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标感悟

合集下载

谈谈我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后的几点感悟

谈谈我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后的几点感悟

德育课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及了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

它们分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如果说,语文教师的工作是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那么“新课标”就是闪亮的灯塔,为航行的师生指明了方向,照亮了前进的路。

学习“新课标”,我们要关注四大核心素养。

接下来,笔者就谈谈学习“新课标”后的几点感悟。

一、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料,提高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方面,“新课标”强调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主动积累、整理和整合语言材料,继而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规律,形成独特的语言体验,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准确有效地运用祖国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

“新课标”指出语言文字具有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的功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身影”遍布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听、说、读、写等活动都与语言文字分不开。

在每一次的开学第一课中,我总会不厌其烦地和学生聊“什么是语文”“为什么要学语文”“怎样学语文”这三个话题。

今年也不例外。

我们从“不学《诗》,无以言”,聊到大才子苏轼满腹诗书气自华,再聊到当今外交部发言人一针见血的精辟发言等,最后得出“语文可以让生活更加美好”的结论,让他们明白了努力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在“如何学习语文”的问题上,我分别从听、说、读、写、思这几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为了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我要求他们每天坚持积累三个成语、一句名人名言、一个文学常识;坚持学习古诗文,每天翻译一首古诗,每周阅读一篇文言文(篇目从《古文观止》《史记》或《世说新语》当中选择)。

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坚持阅读经典作品,每周上交一篇摘抄笔记或阅读随笔。

每个学期,由老师或学生自己推荐优秀的作品供其他人阅读。

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前,我会组织他们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在计划中拟定每天的阅读任务,积累精彩的语段,写下在阅读中产生的疑惑,和大家交流讨论……除了阅读经典作品外,我也要求学生与时俱进,鼓励他们每天傍晚坚持到学校的报刊亭浏览国内外的新闻,适时选择热点问题进行评论和写作。

新课标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标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标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但是课程改革毕竟刚刚起步,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因此,从专家、决策者到实践者都应该积极地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就此本文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单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施难首先,缺失探究的社会条件与基础。

新编教科书中的不少课后思考探究题都有一定的探究难度,不是单凭了解课文内容就可探究得出来的。

其次,是过大的考试压力和过重的教学任务阻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

思考探究题费时费力。

没有花费一定的时间搜集资料,了解情况,是难以进行探究的。

再看看我们教师的教学任务,每学期要完成两册书的教学,任务比旧教材的教学还重。

教师有时间让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开展得充分、到位与富有成效吗?此外,我们的学生还面临着升学的任务,面临着决定自己前途和命运的高考的挑战,学习科目多,难度大,考试压力大,我们的学生又怎能会有心思与时间投入到探究式的学习中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开展得如何,是否充分到位与富有成效,也就不难想象了。

二、课堂中的活动体验有其形而无实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不少“剑走偏锋”的现象:架空文本,淡化语文知识,造成探究学习的“泛化”“神话”“虚化”。

不少公开课课堂气氛活跃,一会儿音乐欣赏,一会儿书画展示;又是课本剧演出,又是多媒体运用,花样翻新,眼花缭乱,表面上学生主动性增强了,可课后一问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茫然。

这样就把课堂教学的持续有效的“多元对话”变成毫无启发作用的“满堂问”。

虽然学生身心感到了愉悦,但语文本身的内容却未被重视,几年下来,学生可能会成为能说会道不会写的畸形儿。

三、作文教学的编排欠科学,教师教学困境多应该说这些写作教学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点,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也确能起到“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的作用。

2024年高中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2篇)

2024年高中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2篇)

2024年高中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学习了高中语文新课标,我有颇深感触,从而对今后的教学产生了许多新想法。

首先、新课改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

在此理念的指导和支撑下,课堂学习的形式实行开放式、自由式和多层次的形式。

不再把课本当作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发现新思路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因而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主动学习、自我发现、自行解决,在学生出现偏差的情况下,教师加以指导、纠正,从而使学生达到自我提高,进而实现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层次交流。

