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课外导读设计

合集下载

《悲惨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悲惨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悲惨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这节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初步学会简单的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2.感知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特点,感受冉·阿让的善良与博爱,了解冉·阿让从一个逃犯发展成为英雄的主要经历。

3.感受小说精彩片断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感知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特点,感受冉·阿让的善良与博爱。

三、教学难点:感受小说精彩片断的艺术魅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一个人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和终身的快乐,就应该选择积极且正确的包容心态。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雨果的《悲惨世界》去体验苦役犯冉·阿让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吧。

(二)了解作者。

维克多·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

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主要成就: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

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海上劳工》。

(三)指导读整本书的方法。

过渡:平时我们学的课文,一般比较短小,如何来读篇幅较长,情节复杂的整本书呢?1.读序言:读序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背景和目的以及写作手法,帮助我们理解主题。

2.看目录:很多书只要看完目录就能够吸收到作者的大部分观点。

阅读目录能提纲挈领地了解全书的主旨和各部分内容,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全书的结构布局,清楚地了解全书各章节及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能体察作者写作该书的思想和行文脉络。

3.赏片断,写批注。

圈点勾画:勾画出自己感触较深的词句、片段。

写批注:写下自己的见解、感受。

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横向比较,写读整本书的感受。

(四)指导阅读作品《悲惨世界》1.简介作品:小说发表于哪一年:全书分几部分?明确:《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全书分为五部,分别是《芳汀》、《柯赛特》、《马吕斯》、《卜吕梅街的儿女情和圣丹尼街的英雄血》、《冉·阿让》。

悲惨世界导读

悲惨世界导读

男主人公:
冉-阿让:《悲惨世界》最重要的人物,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柯赛特的
命运。

主教:救赎冉-阿让灵魂的人,是引起冉-阿让命运转折的人。

马利尤斯:柯赛特的恋人,最后两人结婚。

女主人公:
芳汀:悲惨的母亲
柯赛特:虽少年不幸,后来走上幸福之路的女儿
其他人物:
沙威:国家机器的代言人,处处与冉-阿让作对
德纳第埃和德纳第埃太太:柯赛特少年时所寄存的家庭,一个市侩夫妇,代表社
会负面的因素。

德纳第埃曾是马利尤斯父亲彭梅胥上校的救命恩人。

德纳第埃家的三个孩子:大女儿很丑、很可怜,小儿子很可爱。

《悲惨世界》的作者序言(Les Miserable--Victor Hugo):
值此文明的鼎盛时期,只要还存在社会压迫,只要还借助于法律和习俗硬把人间变成地狱,给人类的神圣命运制造苦难;只要本世纪的三大问题:男人因穷困而道德败坏,女人因饥饿而生活堕落,儿童因黑暗而身体孱弱,还不能全部解决;只要在一些地区,还可能产生社会压迫,即从广泛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愚昧和贫穷,那么,这一类书籍就不是虚设无用的。

永恒的人性光辉:
冉阿让代表的是人性善的信念,沙威所代表的是人性恶的信念。

沙威本身也是一个好人,可是他相信人性是邪恶的,因此需要他这样的人来裁制邪恶。

冉阿让坚持用爱来化解人间罪恶,沙威坚持用酷刑来消灭人间罪恶。

沙威一副国家机器的表情,带着毫不掩饰的道义上的自信和优越感,义正辞严,仿佛代表着人间正道向冉阿让来宣判。

然而最终,沙威铁板一般的意志还是向冉阿让屈服了,他宁愿毁灭自己,也不愿毁灭冉阿让所代表的那种道义。

这是人性善的胜利,这是人道主义的胜利。

悲惨世界【导读】

悲惨世界【导读】
French 2001 film
Eponine- Thenardier’s daughter (in red), in Paris she falls in love with Marius (dies)ters Continued
Gavroche and the student revolutionaries- Gavroche is a homeless boy in Paris who is friends with Eponine, Marius, and his fellow students. All of them except Marius are killed at the barricade during their uprising.
The Novel
The novel itself was started in 1845 and finished in 1861, and many people consider it Hugo’s masterpiece. (Any French person who has graduated high school is familiar with it.) The book tells the story of several intertwined characters, and highlights social problems, as well as aspects of human nature (both good and bad). The title basically means “the miserable,” Hugo was very concerned with the idea of misery, meaning poverty, ignorance, lack of food or shelter, and being outcast from “good” society for whatever reason.

