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增长阶段转换与发展方式转型下
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深刻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勾画了我国基本实现
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深刻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勾画了我国基本实现“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期、全球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的持续影响期,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编制和实施好“十四五”规划至关重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的科学判断,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精准把握,为我们正确认识发展大势、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
“十四五”时期区别于以往五年规划期的最大不同,就是我国外部环境所面临的这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准确把握这一大变局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趋势,是稳妥应对变局、抓住战略机遇的前提和基础。
具体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大变局的重要推动力量,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尤其是“东升西降”是大变局发展的主要方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加剧大变局演进的催化剂,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是大变局的基本特征。
环顾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
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孕育了一批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重大技术变革。
这引发了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创造了新产业和新业态,使传统产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加速了产业升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了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对塑造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一切为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了新的重要机遇。
环顾当今世界还可以看到,近年来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陷入低迷,发展活力缺失,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收入差距扩大化严重威胁经济发展,社会内部严重分裂甚至走向对立,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性崛起,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制造业是现代工业化国家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制造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发展先进制造业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
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我国制造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部署,对于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加速我国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有助于充分释放我国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的叠加、聚合、倍增效应,构建形成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要素的新型工业体系,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改善产业结构、增强转型动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实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性变化。
另一方面,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向实体经济领域融合渗透,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各国的普遍共识和共同选择。
在国际形势日益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只有牢牢把握新工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性窗口期,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才能发挥信息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培育发展新动力,支撑我国制造业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从2012年首次提出“工业互联网”这一概念,到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到新基建提速,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
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的理论内容,谈谈你的 理解。
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的理论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如360问答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什么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日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身套盟若如件企经济研究所等单位在北京举办了“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2准善法缩即013)”,来自高等院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一些颇有启发的见解和思路。
我国经济短期“弱回升”,长期潜在增长率下移与会者认为,目前步施术烟我国经济呈现“弱回升呼成核类万策混析兴死策”态势。
2012年9月起,我国经济运行的多项重要指标结束了两年多的探底下则犯观五父供叫滑,开始出现企稳回升态势。
但2013年头几个月,各项经济指标回升态势出现分化:一些指标在回升中出现轻微下滑;一些指标继续呈回升态势,但回升幅度不大。
这说明,经济上目级卫异行动力和下行压力相互交织,经济上行动力并不强劲,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稳固。
导致我国经济“弱回升”的主认要因素有以下几个:1、首先,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大背景的深刻变化。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已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别末好里斗径相深度转型调整期,异井么给钟武胶销经济走势错综复杂,充满不确定性,危机的影响还在不断发酵,国际市场需求仍然低迷不振。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期进入潜在增长率下移的增长阶段转换期。
在这样的坚紧岩请补大环境、大背景下,华检责严困我国经济很难进入强回升状态。
其次,宏观调控政策放松力度不大。
本轮宏观调控没有采取大力度的刺激政策,而是坚油在百超孙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好础攻粮将重孙并谓少基调,统筹考虑稳增长、控物价、防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另外,受居民消费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压力的影响以及产能过剩的制约,目前宏观调控政策放松的空间较为有限。
3、各级领导班子处于换司届期。
各地、各部门要形成新的决策和规划,需要有一个调介雨参底排胞适宪脸准适研、酝酿、决策及实施的过标板穿红设记声九烟程,难以一下子形成助推经济迅速回升的力量。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范文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范文随着世界经济进入调整变革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这一转型时期,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目标和前进方向。
本文将结合自身学习与实践,就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谈谈个人的感悟与体会。
一、深刻认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我国已经走过了最初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现在正进入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经济增长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优势正在减弱,而转向创新驱动变得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调整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