这也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使探究的问题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次、课改要求教师要备课充分、灵活多样教学的知识对老师来说是已知的,对学生来说大多是未知。

但如果教师在上课前对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准备得非常细致周到,那就为教师挤占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而滔滔不绝的讲说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第二,它会潜在地钳制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不自觉的以教师为中心、被教师牵着鼻子跟着你的思路走。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知识在系统性和框架上要起到高屋建瓴的导向作用,但对具体的问题教师无需细致的准备。

这样,既能保证上课中教师“导”的作用,又能使得师生面对同一问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利于师生共同参与交流,利于学生的理解分析。

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课前细致备课为终身备课。

第三,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仅仅强调“讲授式学习”,让学生学习“确定的知识”。

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死板、冷漠、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了。

因而教师要变“师必贤于弟子的观念”为“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念”在教学中寻求新的思路、新方式,教师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5篇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5篇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5篇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5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整理的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篇1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作为一个语文教研员,自当认真学习和研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了。

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

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讨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也谈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其次,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学然后知缺乏”,通过这次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我从中获得许多感悟,深有体会,现总结如下:在语文教学中,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中学习。

为此,教师要擅长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

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防止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情绪良好,可以使全体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而不良情绪却使学消费生心理压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

所以教师一进课堂,必须抛弃杂念,甩开烦恼,集中精力进入角色,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其次,灵敏运用教法,激发学生想学。

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动脑筋,积极地学习。

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展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为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以灵敏运用教法为手段,以教更好地为学效劳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可化静为动。

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进展动态处理,变静为动,让学生画一画、做一做、听一听、看一看、演一演、想一想等,积极参与,主动获知。

最后,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

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展有效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指导一般有:注重学习过程,概括学法;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紧扣教材特点,指点学法等。

就教材和学生而言,学法的传授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

不同体裁内容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和学习语文的方法体系,制定一个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的学法指导方案,把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详细步骤,切不可机械、随意、图形式。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心得体会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心得体会1虽然新课程已经实施有多个年头了,但是好多教师仍是一头雾水,而且经常能够听到老教师这样说:"真是不知道怎么教才好,越改越迷茫啦",其实,并不是改革不好,而是好多人还没有彻底地去改变自己头脑中的老观念,以至觉得无从下手。

下面谈谈自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两点体会。

一、从课堂活动入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学活动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使教学的内容更易于学生掌握,最好的方式是通过他们自己参与教学过程获得。

而课堂活动则是最好的实施办法。

高中新课程计划在实施中强调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强调加强对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组织,大量增加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等课堂学习活动,并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

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从课堂活动入手,加强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知识,提高认识事物能力,发挥创造才能的舞台。

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当然,课堂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纪律观念、教学条件等原因,活动操作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课堂混乱,冷场,答非所问,时间不够用等等。

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精心准备、合理组织,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

二、从改善师生关系如手,创造宽松的教学气氛在传统观念下,教师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严师,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

高中语文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5篇

高中语文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5篇

You pretend to work hard, you are the only one who deceives yourself. Never use tactical diligence to cover upstrategic laziness.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__高中语文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5篇精选高中语文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一)通过第一学段的教学,我感觉新课程涉及到很多内容,延伸出很多讨论的主题,引发出更多的思考。

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要学得更多,想的更深。

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

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撞,这样也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辩论,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程可能会变的更丰富多采。

学生也不会觉得语文课就是书本上那些知道,课外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话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同时也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新课程的实施真实的反映了高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体验。

