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测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样卷试题

合集下载

(推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检测题(带答案详解)

(推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检测题(带答案详解)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图,完成1~2题。

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

”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A.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到玉门关B.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该河汛期一般出现在冬季B.图中湖泊对河流的ab段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C.从a到c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D.a地区地下水的不合理开发会使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等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山脉是大西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的B.ab附近高山自然带的基带为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图中d处地形名称是冲积扇D.b点东边的山脉是世界最高的山脉读“①(105°E,26°N)、②(128°E,42°N)、③(90°E,43°N)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6.影响①与②两地、②与③两地山地针阔混交林出现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降水、热量 B.热量、降水 C.降水、降水 D.热量、热量2009年2月到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

据图回答7~8题。

7.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8.沿途自然带变化依次为( )A.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C.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9.经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于甲、乙两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质量达标检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质量达标检测试卷及答案

第五章质量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B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D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解析]第1题,由题中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时长出新叶,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2题,同一街道两侧,植被类型不一样,此处都为绿化用地,用地类型相同,景观规划相同,最可能该街道两侧行政管辖不同。

第3题,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

由于常绿灌木叶片较小,对寒冷气候适应能力强,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下表为伊犁河谷南、北坡自然植被带及土壤类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对比。

据实地调查发现,在伊犁河谷的南北坡自然植被带中,山地草原多与阔叶林或野果林东西相间交错分布,山地草甸与针叶林东西相间交错分布。

据此完成4~6题。

A.地形B.气候C.土壤D.河流5.伊犁河谷山地森林—草甸应分布在山地的( C )A.最大坡度带上B.最高温度带上C.最大降水带上D.最薄土壤带上6.推测伊犁河谷的南、北坡交错的自然植被带主要分布在( D )A.起伏和缓的山麓地带B.平坦开阔的山顶地带C.坡度较小的缓坡地带D.山脊与河谷相间地带[解析]第4题,伊犁河谷为我国新疆中西部南北天山之间的西端,开口朝西,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升高,夏季受来自大西洋水汽的影响,降水相对较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五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

由材料可推知,猴面包树是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植物。

③符合题意。

2.【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猴面包树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

这是为了在旱季提供生长所需水分,其特性是为了适应生长区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

3.【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植被生长在流石滩,流石滩的环境是比较干旱的,所以不可能是山麓冲积扇或者滨海潮间带;流石滩是受重力影响,从高山山坡滚落下来的石块或者碎屑岩石。

荒漠戈壁气候极端干旱,水母雪兔子的生长需要水分,而荒漠戈壁多沙丘细沙,土壤松散,不适合它的生长扎根。

4.【答案】B【解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植被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常是以枯枝落叶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①正确。

植物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来满足自身生命机体的需要,②正确。

风化有多种,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及生物风化,植被通过根系对土壤的结构及孔隙度都有影响,最典型的是植被的根劈作用,④正确。

水分和热量的交换需要太阳辐射和水循环及重力能,③错误。

5.【答案】A【解析】图中显示,山顶中间部分平坦,土壤层较厚,保水性好,发育了常绿阔叶林;山顶四周,地形崎岖,土壤层较薄,保水性差,故发育耐旱的硬叶林和矮小的灌木。

所以土壤的差异影响了植被的差异。

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图中沟谷雨林区位于崖底,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由于沟谷被山块围合,地形封闭,沟谷内温度较高,水分充足,形成湿热的小环境,该类区域也被称为“热岛+湿岛效应”。

7.【答案】B 【解析】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是“顶平、身陡、麓缓”,山体的崩塌和侵蚀形成的堆积物,最易堆积在坡麓地带,使土层变厚、变广,进一步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扩大,坡麓常绿灌丛林海拔上限可能会波动变化,但崩塌及侵蚀可能会使得山顶更加干旱,顶部生态受破坏,整体区域植被类型不变也可能会减少。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试题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单项选择题运用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回答1~4题。