二、深刻认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点,要鼓励和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强化清洁低碳生产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化,资源利用更高效、环境污染更少的方向转变。
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效率和品质,推动传统产业向更高水平转变。
三、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撑。
只有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双赢,才能保证经济的高质量。
必须有绿色发展的理念,倡导绿色消费,建设绿色生产体系,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真正做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四、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对政府的职责要求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效能型政府。
应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品质和效益。
发挥宏观调控引导作用,增强政策的产业和区域导向,转型发展产业,优化生产力布局,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
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保证市场秩序的健康和公平。
五、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对个人职业素养的要求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个人也应当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应主动学习和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以及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相关的专业知识。
要注重提升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协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等,以提高个人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能力。
思考建议: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认识
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认识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和现在所处关口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提出任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这里谈几点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重大意义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在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突破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境瓶颈,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条件,是劳动力、土地、环境的低成本吸引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将制造业转移到我国。
现在我国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要素低成本的吸引力、驱动力明显减弱,正面临高中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制造业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两头挤压。
同时,我国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依靠要素低成本的粗放型、低效率增长模式已经不可能持续,现在必须也有条件转向高质量发展。
从需求方面看,以往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境外需求和国内投资需求高涨带动的。
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10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一直艰难曲折,国际贸易更是多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国内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也处在调整减速期,大量低端产能又不适应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因而许多生产能力无法在市场实现。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实现供给和需求在新水平上的动态均衡,才能使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刘世锦:我国增长阶段转换与发展方式转型
刘世锦:我国增长阶段转换与发展方式转型2012-08-22[摘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势头还能保持多长时间?高速增长期何时、以何种形态结束,并会带来哪些可能的影响?我们研究的初步结论是:2015年左右,我国将进入增长速度回落的时间窗口期,增长阶段转换将伴随着增长动力和经济结构的显著改变,并可能带来某些难以预料的挑战,从而对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包括时间约束的紧迫要求。
[关键词]增长阶段转换,发展方式转型,增长率我国经济已经经历了超过30年的高速增长,这一势头还能保持多长时间?研究并回答这一问题,首先是基于对我国高速增长期何时结束的关切。
我国有幸持续了如此之长的高速增长期,但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逻辑推论。
问题是高速增长期的结束何时、以何种形态到来,并会带来哪些可能的影响。
研究这一问题也是为了回应另一个关切,即我国是否会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当我国人均GDP按汇率法计算超过4000美元,且面临诸多矛盾与挑战时,对我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担忧和讨论正在增多。
我们研究的初步结论是:2015年左右,也就是“十二五”末、“十三五”初,我国将进入增长速度回落的时间窗口期,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可能下一个较大台阶,由近些年的10%以上的增长率下调至7%左右。
这一变化实质上是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的转换。
增长阶段转换将伴随着增长动力和经济结构的显著改变,并可能带来某些难以预料的挑战,从而对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包括时间约束的紧迫要求。
一、成功追赶型国家在高速增长期后增长率下台阶是一个规律性现象在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研究中,按何种价格计量是一个重要而学术性较强的问题。
可用于国际比较的数据来源较多,其中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世界经济史数据,较好满足了长时间跨度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比较的需要,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公认度。
麦迪森数据采用购买力平价和国际多边比较方法,以1990年为基准水平,其计量单位简称1990年国际元。
从“三期叠加”到“三个节点交汇”看“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挑战—
从“三期叠加”到“三个节点交汇”看“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挑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体会作者:杨廷文来源:《新经济》 2016年第12期杨廷文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在对《建议》所做的《说明》中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关键词:“三期叠加”机遇和挑战创新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究竟在哪里?“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究竟是什么?一、从“三期叠加”到“三点交汇”产生的矛盾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挑战2014年2月习近平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要论述》中首次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作出判断,认为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2016年01月18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表示,中国经济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
“增长速度换挡期”,指我国经济已处于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的发展时期;“结构调整阵痛期”,指我国宏观经济结构正处在深度调整之中,各种矛盾相互叠加、相互交织,综合复杂;“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指之前实施的一揽子扩张刺激计划,现正处于消化的“消解”过程中,正在进行,正在发生。
