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红导学案——溶解度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教导学案(第3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教导学案(第3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教导学案(第3课时)课程概述本节课主要学习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溶解度的定义,掌握溶解度与温度、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的关系,以及学习如何在实验中测定溶解度。

学习目标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掌握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3.理解溶解度与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的关系。

4.学习如何在实验中测定溶解度。

学习内容1. 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溶剂中可以溶解的最大量的溶质。

溶解度的计量单位通常有克/升、摩尔/升等。

2.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温度对溶解度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氢气在液态氨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 溶解度与溶质、溶剂的关系溶解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有关。

一般来说,溶质与溶剂的相似性越大,其溶解度就越大。

如在水中,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通常比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大。

4. 实验方法测定溶解度实验中常用的测定溶解度的方法有饱和溶解度法和过饱和溶解度法。

饱和溶解度法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加入溶质至溶液中,直到加入的溶质不再溶解,此时称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解度法是指通过调整温度和溶质添加量使得溶液超过饱和状况,从而测定其溶解度。

拓展学习如果你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以下内容:1.溶质的粒子大小对溶解度的影响;2.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3.溶解度曲线和饱和溶液的特征。

总结本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溶解度及其与温度、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的关系,以及如何测定溶解度的实验方法。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对溶解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2课时 溶解度(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2课时 溶解度(导学案)

第2课时 溶解度课前自学准备明确课标要求课题溶解度课型新授课知识与技能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前自主学习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 3;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如NaCl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课前预习3.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和压强。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课堂教学展示课堂互动探究新课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相同。

这节课我们就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进行新课知识点1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只有在“两个一定条件”下,它们才有确定意义?【交流回答】改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活动与探究1】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NaCl ,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KNO 3都达到饱和状态。

比较NaCl 与KNO 3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要点提示:(1)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溶解性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示;溶解度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

《课题2 溶解度》教案(附导学案)

《课题2 溶解度》教案(附导学案)

《课题2 溶解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学生活动][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学生发言]1.能 2.不能[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1.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2.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互相交流](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结论]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提问]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学生讨论、总结]1.一定温度2.一定量的溶剂[追问]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

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学生讨论、回答]不能。

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

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地熔解。

[引导]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

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思考]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科学概念。

[学生发言][投影板书]一、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九年级下册化学导学案课题2溶解度

九年级下册化学导学案课题2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进程与方式:运用科学探讨的方式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并通过实验探讨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增进社会发展的踊跃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成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教学准备:药品:NaCl(s)、KNO3(s)、H2O(l)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相关课件及幻灯片教学方式:讲解法、讨论法、探讨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进程:板书设计课题二溶解度第一课时一、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必然温度下,向必然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物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取得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彼此转化: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第二课时二、溶解度1.概念:在必然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必然温度下100g水中2.溶解度四要素: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3.解度曲线的意义:(1).溶解度的三种情况: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4.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必然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附:课堂练习1.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最靠得住的方式是()A.升温B.降温C.加溶质D.倒出一些溶液2.下列因素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其无关的是()A.溶质的性质B.溶剂的性质C.温度高低D.溶液的质量3.从冰箱里掏出含有蔗糖固体的溶液A,放置一段时间后,固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

课题2 溶解度【学习目标】1.能从溶液形成的角度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晶体及晶体的形成过程,理解海水晒盐的流程图及其原理。

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分析使学生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并会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5.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学习重点】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2.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及其主要外界影响因素。

一、自主学习: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3.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4. 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下,某固态物质在 g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

二、合作探究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结晶: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这个过程叫结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增加溶质、降温)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温)2、物质的溶解性:(1)、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有关。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

(2)、溶解性大小的定量表示用溶解度。

3、固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固体的溶解度的四要素:条件:定温;标准:100g溶剂(水);溶液状态:饱和;单位:质量(g)。

例:蔗糖在20℃时的溶解度是203.9g。

其含义是:在20℃时,蔗糖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是203.9g 蔗糖。

或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3.9g蔗糖。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2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2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2概述本导学案是针对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的内容进行的学习导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涉及溶解度的概念、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以及溶解度曲线的绘制等。

目标•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和计量单位•掌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能够根据溶解度曲线绘制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知识点一:溶解度的定义和计量单位什么是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能溶解的最大量溶质。