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文化环境。

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0年九月整理).doc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0年九月整理).doc
何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所谓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如下: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围绕着语文课程的含义和基本理念,我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一些思考。在往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致力于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
三,真正爱学生,就应当言传身教,以德树人。生而为师,一言一行都应当堪称典范,方不负“老师”盛名。说得天花乱坠,不如躬身示范。你正直明理,善良睿智的模样,才是学生心目中最美老师的模样。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保持最美的模样。牢记新课程标准,紧握学科核心素养,为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最好个人和有用的公民而不懈奋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无问西东。
一,真正爱学生,应让他们全面发展。新加坡教育部校长委任状里有这样一段话:“你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及培育,才能成为最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诚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把我手上的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为最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我要努力把学生教育成自己
满意的女婿或者儿媳妇儿的模样,他们不一定能成为哪个优秀的谁,但一定是最好的自己,也一定是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公民。全面发展的学生就是我眼中最棒的学生。
二,真正爱学生,就让他们学会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一种人人都应该具备的学习态度。你看那些不会用手机,不会玩QQ,不会用微信,不会刷抖音的人可不就已经out了吗?谁愿意跟一个拒绝新事物,不愿进步的人为伍呢?想要与时俱进,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参加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

参加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

参加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
在参加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首先,我深
刻认识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
到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培养,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
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新课程对于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学会了运用情境教学、
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培养学
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此外,培训中还介绍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和素材,这些资源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内容,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参加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很有收获的经历。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学
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巧,还增强了自己的教学信心和能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
践中,我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
的帮助。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5篇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5篇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5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研究、工作生活状态。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整理的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篇1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作为一个语文教研员,自当认真研究和研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了。

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

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讨会上,XXX副司长XXX也谈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研究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研究兴趣,改变课程实施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研究、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其次,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研究动机、兴趣、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

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研究意识的重要标志。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然后知不足”,通过这次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我从中获得许多感悟,深有体会,现总结如下:在语文教学中,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为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

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情绪良好,可以使全体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而不良情绪却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

所以教师一进课堂,必须抛弃杂念,甩开烦恼,集中精力进入角色,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其次,灵活运用教法,激发学生想学。

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动脑筋,积极地学习。

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为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以灵活运用教法为手段,以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可化静为动。

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进行动态处理,变静为动,让学生画一画、做一做、听一听、看一看、演一演、想一想等,积极参与,主动获知。

最后,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

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握新课标理念搞好语文教学工作心得体会(精选5篇)

把握新课标理念搞好语文教学工作心得体会(精选5篇)

把握新课标理念搞好语文教学工作心得体会〔精选5篇〕把握新课标理念搞好语文教学工作心得体会〔精选5篇〕把握新课标理念搞好语文教学工作心得体会1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展了学习。

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根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的及施行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化的认识。

在学习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论才能,而培养这种才能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理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好。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和理论时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理论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学生是学习和开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开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稳固、课外拓展。

课前预习详细让学生做到: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络上下文的方法提早解决。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考虑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

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详细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

此环节的施行,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理论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才能。

《高中语文新课标

《高中语文新课标

《高中语文新课标》确立了新的教育理念和开放性育人的目标。

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崭新的眼光、豁达的襟怀和气度实施教学,评价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程氛围以释放学生的生命潜能。

这必然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具有持续发展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于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读书是提高专业知识和更新技能的最佳方法和途径。

只有读书,知识才不会老化;只有读书,才思才不会枯竭。

读历史,可以观照我们的现实;读哲学,可以引发我们的睿智;读文学,可以升华我们的情感,内化为深厚的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

很难想象一个缺少文学素养的语文老师能够把语文课上出滋味、上得精彩。

絮絮叨叨的提问,匠气十足的淦释,扼杀着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泯灭着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激情。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整体的人”,这是当代教育追求的目标。

教育应当提升人的文化品位,建构人的精神世界。

语文课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尤为突出。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学的阅读和鉴赏目标明确指出:“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叶圣陶也认为“中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健全的公民。

”①健全的公民首先要求他们的人格状态、人道情怀、审美情趣合乎当下社会的规范准则。

反映当下生活的当代文学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民主自由精神以及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审美情感,是青少年形成“健全公民”,“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的养料之一,在培养国人的现代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代文学和中学语文教学发生亲密的关系,是中学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意志的要求。