名著导读《悲惨世界》第二课时学案

名著导读《悲惨世界》第二课时学案
沙威背景关键词:
监狱出生
母亲:底层人民
父亲:苦刑犯
6.沙威放走迎救马吕斯的冉阿让,然后(投河自尽);
7.冉阿让身份被揭,孤独离开;再次相遇,安祥离开。
二.阅读资料,试分析沙威物形象
仇视罪恶,法律至上
不近人情,固执死板
良知尚存,恪尽职守,社会秩序维护者
三.主旨思考
沙威是法律用以压迫人们的工具和刽子手,沙威的死代表着现有法律的没落,也代表着新的法律的曙光。沙威的死也表明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名著导读《悲惨世界》
第二课时
班级:12-3姓名:
1.故事回顾
1.冉阿让因偷(面包)入狱,获刑19年;
2.出狱再次偷窃,获得(主教)感化;
3.化名马德兰兴办工厂,帮助他人,身份遭警官(沙威)怀疑,自首再次入狱;
4.再次越狱,搭救孤女(珂赛特),改名为羽尔迪姆・割风;
5.成全爱情,救助(马吕斯),偶遇被判死刑的沙威,并放走沙威;
1.思考:沙威的死意味着什么
2.通过故事及人物赏析,你如何理解雨果笔下的“悲惨”世界?
艰难的物质生活,动荡的社会不公平的法律制度
陷入绝境的精神追求陈腐的道德观念
3.人道主义: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
用一个词形容冉阿让的一生:(悲惨)

悲惨世界导读(5篇范文)

悲惨世界导读(5篇范文)

悲惨世界导读(5篇范文)第一篇:悲惨世界导读男主人公:冉-阿让:《悲惨世界》最重要的人物,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柯赛特的命运。

主教:救赎冉-阿让灵魂的人,是引起冉-阿让命运转折的人。

马利尤斯:柯赛特的恋人,最后两人结婚。

女主人公:芳汀:悲惨的母亲柯赛特:虽少年不幸,后来走上幸福之路的女儿其他人物:沙威:国家机器的代言人,处处与冉-阿让作对德纳第埃和德纳第埃太太:柯赛特少年时所寄存的家庭,一个市侩夫妇,代表社会负面的因素。

德纳第埃曾是马利尤斯父亲彭梅胥上校的救命恩人。

德纳第埃家的三个孩子:大女儿很丑、很可怜,小儿子很可爱。

《悲惨世界》的作者序言(Les Miserable--Victor Hugo):值此文明的鼎盛时期,只要还存在社会压迫,只要还借助于法律和习俗硬把人间变成地狱,给人类的神圣命运制造苦难;只要本世纪的三大问题:男人因穷困而道德败坏,女人因饥饿而生活堕落,儿童因黑暗而身体孱弱,还不能全部解决;只要在一些地区,还可能产生社会压迫,即从广泛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愚昧和贫穷,那么,这一类书籍就不是虚设无用的。

永恒的人性光辉:冉阿让代表的是人性善的信念,沙威所代表的是人性恶的信念。

沙威本身也是一个好人,可是他相信人性是邪恶的,因此需要他这样的人来裁制邪恶。

冉阿让坚持用爱来化解人间罪恶,沙威坚持用酷刑来消灭人间罪恶。

沙威一副国家机器的表情,带着毫不掩饰的道义上的自信和优越感,义正辞严,仿佛代表着人间正道向冉阿让来宣判。

然而最终,沙威铁板一般的意志还是向冉阿让屈服了,他宁愿毁灭自己,也不愿毁灭冉阿让所代表的那种道义。

这是人性善的胜利,这是人道主义的胜利。

第二篇:《悲惨世界》课外导读设计《悲惨世界》课外导读指南一、导读语:《悲惨世界》通过主人公冉阿让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贫苦阶层的悲惨命运,对不幸的人们深表同情,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并且谴责了法律的不公正。

同学们读完这本书后,你们一定能从冉阿让的身上学到什么。

悲惨世界导读

悲惨世界导读

悲惨世界导读在维·雨果的巨著《悲惨世界》中,作者展现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社会画卷。

通过对于各种人物的描写,他探讨了人性的种种弱点与悲剧,并对法国历史与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该小说的导读,带领读者一同穿越这个充满痛苦与希望的世界。

第一章:贫穷与罪恶在开篇,雨果将我们引入了巴黎城中一个贫困与犯罪横行的地方——孤儿院。

贫穷与罪恶交织在一起,孩子们被迫进入犯罪的漩涡。

我们见证了主人公让·瓦尔让的苦难生活,他的父母去世后,被豪尔蒙夫人带到孤儿院。

雨果通过这一场景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贫民窟的现状,以及贫穷对人性的摧残。

第二章:神父与救赎在这一章节中,我们认识了重要的人物——主教默勒尔神父。

这位善良而慈悲的神父将让·瓦尔让从罪恶中解救出来,并给他以新的生活方向和希望。

通过这一段描写,雨果探讨了宗教和信仰对于人性的影响,以及宽恕与救赎的力量。

第三章:警察、间谍与夹缝中的人们在这一章节中,我们接触到了社会底层的人们,包括警察雅浦、间谍托邦尼与浪子马德伦。

他们不同的背景和动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故事的重要部分。

雨果通过这些人物的描写,暗示了法国政治不稳定的时代,以及人们在政治权力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