溶解度可以用来表示溶液中溶质所占的体积比或质量比。

溶解度的计量单位溶解度的计量单位有两种常用的表示方法:1.量溶度:单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容积之比,通常用g/mL表示。

2.摩尔溶度:单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通常用mol/L表示。

知识点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等。

主要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温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溶解过程的反应热有关。

但是对于部分物质,随温度升高而溶解度减小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压力的影响对于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以及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一般情况下,增大压力可以使溶解度增大。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溶解度还受到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的影响。

不同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会影响溶解度的大小。

知识点三: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对于某种溶质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溶解质的质量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相应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和计算分析。

总结本导学案主要介绍了溶解度的定义和计量单位、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以及溶解度曲线的绘制等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溶解过程和溶液的形成,同时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能够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

参考资料•《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化学教学常用参考书籍。

导学案溶解度

导学案溶解度

年级:九年级学科:化学课题:溶解度(第一课时)授课时间: 2013——2014(二)【三维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重点难点】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预习导学】一杯白糖水,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要想让杯子里的水变得更甜,我应该怎么做?是否向杯子里加的白糖越多,水就会越甜?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

”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引入课题。

【问题引领】自学:阅读课本第33页到35页,明确以下问题: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3、结晶的概念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实验探究: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小组讨论: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①5gNaCl能溶解在20mL水中;②10gNaCl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

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质疑:“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

补充实验:10ml水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

质疑: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演示实验:1、温度改变(加热搅拌),杯底没溶的KNO3固体继续溶解?2、此温下再加5gKNO3,能否再溶?小结:1、一定温度下,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2、形成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增补结论,领悟涵义: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 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 导学案