当前已经走到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
这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
从“三期叠加”到“三个节点交汇”的判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当前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历史方位的判断。
这个判断是其他判断产生的大背景,大前提。
其他一切判断和逻辑都是在这一“判断”基础上产生,受制于这个判断,并为这个判断服务的。
2018年山东继续教育答案99分
2018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继续教育参考答案99分一、判断1.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指国务院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我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
(“)2.新党章对党的建设提出五项基本要求。
(“)3.形势在变化,实践在发展,指导思想无需跟上形势的变化。
(8)4.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5.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6.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7.十九大报告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有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8.十九大报告共分13个大的部分9.国家发改委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中心定位是基于非统计数据的国民经济的监测预测和宏观决策支撑体系(“)10.我们的行为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模式,但不能使用数学模型来解释。
(*)1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后我们要按照“两步走”的战略去推进现代化的建设。
(“)12.我们的行为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模式,但不能使用数学模型来解释。
(*)13.自由贸易港是设在一国或地区境内关外。
(✓)14.目前,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主要满足两类服务需求。
(*)15.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6.国家发改委负责建设标准化的数据交换平台来实现信息共享。
(”)17.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8.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改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
(“)19.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要共同富裕。
(”)20.国家安全跟民生保障,跟社会治理没什么关系。
(*)21.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指国务院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我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
(“)22.创新是引领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第一资源。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心得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心得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经济也在不断调整和转型。
高速增长阶段带来了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因此,中国必须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不断提升的效益性。
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努力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首先,中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渐放缓,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政府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力量的释放。
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发展产业等正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次,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经济领域的改革力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
通过减少产能过剩和优化产业结构,中国经济正朝着更加高效、环保和创新的方向迈进。
同时,中国还加大了对市场准入的改革力度,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实现了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另外,中国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中国经济正朝着更加开放、创新和竞争的方向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措施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和更多的机遇。
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动力和活力。
在这一转型期,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抓住机遇,勇于变革,加大改革力度,以应对挑战。
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而奋斗。
同时,我们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从过去的简单追求数量和速度上的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聚焦两会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目标从“快不快”到“好不好”
文 l本 刊 记 者 赵 爱 玲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 中.习近平 总书记明确提 出,我国经济 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正处在 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 动力的攻关期。3月5日,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用很大篇幅阐述 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 的问题。
预 期 目标 定 为 6.5% 左 右 ?
健 中 性 ,广 义 货 币 M2增 速 呈 下 降 趋 势 ,信 贷 和 社 会 融 资 规
模 适 度 增 长 。
今年整个经济预期 目标的设定都体 现了推 动高质 量发展
事实 上 ,最 近 几年 来 ,M2目标 与实 际值 多 有偏 差 ,如
的要求
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改革发展 的核心关键词。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 内蒙古、广东、山东、重庆代表 团审议 时,多次就经济高质量发展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系,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多次提到 “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词 :他在内蒙古代表团强调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 优 ;在广东团强调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 ;在山东团要求扎扎实实把 乡 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新贡献。
中国经济 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阶段 ,是 中共十九大对中国经济做 出的重大判断。作为经济领域深 刻的系统 变革 ,高质量发展涵盖供给、需求 、配置 、投 入产 出、收入分配、经济循环等 多个层 面,带来 的将是 中国经济 的巨变。这 一阶段意味着 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 动力 的攻关 期。今年对中国来讲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的一年 ,表现在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 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实施 “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同时也是政府换届 、 新一届政府履职之年。中国经济这艘 巨轮驶 向了一个由高速增长 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 阶段的崭新历史坐标 点。 在十九大召开之后的首次全国两会上,高质量发展如何推进 、如何落实,备受关注。两会的召开也让 中国经 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愈发 清晰。面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摘要】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取得了重大突破。