第四章:底比斯与法比安在本章节中,我们将目光投向了一个底比斯小镇。

两名工人法比安和贾文尔兄弟成为该地的英雄,他们的行动代表了底比斯人民对抗艾尼斯·坎波尔的反抗。

雨果通过这一段描写,揭示了剥削和压迫下人民对于自由和正义的渴望,以及团结的力量。

第五章:爱与痛苦在本章中,我们陷入了一个由不同爱情故事交织而成的情感漩涡。

主要涉及到让·瓦尔让和柯赛特之间的爱情,以及底比斯市长的女儿埃梅尔和马利乌斯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些爱情故事承载着作者对于人性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爱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抉择。

第六章:革命与绝望在小说的高潮部分,我们见证了巴黎的街头革命与悲惨的结局。

维·雨果通过对巴黎起义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转折点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希望。

《悲惨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悲惨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Part Two
教学内容
故事背景和主题思想
故事背景:描述19世纪法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包括 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
主题思想:探讨《悲惨世界》所表达的人道主义精 神、社会正义和道德选择等主题思想
人物性格和命运分析
人物性格分析:介绍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冉阿让、珂赛特等。
人物命运分析: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命运转折和遭遇,以及社会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人物关系分析:探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如冉阿让与珂赛特、沙威警长与冉阿让等。
人物塑造手法:分析作者通过何种手法塑造了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如心理描写、语言 描写等。
文学创作技巧和手法
叙事手法: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对比手法:通过对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的对比,突显主题
悲惨世界整本书 阅读教学设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X
目 录
Part One.
教学目标
Part Two.
教学内容
Part Three.
教学方法
Part Four.
教学评价
Part Five.
教学反思
Part One
教学目标
理解故事背景和主题思想
了解《悲惨世界》的创作背景 和历史背景
课堂互动是否充分,学生参与 度是否高
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够 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的实践性:是否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 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估: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是否合理
小组讨论与分享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 悲惨世界的理解与感悟

《悲惨世界》课外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

《悲惨世界》课外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

《悲惨世界》课外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世纪的史诗”。

该作品通过讲述主人公让·瓦尔让的一生,揭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黑暗面,以及人性的光辉。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提高课外阅读兴趣,特此设计本课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悲惨世界》的作者雨果及作品背景。

2.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性和善恶的探讨。

4. 培养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 作品概述:介绍雨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阐述《悲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2. 情节梗概: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概括各个章节的内容。

3. 人物分析:详细介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成长变化。

4. 主题探讨:深入剖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善恶。

5. 文学鉴赏: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如语言、叙事手法、象征等。

6. 批判性思维:引导同学们对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进行评价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情节梗概、人物分析和主题探讨。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章节和段落,进行深入剖析。

4. 写作实践法:鼓励同学们撰写读后感或评论,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雨果及作品背景,概括作品情节。

2. 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和作品主题,展开讨论。

3. 第三课时:探讨作品的文学特色,引导同学们进行批判性思考。

4. 第四课时:组织同学们进行互动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悲惨世界》读后感,不少于800字。

2. 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章节,进行分析评价,不少于4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作品主题和人性的思考,不少于200字。

七、课程评价1. 课堂参与度:考察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悲惨世界》名著导读阅读任务单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悲惨世界》名著导读阅读任务单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悲惨世界》名著导读阅读任务单一、导读前的准备1. 了解作者维克多·雨果在开始阅读《悲惨世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作者维克多·雨果。

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以下问题:- 维克多·雨果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有哪些?- 《悲惨世界》是维克多·雨果的哪部作品?它的创作背景和意义是什么?请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以上问题,并将答案写在下方:【答案略】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小说背景《悲惨世界》是一部反映法国19世纪社会底层悲惨生活的文学作品。

在开始阅读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小说的背景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小说的时代背景是哪个时期?法国当时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悲惨世界》主要讲述了哪些社会现象和问题?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以上问题,并将答案写在下方:【答案略】二、阅读任务1. 阅读指导在阅读《悲惨世界》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剧情发展,关注主要人物的遭遇和命运。