一、当代文学与中学语文教材当代文学走进中学语文教材,是语文教材选材的优良传统。

中学语文教材与时代同步发展,吸收了当代作品中的优秀之作。

《中小学教材审定标准》中指出:教材内容要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3篇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3篇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3篇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是承载新课标要求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和途径,而美学思想是语文教材文本中重要的人文思想内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1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由过去那种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进度确实不像由老师“满堂灌”那么好控制,因为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动态多变的。

但毕竟课堂教学是应该有一个时间观念和安排的。

过去那种完全由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在许多教师的头脑里还是比较根深蒂固的。

所以,一当学生放开了思维,而又没有很好地控制好时间,教学进度较为缓慢的时候,这种“积习”就不免抬起头来。

老师并不是不能“讲”,关键是要讲得精彩,讲得恰是时候。

那种以牺牲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代价的“讲”是不合乎新课改精神的。

现在有很多教师还是经常采取老师先设计好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去讨论这种方法。

虽然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直奔教材的重难点而去,既解决了主要问题,又节省了许多时间。

我认为老用这种方法用新课标的精神去衡量有些不妥。

人们常说:能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还重要。

如果长期都是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展开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惰性和依赖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方式之一。

”按照新课标精神,既要符合新课标课标精神,又要切实可行。

下面我谈谈几种具体的做法。

一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目的是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

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在阅读和方面的能力。

阅读和写作采取开卷的做法,试卷以能力立意,注重能力的迁移。

口试主要考查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

二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让学生对自己的语文能力情况(包括课内外听说读写等方面)作一个基本评价,等第分“A、B、C、D”四级。

互评是让学生做“考官”,通过公布条件、自报申请、考查通过等程序确定“考官”人选和资格。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然而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读文章语感较差,口语表达词不达意,写作文是错字连篇,词汇贫乏想象力不丰富,就连那些思路清晰,智商较高的学生也存在视野狭窄,文章空洞,而美感欠缺的问题。

这一切无不反映出学生语文素养低。

由此看来,语文素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个人发展尤其重要。

我们应该从平时的语文教学入手,寻找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合适的途径与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苦役。

教师应努力采用有新意的教学方法,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以此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充分利用教材,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

因为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

语文教材中的课例有许多是大师级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属于经典作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经得起吟咏和品味;教材中还有一些极具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作品,这些作品则能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凭借它可以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而上好阅读课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再次,重视诵读。

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有所感悟,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高中语文新课标解读”读后感

“高中语文新课标解读”读后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读后感——语文核心素养概述一、核心素养(一)重要国际组织对核心素养的遴选与界定20世纪末,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与获取知识的方式。

全世界都在寻找新的教育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提升人才的竞争力。

21世纪以来,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同时关注了“核心素养”,并发布了《成功生活与健全社会的核心素养》《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欧洲参照框架》《作为学习结果的核心素养草案:幼儿、小学和中学》等文件。

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及相关组织在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上,已经将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提出并加以落实。

为促进欧洲社会的融合、满足知识社会的需求,欧盟(具体负责机构为欧盟执委会)于2005年确立了8类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知识、技能与态度三个维度,2006年经欧洲议会通过正式采用。

其发展目标是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欧洲,并希望通过提升青年的核心素养促进欧洲经济竞争力。

为全面提高世界各国的教育质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具体负责机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所,普及学习研究中心)于2012年开始了核心素养的遴选与界定,并于2013年发布研究成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核心素养共分为7类,包括32至36项视不同教育阶段而定的具体成分,可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核心素养的界定非常的细致。

之所以如此细致,是因其希望确定对所以的儿童和青年而言哪些方面的学习是最为重要的。

因建构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具体负责机构为瑞士联邦统计局)于1997年开始遴选与界定新时代的儿童与青年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这一工作至今仍然持续发展。