课题2 溶解度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本节重点】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本节难点】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本节知识概览图溶解度溶液的分类不限定条件(含溶质多少) 浓溶液稀溶液给定温度下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转化: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加溶剂蒸发溶剂、加溶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固体溶解度定义: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影响因素:温度气体溶解度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下,气体溶解在 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影响因素:温度、压强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和溶解性表新课导引有这样一则谜语:“生在大海,走在岸边,太附一晒,身体全白.”请猜一生活用品.我们很容易猜到:食盐.为什么海水经太阳一晒,就变成食盐了呢?原来,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海水里溶有大量的食盐、氯化钙、氯化镁等许许多多的物质.食盐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所以,当水分蒸发的时候,它很容易从溶液中析出.这就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方法——蒸发结晶.不论是用海水晒盐,还是用盐湖水、盐井水来煮盐,都是利用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性质,采用蒸发的方法得到食盐的.但是,这种方法得到的食盐含有许多杂质,叫做粗盐.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洗涤等步骤,就可以制得精盐了.你知道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吗?物质能无限地溶解在水里吗?像食盐水这样的物质可采用蒸发溶剂法获得食盐,而KNO3溶液则应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使KNO3结晶出来;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在水里,当温度不变时,一定量的水中所能溶解的某种物质的量是一定的.教材精华知识点1 饱和溶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探究实验【提出问题】物质能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吗?【设计实验】向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氯化钠,搅拌,直至氯化钠溶解后,再加入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少量水,搅拌,观察现象.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药匙、蒸馏水、食盐等.【实验过程】向装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氯化钠,搅拌,等氯化钠溶解后,再加5 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10 mL水,观察现象(如图9-8所示).【解释与结论】 如下表所示.操 作加入5 g NaCl ,搅拌 再加入5 g NaCl ,搅拌再加入10 mL 水,搅拌现 象溶解部分溶解,烧杯底有未溶解的NaCl剩余NaCl 固体溶解 结 论溶解现象与溶质和溶剂的量有关,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探究实验【提出问题】 20 mL 水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钾固体,固体未完全溶解,之后加热,硝酸钾能完全溶解吗?【设计实验】 硝酸钾能溶解于水中,向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分几次加入一定量硝酸钾,观察现象.待烧杯中有硝酸钾固体时,加热该烧杯,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溶解,冷却后再观察现象.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实验用品】 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玻璃棒、石棉网、硝酸钾固体、蒸馏水等.【实验过程】 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进行上述探究实验,每次加入5 g 硝酸钾,看加几次后才使烧杯中的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然后加热烧杯,如图9-9所示,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再加入5 g 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观察现象.【解释与结论】 如下表所示.操 作现 象结 论加入5 g 硝酸钾,搅拌 溶解①溶解的最大量与溶质的性质有关②溶解的最大量与温度有关再加5 g 硝酸钾,搅拌 溶解,但有硝酸钾固体剩余加热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溶解再加5 g 硝酸钾,搅拌 硝酸钾固体有剩余冷却剩余的硝酸钾固体增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其过程可表示如下: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通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叫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叫稀溶液. 网hslx3y3h √结晶的方法 (1)结晶.热的溶液冷却或溶剂的量减少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2)结晶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结晶.一般适用于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如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大致过程如下:②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如从KNO 3饱和溶液中得到KNO 3晶体,就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知识点2 溶解度 √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准确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1)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内因是溶剂和溶质的性质,而外因则是温度,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溶解度才有意义.(2)标准:“在100 g溶剂里”.为了确定标准,人们规定“在100 g溶剂里”.需要强调和注意的是:100 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只有准确理解这个标准,才能正确应用溶解度的概念.(3)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表示的是同一条件下的某种物质的溶解能力的大小,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知其溶解度,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4)单位:“溶解度表示……所溶解的质量”,通常用“克”作为单位.√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溶解度的相对大小,即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表中的溶解度是指在20℃时的溶解度.√绘制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标在图上,得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如图9-10和图 9-ll所示).√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的溶解度的定义.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如:压强为101 kPa和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氮气,则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①内因:气体和水的性质.②外因:温度和压强.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B.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C.饱和溶液不能转化为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NaCl溶液中加入l0 g 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10 g水后,剩余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可能是饱和溶液3.要使一杯氯化铵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水B.不断搅拌C. 升高温度D.加氯化铵晶体4.根据如图9—12所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t l℃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C. 将t2℃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 l℃,有晶体析出D.t2℃时,80 g硝酸钾溶于100 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5. 喝了汽水以后常常要打嗝,如图9—13所示的曲线中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6.图9-14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 gB.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C.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相同D.t2℃时50 g的乙物质能完全溶解在100 g水中7.如图9-15所示的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 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D. 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8 .如图9—16L所示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分别将20克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0克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出现Ⅱ所示的现象.则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克.体验中考1.图9-26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B.t3℃时,将60 g乙加入100 g水中可得160 g溶液C. 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D.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2 .图9-27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各60 g后,再分别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1℃时,所得a、b两种物质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B.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60C. 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两烧杯中的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D.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b物质的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3 .根据如图9-28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4.图9-29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 b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物质.(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状态最不稳定的是 .学后反思附:课堂检测及体验中考答案课堂检测1.答案: D2.答案: AD3.答案: D.4.答案: D.5.答案: B.6.答案: A.7.答案: B.8.答案:115体验中考1.答案: B.2.答案: C.3.答案: CD.4.答案:(1)< (2)a (3)B;A。

课题3溶解度导学案(二).pdf

课题3溶解度导学案(二).pdf

初三化学导学案编号()课题:溶解度(二)主备人:备课组长审核: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2、了解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温度、压强对它的影响关系。

【课前导学】1、查阅课本P37的图9-12和图9-13,回答下列问题:⑴2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为______,硝酸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⑵在60℃时,NH4Cl、KCl、NaCl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______。

⑶为什么常说NaCl是易溶物质,硼酸是可溶物质,熟石灰是微溶物质?⑷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和石灰水分别成为饱和溶液,各有哪些方法?2、阅读课本P38气体溶解度的概念,回答下列问题:⑴气体的溶解度和固体的溶解度概念相比较可见:都得强调在一定_____下,溶液的状态都必须是________溶液,而气体的溶解度还强调压强为______,溶剂量为_______,用气体的________来表示气体的溶解度。