- 关注小说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 注意维克多·雨果的语言风格和描写手法。

2. 阅读任务请按照以下顺序完成阅读任务:1. 阅读《悲惨世界》第一卷第一部分:“法夫尔”。

2. 阅读《悲惨世界》第一卷第二部分:“科西特”。

3. 阅读《悲惨世界》第一卷第三部分:“瓜汶又岱”。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做好阅读笔记,写下自己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作者的语言描写等方面的感想和思考。

三、阅读反思与讨论在完成阅读任务后,请观察和思考以下问题,并结合自己的阅读笔记和理解,撰写一篇反思与讨论的文章(至少300字):1. 通过阅读《悲惨世界》,你对法国19世纪的社会底层生活有了怎样的了解?有哪些情节或人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2. 作者维克多·雨果如何运用语言描述和描绘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3. 《悲惨世界》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对现实社会有何启示和警示?请按照以上问题,写下自己的反思与讨论,并结合具体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论述。

悲惨世界阅读教学设计

悲惨世界阅读教学设计

添加标题
问题思考: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主题、人 物性格、社会背景等方面。
课堂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全班共享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悲惨世界的理解 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 深化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对悲惨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入
评估目的:了解学生对《悲惨:XXX
小组讨论法的实施 步骤和注意事项
小组讨论法的优缺 点和适用范围
情境创设:教 师通过情境创 设,引导学生 进入阅读状态
问题探究:教 师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和探究
小组合作:教 师组织小组合 作,引导学生 互相交流和学

总结提升:教 师引导学生总 结阅读内容, 提升阅读理解
能力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提出与课文相关 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01 教 学 目 标 03 教 学 方 法 05 教 学 评 估
02 教 学 内 容 04 教 学 过 程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同情和尊 重弱势群体的意识
引导学生理解人性 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帮助学生认识到社 会不公和阶级斗争 的根源
提高学生批判性思 维和独立思考的能 力
点评:对学生的表 现进行有针对性的 评价,引导学生反 思和提升
总结:对本次阅读 教学的重点、难点 进行总结,帮助学 生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作业:根据本次 阅读教学的重点、难 点布置相关作业,帮 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 学知识
反思:对本次阅读教 学进行反思,总结经 验教训,为今后的教 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教学评估
了解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行为特征及心理活动

《悲惨世界》教学设计

《悲惨世界》教学设计

《悲惨世界》教学设计主题:《悲惨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悲惨世界》的主要情节和背景;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和他们的命运;3.理解小说中包含的社会和道德问题;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主要情节和背景的了解;2.人物角色及命运的分析;3.社会和道德问题的探讨;4.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悲惨世界》小说及相关资料;2.提前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背景,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3.准备PPT、多媒体设备,用于呈现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 (5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悲惨世界》这部世界名著的背景,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片段,唤起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了解小说情节和背景 (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小说的基本情节,包括主要人物和他们的命运,以及小说背景中的法国社会问题。

教师可选择适当的章节和片段进行讲解,展示与学生分享。

步骤三:分析人物角色与命运 (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例如让学生描述主人公让-瓦尔简·马德兰的命运,以及其他角色面临的困境。

学生可用文字、图片或图表的形式来展示对人物的分析。

步骤四:探讨社会和道德问题 (20分钟)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所涉及的社会和道德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讨论小说中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步骤五:文学鉴赏与批判性思维 (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思考小说中的象征意义、修辞手法等文学元素,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生可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尼采主义的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与比较。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 (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邀请学生发表对《悲惨世界》的评价。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陈述等形式进行交流。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悲惨世界》,并撰写读后感或写作文,深入挖掘小说的主题和问题;2.组织学生观看与《悲惨世界》相关的音乐剧或电影,拓宽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初中语文必修一《悲惨世界》的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必修一《悲惨世界》的教学计划

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资源利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 展示《悲惨世界》 的背景、人物关 系和情节发展, 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利用网 络资源查找相关 的资料和图片, 加深对课文的理
解和认识。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 学,让学生更加直 观地了解《悲惨世 界》中的场景和人 物形象,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初中语文必修一 《悲惨世界》的 教学计划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02 教学目标 03 教学内容 04 教学方法 05 教学过程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PART ONE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教学目标
掌握《悲惨世界》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了解《悲惨世界》的创作 背景和历史背景
《悲惨世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故事情节:简述小说中主要事件的发展过程 人物关系:介绍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主人公冉·阿让与其他角色的关系
《悲惨世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悲惨世界》 通过讲述主人公冉·阿让 从囚犯到更正,以及他对 小女孩珂赛特无私的爱的 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良、 宽容和救赎。
分享阅读心得和感受: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 心得和感受,加深对 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提出问题和建议:学 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 遇到的问题和建议, 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师总结反馈,布置作业和延伸阅读
教师总结:回 顾本节课所学 内容,强调重
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根 据学生的学习 情况,布置适 当的课后练习 和阅读任务。
文学地位:《悲惨世界》是雨果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一
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分析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初中语文必修一《悲惨世界》的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必修一《悲惨世界》的教学计划