1.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海陆差异2.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这体现了()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3.位于亚欧大陆35° N~50° N之间大陆东部的自然带是()A.温带草原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显著的地区在()A.中、高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中、低纬度地区D.高、低纬度地区“≥10 ℃”积温是一年内≥10 ℃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秦岭—淮河一带积温大约是4500 ℃)。

某研究人员按两个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回答5~6题。

甲图乙图5.甲图A→F的变化反映了()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C.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D.由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6.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A.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B.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C.河流冬季结冰期较长D.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7~8题。

7.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A.台湾山脉B.武夷山脉C.秦岭D.长白山脉8.该山的南北坡都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其中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酸雨B.水土流失C.泥石流D.水污染9.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读“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表”,回答10~12题。

10.读表推断,雪线高度各处不同的原因,正确的是()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雪线高B.赤道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故雪线低C.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故雪线高D.赤道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故雪线低11.假设30°S~40°S的海平面处有一座海拔6 000米的高山,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该山垂直带谱与喜马拉雅山相似B.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高,背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低C.该山麓地区气候可能受到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影响D.该山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12.珠穆朗玛峰南坡积雪冰川带出现的高度比北坡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①南坡纬度低,气温比北坡高②南坡冰川属海洋性冰川③南坡降水量较北坡丰富④南坡冰川属大陆性冰川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3~14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 单元测试卷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  单元测试卷

第五章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1.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D.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2.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C.植被稀少,土壤贫瘠D.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显著3.“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整体性 C.综合性 D.区域性4.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地区存在差异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异性B.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异性C.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D.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5.从北京向西经内蒙古到新疆,沿途所见到的自然植被类型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这种景观的变化是由于()A.水分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B.热量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C.光照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D.气候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6.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人工草地7.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无关联 B.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D.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8.自然林无人施肥,仍能生长茂盛,其重要的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充分B.位于沿海地带,降水丰富C.大多位于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大城市周围,二氧化碳含量高,有利于有机物的形成D.林中枯枝落叶被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土壤9.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最不合理的是()A.利用耕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B.利用丘陵山地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C.排干湖泊、沼泽,拓展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D.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原料和能源10.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A.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杆,加速有机质的还田速度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D.江南丘陵地区使用石灰等物质,中和土壤酸度11.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属于()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12.下列四副图示中,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读天山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3—14题:13.天山北坡比南坡积雪冰川海拔低的原因是()A.北坡是阳坡 B.南坡是阴坡 C.北坡是迎风坡 D..南坡是迎风坡14.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到()A.高山草甸 B.山地草原 C.荒漠草原 D.山地草甸草原读下面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图后回答15题:15.图中所示自然带①是()A.热带雨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苔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二、综合题(共4小题,满55分)16.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12分)2000年2月,海水淹没了有11万人口的西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大部分地方,包括首都的机场及部分住宅和办公室。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含答案) (1)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含答案) (1)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一、单选题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河流A.位于南半球B.甲地北岸比南岸侵蚀严重C.甲河段径流量大,水能丰富D.湖泊上游河段径流量变化比下游小2.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和植被类型可能为A.热带季风气候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温带海洋性气候近年来,多肉植物以“天然呆、无公害、治愈系”风靡中国。

图中A地区(阴影部分)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植物大多叶小、肉厚,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荒漠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

回答下面小题。

3.该地区多肉植物的特征反映了当地A.高温多雨B.四季分明C.大部分时间气候干燥D.降水充沛4.该地区8、9月份“百花盛开、生机再现”反映了当地A.晴天多昼夜温差小B.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小C.受湿润西风影响降水多D.太阳直射,光照强5.若A地区多肉植物运往中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过A.白令海峡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马六甲海峡读“我国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

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自然带甲—乙—丙的这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是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D.在中低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7.图中乙自然带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针阔混交林带C.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8.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大致特征为()A.由南向北倾斜B.由东北向西南倾斜C.由东向西倾斜D.由西北向东南倾斜9.《中国诗词大会》以清流般的文化气韵引发收视热潮,赛事举办方也到三中开展选拔。

古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

下列诗句中,体现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有()A.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0.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非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读亚欧大陆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5章综合测评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5章综合测评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5章综合测评含答案解析(建议用时: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1.(2021·北海市高一期末检测)一次性筷子是由树木或竹子加工而成,消耗速度快。

