是的,外表美是美,心灵美更美。

接着说。

生5:我喜欢这句:“美人底秋天也是美的。

”这句话让我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纵然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可爱和美丽,而老年人也自有他们优雅的气质,老年人所焕发出的也是一种独特的魅力。

所以一个真正美的人,他的晚年同样是美的。

师:我记得有人这样说过:女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那我想,女人如此,男人、老人也是如此。

你看,小平同志那么大年纪了,他南巡的时候,挥手的姿势多美啊。

师:好,通过对关键句的寻找和品析,大家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初步领略到了培根的观点,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现在,我们把这些句子再来齐读一遍。

(生齐读)师:这么多关键句里面提到了很多的美,有颜色美、状貌美,有优雅的动作之美,以及那种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的德行美。

作者在对这些“美”的论述中,最看重的是什么美?生6:德行美。

师:容貌美、状貌美、优雅动作之美都属于外形美,德行美却是属于一种内在的美。

在作者眼里,什么样的美才是最理想的美?生7:内在美与外形美结合。

师:非常好。

内在的德行美胜于外形美,而内外兼美乃至上之美,这是培根在这篇文章中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板书:内外兼美乃至上之美)师:明确了作者的主要观点以后,我们再把这些关键句用心来读一遍。

(生齐读)师:同学们,应该说,我们对“美”的感受已经比较深刻了。

但我们对课文的探究还在继续。

接下来这个环节更是我们畅所欲言的时候。

(屏幕显示:质疑问难)师:如果你对课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不理解,可以提出来研究。

甚至说,你对有些观点不认同,也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之,什么问题都可以提,言论自由嘛。

现在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把自己觉得最有价值的问题抛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生浏览课文,准备质疑。

教师激励: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难。

我们看谁最先提这个问题,谁就是最勇敢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生1:我不理解这句话:“我们一定会看得见有些脸面,如果你把他们一部分一部分地来观察,你是找不到一点好处的;但是各部分在一起,那些脸面就很好看了。

”师:有同学能理解吗?(无人回答)师:听老师举个例子吧。

外面有一块草坪,单独看不怎么美,这个草坪外面有一条小河,单独看也不怎么美,但你把这块草坪和小河放一块来看,碧水映着绿草,哇,太美了!这是一种怎样的美?生(小声地):和谐。

师:对了呀!和谐是美。

同样的,文中这句话所揭示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师:培根的《论美》写于四百多年前的英国,此刻,当我们用一个21世纪的中学生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他的观点,你完全认同吗?请班长发表一下意见好吗?生:我赞同他的观点,虽然时代不同了,但他的论述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师:作为大哲学家,培根的文章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他的观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同学们平常在思考问题时,也应该保持自己的个性,能提出一些有独创性的想法。

(生默不作声)师:同学们似乎没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一起探讨。

这样吧,如果还有什么问题的话,课外我们还可以继续探讨。

(屏幕显示:拓展感悟)师: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了雕塑家罗丹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确实如此啊,只要我们用一颗善良的心灵去感受,用一双聪慧的眼睛去搜寻,用一双灵敏的耳朵去倾听,你一定会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大家看我们右边墙壁上的宣传画,乒乓球运动员夺冠了,他握紧拳头,像是在声嘶力竭地呐喊,这难道不是美吗?再想想坐在我们身后的老师们吧,在这酷暑难耐的夏季,他们静静地坐着、听着,甘愿做我们的观众,这种场面不也是一种美吗?同学们放弃了暑假这大好的闲暇时光,坐在这里配合老师上课,你们的这种协作精神同样也是一种美呀!真的,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

(生情绪高涨)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个短片,现在请大家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灵去捕捉,然后把你对美的感悟告诉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

(在《神秘园》的音乐声中,屏幕显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从自然到社会,从生活到艺术,有关于季节的,有关于动物的,有关于运动的,有关于亲情的……学生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感受着)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就你的发现或感悟写一句关于美的格言,写一首关于美的小诗,或者写一段关于美的随笔。

时间不多了,你可以即兴发言。

(屏幕显示:一句格言一首小诗一段随笔)生1:美无处不在,只要用我们的心灵去体会,去感受,我们就能领略无穷无尽的美:春天,小草破土而出,那是一种生命萌动的美;冬季,白雪覆盖大地,那是一种素净纯朴的美。

师:你的发言很精彩,如果能配着音乐把刚才的发言朗诵出来,那会更美妙的。

来,试试!(生配乐用抒情的语调朗诵。

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生2:美源自自然,美源自生活,只要你用心去观察,你一定会找到美。

生3:美无处不在,它等待着我们一起去发现和感悟。

生4:山川河流之美,夕阳西下之美,生命勃发之美,花开花谢之美,和睦家庭之美,都能让人感到美的存在。

(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生5:妈妈的唠叨是美,爸爸的叮嘱是美,老师的安慰是美,同学的提醒是美。

(全场响起掌声)生6:如花美玉也抵不过似水流年,但落花的刹那,也是叹息的微笑。

师:同学们的交流非常精彩,我感觉,大家确实是善于发现美,能够鉴别美的人。

同学们,我们人类对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对美的思考和研究也从未停止。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美,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美。

无数的美学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精神食粮———(屏幕显示:朱光潜《谈美书简》宗白华《美学散步》)师:读一读朱光潜的《谈美书简》,读一读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不能不说都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一种人格、境界的提升。

建议大家在这个暑假里,好好地读读这两本书,它能使我们更好地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