PART FOUR
教学方法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
讲解:教师对课文 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主题和思想。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 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 解,提高学生的参与 度和互动性。
提问:教师根据课文内 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思,让学生将所学知识 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能力。
语言表达:优美流畅,富有感染力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思想内涵:深刻丰富,具有启发性
课堂互动与小组合作(10分钟)
讨论主题:悲惨世界中的人物形象 和故事情节
互动方式:学生轮流发言,分享自 己的观点和看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分组方式:学生自由分组,每组45人
教师引导: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 导学生深入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
背景和作者介绍(10分钟)
《悲惨世界》的背景:法国大革命时期 作者:维克多·雨果 雨果的生平:法国浪漫主义作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
《悲惨世界》的创作背景:雨果对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
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梳理(15分钟)
介绍《悲惨世界》 的主要情节,包 括主人公冉阿让 的遭遇和经历。
鼓励学生表达 自己的感受和 见解,提高他 们的表达能力 和独立思考能

PART THREE
教学内容
《悲惨世界》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作 者 : 维 克 多 ·雨 果
创作背景:19世纪法国社会动 荡时期
主要内容:讲述了主人公冉阿 让的悲惨生活和救赎之路
主题思想:揭示了人性的善恶 和道德的复杂性,以及对社会 正义的追求
主要人物:冉阿让、芳汀、沙 威等

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人物命运 - 教案

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人物命运 - 教案

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人物命运教案一、引言1.1雨果与《悲惨世界》1.1.1维克多·雨果的生平背景1.1.2《悲惨世界》的创作背景1.1.3作品的历史与社会影响1.1.4作品的主题与风格特点1.2《悲惨世界》的人物构成1.2.1主要人物介绍1.2.2次要人物的作用1.2.3人物关系的复杂性1.2.4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法1.3教学目的与意义1.3.1理解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3.2分析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联1.3.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1.3.4启发学生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思考二、知识点讲解2.1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2.1.1法国大革命背景下的社会状况2.1.2社会阶层与人物命运的关系2.1.3法律与正义在人物命运中的作用2.1.4人物命运的社会批判意义2.2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联2.2.1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2.2.2人物性格对命运的影响2.2.3人物命运的发展与转变2.2.4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内在逻辑2.3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法2.3.1雨果的浪漫主义手法2.3.2对比与象征在人物塑造中的应用2.3.3心理描写与对话的表现力2.3.4人物命运的艺术呈现三、教学内容3.1人物命运案例分析3.1.1让-瓦尔简的命运分析3.1.2柯赛特的成长与命运3.1.3马利厄斯的转变与命运3.1.4沙威的命运与道德困境3.2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系探讨3.2.1让-瓦尔简的善良与牺牲3.2.2柯赛特的纯真与坚韧3.2.3马利厄斯的理想与矛盾3.2.4沙威的正义与冷酷3.3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3.3.1法国大革命对人物命运的影响3.3.2社会阶层差异与人物命运3.3.3法律与正义的探讨3.3.4人物命运的社会反思与启示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人物命运教案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理解4.1.1了解《悲惨世界》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4.1.2理解小说中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4.1.3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4.1.4探讨小说中的社会批判和人道主义主题4.2技能与方法4.2.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2.2学习如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4.2.3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和讨论交流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增强学生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4.3.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4.3.3激发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4.3.4强化学生面对困境时的积极态度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小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命运交织5.1.2对雨果浪漫主义手法的理解和分析5.1.3小说中社会批判和人道主义主题的深入探讨5.1.4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人物命运和社会环境的关系5.2教学重点5.2.1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5.2.2人物性格特点与命运的内在联系5.2.3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分析5.2.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师准备6.1.1《悲惨世界》原著或节选文本6.1.2相关背景资料和人物介绍6.1.3教学PPT或黑板板书6.1.4影视片段或音频资料6.2学生准备6.2.1阅读原著或指定节选6.2.2笔记本和书写工具6.2.3小组讨论准备材料6.2.4文学分析写作指南七、教学过程7.1导入与背景介绍7.1.1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发学生对《悲惨世界》的兴趣7.1.2介绍雨果和《悲惨世界》的背景知识7.1.3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7.1.4明确教学目标和课程安排7.2主题探讨与文本分析7.2.1分组讨论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7.2.2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7.2.3探讨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7.3应用与实践7.3.1学生进行文学分析写作练习7.3.2小组分享和讨论写作成果7.3.3教师点评和反馈7.3.4学生根据反馈修改和完善写作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人物命运教案八、板书设计8.1人物关系与命运线索8.1.1主要人物关系图8.1.2人物命运时间线8.1.3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联8.1.4人物性格与命运转折点8.2教学重点内容展示8.2.1社会批判与人道主义主题8.2.2人物性格分析示例8.2.3象征和隐喻解析8.2.4文学鉴赏方法指导8.3学生参与与互动设计8.3.1学生提问区域8.3.2讨论成果展示区8.3.3学生写作作品展示8.3.4教学反馈与评价九、作业设计9.1文本分析作业9.1.1分析一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与命运9.1.2探讨小说中的一个社会批判主题9.1.3解读小说中的一个象征或隐喻9.1.4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学分析论文9.2小组讨论作业9.2.1准备关于人物命运的小组报告9.2.2讨论小说中的一个争议性问题9.2.3角色扮演:模拟小说中的一个场景9.2.4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和体会9.3扩展阅读与写作9.3.1阅读雨果的其他作品或相关评论9.3.3参与在线论坛讨论9.3.4创作一个基于《悲惨世界》的短故事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0.1.2教学方法和材料的有效性10.1.3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评估10.1.4教学难点的解决策略10.2拓展延伸10.2.1探索《悲惨世界》的改编作品10.2.2比较雨果与其他作家的社会批判10.2.3研究小说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10.2.4讨论小说对当代社会的启示重点环节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与重点:这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需要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复杂性和深层含义。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悲惨世界有感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悲惨世界有感