⑵20℃时,N2的溶解度为0.015,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⑶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外界因素分别是如何影响的?【课堂反馈】1、要使NH4Cl的溶解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固体NH4ClB、升高温度C、加入水D、降低温度1、等质量的下列熟石灰溶液中,含有溶质最多的是()A、0℃时的饱和溶液B、0℃时的不饱和溶液C、60℃时的饱和溶液D、60℃时的不饱和溶液3、0℃时O2的溶解度是0.049,其含义是在压强为_________,温度为____时,______的水里最多能溶解______的O2,欲加大O2在水里的溶解量,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右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⑴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 溶解度(第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 溶解度(第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溶解度(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道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2. 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知识;3.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重点难点: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学习研讨【自主学习】为了准确表示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大小,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我们可以用“溶解度”来表示。

(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2)向4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3)向100克20℃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

(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固体的溶解度:阅读课本P36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1. “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阅读课本P36-37)2.溶解度曲线:①含义:②作用:③溶解度的变化规律:3.[讨论](1)——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这活命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3)对于气体物质,研究它的质量方便,还是体积方便?归纳总结:①气体的溶解度:②五因素:③影响因素:升高温度,;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减小压强,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当堂检测】1.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食盐的溶解度是36℃ B.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C.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 D.食盐的溶解度是36℃2.影响同一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溶质的性质 B.水量的多少 C.温度 D.大气压3.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4.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全死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5.下列关于硝酸钾的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20℃时,20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把20g硝酸钾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 C.把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D.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6.固体物质恶毒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在 g溶剂里达到时所溶解的。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导学案)》精品获奖完美优秀观摩课赛教课导学单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导学案)》精品获奖完美优秀观摩课赛教课导学单

前言:该导学案(导学单)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导学案(导学单)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课题2 溶解度学习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3.了解结晶现象。

重点和难点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探究”。

情境导入一杯白糖水,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要想让杯子里的水变得更甜,我应该怎么做?是否向杯子里加的白糖越多,水就会越甜?学习研讨一、饱和溶液【自主学习】【探究I】:阅读P,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33在一定量的水中。

完成试验9-5,填下表。

【探究II】完成试验9-6,填下表。

【形成概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不饱和溶液。

2、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包括结晶和结晶。

【分析归纳】:饱和溶液二要素:、。

【讨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小结】: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饱和溶液;学情分析1.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⑤2.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 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水前是饱和溶液B. 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C. 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 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A.溶液的质量增大B.晶体的质量不变C.晶体的质量增大D.晶体溶解一部分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多B.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不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饱和溶液C.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不饱和溶液D.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5.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

溶解度(第一课时) 优秀教案

溶解度(第一课时) 优秀教案

根据生活经验判断
学生实验探究 1 分别盛有 10ml 水的两个烧杯中分 别加入 2gNCl 和 2gKNO3 充分搅 拌,溶解后再分别加入 2g 观察, 记录
设置情景 抛出溶质溶解的限 度问题
让同学观察实验的过程,溶解 形成“极限”的意识
获得温度和溶剂的量对溶液 的饱和与否有影响的概Fra bibliotek;获环节二
实验的探究 建立饱和溶液和
环节三 概念的总结 深化和理解
【提问 3】 溶液的浓稀与饱和溶 液、不饱和溶液有什么关系? 【教师演示实验】分别在 10ml 水中 2gNCl 和 0.1gCa(OH)2
利用前面 KNO3 溶液冷却后观察 结晶后的现象得出结晶的概念 讲解物质分离的两种方法
学生实验探究 2 向未溶解的 NaCl 烧杯中加入 10ml 水;给有未溶的 KNO3 的 烧 杯 加 热 , 溶 解 后 再 加 2g
学生回答:蒸发水分
通过热的 KNO3 的饱和 溶液的降温后结晶和海 水晒盐的图片了解物质
提纯的两种方法
结晶的概念(PPT)展示
二 结晶 热的饱和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 溶质又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 过程叫结晶
析出晶体以后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结晶的应用 提纯物质的方法之一
如NaCl中混有少量的KNO3可用 蒸发结晶的方法 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用 降温结晶的方法
6
得饱和溶液需要指定“在一定 量的溶剂中”、和“在一定的 温度下”以及相互间的转化
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的转化方法通过流程图分析 使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知识
【演示实验 】向 KNO3 的饱和溶液中分 别加入一小粒 KNO3 和 KMnO4 晶体, 完善定义
学生观察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 标 检 测 8 分 钟