其现阶段成果主要是提出了3类核心素养,9项具体能力。

经合组织希望通过对核心素养的遴选与界定,开发成功的生活与功能健全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标感悟
新疆二校
苏晶
现在在高中阶段实施语文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前无古人摸索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摸索出适合学生的一套方法策略来。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走上走上自主学习之路,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自主探索学习”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的特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保证他们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落到实处,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本领呢?笔者认为,如果单单把关注的视点放在学生某一学习点的操作策略上,无异于孤立、形而上地看问题,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要形成一个全程渐进的自主学习系统,应在立足于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特点上来构建学习策略。

一、明确目标,找准自主学习方向。

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方法和过程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大概的初步认识。

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但最终的目标不能由老师不顾实际地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主地确定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让他们从自身特点出发自主定向。

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目标,攻有方向呢?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获得什么。

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在怎么样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渴求的心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之中。

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师的提示以及和文本相关的资料,初步感知文本,并在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目标。

如对同一文本,学生可以将语言描写作为学习重点,也可以将写作方法或观察角度等作为学习重点。

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既是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学民主的体现。

二、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自学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自学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习,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

我们可以设计与课本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

如有条件的话可适当通过一些形象的图片展示、视频音频的播放,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我在教《红楼梦》节选《宝玉挨打》一课时,为了能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利用了视听手段,播放此段情节的电视剧视频以及之前相关情节金钏儿跳井一段的视频。

视频的直观效果使学生首先对情节的前因后果有大致的了解,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小说的学习欲望。

而教现代诗歌《再别康桥》,我找来了有康桥背景视频的示范朗诵。

学生结合画面可以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康桥的美,走进诗境,感受新月派诗歌的绘画美。

随后,学生结合诗句能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较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时,要让学生学有成效,长久保持自学兴趣,教师也要积极发挥。

主导作用,适时适当提供策略方法,予以指导点拔,帮助他们闯过难关。

三、鼓励质疑,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特别提到了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

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质疑。

如我在教《项脊轩志》,针对学生的畏难
情绪,要求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和利用工具书自读文章,了解大意,然后在课堂上尝试自己翻译。

其他学生针对他的翻译可提出不同意见,甚至让他们互相问答,把课文中自己有疑问的问题都找出来。

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讨论自主解决了这些问题。

比如教《米洛斯的维纳斯》,可以就维纳斯的美体现在哪里让学生充分讨论,并且允许他们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但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看法要讲出合理的理由。

通过对学生的提问组织讨论,多方交流,相互启发,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层的了解,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倡导合作,注重自主探究过程的参与性。

自主探究是自主探究学习的中心环节。

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不过这种引导应该是指而不明,引而不发的。

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引导学生真正亲近文本,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之外,还应该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过程。

师生间要有情感的沟通,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

新课程里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真谛也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

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形成、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甚至辩论。

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火花。

同时教师在其中也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此过程充分了解情况,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辨明方向。

这样通过集体交流之后,达到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效果。

如我在处理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的诗歌单元时,由于诗歌教学重在通过诵读鉴赏来体会和领悟,而这一单元编入教材的诗歌数量较多,如果对每首诗歌都仔细讲解的话,除了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外,恐怕学生也未必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诗人的情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尝试采用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对其中的部分诗歌进行自主学习。

按照他们自主组织、自由组合的方式,学生每四人或六人为一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每一组组内的成员分别负责组诗歌朗诵、配乐、背景资料收集、诗歌鉴赏、鉴赏的点评等等,并鼓励他们动手自创诗歌,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成果,最后还由学生自己推荐优秀的创作作品。

在这过程中,我也与学生一起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对学生创作作品的点评让他们明了诗歌与散文的区别,辨明诗歌的特点,使学生在合作的探究中对诗歌有了更深的认识。

五、自主运用,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自主运用,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知行合一”的语文学习思想。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

学生最终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运用中举一反三,形成技能。

我们可以通过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可以是课堂语文活动、拓展延伸的讨论、生活实际的运用等多种形式。

学生可在这些实践形式中,自主锻炼语文实践能力。

如教《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课时,在课堂讨论中,请学生结合生活中或艺术作品中的实例,谈谈他们对于美的理解。

因为审美的主体不同,学生可就他们自己对于美的理解来进行交流,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也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