一、教案主题:七年级语文教案《悲惨世界》有感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悲惨世界》,使学生了解小说背景,掌握小说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小说的背景及作者简介2. 小说主要情节概述3.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4. 小说的主题探讨5. 读后感想分享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探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并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介绍小说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读后感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1. 简要介绍小说《悲惨世界》的背景和作者雨果。

2. 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提示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

二、小说情节概述:1. 概括小说主要情节,突出关键事件。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人物形象分析:1.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冉阿让、芳汀、柯赛特等。

2.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等方面深入剖析人物性格。

四、小说主题探讨: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

如:小说揭示了哪些社会问题?作者想要传达怎样的道德观念?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读后感想分享: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对小说的感想和体会。

六、总结:1. 总结小说《悲惨世界》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七、作业布置:2. 选择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对主题的贡献。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选择小说中的一个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2. 引导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深入理解人物性格,体会人物的心情。

七、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悲惨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悲惨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悲惨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这节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初步学会简单的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2.感知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特点,感受冉·阿让的善良与博爱,了解冉·阿让从一个逃犯发展成为英雄的主要经历。

3.感受小说精彩片断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感知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特点,感受冉·阿让的善良与博爱。

三、教学难点:感受小说精彩片断的艺术魅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一个人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和终身的快乐,就应该选择积极且正确的包容心态。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雨果的《悲惨世界》去体验苦役犯冉·阿让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吧。

(二)了解作者。

维克多·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

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主要成就: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

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海上劳工》。

(三)指导读整本书的方法。

过渡:平时我们学的课文,一般比较短小,如何来读篇幅较长,情节复杂的整本书呢?1.读序言:读序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背景和目的以及写作手法,帮助我们理解主题。

2.看目录:很多书只要看完目录就能够吸收到作者的大部分观点。

阅读目录能提纲挈领地了解全书的主旨和各部分内容,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全书的结构布局,清楚地了解全书各章节及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能体察作者写作该书的思想和行文脉络。

3.赏片断,写批注。

圈点勾画:勾画出自己感触较深的词句、片段。

写批注:写下自己的见解、感受。

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横向比较,写读整本书的感受。

(四)指导阅读作品《悲惨世界》1.简介作品:小说发表于哪一年:全书分几部分?明确:《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全书分为五部,分别是《芳汀》、《柯赛特》、《马吕斯》、《卜吕梅街的儿女情和圣丹尼街的英雄血》、《冉·阿让》。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悲惨世界》导读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悲惨世界》导读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悲惨世界》导读【阅读导引】节选内容选自雨果的《悲惨世界》,在这部分内容中,议论替代叙事成为了主要内容,而“夹叙夹议”正是雨果长篇小说的特色之一。

一般在每一卷甚至每一节的情节展开前,雨果首先展开议论,通过议论抒发自己对政治或某一社会现象的看法,并试图通过篇幅不短的议论介绍孕育故事情节的时代与社会背景。

节选内容出自第四部第七卷第一节,雨果在这一节中探讨了“俚语”这一社会现象并引出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