我们要尽能够少用甚至不用此类产品,增加污染和糜费。

由于该产品需采伐少量林木,能够带来水土流失减轻、水水灾祸增多、土壤肥力下降、地表形状改动、生物多样性增加等一系列不良影响。

这主要表达了()A.自然环境的全体性B.陆地环境的单一性C.外地环境的共同性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解析】一次性筷子的少量运用会招致植被的少量破坏,招致水土流失加剧,改动天文环境,表达了天文环境的全体性特征。

【答案】 A2.(2021·云南学业水平考试)从天文环境全体性剖析,以下现象与我国西北地域相符的是()A.河流以内流河为主B.流水腐蚀作用清楚C.植被茂密矮小D.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解析】我国西北地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多为内流区,风力作用清楚,植被稀疏。

【答案】 A以下图为某种树木的一组照片。

该树木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顺应才干很强,有〝三千年〞一说。

世界上的该种树木主要集中生长在我国某河流流域。

据图文资料,回答3~4题。

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3.该树木集中散布在我国()A.长江流域B.黑龙江流域C.塔里木河流域D.雅鲁藏布江流域4.该树木的特点能够有()A.喜光且四季常绿B.叶片覆有蜡质层C.耐酸但不耐盐碱D.耐寒但不耐高温【解析】第3题,由〝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顺应才干很强〞〝倒一千年不朽〞,可知该河流流域干旱,且温度大幅度变化。

另外,图中还可以看到沙漠。

第4题,塔里木河流域为温带沙漠,光照强,夏季高温,夏季严寒,干旱,土壤易盐碱化。

该树应该属于落叶树;耐寒,耐高温;耐旱,耐盐碱。

叶片覆有蜡质层是耐旱的表现。

【答案】 3.C 4.B读以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是()A.森林B.草原C.沼泽D.荒漠6.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图例所示植被散布区受赤道低气压和信风的交替控制B.影响甲图例所示植被散布的要素主要是热量C.影响乙图例所示植被散布的要素主要是水分D.乙图例所示植被的散布表达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甲图例所示植被为温带草原,乙图例所示植被为热带草原。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单元测试题(附答案)1.选择题1.下列哪种地理现象能够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A。

我国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的植被变化B。

秦岭南坡与北坡的植被生长差异C。

云贵高原的石漠化D。

沙漠地区的芦苇生长2.以下哪种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A。

干旱气候,稀少降水B。

流水侵蚀微弱,风力侵蚀显著C。

植被稀少,土壤贫瘠D。

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显著3.农业中使用“农家肥”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B。

增加矿物质的含量C。

直接释放氮素养分D。

占据土壤空隙,减少水分,提高土温4.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有增大的趋势,其人为原因是什么?A。

防护林工程进度缓慢B。

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放牧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增,风力强劲D。

过度引水灌溉,气候变干5.以下哪些因素造成了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A。

黄土土质疏松B。

风蚀严重C。

降水集中,多暴雨D。

植被破坏严重正确答案是:①②③6.以下哪些因素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A。

大量砍伐森林B。

大量燃烧矿石燃料C。

海水体积膨胀D。

陆地外流区入海河水大增正确答案是:①②③④7.以下哪些措施能够减缓海平面上升?A。

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B。

开发新能源,放弃使用一切矿物燃料C。

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D。

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8.在城市绿化中,下列哪种方式污染地下水最为严重?A。

落叶阔叶林B。

常绿阔叶林C。

“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

人工草地9.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以下哪种做法最不合理?A。

利用耕地大力发展种植业B。

利用丘陵山地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C。

排干湖泊、沼泽,拓展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D。

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原料和能源10.以下哪种措施不够合理地治理了土壤退化?A。