本文将从高速增长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特点入手,探讨我国经济转型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也将分析我国经济转型的路径和措施,展望我国经济转型的前景及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意义。
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将在结论部分得到总结。
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认识到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意义。
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质量、效率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关键词:我国经济发展、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转型、现状、挑战、路径、措施、前景、意义、趋势。
1. 引言1.1 我国经济发展背景我国经济发展背景十分复杂多元,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以及从封闭向开放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的成就,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对全球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如经济增长模式低效、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矛盾凸显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的迫切要求。
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背景,才能有效应对,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1.2 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性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高速增长阶段,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也逐渐意识到在追求数量增长的必须注重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
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以下重要性: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高质量发展的三大转型
高质量发展的三大转型作者:张曙霞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8年第11期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高质量发展做出具体部署,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高质量发展最根本在于深化改革,增强经济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王一鸣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说,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这需要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打破垄断。
在王一鸣看来,中国经济要完成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换,要做好三大转型: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财经国家周刊》:如何理解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衡量指标是什么?王一鸣:对于发展的质量,在经济学辞典或者文献中,似乎缺乏标准的学术定义。
从微观层面看,通常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中观层面看,通常指产业和区域的发展质量,例如,产业价值链的高中低端就是衡量产业质量的重要标准;从宏观层面看,主要指国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通常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高质量发展就是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的发展模式。
如果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定义,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所有这些都是衡量发展质量的方法,但目前依然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标准衡量体系,还需要学界探索和研究。
而且,高质量发展的衡量体系还要适合我国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不能简单地以成熟经济体的标准作为参考依据。
目前我国正处在结构快速变动期,要充分考虑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
高质量发展最根本在于深化改革,增强经济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全面解读现代化经济体系――六大特征、三个难点、五条路径
全面解读现代化经济体系――六大特征、三个难点、五条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尽管“现代化”已被多次提出,但“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概念还是首次提到。
那么,如何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又该如何构建这一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瓶颈又是什么?多位专家学者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之后,就相关问题向本刊一一剖析。
何谓“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布局的内在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途径,也是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和全面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意义深远而重大。
背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向《经济》记者表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要破解这一矛盾,就必须更高水平发展生产力、更大力度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积极推进现代化经济。
夏杰长表示,这是我们党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目标最主要的原因。
在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可谓是水到渠成、意义深远。
专题一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三轮时政热点主观题集训
2023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预测与试题追踪专题一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1.(2023秋·河北石家庄·九年级统考期末)科技引领时代,青年成就未来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16.9%,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6%,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处在世界前列,取得了一批以量子通信、铁基超导,干细胞为代表的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
(1)结合材料一概括,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材料二如今,人工智能不仅会下象棋、围棋,还在分发邮件、工业制造中大显身手,甚至参加了2017年的全国高考……人类的很多工作正在被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
(2)“人类的很多工作正在被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说明了什么?(3)我国为促进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应该实施什么战略?材料三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手时说: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双创”澎湃活力,弘扬工匠精神,这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能。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原因。
材料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又分为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三个方面,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六大素养。
(5)请你从青少年个人的角度分析把“创新”列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原因。