“俚语”其实就是民众使用的日常语,在文中雨果并不赞成将之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对象。

他同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欧仁·苏等一道通过手中的笔为“俚语”正名,即让不同身份的人说不同身份的话。

在雨果看来,“俚语”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语言,透过俚语可以窥得当时社会肌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也是“黑暗的人”表达情绪的需要。

归根到底,不那么符合语言规范的“俚语”产生于民众教育缺失的大背景下。

为此,雨果呼吁增加“光明人”的数量,这非大力兴办教育和科学不可!冉阿让在苦役期间习得的书写与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为其转变奠定了基础。

正如《悲惨世界》的序言所述,雨果在创作中始终关注孩子、男子、妇女的生存处境,关注人民的处境,这正是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

在雨果看来,教育与科学的普及正是将人民从“悲惨世界”中解救出来的一条可行之路。

此外,雨果认为身处光明的人也有责任为身处黑暗的人哭泣。

也就是说,在狭义的爱之外,还存在着更为广义的爱——博爱,即对全人类的悲悯与关怀。

正是这种爱,使得迪涅主教具有了感化冉阿让的能力,使其完成了从苦役犯到“圣人”的转变,而冉阿让将这份爱传递给了那些与其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珂赛特与马吕斯,甚至包括致力于追捕自己的警探沙威。

可以说,冉阿让的涅槃重生、临终前的臻于完满,象征着雨果“人道主义”思想在书中的胜利。

书名虽为《悲惨世界》,但因这份爱的存在,在悲惨的世界中我们依稀能够窥见微光,这光愈发强大并最终使法国封建君主制走向破败。

挑战经典文学的解读:《悲惨世界》中的人性与难题教学方案

挑战经典文学的解读:《悲惨世界》中的人性与难题教学方案

挑战经典文学的解读:《悲惨世界》中的人性与难题教学方案概述本文档是针对教学目标为挑战经典文学的中学教师而设计的教学方案,主要侧重于探讨著名小说《悲惨世界》中所呈现的人性与难题。

通过本方案,希望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并培养他们在分析文学作品时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悲惨世界》这一经典文学作品;2.分析小说中涉及的人性问题和社会难题;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4.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1. 介绍《悲惨世界》•分享作者维克多·雨果及其相关背景知识;•简要介绍小说情节和主要人物。

2. 探讨人性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不同角色所展示出来的人性特点;•分析角色的动机、行为和言论;•对比不同人性,引发学生对于道德、责任和情感等议题的思考。

3. 分析社会难题•针对小说中呈现的社会问题,如贫困、不平等、正义等进行深入探讨;•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将小说所揭示的社会难题与现实联系起来;•议论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社会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培养他们辩证、逻辑思考能力;•练习撰写议论文或读后感,表达自己对于《悲惨世界》中人性与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观点。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在讨论中深化理解和加强批判性思维。

2.视听材料应用:引入相关视听材料(如电影片段或音频记录),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

3.写作训练:安排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并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评估方法1.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2.完成相关阅读材料的理解与分析;3.书面作业,如议论文、读后感等。

教学资源1.文本《悲惨世界》及相关资料;2.视听材料(电影片段、音频记录等);3.网络资源(有关作者和背景知识的介绍,文本分析等);4.相关参考书籍或文章。

《悲惨世界》中的人性与社会意识:教学方案

《悲惨世界》中的人性与社会意识:教学方案

悲惨世界中的人性与社会意识:教学方案1. 教学背景及目标1.1 教学背景《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通过描绘19世纪法国社会底层的苦难与不公来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

本教学方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性属性以及对社会意识的呈现,并帮助他们从文学角度分析和评价这些主题。

1.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中人性探索与表达的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社会问题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认知;•提升学生文学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于人性与社会问题的见解。

2. 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本教学方案将分为以下几个模块进行: - 模块一:介绍《悲惨世界》以及作者雨果,解读小说中涉及到的重要人物和情节,鼓励学生对于小说整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模块二:探讨人性属性,包括善良、邪恶、勇气、懦弱等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小说中不同角色的行为和决定来分析他们的人性价值观。

- 模块三:分析社会意识的表达方式,包括对社会问题的探讨以及思想和意识形态对个体行为产生的影响。

讨论小说中展现出来的社会问题如贫穷、不公和革命等,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这些问题所持的观点。

- 模块四:进行文学批评与分析,指导学生运用文学方法和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小说,并提供合适的文本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 模块五:开展互动讨论与辩论,鼓励学生就人性与社会意识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相互交流。