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杆,加速有机质的还田速度B。

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C。

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二、文章改写原文: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然而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再过50年,这个拥有9个小岛的国家将在世界地图中消失。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测试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候鸟迁徙是禽流感传播的主渠道,禽流感的蔓延之势,直接参与了()①生物循环②水循环③大气环流④地壳物质循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禽流感的蔓延之势体现了地理环境要素的整体性,直接参与了候鸟与鸡、鸭等家禽的生物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体现的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物质循环过程。

【答案】 A读图,回答2~3题。

2.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关系的是()A.abc B.defC.ace D.bdf3.下列各有关相互联系的实例,不确切的是()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大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农田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东北原始森林变为次生林,缓解水土流失【解析】第2题,根据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其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abc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def则为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3题,东北原始森林变为次生林反映植被的破坏,会加重东北地区的水土流失,故D项不合理。

【答案】 2.B 3.D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4~5题。

4.乌苏里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B.②C.③D.④5.能表示桂林山水形成的箭头是()A.⑤B.⑥C.⑦D.⑧【解析】第4题,乌苏里江和珠江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和南方,两者相距万里。

造成两者水文特征不同的是因为两地气候不同。

第5题,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对应⑥环节。

【答案】 4.A 5.B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7.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解析】第6题,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①②③依次为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和降水增加。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验试卷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验试卷

必修一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验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D.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2.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的绿洲属于()A.垂直地带性现象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非地带性规律 D.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3.下列山地垂直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A、昆仑山B、乞力马扎罗山C、天山D、富士山4、.读下图,导致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自然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条件由东往西逐渐变干 B.水分条件由东向西逐渐变湿C.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增5、读下图,①、②两地均在40°附近,但自然带却有明显的差异,它们所反映出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异6、.读下图,“我国部分省区图”,导致从银川到广州沿线的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海陆位置B 纬度位置C 海拔高度D 坡向7、.读下图,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8、.读下图“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图”,下列叙述中,属于M环节的是()A.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9.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①→②→③→④的自然景观变化属于()A.垂直分异规律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异10、.以下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温带山地的是()11、下列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是()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类型不同C.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D.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12、.读“某山地等高线图”,此地区植被类型属于()A.常绿硬叶林 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 D.常绿阔叶林13、.下列一组图中,分别是某大洲的自然景观图及其分布图和气候资料图。

高一地理必修1 第五章整体性和差异性 测试卷

高一地理必修1 第五章整体性和差异性 测试卷

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测试卷一、选择题三峡水库最近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水华,说明该河已出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但无论结果怎样,建设三峡工程是利大于弊。

据此回答1~5题:1.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生产性 B.平衡性 C.差异性 D.整体性2.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3.减少库区水土流失的措施有 ( )A.植树造林 B.广泛种植农作物 C.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D.围库造陆4.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对自然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A.使生物多样性剧减 B.地方气候更温和湿润 C.土壤肥力下降 D.洪涝加剧5.引起三峡库区水污染、滑坡、泥沙淤积的原因是A.含沙量提高 B.水位下降 C.水流缓慢 D.水量增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可以从自然带的分布上看出来。

回答6~7题:6.不属于自然带成因的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人类活动7.自然带的标志是A.气候 B.土壤 C.植被 D.地形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具有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回答8~10题:8.不具有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低纬 B.中纬 C.高纬 D.高山植物区9.我国东部的自然带分异规律属于 ( )A.从赤道到两极 B.从沿海到内陆 C.山地垂直分异 D.局部分异10.分布在40º~60º间的大陆西岸的植被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11.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布规律最明显的是A.低纬度 B.中纬度 C.高纬度 D.两极地区12.乘火车从连云港经陇海线到乌鲁木齐,沿途不会经过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13.南美洲南端东西两侧自然带不同的原因为 ( )A.东侧为迎风坡,西侧为背风坡 B.东侧为背风坡,西侧为迎风坡C.东侧受寒流影响,西侧受暖流影响 D.东侧受暖流影响,酉侧受寒流影响14.喜马拉雅山南北坡自然带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土壤不同 B.水热不同 C.植被不同 D.坡度不同15.“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赤道一两极 B、沿海一内陆 C.山地垂直分异 D、温带分异16.在我国西北极端干旱的荒漠地区搞绿化,一定要种植 ( )A.水生植物 B.耐旱植物 C.树 D.草17.都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气候是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中海气候③温带季风气候④温带大陆性气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垂直带谱最完整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阿尔卑斯山 C.乞力马扎罗山 D.安第斯山19.山地土地的立体种植决定于 ( )A.赤道到两极的分异 B.沿海到内陆的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土壤的分异20.图2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练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第5章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练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第5章