【答案】(1)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不断增长;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创新的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创新改变生活;创新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3)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①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②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1. 引言1.1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概况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经济增速逐渐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正加快转变。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概况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缓但仍保持稳定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推进,市场需求结构不断调整,投资和就业形势较为稳定。
随着新常态的到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1.2 新常态的背景和内涵新常态的背景和内涵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种新的阶段,这种新阶段与过去高速增长的时期有所不同。
新常态的背景主要是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双重作用。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缓,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经济结构亟待调整升级。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常态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质量提升、结构调整优化、动力转换升级、发展方式创新等方面。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发展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优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动力转换和持续增长。
新常态也意味着我国经济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全球竞争力。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和把握。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深入探讨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消费结构变化和市场需求状况、以及投资和就业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新常态背景和内涵的解读,以及对以上各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够揭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研究的意义在于,新常态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深入理解新常态下的经济特点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常态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任务
新常态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任务一、概述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呈现出新的特点与挑战。
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这种转变对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和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就业市场来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逐渐减少,而新兴行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则逐渐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更加广泛的知识背景和技能,以适应多元化的就业需求。
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而市场需求却相对有限。
这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海归、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的增多也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态势。
在新常态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大学生需要积极调整就业观念,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平台和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
1. 新常态经济的定义与特点新常态经济,作为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它是对过去以GDP增长为导向的旧经济形态与模式的深刻转变,转向一种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社会效益和可持续性的新模式。
新常态经济不仅仅是经济数据的简单变化,更是一种经济理念、发展方式和政策取向的根本性转变。
新常态经济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增长方式的转变上。
传统的粗放型、数量型增长方式逐渐被集约型、质量型增长方式所取代。
这意味着经济发展不再仅仅追求速度和规模,而是更加注重效益和可持续性。
新常态经济强调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三产业和消费需求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更加惠及广大民众。
新常态经济还表现为增长动力的转换。
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和投资驱动,而现在则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强调必须“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这是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充分理解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的出发点和着眼点,进而明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的基本路径。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改革越是全面深入推进,就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尤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推进实施中必然要触及深层利益调整,既要攻克既有利益格局的阻碍和制约,还要协调处理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这就需要统筹协调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统筹谋划推进改革的时机和步骤、方法和力度,协同推进各种综合配套改革措施,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的基本路径
积极寻求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的最大公约数。一要寻求深化改革的聚焦点,明确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的突破口。要立足当前政府越位缺位错位、收入差距扩大、资源价格机制扭曲、征地拆迁混乱、食品药品安全隐患等热点难点问题,大力推动政府职能、收入分配、垄断行业、财税体制、城乡二元结构等重要领域及关键环节的民意聚焦、利益聚焦,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共鸣点、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的突破口。二要找准各方利益均衡点,提高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的科学性。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注重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综合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找准各方利益的均衡点,聚合众力、融合众智,切实通过综合平衡增强深化改革的科学性。三要正确处理重大关系,增强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的协调性。全面深化改革,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关系。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后,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系列重大关系,把准改革脉搏,推动各项改革发挥最大效能。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说课稿1.2 走向共同富裕