2.2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悲惨世界》相关主题讨论,分享他们对于人性与社会意识在小说中之展现的见解,并提出各自的观点和观摩对方的见解,加深理解与交流。

•文本分析:指导学生运用文学分析方法(如主题、象征和意象等)来深入解读小说文本,发现其中蕴含的人性和社会意识元素。

•辩论活动: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在特定问题上展开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争辩,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论能力。

3. 教学评估方式3.1 作品书写鼓励学生选取小说中一个角色或者情节,撰写一篇关于其人性特质或者相关社会意识表达的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惨世界》课外导读指南
一、导读语:
《悲惨世界》通过主人公冉阿让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贫苦阶层的悲惨命运,对不幸的人们深表同情,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并且谴责了法律的不公正。

同学们读完这本书后,你们一定能从冉阿让的身上学到什么。

还等什么呢?赶快拿起书静静地阅读吧!
二、边读边思考:
1.主人公是谁?是怎样的一个人?
2.刑满释放的冉阿让为什么后来又再度入狱?结果怎样?
3.除了主人公,还有哪些受压迫的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三、填空题:
1.是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大文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长篇小说《》、《》、《》、《》、《》。

2.探讨社会问题的《悲惨世界》动笔于年,直至才在布鲁塞尔出版。

3.《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是,他由于不忍心7个外甥挨饿,偷了一块面包,成了犯,做了年的牢。

4.小说真实地描绘了1851年惨败滑铁卢到王朝初期的法国社会生活。

5.冉阿让来到蒙特伊,改名,革新了生产工艺,开办工厂,成了富翁。

他关心穷人,为他们做好事,被推选为。

四、思考题:
1.《悲惨世界》共分五部分,每部的篇名是什么?
2.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要写出“本世纪的三个问题”是指什么?
3.简述《悲惨世界》中沙威这一角色。

4.雨果在《悲惨世界》中突出塑造了哪三位参加巴黎街垒战的英雄人物?
5.《悲惨世界》简述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亲爱的同学:当你努力做完上面的问题后,你会发现:原来,阅读这么有味,收获这么大。

你可以自信地与别人交流你的阅读感悟了。

答案:
二、边读边思考:
1.主人公是冉阿让,他勤劳正直、胸怀坦荡、乐于助人、以德报怨、品格高尚,是受苦难、遭迫害、被歧视的受压迫人民的形象。

2.有个轻罪犯被误认是冉阿让,冉阿让不愿别人代己受罪,在法庭上自首,再度入狱,被判无期徒刑。

他在土伦港趁救一名水手的机会,跳入海中逃走。

3. 除了冉阿让,还有因贫困堕落为娼妓的芳汀,童年受苦的柯赛特,老年生活无计的马伯夫,巴黎流浪儿枷佛洛什等。

三、填空题:
1.维克多·雨果、法、《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2.1845、1862
3.冉阿让、苦役犯、19
4.拿破仑、七月
5.马德兰、宝石、市长
四、思考题:
1.第一部《芳汀》、第二部《珂赛特》、第三部《马利尤斯》、第四部《普吕梅路的情歌与圣德尼路的史诗》、第五部《冉阿让》。

2.本世纪的三大问题:赤贫使男人丧失尊严,饥饿使妇女堕落,无知使儿童畸形。

3.沙威在《悲惨世界》中一直是主人公冉·阿让的死对头,始终以一种鹰犬样令人胆寒的形象示人。

他坚持自己对“正义”的信仰,立志要惩恶扬善,但他分辨善恶的标准却是法律和制度,是不参杂任何个人情感的条款。

他从来不认为犯人也会悔改,只是依据法律逮捕犯罪的人,根本不去关注他们犯罪的缘由。

在我们看来,这确实有点儿不讲人情,毫无人道主义关怀。

但这正是沙威毫不动摇的信念体现——违法就要追究,这样的“公平”才能维护故有的社会秩序。

4.雨果在《悲惨世界》中突出塑造了安灼拉、马白夫与伽弗洛什这三个参加巴黎街垒战的英雄人物?
5.这部小说集中地体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雨果认为,世界上存在合两种法律:高级的法律是仁慈和爱,它可以杜绝罪恶,唤起良知,进而改革社会拯救人类,低级法律是刑罚,它依靠惩治只能加深犯罪。

前者的体现者为米里哀主教,他用道德感化和博爱唤醒了冉阿让的良知,使他成了真正的人;而后者的代表警官沙威,则如鹰犬一般跟踪冉阿让,迫害孤女寡母,如同冷血的动物,他最后的精神崩溃投河自尽,表现了现存法律在崇高道德面前的渺小、虚弱及它的破产。

作者企图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作为消除社会痼疾的武器,有其局限的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