) A 烧开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 喝下汽水时,容易打嗝 C 打开啤酒时,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 夏季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 3、下图为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图 中 P 点 的 含 义 是 (2)t℃时, 物质的溶解度 A 的溶解度 。 B 物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 40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40g B.4℃时,溶质 N 的饱和溶液 120g 中含 N 20g, •所以 4℃时,溶 的溶解度为 20g C.一定温度下,物质 M 的饱和溶液 100g 中含 M 物质 30g,则物质 M 在该温度 时的溶解度为 30g D.20℃时,50g 水中溶有溶质 P 20g,则物质 P 在 20℃时的溶解度为 40g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质N
迁安市蔡园中学“四步四环节”导学案
九 年级 化学 学科 课题: 溶解度 课型: 问题导读课 日期: 2013.12.05 班 级: 九 1.2 主备人: 张淑红 初审人: 张悦 审定人:李海英 温馨寄语:实现真正的教育回归,还舞台给孩子,让他们尽情展示--会学! 乐学! 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该课内容 2、教师制作课件 【诊断补偿·学习目标·学习导航·当堂达标测试】 模 自学内容﹡学法指导﹡随堂笔记 块 创 教师引入: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 设 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情 学习目标: 境 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呈 2、 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 现 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目 3、知道气体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 标 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3分 钟 1、在一定 下,在一定量的 里,不能再溶解某 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诊 在一定 下,在一定量的 里,还能继续 断 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补 2、饱和溶液和接近饱和的不饱和溶液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偿5 ( )溶质、 ( )温度或( )溶剂 分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钟 ( )溶剂或( )温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3)B 物质属于____溶物质(填“易”“可” 、 、 “微”或“难”)
*4、图中曲线 a、b、c 分别表示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试回答:
• 4、下
图为 A、 ,增大 a 溶 。
B 两种物 (1)t1℃时,a、b、c 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 质的溶 解度的方法是 ,增大 b 溶解度的方法是 解度曲
线。 回答 (3)m 点表示在 t3℃时,a 溶液是______溶液,b 溶液是______溶液,c 溶液是 下列问 题: 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 (1) 图中 P 点的含 义 是 _____和______物质的溶解度相同且为

(5)在 t3℃时,a、b、c 分别在 100g 水里达到饱和,冷却到 t1℃,析出晶体 最多的是______ ,无晶体析出的是 。
(6)在 t3℃时,将 38 克、40 克、42 克 a 物质分别放入 50 克水中搅拌形成溶 液的质量分别为 为 , 克, , 克, 。 克;溶液饱和情况分别
自主学习:教材 38 页第三段 通过气体溶解度的定义想一想:影响一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 有哪些? 合作探究: 1、炎热的夏天,常看到有鱼儿将头浮出水面。为什么? 2、烧水刚开始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把汽水瓶盖打开时,经常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这说明了什 么?喝了汽水以后,又常常会打嗝。为什么? 巩固练习:见课件 归纳总结: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学 习 导 航 28 分 钟
溶解度/g )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从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找:硝酸钾(KNO3)在 25℃ 和 85℃时的溶解度:
巩固练习:见课件
学习任务二:气体的溶解度
学习任务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自主学习:教材 36——38 页第二段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定义: 在一定 下,某固态物质在 里达到 状 态时所溶解的 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例如: (1)在 20 ℃时,在 100 g 水中溶解 36.0g NaCl 时溶液达到饱 和状态, (或:在 20 ℃时,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 36.0 g NaCl。 )我 们就说:在 20 ℃时,NaCl 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 (2) “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 g”的含义 : (口述) 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难 可溶 溶 溶解度(20℃) /g 查阅教材 36 页表 9—1 后完成:20℃时氯化钾(KCl)的溶解度是 ,所以氯化钾的溶解性是 。 3、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大小与 有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以横坐标表示 ,以纵坐标表 示 ,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 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 溶解度曲线。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阅: (1) ; (2) ; (3) ; (4) 。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1)多数固体物质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如: ; (2)少数固体物质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如: ; (3)极少数固体物质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如: 。 合作探究: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 2、 3、 请你根据 P36 表 9-1 中 KNO3 的溶解度, 绘制出 KNO3 的溶解度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