1.2《走向共同富裕》说课稿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框包括俩目:第一目“改革进行时”,第二目“共享发展成果:主要启发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知道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人民的必要性。
明确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科技和知识。
2.学情分析:本课学习中,学生通过已有的认知能够列举出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部分典型问题,如环境、住房、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运用已有分析能力能够推断出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产生对如何解决问题,即如何共享发展成果的学习的渴望。
但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学生还有一定的困难,教师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把握授课深浅的尺度。
二、教学过程【教师导语】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从上个世纪我们摆脱了被压迫的命运,到今天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靠的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努力。
我们要团结一心,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学习目标】1了解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充分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了解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和意义。
3.通过所学知识,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改革措施,学会处理正常的经济关系。
4.关心改革,树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发展,自觉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学习重点: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共享的发展理念。
学习难点: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
【自学检测】1.改革进行时(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O(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和的矛盾。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发展阶段。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平衡、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共享发展成果(1)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我们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人民对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当前阶段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当前阶段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曾宪奎摘 要: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增长阶段转变,这是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及国内供需两侧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
应该看到,高质量增长阶段并不是自然而然便能实现,我们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战: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提高供给质量的难度加大、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实现质的突破及建立创新型国家面临艰巨挑战、企业面临转型期综合竞争力下降困境、民营企业发展困境问题突出以及国际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等。
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制定适宜我国实际情况、具有适度弹性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调发展;推进产业政策及技术创新政策由选择性政策向功能性政策转型;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产业政策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51(2020)07-0017-10一、引言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已经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高质量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经济领域出现的新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内在逻辑导致的必然结果。
高质量发展是与高速增长相对的概念,其实质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而不仅仅是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
当然,高质量发展是分层次的,在产品层次,质量可以理解为“产品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使用价值特性”(金碚,2018),这一层面的概念着重强调产品性能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及“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其中便包含了对产品质量的重视。
宏观层面的高质量,主要是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其实质是强调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产业结构高端化特征。
依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论述,我国经济转变过程其实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就暗示了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经济增长阶段的主要区别包括三个方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即由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经济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即促进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即主要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增长阶段转换与发展方式转型(下)刘世锦2012-08-22 11:29:10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第二种方法是,考虑到我国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从人口规模上看与国际上一个大国或中等规模国家相近,把我国每个省级行政区作为一个单独经济体,根据不同的省情选定国际上不同经济体的历史经验和规律相比照,预测各省级行政区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之后再进行加总,推算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
京津沪三个直辖市比照香港和新加坡两个城市经济体的经验;另外22个省份比照日本、韩国、德国等成功追赶型经济体的经验,并根据人均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城市化、分工专业程度、资源禀赋和外向型程度等因素作适当调整;其余6个自然地理条件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省份,则比照国际上若干曾经有过较高速度增长、但未跻身高收入行列的经济体的历史经验。
以各省份目前人均生产总值水平为基数,假定各省生产总值保持其过去30年的平均增长率,并结合各自的人口预测,估算出各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所比照经济体增长率下台阶水平时的时间;之后,假定各省生产总值增长率降低30%左右;最后加总测算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结果表明,我国GDP潜在增长率大约在2014年后降低到8%以下:“十二五”期间GDP潜在增长率为年均8.2%,“十三五”期间为年均7.3%(我国官方统计口径)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测算结果有两个差异:增长率预测的具体数值不同;增长率转折的型态不同,第一种方法下是台阶式下滑,第二种方法下则是较平稳地下滑。
这里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方法的差别,第一种方法把我国视为一个经济体,而第二种方法中由于各省份独立计算,相互的影响有一定程度的抵消,使得全国增长率下台阶的过程较为平滑。
二是设定的比照对象不同,在第一种方法下,全国所有地区都以成功追赶型经济体为参照,而第二种方法下,有一些省份考虑到其自然地理和资源条件,设定了增长水平较低的比照对象……第三种方法是通过大宗商品的消费量(或产量)和人均GDP水平之间的关系,预测我国经济增长率下台阶的时间点,以便与前两种方法的结果相互印证。
具体方法是:(1)以2009年我国人均电力消费量(2742度/人)、千人汽车保有量(48.7辆/千人)、人均累计钢铁产量(3.9吨/人)、人均汽车年产量(10.3辆/千人)、人均钢铁年产量(0.5吨/人)等5个实物量指标为基数。