第五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甲为某地貌景观图,乙为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丙为某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貌的形成与图乙中相对应的箭头是( B )A.①B.②C.③D.④2.丙图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表示其成因的箭头(乙图中)相对应的是( D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④ a a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⑤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④ a a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⑤【解析】第1题,图中甲地貌为冲积扇,是流水堆积形成的。

第2题,丙图反映的是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气候影响植被的结果。

如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3~4题。

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 )A.①B.②C.③D.④【解析】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与气候差异有关。

4.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B )A.⑤B.⑥C.⑦D.⑧【解析】黄土高原地貌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圆,这就是树木的年轮。

长在自然状态下的树木,其年轮记录了他们生长时的环境状况信息,如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等。

一旦我们能够确定树轮的确切年份,就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

读下图回答5~6题。

5.若上图中甲乙两树木分别为同一地区同一树种的两棵树木的年轮,下列关于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A )A.1860-1890年间该地区气温较1860年之前有明显下降B.甲树木生长的年代与乙树木约55年重合C.通过甲、乙两图的对比,可以分析该地区前后约40年的气候情况D.乙图中树木约在1900年前后停止生长【解析】树木的年轮能反映当地的气候信息,甲乙两图能反映的年代约从1837年至1911年,共约75年,故C项错误。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过关检测(A卷)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过关检测(A卷)

第五章过关检测(A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图1为某地景观图,图2为旗状树冠图片。

读图,完成1~2题。

图1图21.关于两图所示植被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图1—天然植被B.图1—草原C.图2—人工植被D.图2—森林2.造成图2中树冠呈旗状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不均B.地形崎岖C.风力作用D.人为砍伐答案:1.D 2.C解析:第1题,图1为人工植被;图2为天然植被,为森林。

第2题,旗状树冠的形成主要与风力作用有关。

下图为某地森林树种分布示意图,图中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树种。

读图,完成3~4题。

3.此森林最可能属于()A.落叶阔叶林B.亚寒带针叶林C.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4.该地最有可能位于的国家是()A.日本B.巴西C.芬兰D.俄罗斯答案:3.D 4.B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在100平方米的范围内,就有10种左右的树种,说明树种丰富,属于热带雨林。

第4题,巴西有热带雨林分布,且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分布区。

读某地景观图,完成5~6题。

5.该景观图反映的植被是()A.温带草原B.热带草原C.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6.该景观可能出现的地区是()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巴西高原D.东非高原答案:5.B 6.D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区树木高大稀疏,草原广阔,且主要动物为斑马等大型动物,因此为热带草原。

第6题,图示景观为热带草原,对应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和巴西高原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但图中有斑马,因此该景观最可能出现在东非高原。

广玉兰原产于北美洲东南部,花大、白色、芳香,是美丽的庭园绿化观赏树种。

读图,完成7~8题。

7.该树属于()A.常绿林B.落叶林C.针叶林D.灌木丛8.该树理想的生存环境特点是()A.干冷B.干热C.暖湿D.冷湿答案:7.A8.C解析:第7题,北美洲东南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植被主要为常绿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
2015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必修一第五章)
1.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秋景秋色差异甚大,图13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策划的寻访秋天的两条路线。

沿线路1自然带的依次更迭反映了
A 、从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2.读“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图14),完成下题
(1)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A 、地形
B 、水分
C 、热量
D 、土壤
(2)图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 、从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
B 、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 、垂直地域分异
D 、非地带性分布
3.读图12,回答1、2题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

A 、大气环流
B 、地壳运动
C 、海陆位置
D 、人类活动
(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3.读“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示意图”(图5),图中南北方向的植被变化体现了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1A 2BB 3BA 4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