(2)假定今后这些指标仍能按其过去10年的年均增速继续增长,测算出我国这些指标达到日本、韩国、德国等经济体GDP增长率下台阶时对应水平的时间点,以此作为我国GDP潜在增长率下台阶的时间点。
(3)进一步假定我国增长率下台阶之后,也如日本、韩国和德国那样降低30%左右,即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
上述三种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如果我国的经济增长路径与成功追赶型经济体历史经验接近的话,那么,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有很大可能性将在“十二五”末期放缓,“十三五”时期将明显下一个台阶。
近一年多来,在通胀回落的同时,增长速度也有所回落。
这一变化,仅仅是宏观紧缩政策下短期的周期性放缓,还是反映了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的下降?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关注近期经济增长中的几个重要动向。
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持续下降,由2009年的31.2%降到2011年的23%左右。
在我国的总需求结构中,消费增长总体上是稳定的,进出口有较大波动,高增长主要依赖与高投资。
在投资中,过去一些年,基础设施占比近30%,房地产占比25%左右,设备投资占比30%左右,三项可以解释85%左右的投资增长。
现在基础设施投资下来了,房地产若没有保障房投资增加,也难以保持目前的增速,而设备投资也在较大程度上依赖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
二是今年以来东南沿海几个经济大省市,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等,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的投资甚至出现负增长。
这几个省市占全国GDP总量的比重接近一半。
这是过去未曾有过的。
从逻辑上说,如果全国增长速度出现阶段性变化,应该先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南沿海地区开始。
三是近期人们对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风险的担忧,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对这些领域中长期投资回报潜力的担忧。
从这几个动向可以引出的一个初步判断是,我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过程有很大的可能性已经开始。
当然,这样的转换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今后的经济走势,仍需要继续观察和研判。
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认识到我国经济已经处在高速增长的后期,而且增长阶段的转换不可避免,就需要对这样一个转换有正确地理解。
第一,这是正常现象,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规律。
从国际经验看,如果我国能在人均11000国际元水平上增长速度“自然回落”,是顺利度过工业化高速增长阶段的成功标志。
第二,这是潜在增长率的下降,不同于我们有时说的对增长速度的“主动调控”。
如果保持以往的思维定势,用某些行政手段强行把速度推高,既不可持续,且代价沉重,上世纪80年代日本宏观政策失误所导致的资产泡沫和增长低迷,就是前车之鉴。
第三,从国际经验看,下台阶的形态有比较平缓的,也有短期内大幅下滑的,特别是与外部冲击叠加时更是如此,比如韩国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增长速度平台的下移。
我们应当争取的是在较长一个时期内平缓回落。
第四,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比如说由10%左右降到7%左右,从国际范围讲,仍然是不低的速度。
如果能将这样的速度保持一、二十年,我国将会避开不同类型的“中等收入陷阱”,成功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这无疑是下一步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
三、增长阶段转换对发展方式转型提出了紧迫要求增长速度回落,我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些近期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
我们研究表明,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观察,应当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增长回落。
一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回落,典型的是拉美国家,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也有相似的经历;另一种则是较完整地经过工业化高速增长期后的回落,典型的是上述日本、韩国、德国等二战后的增长经历。
形态上看,二者有相似之处,比如都曾经历过时期长短不等的“挤压式”高速增长,继而发生了经济增速的回落。
但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这两种类型增长回落的性质、原因与含义大不相同。
首先,前者的增长回落大体出现在人均GDP达到4000~7000国际元的发展阶段,而后者则出现在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左右的发展阶段。
其次,前者的增速下滑是在工业化中期后发优势尚未完全释放的前提下发生的,是“非正常回落”,其根本原因是相关国家的工业化基本架构存在重大缺陷,以致工业化进程无法持续,特别是高速增长过程无法顺利完成。
而后者的增速下降发生在后发优势基本释放、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基本结束之时,是一种“自然回落”。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以1990年国际元计算,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7864国际元,超过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时拉美国家人均GDP 4000国际元和苏东国家人均GDP 6000国际元的水平。
按照目前的增长态势,再过3~5年,我国将有很大可能达到成功追赶型国家经济增长“自然回落”时所达到的11000国际元的水平。
除非出现重大挫折或反复,我国落入拉美和前苏东国家曾经经历的那种含义的“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我国的增长形态,看起来与成功追赶型经济体更为接近或相似。
不同的是,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以及回落后转入新的增长阶段过程中,将会面临特殊的矛盾和问题。
当我国经济触到高增长的边界,增长阶段发生转换并伴随大幅度结构变动时,3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所依托的基本面因素将发生重要调整和重新组合。
如果继续维持既有的增长模式或发展方式,在经济增速下台阶时,我国经济将面临两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是,与高速增长相伴随的高流动性和规模经济收益,掩盖了为数不少的低效率问题。
然而,一旦速度降低,与低效率相关的各种问题将会暴露,如企业盈利和财政收入下降、资产估值收缩、长期信贷回收困难等,甚至出现某种形式的财政金融等危机。
二是,在低成本要素优势逐步减弱后,由于在市场开放和竞争、民营大企业发展、大学教育和科研体系、金融支持等方面缺陷和问题,能否形成创新驱动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将会面临较大困难和不确定性。
概括地说,在增长阶段转换过程中,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防控风险和增长动力转换两方面的严峻挑战。
发展方式转型,必须有效应对这两方面的挑战,化挑战为机遇,使中国经济成功地转入速度虽有所降低,但增长质量和稳定性显著提高的新的发展阶段。
转型能否成功,将取决于在一系列深层体制性、结构性重要问题上能否取得突破,包括能否在增速下台阶时有效防范和化解高速增长期所积累的财政、金融风险;企业能否适应较低的增长速度环境,逐步改变“速度效益型”的盈利模式;能否随着增速回落而适时适度调整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能否形成充分有效的市场环境,在竞争基础上产生一批创新型大企业和大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出具有长期国际竞争力的技术、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与服务业;能否进一步开放市场,重点是放宽垄断行业和服务业准入限制,为增长提供新的需求和动力;能否在城乡统筹的基础上,加快进城农民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市民的进程,促进农民承包土地在保障权益的前提下优化配置;能否通过改革开放形成适应创新型社会建设需要的大学和科研体系;能否通过促进就业、创业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中等收入群体快速成长;能否建成适应新阶段发展和创新需要、有效分散和防范风险的现代金融体系;政府能否由增长主导型向公共服务主导型转变等。
回过头再看发展方式转型,我们可以把问题分为三类:结构性、体制性和时效性。
浮在表层的是由一系列不平衡表现出来的“结构性”问题,背后则是资源配置中的扭曲所体现的“体制性”问题。
值得探究的是,体制上的缺陷与优势很可能是共生的。
尽管人们期待“兴利除弊”式的改革,事实上改革难度很大,不是因为没有“可改革”的空间,而是因为“能改革”的空间被大大压缩了。
然而,只要经济仍有高增长的潜力,经济增长的势头并非象有些人担忧的那样不可持续。
这说明既有的发展方式与高增长阶段具有相当强的适应性,不仅表现为可以启动和维持着高增长,更重要的是可以容纳、消解或后推看起来相当严重的不平衡、低效率和风险隐患。
这可以理解为“时效性”。
然而,当“时效性”成为一个问题,即潜在增长率下台阶、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平台时,不能不面对原有结构性、体制性问题所引致的矛盾尤其是风险冲击,而且要构造一个与新阶段增长特征相适应的发展方式。
这就是下一步改革所承担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